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白瓷砖 > 导航 >

安阳发现白瓷窑址 相州瓷的传说得到佐证

安阳发现白瓷窑址 相州瓷的传说得到佐证

白瓷砖 全瓷的瓷砖 爵士白瓷砖

2021-04-24

白瓷砖。

“正在拆迁的电池厂地下发现了传说中的相州瓷窑遗址。”昨天,在安阳电池厂实施拆迁工程的刘先生打电话说,目前文物部门正对此进行钻探、发掘,出土的瓷器已有900多件。

洹河之滨惊现白瓷窑址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安阳市红旗路北段的安阳电池厂,发现这里因为正在拆迁,昔日的厂房已变成遍地瓦砾。河南博物院和安阳文物局的考古人员,已在废墟中发掘出一片大约383平方米窑址,并发现了灰坑、灰沟、井等遗迹。

在出土的900多件瓷器中,瓷器主要有碗、高足盆、钵、罐、高足杯、瓶、瓷塑等。窑具有单个支珠、三岔支钉、托杯、支圈、垫环等。

这些出土的瓷器釉色以青釉为主,白釉次之,胎体致密,烧结程度较高。纹饰以素面为主,少量器物纹饰有花朵纹、草叶纹、莲瓣纹、卷叶纹、波浪纹等。

相州瓷的传说得到佐证

安阳在北魏、北周时期,称相州。相州瓷在历史上曾负盛名,但并没有流传下来,老一辈的文物专家也只是闻听而已,并没有文字记载。

据安阳市文物局副研究员孔德铭介绍,1959年5月,安阳市文物部门在洹河的北岸豫北纱厂内,发掘一座隋代张盛墓时,发现一批白瓷器。其中有俑、罐、壶、瓶、坛、三足炉、博山炉、碗、钵、盆等。而这些瓷器是不是相州瓷尚不能肯定,直到1986年10月,安阳市文物部门再次在安阳桥的一座隋墓中发现瓷器建筑模具上刻有“相”字,因古代窑均以地名命名,从没有文字记载的相州瓷最终得以证实。其后,在文物考古中,安阳还多次发掘出瓷器和窑具。

“通过考古证明,位于安阳市洹河之滨的相州窑,是我国北方早期烧瓷窑的一处重要遗址。”孔德铭说,在我国青瓷出现得比较早,白瓷由于烧制技术比较高,出现得比较晚,而在隋代的墓中发现大批白瓷,说明相州瓷的历史比较悠久,可以说是开了我国白瓷烧制的先河。

有望建造窑址博物馆

据省、市文物部门的专家介绍,最近,在日本石神遗迹也发现了相州窑的瓷片。这个发现再次佐证,没有任何文字记载的相州瓷,早在隋代就作为文化使者,交流到了日本。

考古专家已初步探明,相州瓷窑址以电池厂为中心,分布在彰德路以东,洹河南路以南,东至安阳桥,南至永安街一带的地区。目前,省市考古专家正在对这一地区做进一步的钻探调查,如果有重大发现,将有可能就地保护,建造起我国北方最早的瓷窑博物馆。届时可改写安阳无瓷并补充中国瓷制造的历史。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浙江安吉发现清代青花瓷窑址


该青花瓷窑址位于浙江省安吉县报福镇洪家村,洪家大桥东南约20米的山坡上。窑址地因开荒种植遭到严重破坏,窑炉前段家农建屋挖毁,后段也因种作两刨平,现仅存有被火烧过所形成的两道纵向砖红色窑墙残基和宽约2米的窑炉后壁。其附近尚有与窑床走向一致的瓷片及窑具堆积,坡斜15度,因此推断该窑原为沿山势而筑的长条形龙窑。窑床左侧有约150平方米的遗物堆积,右侧有约300平方米的平地,平地上侧有因采泥而成长约80米、宽约40米的岙地,从岙口开始有一条小水沟流经平地边沿至山脚。对该窑址,因未作清理,只能根据调查情况作一粗浅的简报。

遗物堆积中以碗的数量最多,其次是杯、盘、窑具,仅发现鼓腹型瓷片和或颈或把残件各一件,所以遗物均为残片。现就采集的瓷片和尚能复原的器物,分别造型、胎釉、钴料;纹饰、工艺等方面予以叙述:

1、造型

碗分二式:

Ⅰ式:侈口,腹壁斜直向下微收,圈足,足跟内外斜削,高7、口径15.5、底径7.5厘米。

Ⅱ式:撇口折沿,腹壁斜直,下壁呈圆弧状内收,圈足,足跟斜削,高6.8、口径14.5底径、6.2厘米。

盘:

敞口浅腹,圈足较矮,足跟斜削,高3、口径13.7、底径7.2厘米。

杯:

撇口折沿,腹壁斜直下收,圈足,足跟斜削,高5.7、口径7.8、底径3.7厘米。

2、胎釉、钴料

该窑址烧制的器物,其胎泥为就地开采的高岭土。从标本断面观察,胎质粗糙,但瓷化程度较好。由于施釉不同及生烧原因,胎的呈色也不尽相同,青灰釉器,胎的呈色具有灰色青味,青绿釉器,胎色灰中泛黄,青黄釉器有为生烧器,其胎的呈色则黄中泛红,露胎处均呈砖红色。

釉色以青灰为主,少量青纯洁和青黄色调,其中青绿色釉近似茶沫色,可能有意仿烧。施釉均匀,为浸釉法,胎釉结合较好。因不注重修胎,胎表不光滑,加之釉欠洁净,造成釉面不平整而显得釉面较粗糙。绝大多数釉面呈现波浪状,也有少量的呈桔皮状,甚至出现大小不一坑坑洼洼疙瘩状。无论那一种釉色,施釉较薄的均呈现出青中泛黄的色调,极少数施稍厚青黄色釉的器物内底,因釉的流聚,釉层略有肥厚感,其釉呈冬青色,并在釉下出现冰裂纹。

该窑烧制的产品,极大多数为青花器,少量单色釉器。从已采集的瓷片看,单色釉器主要是小碗和杯一类的小器,为青黄色釉居多,少数青绿色釉。

青灰色釉器物均为釉下青花,青黄色、青绿色釉器青花较少见。青花用料为土料,青花呈色也因釉色和烧造温度不同而呈现效果不同,施青灰色釉青花呈灰褐色,釉层稍厚的呈色更灰,釉层稍薄或釉面稍白的呈色蓝中泛绿,施青黄色或青绿色釉的青花呈色则为酱褐色,生烧器呈酱黄色,起笔落笔处青花呈黑褐色。

3、纹饰、工艺

所见青花器的绘画图案有兰花、草叶、鱼藻,还有无法辨认植物种类的缠枝莲,用文字作文样的仅发现“福”字一种,饰在盘的内心。少部分碗的内壁与底交接处围以两道弦纹和外壁口沿下饰一道纹弦。绘画技法均为一笔点划,所有装饰纹样均较疏朗,画技熟炼、线条流畅、画风粗犷自然,文字刚劲有力。(见下图)

从采集的标本分析,该窑的装烧方法都是以垫底置于窑床再加垫饼,器物放在垫饼之上,均为仰烧,碗盘以大者置于底层,往上逐层减小,多则六、七件一叠,少则四、五件一叠。器物间无窑具间隔,为使器物装烧时不粘连,所有碗盘都有浸釉后内底刮釉一圈,足跟里外斜削一刀,上层稍小器的足跟迭压在下层稍大器的内底无釉处,这样逐层迭压,最上层置杯或碟,其内底便不刮釉。为了保持器物在焰烧过程中与窑具收缩一致,因而紧贴器物的窑具——垫饼的制作要求相应较高,所有垫饼同器物坯件一样用淘洗过的瓷泥制作,并一次性使用,而垫饼之下的垫座则用一般泥土制作,且多次使用。垫底或垫饼的大小,随器物圈足变化而变化。(见下图)

器物的制作工艺为旋坯成型,然后加于轮修,大部分碗盘的外壁口处一道凸沿,器壁上薄下厚器底特厚。挖足较规整,圈足外高内低,外底内心都有乳钉和同心圆,足跟切削外侧较少,内侧较多。

从复原后的器物看,该窑产品造型规整,器身与圈足大小比例基本相称,从仅有的一件鼓腹型瓷片看,其曲线也较适中,但大的碗盘(该窑产品相比较而言)较笨重,由于不注重修胎,致使釉面不够光洁而显得所有器物外表都较粗糙。

由于该窑址的窑床和遗物堆积层都遭到了严重破坏,使得无法进一步清理,只能以采集的瓷片标本,根据其造型手法及制作工艺略作分析。(见下图)

从该窑的主要产品碗盘看,其造型虽然比较规整,但有拙重感,釉面也较粗糙,其装饰手法简单疏朗,绘画内容也是人们平常所见的当地花草之类植物为多,特别是缠枝中的花叶纹样与当地清代木制家具中常见的油漆图案有相似之处,它们之间可能有相互影响的关系,这些纹样都具有浓重的地方乡土色彩和风格。其烧制方法,尤其是圈足的挖足及足跟的切削都与清初景德镇窑的工艺手法极近似。该窑产品在本县境内的清代墓葬中也常有出土。

通过对该窑址的调查,对照本地常见出土的该窑产品及上述情况分析,初步推断该窑的烧造时代为清中期或略早些,属民间土用的碗盘为主。青花瓷窑址,在浙江地区尚属首次发现,这一发现,对青花瓷的烧造范围,特别是对浙北地区瓷业生产的发展历史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安阳隋代窑址


黄釉瓷扁壶(北齐)

隋代北方重要青瓷窑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北郊洹河南岸。1974年发现,由河南省博物馆等单位调查与试掘。窑址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260米,面积达9万平方米。

发现的窑体略呈圆形,内径约1米左右,窑壁厚0.15米,系用耐火土建造,残迹高1.1米。窑具有支烧具、支棒、器托、垫饼及范模等,其中支烧具数量最多,形制复杂,说明这里的烧瓷技术较为先进。瓷器主要有碗、高足盘、四系罐、钵、杯、瓶等,还有俑和骆驼等瓷塑以及各种明器装饰品。一般胎壁较厚,胎质较为细腻,胎色灰白。器物表里施釉,器表施釉不到底。釉为青色透明玻璃质,光泽较强,常见的有青中带绿,青中带黄以及青灰、青褐等色。施釉一般薄而均匀,流釉现象不甚显著。因系叠烧,内底都留有支烧痕迹。有些瓷器上还有刻花、划花、印花和贴花装饰,纹饰题材以莲花瓣纹居多,也有忍冬纹、草叶纹、水波纹等。

多年来在河南安阳地区,曾因出土过不少青瓷器而引起学者们的重视。李云墓、北齐武平六年 (575)范粹墓、 隋开皇十五年(595)张盛墓和小屯村隋仁寿三年(603) 墓出土的青瓷器,在造型、胎质、釉色以及装饰风格上与南方青瓷有较大的区别,因而被称为“北方青瓷”。安阳隋代青瓷窑址的发现,证明了所谓北方青瓷,至少其中一部分应当是安阳窑的产品。因此安阳窑的发现,为研究北方青瓷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

磁村古瓷窑址


位于淄川区磁村镇,共包括3处窑址:南北窑洼区,苹果园区和华严寺区。

 (1)南北窑洼区,在村东约0.5公里处,面积约15万平方米。1976年《淄博陶瓷史》编写组在窑址北部发掘窑炉12座,采集了大量标本,按器型和釉色特征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以黑釉为主,次为青釉、酱釉、茶叶末釉,釉色较纯正,器物主要有碗、盆、瓶等。中期以白釉为主,有少量青釉,并施护胎釉,白度不高。胎以红胎为主,灰胎次之,很少白胎。以白釉加绿点彩的装饰居多,大都施在碗的内壁近沿处。出土器物以碗最多,次为钵、罐、瓶等;晚期以白釉为主,黑釉少见。出现了划花、剔花等装饰手法,出土的器物有碗、罐、碟、瓶等。从器物造型、釉色、及制造工艺看,南北窑洼区当为唐代晚期至北宋时期的窑址。

 (2)苹果园区,位于磁村南部,窑址现存面积2万平方米。地表散布有许多瓷片,以黑釉居多,青釉、酱釉次之,釉色不纯正。胎骨厚重,色为缸红、白、灰色等。器类主要有碗、盘、罐等。其年代约为唐代。

 (3)华严寺区,在磁村南部,面积1.6万平方米。1976年《淄博陶瓷史》编写组对该窑址进行了发掘,清理出烧煤窑2座,料池1个,作坊遗址1处,并采集了大量瓷片标本。釉色以白釉最多,次为黑色、酱色、黄色。白釉的白度很高,釉面光洁。胎亦白色、质薄而匀。制作规整,装饰精巧多样,有划花、剔花、篾纹、白地黑花、加彩、绞胎等。器物有碗、罐、盆、杯、盘,以碗居多。该窑址年代为金代。

 1984年,磁村古瓷窑址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婺州窑址


在今浙江金华地区,唐属婺州,故名。是唐代六大青瓷产地之一。始烧于三国,唐宋时窑场扩大,成为著名的青瓷生产地区。

其特征和鉴定要领是:( 1)三国时期的胎普遍呈浅灰色,断面较粗,没有完全烧结。西晋以后,一部分产品改用含铁量较高的红色粘土作坯,胎色较深,多呈深灰或紫色。唐至宋胎色呈深灰或紫色。(2)三国时期釉色一般呈淡青色,也有呈青灰或青中泛黄的。釉层厚薄不匀,常凝聚成芝麻点状,釉面开冰裂纹,在胎釉结合不紧密和釉面开裂处,往往有奶白色的结晶体析出,这是婺州窑青瓷特有的一种现象。西晋晚期釉色青灰或青黄中泛一点褐色,釉面开裂和晶体析出更多。南朝时釉色普遍呈青黄色,易剥落。唐至宋釉色青黄,带灰或泛紫,釉面开裂处仍可见星星点点的奶白色晶体析出。宋代的精致产品中,也出现过色泽青翠的色调,并具有较强光泽感。(3)婺州窑的历代制品均属一般民间用瓷,品种比越窑少,主要生产盘口壶、罐、碗、盆、碟、水盂、盏托、瓶等日用器皿。三国西晋时曾生产猪圈、鸡笼、谷仓、水井等明器。产品的种类和造型多数与越窑、瓯窑类似,独特的造型有三国时的人形五联罐、三圆柱形足水盂,西晋时堆贴龙纹盘口瓶,唐代的蟠龙瓶、多角瓶,五代至宋的堆纹盖瓶、粮罌瓶等。其中多角瓶为直口圆腹,腹部一般呈三级葫芦形,上小下大,每级装圆锥形角个,至宋代演变成堆纹瓶,肩腹部堆塑人物、飞鸟及禽兽等,均为明器。

沙埠青瓷窑址


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黄岩区沙埠镇青瓷窑址群,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为五代越窑青瓷遗址。是在1956年底省文馆会在秀岭水库考古发掘时发现的。

沙埠窑群是晚唐至北宋时期台州窑系中的佼佼者。窑址以仙姑岭为中心,在不到2公里长的地带中,窑址林立,烧造生活用瓷,艺术瓷和外销瓷,现存窑址有竹家岭,凤凰山,下山头,窑坦,金家岙,高桥的瓦青窑。窑身面积约为7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一般厚1—2米,最厚处达6米。窑床均设置在山坡上,多属阶梯式龙窑,一般长30米,宽2.5 米。烟囱在山顶,窑炉火堂及制瓷作坊均在山脚平地。窑群周围瓷土矿,水源和燃料十分丰富。器物造型端庄古朴,丰满秀气,精美别致。花纹装饰庄重,简练豪放。制作技法有轮制,手制、模制,透雕和塑瓷。瓷器胎质坚硬,细腻而且轻薄,火候较高。釉色以青绿为主,淡青色和青黄色次之,还有其它的七种颜色,通过施釉,釉彩光亮。

从窑址采集的瓷器标本看器形,以盘,盆,碗为主,杯,粉盒,水汞笔碟次之,壶,瓶等又次之。花纹图案秀丽,鲜明,生动。主要是划文,也有印文。文饰可分为飞禽和花两类。飞禽兽凤凰等;花有茄花,菊花,茶花等。此外还有云文,针点文等。从划文线条来看,其手法非常调和熟练。所有这些都证明当年沙窑址在技术上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

耀州窑址


中国古代北方民间青瓷窑址。始烧于唐而盛于宋,金元时期继续烧造,至明代衰落。分布于今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上店村、立地坡、陈炉镇一带。唐宋时期窑址集中于黄堡镇附近。该镇当时属耀州同官县治,窑以地名,故名耀州窑。黄堡镇窑址的范围长达5公里,1954年以后故宫博物院等单位进行了调查与试掘。195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黄堡镇、立地坡、上店村等地又作了调查和发掘。耀州窑主要生产青釉刻花瓷器,以在器内外满布刻、印或划的花卉为其特征。耀州窑址的发掘,是中国对古瓷窑址首次进行的大面积发掘,其成果对北方青瓷的断代有重要意义,也为在陕西、河南、甘肃等省发现的一批同类窑址提供了断代的依据,并使人们认识了独具风格的耀州窑系。耀州窑产品还影响及沿海地区,在广州西村、广西永福等地都发现了供外销的仿烧耀州窑青瓷的窑址(见< a>)。

窑炉结构   在窑址中发现12座窑炉,平面呈马蹄形,顶部为拱形,俗称馒头窑,高一般为3.36米。除单座窑炉外,还有2或3座并列的,反映出个体经营的特点。宋代的窑炉皆残。保存较好的金元时期的窑炉,由火膛、窑门、窑室、烟囱4部分组成,皆以耐火砖砌筑,外抹厚1厘米的泥。火膛略低于窑室,呈长方形。其下有长方形炉灰坑。坑口用砖砌炉桥,以煤为燃料。火膛后为长方斜坡状窑室,前高后低,宽2.16米,长3.36米,底部有铺底匣钵。窑室后面为隔墙,下有8个长方形烟孔通向南北两个烟囱,中有烟道隔墙,墙上亦有小烟孔。据推算每窑可装2590个匣钵。这种窑炉结构能充分控制火焰,使氧化焰转还原焰,烧造出青绿光泽的瓷器。

作坊遗迹  发现 4间作坊及堆料场、晾坯场等< >。作坊皆位于窑炉火膛前,长方形,面积30~80余平方米不等,周围以废匣钵或砖砌筑墙基。在黄堡镇窑场的1座金代作坊遗址内,出有金“大安二年”(1210)款的青瓷片。作坊内有贮存瓷泥或釉料的大陶缸,粉碎瓷土用的石碓,包括石杵、石臼、石轴槽等物,还有砖砌的水沟。作坊周围有堆瓷土的料场。晾坯场的场地呈坡状,便于排泄雨水。这些说明,耀州窑的制瓷设备齐全,规模较大,分工精细,生产工序合理,生产工艺也较先进。

产品与烧造工艺  耀州窑的产品主要是碗、盘、盒、罐、壶等生活用具,也生产玩具、文具。此外有生产瓷器的工具、窑具等。

唐代多黑釉、青釉、白釉瓷,以碗、盘最多,皆为敞口、平底,宽边圈足,挖足较浅,用三角支垫叠烧。壶为短流单把。胎釉皆较厚,胎外不施化妆土,釉不透明,只施于口及腹上部,纹饰少,仅在一种白釉粉盒盖上施黑色花卉纹。宋代主要产青釉瓷器,有少量酱、黑釉产品。器物种类多样,以叭口、深腹、圜底小圈足的碗最多。瓷器胎薄质坚,不吸水,色灰白,烧成温度达1300℃以上。胎釉间施化妆土,釉面匀净光滑,釉色淡雅,呈半透明状。采用匣钵内单件仰烧或二次烧成法,即先素烧,上釉后再装烧,成品率达70%。在发现的瓷器中,未见有烟熏、烧生、开裂、变形等情况,说明宋代耀州窑的烧制技术已相当进步。根据出土层位、器物形制及纹饰变化,并参照瓷器上的纪年铭,宋代耀州窑青瓷可分为早、中、晚3期。早期为宋初至真宗年间(960~1022),器物种类较少,胎厚釉粗,纹饰多刻划于器外壁,以简单的莲花瓣、牡丹为主。中期为仁宗至神宗年间(1023~1085),器物种类大增,胎薄釉匀,釉面开裂者多,纹饰满布器内外,以范印为主,刻划较前精致。纹饰题材生动多样,植物类的有折枝、缠枝、交枝的牡丹,菊花,莲花等,动物类的有水波双鸭、鸳鸯戏莲、水波三鱼、龙、飞凤等,还有回纹和纸扇纹。晚期为哲宗至北宋末年(1086~1127),器类同中期,多矮圈足小碗,胎较前薄,纹饰刻印更为纤细,构图繁缛,主要施于器物内底,出现连环状牡丹、竹叶、卷叶、凤凰戏牡丹、群蛾、群鹤博古、水波五鱼、莲花六鱼,双鹤等。在折枝牡丹花蕊中刻有“大观”、“政和”等纪年铭,此外还有体态生动的精美戏婴图,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间风味。在窑址附近发现的北宋元丰七年(1084)《德应侯碑》,记载了耀州黄堡镇的烧瓷盛况及制瓷烧窑工艺过程。《宋史?地理志》陕西条中有“崇宁户一十万二千六百六十七……贡瓷器”,说明宋代耀州窑不仅生产一般民用瓷器,还烧制供宫廷用的精致瓷器。

洛阳发现宋元瓷窑遗址群


中新社洛阳六月十八日电记者今日从洛阳考古部门获悉,考古人员近日在河南洛阳市境内的新安县发现宋元瓷窑遗址群。专家称,其中横橄榄形窑炉为中国陶瓷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

据洛阳文物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位于新安县北冶乡北冶村的是次考古发掘,是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新安县文管所等单位联合展开的,这也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中抢救性考古发掘的一项。发掘从去年冬季至今,历时半年多。发掘面积为八百平方米,共发现十座窑炉。

此次发掘发现的十座窑炉,从平面形状看可以分为橄榄形、圆形、方形等几种。据有关专家称,横橄榄形窑炉,在中国陶瓷考古史上是首次发现。这种窑炉由炉膛、窑室和三个烟囱等部分组成,是为了充分利用热能、增加瓷器烧量而设计的,具有相当的科学性。

遗址中出土大量瓷片,以钧瓷、白地黑花瓷、黑瓷为主。从出土的瓷片判断,该窑址群生产时间上限为北宋晚期,下限至元代,从色彩看系二次烧成。另外,考古人员在遗址处还发现了刻有“崇宁重宝”字样的北宋末期的钱币。

德化“中国白”瓷器得到各国元首赞赏


德化“中国白”瓷器得到各国元首赞赏

“瓷都”福建德化辛默楼陶瓷研究艺术总监、中国陶瓷工艺大师陈仁海正日夜赶制北京人民大会堂定制的一百套《和谐世界》元首杯和三百套印有“大会堂”红色堂标的国庆六十周年纪念杯。国庆期间,该两样作品的问世曾引起了轰动,其中《和谐世界》元首杯,被中国政府作为国礼赠送给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元首,赢得了一片赞誉。

一九五九年国庆期间,德化瓷厂制作的“中国白”浮雕建兰杯茶具等由于具有瓷质细腻、纯净无瑕、高洁雪白的特点,釉色纯白莹润,胎釉结合完美,色质高洁素雅,适于制作各种高级日用瓷和高档艺术瓷等特点,曾作为北京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用瓷和国家礼品瓷。

作为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的德化盛产“中国白”瓷雕,早在明代就被誉为世界“白瓷之母”,为中国赢得瓷国的尊荣。近些年来更在国际上屡获殊荣。去年陈仁海创作的“中国白”瓷雕作品《梦回大唐》系列,获得二OO八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唯一最佳创意作品奖。由他首创的中国白嵌中国红瓷雕作品《人和寿长》,还被选为国礼赠送给国际奥委会萨马兰奇和罗格主席。

挟一举夺得北京奥运会美术大会唯一最佳创意作品奖的豪情,陈仁海一个新的构想萌生:明代何朝宗以“中国白”名扬世界,如今更要续写国瓷辉煌新篇章。于是他秉承瓷艺报国之志,倡导“中国白瓷雕艺术高品质生活”理念,自去年十一月开始,历时近一年,为新中国六十年华诞精心秘制了一套《和谐世界》元首杯,作为国庆六十周年大典赠送给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元首,并获得广泛赞誉。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安阳发现白瓷窑址 相州瓷的传说得到佐证》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安阳发现白瓷窑址 相州瓷的传说得到佐证》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白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