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古代瓷器壶 > 导航 >

壶友看重“升值” 紫砂有点“尴尬”

壶友看重“升值” 紫砂有点“尴尬”

古代瓷器壶 古代瓷器毒酒子母壶 古代龙柄瓷器鸡头壶

2020-06-04

古代瓷器壶。

中国艺术研究院紫砂艺术教授堵江华制作的“供春”壶

北京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赵为民设计的“清凉”壶

随着紫砂壶的身价不断攀升,其在藏家心目中的分量也与日俱增。受此带动,人们对紫砂壶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过,有些尴尬的是,不少对紫砂感兴趣的人更多的关注点在于“它能为自己带来多大的经济回报”。业内人士表示,一把紫砂壶,因其承载着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而有着其独特的价值,也正因为这样,它才有着更高的发展空间。但是,如果只是关注紫砂壶的“增值与否”,就显得舍本逐末,买椟还珠了。

从“供春”壶到当代壶艺,千百年的发展、传承与创新,紫砂壶所承载的远不止“增值”这一项功能,其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更值得大众去感悟、去挖掘。

爱紫砂易懂紫砂难

店面位于马连道茶叶一条街的叶老板最近正在打算另外盘一家店铺,将现有经营项目之一的茶叶从本店剥离出去,腾出更多的空间来专门打理紫砂壶生意。在他的规划中,将来的紫砂壶专卖店不仅经营来自宜兴的各式紫砂壶,还会开辟紫砂壶品茗区域,向来店的人介绍紫砂的知识。之所以如此,是源于紫砂壶行情的火爆。叶老板告诉记者,之前自己做茶叶生意,紫砂壶只是捎带着做,但是从去年开始,关注的人越来越多,不得不做此调整。不过,他同时表示,设置品茶区、介绍相关知识也只是为了使经营更加立体化,“更多壶友还是更关注他们的壶能不能升值”。

北京国际茶城的一家紫砂经营商户佐证了叶老板的话,“现在有不少顾客知道紫砂壶很贵,所以来挑壶的时候,泥料、造型都放到了其次,上来先问哪个工艺师的壶升值快”。这位商户笑着说:“紫砂壶升值与否与它本身的艺术、文化价值有关,不少人甚至追问一二百元的、批量生产的壶是否有升值空间,能升多少,可见其对紫砂壶的认识连初级水平都谈不上。”

对于经营者的这种表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壶友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消费者对于紫砂壶的认知其实有很大一部分程度是受市场引导的,当一位对紫砂有浓厚兴趣的人来到市场时,他接受的第一个信息就是经营者灌输的“升值”理念,怎么能怪他没有去关注文化价值呢?反过来讲,现在搞紫砂经营的人,甚至包括一部分紫砂制作者,也都没有认为自己应该向消费者灌输更多的文化理念,使得许多想要了解紫砂的人很难找到学习的途径。

宜兴市丁蜀镇一位工艺师告诉记者,有时候自己也会受邀参与一些紫砂壶展览,在与前来参观的客人交流的时候,总能听到一些反馈,不少客人坦承自己对紫砂壶不了解,甚至用“就是一把很贵的茶壶”来形容紫砂壶。每当这个时候,他就在想,还是应该多一些途径和方法将紫砂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只有人们真正地了解了紫砂壶,才能持久地对它感兴趣。否则,如果单纯只是着眼于“升值”的话,可以替代紫砂壶的艺术品太多了。

身体力行传播文化

事实上,有关紫砂的文化交流活动一直都在以或官方或民间的形式进行着。宜兴许多有责任感的从业者,以这样那样的方式进行着紫砂文化的传播事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就经常在展览会、学术研讨会、拍卖会,甚至新闻发布会等公众场合尽力宣传紫砂文化,呼吁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紫砂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她还非常重视对外交流的机会,多年来,她的许多作品参加了在日本、美国、德国、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葡萄牙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展览,而且,她还借这样的机会进行技艺表演,尽力传播紫砂文化。

对于紫砂文化传播,在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范家壶庄创办人范伟群看来,从事这一行业本身就是为传播紫砂文化做贡献。一件作品从构思到成型,在反映作者思想的同时,也体现了传统技艺的传承。当这些作品通过流通到达爱壶人手中的时候,已经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递。范伟群认为,也许对于紫砂文化来讲,缺乏的不是传递,而是引导,告诉大家一种方法,让每个人自己领悟。范伟群自己把范家壶庄当成一个文化宣传平台,不同国籍、不同领域、不同人群都在这里参观过紫砂壶制作技艺与流程,了解过紫砂壶的发展历史,对紫砂壶有了初步的认识。他自己本人也经常参与文化交流活动,先后多次赴港澳地区和内地各大城市,进行紫砂壶艺的展示和推广。2004年、2005年两次赴韩国举办紫砂壶艺展、紫砂壶艺演示会及紫砂壶艺爱好交流推广会,得到了韩国壶友热烈的欢迎和喜爱。

与此同时,行业协会也在文化交流方面做了许多努力。据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介绍,自2002年陶瓷行业协会成立以来,通过举办各项展览推动紫砂文化传播,如“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展”、“紫砂艺术节”、“紫砂文化节”等,都是较为知名的品牌活动,并且5次组团赴美国参加陶瓷教育年会活动、举办“中国陶都(宜兴)国际陶艺研讨会暨陶艺展”、与韩国有关方面签订文化交流合作协议……一系列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对提升宜兴陶瓷,包括紫砂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起到了很大作用。在学术研讨方面,行业协会建立了《陶都通讯》、《宜兴紫砂》、《江苏陶艺》等阵地,便于学术交流。此外,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还出版专业书籍、举办手工技艺竞赛……通过各种手段对紫砂文化进行全角度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参与文化乐在其中

紫砂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它和茶文化一起融入人们的生活并与之息息相关,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人文精神也借此得以体现。历代文人关于紫砂的吟咏也不绝于史料记载:“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雪贮双砂罂,诗琢无玉瑕”等反映了紫砂在文人生活当中的地位,也形成了独特的紫砂文化。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认为,真正的紫砂陶是有精神、有气质的,紫砂与中国茶文化一体化,同时浸透了中国文字、书法和绘画艺术,更是儒、道、释等人文精神的载体,而根植于民间的紫砂手工工艺清新质朴的品格,则来源于生命对美好生活的强烈追求,从而构成紫砂陶器一以贯之的灵魂——紫砂文化。

但是紫砂文化如何让更多人感受到、认识到?也许“参与是最好的传播方式”。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讲师陆子羽对茶与紫砂非常热爱,作为一个加拿大籍“茶人”,他有志于编纂一部关于中国茶文化的书籍,记录自己与壶友茶人的感悟,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给世界。陆子羽对茶的热爱源于一次偶然的“茶事参与”,正是因为自己真正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才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寻“根”来到中国。

一位紫砂爱好者也认为,现在各种紫砂展览很多,有许多也办得非常有诚意,比如会有现场演示、知识讲座等,但是,如果能够让更多的人真正参与一次品茗活动,感受一把茶与紫砂的文化之旅,也许会比居高临下的讲座更有说服力。

北京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赵为民表示,紫砂壶价格的飞涨其实正是体现了人们对其文化艺术价值的认同。文化不是抽象的,而是具象的,它最好的传播方式就是能够与大众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现在的一些文化传播方式很多时候都表现得一厢情愿,因此,难免会与受众之间产生距离感。而从西方文化的传播来看,有不少一部分是人们通过对西方产品来了解的。所以,紫砂文化的传播也应该换一种方式,尝试着融合到大众生活当中去。让买壶的人树立“买壶是为了喝茶”的观念,紫砂文化的传播才能更有意义。

延伸阅读

紫砂文化:长兴紫砂 何时“壶”起来


近日,长兴县人大财经委员会一份关于加强长兴紫砂产业保护与发展的建议再次引起了长兴紫砂业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带着这份关注,记者日前来到长兴,走进一家家紫砂工作室,了解长兴紫砂的生存现状,记录下长兴紫砂业者为传承和发展紫砂业做出的努力。

与宜兴山水相连、矿脉互通的长兴陶器制作历史悠久,早在65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之时,长兴先民就开始制陶。长兴陶土紫砂矿产资源丰富,与宜兴素有南陶、北窑之誉。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专业化的紫砂厂成立,乡镇个体作坊迅速崛起,从业人员近千人,产品出口占浙江陶瓷的第二位。

然而,企业体制改革后,长兴紫砂厂的原技术骨干纷纷创办个体紫砂工作室,虽然维系了长兴紫砂的存在,但时至今日,仅有13家尚在运营,从业人员只剩50余人。虽然长兴紫砂近年来在全国和各专业评比中屡有获奖,但普遍存在着小、散、乱的现象,行业管理无从下手,紫砂人才后继乏人,矿产资源流失严重。对此,长兴不少有识之士呼吁,长兴发展紫砂产业的优势独特,有早在唐代就被列为贡茶的紫笋茶,有茶圣陆羽撰写茶经之地顾渚山下的金沙泉,作为发展长兴茶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环,长兴紫砂应该有它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机遇。

壶在保护

与邻居宜兴相比,长兴紫砂在人才、工艺和影响上,确实逊色不少,这种事实和现象今后可能还会延续下去。但长兴紫砂经过近30年来的发展,也有自身的优势。许多长兴紫砂业界人士认为,只要措施得力,保护得法,在同一紫砂文化圈内,长兴紫砂是有可能大放异彩的。

这种优势首先是资源,长兴有丰富的紫砂矿藏,主要分布在小浦、槐坎等多个乡镇,吸引了不少宜兴紫砂业者越界至长兴购买,现在长兴一吨好的紫砂泥在宜兴最高可卖到8万元。如此好的收益当然使得不少长兴人趋之若鹜,然而资源再好、再多毕竟是不可再生的,它总有枯竭的时候。对此,一些长兴紫砂业者呼吁政府有关部门予以规划和保护,当然这种保护不是封闭的,而是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其次是人才,长兴紫砂业者现有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6名,其中年已古稀的蒋淦勤先生还是国家陶瓷艺术大师荣誉的获得者,作为浙江紫砂工艺非物资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代表,蒋淦勤先生的声名已为国内紫砂业者、收藏者和爱好者所熟稔。

上世纪50年代末期,宜兴一代紫砂大师蒋蓉最小的弟弟蒋淦勤和他的两个哥哥蒋淦方、蒋淦春先后移居长兴,创办长兴紫砂工艺研究所,几十年殚心竭力,培养了长兴大批紫砂人才,带动了长兴紫砂业的勃兴。可以这么说,紫砂世家蒋氏的传承人已在长兴生根、开花、结果。在长兴一座僻静的院落里,记者见到了蒋淦勤的侄子蒋兴宜。作为蒋氏紫砂世家的第四代传承人,蒋兴宜已用自己的名字将长兴和宜兴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已届天命之年的蒋兴宜自小在姑妈蒋蓉、父亲蒋淦方和两个叔父蒋淦春和蒋淦勤的指点、传授和熏陶下,而今已卓然有成。蒋兴宜于2006年获评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有的作品除了在全国和各专业性的评比中获奖外,还在紫砂壶拍卖专场中被藏家拍走。当记者问起是继续留在长兴呢,还是会往宜兴发展?蒋兴宜憨厚地笑了笑,这个想法还是有的,毕竟就目前的现实来说,去宜兴发展可能机会更多。不过,在长兴生活了这么多年,有这么多同道好友,不是说走就好走了。陪记者一同前往的一位长兴紫砂业者认为,只要长兴紫砂业者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政府有关部门予以高度重视和保护,蒋氏紫砂是可以和长兴其他几位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董建民、吴伟华、傅一平、钱樟法一起,成为长兴紫砂的金字招牌的。

壶在传承

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尽管长兴县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当然也有不少长兴紫砂业者源于对这一行业与生俱来的守望和追求,自觉和不自觉地担当起了这份责任。记者在调查和了解中发现,现在长兴紫砂业者依然存在着从业人员偏少、专业技术人才年龄偏大、工艺技能水平亟待提高等问题,这固然有其历史和客观原因,但是现有紫砂业者安于现状、带徒传艺的积极性不高和自愿进入该行业的年轻人不多也十分明显。

在绿树掩映的半匋居紫砂工作室,记者见到了刚从杭州风尘仆仆赶回来的半匋居主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傅一平先生。傅一平在记者面前小心翼翼摊开了一把用宣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紫砂毛坯原壶,其上有浓墨重彩的痕迹。傅一平说,这是杭州一位书画名家自己绘制的,想让他镌刻一下,然后再回炉烧制。作为一位紫砂业者,傅一平的书画篆刻造诣也颇为精妙,他是中国书协会员,也是西泠印社社员,同时还担任着湖州市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这使得他在紫砂壶铭文和题饰镌刻上得天独厚、游刃有余,沪上书画名家程十发先生亲书江南刀客四字题赠于他。但傅一平并非藏技于身,秘而不宣,在傅一平的对座,一位30来岁的年轻人正全神贯注地在一把紫砂毛坯原壶上对着字画原迹镌刻着,傅一平不时在旁点头微笑,傅一平解释道,这位年轻人是位书法老师,与他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几年下来,镌刻技艺已较为娴熟。

在金陵陶坊,长兴县紫砂陶艺协会秘书长、工艺美术师陈土良颇多感慨。作为长兴紫砂界的资深人士,陈土良见证了近30年长兴紫砂业的兴起、发展和目前的停滞局面。陈土良1984年至1987年曾担任国营长兴紫砂厂厂长,在有限的资金和人员紧张的情况下,选送了一批年轻人前往江西景德镇学艺,这些人后来都成为厂里的骨干,并为长兴紫砂厂曾有的辉煌作出了贡献,他们中的一些人后来也成为目前长兴13家个体紫砂工作室的主要业者。陈土良认为,长兴紫砂想要继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人才的传承和培养尤其重要,像董建民、吴伟华、蒋兴宜、傅一平、钱樟法这样身怀秘技的工艺美术大师只要为之搭建多种平台,完全可以再多带几个紫砂工艺人才出来,为长兴紫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现实情况是,这些大师包括像陈土良这样的10余位工艺美术师目前带徒的积极性并不高,一是培养一名紫砂工匠,仅仅是工匠至少得两到三年,如果没有好的政策很难予以自觉践行。二是紫砂壶制作毕竟是一门传统工艺,要想学有所成,需要耐得住寂寞,现在年轻人自愿学艺的不多也是现实。

壶在创新

任何一门传统工艺要想获得保护、传承和发展,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必须关注时代,紧随时代,创新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紫砂亦然。当然,这创新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建立在对传统的深刻理解、把握和传承之上,否则就是水中月、镜中花。

在刚刚落成不久并对外开放的长兴紫砂馆,倘佯在馆内的五个展区,听着长兴百汇紫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蒋文春、丁惠玲两位主任的介绍,记者见证到了长兴紫砂工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馆内陈列的琳琅满目和形式各异的紫砂作品,记者更是深切感受到了长兴紫砂业者深厚的传承和创新能力。这其中,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钱樟法算得上是一位佼佼者。现年45岁的钱樟法的传统紫砂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学院派的设计构成理念,将儒雅气韵与太湖石漏皱透空的特质结合起来,令人耳目一新,这些紫砂壶在记者看来,更像现代陶艺作品,更具观赏效果,而不仅仅只是壶之一途。

在常人看来,同行难免相轻,可记者碰到的长兴几位紫砂业者不是这么想的。他们认为,钱樟法将传统紫砂工艺和现代陶艺结合起来,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浙江是文化之邦,人杰地灵,有中国美术学院这样国内一流的艺术学府,有西泠印社这样国内一流的学术团体,只要长兴社会各界和政府打开思路,是有条件让长兴紫砂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的。还有浙江每年有这么多艺术学院的毕业生,只要长兴有吸引他们施展才华的条件,相信长兴紫砂业是可以壶起来的。

紫砂陶器自明朝创制以来,其造型千姿百态,层出不穷。紫砂陶的器形归类,据我国第一部紫砂专著《阳羡茗壶系》的记载,就可以区别出三大类别:壶与茶具,紫砂雕像和文房雅玩。

几百年过去了,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紫砂工艺的不断提高,紫砂陶的器形更加丰富多彩,其品种大致可作以下归类:

一类是壶与茶具。这是紫砂陶的主要传统品类,它是紫砂陶的起源形式,也是紫砂陶的主要表现形式。在相当程度上,可是说紫砂壶就代表着紫砂陶。茶具内容包括:杯、碟、咖啡具、水平壶等。

二类是雕塑。主要指人物雕塑,也包括物象雕塑,如动物、瓜果、菜蔬陈设玩器。

三类是实用器皿。它指茶与茶具意外的其他实用物品,诸如:盆、瓶、烟具、餐具等。

四类是文房雅玩。如砚台、笔筒、笔架、镇纸、印章、印盒、假山石景、仿青铜器等。

五类是壁挂壁饰。紫砂陶的壁挂壁饰是与陶刻装饰紧密相连的一类品种,有浮雕装饰、陶联、陶简,陈设效果较强。

紫砂壶新壶如何养壶


紫砂壶从被烧造出来的那一刻起,便注定终身与茶结缘,不用来泡茶的紫砂壶就像失去生命的躯壳,没有任何意义。这一点,在嗜茶者中早已形成共识。但随着紫砂泥的日益稀少,想要选购一把称心如意、高档次、高品位的紫砂壶时,我们才蓦然发现,昂贵的价格已经使紫砂壶成为了一种投资品种,即便是数年前花千八百元就可以买到的普通紫砂壶,现如今的价位也水涨船高,飙升至万元,更不用提名家烧制或年代久远的紫砂壶了。据《宝藏》统计,目前紫砂壶拍卖成交价最高的是2002年香港佳士得一件清乾隆剔红饕餮夔龙纹紫砂壶,该件作品以147.7万港币成交。因此如何鉴赏、保养紫砂壶,已经上升到了收藏投资的高度。紫砂壶的投资收藏也已成为文人雅士对茶文化的另一种理解,不管深谙茶中之道者如何滔滔不绝的讲述对茶道的理解,若无一把上好的紫砂壶,配以绝好的茶叶,这一切都缺乏了底蕴与信服度。爱茶者与赏茶之士可在把玩之间,细品那幽幽茶香,感受那份静谧惬意,这就显得刚买一把新壶的不可小视了。壶贵了,壶身价涨了,都要求壶要专门去养了,时下养壶成为了大多数人认真在履行的一项义务,因为养好了,回报是不可想象的。接下来就为大家阐述一下,养壶的一些要领,使大家的壶都所养,有所成。

养壶要领:

(1)新壶新泡,先要决定此壶将用以配泡哪种茶。譬如是重香气的茶还是重滋味的茶,如果讲究的话,都应有专门备泡的壶。

(2)使用新壶,应先用茶汤煮一番,一则除去土味,也可使壶接受滋养。方法是用干净锅器盛水,用小火如势煮壶,到水将滚未滚时,在将茶叶放入锅中同煮。等滚沸后捞出茶渣,在稍待些时候取出新壶置于干燥且无异味处自然阴干后,使可使用。

(3)旧壶重泡。每次泡完茶后,将茶渣倒掉,并用热水涤去残汤,以保持清洁、合乎卫生。

(4)注意“壶里茶山”。有人泡茶,只除茶渣,而往往将茶汤留在壶里阴干,日久累积茶山,如维护不当,易生异味。所以在泡用前更应以滚沸的开水冲烫一番。

(5)把茶渣摆存在壶里来养壶的方式决不可取。一方面茶渣闷在壶里易有酸馊异味,有害于壶;另一方面紫砂可吸附热香茶味,残渣剩味实也无益于壶。

(6)壶应经常擦拭,并用手不断抚摸,不仅手感舒服,且能焕发出紫砂陶之本身的光泽,浑朴润雅,耐人寻味。

(7)清洗壶的表面时,可用手加以擦洗,洗后再用干净的细棉布或其它较柔细的布擦拭,然后放于干燥通风且无异味之处阴干。久而久之,自会与这把壶发生感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