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艺术陶瓷发展遇瓶颈,景德镇转型

艺术陶瓷发展遇瓶颈,景德镇转型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0-09-17

【www.taoci52.com - 景德镇古代瓷器】

提起景德镇,更多的朋友会想起这个地方的特色产品,那就是陶瓷,这一个系列产品它的出现成为景德镇的最大代名词,而随着陶瓷艺术的整体大环境的变化,目前在陶瓷的发展过程当中,一些有艺术鉴别特点的陶瓷产品在发展的前景上遭遇到了瓶颈,如果无法突破的话,那么就会遭遇产业链终止的困扰,这对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噩耗!

在发展陶瓷产业的时候,景德镇对于目前的陶瓷行业的发展也采取了不少推动性的措施和政策,希望能够将陶瓷行业的发展推倒一个顶峰,改变这种瓶颈的状态,但是在发展陶瓷行业当中,对于瓷器艺术化的发展来说,它的风格变化以及在彩绘图案方面的应用比较传统化,可以说是无法跟上目前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和需要,那么对于陶瓷艺术来说,能够突破这个发展瓶颈的最大方向就是能够利用当地的文化特色,在陶瓷产业化的发展链过程当中,让服务更有一定的理念性,这样在遇到发展障碍的时候就不用担心突破性受到限制等问题了!

对于艺术类型陶瓷的发展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会要求拓展更广的销售渠道,同样在艺术的变化当中,也需要突破传统的风格,这样才可以改善目前的困境,让陶瓷行业有更积极一面的发展,同时也会随着带动艺术化在陶瓷行业当中的应用,更能够吸引不少产业链的迎合!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景德镇艺术陶瓷销售淡季如何突破瓶颈?


在销售行业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七死八活九翻身”。七月是一年当中比较炎热的一个月份,同时也是销售行业的“黑色七月”。

七月份陶瓷生意难做

时下,正逢酷热的七月,我市陶瓷市场销售在炎热天气中面临着惨淡经营。在国贸陶瓷销售市场,前来问津的客商寥寥无己。一位陶瓷销售商告诉记者,今年七月和去年一样,到现在才做了两单100元的生意,连房租和工商管理费都不够。

华扬商城一家陶瓷销售店店主告诉记者,他现在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迎接10月份国际瓷博会上了,一心专攻陶瓷创作。

尽管户外天气炎热,但当记者走进金昌利陶瓷大市场,里面开着的空调带来了阵阵凉意。凉爽是件好事,为消费者创造了良好的购物环境,不过这凉爽并没招来多少顾客,许多陶瓷店店员对记者表示生意不好做。

淡季与无序展销有关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随着市场开放了,只要是赚钱的行业,总容易导致生意人一窝蜂地去抢夺“蛋糕”。一些陶瓷展销商,带着瓷器,打着千年瓷都的招牌,在外面赚了不少钱。

随后,从无业人员、下岗工人到失学的学生、失地的农民,听说跑展销赚钱,也来沾这股“财运”。从本地各大陶瓷市场购买廉价陶瓷,到了外省历经“天价、地价、水价”地胡乱卖。

一位陶瓷销售商告诉记者,他的许多顾客多次反映一个问题。那就是跑展销的人次太多了,以至于山东、河北、云南等省份的陶瓷经销商的生意受到了极大冲击。景德镇在以上那些省份的展销尚是一波接一波,将大量贴花陶瓷充当名人名作出售,导致景德镇形象大损。

业内人士称,销售淡季不仅仅表现在具体的时间季节上,一些无良陶瓷展销商,给市场埋下了祸根。

专家支三招应对淡季

陶瓷销售情况低靡,就像股市行情出现熊市一般,让陶瓷销售商们心里发慌。可记者在采访中采访江西省陶瓷艺术家魏小毛先生时,在他看来,淡季一样有钱赚。

魏小毛对记者介绍,景德镇的陶瓷销售淡季,有其根深蒂固的原因,已渐渐形成了一种惯性。面对淡季,首先,可采取“推陈出新”的办法,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制作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作品。比如说,在陶瓷画面设计上,他就突破传统藩篱,将细腻的工笔技艺与豪放的手指画技艺相结合,使整个陶瓷艺术画面形成强烈反差,做到收放自如。

其次,要分析和适应购买者的消费心理,南方人喜欢清淡优雅的,北方人喜丰润大气的,在色彩方面北方喜欢浓重、艳丽,南方人喜欢隽秀。

最后就是要拓宽信息销售渠道,建立稳固的消费群体。利用现代通信工具,特别是互联网,及时告知顾客最近自己的新作。与此同时,做好各项销售服务,主动与顾客交朋友,处处为他们着想。

魏小毛告诉记者:对于陶瓷展销商,他不会拒绝,相反他更愿意与他们合作,提供有关陶瓷技艺、陶瓷文化方面的知识及信息,在和他们交流当中,潜移默化地让他们懂得更多的陶瓷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在外地宣传文化。

景德镇:朝“现代艺术之城”艰难转型


如果说,当代艺术、古典艺术的话语权和市场在北京,那么,陶瓷艺术的中心毫无疑问在景德镇。在国内外举行的艺术陶瓷拍卖会上,景德镇一直都是主角。几乎一半以上的国家级陶艺大师工作、生活在景德镇,如王锡良、秦锡麟、张松茂、王隆夫、李峻、张育贤、李菊生、刘远长、王恩怀、戴荣华、熊钢如、熊汉中、汪桂英、陆如等。据估计,如今长期在景德镇从事创作的外来艺术家约有万人,另有近万名“候鸟式”外地艺术家把景德镇作为重要的创作基地。

在风光与成就的背后,“千年瓷都”景德镇是否蕴藏着危机?景德镇陶艺作品市场存在哪些问题?传统是负担,还是创新的资源?

隐形交易最认“大师”头衔

艺术陶瓷价格年年攀升,吸引不少新兴的富裕阶层来到景德镇寻找有升值潜力的作品。来自北京的藏家郭良告诉记者,近现代、当代艺术陶瓷作品的火热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保真,二是升值,三是有一定艺术价值。他说:“仿古的艺术陶瓷太多了,而且仿造的技巧非常高超,通过各种方法鉴定几乎都是真品,收藏当代的作品起码能够保真。这些年,当代的作品因品相不俗,年年涨价,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其中的升值潜力,收藏慢慢就热起来了。”

景德镇多年形成的以大师称号、职称为定价核心要素的评定体系,是新涌入的藏家判断作品价值最直接、有效的标准,大多数买家直接和大师交易。因此,景德镇民间有人戏言“工艺美术大师应由各级物价局评定”。

出身世家且拥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头衔的名家作品最受追捧,也最为昂贵。2010年9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创作的第二块《三顾茅庐》瓷板画,在北京拍出1300万元人民币,刷新了中国当代艺术陶瓷单件成交价记录。

现在的艺术陶瓷市场主要是隐形交易,各级“大师”们很富,政府相关税收却很低。新华社的一则消息显示,景德镇2011年艺术陶瓷税收入库仅824.41万元。这种情况于2012年发生了变化。景德镇市政府规定申报“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者,除了应具备相应的品德、工龄、声誉等,还需具备“良好的市场影响力”——在2011年5月20日至2012年5月20日的年纳税额要在5万元以上。此规定一出,仅2012年参评申报第六届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的近160人就一共缴纳了超过800万元的税收。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菊生曾公开表示,希望藏家重视作品的品质而不仅仅看重“大师”的头衔。但是,离开了景德镇,离开了大师评判体系,学院派或现代派的艺术陶瓷作品很难得到市场的青睐。因此,近年来景德镇申报评选市级、省级大师的人数在逐年攀升。

景德镇市文联一名从事艺术陶瓷创作的“80后”女艺术家告诉记者:“多数买家只认大师‘标签’,就好像人们喜欢欧美的奢侈品牌一样。外来的人进入景德镇搞创作容易,但是融入圈子非常难,挤进市场分一杯羹就更难了。而能评上‘大师’的人也是不得了的,不仅需要技艺,还需要人脉运作。”

老艺人的手艺濒临失传

据景德镇当地一名土生土长的陈姓藏家介绍,景德镇当年红火的十大瓷厂于上世纪90年代解散后,大量的老手艺人被迫下岗,这些手艺人大多经历过“文革”时期,文化水平不高,一辈子在瓷厂只从事整个陶瓷工艺中的某一环节,手艺非常娴熟,虽然不是“大师”,其作品也有一定的价值,可惜市场并不认可。

陈先生说:“现在都不强调基本功,只要短、平、快,即学徒时间短,几个月就上手,技术不要求精,更不要谈精益求精,快点赚钱,购买房子以安顿小窝,这就是现实。他们的徒子徒孙,很多是名目繁多的‘大师’,然而他们还是原地踏步。只可惜这些老艺人的手艺恐怕要失传了。”

陈先生的担忧也是许多老工艺美术大师意识到的问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说:“景德镇瓷器的特色正在慢慢消失,我们的瓷器是景德镇的,要守住景德镇的招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艺术陶瓷泰斗王锡良说:“现代的景德镇工艺,有一部分的确还赶不上原来的水平,比如粉彩。一是笔的问题,现在画瓷器的毛笔从原材料到手工都不如以往的质量好,粗制滥造的居多。二是颜料的变化,自旧时的颜料工厂解散为小作坊后,市场上的粉彩颜色大不如前。三是工匠不同,以前的艺人非常认真,而且传统工艺的基础很扎实,现在很少有艺术家能够超过他们。”

这也反映了疯狂的艺术陶瓷市场给景德镇带来的负面效应。而另一严峻的问题则体现在行业人力资源向装饰绘画这一工艺环节集聚,而原料、配釉、成型、设色、分水、烧成等重要工艺环节在不断衰退。

艺术创新比技术更新难

国画与陶瓷有着天然的联系,虽然到景德镇画瓷的画家被当地普遍认为“绘画不错但是不懂工艺”,但制瓷工艺的进步和信息的开放使得掌握陶瓷工艺的大师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绘画修养的重要性。

传统风格的艺术陶瓷在景德镇占据了大半壁的江山。据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原景德镇十大瓷厂之一建国瓷厂副厂长曾维开介绍,景德镇的青花、釉上彩等,多数是将绘画的形式与陶瓷工艺结合而成,形式上偏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学院培养的年轻人作品相对更现代。曾维开说:“我也是偏传统的,但在传统的基础上要有现代的精神,用笔的方法、工艺已经和过去有一些差距。过去青花是胚胎上分水,用水慢慢渲染,而现在借鉴国画的用笔,一笔下去就有深浅关系,用笔的气势也不同了。特别是由于工艺和原材料的改革,艺术方面也会发展,运用的方法技巧完全不同了。”

从柴窑发展到煤窑,从煤窑过渡到油窑,引进和推行液化气梭式窑的变革,使烧制陶瓷的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也推动了各项工艺的快速发展。而制瓷原材料的研发、流通渠道的便捷,也为陶瓷艺术的创作解除了羁绊,提供了实现艺术追求和梦想的物资保障。

“过去烧窑的人要穿麻布衣服、戴草帽,现在烧窑的人身着西装,个个都是专家。过去釉里红在柴窑里烧,颜色难以控制,烧成的花瓶有一点点红就了不起,一千个中难得挑一个。釉里红用松柴烧,需要三天,而且一把一把加柴去烧,看温度是用眼睛去看的,吐一口痰观察挥发的程度。而现在用适合各种高温的颜色来画,非常容易控制。”曾维开说。

技术的进步和便捷凸显了文化创意的重要性。不仅是学院派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绘画方面的修养,许多世家出身的二代、三代子弟也花费大量精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比如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绘画。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陆军认为,画国画可以训练基本功,增加陶瓷艺术的表现力。曾维开说:“绘画和陶瓷有密切的关系,国画画得好,懂得陶瓷工艺,水平提高快,会出很多新的东西。”

景德镇市委书记邓保生曾表示:“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入发展,将让这座古老的城市完成它的第三次升华,华丽地转身为现代艺术之城。”而在现代艺术之城这条路上,传统势力强大的景德镇,如何在保持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吸收外来的营养,既需要胸怀和眼光,也需要打破利益的障碍。

景德镇瓷商茂名遇“寒流”


茂名12月23日电年年瓷展,今又瓷展。景德镇瓷商携带“家珍”千里迢迢来到茂名展销,意欲从茂名市场淘一把金。然而往年“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热闹场面,如今已不知何处去,只见参展商的愁容。

他们来自“国瓷”之都

景德镇素有中国“瓷都”之称,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瓷土资源丰富,以产瓷器驰名中外。景德镇瓷器瓷质光洁,造型优美,千姿百态,魅力无穷,独创有素三彩、青花、釉里红、五彩、珐琅彩、粉彩、新彩、墨彩、色釉和雕塑等工艺技法,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馨”之美誉。在景德镇,景德镇生产瓷器的企业小作坊超过4000家,几乎每家每户都参与生产,从事人员约占全镇人的60%。

据参展商介绍,因为家乡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已接近饱和状态。这些年来,各大厂商努力谋取出路,纷纷开辟外地市场,许多生意人卷起家当带着瓷器,走出家门、走出国门去展示,去推销,于是展销模式便形成了。在世界许多地方,“景德镇”的“金字招牌”赢得市场的喝彩,他们以展卖“家珍”掘走了一桶桶金。

这次,茂名又成为了他们淘金的一站。

茂名遭遇“寒流”

记者日前在市体育中心景德镇瓷器展会场看见,几万件造型各异、姿态万千的陶瓷工艺品,从餐饮用品、文具用品、茶具到卧具,从实用品到收藏品,应有尽有,把展销会场摆得琳琅满目。但是,展会门庭冷落,会场冷冷清清,众多参展商失望地呆坐着。

“展会有几天了,但不是很理想,许多货还没拆除包装”,一位参展商指着旁边一大堆尚未开封的木箱对记者说。据介绍,原计划7天销售200万元的目标,如今销量竟不到3万元,令他们大跌眼镜。据参展商介绍,来茂之前,本还有海口、湛江两个地方选择,因由于以往举办方回去后对茂名市场反馈比较良好,所以选择了茂名,大家认为茂名市场潜力巨大,怀着很大的希望来到茂名。据介绍,这次展销的规模比以前任何一次的都要大,以往带来的约是100万左右的货品,但这次却带了300多万,而且以往展会市民没有见过的许多精品都带来了,如价值昂贵少产的特供瓷(国瓷)等。谁知茂名的市场就是捉摸不定,他们的精品瓷器受到了在别的城市没有受到的冷遇,销售遭遇了市场尴尬。

据了解,展会场租、工商、税费每天支出1000多元,加上破损的支出,确实让瓷商们难以吃得消。“家珍”如此滞销,让许多参展商为此愁眉不展,抱怨瓷器此回在茂名找不着知音。

行家分析原因

据参展商介绍,景德镇瓷展往年每次在茂都可以销售大大几十万元,今次“反常”的市场实让他们感到意外,至于原因,他们弄不清楚。那么,是什么缘故导致“国瓷”在茂名遭遇冷遇了?

据业内人士分析,“国瓷”此趟之所以遭遇冷遇,原因可能有三:一是市民对这种艺术品已经见惯不奇,不再有新鲜感;二是以往的展销会质量参差不齐,出现了一些鱼目混杂的情况,人们往往因难以鉴定真假而不敢“出手”;三是宣传不到位,很少市民知道体育中心有展销这么一回事。

瓷器艺术品在茂名有市场吗?据业内人士分析,新居挂字画、摆瓷件装点,以此增添家居文化氛围和品位,已成为了市民的时尚。随着茂名市房地产市场的热起,今年楼盘热销,商品房销售面积每年增长,再加上茂名市的写字数、酒店、酒吧日益增多,对瓷器装饰品有着强大的市场需求。相对茂名市的消费水平,外来瓷器要拓展市场,只有精品化、低价位,才能招徕顾客。(责编/翟秀艳)

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历程


陶瓷是我国古代最神奇的发明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陶瓷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陶瓷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最早以彩陶的姿态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千百年来,除了作日常使用的器物之外,作祭祀使用的器物也发展得非常快。到了汉朝早期,中国烧造工艺水准大有提高,采用的原料不再拘泥于玉料和和金属,质地坚硬的釉陶开始广泛流传开来,陶器烧造技艺有了明显的发展,“瓷”字至此在我国流行起来。

唐代是我国制瓷工艺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一阶段,烧造工艺有了很大的进步,生产了不少精致的陶瓷。历史资料记载了景德镇窑烧出了精美的白瓷,甚至有“假玉器”之称,由此可见其在人们心目中有多精美。前些年,专家学者在景德镇发现两处唐代瓷器大型窑址,并且进行了长达数月地挖掘,出土了不少具有考古价值的唐代瓷器。

宋代除了五大名窑之外,还有不少优秀的窑口。陶瓷品种愈来愈多,并且开始大规模地销往海外。在当时宋代真宗皇帝处于对景德镇瓷器的喜爱,就把自己的年号景德赐给景德镇,就这样原来的昌南镇摇身一变成了景德镇,景德镇瓷器从此开始扬名海内外。

元代以来,枢府窑备受重视,景德镇渐渐发展成了全国制瓷产业的龙头,声名远播四方。元代枢府窑烧造出来的白瓷和釉下蓝色纹饰相辅相成,青花瓷开始崛起,远销海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备受人们的追捧和青睐。

明代以来,景德镇制瓷业不仅延续了昔日的风光,并且在工艺技术上不断进取,烧造水准达到了一个高峰。

清代前期景德镇制瓷业仍然蓬勃发展,尤其是在“清三代”时期独占鳌头,烧造水平当世无敌。在中后期,受到经济、政治等因素影响,景德镇制瓷业渐渐走向了低迷,工艺水平大不如前,只在光绪时期有过一丝回光返照的迹象。

景德镇陶瓷以独特的艺术风格称著于世,青花瓷是其中声名最盛。虽然不少国人对瓷器知之甚少,但是一提起瓷器他们就会想到景德镇,由此可见景德镇是当之无愧的千年瓷都。

创意产业助推瓷都景德镇转型


创意产业助推瓷都景德镇转型

“我希望景德镇成为一座更具文化魅力的创意城市,而不仅是旅游景点。”这是67岁的景德镇乐天陶社艺术总监安田猛经常和创意集市的陶瓷专业大学生们说的一句话。

安田猛爱穿花衬衫,戴黑框眼镜,“常驻”中国前已是享誉业界的日本现代陶艺大师。5年前担任景德镇乐天陶社“大管家”后,他把更多精力和时间投入经营管理,想把这个景德镇的“先锋实验室”做大做强。

“以前不少外来游客兴冲冲跑到景德镇,却发现陶瓷店的东西与北京、上海等地出售的瓷器别无二致,败兴而归。”安田猛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景德镇有个创意集市,纷纷前来“淘宝”,一些瓷器店和画廊也赶来接洽生意。“这证明创意产业是景德镇今后发展的大趋势。”

安田猛说,他希望为有才华的年轻人提供释放创意的空间,同时与本地艺术家积极互动,更重要的是,要把“好手艺”和“好点子”变成“好收益”。

景德镇版“蝴蝶效应”是他爱讲的故事。初到瓷都,安田猛发现不少手工艺人制作用于装饰的瓷蝶,价格低廉,销路不畅。他建议工匠把瓷蝶改做首饰,无人响应。创意集市的年轻人做出颇具特色的蝴蝶首饰并得到买家认可后,手工艺人开始大批跟进,首饰越做越精致。

“为什么最初他们不做?因为缺乏动力。如今见到切实利益,自然想做得更好。”安田猛由此得出结论,“除非激励机制发挥作用,否则教育的功效不大。”

创意集市从最初摊位稀少、顾客寥寥到如今卖家过百、顾客熙攘,从侧面见证了市场对创意产品的渴求。安田猛说,创意集市30%的卖家是本地手工艺人。他高兴见到更多人以创造性手法运用传统制瓷手工技艺。

近年来,瓷都创意产业发展态势喜人。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率先带领一批陶艺家租用景德镇雕塑瓷厂闲置厂房,成立多个工作室,不少职工也效仿办起家庭作坊。随后,包括乐天陶社在内的大批创意机构“驻扎”瓷厂,俨然将这里变为一个陶瓷创意产业基地。创意园区每年吸引大批外国艺术家驻场创作、设计,成为外来艺术思潮与本地工艺技法融合、对接的平台。

澳大利亚陶艺家桑德拉·布莱克在乐天陶社驻场创作一个多月,经当地手工艺人协助完成多件作品。“我即将回国,明年一定再来,”布莱克不无留恋地说。

里卡多·洛佩斯是葡萄牙音乐家,专门到景德镇学习陶瓷乐器制作。当地陶瓷艺人告诉他,陶瓷烧制过程中可能产生形变,进而改变乐器的音色和音质。洛佩斯正认真收集乐器制作各环节参数,希望做出音色别致的陶瓷乐器。“这个鼓今天晚上就能烧成,我期待听到它的声音,”他指着一件“半成品”神采奕奕地说。

乐天陶社、三宝国际陶艺村等一批创意机构的蓬勃发展正悄悄改变外界对古老瓷都的陈旧印象。年轻人聚集于此,激发创意,艺术家碰撞思想,催生灵感。城市样式逐渐发生改变,城市文化趋于多元。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千年瓷都保持窑火不熄,繁盛不衰,需要创意之柴。

“我赶上了好时候。伴随中国国力增强,中国人越来越富裕,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更多人开始关注艺术,这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阶段。我能在景德镇见证这场变革,着实幸运,”安田猛说。

阅读延伸: 青岛景德镇陶瓷精品展盛大展出

景德镇陶瓷企业品牌意识有待加强

景德镇陶瓷品牌建设需持续发力

体验式的设计方法

路甬祥支持景德镇发展功能陶瓷


景德镇市委书记许爱民、副市长黄康明率市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8月20日上午专程前往北京中国科学院拜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路甬祥。路副委员长对景德镇市近年来陶瓷工业的进步给予了充分肯定,表示将加强中科院与景德镇的科技合作,大力支持功能陶瓷的发展。中科院院地合作局局长戚强等参加会见与座谈。

许爱民简要汇报了景德镇市陶瓷发展历史、现状及下一步发展方向,强调当前正由解困走向振兴、由传统走向现代,努力形成以高技术陶瓷为核心竞争力的大陶瓷格局,在世界陶瓷产业重组的过程中把握机遇、重振雄风;希望得到中科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且从加快功能陶瓷的发展、建立院地合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请求或建议。

路甬祥指出:中科院与江西有着很长的合作历史,同景德镇也有良好的项目合作经验。功能陶瓷则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代表着陶瓷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未来。景德镇具有悠久的制瓷历史和良好的产业基础,要瞄准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前沿,把握机会,大力扶持发展功能陶瓷、工业陶瓷,开拓新的产业增长点;要把传统艺术陶瓷与高技术陶瓷相结合,提升品质和附加值,争创国际品牌;坚持科学发展,加快技术进步,发展清洁能源,促进节能减排。中科院将进一步加强与景德镇的科技合作,把有关科研成果优先在景德镇转化,大力支持产业的发展。

座谈会还就加强中科院与景德镇的经常性联系合作,开展先进陶瓷产业的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中科院研究成果在景德镇的转化、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等具体合作事项述成了共识。

景德镇艺术瓷的发展方向何在?


人们投资收藏的首选

陶瓷艺术品是一种“既能观赏、还能把玩;既能使用,还能投资、收藏”的艺术品种,以其精巧的装饰美、梦幻的意境美、陶艺的个性美、独特的材质美,形成了特有的陶瓷文化,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并逐渐成为人们投资收藏的首选。

在2013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艺术瓷展区,记者看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陶瓷艺术家展出的各类陶瓷艺术作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向大家展示着他们对艺术瓷的理解,在这里交流借鉴,寻求着艺术价值的最终体现。

艺术陶瓷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记者就此采访了几位陶瓷艺术家,请他们谈谈各自的看法。

艺术在传承中创新

在瓷博会上,山水瓷雕艺术家任宏生的山水瓷雕作品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他把国画艺术和瓷雕巧妙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新的瓷上美学表现形式,发挥了陶瓷的材质美,并具有三维立体效果,充分表现了国画的笔墨情趣等特点。

“我作品上的山石都是真的,不信你用手摸摸。”任宏生自豪地告诉记者,他作品上的山石是通过特殊方式镶嵌上去的,涂上釉彩,极具山水画风格。既传承了中国的山水画,又革新开辟了融陶瓷、浮雕、国画山水于一体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上海丹鼎画院院长夏明来表示,“我以前是画国画山水的,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深深迷上艺术瓷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夏明来认为,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需要创新,就像他现在正在从事的瓷画艺术。他说,他原先是画国画山水的,在宣纸上画,而现在,他在陶瓷上画,传承了过去的,也创新了现在的。

融入市场,让作品价值最大化

谢军才是磁州窑的印坯传承人,他对艺术瓷行业的未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谢军才认为,传统的艺术瓷风格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对艺术瓷的追求,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追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艺术瓷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所以陶瓷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要遵循市场,让自己的作品通过市场使更多的人了解。

“我觉得作为一位陶瓷艺术家,要坚持自己的艺术梦想,达到一个高度,也要学会市场化,让自己的作品实现它的最大价值。”高级工艺美术师张小兰说道。张小兰自己创办了一家公司,她的理念是做一个“富足的艺术家”,既要把艺术陶瓷推向市场,引导人们的审美观,又要创造出财富,让自己能够更好地去创作精品。

在瓷博会上,许多来自外地的参展商和本地的陶瓷艺术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们认为,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艺术瓷,就应该融入到市场中来。

景德镇陶瓷发展之路:艺术“嫁接”商品吸收再创新


以艺术为诉求,以创意为核心

景德镇陶瓷产业全面复兴的新变化,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景德镇陶瓷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但是目前瓷业出现“偏弱”的局面。如果景德镇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还应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以科技为后盾,以艺术为诉求,以创意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打造最具竞争力的价值链,大力发展陶瓷文化相关的产业,打造国内外市场叫得响的大品牌,让“景德镇”这块金字招牌成为世界信得过品牌。

优势:“瓷都”拥有三大宝库

自2003年国家科技部和江西省共建景德镇国家陶瓷科技城区域创新试点工程启动以来,景德镇重新确立了陶瓷复兴战略,把重点放在高标准建设陶瓷产业、研发、教育和交流四大基地上。以改革开放和创新为动力,着力构建陶瓷区域创新体系,走出了一条切合景德镇实际、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陶瓷传统产业的新路子,陶瓷产业从低谷逐步向上攀升,出现了陶瓷产业整体复兴的新局面。

数据显示,2006年,景德镇市陶瓷年生产总值和销售突破30亿元,比2002年翻了一番;从2002年以来,4年来累计投入固定资产1.2亿元,建立了4个国家级中心,6个陶瓷研究室和4个中试基地,先后承担了196个国家、部、省科技项目,为中国陶瓷产业直接和间接创造经济效益达10亿多元。

“景德镇是一块宝地,是一个很大的宝库。”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博导、文化学专家王能宪说,景德镇至少有三大宝库:一是埋藏地下的古窑遗址及近代古窑瓷片,是有形的物质遗产;二是至今仍然活跃在景德镇陶瓷产业的老艺人、老艺术家,以及一些作坊、窑,乃至一些陶瓷作品当中的非物质遗产,是一个活的艺术宝库;其次就是文献资料的宝库,虽然不一定局限于景德镇,但她与景德镇有着密切的联系。

劣势:“有艺术家没有企业家”

人口有150万的景德镇市,“集全国名家之大成,汇各地良工之精华”,陶瓷艺术创作人才济济,现有全国知名工艺美术大师12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45人,景德镇在陶瓷艺术创作能力方面无人能敌。可以说,在工艺美术陶瓷产业化方面,不仅中国,全世界也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可以与景德镇相比。但有专家却认为,景德镇日用瓷就比不过省外和国外的一些企业,传统产业要改造。

随着科技的发展,陶瓷生产由作坊式手工生产迅速转变为机械化、自动化流水线生产,景德镇陶瓷的传统优势(陶瓷能工巧匠聚集,精湛的手工制作技艺)不敌现代的装备与生产线。著名陶瓷营销专家汪光武说,“景德镇有大师、有艺术家,但缺乏企业家,尤其是优秀的企业家。”他认为陶瓷产业发展的配套设施相对滞后,对“景德镇”大区域品牌的传播、保护不够,行业缺乏有效管制,以致“景德镇陶瓷”被滥用、贱卖。

出路:艺术“嫁接”商品吸收再创新

对于陶瓷文化与产业发展,江西师范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王东林教授认为,“景德镇陶瓷的传统、特色、优势是作坊生产,要大力发展培植民间作坊等小企业,要利用群体优势打造产业优势与产业规模。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品牌不单是一个产品的品牌,更是文化地域品牌,要注重原产地的概念,对遗址、遗产(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做好陶瓷文化的延伸产业。‘中国景德镇’这块金字招牌,变成公共品牌,就必须靠大家维护。”

汪光武则认为,“一个地区的产业要振兴、要推向全世界,必须以产业为支撑。”汪光武说,景德镇陶瓷业的振兴必须要形成一个产业链条,要有一个完整的陶瓷产业发展规划,要集中全市陶瓷优势资源,做出陶瓷中的艺术品和精品。同时,要将陶瓷艺术成果更好地“嫁接”到商品中去,形成经济链效应。“景德镇需要打造一个具体的企业品牌,更需要打造景德镇这个大品牌,并且可以以政府的名义去注册‘景德镇陶瓷’、‘景德镇制造’这样的区域品牌,使景德镇陶瓷走向世界、唱响全球。”

景德镇陶瓷产业要发展,需要继承和弘扬陶瓷文化,并且在不断地吸收国内陶瓷产业的先进的现代工艺和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艺术陶瓷发展遇瓶颈,景德镇转型》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艺术陶瓷发展遇瓶颈,景德镇转型》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