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青瓷器 > 导航 >

陶瓷专家共商龙泉青瓷振兴大计

陶瓷专家共商龙泉青瓷振兴大计

古代青瓷器 陶瓷艺术 古代青瓷器制作

2021-05-01

古代青瓷器。

传承历史文化,中兴龙泉青瓷。为纪念周恩来总理指示恢复龙泉青瓷生产50周年,从今天起,龙泉市举行系列纪念活动,来自国内外的陶瓷专家、陶艺名家云集龙泉,共商中华历史名窑振兴的大计。

省委书记赵洪祝发来贺信。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志海、杨自鹏,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章猛进出席纪念活动开幕式。

龙泉青瓷始于南朝,北宋时已初具规模、宋元时期达到鼎盛。龙泉青瓷中的哥窑成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龙泉也由此成为全国著名的制瓷中心,历数百年而不衰。由于历史原因,从清末到建国初期,龙泉窑几近断烧。1957年7月,周恩来总理在南京召开的全国轻工业厅长会议上指示要恢复五大名窑生产,首先要恢复龙泉窑和河南汝窑。濒于失传的龙泉青瓷从此得以恢复,并很快走上发展创新之路。

50年来,龙泉致力于在青瓷领域开拓创新。目前,在龙泉已经有130多家青瓷企业,从业人员5000多人,还涌现出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

taoci52.com小编推荐

中兴龙泉青瓷


龙泉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浙闽赣边境。在这片山清水秀、物华天宝的绿色大地上,不仅拥有全国领先的生态,更有悠久独特灿烂的文化传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勤劳智慧的龙泉人民创造了辉煌的龙泉青瓷文化和龙泉宝剑文化。龙泉青瓷和龙泉宝剑成为中国两大珍贵的历史文化瑰宝,让龙泉在浙江乃至全国都有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正如著名地理学家陈桥驿所说的“在全省,甚至在全国,龙泉都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县份”。

龙泉青瓷始于三国两晋,经10世纪前期的五代至北宋初具规模,南宋进入鼎盛时期。龙泉窑是我国历史上烧制时间最长、窑场分布最广、产量最大的窑系。龙泉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柔润而卓越不凡。龙泉青瓷产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釉面开片的黑胎青瓷,称“哥窑”,与官、汝、定、钧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一种是白胎和朱砂胎青瓷,称为“弟窑”。龙泉青瓷历代行销全国各地及供宫廷御用,并从宋代开始以主角的身份参与开拓了漫长的世界“陶瓷之路”,远销亚、非、欧等地的43个国家和地区,因而国际各大博物馆、文物收藏家均以拥有龙泉古青瓷为荣。到了明朝中后期开始,龙泉青瓷逐步走向衰落,到解放前几乎断烧。1957年,周恩来总理作出了“要恢复祖国历史名窑生产,尤其要恢复龙泉窑和汝窑生产”的指示。从此,龙泉青瓷踏上了一条复兴之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龙泉青瓷不仅得以恢复,并得到历史性的复兴。随着先进科技的引进和传统工艺的不断挖掘,现代龙泉青瓷展示会挺进杭州,入驻上海,亮相北京,承办了全国第七届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活动,在全国刮起一股收藏龙泉青瓷的“龙卷风”。现代龙泉青瓷继承了古代产品特色,并开拓创新,历年来在各类全国性评比中屡屡夺魁,其精品被誉为“国宝”,为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紫光阁、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和收藏,并为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提供礼品。2006年,龙泉青瓷烧制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并涌现出了徐朝兴、毛正聪、夏侯文、张绍斌等4位国家级青瓷大师和9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

为进一步弘扬龙泉青瓷文化,做大做强龙泉青瓷产业,龙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中兴龙泉青瓷”的奋斗目标:一是龙泉青瓷艺术水准创历史新高,追步哥窑、媲美章生、赶超宋元,成为当代中国青瓷艺术中心;二是龙泉青瓷产业化程度创历史新高,日用瓷、包装瓷、工业瓷短腿补长,百花齐放,成为浙江最大、国内知名的青瓷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三是龙泉青瓷知名度创历史新高,龙泉的瓷文化和青瓷精品走向世界,扬名中外,成为国际重要艺术品拍卖机构追捧的宠儿,包括大窑在内的青瓷探秘游,成为黄金旅游线,龙泉青瓷成为龙泉、浙江乃至中国对外开放的一张真正金名片。

今年是周总理指示恢复龙泉青瓷生产50周年和与龙泉青瓷结下不解之缘的陈万里先生诞辰115周年。为此,我们决定在2007年11月15日-18日承办第二届中国龙泉青瓷·龙泉宝剑节。从龙泉青瓷高峰论坛、龙泉青瓷城奠基到五大名窑大师陶艺展、青瓷之光成就展,涵盖了高层次、高水准、高要求的庆典节会内容,将是一次汇聚专业高端人士智慧、吸引中外陶艺爱好者眼球的盛大节会。

我们必将迎来中兴龙泉青瓷的新时代。(本文作者为中共龙泉市委书记)

陶瓷专家学者为振兴产业传经送宝


5月12目,景德镇市委三楼会议室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国家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广东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尹虹博士,景德镇市政府经济顾问占长春高级工程师为我市县(市、区)负责人、政府部门负责人、陶瓷行业干部作了发展陶瓷产业专题讲座。市委书记许爱民出席讲座并讲话,副市长黄康明主持讲座。

许爱民指出,我们正逢发展的大好时机,如何重振瓷都雄风,“集天下名瓷之大成”,把中国最好的陶瓷项目和企业招进景德镇,形成新的陶瓷产业聚集和做大总量,需要我们的干部群众更新观念,用一种世界的眼光,博大的胸怀,开放的意识,迎接新的竞争和挑战,在不断学习中汲取当今世界陶瓷发展的新知识,了解新情况,完善我们的发展思路,重点引进一批品牌企业、大企业和高技术陶瓷企业,再创瓷都新的辉煌。围绕这样一个目标,我们的投融资体制机制要创新调整,我们的招商引资手段要仓惭,改革开放的力度要更大,用实际行动拼搏进取,推动瓷都新一轮跨越发展。

尹虹博士介绍了全国建陶行业的发展情况,指出我国建陶产品出口继续增长,建陶产业布局和转移发生新的变化和形成新的局面。他还结合实战就如何进行建陶招商进行了宣讲。

占长春高工就发展建陶产业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指出,要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战略,要有执行能力,强化招商,优质服务,注重硬环境招商,更要注重软环境招商。

龙泉青瓷冰裂纹


瓷器在烧制过程中,坯釉会发生较大收缩,我们的先人巧妙地利用坯釉收缩系数不同的特性,发明了裂纹釉。宋朝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就是以烧制纹片釉著称,哥窑产品根据大片和小片的不同,号以冰裂纹、蟹爪纹、牛毛纹、流水纹、百圾碎和鱼子纹。

冰裂纹的开片成水平层压状,晶莹剔透的翡翠釉片如玻璃板挤压下的冰花,层层叠叠覆盖在坯体,釉面没有纹片开裂线,丰润饱满,平滑如镜。

龙泉青瓷冰裂纹是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后专为宫廷烧制的御用瓷,制作工艺异常复杂,需近百道工序,这个工艺已失传一千多年。

制作冰裂纹釉,要对坯、釉原料的收缩比例有准确的控制,过之与不及都不能奏效。施釉的厚度也至关重要,釉薄,不起纹片,釉厚了,烧制时不是将坯体拉裂、变形,就是釉面严重剥落。烧成是一道难关,窑内的一氧化碳淡了,釉色不出,浓了,釉面又会吸烟变色,烧成温度的曲线控制更是直接影响着效果,所以冰裂纹的成品率极低,传世作品很少。

为恢复失传千年的龙泉青瓷冰裂纹艺术,龙泉古窑研究所所长、高级工艺美术师陈根立志攻克这个技艺,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历经6年,终于烧制成功。他的这项成果荣获国家发明专利。

陈根能在各种不同的器型上烧制冰裂纹釉,他以紫金釉裹口辅以装饰,两种色彩反差较大的釉料相互辉映,典雅大气,和谐中变化万千,衬以优美的器型,美不胜收。

体验陈根青瓷冰裂纹产品的出窑过程,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当窑温降至100℃左右,窑门徐徐拉开,只听见窑内噼噼啪啪响成一片,取出一件瓷品,未见任何裂纹痕迹,须臾,随着一声声清脆的炸裂声,令人惊奇的现象出现了,就像在暗房冲洗照片的显影效果一样,似万花筒花卉的奇异纹片渐渐显露,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龙泉窑青瓷


宋,元盛极一时的浙江龙泉窑至明代虽逐渐衰落,但明早,中期制品仍十分精美。明代龙泉窑系的青瓷造型,大体上和元代一致,其风格和宋代的纤巧秀丽不同,而代之以硕大厚重。产品多大型瓶,盘,日用的小件器物较少。釉色已失去南宋梅子青釉、粉青釉那种柔和、含蓄的艺术效果。这时的青瓷釉层薄而透明,光泽度较强。

从传世产品看,明代龙泉窑的制品有精粗之分。精品胎色白中微闪灰、胎质细腻厚重,制作精湛,造型精美,施满釉,圈足底部留有刮圈垫烧痕。釉面光泽度很强,滋润匀净,釉色绿中微泛黄。器表多有刻划花装饰,图案构图疏密得体,刻花精细。粗品胎质淘洗不精,质地较粗。制作也不精细,胎体特别厚重,尤以底部为甚。所见多为碗、盘类制品,釉色多绿中闪黄。器皿仍采用满釉刮圈垫烧,但工艺较粗,常见的有直口深腹碗等。装饰以印花和刻划花为主,图案纹样有器外壁的瘦长菊瓣纹,内里的花卉纹,以及颇有特色的印花历史故事、二十四孝人物等。其中人物图多印在器内壁,人像旁根据人物的具体形象分别书 "孔子泣颜回","韩信武之才"等,由于制作较粗,印花纹样常有模糊不清之感。

针对不同的釉料性能,明代龙泉青瓷还形成有别宋瓷的装饰特色不以釉色取胜,而以印花、堆贴,刻划花为主。明龙泉青瓷的装饰范围也大大增加。明龙泉青瓷正是利用釉的透明性能,采用刻、划,堆贴装饰,使作品另具一种工艺美。但总的来说,明代的龙泉窑系,大多产品成型草率,器形笨拙,因而到清初以后,就停止了生产。

龙泉窑剔花双耳瓶 明 高39厘米

碧玉青瓷话龙泉


青瓷以龙泉所产尤为著名。龙泉青瓷是中国陶瓷史上著名的瓷器。南宋时期,龙泉青瓷的制作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其釉色追求一种青碧玉般的情调和效果。后来这种青瓷传入朝鲜,影响到高丽青瓷。日本人称之为砧青瓷,并大量仿造成。在欧注入龙泉青瓷叫做“雪拉同”(Seladon)。这个名字有着一段富浪漫色彩的传说。十七世纪初,法国作家雨费写了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是当时法国最爱欢迎的读物之一。后来这个小说被改为戏剧,搬上舞台,上演后轰动一时。演出时,剧中的牧童雪拉同穿着一件像海水样碧绿,像青天一样美丽的青色外衣,逗人喜爱。而来自遥远东方充满神秘感的中国龙泉青瓷在当时也是轰动一时的艺术品,许多贵族对它的喜爱几乎达到着迷的程度,人们很想给它起个最能表达那种狂热感情的名称。恰好龙泉青瓷的色调和牧童所穿的衣裳相似,因而人们就把“雪拉同”赠给龙泉青瓷,直到现在,欧洲人还是把龙泉青瓷叫成“雪拉同”。

龙泉青瓷创烧于五代—北宋,停烧历史长达七、八年。釉色主要有成为青瓷釉色美之顶峰的粉青、梅子青等釉色。釉层大都很匀净,富有玉质感,色调柔和。八五年,笔者在杨州“全国古陶瓷鉴定班”学习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浦生先生还拿来一种龙泉大窑仿官窑品瓷片标本给大家鉴赏,断面上可清晰地看到胎中紫金土,釉层比胎骨厚,形成有趣的“夹心饼干”现象。这也是龙泉青瓷中一种珍稀品种。

由于时代 的变迁,烧造工艺的变化,龙泉青瓷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都存在着不同的时代风格。

五代、北宋时期的产品在数量上和制瓷技术上都有一定的发展,不过从整个发展进程来看,五代和北宋早期龙泉青瓷属于初创阶段。烧制工艺未成熟,胎厚粗,釉层较薄,釉色不纯,青绿中泛黄色,釉面透明,器物普遍使用刻花。辅以璃点或璃划纹,此外还有波浪,云纹、蕉叶、团花、鹦鹉纹饰,跟越窑、温州窑、婺窑类似。

南宋中期是龙泉青瓷形成自己典型时代风格的时期,青瓷釉色与质地之美达到顶峰,胎薄釉层厚,釉色青翠温润,柔和似美玉。圈足小且薄,器底施满釉,它好似巧夺天工的人工制造的青玉。产品以炉、瓶、碗、碟等为主。宋代龙泉青瓷的每一片粹片,都令人为它的美感所倾倒。

元代龙泉青瓷产量多,早期有南宋遗风,中后期器形增大,胎骨较厚重,釉色多青灰、泛黄、俗称黄龙泉,圈足厚,足底内多不施釉,有的带鸡心点。装饰艺术多样化,露胎二次氧化花纹装饰,阴文刻印、花果、双鱼等都是元代龙泉的特色。

南宋至元、龙泉青瓷中,较有突破性的作品,就是“飞青瓷”,它与鲜朝时代越窑制造的青瓷斑有些相似,越窑时代的青瓷釉下铁斑釉色不鲜明,效果不佳。但到龙泉窑已变幻出浮现美丽青瓷铁斑釉。

明代龙泉青瓷胎色较白,釉的透明度高,光泽较强,无沉着的色调,釉色多见青绿或灰黄色,俗称菜玉色,釉色肥厚已无玉质感,色泽很不悦明,明中期后逐渐走向衰落,至清初便销声匿迹了。

龙泉青瓷鼎盛于南宋、元、明开始衰落,这与明代景德镇彩瓷的兴盛有关。这些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的彩瓷出现,使单一色调的龙泉相形见拙。此外,龙泉青瓷生产工艺复杂,成品率低,也是它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龙泉青瓷虽然停产了二百多年,但它的声望却越来越高。近年来,国际文物市场对东方古代艺术珍品渴求甚殷,宋代青瓷更是国外著名博物馆和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品,物以稀为贵,宋官窑青瓷洗更创拍卖二千一百万港元纪录。

龙泉窑自五十年代恢复生产,同时也开始传统造型釉色配方研究。到了八十年代,仿古产品日趋精美,造型釉色惟妙惟肖,足可乱真。东南亚印尼、泰国、越南亦有仿制,尤其是印尼仿制也很成功。另一种将旧胎残釉去掉,再施釉重烧,收藏家见此类器物要多与真品对照,以免吃亏后悔莫及。

龙泉青瓷的特点


中心窑场在浙江龙泉县的大窑和金村。这是浙江西南部一个瓷窑体系,在龙泉、遂昌、青田、云和、丽水等处都有类似的窑址,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生产能力很强的瓷窑体系。这里宋代属处州,故又称其作品为处器、处州瓷。生产时间从北宋至明代。明朝嘉靖万历以后逐渐衰落。

龙泉青瓷生产最发达的时期是宋元时期,产量很大,无论内销或是外销,无论在陆路交通线上还是在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国家和地区都发现很多,其他各窑无法和它相比。

龙泉青瓷的特点。北宋龙泉青瓷的特点是玻璃质釉,釉层薄,釉色为绿色,比较清淡,灰白胎,质地较粗,胎体厚重,造型古拙,口沿很薄,弧度较大的部位很厚,底部和口沿的厚薄相差四至五倍,因为原料加工不细,没有羼入改进瓷土性能的物料,焙烧时容易变形,工匠在制作时就在承受压力最大的地方增大厚度,所以造型厚重。南宋龙泉青瓷发现有“姚宅富位”铭文的瓷盘,这是用瓷人家订烧的标记,说明当时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订货。这个时期的龙泉青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器物除日用器皿如盘、碗、瓶、罐等类以外,还有室内陈设所需的艺术品,如祭器、仿青铜器、仿古玉器等。造型多样,质量比北宋精致考究,线条洗练,制作规整,结构合理,有灰白胎和铁骨胎两种。釉色有梅子青、粉青、月白、蟹壳青、鹅皮黄等。由于多次施釉,釉层厚,莹润光洁,有美玉般的质感。

明代《浙江通志》等文献记载,相传在龙泉地区有章氏兄弟擅长烧瓷,其兄名章生一,弟名章生二。弟弟章生二以生产青瓷为主,平时所说的龙泉青瓷也称弟窑。把哥哥章生一生产青釉开片瓷称为哥窑。这实际是误传。龙泉县境内根本就不存在章生一、章生二办窑的任何遗迹,也就是说在龙泉窑系中没有特别的哥窑和弟窑之分。只是龙泉青瓷部分窑场,在南宋和元朝时期受官窑的影响,生产出一种品位较高的青瓷。有的为浅灰胎,有少数为黑褐色的铁骨胎。胎体薄而致密,器边(如口沿、圈足底)隐露胎色。釉面开大小相错的冰裂纹,大片者色深,呈铁褐色,小片者色浅,呈金黄色,人们称为“金丝铁线”纹。这类作品在部分作坊中生产,而生产这类作品的作坊,仍然是以生产龙泉青瓷为主。人们将这种有“金丝铁线”纹的瓷器称为哥窑。哥窑瓷器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被后人列入宋瓷的五大名窑中。目前学术界对哥窑存在与否、窑址在何处意见不一,尚需在今后的考古发现中加以证实。

以上是由小编搜集整理的“龙泉青瓷的特点”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陶瓷史上著名的瓷器:龙泉青瓷


青瓷以龙泉所产尤为著名。龙泉青瓷是中国陶瓷史上著名的瓷器,产于浙江省南部的龙泉、庆元、逐昌、云和县等地,其碧玉般的釉色,优美的线条,博得人们的喜爱。早在数百年前它就已远销海外,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誉。它是宋元时期销量最大的外销瓷。从南朝鲜新安海底沉船打捞发现数以万计元瓷中,龙泉青瓷占大部份就足以论证。

南宋时期,龙泉青瓷的制作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其釉色追求一种青碧玉般的情调和效果。后来这种青瓷传入朝鲜,影响到高丽青瓷。日本人称之为砧青瓷,并大量仿造成。在欧注入龙泉青瓷叫做“雪拉同”(Seladon)。这个名字有着一段富浪漫色彩的传说。十七世纪初,法国作家雨费写了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是当时法国最爱欢迎的读物之一。后来这个小说被改为戏剧,搬上舞台,上演后轰动一时。演出时,剧中的牧童雪拉同穿着一件像海水样碧绿,像青天一样美丽的青色外衣,逗人喜爱。而来自遥远东方充满神秘感的中国龙泉青瓷在当时也是轰动一时的艺术品,许多贵族对它的喜爱几乎达到着迷的程度,人们很想给它起个最能表达那种狂热感情的名称。恰好龙泉青瓷的色调和牧童所穿的衣裳相似,因而人们就把“雪拉同”赠给龙泉青瓷,直到现在,欧洲人还是把龙泉青瓷叫成“雪拉同”。

龙泉青瓷创烧于五代—北宋,停烧历史长达七、八年。釉色主要有成为青瓷釉色美之顶峰的粉青、梅子青等釉色。釉层大都很匀净,富有玉质感,色调柔和。八五年,笔者在杨州“全国古陶瓷鉴定班”学习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浦生先生还拿来一种龙泉大窑仿官窑品瓷片标本给大家鉴赏,断面上可清晰地看到胎中紫金土,釉层比胎骨厚,形成有趣的“夹心饼干”现象。这也是龙泉青瓷中一种珍稀品种。

由于时代 的变迁,烧造工艺的变化,龙泉青瓷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都存在着不同的时代风格。

五代、北宋时期的产品在数量上和制瓷技术上都有一定的发展,不过从整个发展进程来看,五代和北宋早期龙泉青瓷属于初创阶段。烧制工艺未成熟,胎厚粗,釉层较薄,釉色不纯,青绿中泛黄色,釉面透明,器物普遍使用刻花。辅以璃点或璃划纹,此外还有波浪,云纹、蕉叶、团花、鹦鹉纹饰,跟越窑、温州窑、婺窑类似。

南宋中期是龙泉青瓷形成自己典型时代风格的时期,青瓷釉色与质地之美达到顶峰,胎薄釉层厚,釉色青翠温润,柔和似美玉。圈足小且薄,器底施满釉,它好似巧夺天工的人工制造的青玉。产品以炉、瓶、碗、碟等为主。宋代龙泉青瓷的每一片粹片,都令人为它的美感所倾倒。

元代龙泉青瓷产量多,早期有南宋遗风,中后期器形增大,胎骨较厚重,釉色多青灰、泛黄、俗称黄龙泉,圈足厚,足底内多不施釉,有的带鸡心点。装饰艺术多样化,露胎二次氧化花纹装饰,阴文刻印、花果、双鱼等都是元代龙泉的特色。

南宋至元、龙泉青瓷中,较有突破性的作品,就是“飞青瓷”,它与鲜朝时代越窑制造的青瓷斑有些相似,越窑时代的青瓷釉下铁斑釉色不鲜明,效果不佳。但到龙泉窑已变幻出浮现美丽青瓷铁斑釉。

明代龙泉青瓷胎色较白,釉的透明度高,光泽较强,无沉着的色调,釉色多见青绿或灰黄色,俗称菜玉色,釉色肥厚已无玉质感,色泽很不悦明,明中期后逐渐走向衰落,至清初便销声匿迹了。

龙泉青瓷鼎盛于南宋、元、明开始衰落,这与明代景德镇彩瓷的兴盛有关。这些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的彩瓷出现,使单一色调的龙泉相形见拙。此外,龙泉青瓷生产工艺复杂,成品率低,也是它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龙泉青瓷虽然停产了二百多年,但它的声望却越来越高。近年来,国际文物市场对东方古代艺术珍品渴求甚殷,宋代青瓷更是国外著名博物馆和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品,物以稀为贵,宋官窑青瓷洗更创拍卖二千一百万港元纪录。

龙泉窑自五十年代恢复生产,同时也开始传统造型釉色配方研究。到了八十年代,仿古产品日趋精美,造型釉色惟妙惟肖,足可乱真。东南亚印尼、泰国、越南亦有仿制,尤其是印尼仿制也很成功。另一种将旧胎残釉去掉,再施釉重烧,收藏家见此类器物要多与真品对照,以免吃亏后悔莫及。

龙泉青瓷——青瓷早极简风


现在讲极简,宋朝就是最早的极简。

古代美学,到宋代达到最高,

要求绝对单纯,就是圆、方、素色、质感的单纯。

宋朝人用墨画画、烧单色釉瓷器。

宋代审美延续着晚唐的内容。

与盛唐审美相比,

表现出了另一种对美的追求。

如果说盛唐是雄壮豪迈、气象万千的景象,

那么宋代则是返璞归真、格物致知的质朴姿态。

盛唐的整个审美就像朝气蓬勃,

恣意汪洋的青春青年形象,

而宋代就像一位历经沧桑,

闲庭信步的中年成熟人士。

如果是在明清,

想在瓷器上表现山水通常会把山水画上去。

而在宋代则是以诗歌的比兴的意趣来做瓷。

“雨过天青云破处 ,这般颜色做将来。”——宋徽宗

简,并非有意而为之,实在是万物的本来面目。

宋代是中国瓷器的鼎盛时代

出现了定、钧、官、哥、汝五大名窑,

中国古代瓷器中,

宋瓷以器形优雅、釉色纯净、图案清秀,

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

诸如斗笠碗这样造型线条简练却张力十足。

同时宋代瓷器虽是单色瓷居多,

但它有一很大的特点是其它朝代所产瓷器比不上的,

那就是:七分人工三分天成。

哥窑与弟窑,各占江山

传说宋朝时,在浙江龙泉有两个烧瓷器的兄弟,

哥哥叫章生一,弟弟叫章生二。

不过,哥哥的技术要比弟弟好,于是弟弟嫉妒了,

就偷偷往哥哥的釉料里加了很多草木灰,

结果哥哥烧出来的瓷器带着各式各样的裂痕,

像冰裂,像鱼仔纹,却另有一番天然情趣,

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也被推到一个极高的地位,这就是哥窑。

但其实弟弟烧的瓷器也不差,

是历史上著名的龙泉窑。

两者各有千秋,是陶瓷史上的两座高峰。

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

瓷器之所以会显青色,是因为釉里含有铁元素。

龙泉青瓷因地制宜,采用了当地独有的紫金土原料,

含有石英、长石、含铁云母和其他含铁杂质矿物,

所以龙泉窑的颜色特别青翠润泽。

南宋时烧制出晶莹如玉的粉青、梅子青釉色,

更是将青瓷推向顶峰。

青釉和梅子青釉被誉为

“青瓷釉色与质地之美的顶峰”。

梅子青,釉层厚而透明,釉色莹润如玉,温润泽和,

远看如树枝上挂着的梅子,

“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故得此名。

青色的梅子很快就会变软发黄,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情谊可能被岁月冲淡,

那个“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少女青春易逝,

龙泉青瓷却将这份青翠剔透定格下来,

想来也是件极浪漫的事。

不过按马未都的说法,梅子青与青梅并不同,

“它重嫩不重青”,它在青色调里渐渐揉进蓝色调,

可是,“让蓝欲言又止,一副羞羞答答的模样”。

有人评价

“景德镇瓷器是穿着华丽的美女,龙泉青瓷是裸体美女”。

因为景德镇瓷器偏于绘画,而龙泉青瓷偏于器形。

先要品造型,其次看釉色,最后看做工。

龙兴之地,产铁矿玛瑙

朝廷赐名,级别不断提升,殊荣不断,

说明宋代朝廷对这个地方格外重视,

也说明这个地方在宋代必然不同凡响,

而获得朝廷垂青的因素中,

传说中那价值连城的“汝窑”,

必定是最重要的砝码。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清凉寺到段店,一天进万贯

这些仍在流传的俗语还是提醒着当地人这里 当年多么与众不同。

2000年6月,经过搬迁村民和大规模挖掘,

汝窑的烧造区终于拨开泥土见世人,

共发掘窑炉15座、

作坊2座、澄泥池2个、釉料坑2个,

探定面积为15万平方米,

几乎囊括了整个清凉寺村,

发掘出来的瓷片,

无论釉色、器形和烧造方式均能和馆藏汝窑相对应。

这个让世人魂牵梦萦了七百年的汝窑窑址,

终于完完整整展现在世人面前。

那些文献记载中未见的烧造技术问题,

也逐渐得到破解,

汝窑的仿制慢慢变成可能。

堪比商彝周鼎的汝窑,

不再高不可攀,

慢慢走向寻常人家的客厅和茶室。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陶瓷专家共商龙泉青瓷振兴大计》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陶瓷专家共商龙泉青瓷振兴大计》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青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