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 导航 >

山西展出120件青花瓷揭示传承脉络

山西展出120件青花瓷揭示传承脉络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青花瓷器的鉴别 仿古青花瓷器鉴别

2021-04-03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这是山西首次集中展现山西青花瓷的发展脉络、艺术水平和地域特色。”太原美术馆馆长王鼎20日在“晋地青花”研讨会上表示,希望在了解山西青花瓷历史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其传承与发展。

“晋地青花——山西近现代青花瓷器展”日前在山西太原美术馆开展,以山西青花瓷的发展轨迹为主线,通过展示120件青花瓷器,聚焦山西青花瓷的陶瓷工艺、绘画技法以及题材、纹饰、器型等阶段特征,再现昔日陶瓷之路的辉煌,领略山西青花瓷的艺术风采。

山西陶瓷为中国陶瓷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其瓷上绘画历史悠久,宋代有白地黑花彩绘瓷;金代有红绿彩瓷;元、明有白地黑花褐彩瓷;清代、民国有青花瓷等。北宋以来,北方彩绘瓷一直以白地黑花瓷为主,到清末民国,青花瓷在河北、河南、山西遍地开花,出现了“黑花过后是青花”的局面。

展厅内的120件瓷器均是1883年(清光绪九年)至2019年间山西民窑、瓷厂烧制的青花瓷器。展示的清光绪九年青花瓷罐及晚清青花花卉纹瓷罐,绘画简单,青花呈灰蓝色。而民国时期的青花瓷器,在工艺、绘画、器型等方面有所提高,多为绘有历史典故、戏剧人物的胆瓶,绘画内容丰富多彩,人物故事生动形象。

王鼎介绍,这些绘有西厢记、二十四孝、红楼梦等故事的瓷器,在当时多作为女性结婚嫁妆,可见其重要性及受欢迎程度。同时,瓷器承载着戏剧文化、孝道文化等进入到千家万户,使民众在生活中就能受到传统文化熏陶,非常有意义。taoCi52.COm

“山西陶瓷文化作为三晋文化的一部分,在此之前展示的并不多,很多人都不了解山西青花瓷。”前来参展的郭士星表示,自己对绘有戏剧人物的青花瓷最为感兴趣,通过此次展览,了解到山西青花瓷的发展历史,希望其工艺得以继承,可以看到更多优秀作品。

当日,山西工美陶艺委员会的成员还现场在瓷盘上作画,为观众展示了瓷器的绘画工艺。

王鼎表示,希望更多的陶瓷艺术家和工匠加入到山西陶瓷艺术发展团队中,通过他们对历史的了解以及工艺技术的掌握,进一步梳理和完善山西陶瓷历史,在传承中寻求创新,合力把山西陶瓷艺术推向一个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

taoci52.com延伸阅读

首件青花瓷“军用水壶”


骑战马驰骋在广阔的草原上,一个大汉潇洒地从马背上的皮囊中拿出一个扁壶,豪迈畅饮……昨日看到这个式样独特的元青花“四系扁壶”时,一段珍藏的历史就这样自然地呈现出来。“四系扁壶”是云南省首件通过科学鉴定确认的元青花,它是古人放在马背上装水、装酒的特殊器物,而这个扁壶背后还背负着收藏界一个争论不休的谜题。

云南首件元青花现世

“四系扁壶”式样独特,它小口卷唇、溜肩、体呈扁长方形,肩部两端向下垂到底,长方形砂底,两肩各塑贴两条螭龙,两面绘有鱼藻纹。此类扁壶虽为元代特有,但并非中国传统器物造型。可以想象的是,当年成吉思汗的马队向欧洲大陆飞砂走石进发的过程中,随军工匠们从西亚和欧洲的器物中捕捉到了造型灵感。

去年12月,云南藏家刘渊在云南省第二届全国民间收藏品交流大会上“淘”到了这件宝贝。那是一个江西人摆的地摊,刘渊一眼就看出摊子上虽然没有什么“好东西”,但是这个人却有些来历。几番交谈后,江西人终于从背后的竹箩中拿出这个“四系扁壶”,叫价8000元。

“当时没有科技手段可以检测,我自己也不是很确定,找来了收藏界的朋友,对方也说是好东西,最后我咬咬牙,以3000元的价格成交。”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刘渊颇为快意。

中国元青花十分罕见

元青花究竟有多珍贵呢?据报道,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的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以1568.8万英镑拍出。2006年7月11日,号称“天下第一拍”的伦敦克里斯蒂(又译“佳士得”)拍卖行,一只31厘米高的元青花鱼纹罐以190万英镑的高价拍出,加上拍卖行的佣金等用项,此罐身价足有210万英镑。

“中国有没有元青花?收藏界都还没有结论,有的专家说国内的元青花早已随着历史流到国外去了,而有的则说,中国有很多元青花,我觉得这两种说法都不对!”云南省收藏家协会会长李德昆对于云南发现元青花非常兴奋,“中国有元青花,但是不多,因此太珍贵了。”

扁壶属景德镇出产

在买下“四系扁壶”后,虽然刘渊天天把玩,越看越爱,但始终不能确定这个扁壶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元青花。

事情在今年7月有了转机,云南省收藏家协会古陶瓷检测实验室从德国引进了高精度的EDX-3600L古陶瓷检测分析仪,可以通过分析陶瓷成分,和数据库中数据进行对比,确认陶瓷的年代和所出窑口。

经过检验,“四系扁壶”所含元素完全符合元青花的数据,丝毫不含现代元素,确系景德镇所出的元青花。“只不过这件器皿有些粗糙,应该是元末衰退时期所生产的。”刘渊说。

70件徽派青花瓷精品


徽派青花瓷精品在合肥展出

青花瓷可能已为大多数人耳熟能详,而将古徽州文化、建筑、雕刻及风光与青花瓷融为一体的徽派青花瓷却极为鲜见。5月21日,由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胡笛创作的具有浓郁古徽州文化内涵的70件徽派青花瓷精品在合肥展出。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中国古代青花瓷,绘画装饰清秀素雅,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识种类繁多,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据介绍,此次展出的《大徽州》部分青花瓷作品共有70件,是胡笛不同时期的青花瓷艺术精品。其中,包括徽班进京、徽州女人等以徽州文化为主题的青花瓷在现场吸引了参观者和专家的兴趣。

胡笛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将青花瓷这个传统中国文化符号传承下去,他发现将徽州地域文化,特别是徽州三雕(木雕、砖雕、石雕)融入青花瓷艺术,更能够散发出浓郁的东方色彩和文化气息,也是一种大胆的创新和尝试。”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介绍说,“胡笛所创作的徽派青花瓷是对古青花瓷艺术的创新和探索。他通过大胆创新,将古徽州文化与古青花瓷技艺相结合,更好的展示了青花瓷的韵味和艺术性,是对青花瓷艺术的一种延伸。”

据了解,目前,胡笛所创作的徽派青花瓷已在东南亚、法国等地参展,并得到收藏爱好者的广泛赞许。

元代青花瓷文化展首博开幕 73件元代青花瓷亮相


由北京市文物局主办的“青花的记忆--元代青花瓷文化展”20日在京举行开幕式,来自中外25家博物馆的73件元代青花瓷在首博首次集体亮相。

据悉,本次展览是首都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北京青花文化交流中心等主要承办方历经2年准备,精心打造的国内外元青花瓷盛会。展览将持续至6月21日,有元代青花瓷标准器青花凤首扁壶等73件国内外博物馆珍品被集中展出。

首都博物馆馆长姚安介绍,目前存世的元青花瓷器总量极少,而且部分流散日本、美国、土耳其、伊朗等国。其中,伊朗是除中国外保存元代青花瓷器最多的国家之一。这次的展品中将包括青花蓝地白花杂宝双风纹菱花口大盘等6件由伊朗国家博物馆珍藏的青花瓷。

据悉,为了让喜欢青花瓷的观众更好地参观,首都博物馆还将向观众提供多方位服务。展览不仅配置了图录、电子光盘资料片、免费折页,还有部分纪念品出售。此外,为配合展览,首都博物馆还将举行“元青花瓷与中华文化国际论坛”大型学术会议等。

“三晋窑火”展出 山西古代陶瓷


讯218件山西古代陶瓷琳琅满目,精彩纷呈,令在场数百名观众叹为观止。6月8日上午,“晋善晋美·三晋窑火——中国古代山西陶瓷特展”,在龙华新区望野博物馆开幕。

展览展出的珍贵文物贯穿宋、金、元、明、清数个朝代,包括陶枕、碗、盆、瓶、壶、香熏、蒺藜炮罐等各种器物,重现了12~19世纪山西窑业兴旺的全貌。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出席开幕式。

山西陶瓷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粘土陶,到唐宋炻器时代已经非常发达。望野博物馆馆长阎焰诉记者,这是目前已知世界上第一场全面、系统展示山西窑业成就的大展,其目的是要把山西古陶瓷从含混不清的界定中分离出来。他特别强调,此次展出的218件文物全部都是古代山西出品,经过了充分考古科学论证。

此次展览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龙华新区及山西晋中市、介休市联合主办,深圳望野博物馆与山西道莅艺术馆、北京紫薇堂艺术馆等单位承办。展览将于7月28日结束。

50件明代青花瓷被聋哑兄弟深山挖出


50件明代青花瓷被聋哑兄弟深山挖出

20多天前,什邡市红白镇五桂坪村的一对聋哑兄弟王邦田、王邦林进山挖中草药重楼,在海拔3000多米的蓥华山山顶上,挖掘出勺子、碗、碟子、罐等50件瓷器。5月20日,经什邡市文物管理所专家鉴定,这批瓷器为明代青花瓷,有一定文物价值。目前,两兄弟已将这些瓷器全部捐给了什邡市博物馆,填补了该馆没有青花瓷藏品的空白。

瓷器埋藏在3000米高山

4月底的一天,凌晨5点过,王邦田、王邦林兄弟俩背上干粮、水、背篓、农具等上山采药。兄弟俩边走边找药材,中午1点过,两人穿过一片片密林,来到海拔约有3000米左右的蓥华山一处山顶上。王邦田比划着“说”,那处山顶很奇怪,是一片草地,十分开阔,而四周都是树林。一株长势不错的重楼吸引了两人。在挖到根部下约有30厘米处,两人发现有貌似瓷器的东西。

荒郊野外、人迹罕至的地方出现瓷器,两兄弟感觉很奇怪,于是继续挖了大约1个小时,居然发现了摆放整齐、呈现正方形布局的瓷器坑。王邦林高兴地比划着“说”,瓷碗是一个紧挨一个摆放的,十分整齐,犹如农村瓦房上的造型,有23个;瓷碟则一字摆开,有12个;14个瓷勺子围着一个碗摆放一圈。此外还发现了1个瓷罐子。

这么意外的发掘,让两兄弟决定放弃再进山挖重楼的打算,折返往家里赶。当晚9点过,他们才回到红白镇五桂坪村1组的家。

青花瓷属明代民窑产

王邦田、王邦林将50件沾有泥土的瓷器背回家后,对其作了简单清洗,并将瓷器装进纸箱,等着山下的表哥陈代全来处理。 陈代全在看了两兄弟意外挖到的瓷器后,这位年过半百的表哥也不知道如何处置。“这批瓷器肯定是文物。有没有市场价值,我也不晓得。”陈代全说。后来,他通过相关渠道联系上了什邡市文物管理所。“可以肯定的是,这批瓷器是明代的青花瓷,属于民间瓷窑生产的。”什邡市文物管理所副所长李灿在查看了50件瓷器后评价说,这批瓷器有勺、碗、碟、罐,器形丰富,具有一定的文物收藏价值。

捐赠给什邡市博物馆

由于王邦田的家庭成员情况特殊,家里挖到了稀奇宝贝,表哥陈代全有些担忧。“因为市场价值难以估计,免不了有人会有想法要来谋财,比如会去偷或者抢。”考虑再三,陈代全和王家兄弟决定,将50件瓷器捐赠给国家,让这批文物有一个更好的安身之处。

5月20日,什邡市文物管理所接收了这批文物,并向王邦田、王邦林兄弟出具了收条。这50件明代青花瓷将收藏在什邡市博物馆,正好填补了该博物馆没有青花瓷藏品的空白。什邡市文物管理所表示,为鼓励广大老百姓积极保护文物,将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王邦田、王邦林相应奖励。考古猜想

记者注意到,挖出的青花瓷勺子图案独特,底部有花枝一样的记号。其中一个瓷罐体型很小,出现在一堆青花瓷里,显得有些不协调。“这个罐子应该是用来装盐用的盐罐,现在住在山里的人们依然有这样的习惯。”当地山民介绍,瓷罐储放盐,能防止盐化掉。

那么瓷器到底是谁埋下的?这些瓷器的用途是什么?

“可能是当时的寺庙埋藏的。”当地一位上了岁数的村民说,蓥华山山顶上曾经有寺庙,规模很大,后来逐渐破败并消失了。2008年汶川地震后,据说有村民去山里采药,路过那里时看到过一些被雨水冲刷得不成样的承载柱子用的石墩。

“听他们两兄弟说,这些器物都是整齐摆放并埋藏在地下的,也不排除是某种民间祭祀活动。”考古专家认为,也不能排除当年有山民将这些东西运到山顶准备在那里生活,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离开,就埋藏了下来,准备日后使用,但这一离开就再没回去,所以埋藏到了现在。

民国瓷私人俱乐部 展出数百件清末或民国瓷器


南京有家民国瓷的私人俱乐部,那里的展厅陈设的都是清末或民国的瓷器,有数百件。昨天,《扬子鉴宝》视频直播就来到了这里。俱乐部负责人之一的陈静女士向记者展示了不少民国瓷精品,如市面上罕见的六管瓶,薄如蛋壳的对碗,艳丽的花鸟堆雕版等。她告诉记者,民国瓷近年来在收藏市场脱颖而出,成为“小冷门”,具备一定的升值潜力和空间。

六管瓶画有“红楼四美”

六管瓶,顾名思义有六个管,像是五个瓶罐包围着中间高出一截的罐。陈静告诉记者,这是粉彩“红楼四美”六管瓶,是赵惠民的作品,瓶身上画着黛玉、宝钗、宝玉等人,色彩很柔和,而且人物栩栩如生。市面上五管瓶是有的,这种“六管瓶”如今不多见。它的制作很烦琐,管与管之间的缝隙和痕迹要不能显露出来,确实需要精湛的工艺。陈静表示,这六管瓶也是可以用来插花的,每管中分插几枝,而且它管与管之间是串联的,“不过这么精美的工艺品,一般还是以观赏为主。”

“花鸟百蝶”对碗薄如蛋壳

“这碗实在是太薄了,每次拿起来欣赏时都很紧张。”陈静小心翼翼地将这对对碗从里间取了出来。记者看到,这一对对碗用薄如蛋壳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虽然碗面上画着画,但不需要对着灯光,就可发现它很透明。先看碗上的字画,这对对碗叫“四季花鸟百蝶碗”,上面画满了蝴蝶、花和鸟,花是有讲究的,以四季的玉兰、牡丹、菊花等为主,而鸟则有凤凰等。颜色多样,很是清雅。

陈静告诉记者,这是老艺人邓肖禹的作品,这位老艺人擅长画鸟和花,而这对对碗之所以薄如蛋壳,工艺是关键。这是纯手工拉出来的“薄”,碗成坯后,艺人再用刀一点点削薄,比的是工艺和耐力,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蛋壳瓷”。而如今也有类似的薄胎碗,那则是用现代机器给压出来的。“其实鉴别起来也很简单,用手指轻轻弹一下碗沿,声音如磬,而且有回声。”说着,陈静示范了一下。果然,虽然对碗很薄,但回声有力度,而且相当好听。

“彩蝶堆雕版”工艺烦琐

这幅挂版是记者特别要求陈静展示的,虽然乍一看其貌不扬,但仔细凑上去会发现它上面的彩蝶等是有立体感的,摸起来是凸在外面的。陈静告诉记者,这是清末民初的堆雕大师王炳荣的作品。一般来说,堆雕的工艺多用在文具上,而这个工艺用到了挂饰上,还是比较少见的。陈静当时在外地的一家文物商店淘宝贝时也是一眼就看中了它的独特,花了几万元买来,如今转手大约能卖到十几万元。

陈静说,它独特的地方有很多,如底色是绿彩,颜色很深,在上面“堆”上了蝴蝶、花卉等,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加彩。“这些要在薄薄的版面上来实现,控制起来其实很复杂。”

记者饶有兴趣地数了一下,小小的挂版上有10只大小不一、厚薄有别的蝴蝶,还有螳螂、蚂蚱和蜻蜓等。

“胆瓶”意为“卧薪尝胆”

这个被称做“胆瓶”的民国瓷,也是陈静解释后记者才注意到的。瓶子上的画意大致是这样的:古人侧坐着,面前是一只悬吊着的胆,取卧薪尝胆之意。再仔细看,它的器形不算特别,但颜色是随机出现的,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138摄氏度的高温下,这瓶子会发生窑变,即在高温下瓷器的坯胎自然发生的变化。

“太平富贵”瓶运用的是一种古彩,这是康熙年间出现的工艺,它的色彩相对于粉彩而言,更加艳丽和浓艳,而粉彩则很粉润。古彩中有五彩,即红、绿、褚、蓝、紫,都需要浓烈的颜色。据悉,该瓶的制作技艺很是繁复,如今年轻的工艺师还没有几个能掌握。

“墨彩描金”差点失传

在人物或树木上用金线勾勒,纹饰繁复,色阶丰富,色调温润,颇有官窑气派,这是任义平创作的“蔡文姬”瓶。蔡文姬在伏案写字,画面内容颇多,艺人用金粉附着到瓷器上,再经烧制。这里面有个关键,即金粉可能会与瓷器发生化学反应,致使效果丧失。据悉,这种“墨彩描金”的工艺在清乾隆之后失传了,后来的艺人根据碎瓷片又慢慢摸索出来,如今只有个别大师会此工艺。

链接>>>

民国瓷升值空间大

民国瓷器为什么在这两年受到市场青睐?据分析,民国瓷特色鲜明是其被人们所接受的主要原因。清末民初由于官窑的日益衰落直至关闭,一批原来供职于官窑场的能工巧匠另谋生路,在与民间匠人的结合中,创作并烧造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新瓷品,如今日益受到行家喜爱。

另外,投资民国瓷花费的资金,相对于明清瓷器要少。民国距今年代不远,其瓷器存世量较大,精美完好者的比例较大,因此可花较少资金获得较好器物。

如今市场行情较好的民国瓷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民国初期出现的新粉彩瓷。新粉彩瓷与传统粉彩瓷相比,以工见长,色彩浓艳,更符合现在人们的审美观。除了少部分写雍正款的粉彩瓷器外,绝大部分是写乾隆款的粉彩瓷器,而且全是瓶类。这些精美的仿乾隆、雍正官窑的瓶类瓷器,虽是民国的仿品,卖的价钱却不低,有的可以卖到几十万元,最低的也可卖到五六万元。

被人们称为“洪宪瓷”的民国瓷也是比较珍贵的品种。这种瓷器上大多书有“居仁堂”、“怀仁堂”、“静远堂”、“洪宪年制”、“洪宪御制”等款,它们件件造型规整,绘画精美,几可与真正的雍正、乾隆官窑的粉彩瓷器一争高低。据说当时一共只烧制了6000件,由于烧制时间非常短,数量又不多,流传下来的这批瓷器非常稀少。现在这种瓷器一般可以卖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元。

还有一种比较有价值的就是以景德镇珠山八友为主的一批艺术家所制的新型粉彩瓷器。作为对浅绛瓷的继承和发扬,当时出现了以王琦、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邓碧珊、徐仲南、田鹤仙、刘雨岑等八位顶级画师为领军人物的新粉彩工艺。与传统粉彩相比,在造型、线条、色彩等方面,吸收了近代绘画的营养,显得别有洞天。

青花瓷款识


今天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青花瓷的款识。

我国古代青花瓷,绘画装饰清秀素雅,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识种类繁多,各个时期的款识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青花瓷款识的形式、种类来看,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言款、堂名款、赞颂款和纹饰款五大类。

纪年款

在青花瓷上,用写、刻、印等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款识,称为纪年款。我国古代瓷器款识,以纪年示为主,纪年款又分帝王年号的年款和以天干地支表明年号的干支款两类。明代永乐年间,在青花瓷上开始出现纪年款,篆书字体飘逸流畅,边饰莲瓣纹。宣靖款端庄刚劲。成化款铁划银钩,釉面有云蒙气。嘉靖款笔画粗重,劲中藏秀。前人曾将明代纪年款归纳为:“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五句话。清代康熙款字体工整,青花料色明丽。雍正款楷书苍劲有力,格式讲究。乾隆、嘉、道光款多为篆体,字体排列紧密,犹如一枚篆印。近代款识中“江西瓷业公司”款较多,楷书秀逸,其中还有英文款“CHINA”,是近代出口瓷的标志,是青花中最早使用的英文款。民窑青花瓷的纪年款很少,有“大明年造”等,字体草率。书写得很随意。

吉言款

书写含有吉祥寓意的词句,民间青花瓷上常普遍见到。字体多为行草,潇洒飘逸,一气呵成。“福寿康宁”、“长命富贵”、“万福攸同”等语句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堂名款

以典雅的堂名、人名书写在瓷器上,作为私家收藏的标志。有“浴砚书屋”、“若深珍藏”、“白玉斋”等。堂名款瓷的制作精良,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赞颂款

寄托了陶瓷艺术对瓷器的喜爱之情,如“玉石宝珍”、“今古珍玩”、“昌江美玉”等。“哥瓦弟玉”四字款,清新俊逸,很有意思。“瓦”即陶,比瓷器历史悠久,是为大哥,而瓷又比美“玉”更洁白光润,“玉”就只能屈居为“弟”了。

纹饰款

又叫“花样款”,以简练的图案装饰器底,为民间青花瓷的特色款识,与篆刻中的“肖形印”有异同工之妙。图案有博古图、暗八仙、八吉祥等。纹饰款中的“豆干款”为菱形框架结构,犹如现代建筑中的高楼大厦,是民间作坊的记号,又叫“花押”。

云南青花瓷


“目前陶瓷收藏专业单位和民间队伍都对云南青花瓷比较青睐。每次大型拍卖会陶瓷成交量占80%以上。”目前民间收藏队伍或专业研究队伍对青花瓷的研究和品鉴都还有一定差距。

元明时除景德镇外,云南的玉溪等地曾一度烧制青花瓷。产品虽无景德镇青花的精致华丽,但质朴而率真,如布衣荆钗别存风韵。

云南青花瓷品种以大罐为主,另见玉壶春瓶、执壶、碗盘之类。云南有些少数民族旧俗实行火葬,青花大罐作棺椁之用,在大罐中和罐外两侧用玉壶春瓶、碗盘等其他器物随葬。云南的曲靖、大理、思茅、丽江等地的古墓群都出土过元明青花瓷。这些和景德镇产品风格迥异的青花瓷经考古证明,属云南本地烧制。主要是玉溪窑、建水窑和罗川窑等处生产,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玉溪窑。

玉溪窑在云南省中部,距昆明约一百多公里,考古界对玉溪窑作过多次调查并建立了窑址博物馆。但大部分窑址未作宣传已垦作农田或夷为平地,殊为可惜。玉溪窑在元至正到明永乐、宣德间开窑烧瓷。有仿龙泉青瓷和青花瓷两大类。青花的烧制相当于元末明初,以碗盘为主,瓶罐较少。胎大多青灰色或灰白色,粗松且有气孔。釉玻璃质状,青黄或青灰色。青花采用当地的土青料,呈色不稳,青中含绿,青中含灰或青中含紫均有,见晕散和铁褐斑。施釉大多不及底,露胎处见明显的旋削痕。玉溪窑青花近年频见出土,云南友人曾持数枚残片相赠。经细观,其绘画笔法跌宕起伏,有奔石惊雷之势,极度夸张和变形的纹饰带有几分神秘,从中可以感受到原始艺术的野性之美。

网记者从云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获悉,近年来云南的青花瓷受到收藏爱好者们的青睐。为增进大家对青花瓷的了解和品鉴知识,日前多名专家就此进行了研讨。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张永康介绍,一般说到青花,都会想到景德镇青花瓷器。其实近年来伴随着古窑址的发掘,福建、广东、四川、云南各地都相继有青花瓷器出现。

云南玉溪窑曾在上世纪80年代发掘出一条龙窑,出土了一些瓷器和碎片;建水窑发现了较大的窑口,已知的就有七八条龙窑,以青釉瓷和青花瓷为主;禄丰古瓷窑发现了精美的火葬罐。这些发现,引起了专家学者和收藏者的高度关注。

云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云南文物产业集团总经理王昆说,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进行,云南烧造的青花瓷器品种和数量开始增多,精品也不断出现。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山西展出120件青花瓷揭示传承脉络》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山西展出120件青花瓷揭示传承脉络》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