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鉴别瓷器 > 导航 >

缺乏世界品牌 瓷器之国光环何在?

缺乏世界品牌 瓷器之国光环何在?

鉴别瓷器 瓷器鉴别

2021-04-26

鉴别瓷器。

难破技术瓶颈缺乏世界品牌

从中国陶瓷缺乏国际品牌这一点来看,除了营销模式的欠缺,在制作工艺和文化传承上,“中国制造”显得困难重重。如何应对时尚变身,如何进行“中国创造”也成为陶瓷业重要的话题。11月6-9日,2009第一届上海国际陶瓷生活艺术博览会即将于上海世贸商城拉开序幕,中外陶瓷艺术品将在6个主题馆内进行一次国际“对话”。

MarioMancinelli的古典风格艺术瓷器

▲与家具结合的“泠概念”作品

即将举行的首届上海国际陶瓷生活艺术博览会主题为“陶瓷无极限”,并提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时尚转身概念。近日,早报记者采访了此次参加名家馆展览的意大利艺术家MarioMancinelli及泠窑艺术中心主持、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师陈亮,从陶瓷生产、制造、推广上将国内、国外的陶瓷行业进行了一次比较。

用于制造陶瓷的高岭土

矿物颜料

景德镇手工艺人在绘制图案

名家手绘瓷

陶瓷之乡缺乏“中国创造”

中国虽为“陶瓷之乡”,但在世界级的日用瓷品牌上,几乎很难看到“中国创造”,而那些身价不菲的外国品牌的日用瓷外观精美,其成本造价却并不高,“从行家的眼光看,也许它的成本是100元,但它的价格却是几千元。”一位业内人士说。中国瓷器业面临的种种困境,除了品牌意识滞后,也有学者认为与中国瓷器业者的审美趣味相关,“庸俗的文化风气使得中国的瓷器充斥着地摊货的水准,无非就是花鸟鱼虫的恶俗翻版。”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李森曾在某次陶瓷论坛上说。但从越来越多的国内消费者开始选择国外生产的优质瓷器来看,大众的审美意识并没有停留在“地摊”水准上。

除了品牌意识缺乏、审美能力低下等“软件”方面的欠缺之外,“中国制造”的局限究竟还有哪些?

国际品牌Lamborghini和

RoyalCrown生产的日用瓷

技术瓶颈造成成本过高

在元明清的官窑垄断时期,瓷器产业以宫廷用瓷为主,作为农耕文明的继承表现形式之一,瓷器成为泥土中精炼的“不坏之身”,在瓷器上的纹样可以永久保存。与“官窑”相关的是一种耗资巨大的奢侈的制造工艺,由于瓷器烧制的各种不可控因素,它的成品可谓万里挑一,手工艺人也为国家垄断。实际上,这种传统的烧造方式是中国陶瓷文化的独特载体之一。

“但发展至今,与国外的工艺相比,中国的制造技术不是‘传统’而是落后了。”陈亮说,国外可以用970℃来烧制硬陶,其成品质量与国内用1330℃烧制的瓷器并无差别。一直为人所称道的“高温瓷”其实在能源消耗上面非常巨大。“比如丹麦的骨瓷烧制温度为1000℃,但我们还是要1200℃、1300℃才能烧制骨瓷,在1000℃以上再提高这100℃的温差所消耗的能源是很大的。”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瓷器在900℃左右的收缩性很小,能保持原胎模样,但在1200℃的高温就会发生15%~25%的形变,这也造成了许多“陪烧”的废瓷,而许多瓷器厂的关门歇业也与成本过高有关,“在国内,有些窑厂烧100个瓷,最后能用的大概也就10个。国外970℃烧制的瓷器成品率刚好和我们相反。”造成了能源消耗和产品消耗上的集体浪费。

科技引进并不是一个太难的问题,有一些窑厂会使用国外的电窑,但依然无法达到低温烧制硬瓷的水平。意大利艺术家Mario第一次来到上海,并尝试在中国的陶胎上绘制纹样,“这里的颜料不同,胎比较粗糙,在意大利我只用非常细小的笔来绘制,颜色选择上也更多一些。”实际上,只有从矿物原料到胎泥、电窑的“全程引进”才能达到理想效果,而这也会增加成本。

艺术品需要“文化保值”

堪称瓷器经典的“青花”瓷器属于高温瓷,由于它的颜料要从波斯引进,它一直成为宫廷用瓷中的珍贵物品,而摆脱皇家控制的民间用瓷是从民国开始的。从美术史来看,画家(非手艺人)在瓷器上画画几乎也是从民国开始的,在摆脱“官窑”的垄断地位之后,瓷器制造者可以留名留姓,瓷器的艺术地位渐渐替代了皇权地位,一些在绘画上并不出名的画家因为在瓷板上作画而开创了新的艺术形式,比如民国景德镇的“珠山八友”就将传统的中国绘画烧制在了瓷器之上。

如今,中国瓷器对于“传统”的继承,几乎只能以“窑变”来支撑其文化上的脉络了。所谓的“窑变”是指在高温之下,矿物颜料发生了颜色变化,“这一工艺是中国陶瓷区别于外国陶瓷的特点之一,它与中国的水墨传统有关,但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它往往不能受到外国人的喜欢。”陈亮说,从市场角度来说,这与中国水墨作品无法走入国际市场是同一个道理——文化培养、传承上的差异造成了观念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文化输出”的薄弱所造成的。

意大利的Mario是传统的陶器艺术家,他所绘制的日用瓷器以古典风格为主,“在意大利,传统的风格处于主流地位,除了餐具,多将瓷盘作为家居装饰品之一。”他绘制一个餐盘大约需要1-2天,手工绘制的作品价格在5万元人民币以上,可以说,它的艺术价值是建立在对于传统手工业和古典艺术的崇拜基础上的。对于工业社会艺术品复制泛滥的今天来说,这种文化保存方式显得更具有价值。在工艺技术之外,瓷器与家居、生活的结合也成为陶瓷产业的出路之一,但除了打造“品牌”之外,对于传统的继承与革新也显得相当重要,这其中也包括对“美育”的培养。

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景德镇的资源枯竭,一些从福建、湖南等地挖出的泥土也被贴上了“高岭土”的标签,如同那些冒牌的“阳澄湖大闸蟹”一样,如果只剩下靠“品牌”来维系发展,将造成文化上可悲的资源枯竭。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明代瓷器贵比黄金,原因何在?


明代瓷器贵比黄金,原因何在?

相比较三十年前,明代瓷器的涨幅远远落后清三代官窑,并且珍稀瓷器货源太少了!

此前明代瓷器一直被市场低估,但将会是市场下一个重点。

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北京故宫藏

宣德青花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它与永乐青花一样是继元代之后青花瓷发展的一个髙峰期,

历史上将永宣时期的青花瓷并称为黄金时代。

明永乐青花 荔枝纹 扁壶

由于永宣青花从纹饰、造型等诸多方面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且难以区别而又有"永宣不分"的传说,

事实上两者之处在时代特征上稍作细致观察,还是能夠分清的。

宣德青花瓷的清新雅丽、质朴率真的艺术风格,

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含蓄而豪迈的民族气质,对它冠以国瓷是当之无愧的。

明宣德黄地青花花卉盘

宣德青花瓷以其共同的个性深受保藏爱好者的喜欢,报价涨势如火如荼,涨幅简直难以估算。

在近几年保藏界,宣德青花瓷独领风骚,报价也一路走俏。

而业界不得不提的是,

2005年一件明宣德青花云龙纹葵口洗在香港苏富比以964万成交;

2006年一件明宣德青花赶珠云龙纹盌在香港苏富比以1200万成交;

而在2017年苏富比春拍,一件明宣德青花鱼藻纹十棱菱口大碗以估价待询形式上拍,六千五百万港元起拍,没多久便突破一亿港元。最终由一位电话委託买家投得,于二亿零二百万港元落槌。

可见永宣青花瓷的保藏价值之高,一向遭到买家的追捧,行情可谓一直不衰。

2013秋拍一件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碗风头占尽,

该拍品于10月8日香港苏富比以六千五百万港元起拍,开拍不久就被加到一亿,

最终以1.25亿港元落槌,加佣金1.41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2亿元,

足足抵得上半吨黄金的价格,创下明青花历史最高价。

这次香港苏富比和佳士得都主打明代瓷器,肯定会掀起一波热潮。

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碗

继2013年后,明成化瓷器价格再创巅峰!

拍出高价,究其原因,

明成化在我国历史上仅存在了二十几年,加之工艺严格,能够流传下来的更是难得的精品。

2014年在香港苏富比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春季拍卖中,

这件绘有公鸡、母鸡领幼雏于花石间觅食“天伦”图、小如掌中物的鸡缸杯以总成交价2.8亿港币拍出,

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买家为上海收藏家刘益谦,此举轰动一时。

成化皇帝朱见深,是明朝第八任皇帝,在位23年。

经过正统、景泰和天顺这三朝的动乱时期(后被称为空白期或黑暗期),差一点把朱元璋打下的江山毁掉。

不过由于名相的辅佐,加之采取了一系列治国措施,明朝逐渐恢复生机,百姓的生活也得到安定,景德镇官窑也重新走向繁荣发展的正规之路。

所以,明朝人称成化、弘治朝为太平盛世。

明成化青花葫芦瓶

另外御窑景德镇在这个时候恢复生产,

这段时间也就成为我国陶瓷烧造史上重要的历史时期,成化的青花也就成了明代青花瓷艺术的代表。

明成化青花龙纹碗

此时的瓷器造型玲珑秀奇,胎质细润晶莹,彩料精选纯正,

色调柔和宁静,绘画淡雅幽婉,以其轻盈秀雅的风格独步一时,

彻底摆脱了洪武、永乐、宣德时期,没有永乐瓷器和宣德瓷器的大气派,

而是追求中小作品,追求赏心悦目,特别讲究线条美,

使后人对成化一朝瓷器有着极高的评价。

明成化斗彩缠枝莲纹高足杯

收藏界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的说法。

从传世的成化瓷器中可想见当朝的景象,这个时期的瓷器除了日用品之外,多是观赏瓷、把玩瓷,从艺术和审美角度上达到了历代高峰。

斗彩瓷就创烧于这一时期,是由宣德青花五彩发展而来,

它以纹饰新颖、色彩淡雅而名重于世。

明成化斗彩花卉虫草纹罐

斗彩是以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的彩瓷品种,明代文献中称之为“青花间装五色”。

斗彩的制作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绘图案的轮廓线,

罩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按图案所需填绘不同的彩色,

再入窑经低温二次烧制而成。

明成化斗彩高士图杯

斗彩以成化朝最为著名,由于的胎质细腻纯净,釉层滋润沉静,釉下淡雅的青花和釉上五彩相配,形成了娇艳绚丽的艺术特点。

著名的有鸡缸杯、三秋杯、婴戏杯、葡萄杯和花鸟杯,

还有一种在器物底部落“天”字款的盖罐,被称为天字罐,为成化斗彩中的极品。

明成化斗彩翼龙纹天字罐局部

传世成化斗彩瓷器图案绘画简练,内容主要是花卉、人物、瑞兽等,

是后代包括帝王在内的收藏界必追求的品种,对后世影响很深,并争相模仿。

明成化斗彩海水异兽纹罐

成化斗彩可用“质精色良”四字概括,

它以线条流畅的造型、薄似蝉翼的胎体、润如堆脂的质地及清新淡雅的色调,在明清彩瓷中独树一帜。

成化斗彩中以鸡缸杯名声最大,杯身画面绘有雄鸡一只引吭而啼,

两只母鸡正低头觅食,几只小鸡在母鸡身旁嬉戏玩耍,神态逼真,呼之欲出,

旁边所衬蓝色的山石、红艳的牡丹、幽靓的兰草,淡雅宜人,

一幅和谐宁静的田园景色自然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据记载,鸡缸杯自问世以来便倍受赞赏。

清人朱琰《陶说》中评述此杯说:“成窑以五彩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

《唐氏肆考》里也有“神宗庙器,御前有成杯一双,值钱十万,明末已贵重如此”的记载。由于鸡缸杯的名贵,明万历时率先仿烧。成化斗彩商业价值也一直极为可观。

例如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写到:“窑器初贵成化,次则宣德。杯盏之属,初不过数金,顷来京师,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为吐舌不能下。”

清初朱彝尊《曝书亭集》中也记载:“万历器索金数两,宣德、成化者倍蓰之,至鸡缸非白金五镒市之不可,有力者不少惜。”

这只价格高达2.8亿的鸡缸杯从1949年起,共有5次转手经历。

1949年,香港古玩收藏家仇焱之以1000元港币购得这只当时行家们都以为是假货的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

在20世纪50年代,它成为了伦敦收藏家LeopoldDreyfus夫人的藏品;

1980年11月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这只鸡缸杯拍出了528万港元,竞得者为日本著名藏家、有“小拿破仑”之称的坂本五郎;

1999年4月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这只品相完好的鸡缸杯拍出了2917万港元的天价,

成为当时中国古代瓷器在国际拍卖市场上的最高成交纪录,竞得者为玫茵堂主人、瑞士银行家Zuellig兄弟。

2014年4月,仍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这只鸡缸杯第五次上拍,从1.6亿港元起拍,

最后,苏富比亚洲区总裁程寿康电话委托以2.5亿港元的价格竟得,

加上佣金为2.81亿港元,再次刷新了中国瓷器的全球拍卖纪录,而竞得者就是上海藏家刘益谦。

从一千元到2.8亿,这65年间翻了N多倍数!

从历年的拍卖行情来看,这只斗彩鸡缸杯能够成为明瓷榜首,也在情理之中,人们对明瓷的追捧热度只增不减。

国光瓷厂挣扎在死亡线上


位于花园庵270号的国光瓷厂门口,三五个商贩摆着地摊。而厂子的保卫室门口坐着几个职工也在懒散地闲聊。一切都显得异常的平静。

国光瓷厂的副厂长兼厂长助理郭鹏海告诉记者,由于资金紧张,现在的企业发展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如果这样下去,用不了多长时间企业就会死掉,话语中充满了紧迫感和压力。

总共投资一两千万元

尚有两千万社保缺口

据国光瓷厂内部人士称,位于醴陵市花园庵270号的国光瓷厂,是上市公司国光瓷业的核心公司,去年3000多人每人每月400元左右的工资,也多有难以拿出的时候。

但在上市公司国光瓷业财务报表上显示的瓷业实现的利润却有几千万元,其中原因多少让人难以理解。

据了解,目前国光瓷厂的生产全部是对外出口,国内的业务由于不赚钱早就停了。而雪上加霜的是与之合作多年的美国TSC公司由于自身原因也与公司停止了合作。幸运的是又有香港建谊公司看重国光的品牌而找上门来,并投入一笔不少的资金才不至于造成生产停滞的局面。

据了解,1999年国光瓷业以国光瓷厂为主体上市,募集的近1.9亿元资金却并没有在国光瓷厂投入多少,“鸿仪进来投药业、投其他的,但在国光瓷厂投资的却不并不多,总共也就一两千万元。”国光瓷厂的人士如此向记者抱怨。而位于国光瓷厂门口的11层办公楼,却据说被上市公司质押了三次。

“真的希望上市公司能够给一点钱。”郭鹏海不只一次的重复这样的话。据了解,公司目前尚有2000万元的职工社会保险缺口。

目前的国光瓷厂仍然是国有企业的模式,虽然被民营企业集团鸿仪系实际收购四年有余,但1000多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险等问题仍然在上市公司。

据了解,当初鸿仪收购国光瓷业时,并未就这些问题与株洲市政府达成任何解决的协议就匆匆进入,分析人士认为,这并不符合正常的逻辑。

上市公司不关心 瓷厂内部谋自救

按照国光瓷厂内部人的说法,现在的上市公司对瓷厂并不关心。8月的一个会议,董事长陈旭光基本被变成了虚职,而新上任的总裁曾巧军“就开会来过一两次。”上市公司高级管理层都在长沙鸿仪系总部海东青大厦,基本很少到醴陵去。

虽然上市公司不管,但国光瓷厂内部的员工并没有听天由命。他们正在为自己的生存问题作一次改革的尝试。而这次改革的主导者正是郭鹏海。

在记者采访的当天,国光瓷厂内部的员工正在忙着注册属于自己的公司。按照郭鹏海的设想,公司每个车间的职工都注册成立一个公司,这个公司与国光瓷厂和上市公司国光瓷业完全没有关系,然后瓷厂与各个车间职工注册的公司达成资产租赁协议,由各公司承包窑炉生产线。

郭鹏海坦言,这样作有两个好处,一是各个公司自负盈亏,员工能够自己开拓市场。另外一个最大的好处是一旦上市公司由于资金问题资产遭到冻结或被转卖,员工可以保住自己的饭碗。因为在租赁协议中明确写明,如果资产转让给第三方,租赁协议也无条件有效。

“这个计划已经得到了上市公司董事会的通过。现在面临最大的困难是员工成立公司的资金问题,我们的收入都很低,拿出这么多资金比较困难。”

据了解,此前曾有过一个计划并没有获得批准。国光瓷厂的20位管理层自然人计划出资60万元,上市公司国光瓷业由于没有资金,用瓷器出资140万元成立一家贸易公司,经营国光瓷厂的销售力图开拓市场,提高公司的效益。

深圳陶瓷品牌与世界顶级市场全面对接


“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过春节,对于永丰源来说有着特别意义。”正在德国参加“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的永丰源集团董事长刘权辉通过越洋电话接受记者采访时喜不自胜地说,到昨天为止参展4天时间就拿到1000多万美元的订单。

国际会展中国年味浓

法兰克福国际消费品博览会2月12日开幕,由于正赶上中国的春节,博览会与往年相比,更多了浓浓的中国年味。

“很多德国、法国等地的客户一见面就向我们表示节日问候,这让我们感到很温暖。”刘权辉说,连同这届,永丰源到该展会参展的次数有11年,这届参展让他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深圳创造”、“中国创造”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和尊严。

他回忆说,以前他参展,走到外国人的展位前,人家都紧紧地盯着他,怕他照相,怕中国人拿了自己的样品回来复制。甚至有一个土耳其人公开告诉他,自己只跟日本人做生意,不跟中国人做生意,“因为中国的瓷器都是垃圾”。

“我们以自己的创造证明了实力,虽然春节我们没能与家人团聚,但通过会展,我们告诉全世界的参展商,世界上最好的陶瓷在中国,在深圳!”刘权辉说,他们这次派出的参展团队有10多人,除了推销高档瓷器产品,还与欧美等地的经销商建立营销渠道,在美国设立了分公司,与德国和日本的设计机构签署协议建立研发国际平台,将深圳陶瓷品牌与世界顶级市场全面对接。

中国崛起彰显文化力量

“在德国过春节,深深感受到国家崛起才能彰显文化力量。”刘权辉说。

法兰克福是德国的金融中心,同德国的其他城市相比,法兰克福更具有国际大都会的气派。这里不仅是世界的一个金融中心,同时它又是一个具有800年历史传统的著名的博览会城市。

“中国人靠什么赢得尊重?到了法兰克福,你会发现,美轮美奂的‘中国货’,是传播中国文化的最好载体。”永丰源国际部经理林昭旭告诉记者,由于法兰克福每年要举办约15次大型国际博览会,每逢展览季节,法兰克福都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色,市区街道更显得生气勃勃。参加博览会的人数平均每年超过100万,博览会已成为人们了解世界及世界了解德国的一个重要窗口。“中国货”在国际会展上大出风头,受到当地人的好评和欢迎。

“当地华人看到我们生气的满堂红、帝王黄瓷器别说多高兴了,他们拿着我们的展品爱不释手。这时候,作为一个企业家,才深深感受到比赚钱更重要的是受人尊重。”刘权辉说,当地政府首脑特意到展会上看望中国参展商,为中国春节比示祝贺,中国文化和中国习俗伴随着“中国创造”走向世界各个地方。

世界品牌归故里三环陶瓷入邕市场


昨日一大早,国庆前夜搬进南宁市民族大道阳光100小区B座居住的李先生,因举行家宴需要添置新餐具,当他准备到超市购买陶瓷餐具时,看到楼下醒狮起舞,锣鼓齐鸣,他走到楼下一看,原来是“三环陶瓷”南宁旗舰店当日正式开张纳客。走进店内,他被既富实用性又具观赏性的三环陶瓷餐具所吸引,当即定购了一套餐具和茶具。

广西三环企业集团股份公司南宁分公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三环陶瓷在海外市场历练13年后终成中国日用陶瓷的龙头老大。目前,三环集团日用陶瓷产品93%以上销往欧美、日本以及中东、东南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法国Arc、意大利Tognana、美国Lennox、Mikasa和Sakala等欧美最顶级陶瓷品牌的制造商,而且还成为法国“欧尚”和“家乐福”,美国“沃尔玛”公司和瑞典“宜家”公司等世界一流商业集团的全球供应商。

2004年,三环集团陶瓷产量1.8亿件、销售收入4.9亿元、出口创汇5119.29万美元,三项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国同行第一。今年1-6月产品出口继续雄居全国第一。在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三环集团生产的13PC幽兰精品茶具被选为国家政要指定礼品。

“三环陶瓷”有关人士还说,位于南宁市民族大道阳光100“三环陶瓷”南宁旗舰店开张后,将向自己的父老乡亲——南宁市民展出其坯质薄而坚、洁白细腻、图案美丽釉色丰富多彩的顶级、豪华陶瓷产品,并以此为起点,开始探路区内、国内市场。

洪宪瓷今何在


民国初年,袁世凯复辟称帝,定国号为“洪宪”。袁世凯及其幕僚在秘密筹备称帝之时,不光密电全国要求各省“劝进”,更为称帝的吉时、礼制、舆辇、龙袍以及登基用品作了精心的安排。特别是在瓷器这一项上,更是费尽心思,袁氏仿效历朝制度,设御官窑,专门拨出巨款一百四十万银元,派遣心腹——对古玩艺术品造诣颇深的郭世五到景德镇监制“洪宪瓷”。据《景德镇史稿》、《古玩旧文》等著作介绍,郭世五到景德镇担任陶务总监督后,曾邀集清朝御窑厂各方面的高手,选择景德镇市内的湖北会馆作为绘瓷工场,烧制了一批高级瓷器——粉彩和珐琅彩。

通过这些有据可查的史料,洪宪瓷是肯定存在的,再从拨出款项来看,按当时的经济水平,即便瓷器烧制是件“烧钱”的事情,但如此巨款可以推测其存世量应颇为可观。但在收藏圈里,被认可的“洪宪瓷”凤毛麟角,一经面世便引起巨大轰动,伴随而来更是争议和质疑。有人认为“居仁堂”及“洪宪年制”、“洪宪御制”款识的民国瓷器多为后来仿制,不能代表“洪宪瓷”的真实面貌;有人认为凡属“居仁堂”款识的瓷器是袁世凯任民国大总统时的总统府用瓷,“洪宪年制”、“洪宪御制”才算得上真正的“洪宪瓷”;更有人采信郭世五的言辞,将“洪宪瓷”一笔抹杀,认为“洪宪年制”款纯属伪款,郭世五也从未去督窑烧瓷。其实稍有点头脑的人都清楚,当郭世五在江西烧制热火朝天之时,洪宪王朝已经覆灭,他肯定早溜之大吉,更不会承认曾烧制过所谓“御瓷”。

通过对民国历史及《景德镇史稿》、《古玩旧文》的综合分析,袁窃国称帝,立年号“洪宪”,曾明确拔出巨款派出专人赶赴景德镇烧制登基御瓷,但所烧瓷器尚未完工,其帝制便已覆灭,这些已经完工或正在烧制、或正绘制未二次入窑的成品及半成品便流传各地。它们或许被别有用心的人收藏了一部分,或许款识更改后继续烧造,总之,瓷土窑变最终幻化了各自的命运和魅力,也造成了现在收藏界雌雄莫辨的局面。其实,对“洪宪瓷”的界定很是清晰:落有“居仁堂”或者“洪宪款”的瓷器与袁世凯都有关系,而且都或长或短地存在过一段时间,前者是袁世凯任大总统时期的日用瓷器,后者则与登基礼用有关。现在收藏市场上流传较广的仿乾隆珐琅彩细瓷效果而署“洪宪年制”、“洪宪御制”或“居仁堂”款的器物,都不应一棒子打死,而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首先还是看款识,因为“洪宪瓷”的不凡身价,有些好事之徒便将民国精品瓷器篡改款识以达目的,所以无论单纯从瓷胎还是画工等辨别都很难看懂,唯有仔细观察款识有没有改动磨砂的痕迹,可借助放大镜等工具细细勘验,就不难判断真假,其款识均为红彩篆书或楷书“居仁堂制”或“洪宪年制”、“洪宪御制”,还有一些蓝料款识是典型的民国小窑仿制,同样具有相当高的收藏价值。如果款识没有问题,那就要继续考校,这点很见功力,但如果是对民国瓷很有眼力的藏家也不算太难,因为“洪宪瓷”虽名为洪宪朝官窑,但所聘画工多为清末官窑工匠,所以在很多方面受清末官窑的影响较大,器物表面纹饰主要以人物、花鸟为主,有婴戏图,麻姑献寿图,高士图以及古代文人喜爱的琴、棋、书、画图案。画面纹饰精美,生动活泼。最后是凭感觉,在实战中,我们收藏东西,主要也是出于一种感觉,感觉对了,就八九不离十,如果怎么摩挲勘验,都找不到与民国瓷契合的味道,那大概就“看新”了。

广东当代陶艺展缺乏当代性


今年我参加了很多的活动,这次我有一个感受,一个是广东省的这次展览规模有这么大,而且作品有这么好,原来我以为我对广东省的陶艺现状比较了解,因为一直在这个领域里面,我之前还开玩笑说不来参加展览也知道它会是怎么样的,但是这一次一来就感到有很大的不同。

有些作品确实在观念上有很大的进步,最关键的是我看到了呈现效果最好的展览。同样是陶艺的材料,用什么东西,这是很重要的问题,这已经超越了陶艺的技术层面,已经超越了以前很多的工艺美术师、艺术家,他们做完了作品就以为他们的作品完成了,但实际上远远不够,作品做完了实际上是一个单纯的形态在那里,还需要周边的形态去丰富它,还有你个人的想法也并不是完善和完整的。

这次的某些作品,如果单一来看的话,还是比较粗糙,但是它呈示了矛盾的一个层面上,那种感觉就不一样。这里面提出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好的事情,这一个展览给我深刻印象的是它不像是一个大杂烩,不是简单地堆成一堆,再好的作品不能像个垃圾堆一样处理,需要很好的光线。

我最近带学生看了汝窑的作品,上了一课,需要灯光,这样的话那个作品从内到外可以看得非常好。现在在故宫看到的就是黑洞洞的一切,它在空间占有的力量和艺术感里,全部被这种微弱的光线和粗糙的制品干扰了。同样的作品为什么会有完全不同的感觉,这是我自己看到的,所以我就把它说出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那这一点,美术馆做的尝试,或者是陈设方面,它已经升华了这些作品。这些真得感谢这个美术馆的工作人员,因为他在陈列的时候把这些作品升华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当你的作品完成之后,如何让它在这个场显出它的真正艺术魅力,艺术真正的价值是“完整地”呈现它的人文感染力,所以这是这次展览给我的一个很大的刺激。

那么,好处说完以后,我觉得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必须呈现出来的,大家都在说好的以后,也应该有人说不好。这个展览分几个层次是非常好的,第一个它把全国重要艺术家的作品,不管是大还是小,重要的都请来了。另外还有一个港台的。实际上这个对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人的视线比较有天然的敏锐性,它不需要文字,你去看就知道了,由此而来带来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广东省的陶艺进步这么大的情况下,应该有一个小问题出来了。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材料呈现相对单一。这个单一是跟地域有关,比如说一个是佛山,佛山是一个产区,所以很多人习惯于用这种材料,也习惯于用这种材料的表现语言,这里有一些不好的地方。其实有一个人有力量做到这一点,是很好的,但是当一个城市,一个区域都在做这样一个东西,而且都在做这样一个东西的时候,几百件东西放在一起展览,视觉很容易疲劳,你非得靠得很近,琢磨得很细你才觉得这个作品好。那么,它首先在当代性上就缺乏了,观者并不那么容易进入这个系统并且被它感染,所以我觉得在材料的挖掘方面还缺乏了一些。

第二是烧成。烧成还是比较单一,这些东西如果没有人去完整地实践它的话,这就会有问题了。这个问题恐怕非常明显的就是在整个陶瓷产区,陶瓷艺术创作的当代性和艺术创作方面,会很容易地被别人拒绝。这个拒绝就会让人孤立——这种孤立会使你变成工艺家而不是艺术家。艺术家还有一个心胸的问题。艺术家很容易接受新的东西,很容易吸收不同人的意见,吸收不同的文化涵养,但是工艺家可能不是的,这不是他本身的错误,是因为他长期在做这种作品的时候,被自己的手法所迷恋,所以他欺骗自己的技术是越来越好。但是当越来越固化这种形态,他就会认为只有他的东西好看,而别的东西就不好看。他们也很容易受伤害,我们的东西拿出来以后,他会想我花了这么多精力,做了这么多作品,你们为什么觉得我是工艺作品而不是艺术作品。他受伤害了。人一受伤害就会害怕,害怕就会保护自己,那么就会拿自己的行业特性来回敬人家,这个时候人家就不跟你玩了,那么变成一个什么概念,陶瓷艺人永远在一个小圈子里面自己跟自己玩,而不可能太容易进入一个文化大圈子里面跟大家一起玩。这就是这个展览给我一个好的印象和一个不太好的印象。

瓷器家族的釉色世界


瓷器,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商州时期就已诞生的它,一直到唐代以前都是没有彩绘的,即便偶尔能见到刻绘花纹,也大多是不上颜色的。我们充满智慧的先祖,正是看到了这个问题,从唐代开始,就借用釉的色泽,来追求瓷器的别致观感。及至南青北白大格局的形成,中国的瓷器便真正走进了七彩缤纷的世界。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去见识下瓷器家族常见的几种色彩:

1 | 褐绿彩

顾名思义,是用褐色和绿色描绘的画面。同当时的唐三彩相比,褐绿彩颜色单调了一些,不过唐三彩是陶器,烧制难度不如瓷器,故能在瓷器上烧出两种颜色,亦算得上是一大开创。褐绿彩的画面非常丰富,人物、花鸟、山水、图案、诗词,涵盖了后世所有瓷绘题材。虽然近年来发现了三国时的褐斑青釉瓷,但学术界还是公认长沙窑的褐绿彩是彩绘瓷器的鼻祖。

2 | 白釉黑彩

宋代瓷器相当繁华,现在鼎鼎有名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还有龙泉、耀州、建阳等显赫一时的大窑,都是做单色釉的,在釉面色泽上作文章。只有磁州窑,执着地在白瓷上画黑色画面,从北宋一直画到现在,有种“虽千万窑,吾往矣”的气势。白釉黑彩又叫白釉黑花、黑白花,是用毛笔蘸黑颜料,在上了白化妆土的胎上作画,然后再上釉烧制。还有剔花,一般先用毛笔涂出树叶的形状,再用刀剔出叶脉,珍珠地划花,随后用木管蘸颜料,戳出来许多圆形,这种手法多见于磁州窑系的登丰窑。

3 | 青花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青花瓷也是目前最被人们所熟知的瓷器品种,在世界上享有广泛的声誉!

4 | 红绿彩

红绿彩不只有红绿两色,有时还有少量的黄色和黑色。烧红绿彩的窑口很多,山西长治窑、河南扒村窑、山东淄博窑等等,这些窑口都在北方,时间是在女真人统治下的金代。当时南方是南宋政权,后世常常把金代和辽代瓷器划归到宋瓷,所以红绿彩还有另一个名字——宋加彩。“加彩”两字很形象,颜色是后加上去的,简单来说就是先烧好白瓷器,然后在釉面上作画,再进炉低温烤一下,让颜色溶进釉里。

5 | 釉里红

釉里红是以铜发色的釉下红彩,元代景德镇首创,特点是颜色有晕散,红色里经常出现绿色的斑点,叫美人醉。釉里红对窑温和气氛(窑内氧气浓度)的要求十分苛刻,元代常把握不好,因此烧出的釉里红偏黑,许多都会看不出红色。但是我们的先祖从来都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创新研究,到明宣德时期,釉里红的色泽便稳定了下来,然后又烧了三百年,到清雍正时,终于做出了完美的釉里红。

6 | 青花釉里红

前面我们讲到釉里红十分难烧,但还有更难的,那就是青花釉里红!青花是钴蓝,釉里红是铜红,两者对窑温和气氛的要求都不相同,要把两种颜色烧在一件器皿上,需要抓住同时满足两者要求的那一团火,说实话这可真的是全凭运气。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古代青花釉里红瓷器,其实每一件背后都有着堆积如山的废品,故而古董行有句俗话:青花带红,价值连城。

7 | 五彩和斗彩

五彩的“五”是个虚数,颜色不只五种,明代有红、绿、赭、黄、紫等色,清代又加进了黑、棕、蓝等等,现在景德镇的五彩颜料有近百种。明朝早期的五彩,是用毛笔涂抹出的色块,颜色光鲜,但细节却不甚分明。至于斗彩则一定要用青花勾线,然后釉上五彩填色。做斗彩很麻烦,要先画釉下青花烧一次,再画釉上五彩烧一次,为什么不全画在釉上呢?因为官窑五彩瓷追求的是工笔国画的效果,画过工笔画的朋友都知道,要先用墨勾出轮廓,然后再上色。但明代瓷工面临的问题是,没有模仿墨色的釉上颜料。

8 | 珐琅彩

珐琅起源于西方,类似于彩色玻璃一类的颜料,画在金属器皿上。元代时蒙古军队从西亚掳了一批珐琅工匠,安置在云南,当时叫大食窑或者鬼国窑。到明代时这种技术实现本土化,叫铜胎画珐琅,也就是著名的景泰蓝。康熙时的珐琅彩瓷器是通体画满的,已经看不见瓷了,还有紫砂胎珐琅彩,也是全部画满的。故而这一时期的瓷器沦为了珐琅的载体,瓷本身的审美意义已经淡化了。

9 | 粉彩

粉彩瓷是珐琅彩之外,清宫廷又一创烧的彩瓷。在烧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涂上颜料后用笔洗开,由于砷的乳蚀作用颜色产生粉化效果。在众多的清宫廷粉彩瓷中,慈禧粉彩简单率直,浓笔艳抹,富贵豪华而别具一格,红鸟牡丹富贵罐便是其风格的经典之作。粉彩瓷装饰画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姐妹艺术中的营养,采取了点染与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绘的对象,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都显得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

陶瓷业研讨从中国制造到世界品牌之道


8月17日晚,鹰牌陶瓷38周年华诞前夜,由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与佛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联合主办,主题为“从中国制造到世界品牌——中国建陶国际化品牌发展之道”的行业论坛,在江湾路鹰牌国际陶瓷城奢瓷壹号馆隆重举行。佛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宋德平、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缪斌、佛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李坚等领导出席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由连续14年参展博洛尼亚陶瓷展、具有14年国际化运作经验的鹰牌集团承办。鹰牌集团总裁林伟在论坛上作了主题演讲,以鹰牌14年的国际化实践经历,与业界共同探讨了中国建陶企业国际化的重大议题。据悉,鹰牌陶瓷今年将连续第15年代表中国企业参加博洛尼亚陶瓷展,以鹰牌陶瓷38年国际化路线为样本,或许将探索出中国陶瓷争夺世界话语权的答案。

本次论坛由佛山知名学者龙建刚主持,邀请了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陈帆、佛山陶瓷协会秘书长尹虹、中国室内设计师协会佛山分会会长温少安、科达机电总裁边程等重量级人士,展开观点的碰撞。专家认为中国建陶国际化应该是整个产业链的国际化,而不应该只是某个单点的行为。

鹰牌集团总裁林伟在主题演讲中总结了鹰牌陶瓷14年来的国际化实践,并提出未来中国建陶国际化的方向。林伟认为,中国建陶要做的,不在于拼产量、拼性价比,而应该更加重视以国际品牌的高度来检视产品,创新营销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实施差异化的产品策略。他说,鹰牌的国际化发展理念是以创新为灵魂,走以科技、绿色、人文为主要特征的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化道路。

事实上,鹰牌每年都要参加多个大型国际陶瓷展览会,足迹遍布意大利、俄罗斯、日本、中东等国家。与此同时,鹰牌努力构建中国建陶行业的新东方丝绸之路,使之成为中国建陶与世界建陶交流的纽带。在2010年第28届意大利博洛尼亚陶瓷展览会举行期间,在意大利里尼市隆重举行的“投资中国(佛山)高峰论坛”上,鹰牌集团总裁林伟发表了《由鹰牌看中国陶业发展趋势》的演讲,全方位、多角度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建陶的前景与商机,鹰牌对建陶行业发展的感悟,以及作为中国企业公民的责任与理想。这是中国建陶行业第一次以主要嘉宾的身份,站在西方建陶强国的土地上,让西方建陶强国聆听来自东方的关于建陶行业未来发展的声音。

2010年,鹰牌集团提出“新鹰牌,大未来”的战略目标。在经过“网络年”、“终端年”之后,4月18日总部展厅“鹰牌壹号馆”的开业,重塑鹰牌对于消费者以及终端市场的核心定位,而渠道则成为关键环节。据林伟透露,“鹰牌”及“华鹏”两个品牌去年一下子新增近200个合作伙伴,今年鹰牌还计划新开150家专卖店。由此可以看到鹰牌对于终端市场理解的核心变化。

去年,鹰牌投入资金3000万研发的晶聚合一次烧成微晶石成功实现批量生产,此项技术实现了陶瓷行业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生产工艺的革命性突破。和当前的两次烧成生产工艺相比仅燃料一项就节省40%以上,再次奠定了鹰牌的行业地位。

无论是营销渠道还是产品技术,鹰牌依然是中国陶瓷国际实力的代表。但林伟认为,中国陶瓷国际化仍然需要更精确的定义,在产品技术已完全与国际企业处于同一水平的情况下,中国陶瓷如何在科技、创新、人文等方面取得突破,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将成为鹰牌未来继续努力的重要探索。而鹰牌也力争在这种探索的引导下,实现新鹰牌的大未来。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缺乏世界品牌 瓷器之国光环何在?》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缺乏世界品牌 瓷器之国光环何在?》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鉴别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