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收藏 > 导航 >

《青花》带动瓷器收藏热 专家告诫:切莫把电视剧当鉴宝教科书

《青花》带动瓷器收藏热 专家告诫:切莫把电视剧当鉴宝教科书

古代瓷器收藏 瓷砖电视背景 玻璃当瓷砖

2021-05-25

古代瓷器收藏。

赵雅芝、斯琴高娃主演的电视剧《青花》日前在全国多家电视台热播。剧中对青花瓷器知识的介绍和艺术演绎,让部分观众对瓷器收藏产生了浓厚兴趣。凑巧的是,7月12日,一件元代青花瓷罐在英国拍出1568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3亿)的高价,更让一些观众怦然心动,欲到古玩市场一试身手。昨天,一位瓷器收藏方面的专家告诫说:“剧中对瓷器的介绍有不少夸张之处,千万不要把电视剧当鉴宝教科书。”

“青花日月樽”不存在

《青花》围绕着景德镇的国宝青花瓷“青花日月樽”展开,而其“弹日樽,月樽鸣;弹月樽,日樽鸣”的神奇特质使不少观众感到好奇,“青花日月樽”是否确有其物?有没有收藏价值?

北京文物公司从事了20多年瓷器收藏鉴定工作的专家李季勇表示,“青花日月樽”纯属子虚乌有,他说:“这个世界上怎么可能有‘敲锣,鼓响’的瓷器呢?‘青花日月樽’肯定是电视剧为了吸引观众而虚构的。而且‘樽’的高度大都在二三十厘米,不可能像电视剧里的一样,拿在手中把玩,观众可不能照着电视剧里的道具去买。”

对于观众观看《青花》后想去古玩市场“淘宝”的念头,李季勇告诫说:“不能把电视剧当教材!瓷器收藏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而且现在市面上的假货很多,单凭电视剧里学到的知识,只能受骗上当。”作为专家,李季勇对该剧的评价是:“对于业内人士来说很多道具不过关,不过并不妨碍普通观众欣赏。”

古董重现“青花阁”

瓷器收藏家于雷是该剧的顾问之一,他告诉记者,使用“青花日月樽”这个虚构的道具作为全剧主线,主要是为了体现出中国瓷文化的神秘感和博大精深。他说:“该剧在瓷都景德镇和江西婺源的百余处场景实地拍摄,就是为了表现历史文化的积淀。剧中对于瓷器的介绍,演绎的成分比较多,这样做也是为了使戏剧艺术和民俗文化更好地融合到一起。”

对于道具的选择,于雷也感“心里发虚”,他透露说:“剧中只有‘青花阁’一个场景全部使用了真正的古董作为道具,一共有十多件珍品,其中一件不起眼的小瓶就值40多万元,这些道具是景德镇一位收藏家无偿提供给剧组使用的。除此以外的道具都使用景德镇出产的普通工艺品或者仿制品,还有一些道具的年份和对白里所讲的不符,观众可能看不出,但业内人士一眼就能看出。电视剧毕竟资金有限,不可能做到‘真刀真枪’,我们只能从大体上‘把关’,不过还是觉得心里发虚。”

taoci52.com编辑推荐

鉴宝讲座元青花的寓意


8月20日下午举办的古玩城鉴宝讲座,由东南亚华侨收藏家、鉴定家宁志超先生主讲“元代青花瓷器鉴赏”。宁志超先生长期从事青花瓷器的研究,特别是对元代青花瓷器的发生、发展与断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主要论著有《中国早期青花瓷》等。

元青花瓷是以元代优质的原料和先进的工艺技术,结合大元政治思想、宗教信仰、治国方略等为寓意做绘画内容,用传统中国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极高的艺术特色,显示出清雅高贵的内涵,从这个角度讲,即使是前不久以2.3亿元拍出的元青花“鬼谷下山”,也还不能算当时一流的青花瓷器。

虽早在20世纪20年代英国人霍布逊就已撰文论述过元青花瓷,可惜并未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直至50年代,美国人波谱博士根据英国伦敦大卫德基金会东方艺术博物馆馆藏元青花云龙象耳瓶颈部铭文,确定为元青花瓷,命名为“至正型”,元青花瓷才被世人所公认。

元青花瓷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元代蒙古人重要的意识形态表现形式之一。这蓝白两种代表性颜色组成的青花瓷器,成为了蒙古人信仰的物质体现。

体现大元崇信藏传佛教的信仰和以儒道治国的方针政策的内容与纹饰,成为元青花瓷纹饰中的重要部分。如缠枝牡丹和缠枝菊花即蕴指千秋万代的寓意,海水则表现浩瀚大海一样的胸怀和佛教普度众生之意,以及松竹梅、鸳鸯和鱼藻纹等代表儒家思想。

而元青花造型多为中华传统造型,如葫芦瓶(道教)和所绘葫芦叶等。狮子、象耳和代表帝王的龙纹等都包含着佛道的寓意和象征。

收藏古瓷切莫小不为


在众多的古瓷收藏同好中,不少人在观念上存有这样或那样的误区,如重官轻民(重视官窑器,轻视民窑器)、厚远薄近(对远古高古瓷器特别看重,对近古的不感兴趣)、喜彩厌素(喜欢收藏彩瓷,不喜欢收藏素釉瓷)、求全弃残(苛求器物完整无缺,对虽有伤残然而文物价值高的也舍弃不收)、贪大舍小(只收藏大件器物,不愿意要小件器物)等等,其中有贪大舍小心态的人占不小比例。这里就提出一个问题:小件古瓷有没有收藏价值?答案毫无疑问是肯定的。

我国历史上古瓷造型,大者奇瑰阳刚,小者珠玑柔丽,二者甄选孰取,各具风骚。总的来讲,远古时期,型制硕大,主要是适应生活实用,大件古瓷因烧造困难,产量有限,加之搬动容易破损,存世量相对盘碗类小件古瓷要少,工艺精湛的大件古瓷,收藏价值当然不菲。然而,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历代文献记载的古瓷名器,却往往以小巧而著称于世:晋缥唐绿之茶酒具及文具,五代柴窑器和秘色瓷器,宋代汝、官、哥窑器,明代永乐青花压手杯和成化斗彩鸡缸杯,清代康雍朝的珐琅器等等。同时,古瓷小器在艺术品市场常常有以百万元以上的价位成交而不胜枚举的事实,则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它的收藏价值。1999年在香港举行的一次拍卖会上,一只明代成化斗彩鸡缸小杯拍出2917万港元的价位,成为近10年国际艺术品市场瓷器拍卖价排行榜的第三位。同年在天津市蓝天拍卖公司举行的拍卖会上,一对清代开光粉彩瓷鼻烟壶竟拍出111万元的天价,在收藏界着实喧沸了好一阵子。

收藏古瓷小器,贵在小中见大,小中见精。小件器物,寸天厘地,要集造型、釉色、彩绘、刻画、烧炼等工艺于一体,精湛无瑕,绝非易事,有的甚至比生产大件器物还要难。笔者在多年的收藏活动中,格外留意一些在眼皮底下容易稍纵即逝的小件古瓷,颇有收获,因此,古瓷收藏爱好者,若有缘相遇小件古瓷精品,切莫因小而不为,应该毫不犹豫的收而珍之。

探秘神奇仪器如何鉴宝


现在很多藏友的藏品真假难辨,收藏过程上当受骗的也不少。据悉,确定收藏品真假与否,一般有权威专家眼学鉴定和科学仪器检测鉴定两种方法,但因专家鉴定存在争议,所以科技仪器鉴定藏品,因成分含量分析准确而受到关注。8月27日,记者采访国家级珠宝鉴定师、沈阳玉潴龙艺术博物馆馆长胡庆斌先生时,他告诉记者,“目前,我国从德国引进了当今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的能量光谱仪,该检测仪器能把藏品中所有元素检测出来,具有快速、无损、准确等特点。这种光谱能量仪在我国只有三台,东北地区惟一的一台在沈阳。”

能量光谱仪的工作过程是,把陶瓷、金银器、青铜器等藏品放入仪器后,在真空的状态下,先进行成分分析,如发现铷、锶、锆、钡、锌五大现代化学元素,即可定为赝品。因为现代仿品中都不同程度地加入了现代化学元素,以便仿制古代瓷器的色、光泽、包浆、老化等特征。

为了一探神奇,胡庆斌先生将记者带到设在沈阳古玩城二楼的沈阳玉潴龙艺术博物馆鉴定中心,该中心同时还是辽宁省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设在此的办公室。

一般不让人进入的检测中心的门被打开,记者站在门口仔细观看了鉴定中心的全套设备,其中那台从德国引进的大型光谱能量仪,能容纳600mm×600mm的大型藏品。从藏品放进仪器舱门,仅10多分钟的时间,一份鉴定报告就自动生成了,这一切令人感到很神奇。胡庆斌透露,前几天,有个藏友收藏了一块怪异的石头,他跑遍全国让专家鉴定都没得出定论。当他来到沈阳玉潴龙艺术博物馆鉴定中心,通过这台仪器一分析,精准地测出该样品为陨石,这让藏友非常激动。本报记者陈凤军

鉴宝--青白瓷印花牡丹盒


本报读者方先生与记者联系说,他自市场购得一只瓷盒,看上去很古老,釉色不太正,想请专家鉴定一下。本期我们请来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张书裔副研究员鉴宝。

经张书裔副研究员鉴定,这只瓷盒为子口,弧腹壁,圆饼足。配圆形平顶盖,盖面饰牡丹花纹,盖边饰竖条纹,属宋代景德镇湖田窑青白瓷印花牡丹盒。此类造型盒为南宋多见。

盒,为生活日用品,由器身和器盖两部分组成,盖多微鼓,器身与盖的高度相近。造型多为圆形,还有方形、六方形、八方形、瓜形、果形、花形等。按用途分为镜盒、药盒、油盒、香盒等。青白瓷盒在宋代广为流行,元代继之,但瓷质粗劣,造型和纹饰简略。

专家介绍,景德镇为我国重要瓷器产区,目前发现的早期窑址属五代时期。宋代窑址发现有湖田、湘湖、南市街与柳家湾等处,烧造青白釉瓷器。器型有盘、碗、瓶、壶、罐、盒、枕。装饰有刻、划、篦划、篦点、印花等技法。北宋后期景德镇吸取北方定窑的覆烧法,产量大大提高,有“南定”之称。其中湖田窑制品质量较好,釉色纯正,纹饰精美。宋以后景德镇瓷器销往海外,制瓷技术也随贸易文化交往传播国外,对亚非及欧洲瓷器的出现,起了关键性作用。

专家说,方先生购得的瓷盒虽然是真品,惜剥蚀较为严重,有大面积脱釉,对品相影响很大。同时期的一些出土瓷盒,市场估价可达数万至十几万元。

鉴宝:成化年制 属于日本瓷


“这个盘子是我爷爷留下来的,家里做菜时一直用它当鱼盘。”18日上午,在济南市文物保护与收藏协会、济南市博物馆、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山东地区分会联合举办的鉴宝活动上,很多市民把家里收藏的宝贝带到了现场。记者发现,藏友们带来的宝贝不少,其中有的藏品背后还有一段历史故事。

专家表示鱼盘是仿“成化年制”

上午8点多,很多市民就大包小包地把家里的宝贝带到了鉴宝现场,让专家“一看究竟”。市民秦女士与母亲一起带来了两个精美的瓷器,其中一个鱼盘做工、画工都很精美,背面印有“成化年制”。经过一番鉴定,瓷器鉴定专家陈玉泉给出了结论:“这个鱼盘是昭和年间制的,但它是仿‘成化年制’,属于日本瓷”。陈玉泉说,这款日本昭和年间的瓷器,相当于光绪时期,虽然是仿制明成化年间瓷器样式,但仍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

据秦女士说,这个鱼盘是爷爷那辈留下来的,当年家里做菜时一直用它盛鱼,后来听别人说是“古董”,才收藏了起来,但不了解其中到底有什么价值。据了解,秦女士的爷爷当年做酱园,日本人在济南开饭店赊了很多货,后来日本战败投降后,开饭店的日本人没钱还账就用日本瓷来抵债。秦女士说,家里还有好几个类似的日本瓷,早些年一直在厨房用着,后来还打碎过几个。现在知道了它的来龙去脉后,秦女士说要放回家好好保管,也算是对历史的记录。

在鉴宝现场,市民带来了瓷器、玉器、青铜器、杂项等五花八门。记者注意到,有市民带来的藏品被鉴定为赝品后,很是失望。专家也劝诫市民,喜欢收藏不是坏事,但是不能投机,更不能想着靠其一夜暴富。一件古董只有同时具备历史价值、研究价值、考古价值和欣赏价值,最后才能谈经济价值,所以市民要抱有一颗平常心。

中国古瓷器泰斗张浦生来汉谈瓷器鉴宝


瓷器,是中国国粹。对于瓷器,中国人有特别的情感。古人捡窑择上,“窑火既歇,商争取售。”今人得获至宝,畅美难言。更有奇货如青花《鬼谷子下山》,在伦敦佳士得拍出2.3亿元人民币高价,热动全球,还美其名曰:盛世收藏。才走了鉴宝大师张浦生、周南泉,7月2日,又来了马未都。文博大家江城鉴宝,所到之处,总是围满怀揣宝贝的藏家,武汉俨然一座收藏之城。古瓷器鉴定泰斗张浦生最是幸运,看到了一件完整的元青花。

张浦生给人印象深刻。他在武汉文物监管品市场鉴宝开讲,遇到两鬓斑白的老者抱来个仿品,一句口头禅“没有你年纪大”,话不点破,已尽在话中。一件好瓷器,传承好多故事。但迈入收藏的大门,“听不得故事”;一件传世精品,夺人心魄,收藏瓷器,却“冲动不得”。敞开了心和藏友品宝,也把鉴宝知识分享。

张浦生告诉记者,离开了“瓷”,人就像掉了魂。他曾经遭遇车祸,全身包扎个严实,躺在病床上,还在给西安的藏友鉴宝。学生送来一块瓷片,顿时兴奋地坐起来,比药还管用。“谁见柴窑色,天青雨过时。”人瓷同魂,听先生侃谈,如品文震亨对柴窑的一段判词: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人物介绍

张浦生,1934年生于上海,1957年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南京博物院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复旦大学、西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客座教授。出版有《青花瓷画鉴赏》、《青花瓷器鉴定》、《宜兴紫砂》等。

收藏首关辨真假

问:您对湖北藏友印象如何?

张:湖北人很爽快,你说他的宝贝是假的,也不生气,这样的心态蛮好。收藏的文化很深奥,光看书不行,还要看实物,多比较。一件宝贝拿到手里,首先不是问价钱,是辨真伪,辨别新伪还是旧伪。

问:正是这个“伪”字让人犯难呢。

张:瓷器作假不是今天才有,古代就有。仿品,有后代仿前代,也有当代仿当代,有官仿有民仿。

南宋时,大家都喜欢官窑,可是官窑地方小,没多少,龙泉就仿官窑。明成化的时候,官窑仿宣德;到了嘉靖以后,中国市场经济发达了,民窑也仿宣德。我们今天看许多瓷器上写大明宣德,好多都是民窑仿的。到了清代,康熙官窑专门写嘉靖款。因为嘉靖用的回青料,和康熙用的珠明料两个成分差不多,颜色差不多,蓝中带紫。雍正朝,大量写成化款,到了乾隆,又仿永乐宣德……到外国去,买瓷器,外国人都知道,“康熙年制”肯定是康熙仿的,因为,康熙写款都是六个字“大清康熙年制”。

辨真假、断时代、说源头,最后才是评价值。过去讲,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瓷器作假,我有句笑话说三个湖北佬抵不上一个景德镇佬。湖北人不差钱,差眼力,眼力是买卖锻炼出来的。比如,明代的碗要比清代的厚,明代的碗,撇口的比较多,清代则窄口的多。多看,多比较,便积攒了经验。如果是花大价钱藏宝,一定请个好专家看一看,避免上当受骗。

问:藏家讲故事,常常听到捡漏一词,您怎么看?

张:现在捡漏,绝对困难。全国收藏瓷器的至少70万人,好东西买一件少一件,哪有那么多漏捡呀。

我们鉴定元青花有两个法门,一个是看料(看青),一个是看画。现在的人画的画可能比古代的更好,因为都是美术学院毕业的,但毕竟离开了当年的生活条件,还是会留破绽的。以元青花来说,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要快,因为元青花料里面含铁多,慢了就掉下来了;第二,元青花代表元代的文化,要粗狂要有力。另外,元青花基本上不带彩,因为古人追求清雅。元青花没有旧仿,因为上世纪50年代我们中国人才知道历史上有一个元青花。

问:收藏本是一种乐趣,可弄不好就变成了一个负担。

张:成负担,是因为贪。所谓贪古不富。一次到广州,3个老先生在我住的宾馆门口等我3天,3个人把退休工资拼起来,买了件元青花,我不敢看。最后问他们有没有高血压、有没有心脏病后,才敢说“是青花,但年纪没他们大。”退休工资赏宝很可怜,不要冒这个风险。

问:对新入行者,您有怎样的提醒?

张:仿古瓷目前有三种,一种是臆造型(造型古怪的)、第二种叫模拟性(专门骗看书的人)。样子是一样的,但因为书上没底部,看不出来,所以买东西要看底部。第三就是旧东西上做的。

仿古瓷我有几句话分享给大家,造型古里古怪的不要。古代的东西,有一定的规范,圆就是圆,方就是方。但是古里古怪的东西容易让人上当。“王老板,我今天收到一件元青花,国家博物馆没有的,我就怕你看不懂。”你凭什么说我看不懂,我做房地产,几个亿、几十个亿都看得懂,一冲动,上当受骗。老东西的分量有规范的。宝贝拿到手里,先掂量掂量,分量太重的,也是不买为好。

瓷痴瓷片一满屋

问:收藏是一个积累财富、积累知识的一个过程。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建议初入行的人“最好要请一个老师”,学习鉴别真伪。领您入行的师傅是谁?

张: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南京博物院,领导派我跟一个老专家王志敏学习。“把文科当理科学”,就是得他的传承。王先生是学数学的,他姐夫、岳父过去是经营古玩的,所以他也喜欢。学生物的需要做标本,采矿的需要采样本,学瓷的需要捡瓷片。当年在扬州、杭州、苏州古城,到处都是瓷片,给我们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随后,文化部举办全国首届鉴定训练班,南京博物院姚迁院长安排我参加,有幸得到大师耿宝昌的教诲。

问:您捡了多少瓷片?

张:我捡的瓷片起码有上万片。我的书房叫片瓷山房,瓷片一满屋。

问:明末清初有个画家叫石涛,叫片石山房。

张:我的片瓷山房就是受石涛启发的。我们搞陶瓷考古,相比书画有一个优越条件。书画,烧了就没了,一洗也没有了。瓷器和人的生活有密切关系,用坏了扔掉,但瓷片不烂,这给我们研究陶瓷的人有接触实物的可能。

1964年初春,南京明故宫,玉带河清淤,我和老师王志敏到河边,从已经装车的淤泥里淘回大量瓷片,其中有红彩龙纹残盘,后来被评为一级资料藏品。在南京明故宫右掖门、明故宫社稷坛遗址,我们淘出的釉上红彩品种、釉里红风纹瓦当和龙纹滴水,都改写了南博院瓷器部馆藏历史。

问:我曾采访过故宫博物院瓷器鉴定专家叶佩兰,她把故宫几十万件瓷器藏品翻完了,于是炼就“火眼金睛”。您翻看了多少珍品?

张:我们南京博物院是蔡元培先生1933年建的。解放前是国民党的中央院,收藏的东西都是国宝。1948年国民党撤到台湾,把第一流的东西带走六千多件,留下的光官窑瓷器还有近20万件。我当年在南京博物院做瓷器保管员,这是个有利的条件,保管员天天接触瓷器。就像和人处久了,就是好朋友。我从1962年开始学瓷器,到1964年别的事都不干,专门研究瓷器,到今天以瓷为魂。

问:瓷器是您的好朋友。

张:我叫自己是“瓷痴”。我是1957年复旦大学毕业的,1967年被下放到了农村。当时去农村,特地向工宣队申请了一只大木箱,装的就是千辛万苦收集的瓷片。下去的时候,农民老哥帮我扛箱子,瓷片太重,一用力,绳子断了。当时就传说这个下放干部有财产呀,箱子都搬不动了。我一想坏了,有麻烦了。于是,我就打开箱子请农民朋友们看。他们说不都是“瓦渣滓”,这有什么用呀,乡下多得很……那些瓷片,陪伴我度过了艰苦时期,也让我把专业坚持了下来。我吃穿不讲究,也不在乎住的是不是大房子,只要看到好的瓷片,就满心欢喜。

武汉惊现元青花

问:盛世收藏。央视今年3·15晚会,曝光所谓的专家出鉴定证书的全过程,给钱就办,清末写成康熙,假文物骗人没商量。俗话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您来到武汉做鉴宝知识讲座,是藏友们期待的。

张浦生 (以下称“张”):证书不可信。目前市场很乱,与人的素养有关系。有的人是专家,但不一定是鉴定专家;有的人爱钱爱红包,不爱自己的面子,只要出钱,什么可做。市场上假的比真的多,仿古手段太厉害了,太容易上当受骗,我乐意给大家分享点知识。

问:您给人看宝,开证书吗?

张:我看东西,实话实说,不开证书。我不哄人,哄人就是害人。

瓷器在我们收藏界是个大项目,《鬼谷子下山》拍出天价后,瓷器收藏全球大热。今年4月份,苏富比拍卖一件乾隆珐琅彩,起价就是一亿八千万。当前,最流行的就是明清官窑瓷,另一个就是元青花。物以稀为贵,真正的元青花瓷少之又少,有人物故事画的元青花更是极品,全球目前只有不到30件。内蒙一个老总,花费上亿,买的元青花都是假的。拍卖行里也有假,元青花害惨不少人。

问:您过去来过武汉鉴宝吗?有什么宝贝给您留下过印象?

张:我在湖北看过不少东西,工艺品、仿品居多。这次看到一件元青花,一个把杯,杯里画的是八仙人物,外面画的是龙,三个爪。龙身子很细,像条蛇,头也很小……元青花的图案最好的是画人物,再就是画龙。看到这样的宝贝,真是不虚此行。

问:何以断定武汉这件是真的?

张:元青花画人物,都只画一个人。我自己随身带了件损毁了的,画的宋代文人周敦颐,手里拿支莲花。武汉朋友收藏的这件东西,画的是一个八仙人物。元代画八仙,也只画一个人。两件宝贝比一下,你就明白了(给记者示看,如图)。你看这两个写意人物的画风,是不是同出一辙?把柄和杯身,是用瓷泥接起来,这是元代的东西。找钱找得到,找东西找不到。这件作品品相完好,饱了眼福。

古陶瓷收藏热带动新瓷收藏节节攀升


古陶瓷收藏热带动新瓷收藏节节攀升

近年来,古陶瓷收藏热的兴起带动新瓷收藏节节攀升,与5年前相比,收藏新瓷的市场价格已上涨10倍。日前,一位武汉藏家感叹:几年前,他去景德镇买名家的陶瓷作品,高60公分,直径20公分的瓷瓶,成交价仅1万元。而现在,同一个名家,同样大小的瓷瓶,四处找关系还花了12万元,正常购买估计要15万左右。同样的陶瓷设计师 之手,可能时间久远就造成价格的差异了。

去年底,在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上,当代陶瓷作品——粉彩《黄山四千仞》瓷板以782万元成交,远高于清末民国的陶瓷作品。紧随其后的粉彩《十二生肖》瓷板拍价200万元,也为新瓷作品。

新瓷收藏界专业人士萧驰认为,并非所有新瓷都能走入收藏领域,名家瓷是收藏者最为青睐的对象。这样原因有三点:

其一,我国新瓷制作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凤毛麟角,他们都是身怀绝技的制瓷名家,无论从题材陶瓷选料选择、精细程度等方面,新瓷的工艺水平都突破了前人。

其二,在传统收藏理念中,历来是厚古薄今。古陶瓷数量有限,藏家们一味追逐古陶瓷,导致“作伪”、“新仿”泛滥成灾。对于初入门者而言,常被古陶瓷鉴定难度拒之门外。新瓷在名家手中直接拿货,不存在作伪新仿,至少可以保真。这样的陶瓷化验都是直接的。

萧驰也表示,虽然一些收藏者从淘老货转向了购买名家新瓷,但说“新瓷器”时代已到为时尚早,武汉的新瓷交易量远不及老货,不论是否名陶瓷设计师。

武汉收藏界人士断言,近几年,新瓷行情一年一个样,尤其是名家作品成为众人追捧的对象,收藏已迎来“新瓷器”时代。据了解,在武汉,已有一批新瓷买家,他们常年前往景德镇收购名家新瓷,有的已斥资数百万元之巨。他们认为相比于工艺一般的老瓷,这些烧造技术、艺术品味更高的新瓷升值空间很大。

如今,古陶瓷价格已被炒得相当高,动辄数百万、上千万,还有多少升值潜力难以判断。关注那些绘制精细、神态传神新瓷,远比那些明清官窑瓷器风险小。而且,随时间推移,这些当代精品也会变成古玩。

大师共鉴“五帝赐福粉彩宝瓶”


日前,由中国陶瓷艺术画院举办的“五帝赐福粉彩宝瓶”鉴赏会在景德镇召开。中国陶瓷界大师周国桢、熊钢如、戴荣华、张育贤、何叔水、唐自强、宁勤征、朱正荣、涂翼报、许国胜、方文贤以及景德镇市部分青年陶瓷艺术家参加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据了解,由中国陶瓷艺术画院耗费一年时间设计创作的“五帝赐福粉彩宝瓶”创意来源于民间流传甚广的“五福图”,将清代五帝(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的御笔之宝以第一次以瓶的方式来表现。器形选用乾隆粉彩缠枝纹双象耳瓶型,据了解,该器型瓶2011年在苏富比拍卖行拍出了5900万元的高价。为达到皇家用瓷珐琅彩的效果,中国陶瓷艺术画院开发出独具特色的釉料,采用景德镇皇家用瓷的传统工艺,严格按照国礼瓷的标准制作,手工拉坯,手工绘制。

会上,各位大师对宝瓶进行了细心品鉴,对作品的取材、构思、器型、收藏价值等都作出高度评价,并对作品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会后,大师们还挥毫泼墨,为作品题词。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青花》带动瓷器收藏热 专家告诫:切莫把电视剧当鉴宝教科书》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青花》带动瓷器收藏热 专家告诫:切莫把电视剧当鉴宝教科书》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