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潮州陶瓷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专题会议召开

潮州陶瓷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专题会议召开

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 陶瓷瓷砖

2021-04-19

陶瓷艺术。

2月25日,我厅组织新闻媒体记者团赴潮州陶瓷基地采访。潮州市外经贸局、经信局、陶瓷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当地主流媒体、以及部分企业和行业协会代表参加了座谈会。记者团还到兴业陶瓷、松发陶瓷公司进行了实地考察。

潮州陶瓷基地为全国首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2011年全市陶瓷出口10.3亿美元,同比增长9.5%,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日用陶瓷、工艺陶瓷和卫生陶瓷的年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30%、40%和50%。潮州陶瓷产业在外贸转型升级中走出了一条低能耗、低污染、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崛起”新路。主要做法是:

一是实施技术标准降低能耗。以节能技术标准限值产业能耗,支持陶瓷企业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生产;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各类节能标准制修订,避免遭受技术标准制约;承接和参与制定陶瓷行业能耗标准,广东省《日用陶瓷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和《陈设艺术陶瓷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已颁布实施。

二是深化“窑炉革命”节约能源。潮州陶瓷已进行三轮的窑炉升级换代,目前瓷器基本上都用石油气烧制,排放的废气在炉内就可以完全燃烧掉。企业不断创新窑炉烧成技术,广泛应用辊道窑、隧道窑、智能梭式窑等节能环保型的窑炉生产线,陶瓷产业节气达到30%以上。同时,通过技术改造,利用窑炉余热烘干瓷胚体,并创新使用尾气回收技术,使热能得到了充分利用,又可节气20%。例如,兴业陶瓷公司自主研发的节能窑炉,采用快速高温还原的技术烧制瓷器,可比传统窑炉节能40%以上,为目前国内陶瓷窑炉节能最高水平。

三是“变废为宝”发展循环经济。据统计,潮州陶瓷产业每年产生的废瓷垃圾近10万吨,同时潮州的飞天燕瓷土矿产生大量尾矿废渣。企业积极创新废瓷及尾矿回收技术,既保护了环境,又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潮州富丽天奥石公司利用废品陶瓷生产环保砖,将废瓷、沙和碎石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充分融合,通过成型器做成砖胚,生产出新型环保的步道砖和空心墙砖。企业每天可生产环保砖5到8万条,可以消化接近100吨废陶瓷。

四是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保障绿色崛起。潮州拥有国家陶瓷检测中心、广东枫溪陶瓷工业研究所、潮州陶瓷研究院、国家卫生陶瓷模具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累计投资3000多万元,为基地的产品研发、理化分析、质量检测、人才培训等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撑。同时,高起点建设信息化服务平台,探索建设陶瓷网上技术市场和技术数据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德化陶瓷走上外贸转型之路


随着本月15日公示期的结束,根据相关程序,商务部所认定的第一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也正式确定,福建省德化陶瓷基地、广东省佛山建筑陶瓷基地、广东省潮州陶瓷基地、湖南省醴陵陶瓷基地、河北省唐山卫生陶瓷基地等国内5大陶瓷产区位列其中。

据介绍,国家部委在近期将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对进入该名单的基地进行扶持,为产业服务。

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是国家和地方重点扶持和发展的集生产和出口功能为一体的产业集聚体,共分为三类:专业型示范基地、企业型示范基地和综合型示范基地。其中,专业型示范基地是指具有一定出口规模、出口潜力和技术水平,示范带动效应较强的某一特定行业的产业集聚区。早在去年广交会期间举行的“轻工产品出口转型升级经验交流会”上,商务部官员透露,将在国内选择一批有实力、有特色的产业聚集区进行培育,建设一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将其打造成我国外贸出口的新增长点。同时,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对相关企业在研发设计、标准制定、品牌推广、渠道建设、信息服务等方面予以支持。“这批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有明晰的目标,不再只追求量的增长,而是要在外贸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推动外贸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自主品牌,拓展营销渠道,延伸产业链条。”交流会上,商务部外贸司司长王受文指出。

德化是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古瓷都”。改革开放以来,德化县坚持“传统瓷雕精品化,工艺陶瓷日用化,日用陶瓷艺术化”的发展思路,集中力量发展陶瓷业,目前陶瓷产业集群已形成了传统瓷雕、出口工艺瓷、日用瓷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也涌出了一批陶瓷名企,很多大企将分公司设到美、德、英等国。近年来,德化县陶瓷企业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迄今已有70多家出口陶瓷企业获“日用陶瓷质量许可证”和“输美日用陶瓷生产厂认证”的双认证资格。目前,德化陶瓷出口形成了艺术性非常高的杯、盘、碗、罐、碟、瓶等多品种热销世界各地的格局,出口美国、日本、欧盟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悉,今年上半年,德化县自营出口商品总值8876万美元,同比上年增长23.78%,其中6月份当月出口1972万美元,刷新该县单月出口最高纪录。此外,该县陶瓷出口出现了新增长,对俄罗斯、巴西、印度和南非四个金砖国家的出口增长39.76%,增幅高于欧盟和美国两大传统市场。

尽管生机勃勃,但是德化陶瓷产业也面临着问题。近几年来,由于频频遭受原材料涨价、能源危机、运输费用增加等压力,陶瓷企业陷入高成本、低利润的困境,随之而来的“用工荒”,对陶瓷出口企业是雪上加霜。“陶瓷出口已是低利润,甚至是微利润。”名列全国工艺瓷出口50强第2位的福建省最大工艺瓷生产出口企业佳美公司副总经理陈志翰曾算了这样一笔账,“不说其他,单说陶瓷退税这一块,从13%降到8%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影响,如果按照一年出口总额3600多万美元来算,那么一年收入会减少1000多万元人民币。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不能以低价、低质形象示人。我们希望通过建立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来推动提高‘中国制造’的商誉、形象,优化产品结构,推动外贸由大变强”。据分析,轻工行业目前平均利润率只有3%—5%,因此转型升级也更为迫切。

潮州举办新技术新装备与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峰会


5月18日,由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机械装备专业委员会、潮州市科技局、潮州市枫溪区管委会主办的“2012新技术、新装备与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峰会”在枫溪区管委会堂召开。来自国内外陶瓷业界的专家、企业家齐聚枫溪,共同探讨分析中国陶瓷生产技术及装备现状、发展趋势和前进方向。

经过多年的发展,潮州已成为全国陶瓷门类最齐全、陶瓷产业配套最完善、产量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无论是产业规模、技术水平还是产业集聚、服务配套等方面,在国内各陶瓷产区中,都居于领先地位和水平。但是,与国外的先进陶瓷产区相比,潮州市的陶瓷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和产业化程度仍存在一定差距。如何加快潮州市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是摆在全市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潮州市副市长余鸿纯参加峰会。她希望与会的专家学者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加快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建言献策;同时要求潮州市陶瓷企业要主动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要不断加大陶瓷科技创新力度,努力提升潮州市陶瓷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推动我市陶瓷产业更上一层楼。

精密陶瓷设备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日前,笔者在德化县一家陶瓷实业有限公司看到,该公司新引进的一台精密功能陶瓷热压铸成型机正在进行生产调试,一次可成型16件制品,后续无需机械加工,修坯后可直接烧制成型,与以往一次只能成型一个制品的单一模具相比,具有优质、高产、低耗等特点。

“公司将建成一条完整的精密功能陶瓷生产线,可根据用户的要求生产各种特殊形状的配件,实现年产600万件精密功能陶瓷的生产能力,可广泛适用于机械、电子、冶金、电力、电器、化工、纺织、水暖、汽车等各行业的配件需求,形成系列产品,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该公司副总经理郭新端如是说。

科技创新成内在驱动

近年来,受外需不振、通货膨胀、银根紧缩、劳工成本提高、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作为外向型经济,德化县陶瓷产业进入“内外交困”和“微利时代”。一些陶瓷企业负责人已认识到,如果企业仍旧固守传统,不能立足长远,寻求未来发展的突破口,就会在日新月异的陶瓷领域落后,而这就需要企业在各自的发展思路上做出创新。

就目前德化县陶瓷企业而言,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陶瓷材质或者是器型方面的创新,企业经营思路和战略上的变革创新也成为企业发展重要的内在驱动。

在陶瓷产品多元化发展方面有丰富经验的这家公司,也在逐步将企业的研发方向转移到技术难度大、附加值高的精密功能陶瓷上,公司把目光盯向了德化陶瓷业界仍无人触及的“精密陶瓷”配件,采用以废瓷片为主要原料,改变当前以氧化铝、氧化锆、碳化硅等昂贵材料为主要原料的现状,不仅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还可根据不同的用途调整配方,生产出合乎特殊要求的特种陶瓷产品,为德化陶瓷产业升级增添了新的“亮点”。

“在精密功能陶瓷生产中以陶瓷废片为主要原料,公司自主研发的废瓷片再生利用技术,使得产品成本大幅度降低,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为德化陶瓷产业的循环经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并为环保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必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郭新端对公司的前景信心满满。

纵观德化县陶瓷产业的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最活跃要素,像这家陶瓷这样借助科技兴瓷的企业越来越多,陶炭、光波能量瓷、微波介质陶瓷、中温窑变釉陶瓷、特种陶瓷轴承、废瓷回收再生陶瓷、信息功能陶瓷等新瓷种已纷纷渗透到传统的陶瓷领域,只见科技在蔓延。长期以来,他们始终保持这种陶瓷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自身优势的发挥,扬长避短,来提高陶瓷行业的整体素质,并保持德化陶瓷独特的竞争优势和地位。

政府引导促捷报频传

在今年的第十一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简称“6·18”)上,德化一家精密陶瓷有限公司的“LED多功能新型陶瓷散热器”项目和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功对接,该项目将投资4000万元。据公司负责人林福文介绍,该产品具有绝缘、导热、抗氧化、耐用、透光、亮丽外观、可回收和重复使用等特点,使LED灯的节能和使用寿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并降低了LED灯的生产成本,经济实惠,市场应用更广。

一直以来,德化非常重视对科技项目的引导和管理,如何将国家的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到企业身上,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醴陵瓷业转型升级


“瓷城”推进瓷业转型升级

醴陵市东风大酒店今年以来生意特别好,全国各地的客商经常入住,还长期住着20多位外国商人,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要瓷器。这是醴陵瓷业转型升级后带来的繁荣景象。4月底,该市有关部门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陶瓷产业产值高达46亿元,同比增长32%;瓷器出口已占全市出口量的80%,带动全市外贸出口跃居全省县市区第三位。

醴陵瓷业有过辉煌的历史,但自从10年前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国光瓷业退市后,一直低位徘徊,企业散而小,产品档次不高,附加值低。醴陵市的决策者认识到,惟有加快产业聚集,加速转型升级才能重振醴陵瓷业雄风。从2006年起,市里果断实施“以大带小、以大促小、以大并小”战略,加快资源整合,培育龙头企业。全市新涌现出了华联、华鑫、元诏、东方等30多家规模企业,规模企业的总户数增加到186家。该市构筑了陶瓷产业园,进一步聚集资源,目前入园企业已达47户,年产值25亿多元。该市每年科技引导投入都在2000万元以上,全市有20多家企业成立了产品研发中心,其中华联瓷业炻瓷研究所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近三年申请专利700多件,高薪引进的高级科技人才多达860余人。

瓷业转型升级,“瓷城”产品一举扭转了只能在国外摆地摊的状况,打入了沃尔玛、宜家、吉普森等国际一流的连锁超市。华鑫瓷业攻克了1000千伏电瓷电器的难关,成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性电器公司――瑞典ABB公司供货商,2007年至2009年,产值由1.27亿元增到2.5亿元。华联瓷业每三个月实现一次上千种产品的全面刷新,一季度产值同比增长33%。目前,“瓷城”人正持续推进瓷业转型升级,力争五年内将醴陵瓷业打造成一个千亿元的产业。

德化力促传统陶瓷业转型升级


从日益壮大的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到高档日用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再到企业的博士后、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创新平台正为德化陶瓷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在企业中创建“教授工作室”,作为学生成才与创业最直接的“孵化”基地,是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适应陶瓷业人才需求所做的尝试。该学院现设置20个专业,致力于培养陶瓷艺术设计类、陶瓷工艺类、陶瓷商贸类等专业人才,实现专业发展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学院还承担了“福建省陶瓷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白云陶生产工艺研究与应用”、“锂镁低温高白瓷研制与推广”等国家、省市科研项目7个,协助十几家企业投入资金3亿多元开展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方案的实施。

有22家高档日用瓷生产企业、4所高校和科研院所、2个事业单位加入的“高档日用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适应市场对高档日用瓷的需求增大的需求,将在高档日用瓷生产技术开发、人才培养、信息共享、生产协作等领域展开合作,突破产业共性关键技术。

科技创新带来的示范效应开始发酵。更多企业正加大投入,研发节能、环保、清洁的生产工艺。“陶瓷窑炉微波辅助烧成技术研究与应用”、“临界氧燃烧技术在陶瓷窑炉上的应用研究”、“高分子与低分子材料在陶瓷生产工艺上的应用”、“陶瓷低温环保瓷土的研发”、“陶瓷制造业信息化应用”……在顺美集团博士工作站,一系列项目研发正在取得成果。顺美董事长郑泽洽介绍,“陶瓷窑炉微波辅助烧成技术”正进入调试阶段,一旦投入运行,将更大地降低成本,提高成品率。

规划显示,今后,德化将加强“一学院、一职校、一联盟、一工作站、一园区、两基地、四中心”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建设博士后、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科研机构,开展技术、产品、管理创新,形成政府为主负责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企业为主负责产品功能个性技术研发的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

夹江政府助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夹江的发展“得益于陶瓷,兴盛于陶瓷”。然而近年来,随着江西高安、湖南岳阳、华北当阳、河南内黄等新兴陶瓷产区的不断兴起,给夹江陶瓷产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冲击。为此,夹江政府针对当前产区面临的严峻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强有力的政策作为保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在经历了去年楼市惨淡、出口受阻、原材料涨价、市场低迷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目前整个陶瓷行业都处于低迷期。而夹江陶瓷产业却正面临一次大的洗牌行动,为了帮助陶瓷企业提振精神、坚定信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保生产、保销售、保增长,积极应对当前面临的困境,以促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设立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基金

“西部瓷都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基金”(以下简称“发展基金”),由县财政安排10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以后逐年增加。

据悉,发展基金主要用于:一是于鼓励企业进行技改升级。对企业年度完成技改升级投资1000万元及以上的(以形成固定资产有效票据为准),按技改升级投资额的2‰给予奖励;二是鼓励企业使用天燃气。对用足天然气计划的,在征收排污费时按同类企业标准下限收取。对直燃煤企业进行技改使用天然气的,按投资总额(以形成固定资产有效票据为准)的2‰给予奖励;三是建立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鼓励直燃煤企业引进新工艺、新技术,进行技改升级、转产或退出生产经营,对技改升级、转产或退出生产经营的直燃煤企业,视其规模大小,给予5~20万元不等的补助。同时鼓励退出企业投资国家支持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退出企业投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投产之日起,县财政安排与该项目3年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县级留成部分的50%等量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该项目技术改造。

此外,发展基金还鼓励企业开发高档红坯陶瓷产品和大力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并分别给予按固定资产投资金额的2%给予奖励与5~10万元的奖励。

加大信贷扶持力度

根据政府制定的“扶持一批,淘汰一批”的方针政策,对优势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同时也将淘汰落后的生产企业,通过扶持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做大做强,从而带动整个产区的发展。

政府加大对企业信贷的扶持范围,主要是对拥有相当规模的陶瓷企业用于技改升级、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拓展市场、品牌建设以及提升企业实力的新增贷款超过1000万元及以上用于技改升级并按期完成的,县财政对其新增贷款按一年期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给予50%贴息补助,企业享受贴息总额不超过其缴纳税款县级留成部分的50%。

与此同时,对于加大“西部瓷都区域品牌”和名优企业品牌的宣传力度,由宣传部门和陶瓷协会牵头,组织拥有名优品牌的企业抱团进行宣传,采取“西部瓷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整体宣传模式,县财政对在省级以上媒体进行宣传的给予适当补助。

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在企业自身经营和市场销售不景气的双重压力下,陶瓷企业的生存已经面临生死的边缘。摆在企业面前的就只剩两条路,一是被市场托亏最后倒闭;二是外来企业或本地强势企业兼并实现重组。

近期,卡西诺陶瓷兼并了荣华陶瓷旗下的康地品牌和在夹江瓷都市场的展厅,成为外来品牌收购本地品牌的一个成功试点,在加快推进兼并重组过程中,要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鼓励县内外企业间兼并重组。对在县内新设立并达到规模企业标准的,自投产之日起,县财政安排与该项目2年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县级留成部分的50%等量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该项目技术改造。

总之,在推进陶瓷产业高端化、自动化、节能化、清洁化的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有助于加快推动夹江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内黄陶瓷企业大踏步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随着陶瓷建材市场逐渐复苏,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河南内黄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进一步扩大产能、完善产品结构、提升自身竞争力,一批新上项目在加紧建设。据了解,仅今年上半年,内黄就有6条生产线建成投产,14条生产线正在建设。

内黄陶瓷产业2009年开始起步,当年就吸引一大批陶瓷企业集聚建设,成为陶瓷行业的“黑马”。特别是近三年来,内黄每年都有一批陶瓷企业建成投产,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赶超鹤壁、汝阳、息县、内乡等其他产区,成为河南陶瓷产业发展的“领头雁”。

业内人士表示,内黄近年来之所以备受瞩目,得益于能够在市场变化中保持产销动态平衡,这在全国是不多见的,充分证明了内黄在陶瓷产业发展方面蕴含的能量和优势。正因为如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陶瓷企业扩大产能的信心。

今年年初,随着安阳新明珠二期工程建成运行,正式拉开了内黄陶瓷企业生产线扩建的序幕。随后,新南亚陶瓷、日日升陶瓷、嘉德陶瓷、东成陶瓷、新喜润陶瓷等企业纷纷将新线建设计划提上了日程。据了解,目前,扩建的生产线有两条已经建成投产,6条正在建设。

内黄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介绍说,今年陶瓷企业扩建的生产线不仅仅是产能的扩大,更是一次技术上的提升。安阳新明珠陶瓷副总经理陈崇海介绍,新明珠陶瓷新建成的生产线窑炉宽4.2米,是国内目前最宽的陶瓷烧制窑炉,日产能3万平方米,不但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能耗,也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技术上提升还表现在,今年扩建的生产线主要集中在喷墨、微晶等新型产品方面。作为河南省首家使用喷墨技术的新南亚陶瓷,今年扩建的生产线6月30日建成点火,喷墨打印机总数已达8台,成为河南拥有喷墨打印机最多的陶瓷企业。

日日升陶瓷董事长黄长煜表示,“目前在建的3条生产线主要生产喷墨产品。”这也就意味着日日升生产线将达到7条,成为河南规模最大的陶瓷生产企业。

另外,今年成功转产全抛釉产品的福惠陶瓷,以及新落地的新顺成陶瓷则正在建设微晶石生产线。据初步统计,内黄今年建成或在建的生产线中,喷墨、微晶生产线达10条,成为内黄陶瓷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除陶瓷企业扩产建线外,一批新上项目的开工建设也是内黄掀起建线浪潮的主要推动力。近年来,内黄县陶瓷招商力度持续加大,产业集群的集聚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使内黄成为国内大型陶瓷项目占领中原市场的主阵地。据了解,仅去年至今,内黄就落地陶瓷企业10余家,而这些项目都将在今年年内建成投产。

目前,今年新建的项目除洁雅卫浴、新时代陶瓷已经建成投产外,还有如意利陶瓷、浩驰陶瓷、贝利泰陶瓷、新顺成陶瓷、黄源艺术黑陶、新锐龙等陶瓷项目正在建设。

这些新上项目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规模都比较大、规划生产线比较多,新顺成陶瓷规划建设6条生产线,今年将建成两条生产线,2014年建成两条生产线;二是产品种类多,包括微晶砖、马赛克、多孔陶瓷保温板、日用陶瓷、艺术陶瓷等多个品类;三是技术含量比较高,贝利泰陶瓷在建的自洁釉艺术瓷砖、马赛克生产线,均采用国内首创的光触镁技术。同时,内黄正在建设的项目还包括龙翔物流、圣泉制釉等一批产业配套项目。

叶丁表示,新上项目定位产品涵盖多个种类,能够推进区域陶瓷企业的生产线更新换代,进一步优化陶瓷产业结构,加速内黄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

景德镇召开陶瓷文化创意新区建设会议


陶瓷商务网讯:6月27日上午,文化创意新区建设推进领导小组会在市政府四楼会议室召开。会议就陶瓷文化创意新区建设实施方案和近期需协调解决事项等进行了研究讨论。

景德镇市市长刘昌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于秀明,市政协副主席、市政府秘书长刘朝阳,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良华以及领导小组成员出席会议。会议指出,陶瓷文化创意新区建设是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全市老百姓关注的热点。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工作部署和总体要求,齐心协力、科学谋划、精心织、落实责任、排除万难,将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陶瓷文化创意新区全面展现在瓷都人民面前。

会议要求,要统筹安排好各项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内容,确定工作步骤,明确时间节点,科学调度,做好协调等各项准备工作。按照建设规律,通盘考虑,提前谋划布局,提前启动相关工作,特别是对新区规划、土地报批等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要专人负责,安排时间,重点推进,确保在时间节点内顺利完成。要高效有序地推进新区建设工作,将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确保新区建设工程顺利进行。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潮州陶瓷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专题会议召开》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潮州陶瓷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专题会议召开》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