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瓷器欣赏 > 导航 >

两晋瓷器欣赏之西晋篇

两晋瓷器欣赏之西晋篇

古代瓷器欣赏 瓷器的欣赏与鉴别 钧窑瓷器的鉴别与欣赏

2020-05-09

古代瓷器欣赏。

两晋时期(256—316)的瓷器还是以越窑为代表,胎体普遍比三国时略厚,色灰;釉面厚而均匀,呈青灰色,有的闪黄。装饰方法主要为压印、刻划、贴塑、模印、捏塑等。常见的纹饰有网格、连珠、忍冬、菱形、锯齿、水波、梳篦、楼阙、舞乐人、祈祷人、禽鸟、家畜、佛像、铺首、辟邪、朱雀、白虎、人物等等;器型除了三国时已有的盘口四系壶、洗、盆、虎子等以外,还有扁壶、鸡首壶、尊、熏壶、灯、瓷佣等。器型矮胖,盘、碗、钵等器口沿略薄,但底很厚,器足多做成兽蹄、熊形、龙首、虎头等形状。优秀之作常把器物巧妙地雕塑成鸟兽等形状。西晋时少数青釉瓷器上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点,这最初的褐色斑点似为无意中点染上的。

西晋越窑青釉罐:盛贮器具,越窑产品,灰白胎,直口,溜肩,肩部有四系,扁圆腹,平底内凹,通体施青釉,釉色匀净,胎釉结合紧密,是两晋青瓷最常见器型之一。

西晋青瓷鸟兽人物饰罐:越窑产品,明器,俗称“谷仓罐”、“魂瓶”,上部堆塑鸟兽、人物,下部为罐,腹微鼓,平底,多层次的堆塑有起有伏,形象细腻生动,通体施青釉,呈黄绿色,釉层匀净。

西晋越窑青瓷狮尊:瓷狮体态丰硕,小足蜷于腹下,昂首龇牙,竖耳披鬃,颌下美髯;背摄注口,腹刻双翼,尾呈扁圆形,釉色青灰泛黄,除足底外全器满施釉,釉薄亮开片,此为晋越窑之典型青瓷工艺品器型。TaOCI52.COM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晋唐宋元瓷器作伪


1. 做土锈 将新瓷器涂上地下土或埋在地下一段日子,这类仿品嗅一下有土浸味。土浸味是鉴定出土器的方法之一,所以通常的鉴定,有土浸味,就往老东西上靠。接着将有假土锈的瓷器再作旧,更能迷惑人。鉴别假土锈的方法很多,比如先将器物表面的土锈洗掉,气味没有了,就是假的;如果洗掉了土锈,气味照样存在,可能是真的。假土锈与器物表面粘接不牢,一碰容易掉落,而真土锈较为牢固,剥落下来,往往会在器物表面留下痕迹。

2.烟熏将新瓷器用烟熏,时间长了釉表面变黄变旧。鉴定方法为:在局部用劲擦拭,能擦干净,一定是假的。另外再嗅一下,是否有烟火异味,有的话,也一定是假的。

3.药浸将新瓷器放入相关的药水中,能使釉面快速腐蚀。用这种方法作旧,瓷器表面腐蚀痕迹往往很均匀。而旧瓷器表面的腐蚀往往是不均匀的,当然表面腐蚀均匀的也有,如海底下的器物。

4.假开片 将新瓷器置于在高温下产生开片现象,然后涂上污垢水,使开片呈现旧气。鉴别方法很简单,能够把线条、污垢洗掉的均为仿品。

5.鸳鸯配将两件破损的瓷器合二为一,或配成原来的造型,或创造一个新的造型。鉴定方法有几种:一、用小刀刻划细部,能刻出刀痕来,如果不是修补时留下的痕迹,那么必假无疑。因为合二为一的器物,通常进炉低温烧造,低温釉面硬度低,容易刻出痕迹。二、凡有不正常的接痕,一定有假。

西晋越窑青瓷人形灯台


越窑是我国古代南方著名的青瓷窑,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之一。越窑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其生产年代自东汉至宋。唐代是越窑工艺最精湛的时期,居全国之冠。

越窑之名,最早见于唐代,越窑青瓷与唐代的饮茶风尚关系十分密切,其瓷质造型和釉色之美,深受饮茶者的喜爱。饮茶风尚又影响了越窑青瓷的型制。唐和五代时期最著名的青瓷窑场和青瓷系统,也称为“秘色窑”。

魏晋六朝时期,江南地区受战乱影响较少,社会经济较为繁荣,南方制瓷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一时期越窑青瓷烧造极为繁荣,陶瓷器逐步替代了金属、漆木等制品,从而渗入到当时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青瓷灯具在这一时期亦颇为普遍,此时的灯具,照明方式主要有烛灯与油灯两种。烛灯带有用来插蜡烛的插孔,以狮形烛台、羊形烛台为代表;油灯则带有用以放置油脂燃料的浅盘状灯盏。

本文介绍的这件西晋时期越窑青瓷人形灯台(见图)系当时的油灯,现藏于江苏省溧阳市博物馆。该灯台通高16.8、口径8.5厘米,由灯盏、灯柱、灯盘三部分构成。灯盏为碗形,外沿饰有两道弦纹。灯柱为一跽坐人俑,人俑头顶灯盏面带笑意,鬓角留有络腮胡,头带网纹卷沿帽,脑后有两条丝带垂系,人俑身着带有圆圈及长条纹的长袍,双手置于胸前,持一长方形带手柄器物,系魏晋时期常用的物品“便面”,即扇子。

古籍文献中对便面多有记载,如《汉书·张敞传》中这样记载:“自以便面拊马。”颜师古注:“便面,所以障面,盖扇之类也。不欲见人,以此自障面,则得其便,故曰便面,亦曰屏面。”

该人俑制作工艺系以模印成形。从人俑的整体风貌来看,疑似为当时胡人造型。灯盘为盆形,宽沿有破损,盆底有三个兽蹄形足。灯台器物玻璃质感强烈,釉色莹润,青中泛黄。

这件越窑青瓷灯台造型颇具创意,人物具有强烈的写实意味,体现了魏晋六朝时期士族阶级的生活情趣。

以人俑作灯柱在同时代的灯具中较为少见,《中国陶瓷全集·三国两晋南北朝》中收录有一件浙江余杭出土的相类似器物。

南北朝瓷器欣赏之北朝和南朝瓷器的比较


南北朝时,南方青瓷渐渐传入北方,出土文物证明,北魏晚期北方已经能够生产瓷器了。北方的制瓷工匠最大的功绩是创烧出了白瓷。北朝瓷器一般实用品多,常见的有盘、高足盘、碗、杯、缸、壶、盒、罐、灯等。大多数光素无纹,有简单的弦纹、寥寥无几的划纹或捏塑花边,部分有纹饰的多划、贴、塑莲瓣,有的瓣尖部凸出翘起,纹饰多粗犷稚拙。壶、罐、瓶、尊多塑二、三、四、六不等的系,方系、桥形系、泥条系均有。北朝也有鸡首壶,鸡头高昂、露出胸脯,相对处龙柄连肩,龙头扎进盘口,作饮水状。

南北朝青瓷双流鸡首壶:盘口外侈,束腰,长颈,圆肩,深腹,底略凹。肩前端向上直伸,并排两个长颈鸡首形流,鸡首顶部有高冠,圆目凸起,作昂首啼鸣状,后端为并排两个曲圆形柄。上端龙首与盘后衔接,龙首双目前视,作饮水状。下端与肩相连。柄上端略细,下端略粗,肩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桥形纽。施青色釉,有细小冰裂纹。此器造型精美生动,为当时常用的水器陶瓷日用品。

南北朝青釉盘口壶:盘口、束颈、鼓腹。器表施青釉,胎釉结合不甚紧密。釉面开片密布,胎色灰白,结构致密。因烧制时火焰高,故成形后硬度大,叩之有金石声。

北朝瓷器和南朝瓷器的区别在于:北朝瓷器造型粗犷雄伟,出现白、黄褐釉和绿彩等新品种及异国情调的新样式;胎体粗重,胎色浅灰,有气孔和黑点;釉层薄,玻璃质感强,釉色青中闪黄。而南朝瓷器造型比较秀气,器型和前朝比略有变化,创新品种不多;胎体较薄、较细、致密,胎色青灰,施釉略厚,釉色青绿。

西晋青瓷工艺杰作熊尊


瓷器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对人类的伟大贡献,青瓷则是瓷器中最先创烧出来的品种。从商周时期的原始青瓷,发展到汉代的成熟青瓷,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窑炉改进、工艺提高,使青瓷烧造日趋完善,制瓷业蓬勃发展,在江、浙地区烧制出了卓有特色的青瓷产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976年,江苏宜兴周处家族墓群的周墓墩,出土了一件青瓷神兽尊(图1),后来被南京博物院收藏。经考证,这件青瓷神兽尊烧制的时代大约为西晋永宁二年(302)前后,应为江苏宜兴地区生产的精品之作。此尊高27.9、口径13.3厘米。胎质敦厚、釉色莹润、造型独特,制作精美。盘口短颈,鼓腹平底,神兽堆塑,面目狰狞,圆目怒视,口内含珠,颌下长须垂腹;四肢紧贴器身,特别明显的是四掌皆塑成“熊掌”;身侧刻画双翼,背后剔刻鬣毛,显示一种霸气。整器代表西晋时期瓷器烧造工艺最高水平,1993年在全国馆藏文物定级时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在中国古代,无论尊是青铜器还是陶瓷器,常常用作礼器中的酒器。青瓷神兽尊作为随葬品出于西晋贵族的墓中,除了说明这是墓主人生前钟爱之物以外,还有一层意义当属镇墓祛邪之物。

与南京博物院的青瓷神兽尊相映成趣的是,在苏州东吴博物馆也收藏有一件青瓷神兽尊(图2),均为国之瑰宝,一级文物。其时代相同,产地相近,器型大小、装饰手法、神兽造型、胎质釉色基本相仿。苏州东吴博物馆藏神兽尊,器高30.7、口径12.7厘米。这件神兽尊的奇妙处还在于,“盘口尊”与“神兽”的浑然一体。器身堆塑一蹲坐状的神兽,双目圆睁,阔口锐齿,肩部双兽系耳,胸部贴塑一丛鬃毛。腹部堆塑双臂,左掌捧一宝物;腹部两侧贴塑双足,粗壮有力。整体看上去胎质细腻,釉色润泽,造型奇特,仪态威猛,气韵生动,显示了高超的雕塑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实为一件独具一格制作精良的古代青瓷器。与南京博物院的青瓷神兽尊一样,它的造型独特而又具有西晋青瓷的典型特征,代表了青瓷工艺的最高水平,是难得一见的艺术神品。此器曾由上海博物馆做过热释光科学测试,确定年代为距今1700年左右,同样是生产于西晋时代。

神兽尊中的神兽,也被称为瑞兽。实际上这是一个大的概念。龙生九子:囚牛、睚眦、嘲风、蒲牢、饕餮、赑屃、狴犴、负屃、螭吻,皆可称之为神兽,麒麟、辟邪、狮子、飞熊、白虎、貔貅、天马、商羊、兕牛,乃至凤凰、鸾鸟、朱雀等皆为祥瑞之兽。至于这两件西晋青瓷神兽尊具体是什么兽?仔细观察体味,笔者以为更像是“熊”。

自然中的熊躯体粗壮肥大,体毛长而密,四肢粗壮有力,脚上长有锋利的爪子,用来捕食和爬树。它会跑得很快,而且后腿可以直立起来,能像人一样行走,能冬眠以适应恶劣环境,平时护子性情温和,遇到外敌也会勇猛搏斗。故熊曾成为古代人们敬畏的动物和古老部落的图腾。据考,黄帝统一中原后,召集各部落会盟,商讨部落联盟统一的图腾(即崇拜的偶像、徽记),以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原来各大部落都有各自的图腾,轩辕黄帝有熊部落的图腾是熊。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男性,象征着勇气和力量。查《记·五帝本纪》曰:“黄帝为有熊。”《史记》集解引谯周说:“黄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班固《白虎通义·号章篇》也说:“黄帝有天下,号曰有熊。”因此熊作为华夏族的图腾,出自黄帝有熊氏之后。另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夏原本也是黄帝有熊氏的后裔,故文献中多有鲧、禹死后化熊的故事。《史记 .楚世家》:楚王族属于华夏。楚人先祖鬻熊辅佐周文王灭商有功,周成王封鬻熊曾孙熊绎为子爵,建楚国于丹阳。楚国全盛时的最大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南全境及湖北、四川、河南、安徽、江苏、江西、山东、浙江的部分地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势力扩展至中原,为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306年楚国灭了越国,设江东为郡。江浙广大地区皆为楚地。因此熊为黄帝的图腾,自然也是楚国的图腾,楚君的后人多以熊为姓,称为熊氏。西晋时期,江南仍受楚国风俗的影响,对熊崇拜有加,因此在传统盘口壶的基础上,塑以熊的形象,形成祭祀酒器青瓷尊,可谓独具匠心。所以无论南京博物院,还是苏州东吴博物馆的青瓷神兽尊,皆可称为“青瓷熊尊”。

被错过的晋瓷香炉


迷上收藏后,我最爱逛的地方就是古玩市场。一次外出办事,路过古玩市场,我忍不住又进去逛了逛。结果,在地摊上发现了一件很不错的三足陶瓷香炉。

该香炉高29cm,底径24cm,肚径29cm,虎面双耳,盖子如同凉亭屋顶,盖子上还有几个细小的孔,是古代熏香炉结构。据说,古代香炉分为两种,一种无盖,用来祭祀或是文人摆于书房点香用;一种有盖,盖上有些细孔,在里面点燃碳火,撒上香料,香味便从细孔排出,用于给房间清洁空气,或是驱散蚊虫等。

这只熏香炉看起来有些年代了,外表有些粗糙,应该是民间用品。店主开价3000元,说是从乡下收来的。我感觉贵了些,要是真从乡下收来估计1000元就能收到,给摊主2000元就够了,但想着还要办事,带着这么大的香炉也不方便,于是就懒得还价,打算办完事回头再看看,如果价格合适就买。

办完事已是下午4点多,我匆匆忙忙赶到古玩市场,可地摊上哪还有虎面双耳瓷香炉的影子啊!我顿感情况不妙,问了摊主后才知道,原来香炉早在一个小时前就被人以2500元的价格买走了。这让我遗憾不已,后悔自己未能及时出手。

回来后,我无意间在网上发现一件形状一致的虎面双耳瓷香炉,报价居然是6000多元,据资料介绍还是高古晋瓷呢!我顿时傻了眼,平时老跟藏友抱怨没逮着捡漏的机会,可现在到手的捡漏机会却让我白白浪费了。如今,我只能一声长叹,狠狠地告诫自己,以后一定要擦亮眼睛,再有机会,千万不能错过,该出手时就出手!

瓷器之造型匜


匜是古代盥洗用具,传世瓷器中最早的匜见于汉代,唐、宋时都有烧制,都是仿造青铜器造型的,元代瓷匜以景德镇产品最为多见,有青花、釉里红、卵白釉、蓝釉白花和蓝釉描金等瓷器品种。

景德镇窑青花束莲纹匜

元景德镇窑青白釉匜高4.3厘米,口径13厘米,底径8厘米,敞口,浅腹,平底,一侧有流,流下有系。口沿绘卷草纹,内心绘束莲纹,外壁绘变形莲瓣纹。青花色泽浓艳,画风粗放。匜为盛水器皿,此器为仿古代青铜器造型。

元景德镇窑青白釉匜

元景德镇窑青白釉匜(1271-1368)通高4.6厘米,口径13.3厘米,底径8厘米。敞口,浅腹,平底,芒口,一侧设方形流,流下设一卷云形装饰。周身施青白釉,底无釉。内底饰弦纹一周。胎体坚薄。

景德镇窑蓝釉描金折枝花、朵云纹匜

蓝釉描金折枝花、朵云纹匜,元,高4.5cm,通流长17cm,底径8.5cm。

匜(yí 音仪)敞口,浅弧腹,平底。口一侧出槽形流,流下置一小系。胎较薄。内外施蓝釉,釉厚而不均匀。口边和外底无釉。内底描金线圈内绘金彩折枝花纹,内壁画5朵金彩祥云。

该器造型模仿青铜匜,蓝釉闪烁着宝石蓝般的光泽,配以熠熠生辉的金彩,光彩夺目。这件蓝釉描金匜1964年出土于河北保定窖藏,同时出土的还有蓝釉描金小杯和盘。此匜的金色花纹丝毫无损,光艳如新,实属罕见。

道光时期瓷器欣赏


清道光粉彩仙人献寿方瓶

清道光黄地粉彩福寿纹双耳瓶

清道光松石绿釉堆白缠枝莲纹喜字瓶

清道光胭脂紫地粉彩缠枝莲纹“吉祥如意”双耳瓶

清道光釉里红苍龙教子图笔筒

清道光豆青釉描金花卉花盆一对

清道光白釉仿青铜壶

清道光仿哥釉琮式瓶

清道光仿官釉直颈瓶

清道光粉彩八蛮进宝图双耳瓶

清道光粉彩花卉榴开百子图双螭耳瓶

清道光粉彩庭院婴戏图双耳瓶

清道光茶叶末釉绶带葫芦瓶

清道光祭蓝釉描金盖罐

清道光绿地粉彩缠枝莲纹壶

清道光绿地粉彩缠枝莲纹双耳瓶

清道光珊瑚红描金宝相花寿字纹瓶

清道光松石绿地粉彩福寿纹葫芦瓶

清道光松石绿釉花口花盆一对

藏友说|沉默的匠人:晋晓瞳


用“无欲故静”形容晋晓瞳再贴切不过了。

作为钧瓷泰斗的继承人,他得天独厚,虽和父亲情致各异,但他谨遵:“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的古训,对父亲言听计从。在父亲手把手,心把心的传授下渐渐练就了一套拉胚绝活,并在实践中渐渐领悟到钧瓷艺术的玄机妙理,成绩斐然,也因此成为继父亲后新一代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加之他那孤傲不群的天性,和与生具来的孤独情怀,这一切恰巧成为他创作的秘籍;使他能从商业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心意平静,沉思敏想。

晋晓瞳在创作

第一次见到晓瞳,是在晋家,当时我正和晋老聊钧瓷。晓瞳进来只站了一下就出去了,晋老告诉我那是他的儿子,不爱说话。然而只那一瞥,却给我心里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记,那是一个容貌敦厚,而感情深沉;外貌柔顺,内心却刚直的影像。那转瞬即逝的背影让我萌生了要走近这个瓷人,并打开他那沉寂的情愫的愿望。或许,他正如“地中之水,不显于外,而安于自润”吧。

晋晓瞳作品钧红釉玉壶春

徒步爬上一段稍陡的坡路,便是晋家钧窑的大门。院子里到处是胡乱堆放的木柴,和一大堆黑乎乎的煤炭。晓瞳的工作室其实就是晋家钧窑的展厅。

门开着,晓瞳靠桌边站着,正对着一件西周鼎目不转睛,全神贯注。为了不破坏他此时的心境,我只站在不远处上下仔细打量着这个寡言少语的瓷人。几分钟后见他依然纹丝不动,记起此番前来的目的,我只好径直走了过去:“晓瞳,你好!感觉你不爱说话”我直截了当。

他旋即把目光移向了窗外。“我是不会说话,舌动是非生”。

好一个真实不虚的人!我内心掠过一丝快意,喜欢!显然他早已弃绝了一切虚意的奉迎,以天性为根本,以智慧为导师。内心平和而镇静。

“有没有愿望和晋老一样成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我试探的问到。

“君子,进则立功,退则明道”他言简意骇。眼睛依然看着窗外。

晋晓瞳作品手拉坯钧红釉寿桃

作为晋家钧窑的忠实追随者窑,和许多喜爱晋家钧瓷的人一样,皆缘于对晋老及晋晓瞳朴实无华的人格的敬仰,朴实的家风使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质——舍得,厚道。他们秉承天地的恩赐,沿袭着最简单的活法—安分守己。不为物累,不为俗牵,寡言不争,为人谦和。有缘接触到的人都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一种超然世外的平静。

借以平息心情,我悄悄环顾四周,展厅不大,靠墙摆放着略显粗糙的展示柜,倒也和他们父子在创作上追求归真返璞的格调相匹配。我喜欢晋家瓷的主要原因就因它朴、拙、厚、重。物随其人吧,晋家瓷的气质与做瓷人的精神风貌可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见晓瞳一直盯着那件西周鼎,我禁不住上前问道:“这鼎好在哪里”?

“人有人性,物也有物性。你知道这鼎在说什么吗”?他一边用手不住的擦拭着鼎的耳饰,一边提出了这个让人匪夷所思的问题。

晋晓瞳作品西周大克鼎

我把目光投向了桌上的西周鼎,那是一尊三足双耳圆形鼎。鼎很大,约四十几公分高。耳饰朴拙厚重并刻有精美细巧的图案。瓷质细润,釉色古朴盈溢,在鼎的中间部位就着雕刻的纹理,图案奇妙的形成了一个个如佛头般的图形,连佛头上的石窟门洞都清晰可见,令人震惊。整个造型让人感觉气韵无穷。我仔细端详后不禁由衷赞叹。

“鼎在远古是作为烹煮用的器物,所谓列鼎而食,象征达官显贵的豪侈生活。后来作为礼器成为君主,大臣等权力的象征”。他一边用手抚摸着鼎,一边娓娓道来。

“看得懂,你就拿去吧。近段时间就烧出这一件好东西,已经做在晋家钧窑简介的封面上了。”一边说他一边递给我一本书,封面上正是这件西周鼎。

我喜出望外。“鼎能镇宅吗”?我问到。

“听说过:易不为小人谋吗?”他答非所问。

我陷入了沉思…智者的标志就在于,他有处理两个矛盾观念的能力。也就是说,他可以履行尘世的职责而不执着于结果;能悠游于樊篱之内而不为世俗的名利所动心。心无旁骛,投身于众生福祉的事业中,臻达至高境界。

晋晓瞳作品静心钵/深圳藏友杨眉女士收藏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是快乐的:一是完全无知者,这种人因无知而无欲;一是真正的智者,这种人同等看待得到和失去。

我幡然醒悟到:这个沉默的匠人寡言不争的背后,恰恰蕴含着一股对钧瓷艺术孜孜不倦,穷源溯流的探索精神。

抱着那件西周鼎,感觉沉甸甸的。这是一个钧瓷艺术大师,透过它向世人讲述的火的艺术。

感谢这些钧瓷匠人,由于他们默默无闻的奉献,我们的精神家园才不致荒芜。“德润身,富润屋”。而艺术润泽我们的心灵家园,让我们的心灵家园永远生机勃勃,芬芳馥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