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砖 > 瓷砖墙面 > 导航 >

尘封47载100件古瓷掀起盖头来

尘封47载100件古瓷掀起盖头来

瓷砖墙面 全瓷瓷砖 瓷砖造型

2020-06-03

瓷砖墙面。

100多件古瓷精品在银川展出。展品包括自晋代、隋唐宋元至明清、民国各时期的精品。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20件、三级文物30件,集中了中国各个时期窑口瓷器之大成,数量之多实为罕见。其文物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难以估算……9月10日,宁夏艺术节的重头戏之一:“宁夏博物馆瓷器精品展”首次在银川展出,一批国家级精品瓷器掀起盖头,展品中有越窑、均窑、耀州窑、定窑、龙泉窑、建窑等瓷器100件。这些瓷器包括从晋、隋唐宋元、明清至民国中国各时期的瓷器精品,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件、国家二级文物20件、国家三级文物30件。此次展览集中了全国各时期瓷器窑口之大成。据了解,这批瓷器中仅仅清朝官窑瓷就有20件,龙泉窑瓷就有10余件。但是,这100件精品瓷并不是全部藏品,而是博物馆专家从200余件瓷器中精选出来展出的,数量之多实为罕见。其文物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难以估算。

然而,如此重要的一批古瓷精品,我们在翻阅《宁夏博物馆发展概况》、《宁夏博物馆简介》中却未有记录。因此,这批瓷器的闪亮登场,着实让人出乎意料和令人鼓舞。它极大地提高了宁夏博物馆的地位,也极大地丰富了宁夏博物馆的展品种类。

据宁夏博物馆专家介绍,这批瓷器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时,故宫博物院、北京文物总店、上海博物馆、上海文管会4家单位为改变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充实少数民族地区的文物结构,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时特向宁夏划拨一批文物,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的“贺礼”。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党和政府为使更多文物古迹得到保护,并使大量失散文物得到征集,1959年7月1日成立了宁夏地志博物馆筹备处(宁夏博物馆前身),地点在今宁夏展览馆所在地,与宁夏展览馆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由于数次搬迁,加上人事多次变动,当年接收这批文物的人早已故去,许多原始档案和材料已不知去向,现只留下一些卡片简单记录当年划拨的数量和划拨单位。所幸的是历经47载,这些文物由于长期受展览场地限制从未展出,并封存在博物馆库房内被完好地保存下来。近年来,宁夏博物馆组织专家对这批文物进行清理和鉴定。博物馆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对这批文物进行分类整理和断代工作,使这些文物在47年后焕发它无穷的光彩,让人们从中感悟中华古瓷的特有魅力。

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它的发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考古资料表明,早在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商代就成功烧造了“原始瓷器”,经过春秋、战国、秦汉的发展,到了东汉“青瓷”终于烧制成功,随着烧制技术的不断成熟,唐宋时期大量瓷器通过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国。元、明、清三代,中国的瓷器工艺达到顶峰,为人类物质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盛世兴收藏”,中国古瓷不止是中国各大博物馆收藏家竞相追逐的目标,也是全世界各大博物馆和收藏家竞相收藏的目标。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古瓷的工艺和艺术魅力,这里特将“宁夏博物馆瓷器精品展”中的部分文物作一赏析和介绍。

“宋代黑釉木叶纹碗”为宋代吉州窑瓷。碗内底有枫叶形纹花,呈黑釉彩色,釉面明亮深沉,含蓄端庄,色彩深沉,有一种诱人的内在美。釉面翻过来似草帽,故又称斗笠碗。据史料记载,宋代饮茶风盛,上至宫廷、下及民间极为盛行。这种木叶纹花碗,由吉州艺人采用黑釉瓷器以一种别出心载的技法制成,为我国陶器发展史上的一大旷世杰作,它为研究宋代茶文化提供了可靠的物件依据。据专家介绍,“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碗”存世量极少,非常珍贵。据介绍,目前国家博物馆都没有这种窑瓷碗,而宁夏博物馆现有两件。

“明代白釉兽首双耳大炉”、“明代白釉犀角杯”两件瓷为德化窑瓷。德化窑在今福建德化县,故名。创烧于宋代,宋元时期烧青白瓷,明代盛烧白瓷。这几件明代白瓷胎质致密,透光度极好,釉面为纯白色,色泽光润明亮,迎光透视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色,故被称为“猪油白”、“象牙白”。德化瓷器极为珍贵,白瓷双耳炉和犀角杯釉色浑然一体,不仅工艺刻画细腻,图案造型洗练,而且非常生动有神,艺术价值极高,是收藏家竞相追逐的目标。

“宋代黑釉兔毫花盏”(一对)建窑瓷。宋代的陶瓷工艺进入到鼎盛时期,宋瓷除白、青两大类外,在当时的福建建瓯、建阳等地创烧成功黑釉瓷器,主要品种有黑釉茶盏这种胎呈浅紫黑,厚重坚实的瓷器。这种细毛状纹因发色不同,又称“金兔毫”、“银兔毫”、“黄兔毫”。宋徽宗赵佶因定瓷芒口而弃定瓷用汝瓷,又在民间征集宫廷用瓷,黑釉茶盏被选中,作为进贡御瓷。这对宋代建窑“黑釉兔毫盏”为典型的福建建窑兔毫盏瓷,釉色黑而光亮,口沿一周釉色呈茶色,伴有流淌和细密工整的兔毫纹,脱土黑色,极为珍贵。

“清乾隆粉彩双鸡花卉纹盘”官窑瓷盘。粉彩瓷是明清两代景德镇烧制的釉上彩品种,它的最大成就是运用古代的制瓷成果,把低温色釉的传统工艺运用于彩绘和烧制工艺中,粉彩瓷是中国数千年的陶瓷工艺集大成之总结。这对乾隆粉彩双鸡花卉纹盘出自景德镇窑,是明清彩瓷制作的盛极之时,从胎釉选料到造型艺术都达到精妙绝伦和前所未有的高度。据《古玩世界》介绍,1993年一只“清代康熙五彩果鸟纹碗”在香港就拍出230万港元。十几年过去了,艺术品拍卖在此基础上已翻了数十倍,因此这对粉彩双鸡纹盘有极高的艺术和经济价值,现已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以上介绍的只是百件瓷器精品展中的星星点滴,但这也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令人大饱眼福。“宁夏瓷器精品展”的首次展出,极大地丰富了宁夏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对宏扬中华历史文明、促进宁夏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尤其在西部大开发的今天,这一宝贵财富的出现显得更加闪烁而夺目。(本版图片由国鸿拍摄)

观众在观赏景德镇官窑宋代影青板依罐

明代白釉兽首双耳大炉(德化窑)

宋代黑釉木叶纹碗(吉州窑瓷)

清乾隆粉彩双鸡花卉纹盘(景德镇官窑)

宋代黑釉兔毫花盏(建窑瓷)

清代青花矾红双龙戏珠纹瓶(景德镇官窑)

青瓷四系盖罐(隋唐)

相关知识

瓷砖行业掀起低碳环保认证潮流


低碳环保或将成为未来瓷砖发展趋势

前不久,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向信益陶瓷(中国)有限公司发出编号为PCF-2011-0001的产品“碳足迹”证书,这是CQC颁发的第一份PAS2050证书。这标志着信益陶瓷(中国)有限公司继去年通过IS014064核查后,成为国内第一家同时通过ISO14064和PAS2050核查的瓷砖生产企业。

陶瓷行业一直被冠以“高能耗、高污染”的“帽子”,在低碳潮流兴起之后,陶瓷企业低碳热的背后,是玩概念还是动真格?

PAS2050规范是由碳基金和英国环境、食品和乡村事业部联合发起,英国标准协会为评价产品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排放而编制的一套公众可获取的规范,目的是为评价某个单一产品(无论是商品或是服务)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从摇篮到大门)的碳足迹的评估。

碳足迹标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打个比方,一个人开着车在公路上转一圈就留下了一个碳足迹。总的来说,“碳足迹”就是指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

我国陶瓷业从改革开放以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质的蜕变、量的飞跃,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陶瓷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然而,陶瓷业一直被认为是高能耗、高污染的“双高产业”,陶制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土地资源,其原材料的加工和烧制的过程会对环境带来许多潜在的污染,成为废气排放的大户。

在当今发展“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国家节能减排措施更加严厉,宏观调控的力度也不断加大。一些企业选择转移生产基地,将生产基地搬到偏远地区,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而另一些比较有实力的企业则选择改进生产线,花巨资购置环保设备,从根本上做到清洁生产。位于江苏昆山的信益陶瓷(中国)有限公司就从生产环节走低碳之路,选用先进的设备和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生产中采用新技术,响应政府产业升级号召,努力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去年8月19日,一场以“聚焦低碳,两岸同行”为主题的高端设计师论坛在上海世博会零碳馆召开,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何贤伟向信益陶瓷(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荣德颁发了业内首份ISO14064证书。一年后的8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向信益陶瓷(中国)有限公司发出编号为PCF-2011-0001的产品碳足迹证书,这是CQC颁发的第一份PAS2050证书。这标志着信益陶瓷(中国)有限公司继去年通过IS014064核查后,成为国内第一家同时通过ISO14064和PAS2050核查的瓷砖生产企业。

自1997年成立之初,信益陶瓷(中国)有限公司就一直坚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环保、健康、智能的永续发展是其多年的追求与梦想。正是基于这样的初衷与目标,信益陶瓷积极投身于低碳、绿色工程,并成为零碳联盟首批企业成员。

林荣德表示,在昆山检验检疫局的支持与指导下,通过推行ISO14064和PAS2050,公司编制了一份全面、完整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计算某个产品从原材料、生产、销售、使用一直到废弃整个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让公司更加全面了解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状况及可能的责任与风险。同时也能透过温室气体排放的估算,协助公司将最具有成本有效性的减量机会挖掘出来。

据了解,目前我国陶瓷行业的集中度低,在整个行业70亿平方米的产量里,有3000多家企业每年要消耗掉天然矿物原料15亿吨,每年还要用掉5000万吨标准煤,向大气中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数量也很大。制约我国陶瓷企业达到环保要求的因素多为设备、原材料的不达标,生产技术传统、缺乏创新也是其中的因素。为更好地推进“低碳”生产,进行产业升级以及适应清洁生产的要求,信益陶瓷(中国)有限公司为一线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技术创新平台、试验设备和优厚的资金力量,研究污泥回收利用及降温烧成技术,对陶瓷窑炉节能新技术应用技术进行的改造等,探索从原材料、生产设备、生产过程、工艺技术等领域实现创新,并按照项目计划切实保障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实施效果,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低碳、环保生产,产出符合国际要求的低碳、绿色产品。

今年4月29日,信益陶瓷(中国)有限公司在江苏昆山举行了“绿色冠军·新起航”的新厂乔迁庆典。邀请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海协会副会长王富卿,国台办联络局副局长李勇等嘉宾莅临现场,为新厂乔迁庆典进行剪彩庆祝。在庆典发言中,吴伯雄对信益陶瓷在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领域的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指出信益陶瓷是一家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在注重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对两岸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据介绍,昆山新厂依靠高科技节能减排,建立废料处理设施,生产四废(废泥、废坯、废砖、废水)全部回收利用;在新厂区大力进行绿化建设,营造绿色低碳办公环境等等。低碳节能的绿色建厂理念使得信益陶瓷的建厂成本高于同业4倍,但却较同业平均节能20%。

“时至今日,低碳生产工厂顺利投产,虽然我们为了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打造低碳节能生活而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但是我认为这是值得的。我们将主动迎接挑战,勇于在行业内率先作为,做一个负责任的‘冠军人’”。林荣德如是说。

作为国际著名的绿色环保品牌,信益陶瓷已全面实现“绿色工厂,绿色建材”的标准。使用低碳能源,引进低碳建材,节能降耗,制造低碳产品,先后获得国家“绿色选择”标志建材企业、中国环境标志杰出贡献奖、节约能源绩优奖等奖项。公司生产的“冠军”系列产品先后荣获“国家免检产品”、“绿色建材产品”等称号。“冠军”瓷砖也成为上海世博会零碳馆唯一入选瓷砖品牌。

在实现绿色建厂的同时,信益陶瓷也十分注重提升瓷砖的品质与附加值,引进世界顶级意大利生产设备,开发生产了一系列符合国际绿色环保趋势的产品,如负离子砖、纳米抗菌砖、自洁砖、健康有氧砖、智慧干挂砖等,其生产的“冠军”系列产品获得“绿色建材产品”等称号。

“信益陶瓷不仅热心公益事业,捐助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学生,还希望通过低碳标准的导入,公开公司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建立和强化与利害相关方之间的良好关系。低碳不仅是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而且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林荣德坚定地说。

现在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会要求组织量化其对环境的影响。此外,也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将评估碳足迹作为其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的一部分,目的就在于确保自己是一个负责任的、合格的企业公民。因此,由第三方提供的精确、独立的碳足迹报告能够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也能够让企业承担起对利益相关者以及对社会应负的责任。

碳排放核算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碳交易的公平性和市场信心与稳定。各碳交易市场都要求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依据有关标准对碳排放进行审定或核查,而这些审定或核查机构的公正性、内部管理和专业能力也需要经过权威的认可机构的评价和认可。

开展认可最早的是欧盟成员国认可机构对EU ETS下核查机构的认可。美国ANSI于2008年开始提供审定或核查机构认可服务,目前已认可了为芝加哥减排交易所、北美气候注册体系(Climate Registry)、自愿碳减排标准(VCS)等自愿性减排体系提供服务的审定或核查机构。此外还有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认证机构认可机构JAS-ANZ、日本认可机构JAB、中国台北认可机构TAF等也开展了针对温室气体审定或核查机构的认可。另外,印度、墨西哥、巴西等较大发展中国家的认可机构也在考虑开展审定或核查机构认可业务。这些认可大多采用ISO14065:2007《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排放审定或核查机构认可要求》作为认可准则。由于温室气体审定或核查是一个新的合格评定领域,与以往的体系认证、产品认证、检查都有很大区别,因此各国认可机构在许多方面的理解和具体操作还有很多差异,需要随着审定或核查和认可实践的发展进一步研讨和协调。

鉴定古瓷的方法


鉴定古代瓷器,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看造型

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制作工艺、生活习惯和审美标准,因此生产的瓷器有不同的造型特点。为鉴定工作提供了依据。除了掌握各时代、各地区瓷器的造型特点以外,还要观察其造型的方法,对器物的口沿、腹部、底足、耳、流、柄、系等都要细致观察,总结出规律。

(二)看胎釉

由于胎釉成分和烧造条件的不同,烧造的器物质地、胎色、釉色各不相同,成为鉴定的重要依据,鉴别胎色、胎质主要是观察底、口和器身缩釉露胎处的颜色和质地,注意其特征。鉴定釉质则要注意观察釉色、光泽以及气泡的疏密等特征。

(三)看工艺

器物成型工艺不同,烧造方法不同,烧成温度和燃料不同会在器物上留下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也应特别注意。

(四)看纹饰

每个时代、地区的器物纹饰,都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其不同主要表现在花纹题材、装饰手法、装饰部位等等,这些都反映了当时当地人们艺术欣赏、生活习俗、制作技术等的不同,成为鉴定时参考的重要因素。

(五)看彩料

带釉彩的瓷器,各时期、各瓷址往往各具特色。由于所用彩料成分不同、配制方法不同、烧制条件不同,因而彩料的呈色也有区别,有些区别是十分细微的,要仔细观察才会发现。

(六)看款识

刻、划、印、写在器物上的文字。不同时期的款识,有不同的文字内容、书体、笔法、结构、书写位置、字数等。这些也是鉴定的重要依据。对一些款识笔法的细致之处,如横、竖、撇、捺、勾、挑、点、肩等特征,要认真体会和对比,才能看出真伪。

总之,必须对瓷器上各个方面的风格和特点都了解,才能找出鉴定古代瓷器的依据。但是,我们鉴定古代瓷器时不能孤立地去观察某一方面的特征就妄断真伪,必须综合造型、胎质、胎色、釉彩、工艺、釉色、款识等方面进行综合的鉴定。

古瓷术语你知多少?


面对眼下火爆异常且错综复杂的古旧瓷器市场,不少人有心介入却又不知从何下手。对此,瓷器鉴定专家认为,首先应该听懂和弄明白古瓷鉴定的术语,然后便可小心入市。

冲口:器物口部因与其他物体相碰而出现的裂纹,长短不等,多出现在碗、盘等瓷器上,也有外冲里不冲的现象。

毛口:口边的釉面间断脱缺。

磨口:口边出现伤损后,将其磨去一部或大部,甚至全部。

毛边:器物口面的覆釉因伤全部脱落。

重皮:器物口部因受重伤所出现断面隐患,但外观尚完整;胎釉已分裂却未剥离,往往一触即脱落。

棕眼:瓷物釉面气泡在窑中融裂爆破后,未曾弥和而形成的小孔。

缩釉:瓷胎面上有油污,所施的釉未能全部附着出现的露胎现象。

漏釉:器物施釉时,局部有透漏而露胎无釉。

片纹:瓷器釉面上出现的长短不一的相互交错的细裂纹片,与开片略同。

软道:瓷器釉面久经摩擦而出现的细微丝纹。

冷墨:本不应出现片纹的器物,但在釉面上出现了一二条纹路,胎体已透或未透。

失亮:器物釉面或彩绘的表现,被硬物划伤后留下的伤痕。

伤釉:由于釉与其他物体摩擦,致命釉面局部损伤。

剥釉:由于釉面受酸、碱、盐的侵蚀,或器物入土受浸而使釉面脱落。

磨款:故意磨去青花、红彩等款,冒充其他年代的器物。

磨底:足底内原来有釉,由于某种目的,如有意冒充其他年代,而把釉磨去。

复烧:二次入窑烧烤。

烟熏:用香烟熏作旧,嗅之有味。

配腿:香炉、马、兽等的腿或足已残伤不全,而进行补腿。

配盖:用朝代不同器物的盖相配。

水锈:器物长期受土埋水浸,有灰黄、铁红或铜绿色等物质粘附副器表。

补釉:在器口磕缺部分或磨口处,敷以釉汁,入火烧之。

鉴定古瓷的几个要点


古瓷鉴定的传统方法包括看(造型、纹样、绘画特点、青花料及胎釉的质地、显微镜观看釉中气泡)、掂(份量过轻过重均不好,过轻可能为注浆)、听(用手指轻弹,看有无伤残并判定是柴窑、煤窑还是现代燃气窑烧造)、闻(判断是否经酸洗、碱烧)数种,鉴定内容上包括胎、釉、纹饰、造型、款识、烧造工艺、成型工艺(拉坯、接胎、挖足)等多方面。由于热释光、古地磁、粘土谱系等理化测试手段尚未建立起科学完整的数据库,有些测试需取样有损测试,目前传统鉴定手法在古瓷断代中仍占有主导地位。

初入门的藏友集古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要提高鉴定知识,从书籍中汲取经验。目前收藏类书籍水平参差不一,有藏友用“尽信书不如无书”古语怀疑研究成果,这种提法过于偏颇了,老一辈陶瓷学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冯先铭先生的《中国陶瓷史》、《中国陶瓷图典》,耿宝昌先生的《明清瓷器鉴定》堪称首选入门读物。近年来各地方窑考古新成果颇丰富,修正了不少传统观点,可参阅《观台磁州窑》、《长沙窑》、《耀州窑系列报告》等一手考古报告。

切勿重官窑轻民窑。明清官窑在拍卖会动辄数十、上百万的身价着实吸引人,但明代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除选检少量精品供应宫廷,其余淘汰品均捣碎掩埋,明代官窑瓷的生产成本几乎与白银铸造器皿等价,民间收藏的机会罕有。其实,在收藏品里,普通的工薪层藏友接触最容易和最多的就是民窑瓷器,民瓷涉及社会生活诸多方面,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虽是民间寻常之物,却展现出极有韵味的瓷绘艺术。随着现代社会对艺术品喜爱的“返璞归真”,手绘民窑瓷收藏日渐升温,越来越受到收藏者的青睐。

切忌照图索骥,贪多求全。现在从事古玩行业的人以千万计,以景德镇为代表的各地仿古瓷厂(坊)众多,到过景德镇的人一定会对樊家井小街上鳞次栉比的瓷器店印象深刻,现代信息、出版业空前发达,仿烧者除了照图生产大路普仿品,有的还比照真品残件,反复实验烧制高仿品,可说是无所不仿,你能想到的历史名瓷,市场上都可见其“依稀身影”,古玩摊主神秘兮兮地从蛇皮袋里取出沾满泥土的元青花、釉里红、明清官窑瓷来,再加上一段引人的故事,有些入行不久的藏友就忙不迭地付钱,生怕错过了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实际现在从地摊上拾个大漏的机会已然很低了。

目前的仿烧品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为臆造型,造型、纹样自我创造;另一类为克隆型,完全仿照古瓷的图片仿烧;最迷惑人的一类当属改头换面型,即按真品的造型与纹饰稍加改造或重新组合,看上去似曾相识又有新鲜感。作旧手法则有酸蚀、蒸煮、打磨、浸泡等,对那些书写古代书款和使用款的瓷器,尤需慎重对待,可逐步积攒一些残瓷标本,结合专业研究著作细心揣摸,不断总结收藏经验,适当学习一些历史学、美学、民俗学、工艺学知识,在集藏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逐步培养眼力与经验,方能做到“去伪存真”。(耕生)

专家克隆故宫24件绝世珍品 “瓷王”明免费展出


展览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市民可拨打电话58930015由工作人员带入免费参观

故宫共藏有文物100多万件,为条件所限,多数文物常年藏于地下文物库内,世人能见到绝世孤品展出的机会更是极少。

为了让普通百姓有机会亲近国宝文物,两年前,专家们从故宫博物院近40万件瓷器中选取了14件代表文物,并从馆藏7000多件珐琅器中筛选出10件绝品,进行高精度仿制,以向世人开放参观。

在故宫博物院80周年院庆当月的10月25日,这24件“官仿文物”将首次在人民大会堂亮相。

此次展览将从明天起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市民可拨打电话58930015,由工作人员带入免费参观。

原品基本不公开展出

据故宫博物院介绍,原作件件有来头,要么是孤品,要么是闻名遐迩的传世之作,要么就是从来藏在深闺无人知的“稀作”。

“这些藏品因为太珍贵,基本上是‘养’在仓库里,极少拿出来展示的。”故宫博物院科技部主任曹静楼说,“其中多数藏品是借了故宫这次活动第一次展露于世人面前。”

此次复制所选的每件文物无论是器形纹饰还是制作工艺,都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也反映了故宫博物院的藏品面貌。

还原依照清代制作工艺

故宫博物院科技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专家们历经两年,制作工艺接近或达到了当时的官窑水平。

为了使高仿品最大限度地保持原物的韵致,故宫博物院科技部的专家们蹲点在景德镇和珐琅生产专业厂家,全程指导和监督生产过程。瓷器制作完全采用清代传统工艺和原料,手工制坯,手工绘花,柴窑烧制。

文/本报记者饶沛

两件“瓷王”从未估过价

此次“官仿瓷器”中有两件被业内人士称为“瓷王”,堪称故宫博物院的绝世珍宝。两件“瓷王”以其形体硕大、结构精妙、工艺复杂充分体现了乾隆朝制瓷炉火纯青的最高水平。

据了解,故宫博物院从未给这两件“瓷王”真品估过价,因为它们的价值实在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瓷王一

各种釉彩大瓶

高86.4厘米,口径27.4厘米,足径33厘米。

瓶腹部彩绘12幅吉祥图案,其中6幅为花卉、蝙蝠、蟠螭、如意等组成的寓意“福寿万代”图案。另外6幅为“三阳开泰”、“丹凤朝阳”、“太平有象”、“吉庆有余”等图,以及楼阁山水、博古图等。

瓷王二

粉彩天蓝釉开光大套瓶

高73厘米,口径31厘米,足径28厘米。

此瓶内外共三层,瓶颈、腹与胫底相连处由铜质铆钉加以固定,可以自由拆卸。

展出仿制品目录

1.粉彩天蓝釉开光大套瓶(仿清乾隆)

2.各种釉彩大瓶(仿清乾隆)

3.五彩鸳鸯莲花纹蒜头瓶(仿明万历)

4.五彩加金三狮纹直颈瓶(仿清康熙)

5.孔雀绿釉凸花尊(仿清雍正)

6.黑地描金寿桃盖瓶(仿清乾隆)

7.粉彩绿地婴戏图瓶(仿清乾隆)

8.粉彩紫地勾莲纹如意耳葫芦瓶(仿清乾隆)

9.粉彩镂空开光花卉纹象耳转心瓶(仿清乾隆)

10.青花锦鸡花卉图凤尾尊(仿清康熙)

11.黄釉青花缠枝莲纹交泰瓶(仿清乾隆)

12.粉彩绿地勾莲纹螭耳瓶(仿清乾隆)

13.粉彩绿地八仙庆寿图云口瓶(仿清乾隆)

14.粉彩绿地勾莲纹仕女图瓶(仿清乾隆)

15.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龙耳瓶(仿元)

16.掐丝珐琅八狮纹三环尊(仿明中期)

17.掐丝珐琅松竹梅纹出戟瓶(仿明晚期)

18.掐丝珐琅勾莲纹双联锦袱瓶(仿清乾隆)

19.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双耳樽(仿清乾隆)

20.掐丝珐琅葫芦纹须式炉(仿清乾隆)

21.掐丝珐琅镂空云龙纹转心瓶(仿清乾隆)

22.画珐琅开光花鸟山水图盖碗(仿清乾隆)

23.镀金画珐琅牡丹纹执壶(仿清嘉庆)

24.银胎掐丝珐琅蕉叶纹兽耳瓶(仿清晚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