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墙面 > 导航 >

鲜人问津生意清淡 景瓷港城遭遇“寒流”

鲜人问津生意清淡 景瓷港城遭遇“寒流”

瓷砖墙面 全瓷瓷砖 瓷砖造型

2021-05-05

瓷砖墙面。

以历史悠久、精美绝伦闻名。然而记者近日采访发现,在港城遭遇“寒流”,生意清淡,鲜人问津。

27日上午10时许,海军东山干休所附近一家景德镇瓷器商铺内,记者发现,该商铺内虽然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大小瓷瓶、瓷罐、瓷桌凳、屏风等,其中不乏余海龙、胡笑痴等大师作品,却并无顾客选购。店铺西侧拐角处,一名中年男子伏在货架上,昏昏入睡。

该男子醒来后告诉记者,他是商铺的老板,景德镇人,姓姚。姚先生称,3个月前,他慕名来到港城烟台,投入80多万开设了该商铺,本想大赚一笔,却遭遇了“寒流”:3个月内,姚先生只卖出2件不足百元的小件,现在已到无法维系生计的境地。姚先生说,他和几个在港城境遇相近的卖瓷器老乡正打算同时撤出烟台。

面对着景德镇瓷器在该市遭遇“寒流”的情形,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

一位经营玻璃制品的马老板对记者说,陶瓷不易保存,属装饰品,难以像黄金等贵重物品那样代代相传。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玻璃器皿及金属制品以其价廉或者耐用,在很大程度上顶替陶瓷制品。市民王先生则认为,南方人感情细腻,家中喜欢摆设瓷器,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生活习惯,而北方人性情豪爽,办事风风火火,一直以来就不太喜欢易碎的瓷器。孙女士说,陶瓷依旧保持古代风貌,缺乏时代特色,陶瓷产品单一、工艺繁琐,注定其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不合拍,只能存在于少数高雅的地方。

驻烟某高校一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说,文化底蕴深厚,但在现今丰富多彩的生活中难以发挥多样性、流畅性和实用性的价值,因此难得市民喜爱。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景瓷展”再现港城管理亟待规范


(以下简称“景瓷”),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去年8月和10月,景瓷商们两次来烟;今年2月底,景瓷展再现港城,并将持续到3月上旬。

据调查,此次来烟的48家参展商中,连续两次来烟者占二分之一强。采访中记者发现,每一次展销,展商们都会经历“两重天”:开始时门前冷落,看多买少;结束时“大甩卖”,买卖兴隆。本次景瓷展也不例外,究其原因,在于景瓷的价位上。

烟台人买东西喜欢货比三家,更何况标价动辄成千上万的景瓷。但因景瓷商们大多自产自销,在家乡有自己的作坊,每家的货都不同。所以想在景瓷展上找到完全相同的瓷品很难,没有了可比性,加上懂行的烟台人还是少数,所以展销初期,烟台人大多持币观望。而到了展销后期,原先瓷品的高标价开始缩水,双方容易达成交易。其实,每年的陶瓷展,都要上演这样一出“拉锯战”。景瓷商们表示,尽管收益率降低,但总的还是赢利。

有关人士表示,随着烟台人对景瓷的逐步认识,标价虚高,最终只能成为一个噱头。景瓷商应该规范景瓷的标价,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去年出现的景瓷商因卖不出货而怒摔瓷品之类的尴尬。

业内人士提醒市民,凡是真品景瓷,都有当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验报告”。景瓷商们“转战”全国各地经销之前,都要到当地质监部门备案,质监部门对其产品抽查合格后,发放检验报告,否则,可以认定为不合格产品。

因此,市民在选购瓷器时,首先要向展销商确认是否有当地质监部门出具的检验报告,这样才可放心选购。

眉山遭遇“寒流” 消费者回归理性


近日,中外驰名的江西在眉山新区进行的展销,会上却呈现惨淡的销售状况。现场商家们对目前的景象苦不堪言。

现场跟天气形成强烈反差

在新区眉山大市场门外的大片空地上,江西展销会正在这里进行。卖场十分冷清,与近来火爆的天气形成强烈反差。

记者在现场看到各式各样的陶瓷错落有致地摆放在靠近公路的一面。可到场观看的人寥寥无几,记者在展场站了大半个上午,偶尔会看到老大妈牵着小娃儿在这里散步并走马观光似的看稀奇,也有老大爷闲来无事的东瞧西看,真正有点购买意向的消费者,记者还没有看到。商家们干脆在展场的空地上摆起了象棋局,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酣战。

由于露天摆放的时间很长,大部分的展品表面显得不是那么光鲜,有的还蒙上了一些灰尘。记者在观看这些陶瓷的过程中也没有商家主动来介绍产品,让记者感到纳闷儿的是即使一些观看的人在表现出对这些陶瓷感兴趣之后,这些商家也还是在一旁自顾自地玩着,推荐展品的热情似乎也不高。

展出的陶瓷品各种档次的都有,几块到一万多不等,应该说可以满足消费者们的不同需求。但整个展场确实十分惨淡,与一旁的大市场菜市熙熙攘攘、喧嚣闹热的景象比起来,反差非常强烈。

商家:惨淡经营万般无奈

展场的商家告诉记者:“我们是上个月15号入的场,每个月要交好几千的管理费。现在的生意很差,刚开始的时候一天最多时还可以卖几百块钱,现在每天开张都成问题。如果还是以这样的状况经营下去,看来是要亏大本了!”商家对自己的生意感到忧心忡忡。

“我敢打赌,这里的陶瓷品如果本地也有,我们的价格肯定是最低的。因为我们是厂家直销。”一位商家信誓旦旦的告诉记者。“我们大家都是自发组织过来的,很多费用都只能先预付,光运费过来一趟就是14000元,来到这里除了生活费、交市场的管理费以外,还有一些宣传费用,本来的前期投入成本就很高了,可没想到的是来这里展销的半个多月日子会遇到如此冷清的情况,实在有点寒心。如何再是继续这种状况,估计只有亏大本处理了,毕竟没卖完再拉回去的话成本也难以估算。”

在采访中,很多商家也向记者表达了同样的忧虑。

记者在问道:“是否是展销会的宣传没做到位?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经营状况?”的时候,一位带队的商家这样告诉记者:“我们到了这里以后还专门租了宣传车,在老区和新区每天来回的转,很多喜欢逛街的人基本都看得到。来到新区这边摆点,我们是第一次,感觉这里人气不如老区,但是老区又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而且那边的管理费也贵。对于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没有想到也很无奈。”

消费者:回归理性

记者在现场随机采访了几位观看者。大部分的人觉得这些陶瓷品现在已经很普遍了,也不会觉得很稀奇,应该不会专门过来买。况且都是因为住的近,平时散步的时候顺便过来看看。

在记者问道:“你对哪些陶瓷感兴趣,什么样的价位会让你接受。”的时候,有些消费者表示:“会看重一些实用的产品,价格倒不是第一位考虑的,如果自己需要并且价格合理也会接受。”

还有些人也觉得:“如果要决定购买的话,对于那些比较有收藏价值的,或者是会用于送礼的,意向性会强一些。如果是自己平时一般生活用的当然是性价比高的划算。毕竟一般的东西在商场超市也可以买到,也不会觉得这个展销会就要特别一些。再说那些上档次的陶瓷我们也欣赏不来。是真是假也搞不懂,所以轻易不会出手。”

对于这个疑问,虽然商家告诉消费者有些上档次价格很贵的产品不仅有质量证书而且上网也可以查到的情况,有些消费者也显得很慎重。毕竟现在大家的消费也很理性了,在对这类产品进行消费的时候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购买。

展销盐城遭遇打砸 打伤两人


按照盐城市城管局下发的通知,盐城市区双元东路的51家陶瓷经营户将在今天8点之前自行搬离。

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双元东路两侧人行道内侧空置门市房前,做工精美的工艺品静立在寒风中,偶尔有零星的看客驻足光顾一两分钟。景德镇经营者黄先生告诉记者,马上就要离开了,但本钱还没有挣回来。据黄先生介绍,来盐城的51家经营户共有80多人,由景德镇华风瓷厂销售部与盐城市百盛物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将双元东路两侧人行道内侧空置门市房前出租进行陶瓷展销。记者看到协议书载明展销时间为10月25日至11月15日,后又写明“另多加陆天”,并有盐城市百盛物业有限公司加盖的公章,市容城管由盐城市百盛物业有限公司负责,场地管理费为2万元。

据经营户介绍,他们把钱交给景德镇华风瓷厂销售部负责人后,由该负责人交给盐城市百盛物业有限公司,一周后该负责人返回景德镇,不想盐城市百盛物业有限公司会以经营户没有交钱为由不让经营。“他们保安砸了我们几件瓷器,还打伤了我们两个人,医疗费几千块钱都由我们自己出。”黄先生说。

黄先生认为,按照协议,11月20日协议才算到期,提前不让经营显然是违背协议的,而在盐城的遭遇也是他们在全国各地很少遇到的。在场的经营者均表示,纠纷后曾到盐城有关部门信访过,而“现在只好忍气吞声”。

昨日下午,记者就场地管理费和打人纠纷采访了盐城市百盛物业有限公司,该公司一名保安表示:“费用交没交你可以问经营户,他们说交了就交了,没交就没交。”关于打人纠纷,该公司一位陈姓负责人以“事实胜于雄辩”拒绝了记者采访。而现场目击者倪先生则证实确实有打人事实。黄先生表示,也不能怪保安,保安也是奉命行事。对于下发“自行清除”通知,盐城市城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原因在于该展销期限已到,“这些经营者还是很配合我们执法的”。

景德镇瓷商茂名遇“寒流”


茂名12月23日电年年瓷展,今又瓷展。景德镇瓷商携带“家珍”千里迢迢来到茂名展销,意欲从茂名市场淘一把金。然而往年“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热闹场面,如今已不知何处去,只见参展商的愁容。

他们来自“国瓷”之都

景德镇素有中国“瓷都”之称,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瓷土资源丰富,以产瓷器驰名中外。景德镇瓷器瓷质光洁,造型优美,千姿百态,魅力无穷,独创有素三彩、青花、釉里红、五彩、珐琅彩、粉彩、新彩、墨彩、色釉和雕塑等工艺技法,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馨”之美誉。在景德镇,景德镇生产瓷器的企业小作坊超过4000家,几乎每家每户都参与生产,从事人员约占全镇人的60%。

据参展商介绍,因为家乡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已接近饱和状态。这些年来,各大厂商努力谋取出路,纷纷开辟外地市场,许多生意人卷起家当带着瓷器,走出家门、走出国门去展示,去推销,于是展销模式便形成了。在世界许多地方,“景德镇”的“金字招牌”赢得市场的喝彩,他们以展卖“家珍”掘走了一桶桶金。

这次,茂名又成为了他们淘金的一站。

茂名遭遇“寒流”

记者日前在市体育中心景德镇瓷器展会场看见,几万件造型各异、姿态万千的陶瓷工艺品,从餐饮用品、文具用品、茶具到卧具,从实用品到收藏品,应有尽有,把展销会场摆得琳琅满目。但是,展会门庭冷落,会场冷冷清清,众多参展商失望地呆坐着。

“展会有几天了,但不是很理想,许多货还没拆除包装”,一位参展商指着旁边一大堆尚未开封的木箱对记者说。据介绍,原计划7天销售200万元的目标,如今销量竟不到3万元,令他们大跌眼镜。据参展商介绍,来茂之前,本还有海口、湛江两个地方选择,因由于以往举办方回去后对茂名市场反馈比较良好,所以选择了茂名,大家认为茂名市场潜力巨大,怀着很大的希望来到茂名。据介绍,这次展销的规模比以前任何一次的都要大,以往带来的约是100万左右的货品,但这次却带了300多万,而且以往展会市民没有见过的许多精品都带来了,如价值昂贵少产的特供瓷(国瓷)等。谁知茂名的市场就是捉摸不定,他们的精品瓷器受到了在别的城市没有受到的冷遇,销售遭遇了市场尴尬。

据了解,展会场租、工商、税费每天支出1000多元,加上破损的支出,确实让瓷商们难以吃得消。“家珍”如此滞销,让许多参展商为此愁眉不展,抱怨瓷器此回在茂名找不着知音。

行家分析原因

据参展商介绍,景德镇瓷展往年每次在茂都可以销售大大几十万元,今次“反常”的市场实让他们感到意外,至于原因,他们弄不清楚。那么,是什么缘故导致“国瓷”在茂名遭遇冷遇了?

据业内人士分析,“国瓷”此趟之所以遭遇冷遇,原因可能有三:一是市民对这种艺术品已经见惯不奇,不再有新鲜感;二是以往的展销会质量参差不齐,出现了一些鱼目混杂的情况,人们往往因难以鉴定真假而不敢“出手”;三是宣传不到位,很少市民知道体育中心有展销这么一回事。

瓷器艺术品在茂名有市场吗?据业内人士分析,新居挂字画、摆瓷件装点,以此增添家居文化氛围和品位,已成为了市民的时尚。随着茂名市房地产市场的热起,今年楼盘热销,商品房销售面积每年增长,再加上茂名市的写字数、酒店、酒吧日益增多,对瓷器装饰品有着强大的市场需求。相对茂名市的消费水平,外来瓷器要拓展市场,只有精品化、低价位,才能招徕顾客。(责编/翟秀艳)

广州街边遇寒流


一名路人走过瓷器市场,市场内冷冷清清几乎见不到顾客。时报记者巢晓摄

本想在春节前到广州卖赚上一笔,没想到生意竟如最近的天气一样让人心寒。说起自己的心情,一名在海珠区滨江东摆卖瓷器的档主用对联上的话回答记者:“瓷缘未了,身陷羊城。”

昨日上午10时许,在滨江中海印公园旁边,记者看到,近40个档口标着产自景德镇的陶瓷店,那里摆有几千种不同款式的陶瓷。但除了几名档主走来走去外,却未见市民光顾。记者走进一位姓王的档位,问起生意咋样时,王档主指着一幅对联说,这就是他现在的心情。只见对联上写着:“每逢佳节倍思亲,只叹瓷缘未了断。”横批:身陷羊城。

组织展销会的负责人吴先生告诉记者,他是景德镇人,每年都会带着一帮老乡走南闯北去卖陶瓷。几天前,他带着70多名老乡来到海珠区滨江东,以2万多元的租金租下这40个档口经营陶瓷。没想到摆了好几天,却卖不出几个。据吴先生说,前段时间他们在阳江摆卖时,高峰时一天曾销售5万元,但现在每天进账连1000元都不到。如今,原价1600元一对的1.5米高大花瓶,现在降至800元都无人问津!(信息时报)

景瓷:皇帝的瓷器


在景德镇关于御窑,关于皇帝的瓷器有很多传说,但流传最广的却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四百多年前的明代万历年间,景德镇御器厂奉皇帝的旨意要烧造一批青花大龙缸,由于烧制的难度很大,所以久烧不成。一个叫童宾的窑工在万般无奈之下纵身跳入窑内,以骨作薪,赴火而亡。几天后开窑一看,大龙缸居然烧造成功了。后来,朝廷就在御器厂的东侧修建了“佑陶灵祠”为童宾立祠,并敕封童宾为“风火仙师”,从此“风火仙师”就成为景德镇窑工们每年都要祭祀的一位神。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有很多用品都是专门为皇帝生产的,瓷器也不例外。而在景德镇专门为皇帝生产瓷器的几百年间,有成千上万名窑工在官窑中劳作了一生,童宾只是他们中的一员。而“景德镇”这个名字从它诞生那天起就已经和皇帝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景德”就是宋代一个皇帝的年号,虽然那时候宋代的官窑还没设在这里,但这里所生产的青白瓷已有“冰肌玉骨”的声誉,深得宋真宗的喜爱,于是在景德年间,宋真宗下令将这里所生产的瓷器进贡给朝廷,景德镇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当明朝政府开始在景德镇设立御器厂的时候,就派来了督陶官。此后的几百年间,有很多督陶官被派往景德镇,专门负责监督御用瓷器的生产。在景德镇的历任督陶官中,清代的唐英是在中国陶瓷史上留有浓重一笔的督陶官。唐英初到景德镇时对陶瓷是一窍不通,于是他就利用九个月的时间,拒绝了所有官场上的应酬,深入到坏房窑厂,和陶工们一起生活,一起劳作,一起参加绘画等等,很快就熟悉了制瓷的各种工艺,由一个外行转变成内行。

清朝的乾隆皇帝曾直接干预宫内制瓷事务。他不仅对宫内瓷器的用途、形状、纹样等屡屡过问,亲自审定画样,甚至对于瓷器的烧制过程也极感兴趣。唐英就奉乾隆皇帝的旨意编纂了《陶冶图》,书稿图文并茂,详尽地展示了制瓷的全部工序,被后世誉为“集厂窑之大成”,是中国陶瓷史上一部不朽的著作。

唐英历经了雍正和乾隆两朝,在景德镇前前后后待了20多年,由他领导的御器厂被称为“唐窑”,这个时期也是景德镇为皇帝生产瓷器的最后一个辉煌的年代。

景瓷绝技小传人


拉坯技艺的小传承人

8岁的梁渊晟是景德镇实验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从今年10月份开始,他有了另一个身份——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非物质 文化保护遗产项目中,拉坯技艺的“传承人”。

师从外公学拉坯

昨日中午12时,刚刚从学校下课的梁渊晟被父亲带到外祖父王炎生工作的古窑陶瓷文化博览区一号作坊。梁渊晟的外祖父,身负景德镇手工制瓷非物质 文化遗产拉坯传承人的盛名,号称景德镇第一手工拉坯大师。

“做这一行真的很苦,泥土这些原材料对皮肤和身体的侵害,会给我们带来许多职业病。”看着梁渊晟在拉碗,王炎生指着自己有点外曲的双腿说,“这 就是我们长期*开双腿坐在轱辘上造成的。”

既然这个行当如此清苦,那王炎生为何会选择8岁的外孙来继承这个看起来比较清苦的手艺?

梁渊晟回答得很简单:“因为我喜欢!”

相比而言,外祖父王炎生的回答更让人回味:“我的年纪大了,不可能长时间从事这个职业,而现在的年轻人又不愿意学习这一行。”

绝技能否不失传

虽然收了外孙作为传承人,但王炎生似乎并不指望梁渊晟能接他的班,他更希望外孙能考上大学。这不免让人生疑,这样的传承人能否让拉坯这项绝技不 失传?

王炎生笑了,他认为如果有关部门能在政策上予以扶持,比如工资待遇、养老保险等福利待遇,让传承人能安心学艺,安心从艺,那么拉坯技艺就不会失 传。毕竟他希望外孙能进入大学校园的初衷,也是希望外孙能够找到一个能养家糊口安家立业的职业。

而目前王炎生还没有看到这样的局面发生,除去退休工资,王炎生每个月还能从有关部门拿到千元左右的补助,但王炎生认为这样的福利并不牢*:“我 现在从事的是拉坯表演,如果我做不动了,就要走人了。这样不牢*,没保障的用工关系,你让一个年轻人去做这个本来就很苦的行业,谁都不会去做啊。一旦用工 单位不用你,你连养老婆孩子的钱都没有了。”

言下之意,没有基本待遇保障的情况下,传承人也难保让绝技不失传。

生产性保护或许是正道

王炎生的观点或许显得有点实际,但却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景德镇著名的陶瓷文博专家周荣林说,要解决王炎生提出的问题,就必须开展生产性保护,而非目前这种将传承人集中到一个地方,仅仅从事供游人表演 的职业。

擅长拉出13节而且中空的葫芦瓶的王炎生曾经跟媒体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对于普通游客参观,我一般只拉两节,只有来了上级领导参观,我才拉4 节、9节。以我这个年纪,拉得太多,一是精力吃不消,二是容易上瘾,所以我一般都会有所控制。”

周荣林认为这正是问题所在,王炎生之所以能拉出13节的中空葫芦瓶,是因为他通过几十年的劳动生产,在生产中掌握了丰富的拉坯经验和诀窍,这也 就应了熟能生巧的老话。而现在拉坯已经成了表演项目,甚少去拉13节葫芦瓶的王炎生的手艺肯定要比过去生疏不少。

有业内人士认为,越来越发达的机械制瓷工艺也在挤压着手工制瓷技艺的生存空间,以至于手工拉坯这种效率较为低下的制瓷技艺无法和生产结合,才会 产生手工制瓷都只能成为表演项目的局面。

不过,王炎生和周荣林对此都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手工制瓷有着机械制瓷无法比拟的优势,有很多懂陶瓷的人还是喜欢手工陶瓷产品。“如果请来企业 家投资,由政府扶持,将这原始的制瓷技艺重新搬上生产线,让手艺变成真正面向市场的产品,实现手艺的价值,那么王师傅的希望就能得到实现,而这门技艺就会 随着市场需求而一直传承下去。”

冒牌“景瓷”深圳大展销


“39名景德镇市民在深圳陶瓷展销失败后,有展销商哭诉急需钱来安葬家中死亡多日的老父亲,以此博取顾客同情。”3月27日上午,深圳周先生告诉记者这样的消息。记者立即向景德镇市瓷局求证,瓷局认为这是外地陶瓷展销商在破坏景德镇的声誉。

27日上午,深圳市民周先生致电记者,有39人自称是景德镇市民在深圳罗湖区春风路展销陶瓷数日。3天前,展销商为了销售陶瓷,通过各种坑蒙拐骗的方式哄抬陶瓷价格。从26日开始,由于展销即将结束,一些展销商竟然跑到马路上拦截深圳市民,用一副痛苦的表情诉说家里遭遇种种不幸。甚至有展销商在摊位前挂起白布和麻袋,说家中老父已经病亡多日,无钱安葬,如果陶瓷不能推销出去,就不能回家办丧事,以此博取深圳市民的同情。展销商的这种做法引起了深圳市民的强烈不满,当地媒体在报道中说展销商如此行为与乞讨没有区别。

记者随即致电深圳的朋友,确认此事属实。27日中午11时,记者和景德镇市政府副秘书长、瓷局局长黄康明取得联系。黄局长告诉记者,他也听说了类似的事情。景德镇对陶瓷展销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理说这种事是不可能发生的。经查,这些陶瓷展销商果然都不是景德镇市民,而是外地人打着景德镇的旗号在破坏景德镇的声誉,景德镇市瓷局将会对这件事情展开深入调查。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鲜人问津生意清淡 景瓷港城遭遇“寒流”》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鲜人问津生意清淡 景瓷港城遭遇“寒流”》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墙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