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土耳其:陶瓷之国

土耳其:陶瓷之国

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 陶瓷瓷砖

2020-07-20

陶瓷艺术。

土耳其陶瓷有8000年的悠久历史!如今土耳其陶瓷业正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新与技术相结合、设计与质量相结合,创造新的陶瓷文化。土耳其陶瓷正满足全球各国不同的需求。

土耳其陶瓷工业在最近的10年里,生产量增长数倍,出口每年增长15%,生产能力每年增长18% 。今天,世界上最大的卫生陶瓷生产企业和墙地砖企业都在土耳其!土耳其陶瓷墙地砖产量位居全球第6位,出口量位居全球第5位!土耳其高质量的陶瓷产品正出口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陶瓷墙地砖领域,土耳其是全球第5大出口国,仅2005年土耳其出口陶瓷墙地砖总量达89百万平方米,其主要出口是欧洲和美国。

在卫生陶瓷领域,土耳其是欧洲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2005年土耳其卫生陶瓷出口超过8.5百万件。

美国是土耳其陶瓷墙地砖产品最大的买家,而英国则是土耳其制造的卫生洁具最主要的市场。

土耳其陶瓷工业能够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在技术进步方面持续不断的投入,国际市场需求增长也促进了土耳其陶瓷工业,目前土耳其陶瓷墙地砖总产量的60%是由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陶瓷企业所生产,其国际竞争力较强,与此同时一些老的企业也在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土耳其陶瓷企业十分重视收集来自全球不同国家消费者的信息,及时研发生产市场所需的陶瓷产品,企业不论大小都十分重视研发与国际业务的拓展。由于土耳其人力资源丰富,陶瓷企业采用高度的软性技术(Flexible technology),加上在产品设计与研发方面的不断进步,使土耳其陶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良好的竞争力。

正是由于以上扎实的工作,使土耳其陶瓷工业研发水平在近年跃居到世界先进行列。此外,土耳其所有陶瓷企业都必须通过ISO9001的认证,从而保证所生产的产品质量满足全球不同国家的需求。

土耳其陶瓷工业的产品设计根植于传统文化,而又与现代艺术相结合,艺术家与工业设计师(Industrial designers)相结合,设计出满足家庭和公用空间的不同陶瓷砖产品,近年来极富现代气息的产品比例也在不断上升。

土耳其许多陶瓷墙地及应用空间非常吸引人,陶瓷企业十分关注终端用户的需求,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迅速设计新的款式,改良品质,改变产品应用设计,及时投放市场,使土耳其陶瓷墙地砖销售量迅速增长!

土耳其陶瓷文化历史悠久,传统的陶瓷产业技术正在不断进步,加速现代化进程,土耳其陶瓷墙地砖工业正向全世界提供丰富而高品质的产品。

中国陶瓷历史悠久,近10年来陶瓷墙地砖及卫生陶瓷工业发展十分迅速,中国的陶瓷墙地砖生产量与出口量多年来位居全球榜首,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的产品正与土耳其、巴西、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竞争。中国陶瓷墙地砖工业大而不强,相信能从土耳其陶瓷工业中借鉴一些有益的经验。(本文根据西班牙瓦伦西亚Cevisama 08资料编译)

taoci52.com精选阅读

缺乏世界品牌 瓷器之国光环何在?


难破技术瓶颈缺乏世界品牌

从中国陶瓷缺乏国际品牌这一点来看,除了营销模式的欠缺,在制作工艺和文化传承上,“中国制造”显得困难重重。如何应对时尚变身,如何进行“中国创造”也成为陶瓷业重要的话题。11月6-9日,2009第一届上海国际陶瓷生活艺术博览会即将于上海世贸商城拉开序幕,中外陶瓷艺术品将在6个主题馆内进行一次国际“对话”。

MarioMancinelli的古典风格艺术瓷器

▲与家具结合的“泠概念”作品

即将举行的首届上海国际陶瓷生活艺术博览会主题为“陶瓷无极限”,并提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时尚转身概念。近日,早报记者采访了此次参加名家馆展览的意大利艺术家MarioMancinelli及泠窑艺术中心主持、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师陈亮,从陶瓷生产、制造、推广上将国内、国外的陶瓷行业进行了一次比较。

用于制造陶瓷的高岭土

矿物颜料

景德镇手工艺人在绘制图案

名家手绘瓷

陶瓷之乡缺乏“中国创造”

中国虽为“陶瓷之乡”,但在世界级的日用瓷品牌上,几乎很难看到“中国创造”,而那些身价不菲的外国品牌的日用瓷外观精美,其成本造价却并不高,“从行家的眼光看,也许它的成本是100元,但它的价格却是几千元。”一位业内人士说。中国瓷器业面临的种种困境,除了品牌意识滞后,也有学者认为与中国瓷器业者的审美趣味相关,“庸俗的文化风气使得中国的瓷器充斥着地摊货的水准,无非就是花鸟鱼虫的恶俗翻版。”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李森曾在某次陶瓷论坛上说。但从越来越多的国内消费者开始选择国外生产的优质瓷器来看,大众的审美意识并没有停留在“地摊”水准上。

除了品牌意识缺乏、审美能力低下等“软件”方面的欠缺之外,“中国制造”的局限究竟还有哪些?

国际品牌Lamborghini和

RoyalCrown生产的日用瓷

技术瓶颈造成成本过高

在元明清的官窑垄断时期,瓷器产业以宫廷用瓷为主,作为农耕文明的继承表现形式之一,瓷器成为泥土中精炼的“不坏之身”,在瓷器上的纹样可以永久保存。与“官窑”相关的是一种耗资巨大的奢侈的制造工艺,由于瓷器烧制的各种不可控因素,它的成品可谓万里挑一,手工艺人也为国家垄断。实际上,这种传统的烧造方式是中国陶瓷文化的独特载体之一。

“但发展至今,与国外的工艺相比,中国的制造技术不是‘传统’而是落后了。”陈亮说,国外可以用970℃来烧制硬陶,其成品质量与国内用1330℃烧制的瓷器并无差别。一直为人所称道的“高温瓷”其实在能源消耗上面非常巨大。“比如丹麦的骨瓷烧制温度为1000℃,但我们还是要1200℃、1300℃才能烧制骨瓷,在1000℃以上再提高这100℃的温差所消耗的能源是很大的。”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瓷器在900℃左右的收缩性很小,能保持原胎模样,但在1200℃的高温就会发生15%~25%的形变,这也造成了许多“陪烧”的废瓷,而许多瓷器厂的关门歇业也与成本过高有关,“在国内,有些窑厂烧100个瓷,最后能用的大概也就10个。国外970℃烧制的瓷器成品率刚好和我们相反。”造成了能源消耗和产品消耗上的集体浪费。

科技引进并不是一个太难的问题,有一些窑厂会使用国外的电窑,但依然无法达到低温烧制硬瓷的水平。意大利艺术家Mario第一次来到上海,并尝试在中国的陶胎上绘制纹样,“这里的颜料不同,胎比较粗糙,在意大利我只用非常细小的笔来绘制,颜色选择上也更多一些。”实际上,只有从矿物原料到胎泥、电窑的“全程引进”才能达到理想效果,而这也会增加成本。

艺术品需要“文化保值”

堪称瓷器经典的“青花”瓷器属于高温瓷,由于它的颜料要从波斯引进,它一直成为宫廷用瓷中的珍贵物品,而摆脱皇家控制的民间用瓷是从民国开始的。从美术史来看,画家(非手艺人)在瓷器上画画几乎也是从民国开始的,在摆脱“官窑”的垄断地位之后,瓷器制造者可以留名留姓,瓷器的艺术地位渐渐替代了皇权地位,一些在绘画上并不出名的画家因为在瓷板上作画而开创了新的艺术形式,比如民国景德镇的“珠山八友”就将传统的中国绘画烧制在了瓷器之上。

如今,中国瓷器对于“传统”的继承,几乎只能以“窑变”来支撑其文化上的脉络了。所谓的“窑变”是指在高温之下,矿物颜料发生了颜色变化,“这一工艺是中国陶瓷区别于外国陶瓷的特点之一,它与中国的水墨传统有关,但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它往往不能受到外国人的喜欢。”陈亮说,从市场角度来说,这与中国水墨作品无法走入国际市场是同一个道理——文化培养、传承上的差异造成了观念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文化输出”的薄弱所造成的。

意大利的Mario是传统的陶器艺术家,他所绘制的日用瓷器以古典风格为主,“在意大利,传统的风格处于主流地位,除了餐具,多将瓷盘作为家居装饰品之一。”他绘制一个餐盘大约需要1-2天,手工绘制的作品价格在5万元人民币以上,可以说,它的艺术价值是建立在对于传统手工业和古典艺术的崇拜基础上的。对于工业社会艺术品复制泛滥的今天来说,这种文化保存方式显得更具有价值。在工艺技术之外,瓷器与家居、生活的结合也成为陶瓷产业的出路之一,但除了打造“品牌”之外,对于传统的继承与革新也显得相当重要,这其中也包括对“美育”的培养。

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景德镇的资源枯竭,一些从福建、湖南等地挖出的泥土也被贴上了“高岭土”的标签,如同那些冒牌的“阳澄湖大闸蟹”一样,如果只剩下靠“品牌”来维系发展,将造成文化上可悲的资源枯竭。

“他山之石”—中国瓷器和土耳其瓷器的关联


中国和土耳其都是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产的国家,在陶瓷文化贸易这一方面也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今天为大家科普的就是中国瓷器和土耳其瓷器之间有什么关联。

1.土耳其与中国之间瓷器贸易

土耳其位于亚洲西部, 距中国遥远,但两国间的传统关系非常密切。奥斯曼土耳其人原居中亚地区,与中国为邻,对中国文化并不陌生,而这种情结代代相传。中国与土耳其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尤其是奥斯曼时,中国瓷器出口就其费用与安全来说,海路要优于陆路。中国瓷器输往奥斯曼帝国经海路者为多。这情况表明中国瓷器影响了土耳其陶器。

2.土耳其瓷器与中国瓷器文化交流

土耳其画家特别喜欢中国的瓷器美丽。这情况来说;中国青花瓷符合伊斯兰教的艺术审美, 受到奥斯曼苏丹和皇宫贵族的宠爱, 成为土耳其上层社会时尚与奢华的符号。奥斯曼苏丹经常用青花瓷盘、瓷碗进餐,并宴请外国使臣。奥斯曼苏丹苏菜曼一世尤其痴迷中国青花瓷, 他在位期间,托普卡迫皇宫新置了200多件青花瓷餐具, 专门服务于苏丹。皇宫至今珍藏着上万件中国瓷器精品,其中不少是中国古代的青花瓷。

3.土耳其瓷器与中国瓷器之间的相互影响

中国瓷器的传入对土耳其瓷器的生产产生了巨大影响。土耳其瓷器的生产从一开始便具有中国特色,在发展过程中又不断吸收了中国的新工艺技术,使得土耳其瓷器制造水平不断提高。由于传统文化、历史背景、审美情趣等各方面的不同,传统的中国瓷器运往欧洲之后并未受到欧洲人的欣赏。17世纪后,随着中国瓷器运销西方各国,中西各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日渐频繁,奥斯曼帝国文明之风伴随着频繁的贸易往来渗透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

以上就是对中国土耳其两国在瓷器方面的关联简介,文化交流通过瓷器贸易这个载体加以深化进展。陶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土耳其“故宫”藏着万件中国蓝


作为东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千年古都,地跨欧亚大陆的伊斯坦布尔早在唐代,便已是古老丝绸之路的终点。伊斯坦布尔老城内的奥斯曼帝国“故宫”托普卡帕宫收藏着上万件珍贵的中国瓷器。这些瓷器不仅见证着伊斯坦布尔绵延不断的“中国情缘”,也见证了丝绸之路激荡千年的生机与活力。

藏品中青花瓷最珍贵

托普卡帕宫是由征服拜占庭帝国的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1459年下令修建的,共有20多位苏丹在此生活。在新皇宫多勒玛巴赫切宫修建前的400年,这里一直是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中心。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这里成为了该国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之一。

作为奥斯曼帝国的皇家宫殿,托普卡帕宫收藏有无数的金银珠宝和书画珍品,不过最令人惊叹的是这里收藏有10358件来自中国的瓷器,仅青花瓷就有5373件,数量堪称中国本土之外收藏中国瓷器最多的地方。

托普卡帕宫对于中国瓷器的收藏从13世纪一直延续到20世纪未曾间断。正因如此,托普卡帕皇宫的瓷器收藏数量巨大,近8个世纪不间断的收藏完整反映了中国瓷器的发展流变,在学术研究上弥足珍贵。托普卡帕宫的瓷器收藏主要是元、明、清三朝龙泉窑和景德镇的作品。

托普卡帕宫博物馆执行主任、中国与日本瓷器收藏馆馆长阿伊斯·埃尔杜德研究中国瓷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是托普卡帕宫博物馆“最了解中国瓷器的人”。她说:“我们收藏的中国瓷器主要分为4大类:青瓷、青花瓷、单色瓷和多色瓷,其中尤以青花瓷最为珍贵。据我所知,全世界保存完整的元代青花瓷不超过200件,我们博物馆就收藏有40件,此外还有54件明代早期青花瓷,件件堪称精品。”中国历史上外销西亚的各类瓷器几乎在这里都能找到代表作。据说,元代的外销青花瓷在中国国内都难得一见。

送给奥斯曼帝国苏丹最好的礼物

历任奥斯曼帝国的苏丹都是中国瓷器的“发烧友”,也正因他们对于中国瓷器如此痴迷,才使得托普卡帕宫有了今天数量庞大的瓷器收藏。苏莱曼一世便对中国瓷器情有独钟,许多东西方国家的统治者都了解他的这一爱好,所以在派遣使节前往伊斯坦布尔时都会带上珍贵的中国瓷器,并且这渐渐成为了一种传统。在托普卡帕宫的礼品薄中有大量这样的记载,例如伊朗萨非王朝的沙阿(国王)塔赫马斯普一世就曾送给苏莱曼5件中国瓷盘。此外,在苏丹登基、生日和结婚等喜庆事件中,“瓷器”一定是礼品薄上最吸引眼球的文字。

为何奥斯曼帝国的苏丹乃至整个上流社会对于中国瓷器情有独钟?除了它美丽的纹饰和精美的做工外,当时的奥斯曼帝国统治阶层认为来自中国的瓷器,特别是青瓷,具有甄别毒物的特殊功能,将食物盛放在中国瓷器里,如果有毒瓷器的颜色便会发生改变。因此,我们可以在奥斯曼帝国时代的绘画上看到,中国瓷器普遍被作为实用器来使用。虽说现在看起来好笑,但却反映了中国瓷器的神奇色彩。

奥斯曼帝国还在伊斯坦布尔专门设立了10个瓷器修补作坊。那些因不小心而被打破的中国瓷器,苏丹也舍不得扔,而是送至瓷器修补作坊,进行专业维修,珍视程度可见一斑。

瓷器成中土文化交流的最佳注脚

波斯旅行家赛义德·阿里·阿克巴尔曾游历中国,他用波斯文写成了《中国纪行》一书,并奉送给奥斯曼帝国苏丹塞利姆一世。同时还向塞利姆一世转交了明代正德皇帝赠送的两只青花瓷碗,这两只瓷碗是伊斯兰艺术风格,显示了早在14世纪中国和奥斯曼帝国的统治高层就已经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交往。

伊斯坦布尔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来自中国的瓷器经过千里迢迢的运输抵达这里,反映了其不仅是中西方、欧亚非贸易交往的重镇,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大到青花大盘、青花瓶,小到精致的青瓷碗盏,麒麟、飞龙等中国艺术元素在各色琳琅满目的中国瓷器上交相呼应,甚至有的瓷器上还绘制着“赤壁图”和苏东坡的《赤壁赋》,恍惚间让人仿佛置身在国内某个专业瓷器博物馆。托普卡帕宫的中国瓷器收藏展现了中国与奥斯曼帝国艺术的融合,成为两国文化交流上的佳话。很多青花瓷虽然出自中国匠人之手,但原料来自于伊拉克的“苏麻离青”,纹样、器型按照奥斯曼帝国的审美习惯打造,具有浓浓的异域风情,这些杯盘器型较大,通体满绘不留白,呈现出强烈的伊斯兰装饰风格。

奥斯曼帝国的苏丹专门设立了机构对来自中国的瓷器进行艺术再创造,如将金属装饰物放在中国瓷器上,便是奥斯曼帝国艺术家的大胆尝试,这些中国瓷器不仅更符合伊斯兰世界的审美,也为中土文化交流做了最佳注脚。▲

土耳其的“景德镇”:伊兹尼克瓷业兴衰


伊兹尼克(Iznik)位于伊斯坦布尔东南100公里的伊兹尼克湖东岸,它是土耳其的“景德镇”。考察其陶瓷博物馆中各个时期的陶瓷标本,可以清楚地看出伊兹尼克仿制中国瓷器的历程。最早记录有关伊兹尼克陶瓷的文献,是托普卡比博物馆所藏档案中有关皇宫于1489-1490年御用厨房用品的登记。

伊兹尼克在拜占庭时期是连接安那托利亚和东部的一条最主要的贸易之路。13世纪晚期,它是被奥斯曼帝国占领的第一个中心。伊兹尼克青花瓷的早期烧造,完全是仿制中国的元、明初青花瓷,烧制时期从15世纪一直延续到17世纪。

中国元明青花瓷对伊兹尼克制瓷业的影响非常巨大,以致随处可以见到完全仿制中国瓷器的伊兹尼克产品。但与中国瓷器相比,伊兹尼克瓷仍属于低温瓷,烧造温度在850-900度,胎体呈白色,质地疏松。稍后发展的纹饰以“巴巴·尼卡斯”(BabaNakkas)风格为主。巴巴·尼卡斯是宫廷御用作坊中的设计师,他的图案风格,也一度成为伊兹尼克陶瓷纹饰的独特标志。

在仿制中国瓷器的同时,来自中国景德镇的瓷器地位依旧崇高。波兰国立克拉科夫博物馆藏品中,有一幅1679年皮耶·保罗·塞文所绘的小插画,描绘1677年波兰大使殷格林斯基出席托普卡比宫盛宴的情景,可以看见画中有瓷器。1741年萨达巴德宫设宴款待波斯大使及其随员时,也是以金银盘子、中国瓷盘与青瓷盘盛载丰富的佳肴。举行这类宴会时,不但菜式丰富,餐具也十分讲究,藉此彰显帝国的气派。

为了向臣民及外国使节展示奥斯曼帝国的显赫与富强,朝廷还会经常举行持续多天的庆典和盛宴。史官们会将庆典的盛况辑成专书,这是奥斯曼人独有的传统。托普卡比宫图书馆现存两本附有小插图的庆典录手抄本,其中记录了很多中国瓷器的名称、使用详情及设计特征。

一本庆典实录记述了1582年慕拉德三世的儿子穆罕默德割礼的盛况,庆典持续了50昼夜。书中共有插图427幅,描绘了很多金属器皿和陶瓷,最常出现的有盘、罐、杯、托盘、碗、平底浅锅和深锅。史官塞兰尼克撰写实录时,提到庆典场地(昔日的赛马场)南边的糕饼烤房前,架设了炉灶和临时厨房,厨房里配备了1500个大锅和托盘。又从御厨和烹具库中取出白、青、黄绿、杂色、浅蓝色中国瓷器及土耳其伊兹尼克浅锅。

至于苏丹登基、寿辰、大婚等重要庆典,中国瓷器更是常见的贺礼和皇帝赏赐的礼物。甚至苏丹生病时,首相及伊斯兰教教长亦会献上中国瓷器,祝苏丹早日康复。如穆罕默德四世抱恙时,教长曾献上“法富尔”(Fagfur,土耳其语,意指中国)黄釉瓷瓶,瓶内盛有祝祷过的玫瑰水。基于礼尚往来,1768年掌玺大臣伊民·帕夏晋升为首相时,苏丹送给首相府的礼品中有十盘蜜饯以“中国瓷盘”盛载,放在6个大托盘上。

如今,那些跋山涉水、远度重洋,亲历王公贵族的重要典礼,为无数重要宾客所称赞、羡艳的中国珍贵瓷器,依然在世人的凝视下,默默讲述着两个文明古国之间精彩故事的华章。

罗曼缔克900×900大理石瓷砖土耳其灰 浪漫如斯


土耳其地跨亚、欧两大洲,历史上曾为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的中心.

“不一样的亚洲不一样的欧洲”,以及“兼有多个文明遗存的独特风情”,被称为“文明的摇篮”。

在这个东西文明得以统合的区域,除了人文的多重蕴含,还有自然的得天独厚,爱琴海和地中海沿岸碧绿的水域、卡帕多奇亚由火山熔岩形成的仙境般的地貌、黑海山脉的野花和云雾缭绕的森林,东部崎岖不平草原独特的景致,为罗曼人创作从中汲取丰厚的养分和神来的灵感。

RD9910B 土耳其灰

清雅的幽兰,淡淡的书香,触手可及的时尚,犹如瞬间产生了化学反应。

百页窗的片片情思,土耳其灰寸寸肌理,从这个简约不缺流量的空间溢出。

暖色东方宫灯元素和高冷西式整体家居明显对比,墙上艺术挂画、圆台几、灰调的地板,融合成经典优雅而兼具现代艺术氛围的空间。

技术优势:纳米不透水层,进口吨压机,1250度高温烧制,全瓷瓷质地坯,超低吸水率、防污、防臭、防滑,使用寿命长。

工艺优势:分别有干粒抛技术、3D复合模具技术、CS柔色技术、精雕技术、多层叠釉技术等处理方式。

规格优势:800800、900900、6001200、9001800等,规格多样,配套齐全。花色丰富、全面涵盖。

纹理自然:一石多面,柔光,干粒,质感高端,石材纹理更加突出,线条感更强烈,更加自然贴近石材纹理。

花色优势:纹理逼真,色泽自然,原材料优质,绿色环保建材,无有害气体,无放射性污染,剔除了任何含辐射的缘故。

风格优势:风格清新时尚,更具现代感。坯体均匀有真实的质感,质地细密自然。

应用优势:规格多,花色多,配套齐,应用空间广泛。室内、室外、工装、家装等空间均可使用。

陶瓷的制作_陶瓷常识


今天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陶瓷的制作的工艺流程。

淘泥 高岭土是烧制瓷器的最佳原料,千百年来,多少精品陶瓷都是从这些不起眼的瓷土演变而来,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淘泥,就是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

摞泥 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割开来,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用。

拉坯 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

印坯 拉好的瓷坯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根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修坯 刚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过修坯这一工序将印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称。

捺水 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土,为接下来的画坯、上釉等工序做好准备工作。

画坯 在坯上作画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色,画坯有好多种,有写意的、有贴好画纸勾画的,无论怎样画坯都是陶瓷工序的点睛之笔。

上釉 画好的瓷坯,粗糙而又呆涩,上好釉后则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不同的上釉手法,又有全然不同的效果。

烧窑 千年窑火,延绵不息,经过数十道工具精雕细 的瓷坯,在窑内经受千度高温的烧炼,就像一只丑小鸭行将达化一只美天鹅。

成瓷 经过几天的烧炼,窑内的瓷坯已变成了件件精美的瓷器,从打开的窑门中迫不及待地脱颖而出。

成瓷缺陷的修补,一件完美的瓷器有时烧出来会有一点瑕疵,用JS916-2(劲素成)进行修补,可以让成瓷更完美。

陶瓷大师推动陶瓷产业发展传播陶瓷文化


陶瓷大师推动陶瓷产业发展传播陶瓷文化

国家组织专门力量,分现批在全国各地的陶瓷发源地评选出了几百外的陶瓷大师,其实就是要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确需要一些热心此项事业,又在专业水平上有一定造诣的资深人士的参与才,而陶瓷大师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实际用场方面,主要也是表现在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个就是推动陶瓷产业的发展更加快速,一个就是对传统的陶瓷文化进行更加广泛的传播。

推动陶瓷产业的发展更加快速,要有继承,要有创新。从继承的角度来看,陶瓷大师手里有着传统的技术,有着对传统的陶瓷文化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结合现代陶瓷产业发展的实际,也就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符合实际的一个需要。而在创新方面,陶瓷大师的作用自然也是最重要的,创新首先是以传统为基础的创新,创新首先是要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的创新,陶瓷大师把继承与创新两个内容结合得十分完美,推动陶瓷产业发展得更加快速。

传播陶瓷文化,陶瓷大师以此为荣,因为肩负着陶瓷大师的名号,就对传播陶瓷文化有首不可推卸的责任,其中广泛的国内与国际的交流是一个很好的形式,一些资深的陶瓷大师还会通过讲学、授课的方式进行交流,当然在国际的交流方面,也有很多有经验大师们起到了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专业水准的提高,各种交流形式的多样化,都是文化传播的最好方法。

陶瓷知识:广东陶瓷的历史——清代的陶瓷


清代广东主要采用龙窑烧瓷,瓷窑分布在潮州、揭西、大埔、惠东、梅县、佛山、高州、饶平、陵水、汀迈等地。其中佛山石湾窑已发展成为综合性的陶瓷生产基地,规模很大,全镇分上、中、下三个窑区,共有陶窑一百多座。产品种类繁多,大致可以分为日用陶瓷、手工业陶瓷、建筑陶瓷、美术陶瓷和丧葬陶瓷五大类。制作一般都很精致,产品远销两广和东南亚各国。揭西,饶平、高州窑口烧制的日用青花瓷和大埔等地烧制的青釉瓷,也各有特色。大埔清初总兵官吴六奇墓出土的二百多件陶俑等,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陶俑分为三组,第一组是阴森恐怖的官府俑(44),一个个神气十足的衙差,在堂前两旁站立着;第二组是前呼后拥坐轿巡行的情形(1.掌握了广东局部地区古陶瓷窑址分布的一般规律。2.认识到广东古代烧窑技术和制瓷工艺方面善于吸取南北等地名窑的优点,并善于模仿和创新,使产品不断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3.这批窑址(特别是唐宋窑址和明代仿龙泉青瓷窑址)的发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解决了广东部分传世陶瓷的窑口问题。

广东古陶瓷窑址分布范围很广,还未作全面普查,发掘工作也做得很少,我们手中掌握的材料还不足于说明广东省古陶瓷工业发展的真实情况,有待今后的努力。至于广窑的陶瓷制作技术与工艺特色问题,与南北各地名窑的关系问题,历代陶瓷业的兴衰问题等,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的专题研究。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土耳其:陶瓷之国》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土耳其:陶瓷之国》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