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陶瓷艺术 > 导航 >

你所不知道的陶瓷

你所不知道的陶瓷

陶瓷艺术 古代陶瓷器上的的鱼 陶瓷瓷砖

2021-04-26

陶瓷艺术。

叶伟作品《暗香》。

文革瓷”作品《上大学之前》。

观念陶艺作品《憨酣》。

叶小春作品《冰裂纹双耳洗》。

●“文革瓷”作品《工农兵斗地主》。tAoci52.Com

说起陶瓷收藏,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青花瓷、石湾公仔、宜兴紫砂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宝贝,其实中国的陶瓷远远不止这些,除了它们,还有其他值得收藏的好瓷,譬如福建德化瓷、帝王黄瓷、湖南醴陵瓷、山东淄博刻瓷、浙江龙泉青瓷、陕西耀州瓷、潮州枫溪瓷等,又譬如比较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文革瓷”以及当代艺术家创作的观念陶瓷。别忘了收藏界一个有趣的现象:越偏门越疯狂,越是稀缺的门类越是有着巨大的升值空间。

龙泉青瓷

质量稳定杜绝滥造

龙泉青瓷在10年前曾经登陆广州,短暂的亮相引起了藏友们的追捧,当时四五千元就可以买到青瓷世家叶小春独创的“冰裂纹双耳洗”,两三万元就能买到大师徐朝兴的镇馆之宝。2014年3月初,叶氏世家又带着他们的龙泉青瓷来到广州艺苑大厦省工艺美术展览厅,当年的粉丝专程跑来跟叶氏合影留念,“一件瓷器只要你选对了,长时间持有,它不仅能给你带来愉悦,还有保值增值的财富。”叶小春已经在8年前成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其作品的售价翻了两番,而被公认为泰斗的徐大师作品价格已上6位数。

据介绍,龙泉青瓷独特的魅力在于釉色莹润,葱绿可人,这是它的主要价值所在,一件凝脂如玉的龙泉青瓷不但给人带来美感,且价格要比普通瓷价高数倍。龙泉青瓷质量一直很稳定,名家精品从不滥造,更不会在地摊出现。它不仅国人喜爱,在宋代已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影响了欧洲皇室文化,因此它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唯一的中国瓷器。叶小春独创的冰裂纹由于特殊的矿土稀有,曾5年未出一窑,最近才有少量问世,因此行家评估其还有很大的升值潜力。

[收藏提醒]

叶小春表示,由于青瓷目前在其它产地也有出现,有些是用化学釉合成的,他认为只有用龙泉当地的天然矿土经过提炼的才是正本的龙泉青瓷,只有原产地的龙泉青瓷精品才有升值的可能。

“文革瓷”

特殊历史不可复制

广东省古董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龙国祥出生于收藏世家,从祖父起就有不少藏品,他耳濡目染,自然喜欢书画古董。在他收藏的800多件宝贝中,有60多件珍贵的“文革瓷”。“‘文革’是中国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文革瓷’具有一定的历史纪念意义。”龙国祥收藏的“文革瓷”,以实用的器皿为主:花瓶、茶壶、茶杯、盘子、碗。“文革瓷”上面有鲜明的历史烙印:毛主席头像、革命语录、工农兵宣传画,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除了实用价值以外,“文革瓷”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那个年代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不管是工匠还是大师,大家干少干多都一个样,他们有时间有精力去在艺术上精益求精。”龙国祥认为“文革瓷”不管是在用材用料,还是在画工方面都非常讲究,不像现在工厂里面那些流水线作业的产品,为了追求数量和经济效益,生产出一大批粗制滥造的产品。

“文革瓷”之所以受到追捧更多的还是因为其历史纪念意义。广州有不少房地产老板现在都对“文革瓷”非常感兴趣,想要购买龙国祥的藏品,“他们大都是五六十岁的年纪,喜欢‘文革瓷’是因为这些宝贝勾起了当年的回忆。”龙国祥由于入手早,捡到了不少漏,“上世纪80年代,我就开始关注‘文革瓷’,当时我们家住在少年宫旁边,有一个鬼市,天还没亮,四面八方的人都赶过来摆地摊,那个年代几乎没有什么假的东西。”龙国祥花上五块八块、十几二十块就可以买到一件“文革瓷”,现在这些宝贝的价格都已经过万元。“名为‘水点桃花饭鼓’的‘文革瓷’,在1996年的时候就已经拍出了66万元的天价,创造了中国当代瓷器在世界拍卖场上的最高成交价,现在的身价早应该过百万了。”

[收藏提醒]

据龙国祥介绍,“文革瓷”中最贵的是“毛瓷”,又称“主席瓷”或“中南海专用瓷”,这些瓷器制作水准非常之高,成功一套需要数套数十套乃至更多的试验,那些稍有瑕疵的专用瓷,就被当作工人的工资,流传到有关机构和人员手中,现在拍卖会上的“毛瓷”大多都是当年流散的,只有极少数是主席用过的。这些极少数流散出来的,也有一些省市专门接待毛泽东的宾馆中备用的,毛泽东也只是偶尔用之。据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主席用瓷”调查组调查统计,目前存世的“主席用瓷”数量并不多,不会超过300件。

观念陶艺

现代艺术的新载体

观念陶艺是西方艺术家提出的一个观点,与传统的陶艺不同,现代观念陶艺只是以陶泥作为它的物质载体,体现的却是一种现代的艺术精神,观念陶艺主张自由创作、个性发挥,有些作品虽然还保持着容器的形态,但已经不再是以实用为目的。青年艺术家黄筱汐的作品就可以归为“观念陶艺”的范畴,最近,她在羊城创意园举办了一场名为“听”的陶瓷雕塑装置展,很多观众表示看不懂,那些奇形怪状的碗啊罐啊既不能用来装饭又不能用来插花,不知道做出来是干吗用的。

记者了解到那个坐在破口流金的碗里面的婴儿名字叫“憨酣”,憨酣是处于思考状态中的成人化的婴儿。眉头些微紧皱,嘴角隐隐嘟起,映射成年人在纷繁世界中面对各种欲望和不同环境的思考与隐忍,以及心里不变的一部分———刚出生最初始的状态下赤裸纯净的本我。破口流金的碗用高白泥制成,有薄胎的效果,烧成前极单薄易碎,烧成后却胎质致密,比普通陶瓷更加坚硬,表现人性中的坚强与脆弱。碗代表着人类的欲望,憨酣浮游于承载欲望的器皿上,在各种话语中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黄筱汐许多作品都选择用柴窑来烧。“作品的美需要长时间氛围的熏陶出来,加上在长时间的烧制过程中温度会不断改变,柴火的燃烧产生落灰,令釉色会有不可预期的丰富变化,能产生一种温润、敦厚、沉稳内敛的柴烧之美。”黄筱汐着迷于西方写实雕塑的膨胀感和张力,也热爱中国写意的气质。她的china(陶瓷)梦是制作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陶瓷雕塑,并用此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黄筱汐在景德镇办过展览,已经有国外的藏家想要收藏她的作品。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清代十帝瓷器特征你知道吗?


顺冶一朝经历17年。顺冶朝的瓷器胎质,釉色,造型,纹饰,彩绘等各方面与崇祯瓷器相似。如胎体厚重,釉色白中略泛青,釉层较肥厚。形制古朴浑厚,彩绘浓重。既保留了明瓷特征,又有康熙瓷常见特点。有相当一部分顺冶器口部施深浅不一的酱黄釉。有人将其看作顺冶器的重要特征。

康熙一朝经历了61年。康熙朝的瓷器是清代景德镇瓷器的重点之一。无论从造型,品种,釉色彩绘诸方面,康熙制瓷都具有较高水平。从造型看,挺拨硬朗,雄奇魁伟者颇多。尤其是大件琢器,小件作品中,细巧秀丽者也不在小数。康熙官窑瓷的主要特色在于颜色釉方面。康熙早期以此为主。康熙晚期创烧了珐琅彩和粉彩。青花在早中晚期有许多不同风格的作品。其中以“翠毛色”和“宝石蓝”为最隹。

雍正一朝经历13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官窑瓷器品种十分丰富,产品烧造质量名列清瓷之冠。原因在于本朝出现了唐英那样优秀陶官。与康熙民窑相比,雍正民窑的传世品要小得多。但雍正民窑中有许多制作精良的瓷器。如“粉彩”“斗彩”“青花”“颜色釉”等。均有突出的作品,有的与官窑相差无几。雍正朝最名贵官窑珐琅彩瓷传世稀少。粉彩是本朝的主流,制作也为清瓷之冠。而斗彩的制作实际上比粉彩更胜一筹。康熙斗彩的五彩与青花拼逗制作。雍正斗彩用粉彩与青花结合,比康熙朝的作品更显精雅细腻。青花不是本朝官窑的拿手作品,但烧造量很大。以仿宣德青花为蓝本,运用“点”“染”“拓”等绘彩方法,把宣德的青花神韵发挥得淋漓尽致。所仿作品乱真率为历朝之冠。而颜色釉中的仿官,仿汝,仿钧等釉色开创了清朝官窑仿制之先河,首次把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名品搬到本朝,予以精心摹仿,并结合本朝制作特色,书以本朝官款。雍正瓷器是清瓷中最细洁,最精致的。仿哥窑在雍正,乾隆朝十分流行。白哥窑(釉色较白)黄哥窑(釉色较黄)比青哥窑(釉色呈青灰色)的更受欢迊。青哥窑较为普通。雍正祭红釉瓷在清代祭红釉中质量最好,价格也最高。康熙,乾隆朝的祭红釉没有雍正朝的细洁,乾隆以后的就更粗糙了。祭红釉中,天球瓶较少,玉壶春瓶,胆瓶等较多。雍正朝的青花,粉彩为大烧造主流。粉彩以白地为主。少量作品上出现色地。青花以晕散的永乐,宣德风格为主,也有康熙风格和仿明晚期风格等。民窑青花也有以上几种风格。

乾隆一朝经历61年。乾隆朝是瓷器烧造的集大成时期,也是清代景德镇达到极盛的时代。这一朝的官窑瓷以丰富,多彩的品种和制作精美而著称于世。由于乾隆元年至二十年,依然有唐英等卓越的督陶官和大批管理人才与能工巧匠。乾隆早期官窑瓷的烧造与雍正朝官窑的烧造水平几乎不相上下,如果不施款,很难区分前后。乾隆二十一年。唐英殁病,官窑质日益下降。从此官窑的烧造开始滑坡。乾隆民窑瓷的烧造与官窑瓷的烧造基本上是同步发展,尽管在质量上不能与严格监烧的官窑瓷相提并论,但有特色的作品时有涌现。不少作品不加细辩,难分是官窑还是民窑。从品种看,除了珐琅彩是官窑在宫廷加工烧制外,其佘品种也有仿制。当时有所谓的“官古瓷”和“假官古瓷”等品种。实即是民窑所烧的上等瓷器,这类作品不断在当地烧制。从整体看,他们的制作水平在官,民窑之间。是乾隆民窑的代表作品。乾隆朝景德镇瓷器最大的特点是集古代文玩的大成。凡古瓷中有的品种,本朝均有仿烧,而且质量高超而逼真。乾隆朝官窑瓷器中有些品种有时代早晚的区别。如青花,早朝器似雍正,以仿宣德点染晕散的作品为主。中晚期烧造的作品,色泽稳定,表现基调明快的风格。粉彩瓷中,色地粉彩器的制作多于白地粉彩器。

嘉庆一朝经历24年。景德镇制瓷已明显不如乾隆朝。本朝留存下来的嘉庆官窑传世品数量相对减少,而且制作质量不十分高。嘉庆朝早期官窑均落款“大清乾隆年制”。直至喜庆四年,乾隆“驾崩”。一切才从头开始。这是一种传说,嘉庆朝品种比前朝大大减少,各种品种风格基本与乾隆朝瓷器相似,创新之作极少。

道光一朝经历30年。在清代景德镇瓷业历史上,道光朝经历了不少波折。道光二十年爆发“鸦片战争”。使景德镇瓷器业面临着潜在的战争威肋。御窑厂虽未停烧,但明显受到时局影响。道光二十年前后所烧的瓷器有明显的质量差别。无论是瓷器造型还是釉彩方面和制作方面,都有一种不尽人意的草率作风。不过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道光官窑依然有着其自身特色。同前朝嘉庆和以后几朝的作品综合比较,仍相当出色。不少作品甚至远胜过嘉庆朝瓷器。道光官窑分两种类型,一种六字款。“大清道光年制”。一种是“慎德堂制”款器。从制作品看,彩瓷质量高于颜色釉瓷器。这是因为颜色釉在嘉庆朝已趋衰落,此时已回天无力。而彩瓷则如终是乾,嘉以来主流产品。从工艺看彩瓷属于低温绘彩,相对易制作。因而理当然地优于颜色釉。青花瓷在青料呈色,绘画等方面依然保存着前朝风格。有些作品可与乾隆瓷并驾齐驱。从整体看,“慎德堂制”款器制作质量普通较高。所以“慎德堂制”官窑款似乎更值得后人珍视。本朝烧造了许多“嶰竹主人”款。少量为“嶰竹”款的瓷器,绝大多数的彩瓷制作质量上乘,是道光民窑中较高档的瓷器。从传世品种看,品种多于嘉庆朝品种。彩瓷(尤其是粉彩)。依然是道光朝官窑瓷器的主流。

咸丰一朝经历10年。景德镇陷入战乱。咸丰初年,太平军在长江江西的广泛活动,使御窑场烧造的部分瓷器无法运出江西。咸丰五年,太平军石达开等在江西与清军作战。景德镇御窑厂在战乱中被迫停烧。传世的为咸丰景德镇官窑瓷应为咸丰五年前烧造。据清代有关档案记载,咸丰元年,二年,皇家所用官瓷均为单色釉祭器。三年至四年御窑厂恢复传统产品烧造。所以品种有青花,祭红,仿官,仿哥,天青釉等。传世的咸丰官窑瓷十分稀少。咸丰朝民窑传世品有款识的也十分少见。太平军曾一度占领景德镇,在瓷器写过“太平天国”年号。传世品中有过这样的瓷器。但制作粗俗,质量低下。从总体看,咸丰五年前所烧的瓷器有着清代中期瓷器特征。与嘉庆,道光瓷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咸丰五年后作品。则多带有一点同冶,光绪瓷器的味道。这一阶段,似乎可看成是清代中期与晚期瓷器的分野了。

同冶一朝经历了13年。经历了咸丰朝激烈的战乱之后,至同冶五年。景德镇御窑厂终于恢复了烧造。由于连年战事。当地窑业元气大伤。景德镇御窑厂官窑瓷器的烧造仅仅为勉强应付朝廷的一种公务。至于同冶民窑瓷,更是粗制滥造.仅仅维持着商品瓷的烧造质量.由于本朝官窑恢复于同冶五年,因而可以推断,传世同冶官窑瓷均为五年后产品.从咸丰五年至同冶五年,共历十年,经过这十年停烧,景德镇官窑瓷的制作风格起了较明显的变化,最突出的变化是同冶官窑瓷与以后的光绪,宣统瓷有许多相似之处,与道光,咸丰瓷共同越来越少.有明显的近代瓷特征.无论是青花,颜色釉,彩瓷看均与光绪,宣统瓷器接近.许多作品如不施款,难区分¨同¨,¨光¨.同冶朝民窑瓷器中,无款器占有一定比重.而篆款者几乎都为图章款.许多款识上未书¨大清¨二字.有的写成¨大清年制¨.有的人写干支款¨某某年制¨有人以为这类缺朝号者是同光间作品,同治朝品种蓝本与前朝相同.但质量继续下降.近代瓷特征明显。

光绪一朝经历34年。光绪朝距今仅100年多,光绪末年距今不足百年。这一时期烧造的瓷器数量很大,传世品也极为丰富,品种也十分丰富。其间有许多书本朝官款。有落慈禧寝宫“储秀宫”和“大雅斋”款的作品。由于光绪朝距今较近,传世瓷器的品种,数量均十分丰富,可以认为与传世的历朝历代官窑瓷相比。传世光绪官窑瓷器的数量可能最多。从制作的质量看,比同冶官窑瓷器略胜一筹。光绪朝景德镇民窑业是异常活跃。在一种崇古,仿古之风影响下,当地民窑中大量出现了仿明永乐,宣德,成化及后朝的仿品。清康熙,雍正,乾隆以后至嘉庆,道光等朝官窑瓷。许多仿品的乱真程度相当高。光绪朝瓷器与前朝基本相似。仍是以粉彩,青花为主流。

宣统一朝经历了4年。宣统朝距现代仅一步之遥。本朝烧造成量可能有限,品种也不多。主要有青花,五彩,粉彩及各颜色釉器等。从传世品看。宣统官窑瓷烧造质量均较高,不管品种,样式,釉彩皆仿前朝。与光绪器基本相似,但同类作品制作比光绪器精细。宣统民窑瓷器在传世中出现较小,这并不是烧造少,本朝烧造仅3年。但距今时间近,损毁面不致太大。因而必有许多器物存世,由于许多的瓷器不落款,所以在鉴定中可能被划归光绪或民国.宣统朝瓷器无特别创新,但彩瓷新品种浅绛粉彩在光绪流行后,此时仍继续发展,还烧造了停烧已久的珐琅彩瓷器。

柴烧瓷器,你知道它美从何来?


柴烧,指利用薪柴为燃料烧成的陶瓷制品,主要分为分上釉(底釉)与不上釉(自然釉)两大类。

柴烧曾不被欣赏

柴烧是一种古老的烧制方法,木材是烧窑最主要的燃料,烧制陶器时罩住瓷胎,将木灰与火隔离开,避免与之直接接触,使产品的釉色面貌保持一致,在釉面上落了灰或在胎体上走了火的痕迹,这在中国古代社会正统的制瓷标准中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都是不被欣赏的,认之为“瑕”。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陶瓷都是以洁净整齐为佳的。窑工们之所以发明匣钵,千方百计地把陶瓷和窑灰隔绝开,就是为了得倒光洁的釉面。

督窑官之所以不惜成本地砸掉一切带有铁点、变形以及落灰的器具,就是为了保证出产器皿的“完美”。因为当时人们有一个很明确的观点——带着落灰的、形状不规则的陶瓷就是残次品。

柴烧到底好在哪?

对柴烧的追捧,还得从我们的邻国日本说起。现代柴烧并不仅仅像字面上看到的只是“用柴烧制”这么简单。这个概念源于日本的寂侘美学,烧成的器具多用于茶酒具或是室内陈设。

因为柴烧出的作品往往平和、自然,可以很好地烘托出宁静平和地雅致氛围,同时色彩通常也很低调耐看,不会抢去主体物的风头,所以已经在日式生活中流行了很长的时间。

可以说,柴烧已然成为日本陶瓷的一大风格。例如极负盛名的信乐烧、志野烧等都是柴烧的门类。

信乐烧

近几十年,这种审美趣味逐渐经过台湾传入大陆,正好契合了大家近日渐浓厚的,对于专属定制、品质生活和回归自然的追求,于是便风靡一时。

如何鉴赏柴烧

我们可以从材质与做工、落灰与火痕、韵味与意境几个方面来考量。

材质与做工

材质与做工是最基础的,做工的好坏除了众所周知的成型、修坯等细节把握外,大部分取自欣赏者的审美偏好,无法一概而论。

但泥料的优劣却是有相对的标准的。柴烧一般会用混有一定熟料或者瓷泥的陶土。

这样烧成的器物一来可以拥有带有独特质感的表面,二来由于含铁,与火接触的过程中气氛的微妙变化会引发器体表面会呈现更加多样的色彩。

陶艺家们通常会有自己的泥料配方,好的泥料不仅在烧成时好控制,更重要的是触感和发色都非常舒服。

落灰与火痕

落灰与火痕是柴烧最独特的地方。是可遇不可求的。

在装窑的时候,制作者会谨慎地设想希望带到的效果。例如将希望产生窑变的器物放在相对靠前的地方,把希望有垂釉的器物放在靠后,接近火舌尾部的地方等。

韵味与意境

韵味和意境是柴烧最高级也是最难描述的特质。

好的柴烧就像是服装,挂在店里时不一定耀眼,然而一旦找对了符合自身气质的那件穿上身,衣服和人都似乎获得了新生,脱俗而独特。

挑选柴烧地乐趣恐怕正在于此,唯有练就了一双慧眼,可以想象出一件器物摆放在自己家中的样子,才能真正体会到它令人惊叹的美。

柴烧之美愈久迷人

柴烧之美,贵在原始质朴,意在回归自然。倡导一种质朴、古拙的原始之美。

火中涅槃

烧窑过程中,柴火直接在陶坯上留下自然的火痕,使得作品色泽温润且变化多端。同时,木柴燃烧后的灰烬随热气流窜入窑内,附着在陶坯上。

当温度高达1200摄氏度以上时,木灰熔融,与陶壤中的氧化铁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自然的落灰釉,呈现出斑斓的色彩。

独一无二

柴烧陶器作品拥有浑厚内敛的质感,其“火痕”与“灰釉”所构成的人工无法达到的自然美妙纹路是柴烧作品的迷人之处。

火痕和落灰会因烧窑的薪柴材质不同、坯表落灰多寡、烧窑时间的长短、坯体在窑内的位置及所受的温度差异而呈现各异,这也决定了每件柴烧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非大师 不柴烧

行业里流行一句话叫“非大师,不柴烧”,从侧面反映出陶瓷艺人对于柴烧技艺的敬畏。目前中国大陆乃至台湾地区能烧出柴烧精品的人屈指可数。种种客观因素决定了柴烧陶艺与生俱来的难度。

柴烧作品成败取决于陶艺家对火的把控,可以说,没有两年以上经验的作家是烧不出优秀作品的。

物以稀为贵

柴烧无法量产,为能烧出精品,每次只能用小窑烧造,且成品率很低,市场极其稀缺。近年来,柴烧作品越来越受到追捧,特别在台湾地区,柴烧已成为陶瓷中的奢侈品。

愈久迷人

柴烧茶具,不单单美丽,原料取自天然,完全没有毒素,有净化茶汤的效果。同时,柴烧茶具经过长时间茶汤滋养,色泽更加温润。

宋代汝窑有几种款识你知道吗


汝窑瓷器以精美名贵著称,从北宋到南宋一直受皇室珍爱。汝窑鉴别大家都知道通过汝窑特有的特征“冰裂纹”、“香灰色胎”、“芝麻挣钉”来鉴别,其实汝窑也有款识。

宋代瓷器款识没有明清那么正式,以年号为官窑瓷器款识,而宋代汝窑瓷器只有铭文,宋代汝窑铭文有二种,一为“奉华”,奉华堂是南宋高宗时德寿宫的配殿,“奉华”铭器是奉华堂的专用品或“寿成殿皇后阁”,“寿成殿皇后阁”是宋代宫殿名;另一种刻铭“蔡”,物主可能为徽宗时权臣蔡京或其子驸马蔡鞗,应为蔡氏父子受宫廷赏赐所得。

汝窑盘

汝窑盘,宋,高3.5cm,口径19.3cm,足径12.6cm。

盘口微撇,圈足外撇。盘身满釉,开细碎纹片。制作工细,釉质纯净,开冰裂纹片,是宋代汝窑瓷器中的上品。底有5个支烧钉痕,并刻有“寿成殿皇后阁”六字。其题字表明此器为当时供奉宫廷的瓷器。

收藏瓷器很简单,但保养瓷器你知道几点?


瓷器的保养,如果稍微有不对的地方,瓷器会受到严重损害,不利于瓷器的长久保存,特别是传世和出土的精品,更需要精心地保养才行,首先一点,瓷器保养时要轻拿轻放,防止对瓷器造成损害。

对于钟爱收藏瓷器和喜欢在家中摆放古董瓷器来进行装饰的业主来说,学会清洗、拿放瓷器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简单介绍瓷器保养注意要点。

保养瓷器

01.储存瓷器的方法

瓷器储存时要放在定做的盒子里,盒子里要有海绵或泡沫垫。不可把两件瓷器放在一起,如果非得放在一起,一定要用海绵或泡沫隔开。陈列瓷器时,要放在固定的木架上,如实木做的博古架,不要用玻璃做的陈列架。因为瓷器很脆,容易碎,所以要防震、防挤、防压、防碰撞,在展示贵重瓷器时可用透明的尼龙线固定其上部。

一般可将古瓷器放在有玻璃门的橱柜中,橱柜的托板应考虑选用木质搁板,因为拿放瓷器时,不可避免地会与托板发生碰撞,选用木质搁板则可将此类隐患降至最低。另外,木质搁板上最好不要刷油漆或涂料,因为经过长时间的摆放,油漆和涂料有可能会粘连陶瓷藏品的底部,拿取瓷器时可没有想到这点,则可能造成意外的损伤。摆放时,瓷器底下也不可垫放厚纸等物,以免发生倾倒等意外,放在有软囊的锦盒里,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02.搬拿瓷器的方法

在搬动瓷器的时候,应当特别重视拿放瓷器的方法,尤其是瓷器收藏品,最忌讳两个人手把手地传递瓷器。因为这里面有风险——如果在手把手的交接物品的过程中,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万一有个失手,就难逃责任。正确的方法是一人先将瓷器放在桌子上,另一人才可用双手捧持、托起;不要只拿藏品的某一部分,如果是带木座,千万不可用一只手去拿木座,要用一只手拿住瓷器,同时用另一只手扶着木座。

拿瓷器的时候双手应该保持洁净和干燥,取 下 戒 指 , 因为戒指会划伤瓷器的釉面。拿瓷器时不要戴手套,因为这样瓷器很容易从手中滑落。

03.清洗瓷器的方法

买回来的瓷器,如果是单色釉,可以用清水进行清洗,如上面沾有不易清除的污垢,可以用洗涤剂,用竹签等轻轻的刮剔。因为单色釉大多是高温釉,釉胎结合较好。如果您买回来的是彩绘瓷器,(唐三彩瓷器、釉下五彩瓷器、粉彩瓷器、红瓷等),就要格外小心些,因为釉彩纹样都是二次烧成的,其牢固程度比单色釉面差了许多。在清洗之前,要注意观察,如发现不结实的地方,可先用502胶粘实。用湿布擦拭,手法要轻,不要使用各种化学清洁剂,以免对釉彩纹样造成损害。

如瓷器上有绺裂,可用502胶粘实,以免绺裂继续扩大。如有小块残片脱落,则可先对上缝,用胶条固定,仔细观察,如位置正确,则可点几滴502胶粘实。

其实瓷器的清洁很简单,通常仅需擦拭灰尘,平时保养可以用一块湿布擦拭瓷器,用柔软的画笔清扫瓷器灰尘,用柔软的刷子刷瓷器的缝隙,不要用水直接清洗未上釉的陶器,因为陶器有吸水性,而且出土的陶器外表很松垮,有的器身的化妆土已经像粉末状不能清洗,清洁的时候,务必小心谨慎。

04.瓷器防尘的方法

陶瓷表面上有一层反光层,其性质与玻璃相仿,灰尘虽然很小,但也是一些细小的沙粒,沙粒会有一些很尖锐的棱角,在擦拭的时候容易将瓷器釉面磨伤;如果经常擦拭,陶瓷的表面就容易失去光泽。所以一定要对陶瓷进行防尘处理。如需要对瓷器除尘时,用鸡毛掸子或气囊吹都是好方法。尽量减少瓷器的搬动:因为古瓷器易碎,减少搬动次数,显然是对的。另外,中华陶瓷网小编提醒大家:陶瓷礼品定制好后还要注意瓷器放在一起,相互的摩擦,也容易造成破损,所以需要尽量每个单品都是独立包装。

平时保养可以用一块湿布擦拭瓷器。用柔软的画笔清扫瓷器灰尘,用柔软的刷子刷瓷器的缝隙。不要用水直接清洗未上釉的陶瓷,因为陶瓷有吸水性,而且出土的陶瓷外表很松垮,有的器身的化妆土已经像粉末状不能清洗。

宋瓷收藏,你必须知道的南宋九帝与瓷器鉴定


上回说完了北宋一朝九位皇帝,和北宋时期的主要瓷器窑口。有些朋友可能会说了,我收藏古董而以,了解这些干嘛?

其实不然,古董,说白了还是文物,也就是古代文化的产物。真正鉴定古代文物的秘诀,必须根植于古代历史和文化,才不容易上当受骗。

近年来五大名窑仿品猖獗。很多收藏爱好者,看到铺天盖地的汝官哥均定瓷器,心中窃喜。以为自己收到了真正的宝贝。真喜欢瓷器的话,可以去河南神垕镇看看,那里是中国宋瓷仿品的集散地。大量的五大名窑仿品都出自这里。

或许有朋友要说了,五大名窑是无法仿制的。我只能遗憾的告诉你,五大名窑民间不是没有,而是非常少见。八十年代末,洛阳唐三彩复制成功,全部按照真品工艺制作,再埋在地下。与真无二。因为这个,造成世界收藏拍卖市场,唐三彩价格大跌。俗话说,假作真时真亦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汝官哥钧定,除了北宋官窑和哥窑没有被发现遗址以外,其他窑口的遗址早就被科学发掘,遗址附近窖藏和残片早被搜罗一空。按照古代工艺复制汝窑,均窑,定窑,官窑,根本不是难事。因为当地的原材料,当地的窑炉,都是现成的。

有人要说了,汝窑以玛瑙为釉,现在怎么仿?玛瑙。古代确实是值钱的玩意,俗称珍珠玛瑙,特别是红玛瑙。古称赤玉,在古代非常名贵。但现在,玛瑙铺天盖地,普通玛瑙极为便宜,以玛瑙入釉,并不是成本多高的事情。熟悉了古代制造工艺,五大名窑的仿制已经与真无二。传统鉴别要点统统失效了。

话说回来了,还是先看看南宋九位皇帝和南宋时期的瓷器吧。这才是正题。

高宗赵构,徽宗之子。靖康2年,1127年,由于汴京被破,徽钦二帝被金兵掠走,他作为仅剩下的北宋皇族,在河南商丘登基称帝。延续了宋祚百年之久,所以被后世称为中兴之帝。应该说,没有他,宋朝在1127年之后,几年内就全部灭亡,全国进入了女真之手。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传位于孝宗,自称太上皇。1187年病逝。

孝宗赵昚(shen),宋太祖七世孙,绍兴三十年应高宗无子,被立为皇子。三十二年,被立为皇太子,即位,改元隆兴。从此,皇位从太宗赵匡义系又回到了太祖赵匡胤系手上。孝宗励志北伐,恢复了岳飞的名誉,打击秦侩一党,但北伐失利,郁郁而终。邵熙五年1194年病逝。

光宗赵淳,孝宗子。1189-1194年在位。应不朝孝宗皇帝,孝宗死后称疾不予执丧,被太皇太后吴氏夺位。尊为太上皇。在位仅五年时间。

宁宗赵扩,光宗子。史书上著名的“庆元党禁”“嘉定和议”均在本朝。对金战争再次失利。1224年病逝,在位30年。

理宗赵昀,宁宗养子,权臣史弥远拥立。即位前期史弥远专政。1233年史弥远死后亲政,1234年即联合蒙古灭金。再犯了徽宗的故事。在位40年,1264年病逝。应该说理宗联蒙灭金才是南宋覆亡的肇始之因。

度宗赵禥,(qi)理宗养子,在位十年,耽于酒色。25岁即位,35岁身亡。1274年病逝,此时距南宋灭亡还有2年。

恭帝赵显,度宗子,即位时4岁,1276年,在位两年被俘。后出家为僧,1323年被赐死。

端宗赵昰,(shi),度宗长子,在位2年,享年11岁。

卫王赵昺,度宗幼子,在位2年,享年8岁,南宋最后一位皇帝。1279年崖山海战兵败后,由大臣陆秀夫背负跳海而死。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国,说的就是这件事。

南宋历史说完了。南宋瓷器主要是南宋官窑,龙泉窑,吉州窑,建窑,景德镇窑,哥窑等淮河以南宋朝统治下的地域所烧。

南宋官窑,史书记载前期有修内司窑,后期有郊坛官窑,窑址目前都已在浙江杭州被发现。修内司官窑在凤凰山下老虎洞。宋叶寘《坦斋笔衡》载:"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釉色莹润,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哞矣“”说的就是南宋前后的两座官窑。

据文献和实地考证,修内司官窑应该是高宗赵构时期所建。郊坛官窑最早不会早于孝宗朝。可能时代还更晚一些。由于郊坛官窑遗址是民国时期被发现的,遭到大量破坏性盗掘,所以遗址未能对郊坛官窑进行有效的归纳和总结。但老虎洞修内司遗址发现后保存完好,并发现了几个埋藏残次品的灰坑。从而对修内司官窑的真实情况有了科学的了解。

修内司官窑的发现,打破了学术界官窑无大器的定论,发现在南宋早期,官窑生产了很多20厘米以上的立件。同时,修内司官窑发现了一大批黄釉瓷器,其数量几乎与粉青灰青釉等官窑传世品相等。但传世品中目前尚未发现一件和窑址出土黄釉器相同的器物,可见官窑的研究尚在初级阶段。

由于有了修内司窑址出土的数十种器型对照,可见修内司官窑瓷器在两岸故宫藏品中,并不多见。故宫藏品采用排比的方法,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是郊坛官窑产品,还有不少是元明两代的仿品。以元代仿官居多。

再说哥窑,哥窑是陶瓷界目前最大的谜题。

目前学术界无人能证明哥窑到底什么年代,北宋还是南宋或者是元。也就无法证明哥窑是哪里生产的了。笔者研究多年,得出结论,哥窑是南宋晚期宋官窑的创造。时间大约主要在宋理宗时期。由于生产时间比较晚,加上几十年后南宋灭亡,窑址尽毁。哥窑就成了陶瓷学界一大谜题。再加上哥窑元代仿制得多,宋代产品少,元代产品多,宋元特征模糊,所以造成今天的悬案。论文尚在草拟之中。

再说龙泉窑。龙泉是南宋民窑巨臂,在南宋大力拓展海外贸易的前提下,龙泉窑一反北宋时期的粗苯面貌,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龙泉窑主要在浙江省龙泉县大窑金村一带,溪口一带以烧制仿南宋官窑的黑胎青瓷为主。由此可见,目前说的龙泉官窑亦不是空穴来风。除了龙泉官窑以外,龙泉地区还流行哥窑弟窑的传说。

弟窑又称章龙泉窑,以瓷匠章生二烧制为命名,色如青玉,极度精致。至今仍大量保存在世界各地博物馆和收藏家手中。龙泉哥窑,有别于传世哥窑,是一种裂纹瓷器。以传说中章生一所烧为命名,目前龙泉窑的研究,开始进入到辩窑口,辩时代的中高级阶段。

建窑和吉州窑在继续北宋茶盏的基础上继续烧制。著名的日本收藏曜变天目,木叶天目就分别是建窑和吉州窑产品。但吉州窑开始出现了大量的釉下彩绘瓷器。以氧化铁为原料,在瓷胎上绘画后,再罩以透明釉烧制而成。釉研究表明,元青花正是继承了吉州窑的釉下彩绘工艺,在洁白的瓷胎上采用氧化钴为原料彩绘,才创造性的在元晚期烧制出幽蓝神采的元青花瓷器的。

南宋时期,景德镇继续烧制青白瓷,当时是社会中下层主要使用的日常用器,也大量贸易到海外。有研究表明,中国的英文发音china,来源于昌南二字。而昌南。正是景德镇原本的名字。瓷器贸易到欧洲,欧人询问这是哪里产的,中东商贾告诉他们是来自昌南。欧人就把昌南这个词当做瓷器的发音,并后来当做中国的代名词了。

收藏陶瓷需谨慎 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如今网上销售瓷器已经成为热门,大家从精心拍摄的照片上很难分辨瓷器的真正品质,使得大家更加难以区分两件图片上相差不多的瓷器,觉得价格差距太大,特别是陶瓷十大品牌的陶瓷收藏品,感觉瓷器的成本深不可测,“猫腻”多多。瓷器的价格真的十分混乱吗

我想把我在景德镇几十年制作瓷器的感受和大家聊一聊,让大家了解一些瓷器成本概况。

不要从一些表面现象上去看瓷器的价值;瓷器与其他商品还不同,景德镇瓷器基本是手工制作,技术基本是传统工艺,产品无法到达同一标准,过去有一句民谣“百窑万件出一宝”就是说一件完美的瓷器十分难以制作,瓷器成品会出现几百种质量缺陷,都会影响最终销售价格产生意想不到的差距。呈色、釉质、精细程度、工艺难度等等许多因素都会使得价格发生差异。一件低档瓷器和一件高档瓷器表面看都是泥料成型后施釉再经烧成,从生产流程看差别不会太大,但当你了解高档瓷器制作的艰辛之后就会明白成本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再说说工艺的问题

仅从原料的价格差异我们就能够看出价格有多大的差异,但是仅仅有钱购买使用这些原料还不够,因为许多高档原料由于多年无人明白其使用方法和烧成工艺,需要多次试验成功会才能够使用,极少有内行专家进行试验。

他们多年的生产实践告诉他们使用自己不熟悉的工艺制作瓷器最终的结果经济上必定是失败,外来投资者不了解瓷器制作规律,贸然试验改革,就不会轻易成功,几乎都是铩羽而归,因此仿古瓷制作技术的进展十分缓慢。

制作的成本也是一项主要成本,比如一只茶杯成型最便宜的机压成型只需要几角工费,注浆成型可能还会便宜,而一只手拉胚薄胎茶杯成型工费就要几十元。

而且能够制作高端精品的工匠还很难寻觅,从制坯到烧成出窑需要经过晾坯、利坯、修坯、补水、荡釉、彩绘、施釉、挑坯、装窑、吹灰、烧炼、出窑……一系列的辅助工序几十道工序,其中只要有一次疏忽就会使产品报废,如果制作中高档瓷器这些辅助工种也务必雇用专业辅助工匠。

如果制作低档产品由于坯胎厚、工艺要求低坯胎成型后只需简单的补水就能够施釉、烧炼,成本很低。

瓷器做工越是精、巧、薄、细、仿真要求高,出现的质量问题的可能性越大,个性是景德镇以外其他瓷器产区的瓷器基本都不属于硬质瓷,仅产品变形造成的质量缺陷就比景德镇瓷低几十倍,而这些残次品也要计入成本。

彩绘在瓷器成本中占有很大比例,而彩绘工费的差距很大。还以茶杯为例:雇用学徒绘制简单纹样不需要付工资,普通工匠几元而高级工匠需要上百元,如果绘制复杂画面如清明上河图需上千元。就是一个小小的款识成本的差距就不可想象,低档贴花、打印工艺一个款识只需几分钱,而手写一个较为工整的款识一个字就要四元,如果“仿真到位”一个款识就要上百元。

虽然成瓷只有一点点差别但成本的差距却是几百倍,好象一个看似普通的白釉盖碗,有的才卖十几块,有的则达上千元。

首先是原材料的选取

先从泥料说起,有一百余元一吨的渣头泥,也有三千余元一吨的特种泥,如果按照普通工业产品定价规律“一工一料”的规则,瓷器的价格能够相差300倍!渣头泥是修整坯胎时刮削下来的泥料,只能卖给生产低档瓷器的厂家,一些廉价注浆成型的仿古瓷都是用这种泥料;“中白泥”400元左右一吨,是制作中低档仿古瓷的主要泥料;“高白泥”千元左右一吨,是制作中高档仿古瓷的主要原料;台湾泥料3000左右一吨,是制作高档日用瓷的泥料;“浙江泥”是制作嘉道时期中档仿古瓷的优质泥料;“脚踩泥”是制作高档仿古瓷泥料。

再说釉料,从一角一斤到几十元一斤都有,品种繁多,成瓷釉色有一点点差异釉料的价格可能差几十倍。釉下彩青花料从几十元一斤的“土料”到一万元一斤也难以买到的优质珠明料都有使用;釉上彩料中个性是“洋红”即粉彩瓷使用的基本釉料;所谓的“玫瑰色”普通的只有十几元一斤进口的需要近万元一斤。

这些基本料是保证瓷器制作的根本条件,只要在一个环节上没有使用优质材料,成瓷必然无法到达设计要求。

最后是成品率和其它的一些因素

所有上面列举的成本还不是最终的成本,景德镇瓷制作成本高的根本原因是残次品率太高。

硬质瓷有两大难关:一是变形,所以景德镇瓷质量标准中没有不圆这一项要求,只是要求不跷;二是铁点,高温烧成时胎釉中的氧化铁会聚集析出显示在釉面上,其他地区生产的瓷器烧成温度低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残次品多更增加了生产成本,个性对于精品来说投入大,工艺要求高无法提高产量,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是毁灭性的,比如制作一百件瓷器,有二十件残次品,能够把残次品的成本摊入八十件成瓷中成本增长不多,如果是制作两件有一件是残次品,可想而知另一件的成本会增加多少。

以上所介绍的只是景德镇瓷一些表面成本,深层次无形的成本还不包括在内,千万不要把其他地区的瓷器产品和景德镇瓷画等号,根本不是同一类。世界陶瓷组织把景德镇瓷列为“细瓷”一类,而其他地区的产品列为“陶瓷”。

陶瓷生产成本很低,能够机械化生产,比如某著名瓷器产区生产的仿汝釉杯放到微波炉中加数分钟后再放到凉水中釉面会产生开片现象。而景德镇瓷同样采用相同手段则不会发生任何变化,说明它们的品质是不同的。

我们仅仅从表面看瓷器的差距不大就以为成本会差别不大,而从逻辑思维出发错误的认为瓷器的价格存在许多欺骗的因素。个性是购买仿古瓷的许多人感觉自己“受骗上当”,实际上多数人是因为对景德镇瓷的不了解。多数人几乎都没有接触过高档瓷器,也不了解一些瓷器的简单知识,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是正常的。

了解一些瓷器的生产知识对于瓷器收藏者来说很有必要,在购买瓷器时能够给自己带给衡量价格的参考,就能够减少被欺骗的机会,也不会漏掉一些货真价实的藏品

杨毅达:为你解读“不知名”鉴藏家陈建初


认知是从不知道到什么都知道、再到不知道------

没有人会踢一只死狗------

收藏不仅是财富的积累、更是文化的承传、情操的陶冶------

出名:就是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拿出来与大家乃至全人类分享------

以上是鉴藏家陈建初先生所经常提及的几句名言,这些看似平凡的语言,却蕴含了陈建初先生鉴藏人生的许多辛酸和哲理,同时也体现了陈建初先生在鉴赏、收藏与对艺术家的支持过程中的五味陈杂。

认知是从不知道到什么都知道、再到不知道,故而我称他为“不知名”鉴藏家陈建初。陈建初先生最早系统的涉猎收藏品的是汉陶,那时候还是九十年代末的事情,他和朋友到一考古学家家里去做客,看见人家的书柜里边放着一件陶器,很是精美。由于好奇便向该考古学家询问这个陶器的来由,考古学家向他细心的讲解了该陶器的一段历史。就是因为那次的好奇和对于中国文化的敬仰,使得陈建初先生开始走上了学习与收藏相结合的道路来。对于收藏界来说,陶器当时可是一个大冷门,但他却义无反顾的去收藏她,以致朋友们送他一个外号叫“陈陶”。因为只要听说哪里有好的陶器,哪怕再远,他也会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飞过去将他收入囊中。不过也有“乘兴而去、扫兴而归”的时候,有一次经一个朋友介绍,说有一甘肃朋友家中有一对汉代时期的陶器,因母亲病了,急需资金,现愿意将她转手。听说是一对,这个“陈陶”放下自己手中的工作连夜飞了过去,结果所谓的一对原来是仿制品。现如今政府正在大力推动中国文化的繁荣与复兴,而陈建初先生所收藏的这些陶器则正好保护了国家文物,传承了一段文化和历史,成为当今文化界的一段佳话。

为了收藏这些宝贝儿,“不知名”鉴藏家陈建初先生没有少花心思,要收藏陶器得了解对陶器的制作,土壤、土质、纹饰、器形等等的考究,这是一门很深厚的学问。还在远古时代,先民们就开始制作陶器了,但那时他们并不像后来注重装饰与实用,而是将它作为一种图腾,是与信仰和崇拜紧密相连的事情,故而考古学家称其为“死材料,活历史”。只是后来由于时代的发展,这些陶器渐渐为瓷器所取代。为此,陈建初先生选择了以秦汉时期的陶器来作为自己收藏与鉴定的主线,因为这一时期的陶器对于中国文化来说则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关键作用,她对研究中国文化的转型、对研究中国经济都有一个很大的帮助。目前,陈建初先生所收集的各类陶器,仅西汉时期的就有两百多件,完全可以开一个小型的博物馆。

但是他的这种爱好并没有得到周边朋友的理解,对此,陈建初先生很是淡定。没有人会去踢一只死狗,因为收藏不仅是财富的积累、更是文化的承传、情操的陶冶。故每当他收集到一件好的陶器时,他就高兴得向一个小孩,他会耐心的向你讲解这种器形的来由、名称和作用等等,然后随身掏出放大镜来观看陶器上的沁,来鉴定她的年代、土质和当初烧陶时候的火候等等。

通过对汉陶的收藏与鉴定,他得出了一个结论:文化的复兴是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改良与承传,而当代艺术则正好起到了这一促进作用。于是,近几年来,“不知名”鉴藏家陈建初先生广泛的接触艺术,并对当代艺术极为关注和参与,同时也开始有系统的进行收藏一些当代艺术品。到目前为止,他收藏了知名与不知名当代艺术品近两百余副,即使收藏了这么多的艺术品,他仍然很是低调,总认为收藏只是一种乐趣,是一种对人情感的陶冶。为此他十分喜欢和艺术家们做朋友,经常开着车从黑桥赶到宋庄,约上三五个朋友,大家在一起喝茶聊天谈艺术。

现如今作为“搏艺宋庄联谊会”的创始人之一,他经常和大家说:“出名:就是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拿出来与大家乃至全人类分享”。在此基础上,又和“搏艺宋庄联谊会”的另外几个创始人杨毅达、雷凌华、孙立影等一起策划了另一个方案“宋庄夜话”。这是一个以聊天的形式来打破了传统座谈会活动,是以一种放松的心态来让更多的人一起来参与的公益沙龙式艺术互动论坛。参与的人员有艺术家、收藏家、媒体人士、策展人、评论家等等。中国目前的艺术市场很是混乱,藏家找不到好的艺术家,艺术家也很难被发现,此活动一出,立时震动了整个艺术界。“不破不立”,这就是陈建初先生的不羁精神。

有一哲人说得好,人生的道路很长,但人生最关键的就只有几步。鉴藏家陈建初先生每到关键的时候就会调整一下自己的步伐,并立马走到了时代的前列。

洒蓝石榴尊瓷器寄托了古人的美好寓意你知道吗


洒蓝明宣德时就已出现,清康熙时才完全成熟,洒蓝也叫雪花蓝或者青金蓝,因为瓷器釉面花纹犹如洒落的水滴一样而得名。

石榴尊为雍正时期一种新造型,因为石榴是中国的三大吉祥果(石榴、佛手、桃子)之一,吉祥寓义多子多孙。

洒蓝反口石榴尊是清代雍正官窑瓷器, 高18.2cm 口径7.6cm 底径6.8cm,整个瓷器造型呈圆球形,五瓣形花口外撇束颈,圆肩圆腹,卧底假圈足,胎质坚緻细白,通体采用含钴彩料为着色剂,效果似洒落的水滴,由于洒落的钴料深浅不一,釉色形成了迷人的青、蓝、白错落有致的斑点,似青蓝中飘洒点点雪片,颇为可爱,并富有动感。底圈足内书青花篆体;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