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钧窖瓷器瓶 > 导航 >

专家鉴宝:元代钧釉瓷炉康熙青花梅瓶现身

专家鉴宝:元代钧釉瓷炉康熙青花梅瓶现身

古代钧窖瓷器瓶 宜钧釉瓷器鉴别 艺宝瓷砖

2021-03-25

古代钧窖瓷器瓶。

数九寒天,寒风袭人,眼下正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日,冬日的艳阳却给2009的冬天带来阵阵暖意。上周六,河南省龙祥宾馆的大河鉴宝现场宝贝频出,最抢眼的是这两件:元代钧釉瓷香炉和唐代雪花石雕反弹琵琶伎乐天。此外,康熙青花冰梅瓶、东汉青铜壶、汉代和田青玉璧等也很出色。古旧器物的宝泽耀人眼目,更暖人心扉。

稀罕——厚重元代钧釉瓷炉

前段时间有点冷清的陶瓷近期回暖,再次扎堆现身。

最抢眼的是一件钧釉香炉,个头不大,却气势非凡。高约5厘米,口径7厘米,腹径约8.5厘米,长颈圆腹,造型端正沉稳。而其釉水晶润肥厚,釉色天蓝,还有两块绿斑窑变。底部有垂釉现象。再看底,三足露胎,胎色灰白。陶瓷鉴定专家乔红涛老师分析,从器型和釉水垂流及窑变上看,应为元代钧釉香炉,而从胎土上看,应为安阳及鹤壁一带窑口所出。乔老师说,由于香炉这一器型档次较高,现在存世的完整钧釉香炉非常少见,因此,这件香炉可说是一件难得的收藏品。

于老先生在家人陪同下带来一对家传宝贝——康熙青花冰梅瓶,一拿出来就赢得了大家的赞叹。这对瓶高29厘米,蓝莹莹的青花上冰梅朵朵绽放,非常养眼。其中一只瓶有“康熙年制”的底款,对着光从里面看,白色的冰梅透光。但细看发现,其中一只瓶从口沿处冲了一道,一直延伸到瓶下部,快到底了。

于老先生说,这对瓶是他爷爷的上一辈传下来的,祖上经商,他三四岁时就有记忆,家里的条案上摆放着这对好看的瓶子。乔老师说,这是一对赏瓶,器型少见,“一般是冰梅罐,像这样的冰梅瓶很少。但这道冲必须处理一下,不然会冲得越来越厉害。”于老先生说,十年前就发现口沿处出现了冲,那时候没多长,后来越来越往下走,眼看就到底了,也不知道碍不碍事。乔老师告诉他,别看冲的发展速度非常慢,但不处理就越来越严重,并向于老先生详细传授了冲的处理方法。

欣赏完了青花瓶,又来了一件汉绿釉,这是件盘口壶,深沉古旧,有48厘米高,腹径32厘米,口径20厘米,满釉,兽面衔环铺首,肩部有弦纹,开片细密,品相好,比较难得。藏友说家中还有一件,是成对儿的,乔老师估价三万多一对。

德化窑是非常有风格的窑口,以白瓷观音最为闻名。当天见到两件德化窑的作品,一为佛像,一为观音,但都是现代作品。乔老师介绍,德化白瓷烧造时间不长,从明代开始,但其工艺细腻,风格突出,即便是现代作品仍然有比较高的价值。这件佛像体形胖大,形态喜人,有40多厘米高,做工细致,衣袂流畅,莲花座的莲瓣为立雕,立体浮凸,釉水呈现玉一般的质感。观音则是牙黄色,为读经观音,手持经卷,闭目沉思,神态安详,手指微翘,连指甲都历历分明。

taoci52.com扩展阅读

隐于市的鉴宝专家“高手”


隐于市的“高手”

据了解, 当今鉴宝专家分成几种,从优到劣,第一种是出自新中国成立前的名门望族或清宫后裔, 本身就是大藏家,见过大量真品,眼力超凡,但不靠鉴宝谋生,只偶尔露峥嵘;二是新中国成立前即在琉璃厂等古董行业谋生的人,新中国成立后转入国家文物部门,从事文物鉴定,鉴宝经验丰富,但由于自己不事收藏,事不关己自然不够尽心, 眼力也比第一种稍逊;第三种是学术派和经验派, 学术派有学历、缺眼力,理论知识丰富而实战经验不足,容易被高仿品骗倒,经验派有眼力缺学历,也包括考古队出身的人,往往只认自己见过的东西, 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只要是自己没见过的精品或珍品,常常断真为假;第四种最多,就是类似上文所述那位专家一样的“江湖郎中”,他们或者在国家文博单位工作过,或者获得过非文物部门的一些技术职称,对鉴定缺乏正规学习和锻炼,却擅长于包装自己,言必称“专家”、“理事”、“研究员”,是什么都敢鉴、什么证都能开的“砖家”。

而即使是著名专家,也常常犯下低级错误。2006 年,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秘书长张浦生在公开场合表态,目前全国元青花瓷完器的真品还不到300 件,在全球目前仅有的几百件元青花瓷完器中,只有不到30 件绘有人物形象, 中国仅保留有八件,分别藏于江苏、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和香港的专业收藏机构。“这是典型的‘外来和尚能念经’,盲目把国外的理论请进国内,国外专家说300 件,国内专家就跟着念。我不能理解的是,还有那么多元青花在土里埋着, 怎么就知道总数了? 上次在国家博物馆,讲解员竟然也这么说,我认为这简直太荒谬了。”据了解,在江西高安博物馆,单从一座元代晚期的窖藏里就出土了24 件质量上乘的元青花和釉里红瓷器。

黄云鹏认为,真正的鉴定高手,不是专家, 而是商家。“仿古瓷不可能做到100%乱真,谁都没这个本事。真正的专家在产区、在市场里。比如鉴定景德镇瓷器的专家在景德镇,定窑的在定窑,龙泉的在龙泉。博物馆专家只看到库房里的瓷器,数量有限,不懂工艺,不调查窑址,能鉴定好吗? 就算一般的能鉴定出来,但高仿做旧当真卖,他们就迷糊了。你看那些卖老瓷片的文盲,康熙雍正,一看一摸就知道真假,为什么? 他们做了二三十年的生意,过手的瓷器十几万片,能看错吗? ”

大胆说用力炒 鉴宝专家表演好


近年随着艺术品市场大热,民间收藏兴起,鉴宝类栏目也风起云涌。

自江苏卫视2002年在全国最早推出《家有宝物》之后,算上央视《鉴宝》、北京卫视《天下收藏》、湖南卫视《艺术玩家》,最多时全国鉴宝栏目多达50个。

最近,电视鉴宝类栏目再次成为众矢之的,起因是央视《寻宝》栏目专家毛晓沪被指知假售假。此前,江苏有一个盗墓贼被抓后坦言,是看了鉴宝类节目才下定了盗墓的决心。

鉴宝类栏目究竟怎么了?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此类节目黑幕重重。

鉴宝专家:演技是第一要务

记者20日调查了解到,不少电视鉴宝类栏目组挑选专家一般只有两条标准,其一要能说会演,其二要有一定知名度。上海瓷器鉴定专家高阿申几年前曾是央视《鉴宝》、湖南卫视《艺术玩家》等鉴宝栏目的特聘专家,但最后他毅然选择了离开。

“怪就怪我不敢大胆说。”在接受采访时,高阿申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就说一只明代瓷瓶吧,究竟是明嘉靖还是明万历的东西,我认为还需要商榷,但有专家就直接敢说是嘉靖,因为嘉靖比万历要早。还有就是估价上我比较保守,几千块的东西我不说上万,但有专家敢开口就三万五万。”最终高阿申离开,敢说者留下。

有人笑称,现在很多鉴宝节目的专家都是“演技派”,鉴起宝来怎么说得让人振奋就怎么说。但“演技派”未必就是“学术派”。高阿申对记者透露,现在很多栏目制片人自己并不懂鉴宝,他们选择专家也只能以“出了几本书”“具有何种头衔”为标准。

鉴宝栏目:专家和藏家勾结

“演技派”专家注重节目视听效果,鉴起宝来却格外粗糙,于是难免经常“打眼”。此方面最著名的是在一档鉴宝类栏目中,专家曾将署名“吴作人”的一幅《牧牛图》鉴定为真迹,并给出高达25万元的估价。结果吴作人妻子、著名书画家萧淑芳直接出面,指出此幅《牧牛图》是赝品。

高阿申有时也会关注鉴宝类栏目,他发现专家的“打眼率”还是很高的。有一次他就看到专家将一只高古青瓷瓶鉴定为真,并称此瓶为“国宝级”,“其实单看青瓷瓶的淌釉,就会发现并不古朴,倒颇有现代气息。”

据记者所了解的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有一些鉴宝栏目的专家已和送宝观众(可能原本就是托儿)进行勾结,将赝品说成真迹,再通过电视平台,将这种作假效果放大,以蒙骗看重电视公信力的藏家。

据上海《青年报》

鉴定专家分类

目前在国内,做鉴定的专家分为好几类,由于级别不同,价格也不同。

大体分为一般专家、省级专家和国家级专家;也有分为专家、专家的弟子和实习生,还有分为市场实战的专家和研究机构的专家。而且,各家鉴定中心对一般专家的理解不同,有的将一般专家理解为该中心的工作人员,有的理解为实战派的专家,有的理解为是中心指派的专家;因为如果持宝人指定某专家鉴定,还需要交纳价格不菲的点名费。

目前鉴定界最纠缠不清的就是实战型和研究型专家之争,到底谁的眼力和鉴别力更胜一筹?难有定论,只能根据持宝者自己的喜好去做判断。

津网

鉴宝嘉宾毛晓沪否认卖赝品

晨报讯(记者 吴影)据《新京报》6月8日报道,北京刘先生起诉央视《寻宝》节目鉴宝嘉宾毛晓沪。

刘先生诉称,2004年3月,他花387万元从毛的手里购得“宋代汝窑碗”1只。刘先生说,2005年8月,他聘请5位故宫陶瓷鉴定专家鉴定此碗。专家称毛晓沪曾带两只这种汝窑瓷钵给他们看,被当场指出是假货,并指出瓷钵的主人和造假者就是毛晓沪。2008年6月,刘先生再次找国家级专家对该碗进行鉴定,专家认为该碗系赝品。毛晓沪于2008年8月被警方拘留,15天后被取保候审。刘先生称,现在警方还没侦结此案,自己只有向法院起诉。丰台法院已正式受理此案。

毛晓沪,1951年生人,被称为古陶瓷界实战派鉴定家。曾担任央视《寻宝》、《艺术品投资》以及河南卫视《华豫之门》等节目的特约鉴宝专家。

毛晓沪6月9日在博客上对被诉一事发表了声明。

毛晓沪称状告自己的刘先生,自己从来都不认识,更没有收到过他的387万元货款。而自己从未仿制过汝窑碗,更没有卖过仿品。毛晓沪称指控自己可以但要拿出证据来,否则自己可以起诉他诽谤。

在声明中毛晓沪透露,自己从小在故宫长大,太了解某些故宫专家了,“改革开放初期他们就把毛晓沪的仿品当真品收藏了,当我把真相告诉他们后,从此他们就得了‘恐毛症’,如果他们听说东西来自毛晓沪,就再也不会承认是真品了。”

对于这场诉讼,毛晓沪说:“此事已不是一件普通的民事诉讼案,是体制内专家与体制外专家的一场博弈,我已做好捍卫真相的准备。”

有观众看鉴宝节目学盗墓

南京宁西村地理位置很偏僻,村民大多靠种茶为生。

今年4月,派出所民警在走访时,有村民反映了一个蹊跷的情况。“最近,我们的茶叶地被人挖了很多大坑,不会有人来偷我们茶树吧?”

民警发现,在这些坑洞旁边的土里有一些散落的瓷器碎片,在一些深坑内部还有青砖露出。“当时我们分析,这里可能有古墓,那些人可能是盗墓贼。”办案民警介绍说。

派出所联系了南京市博物馆的考古专家来到现场勘察。专家经勘察认定,茶园地下应该是一个东汉末年的家族墓葬群,这些大坑很有可能就是盗墓贼新挖的盗洞,从现场看,盗墓贼应该还没有得手。

最终,经民警蹲守,7个盗墓贼,民警抓了5个。经审查,这伙盗墓贼都是邻居,以潘某为首,他们长期流窜江宁、宝应、句容等地盗墓,曾盗掘过多个古墓葬。挖到过一些铜镜、瓷瓶、陶罐等物,都以很低的价格出手了。

据潘某交代,他平时在家务农,盗墓是他的“副业”。平日潘某喜欢看央视的鉴宝节目,觉得古董很值钱,就跟几个朋友提出一起去挖古墓“发财”。其余几人都想着能一夜暴富,都同意了。虽然入行时间不长,但是潘某“自学成才”,已经学会了一些简单的风水之术,对土色的辨认也有了些许了解。

专家鉴宝——瓷器收藏未必越老越好


专家手中即是明晚期的古瓷

日前,在石家庄市博物馆陶瓷厅每月例行的鉴宝活动中,确实有藏友带来了一些古物,经专家鉴定后也是真品,可是专家给出来的估价却是很低的。这使得有些藏友搞不明白为什么年代久远的东西却不怎么值钱了?

其实,年代对一件古玩的价值并不起决定作用。试想如果年代决定一切,那是不是两千年前普通民家的一把小凳子也该价值连城呢?瓷器在收藏领域受到青睐,是因为它除了历史价值之外还有艺术价值,含有当时工匠的精湛技巧所表现出的艺术美感。因此瓷器并不仅仅是作为生活用品而存在,更多的是以艺术品的形象来出现。

而在这次鉴宝活动中,藏友带来的古瓷确是明晚期的,只是它们是死人陪葬时用的冥器,其上没有任何图案纹饰,而且还有破损之处,所从收藏的艺术价值上来考虑,这些古瓷不会只因为年代的久远而价值翻番。

笔者再次着重落笔此处,是想提醒各位藏友在收藏诸如瓷器之类的古玩时不要执著于年份而影响了自己的判断,更多的还要考虑其艺术价值与保存的完好程度。

专家来鉴宝 只辨真伪拒作价_


摘要:“没想到惠州藏家的收藏这么丰富,特别是有几位藏家的藏品让我惊讶。如一对唐代的白玉拐杖,是真正的和田白玉;还有一个汉代的四角樽,都是珍品。”昨日,广东收藏家协会副主席梁戊年来惠州免费为市民鉴宝时赞叹。一天的活动中,惠州市民带来求鉴定的藏品有数百件。

“没想到惠州藏家的收藏这么丰富,特别是有几位藏家的藏品让我惊讶。如一对唐代的白玉拐杖,是真正的和田白玉;还有一个汉代的四角樽,都是珍品。”昨日,广东收藏家协会副主席梁戊年来惠州免费为市民鉴宝时赞叹。一天的活动中,惠州市民带来求鉴定的藏品有数百件。

听闻梁戊年在惠州市博物馆免费鉴宝,昨日,不少惠州收藏爱好者大包小包地把自家珍藏的宝贝都搬来了,为的是要过过专家的慧眼。还有不少市民前来看宝物,听知识。

“刚才有个人带了一包玉来做鉴定,都是好玉,听说是家传的。”记者来到现场时,仍有围观者在感叹。据介绍,这位藏家的藏品就包括梁戊年提及的珍品———一对唐代的白玉拐杖,不过记者到达时,这位市民已经离开。

不少收藏爱好者带来实物求鉴定,也有一些人则带着照片询问能否鉴定,“照片鉴定只能做到三成。”梁戊年回答。

记者还发现,在鉴定过程中,不少藏家会询问藏品的价格,对此,梁戊年都不予以答复,“我只为他们鉴定真伪,不会给他们作价,因为收藏品是无价的。”

梁戊年还提醒说,如今私家作坊批量生产的高仿古玩已经有高达6成的市场占有率,经验不够的收藏者出手要谨慎。

镜头

元代釉里红 可惜是仿品

“梁老,你看看我这个杯子。”昨天,藏家梁先生拿出一个“寿”字杯求鉴定,被确定是清代的物件。“我当初估计是明代的,没想到是清代的,不过也很高兴。”梁先生说,自己玩收藏只有三年多,主要收藏陶器,“其实,惠州玩收藏的人挺多的,只是交流少。”

有位藏家带了元代的釉里红求鉴定,梁戊年看后评定说:“你这个瓷器,如果是真品的话,最少值1300万,可惜这是个仿品,不超过30年。”

专家来鉴宝 只辨真伪拒作价


摘要:“没想到惠州藏家的收藏这么丰富,特别是有几位藏家的藏品让我惊讶。如一对唐代的白玉拐杖,是真正的和田白玉;还有一个汉代的四角樽,都是珍品。”昨日,广东收藏家协会副主席梁戊年来惠州免费为市民鉴宝时赞叹。一天的活动中,惠州市民带来求鉴定的藏品有数百件。

“没想到惠州藏家的收藏这么丰富,特别是有几位藏家的藏品让我惊讶。如一对唐代的白玉拐杖,是真正的和田白玉;还有一个汉代的四角樽,都是珍品。”昨日,广东收藏家协会副主席梁戊年来惠州免费为市民鉴宝时赞叹。一天的活动中,惠州市民带来求鉴定的藏品有数百件。

听闻梁戊年在惠州市博物馆免费鉴宝,昨日,不少惠州收藏爱好者大包小包地把自家珍藏的宝贝都搬来了,为的是要过过专家的慧眼。还有不少市民前来看宝物,听知识。

“刚才有个人带了一包玉来做鉴定,都是好玉,听说是家传的。”记者来到现场时,仍有围观者在感叹。据介绍,这位藏家的藏品就包括梁戊年提及的珍品———一对唐代的白玉拐杖,不过记者到达时,这位市民已经离开。

不少收藏爱好者带来实物求鉴定,也有一些人则带着照片询问能否鉴定,“照片鉴定只能做到三成。”梁戊年回答。

记者还发现,在鉴定过程中,不少藏家会询问藏品的价格,对此,梁戊年都不予以答复,“我只为他们鉴定真伪,不会给他们作价,因为收藏品是无价的。”

梁戊年还提醒说,如今私家作坊批量生产的高仿古玩已经有高达6成的市场占有率,经验不够的收藏者出手要谨慎。

镜头

元代釉里红可惜是仿品

“梁老,你看看我这个杯子。”昨天,藏家梁先生拿出一个“寿”字杯求鉴定,被确定是清代的物件。“我当初估计是明代的,没想到是清代的,不过也很高兴。”梁先生说,自己玩收藏只有三年多,主要收藏陶器,“其实,惠州玩收藏的人挺多的,只是交流少。”

有位藏家带了元代的釉里红求鉴定,梁戊年看后评定说:“你这个瓷器,如果是真品的话,最少值1300万,可惜这是个仿品,不超过30年。”

历代炉钧釉瓷的烧造工艺特征


[清·雍正]炉钧釉鼓钉纹三足炉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炉钧釉,又称炉均釉,是清代雍正年间景德镇官窑在仿烧钧釉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低温窑变花釉新品种。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清末及民国时期的发展,无论烧造工艺还是装饰艺术均不断承古开新,呈现出一个又一个鲜明的时代特征。下面即以博物馆藏品为例,详细解析如下:

▌雍正时期

雍正时期是炉钧釉瓷发展的初创阶段。烧造工艺较为复杂,需要两次烧成:先是在高温窑炉中第一次烧成素坯,然后挂釉,再入800℃低温彩炉中进行第二次焙烧。釉中含有粉剂,釉厚而不透明,呈现深浅不一的窑变红与窑变蓝等色。清(佚名)《南窑笔记》载:“炉均(钧)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因此,由“炉中所烧”而得炉钧釉之名。《陶成纪事碑记》载:“炉均釉,色在广东窑与宜兴挂釉之间,而花纹流淌过之”。

雍正时期炉钧釉瓷器的造型较为丰富,传世品中即见有纸槌瓶、三孔花插、双耳簋式炉、三足炉等各种花器或陈设用品。其中,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三孔花插、辽宁省博物馆藏双耳簋式炉和胆瓶、北京艺术博物馆藏鼓钉纹三足炉等均为典型代表。釉色以红蓝为主,条斑交融,自然垂流,极富动感。蓝色斑晕似绿松石,蓝中泛绿。红色斑点似刚成熟的高粱穗,红中泛紫,故有“高粱红”之称,又名“红炉钧”“荤炉钧”。以北京艺术博物馆藏这件清雍正炉钧釉鼓钉纹三足炉为例,高5.7厘米,口径11.4厘米,腹径16.2厘米。洗口内敛,腹部扁圆,下承三个兽首形足,圜底。外腹部上下各装饰一圈凸起的鼓钉纹。外底部暗刻“雍正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制作规整,造型端庄古雅。炉的内外通体施炉钧釉,釉面滋润,如缕如丝的松石绿条纹与高梁穗般紫红斑点相互交融,蜿蜒流淌,给人以变化莫测之感。

▌乾隆时期

乾隆时期是炉钧釉瓷发展的繁盛阶段。早期承袭雍正工艺与艺术传统,釉厚而不透,釉中夹杂着明显的“高梁红”斑点。乾隆中期以后,炉钧釉瓷的烧造工艺与装饰艺术逐渐演变,开始形成了新的时代风尚。

首先是造型工艺上创新,出现了方尊、象耳瓶、灯笼瓶等陈设用器。典型如灯笼瓶,文献中也称“二酉壮罐”,它是乾隆时期创烧的新造型,作为大运品种之一,在嘉庆、道光两朝都有烧造。

[清·乾隆]炉钧釉灯笼瓶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

其次是釉色装饰上创新,出现了以蓝色为主的色泽。色调较深的青金蓝色与浅淡的松石绿色彼此相融,釉面形成蓝绿相间的丝絮状纹理,不见雍正时的垂流之势。这种流行于清代中期的无红色斑点的炉钧釉,也称“蓝炉钧”“素炉钧”。

[清·乾隆]炉钧釉象首耳瓶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以北京艺术博物馆藏这件清乾隆炉钧釉象首耳瓶为例,高15.5厘米,口径5.4厘米,底径7.2厘米,腹径11.3厘米。瓶为圆唇,粗颈,溜肩,鼓腹,圈足外撇。肩颈交接处饰凸起弦纹一周,两侧贴塑象首形耳。制作规整,造型雅致。通体内外均施炉钧釉,釉面流动性较小,蓝、绿二色相互渗透浸润,呈条状垂流,展现出独特的装饰趣味。

▌嘉庆时期

嘉庆时期炉钧釉瓷承袭乾隆烧造工艺与装饰艺术继续发展,并带有鲜明的本朝特征。釉面又出现了蓝、红二色相融的色泽,但蓝色为深浅不一的松石绿色,夹杂其中的红色小斑点,面积较小,色调虽红中泛紫,但缺乏明快亮泽之感。

[清·嘉庆]炉钧釉灯笼瓶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以北京艺术博物馆藏这件清嘉庆炉钧釉灯笼瓶为例,高24.1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8.5厘米,腹径14厘米。瓶为撇口,粗颈,圆肩,长筒形腹,腹下内收,圈足外撇。上腹部两侧贴饰双扁瓶式耳。外底足内阴刻“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通体内外均施炉钧釉,釉面流动性小。与乾隆时期相比,造型整体线条不够优美流畅。釉面欠匀净温润,呈现出技术下滑的趋势。

▌道光时期

道光时期炉钧釉瓷继续烧造,并形成了与前期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釉面变得较为稀薄,釉色仍以深浅不一的蓝色为主,但多为深蓝釉地上密布浅蓝色或月白色的油滴状圆形斑点。

[清·道光]炉钧釉塑螭虎纹瓜棱水盂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典型如北京艺术博物馆藏这件清道光炉钧釉塑螭虎纹瓜棱水盂,高4.5厘米,口径2厘米,底径4.5厘米。水盂为小口,鼓腹,平底。腹部为瓜棱式,口部堆塑一条螭虎。水盂通体内外施炉钧釉,螭虎身上饰酱釉,四爪为白釉,色调对比强烈而又相得益彰,显得格外玲珑可爱,雅致宜人。

▌清代末期

清代末期炉钧釉瓷又颇具特色,分素炉钧与荤炉钧两种。素炉钧即不带红色的炉钧釉。其釉面的色泽仍是以深浅不一的蓝色为主,独特之处在于:其深色蓝釉地上密布着浅蓝色的斑点,不仅小如鱼籽,且布局绵密。

[清末]炉钧釉印盒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清末]炉钧釉碗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荤炉钧即带有红色的炉钧釉。其釉面特征为:在浅蓝釉或月白釉地子上密布着紫红色的斑点,斑点亦小如鱼籽,且布局绵密,形成细密而规则的时代特征。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炉钧釉瓷既承接清代传统,又在工艺技术上继续取得新的进步。民国时期炉钧釉仍分为素炉钧、荤炉钧两类。素炉钧是在蓝色釉地上装饰月白色鱼籽状斑点;荤炉钧则是在蓝色釉地上装饰红色鱼籽状斑点。蓝白或是蓝红两种色调均搭配协调,彼此交相辉映。但因釉质较比清末更为稀薄,使得蓝色地子上的白色或红色小圆点纹,外形轮廓更加清晰规整,给人以图案画上去的感觉。

[民国]炉钧釉洗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此外,民国时期盛行以炉钧釉为色地进行各种釉上彩绘装饰。典型如北京艺术博物馆藏这件民国时期炉钧釉描金佛像,其以炉钧釉为地烘托釉上金彩装饰,既新颖别致,又增添了富丽堂皇的装饰艺术效果。

[民国]炉钧釉描金佛像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综上所述,清代民国时期炉钧釉,虽非景德镇窑瓷器装饰艺术的主流,产品烧造数量也不多,但却凭借着仿古出新的艺术精神,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工艺技术进步与装饰艺术新成就,因此,对于古瓷研究与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根据古瓷品鉴专栏《历代炉钧釉瓷的烧造工艺特征与装饰艺术特色》一文编辑整理,原文刊载于2019年《收藏》04月刊

明代晚期民窑青花碗专家估价:800-1000元(鉴宝)


古语说“打眼容易捡漏难”,难就难在古玩的真假难辨。眼力好的,能淘到看似普通却价值千万的宝贝;眼力差的,就算倾家荡产买回的“古董”也一文不值。

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藏家、爱好者,本报隆重推出“江南鉴宝”栏目,免费为您的藏品进行鉴定。我们有着最资深、最权威的文物鉴定专家团为您授业解惑,同时帮您的宝物“验明正身”,评说市场价值。

本期鉴宝专家汤良智:江苏省收藏家协会陶瓷委员会副秘书长、陶瓷鉴定小组成员

藏宝人:福建省福安市 寿先生

藏品名称:明代晚期民窑青花碗

藏品尺寸:高4.6厘米 口径24厘米 底足12.2厘米

藏宝心得:此藏品为本人几年前购得,面部口沿有残,最大处2×1厘米,最小处1×0.5厘米,共4处,另有2条冲口裂纹。个人感觉胎体厚重。

藏宝人估价:2000元

专家点评:从照片看,此碗为福建当地窑口生产的民窑青花瓷,碗背面的兰花,画得生动、奔放,有简约、粗朴之美,只可惜碗上有残。但作为同时期青花瓷器的标本,还是相当不错的。

专家估价:800-1000元

鉴定知识:晚明器物大多是日用品,少数是陈设艺术品。装饰花纹的内容很多,减少了官窑器纯粹表达皇帝意志的规范图案,出现了活泼的草虫图和各类花鸟等动物纹饰,如蟋蟀、飞蝶、兰花、鹦鹉、牛、羊、虎、猫、鱼、虾等,还有山水景物、人物戏曲故事。在瓷器的绘画上,由于广泛采用混水和晕染技法,多有大写意的情趣,笔意潇洒酣畅,虽着笔不多,但艺术效果不凡。大体上说,青花釉色相对淡雅,人物也好、花鸟也好,均画得比较自然飘逸。明代民窑青花瓷上,各个时期均有常见的纹饰题材,有的纹饰特征是某一时期所特有的,属于典型纹饰,有的纹饰虽然延续几个朝代,但形态特征与布局特点已经发生变化。同时,从明代早期到晚期,青花纹饰的绘画方法也有显著变化,这是分期断代的依据之一。

鉴宝热线:您可以通过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和寄信的方式(南京市湖南路181号开元大厦20楼大江南收藏)将您的藏品照片发送至本报(请在信封上注明“鉴宝”。备注:请您标明藏品尺寸,同时简述您的收藏经历、藏品介绍。如果是瓷器,要拍底足、款以及口沿的细部特征)。

鉴宝专家:60岁以上老人容易买到赝品


“这几年来发现一种现象,就是60岁以上老人容易买到赝品。”日前,羊城晚报记者在鹤山“十里方圆”巧遇央视《寻宝》栏目的权威鉴宝专家、瓷器鉴定大师丘小君,对于眼下玩收藏的老龄队伍激增,丘小君说,不建议60岁以上老人花钱买藏品。

丘小君表示,60岁以上老人容易买到赝品,原因有三:

首先是老年人喜欢听故事。卖者美丽的故事往往是陷阱,如卖家往往拿祖传、拆房子、挖地基时发现、急用钱之类的故事来诱惑买家入手。

其次,是老年人信息不灵通。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不会上网,资讯不发达,很多新信息接收不到,现在很多造假都是运用新的科技手段,老年人大多不了解,而自己的知识已经老化了,过去的积累到现在已经不适用了。

第三,就是老年人的眼睛不好使。60岁以上的老人眼睛已经看不准了,新仿瓷器上的贼光、浮光难以分辨清楚,视力的退化是最影响收藏的,这样的话就容易买到假东西。

“现在老年人一心想买点古董,给子孙留下,有的甚至把棺材本都搭上,下重注买藏品,结果却买到赝品,造成家庭不和,子女埋怨,夫妻吵架。这样玩收藏就影响到整个家庭,另外也给子女留下负担。”丘小君说,有的老年人到死还不醒悟,认为他的东西是真的,最后判定是假的又失望成恨,抱恨终身离开人世,造成悲剧。

丘小君建议,老年人应该以务实的心态,以学习历史文化为主,多看、多参观博物馆,用这些历史文化知识去满足自己,“不需要花钱去买,如果一定要买藏品,应找懂行的专家帮忙掌眼,一定要严格把关然后再去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