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同治年瓷器鉴别 > 导航 >

同治大婚瓷器现身重庆 快来看啥样

同治大婚瓷器现身重庆 快来看啥样

同治年瓷器鉴别 瓷砖怎么样 古代瓷器笔筒同治年

2021-04-03

同治年瓷器鉴别。

清代同治皇帝结婚时,在景德镇御窑厂烧制了10072件瓷器。在历史动荡中,这批大婚用瓷没有完整保存下来,有些散落民间,还有些则流落海外。昨日,20余件同治大婚瓷出现在重庆未名堂古陶瓷艺术馆,市民可免费参观。

同治大婚瓷现身重庆御窑曾遭一把火烧光

碗、碟、渣斗、羹匙……昨日,在未名堂古陶瓷艺术馆展出的20余件同治大婚瓷,琳琅满目。特别是一对“黄地粉彩蝴蝶八喜字盘”,瓷盘上精致蝴蝶印花让观众赞不绝口。

“关于同治大婚瓷,在清宫档案里有明确记载,是当年同治皇帝结婚时,在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全套总共10072件。”未名堂古陶瓷艺术馆馆长陈斌崇介绍,景德镇御器厂在明代初年设立,专门负责为皇家烧制御用瓷器。咸丰5年,太平天国军队攻下景德镇后,将御窑厂一把火烧光。同治5年,清廷从国库中拨款1100万两白银,在旧址上恢复御窑厂烧制,为同治奉迎皇后入宫造办用瓷。

多为日用器成套组合23种瓷釉以粉彩为主

据了解,同治大婚瓷是成套组合,以日用器为主,共烧制10072件170桶,24种器形。主要是碗、盘、碟、酒盅、羹匙、茶盅、茶缸、渣斗、粉盒、刷头缸、胭脂盒等,在皇帝大婚、太和殿筵宴上使用。

大婚瓷釉色品种以粉彩为主,有23个品种,绝大多数是黄釉粉彩器,用淡黄色作底,绘以蓝、绿、粉红色纹饰;或在淡绿地或淡紫地上绘粉红色图案;或在藕荷地上绘绿色纹样等。

大婚瓷纹饰以花草和文字为主,有兰、竹、梅鹊、百花、百蝶、百蝠、海水江崖八卦、八迹象、海水龙纹、“喜”、“双喜”“寿”“万寿无疆”等字。比如,有百蝶双喜字、五蝠捧寿等。分4类,5种组合。

此外,在器物底部还有用红彩书写的楷书款,同治大婚瓷的款识有“同治年制”和“燕禧同和”两种款式。

北京故宫现存2889件其余散落民间及海外

据悉,这批同治大婚用瓷在历史中并没有完整保存下来,北京故宫现存2889件,其余的散落民间,还有些流落到了海外。

据悉,此次现身重庆的20余件同治大婚瓷,是近年来由重庆籍藏家陈斌崇从海外拍卖市场上花重金收藏的,有的单件花费就在六位数以上。如此大数量对同治大婚瓷的私人收藏在国内属罕见。

近日,位于新牌坊的未名堂古陶瓷艺术馆正式开馆,展出藏品100余件藏品,都是陈斌崇近20年的私人收藏。除了同治大婚瓷外,还有很多其他明清官窑的古陶瓷。

此外,馆内还展出了大量古陶瓷片标本,市民免费参观时可拿在手上欣赏,有助于提高真品鉴赏能力。

taoci52.com延伸阅读

紫砂壶新器做旧原来有这些方法 快来看看吧


在紫砂行业中,虽然一直以来我们常说紫砂壶没有真假之分,只有优劣之异,这是因为紫砂壶的制作对它的材料、工序等都有严格要求,不按照这种标准来是肯定无法做出成型的紫砂壶的。但是,在紫砂收藏上,我们通常是会将紫砂壶进行一个年代上的分界的,一般1949年以前的称为老紫砂,这以后的称为新紫砂。近些年,老紫砂的收藏热度很高,尤其是民国以前的紫砂壶大受追捧,紫砂名家更是掀起风潮。然而,也正是利用了藏家们这种崇古尚古的心理,很多别有用心之人将新紫砂器进行人工做旧处理,然后以老紫砂甚至假冒名家作品的价格出手,赚取暴利。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一些紫砂新器做旧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分辨其新老,以免受骗。

紫砂新器做旧最主要的就是为了做出老旧感和老的包浆。笔者曾经就打过一次眼,收了一件号称是民国、实际是做旧的花开富贵图紫砂缸。这个紫砂缸是朱泥贴紫泥,紫泥调色,采用三色浮雕花开富贵图案,浮雕精致得体。器底有款,为“夏永梅制”的工匠印章。材质、雕工都没问题,那么问题在哪儿呢?包浆!这件紫砂缸的包浆非常醇熟,并且均匀如一,显得异常完美。但是,这种完美本身就是破绽。老的紫砂器有包浆没错,但是包浆不可能完全均匀如一,而应该是不匀的,有深浅的变化,尤其是浮雕图案中间越是刻刀刻进去的地方,就越不应该有深深的油泥。因为盘玩或使用是,这些部位是不可能长时间摩挲、抚触的,如果这些部位都有深厚包浆,那一定是某种程度做旧。

至于紫砂新器做旧的方法,主要是以下几种。(1)烧煮法。这种方法一般用浓浓的红茶水在大铁锅中煮沸,然后将壶放进去,新壶的气孔就会吸收茶水。这样既可以制造出使用痕迹也能够让壶的表面褪去烧制时的层色,变得涩红默然,可以磨去新壶的贼光。但是这种做旧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会导致壶表面产生色泽、深浅不一的斑点,显旧的同时也显脏。(2)土埋法。这种做旧是将新壶埋进泥土层中,壶表面氧化,因此显得古朴。但是这种做旧耗时较久,内部的古旧感有明显差异,并且器物会沾有泥腥味,经验丰富的人不难发现。(3)涂抹法。被用于涂抹法做旧的材料很多,最典型的一是鞋油,而是用浓茶汁、食用油、食醋、酱油、糖等调和而成的酱汁。用鞋油擦拭壶身,由于新壶气孔较多,因此鞋油的色泽很容易吸附在胎体里面,乍看不易辨别。但是鞋油的工业原料味很重,老紫砂是不会有这种味道的,后者也是同样的道理。

清代同治青花瓷器鉴赏


同治1862—1874

同治时期中国进一步陷入半殖民地化,民族工业更加衰退。景德镇御窑厂生产更加萎缩,由于兵火连年,制瓷业工艺下降。同治十二年,江西巡抚刘坤的奏折中提到;“咸丰时官窑厂被毁,同治时因兵乱 之后,从前各匠类皆流散,观工匠俱后学新手,选作法度诸多失主。”从中看出,因战争而造成工匠流散,导致瓷业质量不如从前。当然,此时也不排除烧制少量精良之作,如同治九年,御窑厂专为“体和殿”烧制一批瓷器,其中也有一些青花瓷。

青花龙戏珠纹碗

青花八仙图大碗

器型

常见器物有碗、盘、赏瓶、玉壶春瓶、壁瓶、罐、小缸、爹斗、笔筒、盖盒、花盆、水盛等。

青花花卉纹赏瓶

胎釉

同治青花胎体厚重、质地粗松,但小件圆器制作仍小巧精细;官窑胎质洁白纯净。釉色粉白或泛青灰。

瓷片底部

青料

青花色泽既有清丽明快,也有青灰或黑褐色。

青花云龙纹残片

纹饰

常见纹饰有缠枝莲、缠枝寿、喜、福,桃蝠灵芝、云龙、云凤、三星、婴戏、教子图等。

青花三友图瓶

不知道家里的瓷砖贴得好不好 快来看这里


瓷砖和地板是我们家装建材里面最不陌生的了,因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用到,尤其是瓷砖,在卫浴间、阳台和厨房等区域,更是必不可少的。今天优居网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下瓷砖的验收知识,因为瓷砖如果没验收好,后期再找人重新弄会很麻烦,一般来说,瓷砖贴得好不好,主要看下面三点:

一、外观检查

检查瓷砖,最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外观了,因为瓷砖如果贴错了图案或位置,很可能会对整个家装风格和美观度造成影响,如果瓷砖总类多,还极可能造成数量不够或浪费。

1、查看瓷砖的铺贴方向是否正确,有无反转现象。

2、花砖和腰线位置是否正确,是否有偏位或高度错误等情况。

3、查看是否有刮痕缺口 ,瓷砖铺贴过程中,容易因施工不慎而刮花或损坏瓷砖。验收的时候,就要查看瓷砖表面是否出现刮痕或难除去的污渍,砖面是否有破碎崩角的现象等。

4、查看是否有裂纹裂缝。一般选择白天有自然光照射情况下,用眼看和手摸的方法,检查砖面是否有裂纹裂缝。裂纹是指砖面表面有裂开,但瓷砖底部是完好的,用手触摸有轻微的割手感觉;裂缝是指整块砖面从表面到底部开裂,手摸感觉明显割手。

5、查看缝隙是否均匀 ,为应对瓷砖热胀冷缩问题,以及确保瓷砖铺贴效果的平直,在瓷砖铺贴时,砖与砖之间需要留缝。验收时需要检查瓷砖缝隙是否均匀漂亮,一般砖缝宽为1mm,不能超过2mm,特殊效果也可以将缝隙加宽,如5mm等。此外,还要检查瓷砖边的收口是否严实。

二、空鼓率检查

瓷砖铺贴很容易出现的一大问题是空鼓,瓷砖空鼓现象如果严重的话,墙面瓷砖就很容易出现脱落,地面瓷砖踩踏则会出现响动等现象。因此,瓷砖验收的时候,要重点查瓷砖是否存在空鼓。

瓷砖空鼓检查,可以用小铁棒对每一块瓷砖进行敲击,通过敲击发出的响声判断瓷砖是否空鼓。如果敲击的声音比较沉闷的话,说明铺贴比较实也比较牢固。反之,发出“咚咚”清脆的声响的话,说明墙、地砖没有铺贴牢固,存在空鼓。

瓷砖空鼓的标准是地砖空鼓现象要控制在3%以内,主要通道上不能出现空鼓;墙面瓷砖空鼓需控制在5%以内。如果超过标准,可以要求铺装工人把砖撬了重铺。

三、平整度和垂直度检查

瓷砖铺贴的平整度和垂直度检查十分必要,因为如果瓷砖铺贴不平,一方面影响美观,另一方面会影响到家具等的摆放,使之出现不能严密靠墙或者摆放不平的现象。

1、垂直度检测。卫浴间和厨房的墙面通常都会铺上瓷砖,这时就需要检查墙面是否横平竖直。我们首先来看看如何检查瓷砖立面的垂直度。可以利用2M靠尺检查是否垂直,但是不能精准测量存在的偏差,而利用2M垂直检测尺则可以检测出偏差值。将垂直检测尺左侧靠紧被测面,然后待指针自行停止摆动后,读指针所指刻度数值,此数值即被测面垂直度偏差,每格为1mm。瓷砖的立面垂直度一般要在3mm以内。

2、平整度检测。检测瓷砖平整度时,可以用垂直检测尺检测,也可以用2M靠尺加楔形塞尺检测。用后一种方法检测时,将靠尺侧面靠紧被测面,其缝隙大小用契形塞尺检测。每处应检测三个点,即竖向一点,并在其原位左右交叉45°各一点,取其三点的平均值。瓷砖平整度误差不得超过2 mm,相邻砖高差不得超过0.5 mm。

重庆涂山窑瓷器鉴赏


重庆涂山窑是我国宋代民窑之一,是当时四川黑瓷窑系的代表性瓷窑,产品质量优良,种类、造型丰富,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窑址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山与涂山之间的山谷地带,长达十几公里的范围内,沿江分布着涂山湖、酱园、王庄、航灯厂、中药所、锯木湾、小湾、庙子岗、桃子林、老房子、杨家官山、慈母山等16处瓷窑遗址。

重庆涂山窑遗址发现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美国传教士、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葛维汉曾对此作过调查,取名“重庆的建窑遗址”。新中国成立后,有关文物考古部门作了多次调查和发掘,发掘出窑炉、淘冼池、作坊等遗迹和大量器物标本。其中2003年发掘的酱园窑址,在700多平方米范围内发现了17座窑炉,密度之大非常罕见,还出土瓷器、窑具等遗物数万件。根据历年的考古发掘成果,通过对地层、窑炉和器物特征的分析,可推断出涂山窑的烧造年代约始于北宋中期,兴盛于南宋,结束于元初。

涂山窑产品种类丰富,有碗、盘、盏、壶、罐、瓶、钵、杯、托盏、洗、盒、灯、香炉、水盂、瓷塑动物等,以民间日用器物为主。产品有粗细之别,粗器以碗、钵、罐为主,细器以盏、盘、壶、瓶为多。其中特别精细的满釉盏、玳瑁纹盘,不仅胎质细腻,釉色莹润,造型也端正。涂山窑器物以茶盏数量为最多。各种器物的造型、样式丰富。碗有大、中、小三类,造型可以分为敞口、侈口、花瓣口、斜直腹、弧壁、深腹、浅腹、玉璧底、圈足等不同形制。粗碗的胎体一般较厚重,碗内多有涩圈,外壁施釉不到底。部分精细的碗胎体轻薄,内外施满釉,少数还有窑变装饰。盏的造型可以分为介口、敛口、敞口、侈口等,以介口数量最多;底足有平足、圈足、卧足和玉璧底等,以平足为主。盘、碟类器物也可以分为敝口、花瓣口、浅弧壁、折腰、坦底、平足、圈足、卧足等形制。瓶的造型可以分为胆式瓶、玉壶春瓶、侈口小颈双耳葫芦瓶、带座瓶等。壶有长流执壶、梨形壶等造型。

涂山窑胎色有白色、灰白和黄白三种,胎上一般不上化妆土,器物无釉处露出白色的胎。但也有的茶盏在白胎上施紫黑色瓷衣,其目的可能是为了增强黑釉的呈色效果,也有认为是仿建窑的乌黑胎。胎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泥土胎,淘冼较好,胎质细腻;另一种为砂土胎,胎质较粗,夹杂砂粒较多。涂山窑的釉色有黑、绀黑、黑褐、青灰、白、青褐、酱黄、柿色等几种。1988年还发掘出土有内青釉外黑褐釉的双色釉碗。需要说明的是,在相关考古发掘报告和研究文章中,涂山窑白瓷一般被称为“灰白色釉”或“青灰釉”瓷器。通过观察实物,笔者发现它们其实就是白瓷。

涂山窑的多数产品为素面,装饰方法却很丰富。按装饰特点可以分为三类,即釉中装饰、釉下彩绘装饰和胎装饰。

釉中装饰最为普遍,在黑、褐色底釉中常闪现出免毫纹、玳瑁纹、油滴纹、鹧鸪斑纹、鳝鱼皮纹、金星纹、虹彩、辐射状菊花纹等。各种纹饰的形态与色彩变化丰富,闪现出褐、绿、黑、蓝等各色光芒,十分美丽。据重庆博物馆陈丽琼研究,这类纹饰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二次上釉:先在胎体表面施含铁量较多的底釉,然后再洒上一种含铁量小的釉料汁水,经过火焰变化即产生不同的纹饰。说明当时的制瓷工匠已经熟练掌握了复杂的火焰变化和釉料着色技术。

釉下彩绘装饰主要是在白釉或青灰釉下绘黑褐色或铁黑色的草叶纹图案,主要用于碗、瓶、壶等器型。也有的碗是用料浆在内壁画出五、六条等分线,或点上白点纹饰,然后再上釉。

胎装饰主要是印花纹,多在碗的内壁和内底的中心部位压印莲花纹、菊花纹、牡丹纹等。多数为缠枝牡丹配莲花纹,少数为缠枝牡丹配菊花纹。花纹多外凸,在花的轮廓处釉色淡薄,呈黄褐色、棕色。构图严谨,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也有的花纹因釉流淌而模糊不清。刻划装饰不多见,仅在少数碗、钵、罐和壶的外壁刻划莲花纹、菊花纹、方格纹等。

除以上装饰方法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装饰方法,即所谓“白覆轮”装饰,在碗、盏的口沿施一周约半厘米到1厘米宽的白釉,这种装饰方法在宋代黑瓷中较常见。

重庆涂山窑的窑炉为馒头窑,一般选用砂岩石料堆砌而成。烧窑使用的燃料为煤炭。窑址堆积中,大量的煤渣、窑具、器物标本常常混杂在一起,考古发掘出的窑炉火膛内也堆满了煤渣。经研究,涂山窑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达1320℃,说明其窑炉结构十分合理。涂山窑的窑具用耐火材料制成,匣钵大小不一。有的匣钵内留有沙砾、垫饼,支垫上有的碗粘连在一起。装烧方法有多种,对于精致的器物采用一匣一器,稍粗糙的器物多采用一匣多器烧制或明火叠烧,一匣多器既有仰烧,也有覆烧,明火叠烧则全为支垫覆烧。采用明火叠烧或一匣多器装烧的碗、盘类器物,内底心多留下一圈涩圈痕,也有的以沙砾作介质。此外,涂山窑的装烧方法还有对口烧,器物的口、底均不施釉。

涂山窑虽然属于地方性的民间瓷窑,在有关历史文献中不无记载,但它在产品质量、釉色、装饰等方面均可与当时烧制黑瓷的名窑如建窑、吉州窑等相媲美。从产品风格来说,涂山窑吸收了建窑、吉州窑和耀州窑在装饰与造型上的一些特点,但涂山窑与它们之间在胎、釉和装饰方面的区别还是十分明显的。宋代涂山窑的兴盛与当地丰富的瓷土和煤炭资源,以及宋代盛行的饮茶风尚密切相关。

同治时期的瓷器有哪些特征?


同治时期的瓷器有哪些特征?同治(1862--1874)朝时间较短,瓷器制作基本沿袭前朝,制作量和传世量较少。官窑器值得一提的是同治皇帝大婚时的定烧用瓷,一般器型硕大,彩绘多红,寓意多为龙凤呈祥、吉祥如意、多子多福、鸿喜齐天等,但存世极少;其二为慈禧用瓷,器物一般款识为口沿下有“大雅斋”楷书款及“天地一家春”印章式篆书宽、外底有“永庆长春”红彩楷书款。

官窑器多用“大清同治年制”双行六字或“同治年制”四字楷书青花款,少数仿康熙的白地红彩瓷用“同治年制”四字楷书红彩款。还有少量“体和殿制”款的粉彩瓷,字体书写十分规范。另外,还见有金彩款、抹红款,在茶叶末、窑变釉瓷器上多见刻款。民窑瓷器流行红彩篆书图章款,但字体不正、书写潦草。

一、同治时期瓷器的概况

清末同治皇帝幼年登基,垂帘听政的叶赫那拉氏(慈禧)独揽国家大权;咸丰以来轻轻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在清政府和外国列强势力的联合镇压下,终告失败,以英国为首的侵略势力,在北京直接控制清王朝的封建政权,从而使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民族工业从此日益衰退。

此时,景德镇御窑厂的生产,较前时更趋萎缩,工艺低下,制作粗糙。当时制瓷的窘况,从同治十三年江西巡抚刘坤的奏折中便可窥知,奏折中说:“咸丰时官窑厂被毁,同治时因兵变之后,从前各匠类皆流散,现在工匠俱后学新手,选作法度诸多失主……。”这时,瓷器的胎体比咸丰时更加厚重,胎质松釉色粉白或泛青灰;釉质较前朝显得粗糙。绘画办公室自内容多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并从此成为晚清同治、光绪、宣统三朝瓷器装饰的共同风格。从官窑瓷器乃至同时期的丝织等工艺品,多用福、禄、寿、喜等吉祥如意寓意的图案作为主要装饰。

同治七年,江西巡抚为为宫廷在景德镇烧造瓷器一百二十桶,计七千二百九十四件,作为同治皇帝大婚时的用品。其中绝大多数是黄釉粉彩器,纹饰内容有:万寿无疆、万寿花、金双喜、百碟、红“喜”字、长“寿”字、万寿万福、红地金“喜”字等。据《清档》内务府工业清册载:这些品类分十分,每份二十四种,计六百七十二件。其中以海碗、大碗、中碗、汤碗、黄酒碗、酒杯、和大中小盘、碟等餐具为主(餐具以一百四十八件为一套,是晚清官窑中式餐具的典型器)。同时,套具中还有盖碗、茶缸、粉盒、胭脂盒、花盆、水仙盆等,被通称为大婚礼型器。这些由各种形状所组成的成套食具,又通称为大婚造器,有一些己散失到民间,全数成套者不多得。成套的绿里粉彩博古餐具,自喜庆、道光以来民窑也有大量的制作。

同治九年,御窑厂专为“体和殿”烧制了百只大鱼缸,其他器皿约万件,,皆署“体和殿制”款识。(“体和殿”是慈禧居住储秀宫时用膳之处)。其胎釉和绘画的精细程度近似于道光时著名的署“慎德堂”款的器物,造型除大鱼缸外,还有灯笼樽、各式花盆和圆形棒盒等。多以黄地或绿地衬托粉彩花卉,也有的绘青花云龙和竹兰梅菊或墨彩花卉;一些大件用五彩加粉彩或蓝釉加粉彩装饰。素黄釉暗刻四季花及墨彩花卉器,胎体较为厚重。民国时仿造“体和殿”粉彩较多;虽然晚清制作工敢已经欠佳,但后仿之器却仍然不可企及。仿品的胎体更显粗松,修胎不规,釉面亦不及真品细润平整,画笔滞拙生硬。

二、造型特征

官窑琢、圆器多承袭传统的造型,有的从规格到色彩和纹饰都类同于前朝。与此同时,在慈禧授意下,景德镇也烧造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品种和造型,如“大婚礼造器”、“体和殿”陈设品及日用瓷,还有一些瓶、樽、缸、盒等,器型虽然规整,但略显笨拙。一般盘、碗、仍按旧时式样,红地锦纹开光龙凤碗的器壁高深,为此时新的型制。唾盂、灰槽等卫生用器甚为多见,常见的器型有赏瓶、玉壶春瓶、贯耳方瓶、琮式瓶、象耳方瓶、直口扁腹瓶、蒜头瓶、石榴樽、灯笼樽、圆盒、高足盘等。民窑有撇口瓶、狮耳瓶、瓜式罐、花盆、餐具(盘、碗)等。清中期以来瓶类多加双耳的装饰手法,此时仍很流行,耳有夔凤、蟠螭、双狮等多种,民窑器尤为多见还有哥釉铁色花瓶等,多刻“成化年制”款。

三、图案纹饰特征

除继续沿用传统的龙凤、云鹤、八宝图案外,更为突出的是较多的采用吉祥内容的纹饰,如五蝠捧寿、长寿、万寿无疆、“喜”字、年景、麒麟送子等等。纹饰风格己图案化,画意庸俗、笔触呆滞拘谨。

常见图案纹饰:

云龙、云凤、龙凤、夔凤、海水龙、云鹤八卦、八宝、九狮、云蝠、五蝠、三羊开泰、三星、八仙庆寿、麒麟送子、五子登科、状元及第、婴戏、二十四孝、年年有余、山水人物、松竹梅、“寿”字、缠枝“寿”字、福禄寿喜、缠枝莲、梅花、荷莲、菊花、海棠、瓜蝶、花蝶、花鸟、鸳鸯荷花、灵芝、四季花、葡萄、三叶、九桃、白菜、寿山福海、万寿无疆、龙凤呈祥、博古等。

四、各品种特征

青花——具有晚清时期的呈色特征、即有较清新明快色泽、也有黑褐色。与清代前期相比,色料都有漂浮的弊端,胎釉的粗松更加明显。常见器物有起弦赏瓶、玉壶春瓶、小缸、笔筒、花盆、盖盒、罐、水盛、盘、碗等。以“体和殿”款花卉盒为代表、其色清新、制作尚精、胎厚薄适中。民国时的仿品,往往胎薄体轻。

釉里红——由于铜红色料的呈色技术掌握不好,此时的釉里红多数色泽浅淡,并己很少用作大面积的主题纹饰。

五彩——仅剩传统的龙凤碗,但色彩鲜艳,与前后两朝的基本一致。民窑中出现了仿康熙的五彩器,但大器类色彩过于浓艳,施彩凝厚,缺乏光泽,纹饰粗率、甚至远不及以后光绪的仿制水平。

斗彩、三彩——与前朝类同。斗彩器有鸳鸯卧莲小碗,器壁很直,较咸丰时见拙;三彩器有康熙以来传统的紫绿龙纹碟等。

粉彩——各种色彩均较前时鲜艳,署“体和殿”款的器物彩色更为鲜亮。黄色浅淡娇嫩;浓绿色深翠;蓝色深浅有致,有的如佛头青色一样醒目,墨彩也与清代早期风格不同,轻描重绘,有多色阶的层次,但不加施玻璃白釉,表面暗涩无光。多用彩色为地是同治瓷的时代特征;或用淡黄色作地,绘以蓝、绿、粉红色纹饰;或在淡绿或淡紫地上绘粉红色图案。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同治粉彩加金百子婴戏图大盘,器外或绘双喜龙凤,或绘婴戏画面,盘心为婴戏龙灯,稚童游戏各画其态,儿童鼻部和咸丰时的一样夸张,较为宽大。又如黄釉地粉彩百子图贯耳瓶和八百件的大碗,画意都很细腻。黄釉地色凝厚鲜亮,又称作“明黄”。其他各类官窑粉彩瓶、罐、茶具、餐具等,亦具有一定的水平。

红彩——具有晚清时暗淡凝腻的色调,也有以淡红色为地留白纹饰的品种。其署“吉祥如意”款的红彩龙纹西餐具,以大小盘、碗、糖缸、咖啡壶等器组成,多连有盘托,器型为十九世纪西方流行的银餐具古老式样。胎体略厚,加绘金饰,成套器现己难见到。

金彩——在红彩地或白地上书写或描绘金彩“喜”字的器物,多是大婚礼用器,其金色仍很光灿。

黄釉——宫廷用瓷以黄釉器居多.同治黄釉器釉色较为浓深。装饰手法除素器与刻花外,也有黄釉作色地加彩的,如以黄釉色的饰各种体式的“喜”、“寿”字制作精细的盘、碗。此时黄釉色地饰彩描金百子穿带瓶,完全同于道光同类器。

翡翠瓶——是同治时创新的一种釉色。釉中白色和绿色的斑片混杂,自然浸透,似翡翠美玉一般,十分别致。它与此时常用的藕荷釉(雪青釉)一样,虽颇新鲜,却不雅致。

窑变釉——此时的窑变釉面,己不再出现前朝同一品种呈现的那种由月白、蓝、红等色组成的五光十色条斑,而是以大面积红色为基调。间杂浅青的黑色或露胎体的白色,釉面光亮很强。这种色泽特点,是鉴别晚清窑变釉的主要依据之一。

仿官、哥釉——自咸丰以来,釉色逐渐演变为单纯的粉青色,名为仿官、哥釉,却有名无实。釉面或开片或无片纹,纹路有黑有白,底部多涂施黑漆以充“铁足”。器型为传统的贯耳杏圆川带瓶、八卦瓶等。

蓝釉(天青)——呈黑蓝色调。造型有方瓶、盘、碗等;其象耳方瓶,沿袭乾隆旧制。

五、胎釉特征

胎体:官窑器的胎质与咸丰时期的相近,洁白而精细;民窑器则胎质粗松厚重,也有的较为轻薄。以指轻叩圆器胎体,发出的声音较尖,似金属铜声;此时为清末瓷器的共同特征。

釉面:官窑器及署“体和殿”款的器物,釉面细润,具有珐琅器的效果;一般器物则因为胎质不够坚致,施釉稀薄;釉面多泛莹白,厚釉者更显得质松软,釉面的透明度及坚硬度都较差。

六、鉴定要点

1.官窑器制作仍很规范,薄胎器也是如此,只是器型见拙而欠秀美。民窑器多不规整,厚胎器更为粗糙,厚重笨拙。

2.胎釉粗松,釉色泛白,釉面不够平净。

3.粉彩色料中加施粉质较多而显浓厚,色泽纹饰用的绿彩,呈深翠色。绿里器的绿釉,色泽较前时的浓重,施釉较厚,釉面不够平净,但无细小的皱纹。

4.纹饰己图案化,笔法稚拙,缺少生气,内容多事有封建迷信色彩。官窑器及“体和殿”款器绘画尚精;民窑书法则杂乱无章,绘工粗俗低劣。

5.粉彩器款识多为红彩楷书。民窑器大都用篆书四字或六字印款。

6.同治时期的瓷器,历史是未见有仿品,近年才有仿制。但赝品均露出现代瓷的特点。较易分辨。

清代顺治青花瓷器都有啥特点?


清顺治青花花鸟纹盖罐

清代顺治朝历时十八年,社会动荡,百废待兴,政局尚未完全安定下来,御窑厂不可能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所以景德镇瓷业一度萧条,产量很少。官窑生产时停时产,所以官窑瓷器并不多见,而民窑则开始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此间,御窑厂施行“官搭民烧”制度。“官搭民烧”不仅为陶瓷生产闯出了新路子,同时也为后期康熙瓷器的繁荣与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清顺治青花“加官进爵”图盘

清顺治(公元1644—1661年,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朝历时十八年,由于新政权是在明末战乱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社会动荡,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百废待兴,政局尚未完全安定下来,御窑厂不可能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所以景德镇瓷业一度萧条,产量很少。

清人叶梦珠《阅世编》记载:“顺治初,江右甫平,兵燹未息,瓷器之丑,较甚于旧,而价逾十倍。”景德镇仍旧沿袭明末采取的临时应急措施,“有命则供,无命则止”。官窑生产时停时产,所以官窑瓷器并不多见,而民窑则开始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

清顺治青花洞石楸叶诗句盘

虽然也曾令御窑厂生产,但基本上未能恢复,因此传世收藏品中署官窑款的器物很少见,常见的多数为民窑生产的日常用器和供器之类,大多制作欠精细,胎体厚重,釉面青白,器足高深,具有明显的明末初特征,造型及图案也较多地保留了晚明风格。

然而青花瓷的绘画技巧却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改变了明代以来的粗犷笔法,运笔时勾、染、擦并用,纹饰多能分出阴阳面和层次,已经显现出清代风格的面貌。

据蓝浦《景德镇陶录》记载,顺治建厂烧造御器始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先是饶州守道董显忠、王天眷、王英等督造龙缸未成。在顺治十六年(1659年)再由守道张思明、工部理事官噶巴、工部郎中王日藻等督造栏板、龙缸等大器,尽管花费了很多人力和物力,仍没有成功。

这说明当时景德镇官窑生产虽处于低潮期,但始终没有停止过,官窑器数量较少,精细度也明显不高,个别还比较粗糙。顺治窑主要烧造了青花、五彩、白釉、黄釉和茄皮紫釉等几个品种,这其中青花占主流。

清初景德镇的瓷器生产亦如明代晚期推行的“官搭民烧”制度,顺治二年(1645年),朝廷废除了明代官窑那种官办、官烧的制度,而采用官搭民烧的制度,这不仅充分释放了民窑的生产潜力,调动了工匠们积极性,提高了民窑作坊的规模及烧造精细瓷器的技术,同时也无形中刺激了民窑青花的进一步发展。

官窑、民窑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和促进,因此,顺治青花民窑数量居多,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官搭民烧”的制度灵活实用,不仅为陶瓷生产闯出了新路子,同时也为后期康熙瓷器的繁荣与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治年的瓷器特征和价格


同治皇帝在位时间较短,仅有十几年的时间,所以,这个时期的瓷器基本都是延续前朝,没有自己的创新。再加上时间短的缘故,导致其制作量和传世量极少,因此市场价格还是挺不错的。值得一提的是,同治皇帝大婚时烧制的瓷器,器型硕大,彩绘多红,以龙凤呈祥、吉祥如意、多子多福等图案为主,所以十分珍贵。但可惜的是,这些瓷器的存世量不多。除了同治皇帝所用的瓷器,慈禧太后所用瓷器也是比较正规的。

同治皇帝幼年登记,但朝政大权却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所以,同治皇帝并未获得实权。而随着慈禧独揽大权,清政府在外国列强的侵略下,一步步走下半殖民半封建生活,民族工业也从此衰退。这个时候,御窑厂的生产力和瓷器烧制数量也比以往少了很多,工艺低下不说,制作也非常粗糙。

而且,同治年的瓷器更注重胎体,比咸丰时期更厚一些,胎质釉色粉白或者是泛清灰,釉质粗糙。很多内容都带有迷信色彩,这也与当时的清政府所面临的困境有一定的关系,统治者无能,无法摆脱这种困境,只能寄托于迷信,希望能改变当前的统治局面。

同治七年,景德镇烧制一批瓷器,共计七千二百九十四件,这些瓷器都是用来同治皇帝大婚所用,大部分都是黄釉粉彩瓷器,不仅制作精美,而且图案漂亮,寓意好。同治九年之时,御窑厂又烧制了百只大件,其他器皿约万件,款识都是“体和殿制”,其精细度与道光时期差不多。除了造型大之外,还有一些独特样式,绘画也是极为漂亮。

现在市场中有很多仿“体和殿”粉彩,但后世仿品很难达到当时的制作水平,仿品的胎体、修胎、釉面等都有很大的问题,所以,基本上后世的仿品精品不多。那么,同治年的瓷器值多少钱呢?

2017年1月,青花竹石芭蕉玉壶春瓶以2100000元价格成交

2017年7月,清同治银胎仙鹤铜鎏金山以2490000元价格成交

2017年9月,清同治黄釉绿彩竹纹碗以1670000元价格成交

2018年4月,清同治时期的青花花卉纹大捧盒以1870000元价格成交

从这四个拍卖记录可以看出,同治年的瓷器价格也是不错的,不过,可惜的是,因为同治皇帝在位时间短,制作的瓷器也多以粗糙为主。所以,真正能找到的精品很少。但即使如此,同治时期烧制的瓷器也是后世难以仿制的,这也是为什么市场中出现众多仿制品,却能轻易被识别出来的原因之一。

同治年的瓷器鉴赏及价格参考:

1:清同治粉彩百蝶大地瓶,尺寸:高137厘米,估价:RMB 1,000,000 ~ 1,500,000,成交价: RMB 1,150,000 ,成交时间:2014.06.04,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春季拍卖会。

本品为晚清御瓷难得恢弘巨制,其形制硕大,造型规整端庄,气势恢宏,通体施釉莹白温润,通体以粉彩绘“百蝶富贵”图,所见彩蝶翩翩起舞,姿态各异,设色华丽,俱不相同,笔意工整,翅质表现细腻,无论点、擦和线条均流畅生动,宛若趣意盎然的国画小品。“蝶”与“耋”谐音,因此百蝶寓有“寿至耄耋”之意。口沿下饰粉彩夔凤纹,但见夔凤于花丛中穿飞翱翔,身姿优雅,体态舒展,近足处饰莲瓣纹,莲瓣之上亦绘夔凤穿花纹饰。整体绘画精细,釉彩明艳,甚为精彩。彩蝶纹饰最早出现于乾隆时期洋彩轧道御瓷之中,至道光朝颇为流行,道光皇帝对此喜爱至深,北京故宫博物院典藏数件道光朝御用堂名款白地蝴蝶纹瓷器,清雅佚丽,可谓开后朝粉彩百蝶纹之先河。晚清同、光时期西太后慈禧对此种百蝶纹样亦十分喜爱,此点可由当时大量采用蝴蝶为装饰的宫廷服饰看出,可为一时潮流,故才会有此种大型百蝶陈设御瓷的出现。

2:清同治胭脂红玉壶春瓶(一对),尺寸:高30厘米×2,估价:RMB 800,000 ~ 1,200,000,成交价: RMB 1,030,400 ,成交时间:2013.06.23,拍卖公司: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春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同治年制”,本朝官窑。

撇口,束颈,溜肩,垂腹,圈足,底书“大清同治年制”青花楷书三行六字款。造型端庄,线条流畅。胎质细薄,器内白釉,晶莹纯净,通体饰胭脂红釉,浓重深艳。玉壶春瓶,由“玉壶先春”得名,是宋代开始出现且具有时代特点的瓶式之一。元代多有烧造,前期器型多承袭宋制,晚期颈部粗短,下腹部肥大,明清时的瓶式大致相同,腹大足肥。该瓶为宫中陈设器,釉质匀净,技艺精湛。

3:清同治粉彩折枝花卉纹捧盒(一对),尺寸:直径31厘米,估价:RMB 700,000 ~ 900,000,成交价: RMB 943,000 ,成交时间:2014.11.02,拍卖公司:保利(厦门)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厦门2014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同治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

盒呈圆形,上下子母口套合,鼓腹,圈足。造型饱满硕大,极具气势。盒内施白釉。口沿饰金边。盒外通体以粉彩折枝花纹装饰,绘水仙、牡丹、芍药、朝颜等诸色花卉,犹见百花争妍,姹紫嫣红。传统花卉纹饰多缠绕勾连,此器最为独特者,在其百花各自独放,自成一体,互不连结,故而构图疏朗自然,清晰明敞,无常见缠枝纹饰繁密局促之感。

4:清同治青花缠枝花卉赏瓶,尺寸:高38.6厘米,估价:RMB 200,000 ~ 300,000,成交价: RMB 828,000 ,成交时间:2014.05.11,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春季拍卖会。

5:清同治青花竹石芭蕉玉壶春,尺寸:高29.2厘米,估价:RMB 350,000 ~ 450,000,成交价: RMB 920,000 ,成交时间:2011.11.19,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秋季拍卖会。

6:清同治粉彩博古图蒜头瓶(一对),尺寸:高38.8厘米,估价:RMB 315,000 ~ 350,000,成交价: RMB 747,500 ,成交时间:2013.12.17,拍卖公司:上海道明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同治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

蒜头瓶仿自汉代铜器,流行于明清,以景德镇窑制品多见。本对拍品瓶为蒜头口,圆唇,细颈溜肩,垂腹,短胫,下承平底矮圈足。整器胎洁白坚实,瓶上施白色釉,色白中偏灰黄,粉彩描绘图纹博古图案,画面构图疏朗有致,色彩淡雅宜人,口沿、近圈足处以粉彩装饰莲瓣纹,色泽鲜艳,和主体图案行程鲜明对比。

7:清同治宝石蓝釉玉壶春(一对),尺寸:高30厘米,估价:RMB 350,000 ~ 450,000,成交价: RMB 713,000 ,成交时间:2013.04.27,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第22期精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同治年制”款。

瓶撇口,束颈,溜肩,垂腹,圈足微外撇,造形丰腴优雅。底书“大清同治年制”六字双行青花楷书款。瓶外壁满施宝石蓝釉(祭蓝釉),祭蓝为以钴为呈色剂的高温釉料,因其色烧成像蓝宝石般幽蓝而又称“宝石蓝”,自明以来祭蓝器以祭祀用具为多,此瓶施釉均匀,釉质细腻,发色纯正静穆,形体端庄秀美,祭蓝釉为清代较为盛行的品种,成对保存,诚可珍贵。

8:清同治青光加彩海水云龙纹大缸(一对),尺寸:55厘米,估价:RMB 280,000 ,成交价: RMB 605,000 ,成交时间:2002.06.26,拍卖公司:天津文物,拍卖专场:2002春季文物展销会。

9:清同治青花海水云龙纹缸,尺寸:直径16.5厘米,估价:RMB 200,000 ~ 300,000,成交价: RMB 575,000 ,成交时间:2012.05.27,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2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同治年制”楷书款。

该器唇口,圆肩,鼓腹,敛胫,矮圈足。通体施白釉,涩胎玉璧底,中心落青花“同治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缸内壁光素无纹,腹部用青花绘有行龙戏珠纹,间以云纹,近足处绘海水波涛纹。只见一龙回首,一龙追逐,形态凶猛,毛发上竖,绘画构图繁密,青花线条凹陷深入胎骨,釉面平整光润,发色浓艳深沉,此器原型为宣德年间首创,清代多有仿造,功用为书房陈设和书案上放置毛笔或其它用具所用,故又称案缸。

大清同治年瓷器鉴定特点


清朝同治皇上在位的时间较短,从1862到1874年一共13年的时间,同治皇上年幼登基背后是著名的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此时清朝已经步入末年,随着国外联军的入侵清政府的势力也是越来越羸弱,当时的中国处在的是风雨飘摇的年代,几乎进入了半殖民化,民族工业也不再强盛。那么说到中国最为引以为傲的瓷器,在同治年代有了什么样的发展和变化呢?

一、图案特征

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同治年间的瓷器虽然基本也是出自景德镇,但是由于国家政治经济的原因,官窑厂的制作工艺也是大不如前。在同治年间,咸丰时官窑厂被毁,各类匠人皆流散,后期的工匠都是一些新手,制作的方法也渐渐失传了。此时景德镇的瓷器相较于从前胎体更厚重,釉质也显得粗糙了许多。而瓷器的绘画风格更偏向封建迷信的色彩,除了传统分龙凤、云鹤之外,多以福禄寿喜等表示吉祥寓意的图案作为装饰,显得比较庸俗呆板。

二、造型特征

在造型方面,同治时期的瓷器没有多余的新花样,多为延续前朝的款式,多以瓶、樽、盒、缸等为主。造型比较统一,但是略显笨拙死板。同治皇帝大婚时,也造出了一些不太寻常的器具,如“大婚礼造器”,其具体形态就不详细说明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搜索查看。

三、鉴定特点

四、在同治时期的瓷器官窑制作的胎体较薄,工艺规整。民窑烧铸的则胎体较厚,不规整且粗糙。釉色泛白,釉色不够平整,总体而言工艺较差。而粉彩中粉质较多比较浓厚,绿釉色彩较重但釉面同样不平整。在文案图饰方面也较为简陋,内容多为封建迷信色彩,民间制造的就更差了。同治时期的瓷器仿品较少,历史上几乎无人仿制,只有近年才有赝品仿制的出现。赝品一般呈现现代制造的工艺,因此比较容易分辨。

整体而言,大清同治年间,由于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导致国家政权不稳,民不聊生。因此在各个领域都受到影响。哪怕只是小小的瓷器也能体现出国力的强盛与否,这也是比较讽刺的。如果一个国家连整体的政权都治理不好,百姓的生活都无法保障,那么不论是工艺品还是生活用品的制造都同样无法保障,那个时代的瓷器有此特点其实一点儿都不令人意外。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同治大婚瓷器现身重庆 快来看啥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同治大婚瓷器现身重庆 快来看啥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同治年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