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景德镇展商遇信任危机 坐了“冷板凳”

景德镇展商遇信任危机 坐了“冷板凳”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1-05-24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享有陶瓷之都的美誉,然而近日,在长春市省文化活动中心展销的一批从景德镇运来的瓷器,却遭到了冷遇,参展商也因此陷入一筹莫展的境地。原因为何,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底价”难摸清日前,记者来到展区,发现顾客寥寥无几,许多展商正收拾东西打算回家。一位展商戴着眼镜,衣着得体,显得斯斯文文,但对一件仿古花瓶的开价却语出惊人:“3万元一件。”记者不解:“怎么这么贵?”他很自豪地说:“贵就贵在出自名家,而且仿古瓷器是靠高超的手工艺及保密的原料配方制作出来的,特别是仿古的碎纹,机器很难模仿。”可当记者表示太贵时,他又说:“如果真心想买,价格可以商量。”讨价还价后,价格降到了3000元!记者借故要回去和家人商量而离开,走出不远,旁边一位老人轻声告诉记者:“刚才他给我的价格才1000元。”记者随机采访的多位参观者都表示,要价和卖价差得如此离谱,让人不禁怀疑这些“精品”瓷器的真假。证书真假难辨记者还发现在这里的大多数展销摊位上,都有各种证书。这些证书五花八门,如“高级工艺美术师”、“艺术收藏证书”、“艺术大师名作证书”等等。证书的版本各不相同,有软皮精装本,有超薄压膜本;有贴着照片、盖着钢印的,也有没贴照片、盖着红印章的;有协会颁发的,也有各制瓷公司印制的,甚至有的是作者自己印制的。“本来有证书是好事,但证书种类一多,反让人觉得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瓷器的真假好坏太难辨别了。”一消费者如是说。景德镇招牌受冲击那么长春本地商场的景德镇瓷器销售又如何呢?在长春市繁华路段的几家大型商场,记者看到,在长春火车站附近的一家大型商场的工艺品中根本就没有景德镇瓷器,在人民广场附近的一家大型商场的销量也不乐观,特价、五折等促销手段仍未让春城百姓心动。一业内人士对记者说,景德镇瓷器销量不好的原因主要来自景德镇自身的发展。机器化的大生产对景德镇造成巨大冲击,有的经营陶瓷的民营企业及小型手工作坊为了追求利润雇佣廉价劳动力,最终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冒牌产品不断流入市场。这些都损坏了景德镇的名声,弥足珍贵的陶瓷手工艺品也受到连累。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景德镇瓷商茂名遇“寒流”


茂名12月23日电年年瓷展,今又瓷展。景德镇瓷商携带“家珍”千里迢迢来到茂名展销,意欲从茂名市场淘一把金。然而往年“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热闹场面,如今已不知何处去,只见参展商的愁容。

他们来自“国瓷”之都

景德镇素有中国“瓷都”之称,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瓷土资源丰富,以产瓷器驰名中外。景德镇瓷器瓷质光洁,造型优美,千姿百态,魅力无穷,独创有素三彩、青花、釉里红、五彩、珐琅彩、粉彩、新彩、墨彩、色釉和雕塑等工艺技法,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馨”之美誉。在景德镇,景德镇生产瓷器的企业小作坊超过4000家,几乎每家每户都参与生产,从事人员约占全镇人的60%。

据参展商介绍,因为家乡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已接近饱和状态。这些年来,各大厂商努力谋取出路,纷纷开辟外地市场,许多生意人卷起家当带着瓷器,走出家门、走出国门去展示,去推销,于是展销模式便形成了。在世界许多地方,“景德镇”的“金字招牌”赢得市场的喝彩,他们以展卖“家珍”掘走了一桶桶金。

这次,茂名又成为了他们淘金的一站。

茂名遭遇“寒流”

记者日前在市体育中心景德镇瓷器展会场看见,几万件造型各异、姿态万千的陶瓷工艺品,从餐饮用品、文具用品、茶具到卧具,从实用品到收藏品,应有尽有,把展销会场摆得琳琅满目。但是,展会门庭冷落,会场冷冷清清,众多参展商失望地呆坐着。

“展会有几天了,但不是很理想,许多货还没拆除包装”,一位参展商指着旁边一大堆尚未开封的木箱对记者说。据介绍,原计划7天销售200万元的目标,如今销量竟不到3万元,令他们大跌眼镜。据参展商介绍,来茂之前,本还有海口、湛江两个地方选择,因由于以往举办方回去后对茂名市场反馈比较良好,所以选择了茂名,大家认为茂名市场潜力巨大,怀着很大的希望来到茂名。据介绍,这次展销的规模比以前任何一次的都要大,以往带来的约是100万左右的货品,但这次却带了300多万,而且以往展会市民没有见过的许多精品都带来了,如价值昂贵少产的特供瓷(国瓷)等。谁知茂名的市场就是捉摸不定,他们的精品瓷器受到了在别的城市没有受到的冷遇,销售遭遇了市场尴尬。

据了解,展会场租、工商、税费每天支出1000多元,加上破损的支出,确实让瓷商们难以吃得消。“家珍”如此滞销,让许多参展商为此愁眉不展,抱怨瓷器此回在茂名找不着知音。

行家分析原因

据参展商介绍,景德镇瓷展往年每次在茂都可以销售大大几十万元,今次“反常”的市场实让他们感到意外,至于原因,他们弄不清楚。那么,是什么缘故导致“国瓷”在茂名遭遇冷遇了?

据业内人士分析,“国瓷”此趟之所以遭遇冷遇,原因可能有三:一是市民对这种艺术品已经见惯不奇,不再有新鲜感;二是以往的展销会质量参差不齐,出现了一些鱼目混杂的情况,人们往往因难以鉴定真假而不敢“出手”;三是宣传不到位,很少市民知道体育中心有展销这么一回事。

瓷器艺术品在茂名有市场吗?据业内人士分析,新居挂字画、摆瓷件装点,以此增添家居文化氛围和品位,已成为了市民的时尚。随着茂名市房地产市场的热起,今年楼盘热销,商品房销售面积每年增长,再加上茂名市的写字数、酒店、酒吧日益增多,对瓷器装饰品有着强大的市场需求。相对茂名市的消费水平,外来瓷器要拓展市场,只有精品化、低价位,才能招徕顾客。(责编/翟秀艳)

艺术陶瓷发展遇瓶颈,景德镇转型


提起景德镇,更多的朋友会想起这个地方的特色产品,那就是陶瓷,这一个系列产品它的出现成为景德镇的最大代名词,而随着陶瓷艺术的整体大环境的变化,目前在陶瓷的发展过程当中,一些有艺术鉴别特点的陶瓷产品在发展的前景上遭遇到了瓶颈,如果无法突破的话,那么就会遭遇产业链终止的困扰,这对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噩耗!

在发展陶瓷产业的时候,景德镇对于目前的陶瓷行业的发展也采取了不少推动性的措施和政策,希望能够将陶瓷行业的发展推倒一个顶峰,改变这种瓶颈的状态,但是在发展陶瓷行业当中,对于瓷器艺术化的发展来说,它的风格变化以及在彩绘图案方面的应用比较传统化,可以说是无法跟上目前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和需要,那么对于陶瓷艺术来说,能够突破这个发展瓶颈的最大方向就是能够利用当地的文化特色,在陶瓷产业化的发展链过程当中,让服务更有一定的理念性,这样在遇到发展障碍的时候就不用担心突破性受到限制等问题了!

对于艺术类型陶瓷的发展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会要求拓展更广的销售渠道,同样在艺术的变化当中,也需要突破传统的风格,这样才可以改善目前的困境,让陶瓷行业有更积极一面的发展,同时也会随着带动艺术化在陶瓷行业当中的应用,更能够吸引不少产业链的迎合!

"一池春水未吹皱" 紫砂壶收藏怎解信任危机


紫砂壶收藏怎解信任危机

以壶喻德,由来已久,然而最近短短一个多月间,被奉为文人雅士座上宾的紫砂壶却生出是是非非,一时间,紫砂壶似乎陷入信任危机。虽然中国陶瓷协会与中国家电协会通过论证,双双认定紫砂是稳定的物质,无毒无害,安全卫生,但经过“狼来了”,无论掺假的紫砂是否有毒,老百姓对紫砂的信任恐怕也回不到从前,而近年来牛气冲天的紫砂收藏市场又是否会被搅乱?

一池春水未吹皱

紫砂壶属于“中小板”藏品,长期以来拍卖的数量不多,价格也不算太高。五六年前,最昂贵的紫砂壶不过100多万元。近两年来,突如其来的“紫砂热”让紫砂壶的价格一路看涨,也将紫砂壶这个收藏类别成规模地推向高端市场。2008年11月,一把由当代紫砂大师顾景舟制的大石瓢壶在上海工美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拍得318万元的业内天价;今年5月,同一把壶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嘉德2010春季拍卖会上以1232万元成交,再次刷新宜兴紫砂器拍卖单价之最。

事实上即便在“紫砂门”曝光以后澄清之前的最危险关头,紫砂壶收藏市场的一池春水似乎也未被吹皱。6月6日,在江苏嘉恒2010年春季拍卖会上,“名家紫砂”专场一如既往地火爆,吕尧臣制的紫菊壶从起拍价1000元飙升至40万元成交,丝毫不逊于近两年来其人其作的价格水准。记者也从上海某拍卖行获悉,近两个月来紫砂壶的拍卖状况较为平稳,业内人士认为名家名壶没必要掺假。

价格之别在工艺

上海收藏协会副会长陈克涛告诉记者,紫砂掺假现象并非坊间疯传的那样,皆因紫砂原产地宜兴“封矿”致使原料稀缺,所以干脆以“铜”代“金”。他指出:“紫砂矿土作为一种特殊的矿产资源,其总量必然是有限的,不过现在还未到岌岌可危的地步。‘封矿’指的是老坑,事实上新坑也在不断发现中,紫砂矿土也不仅宜兴独有,江浙一带的不少地方也有发现。紫砂矿土没有绝对的真与假之分,只有优与劣之别。”就原料成本而言,紫砂壶也算得上平民化。在宜兴当地,1公斤紫砂矿土的价格大概在几十元至几百元之间,而做一把平常大小的紫砂壶大概只需用1公斤紫砂矿土。

一位拍卖界业内人士称,紫砂掺假应该还是出于制作方便的考虑:“事实上,紫砂壶之间天壤之别的价格在于工艺,就像一件衣服的好坏与材料的贵*没有太多的关系,倒是与品牌的大小紧密相连。”据他透露,紫砂由于本身特殊的质地,至少需要陈腐3个月后才能做壶,并且几乎无法通过手拉坯的方式进行制作,而是需要手工制成。制作一把纯手工紫砂壶大约要花上10天至一个月的时间,较长的生产周期导致紫砂壶的产量较低,若是出自名家之手,其造型款式承载了一定的审美观念,价格自然更加昂贵。而在紫砂泥土中掺入其它原料,制作起来可就省事多了,一天制作几百把壶都不成问题。

真正价值是泡茶

不少紫砂藏家肯定紫砂壶具有值得追捧的品质,却也直言紫砂壶惹的祸多少反映出市场的急功近利,这与紫砂壶特有的材质是相悖的。

“紫砂壶与茶唇齿相依,泡茶的功能才是紫砂壶的真正价值所在。一味地将紫砂壶价格哄抬上去,让它离开茶桌变成只可远观而不可把玩的藏品,才是紫砂壶的悲哀。”上海宋园茶艺馆馆长顾剑林说。“对于紫砂壶而言,实用性是第一位的,艺术性是第二位的。用上好的紫砂壶沏上一壶上好的茶,和三两知己品茗聊天,放松心情,真是人生快事!”陈克涛感叹。在他们看来,紫砂壶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特点在于其颗粒结构材质的“透气不渗水”,经久泡茶后,其茶香余味会逐渐渗入壶体中,哪怕注入清水,壶内也会散发出淡淡的茶味和余香。总有人在淘紫砂壶时揣测它的品质,殊不知最简单的鉴别方法就是“过水”,即用开水浇灌紫砂壶——吸水快、淋水后表面不会留有水迹则证明紫砂壶的泥料比较好。

顾剑林指出:“好的紫砂壶是养出来的,倘若将它束之高阁,再好的紫砂壶也不过石头一块、泥塑一件。”他坦言自己同时“养”了六七把紫砂壶,每把用来沏不同的茶。买来的新紫砂壶表面看上去有明显的颗粒感,甚至有些暗淡无光。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水滋养,紫砂壶表面才会形成一层温润如玉的光泽,表现出“外类紫玉,内如碧云”的状态。

评论:景德镇仿古瓷要勇于“危机公关”


危机公关是指机构或企业为避免或者减轻危机所带来的严重损害和威胁,从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应对策略,以此来获得公众的谅解和接纳,从而化“危”为“机”,变“负”为“正”,重新树立正面的、积极的、健康的、美好的形象。它包括危机的规避、控制、解决以及危机解决后的复兴等不断学习和适应的动态过程。具有意外性,聚焦性,破坏性和紧迫性的特点。

中央电视台(以下简称央视)作为国内最权威、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最近几年连续多次对景德镇仿古瓷行业进行“暴光”,对景德镇仿古瓷行业的负面影响之大、影响之远是难以想像的,它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景德镇”的声誉和“千年瓷都”的金字招牌,一场危机正在迅速漫延及扩散。

然而,出现了危机并不可怕。不光是景德镇仿古瓷行业,近年来,国内如奶粉、药品、纯净水、化妆品、白酒、汽车等许多行业都出现了危机。

关键是要善于危机公关,要勇于化“危”为“机”,变“负”为“正”。

仿古瓷行业专家认为,景德镇传统仿古瓷手工制瓷工艺作为一种对历史的回归,其意义特别深远。在传统手工制瓷工艺经过大规模的革新改造而逐渐萎缩以后,仿古瓷不仅唤起了人们对历史、对传统的记忆,还成为了抢救传统制瓷工艺的一种手段;仿古瓷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它利用模仿、复制等再现古代工艺,反映时代背景及文化,这是厚重历史文化与陶瓷文化相结合,是时代的象征;现代仿古瓷要求瓷质精美肥润、造型雄浑质朴、纹饰古雅精致,人民大会堂、中南海以及其他国家机关、外事活动所订做的仿古瓷,还有北京故宫博物院及各地博物馆出样在景德镇定烧的瓷器,精美绝伦,既忠于原作,又高于原作,不仅是传统技术、艺术的传承,也是传统文化传播推广的最佳载体。

对于央视对景德镇仿古瓷行业的暴光,专家学者认为,这一方面说明,景德镇仿古瓷行业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善,另一方面也说明景德镇仿古瓷还需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更多公众所了解和认知。

为此,专家建议景德镇要充分利用此次央视对景德镇仿古瓷行业的报道,加大危机公关力度、深度和广度,一手抓内部整顿,一手抓对外危机公关,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化被动为主动,传播正能量,打造景德镇仿古瓷新形象。

一、在景德镇内部行业整顿方面:

一是加大仿古瓷行业整治的力度。要像近日“央视暴光东莞娱乐场所涉黄后,东莞政府迅速做出应对,出动6000警力清查涉黄场所”一样,景德镇市瓷局、市工商管理局、市技术质量监督局、公安局等政府机关,要进一步整顿、规范景德镇仿古陶瓷艺术品交易场所、活动和行为,整合、培育一个在政府主导下依法合规、健康有序、充满活力的仿古陶瓷艺术品交易市场,为仿古陶瓷艺术品交易构建一个规范、高效、便捷的高地,为投资人、收藏家、爱好者架起一座实现仿古陶瓷艺术品保值、增值的桥梁,为仿古陶瓷艺术家提供一个展现真实的艺术价值的平台,让景德镇成为举世瞩目的仿古瓷高地、世界闻名的仿古瓷圣地。

二是加大引导仿古瓷行业自律的力度。引导景德镇仿古瓷行业从业人员,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及规定,自觉接受政府和行业部门的监督管理,合法经营,诚信经营;自觉维护行业正常市场秩序,不做夸大广告、不误导消费者,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交易原则;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不销售假冒伪劣和侵权产品;树立“用户至上”的理念,信守合同,自觉维护客户的合法权益。

二、在景德镇外部危机公关方面:

一是在景德镇市政府机关、行业协会对仿古瓷行业整顿、规范取得一定进展与效果后,邀请央视、人民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采访团,来景德镇采访报道仿古瓷行业的“新风”、“新貌”,传播正能量,打造新形象,为景德镇仿古瓷正名。

二是精选几家在全国有较大知名度的仿古瓷生产企业,对其生产流程、制作工艺进行拍摄、对仿古瓷行业专家进行采访,并制作成电视专题片。在全国省、市电视台,甚至中央电视台进行推送播放,让全国人民了解仿古瓷制作工艺。

三是组织行业专家、学者、评论家,从仿古瓷制作工艺、文化艺术传承、收藏知识等方面撰写相关文章,在各大媒体上发表;邀请全国知名收藏家撰写博客,以弘扬仿古瓷文化。

四是加强与其他省市陶瓷收藏家联系,邀请外地专家、收藏家到景德镇参观仿古瓷制作工艺、古陶瓷遗址,传播仿古瓷的收藏价值,使景德镇仿古瓷产业升级、加速发展,并为大力弘扬陶瓷文化,传承工艺作出贡献。

五是成立仿古瓷研究会,专门研究仿古瓷的特征及鉴定,并编制书刊,大力宣传仿古瓷制作工艺流程知识和规范仿古瓷市场,为景德镇仿古瓷进行长久正面宣传。

六是要充分认识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当代新媒介在危机公关中的作用。如今是一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社会公众对网络的使用越来越频繁,网络已经成为解决危机事件的重要部分和不可取代的途径。一旦出现危机事件后,景德镇要及时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解答公众的疑问,勇于危机公关,善于传播正面形象,为维护与传播景德镇千年瓷都形象贡献力量。

缺乏创新是景德镇艺术陶瓷的潜在危机


日前藏乐阁艺术网发表一篇标题为《现当代艺术陶瓷发展与市场经济》的文章,翌日藏乐阁艺术网笔者在国内各大收藏网站均发现了其踪迹,似乎有立竿见影之宜。凡和市场经济沾边的字眼仿似提高了读者的阅读欲望…

景德镇作为瓷都,艺术陶瓷在国内外一直处在“龙头”地位,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艺术陶瓷如何创新,一直成为景德镇近年来发展推广艺术陶瓷的难题。纵观景德镇艺术瓷器,一直以千年不变的老面孔、老器型、老花面,让消费者感到没有新意。究其根源是什么让景德镇的艺术瓷缺少创新呢?

首先是创作队伍普遍力量单薄。景德镇的艺术瓷创作存在着浅层次的临摹。一些邻县在景的作坊“打工族”和“小老板”甚至有冒名景德镇瓷器的佛山陶瓷,他们的综合素质都不是很高,学画瓷器也只是为了寻求谋生的手段,除了临摹,抄袭别人的作品,自身根本无法创新,这样以来,让许多陶瓷作坊生产出大批粗制滥造的仿制品,以摆地摊的展销方式在国内外兜售,严重影响景德镇陶瓷的形象,使景德镇瓷器遭遇诚信危机。

另外,艺术瓷缺乏创新,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陶艺界存在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许多人创作时“跟风跑”,谁的作品价高就仿谁。在“银子”的引诱下,一些很有才气的陶艺人员,把陶瓷与绘画过分嫁接,在金钱的驱使中,沉不下心创新,画出的东西也只有跟别人姓。据一位陶艺大师透露,他在某国考察时,发现一富豪收藏的景德镇近代和当代名人名作中竟有三分之二是赝品。

艺术陶瓷缺乏创新潜在着危机,决非危言耸听。在今后的市场内,钟情于时尚陶瓷艺术作品的新一代将逐步成为市场的消费主体,整个陶瓷艺术消费群体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加成熟,这一变化的结果必将使艺术陶瓷的市场格局同步发生巨变,缺少整体创新的艺术陶瓷将会不断失去市场空间。

为此,艺术瓷器创新之路只有在日用瓷艺术化、艺术瓷日用化这一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才能得到全面延伸,我们必须凭借现有的品牌资源和人才等优势,引进外来资金和先进市场运作理念,加速艺术瓷的产业化发展,逐步改变大而散的作坊式生产模式,从材质、器型、工艺上走创新之路,凭借发展的优势吸引着留住大批优秀工艺、美术人才,让人才效应在产业化发展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推动整个陶艺队伍,去用辛勤汗水,智慧的结晶迎来艺术陶瓷创新的春天。

景德镇微小陶瓷企业发展遇瓶颈 转型是重中之重


10多年前,董小平从农村到城里务工,通过他的努力,2002董小平实现了开厂的梦想。几年来,董小平的瓷厂虽有起色,但有由于行内竞争激烈,他的瓷厂也在面临着创新转型。近日,董小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小微企业转型将遭遇资金、技术用工短缺、产品创新不乐观等难题,但是他亦早早在盘算厂内的生产经营。

当天上午,记者在曙光瓷厂的创业基地里小平瓷厂见到了董小平。在与董小平的交谈中,记者发现在过去的一年中,企业的发展还算顺利。从建厂以来,董小平的瓷厂经营园林瓷,但因为成本有限,他的园林瓷主要以中档为主。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董小平渐渐发现,如今瓷厂遇到了发展的瓶颈,一方面生产成本涨幅大、员工工资投入增加、原材料涨幅大,另一方面企业极需面临转型。

可是这以上的种种因素,都在制约着厂内的今后发展。董小平苦恼地说:“今年员工的工资较去年相比就要高出600元,现在厂内最普通的员工资每个月在2000多至4000多元不等,即便厂内在工资投入方面增加了不少,但依然面临用工短缺的境况。”

董小平告诉记者,困难远远不止这些,由于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给生产带来很大压力。

尽管如此,这家已经办了10多年的小企业仍然在坚持。为了在陶瓷市场上站稳脚根,董小平开始摩拳擦掌,开始一系列准备工作。给董小平信心的是,陶瓷市场的光明前景。他认为要想将企业做大做好,产品质量要提升,项目转型是重中之重。他也在努力寻找创新项目转型,让瓷厂今后发展走出困境。

景德镇窑


景德镇窑是自宋室南迁以后,随着景德镇瓷业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在我国陶瓷窑炉发展过程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特别在明、清时期,景德镇不仅是国内外著名瓷区,而且产品质量之高,生产规模之大,制作之精,品种之多,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在国际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制作工艺过程中,窑炉结构和烧成技术是影响最大的关键技术。

景德镇窑的发展过程,很可能是在龙窑的基础上先形成元末明初时期的葫芦形窑[44],然后逐渐形成小型蛋形窑[45],清末至今,随着瓷器产量的不断扩大,已由原来小型的蛋形窑改为至今仍继续采用的大型蛋形窑。柴窑的主要部位尺寸如图1所示。

表1 窑砖和泥浆的化学成分(m%)

名称

SiO2

Al2O3

Fe2O3

TiO2

CaO

MgO

K2O+Na2O

窑砖

66.28

17.83

6.85

0.76

0.44

1.88

2.96

泥浆

68.33

22.03

3.87

0.97

0.78

1.40

2.64

蛋形窑的结构是窑前部高而宽,后部低而窄,全窑长18~20m,窑前高度约5.4m窑尾约2.3m,窑底倾斜度为3°,全窑容积约150~200m3。紧接窑尾末端设有一与窑长相等的烟囱,高约16~18m,窑墙和窑顶厚度约02.0~0.25m,窑身两侧用窑砖围砌成一护窑墙,与窑身之间留有0.2~0.3m空隙,作为空气隔热层,以减少窑内热的损失。窑的前部有一个窑门,高约3m,宽约0.6m,进门处有一火坑,在火坑上部与窑底水平高度处,全部用烧过的旧匣体和窑砖砌成火床(或炉栅),长约1.2m,宽约0.7~0.8m,炉条之空间设有用窑砖砌的骑子(即斜放窑砖)。高温烧成时,烧窑工常常将斜放的骑子用铁钩钩下,以增加窑内的空气量,提高烧成温度。装窑完毕后,即将窑门用窑砖封闭,上部留一0.3×0.4m的投柴孔,投柴孔上部用两只匣钵砌的窑眼,以作为观察前部火色、估计窑温之用。投柴孔下部留一发火孔(除渣孔),另在窑顶靠近烟囱前设有看火孔,以配合观察窑内的瓷器成熟程度。烟囱的断面似半截蛋形,全部由窑砖砌成,壁厚约0.10~0.12m,上口断面约2m2,烟囱断面高尖处一般都朝向窑身的方向,现就其热工技术特点简述如下:

(1)从我国陶瓷窑炉发展过程而论,景德镇的蛋形窑采用一般耐火度极低的粘土砖(耐火度1300℃)和砌窑灰缝泥浆作为砌筑材料,造价低廉,施工方便。所使用的窑砖的化学成分和泥浆的化学成分列于表4-2。惊人的是未使用耐火度高的耐火砖和耐火材料。窑砖的物理性能如表2所列。

表2 窑砖的物理性能

耐压强度

105Pa

抗弯强度

105Pa

体积密度

(g/cm3)

空隙率

(%)

真密度

(g/cm3)

透气率

(kg·/cm2/mm)

111.5

23.3

1.95

27.09

2.65

0.021

(2)装窑容量大,适合于多种坯釉烧成。根据实际记载,窑室面积约200m3,可装瓷器20t,匣体柱约40余柱,随着窑内前后温度的不同,约5排一种配方,全窑共装约24个坯釉配方产品。窑室前部装高温坯釉产品,即精细白瓷(1300℃);中间部位烧中温坯釉瓷器,那普通白瓷,温度为1250℃上下;窑的后部装低温坯釉粗瓷(或称灰可器),温度为1200℃上下。此外,在窑内还装有高、中、低温颜色釉,在烟囱底部装匣钵处温度为950~1000℃,常装低温釉瓷,如法华釉产品。窑内各部位装窑产品的利用率很高,如无高超和熟练的烧成技术是难以办到的。

(3)以柴作燃料,烧成时间短,烧成周期快,产品质量高,是蛋形窑最大的特点。全窑烧成时间共20~24h,最高温度1300℃,窑前部的CO含量为5~8%,窑中部为4~6%,窑的后部为2~4%,最后部(在烟囱底部)为1~2%,说明在烧成过程中全窑处于弱还原焰与重还原焰变化之中。窑内压力的分布情况为,窑前部自窑成5m处至发(清)火孔的动压维持在1.33×102Pa左右,窑中部自窑底0.1m高至发(清)火孔3.95m处的动压维持在零压左右,窑的底部(约0.1m高)为0~(―4-6)× 133.2Pa。说明窑内大部分处在零压阶段,过量空气极少,这是景德镇陶工们为了用含铁量较高的原料制造具有独特风格的泛青白瓷,经历了多少代的实践和经验总结,才达到了如此高度的筑窑和烧成技术水平。

景德镇蛋形窑的炉栅强度与倒焰窑、阶级窑相比[26]如表3所列。由表中数据表明,景德镇窑的炉栅强度最小,热效率最高,燃料消耗量也最低。景德镇窑烧成时间短,单位耗柴量低,加上在一窑内装入多种瓷器品种同时烧成,确实是代表我国古代瓷器烧成水平的一项伟大创举。

表3 炉栅强度表

窑 别

项 目

炉栅面积(m2)

窑室几何容积(m2)

倒焰窑

4~6

100~120

20~30

阶级窑

4~5.0

160~200

36~40

景德镇窑

0.90~0.95

180~200

190~200

我国陶瓷烧成技术和窑炉发展的过程相当长,随着地区和时代的变化,其改进也是多种多样的,简要的概括起来可以归纳成下述图表作为总结。

景德镇陶瓷


景德镇地区的制陶业“始于汉世”(东汉,公元25-220年),此时的陶器“质甚粗,体甚厚,釉色淡而糙”,“只供迩俗粗用”,并不远销。因此,影响所及,极为有限。

景德镇地区“水土宜陶,陈(陈代公元557-589)以来土人多业此,镇陶自陈代以来名天下。”东晋(公元317-420年)时人赵概对景德镇陶瓷的釉胎配制,成型和焙烧等工艺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为发展景德镇由陶至瓷的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制瓷师主”,立庙奉祀。南北朝时,陈至德年元年,京城兴建宫殿,陈后主诏新平镇烧制瓷础进御;隋(公元581-618年)大业中,新平镇制成“狮象大兽两座,奉于显仁宫”,至唐(公元618-907年)、五代(公元907-960年),景德镇陶瓷已开始名扬天下。“陶窑,唐初器也,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称假玉器”,“镇钟秀里人陶民所烧造”,“陶玉携瓷入关中,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扬天下”,“霍窑,窑瓷色亦素,土善腻,质薄佳者莹润如玉,为东山里人霍仲初所作,当时呼为霍器”。邑志载:“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诏新平民霍仲初等制器进御。”据考古发现,景德镇五代窑址颁布甚广,有十八处之多,尤其是延续六、七百年之久的湖田古窑址,规模最大,影响甚远。这些窑址都烧青瓷和白瓷。青的色调偏灰,白的色调纯正。而且,白瓷胎质细密,透光度较好,其烧成温度已达1150-1200℃,孔隙度为0.8%,胎体白度达70%以上。器物主要有盘、碗、壶、盒、水盂等,以盘碗为主。这说明,五代时的景德镇以她为南方最早烧造白瓷之地和其白瓷的较高成就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从而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垄断局面和“南青北白”的格局,对于宋代青白瓷的制作,对于元、明、清瓷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宋代,景德镇瓷器以灵巧、典雅、秀丽的影青瓷而着称于世。这种影青瓷(青白瓷)是在五代烧制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烧造成功的。影青瓷瓷胎加工精致细腻,有“素肌玉骨”之誉,釉色白里泛青,青中有白,莹润如玉,加上釉下瓷胎刻有各种精细的花纹,三者互相结合,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形成“颜色比琼玖”的影青瓷。其具有精细秀丽,清澈典雅,“光致茂美”的卓约风姿,成为我国陶瓷史上一个极其珍贵的品种,从而使得景德镇跻身于宋代名窑之林。

宋代景德镇制瓷业已呈现繁荣局面,据考古发现,宋代窑址分布多至30处,有窑“三百余座”,陶瓷的器型也发展到数百种之多。宋代的景德镇不仅烧造出了温润如玉、品种繁多的影青釉刻花瓷,而且成功地烧造出大批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影青釉瓷雕和仿造出了多种颜色釉瓷器。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景德镇展商遇信任危机 坐了“冷板凳”》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景德镇展商遇信任危机 坐了“冷板凳”》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