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砖 > 古代瓷器刻牡丹纹 > 导航 >

青瓷刻莲纹盘口瓶(南北朝时期)

青瓷刻莲纹盘口瓶(南北朝时期)

古代瓷器刻牡丹纹 古代瓷器窑口 古代瓷器瓶

2020-06-03

古代瓷器刻牡丹纹。

这是一件精美的南北朝时期青瓷刻莲纹盘口瓶。

这件青瓷四桥系刻莲纹盘口瓶,通高26厘米,腹径17厘米,口径10厘米。盘口圆腹,肩部有四个桥梁系,自肩到腹部刻有双层八瓣的覆莲纹饰,施釉不到底,平足微凹。该器器型端庄秀美,纹饰布局合理,刻工精妙。而且釉色温润青翠,胎土致密,无论从形、色还是釉上来看都堪称完美,是一件珍贵的南北朝时期青瓷精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青瓷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东汉开始的青瓷烧制技术发展到这一时期已经日趋成熟。无论是南朝还是北朝,在这一时期都烧制出了许多精品青瓷,如著名的青瓷莲花尊、熊灯、点彩莲花罐等,都是这一时期青瓷烧制技术的杰出代表。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各民族大融合时期,其时,我国各民族文化以及科学技术快速地交相融合,文化艺术成果璀璨夺目。同时,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和精神自由的时代,挣脱了两汉儒学独尊的文化模式,不仅为佛学的传入和道教的兴盛开拓出一片自由的天地,而且崇尚自然,人民的思想没有束缚,审美艺术眼光在此期间达到一个高峰,使我国当时的科学文化艺术水平领先于世界各国。

这一时期所烧制的青瓷,形制多姿多彩,工艺水平高超精美,加之佛教盛行,并在许多器物上都有所体现,使得这一时期烧制的青瓷一直成为国内外青瓷爱好者最钟爱的收藏目标。

从这件瓷器上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先人精湛的制瓷技术及独到的审美眼光,而且由于其腹部所刻画的莲花纹饰还与当时社会上盛行的佛教文化有着很大关系(一般这样的莲纹装饰瓷器多为当时寺庙用器或信佛的大户人家所使用的器皿),从而也让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佛教文化在当时社会上的巨大影响,了解我们所熟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美妙的诗句,其实就是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的真实写照。

这样的青瓷刻莲纹盘口瓶可以说是南北朝时期青瓷的典型器物,所以它又可以作为断代的一种标准。熟悉这样的青瓷器物对大家认识、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瓷器的造型、纹饰会有一定的帮助。

大河鉴宝专家、河南省收藏协会文化交流委员会鉴定部主任乔洪涛

延伸阅读

陶瓷珍品平定刻花瓷


平定县在旧石器时代已有先人聚居生息,早在唐代即产白瓷,为全国宋窑130个县之一,属古定窑系,旧有西窑之称,也是山西四大“土贡”窑之一。刻花瓷流传地平定冠庄村在清乾隆初年就建有瓷窑,久为平定产瓷之乡,也是刻花瓷流传的重要渊源。

《中国陶瓷史》记载,平定刻花瓷始于唐、兴于宋、经五代而衰于金,具有千年的历史。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平定刻花瓷代表性传承人张聪、张文亮父子创办“张氏陶艺坊”,历经艰辛,使平定刻花瓷这一民族瑰宝得以传承与创新。

2006年9月,平定县被中国民协等机构命名为 “中国刻花瓷之乡”;张聪一家被授予“刻花瓷艺术之家”荣誉称号;同年,以张聪父子为申报主体的 “平定黑釉刻花瓷制作工艺”被列为首批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平定文亮刻花瓷砂器研究所致力于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平定刻花瓷及其他艺术陶瓷精品,是平定刻花瓷传承人单位,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主体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2007年11月,张聪、张文亮父子被编入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览》;2008年4月,张聪的作品“剔花黑釉瓶”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性珍藏;同年9月,山西省文化厅向平定刻花瓷传人张聪、张文亮父子颁发了镌刻着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工艺”牌匾;2010年入选上海世博会山西活动周“非遗”项目展示单位,是阳泉地区唯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项目。

平定文亮刻花瓷砂器研究所在保留原有刻花瓷种类的基础上,开发出新的釉色和品种,先后推出了窑变刻花瓷、亚光瓷艺、仿古开片、窑变结晶等品种。其中,刻花瓷龙凤对瓶和窑变刻花瓷工艺分别申报了相关的专利保护。

平定刻花瓷是中国传统陶瓷中的艺术珍品,现拥有以黑釉刻花为主的包括棕釉、白釉、黄釉、仿哥窑开片釉、窑变釉、剪纸漏花加彩和木叶窑变釉等多种陶艺绝活,其作品采用当地粘土(高岭土),用特殊的烧造工艺和纯手工制作而成。制作时以刀代笔,在坯胎未干之前即刻花,擅长用黑白色表现陶艺的独特。

平定黑釉刻花陶瓷与国内众多名窑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烧造工艺独特,其作品烧造釉色稳定、釉面光亮润泽、造型古朴典雅、线条灵活流畅、纹样生动明快、图案丰富多彩、式样千姿百态,其作品主题极具民俗特色。

中国瓷器窑口大全(南方篇)


湖南省:

长沙窑:在今湖南长沙市铜官镇,又名铜官窑。以烧制青瓷为主,兼烧少量的白釉、褐釉、酱釉、绿釉和蓝釉等,是唐代南方的重要青瓷窑。其产品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胎呈灰白或青灰色,少量黄褐和微带红色,后者往往再敷一层化妆土。胎体较疏松。(2)釉色多种,以青釉为主,青釉青中带黄色者为多。釉面均有细小纹片。(3)产品以盘、碗、碟、杯、壶、瓶、灯等日常生活用品为主,还有猪、羊、马、狮、青蛙等玩具。器物造型前期丰满端庄,线条圆润柔和;后期趋于秀丽。以壶为例,前期腹体圆浑,短颈,卷唇或唇外折,多棱短流,单曲柄,条形横系竖系。后期多为瓜棱腹,喇叭口,细长颈,圆管长流,双曲柄,模制印花耳系。(4)装饰技法有釉下、釉中彩绘及印花、贴花、彩色斑点等。釉下、釉中彩绘初期形式是单一的褐彩,绘以简单草率的花草纹,以后逐步演进到褐、绿两种彩色,一种是以笔直接绘画纹饰,另一种是在胎上先刻划纹饰轮廓,然后在刻线上填绘褐绿彩。以彩色斑点作装饰较普遍,始饰以大圆斑四组,渐变为小斑点组成的纹饰,大圆斑有褐色、褐绿色两种,小斑点则多数为褐绿或褐蓝相间的纹饰。贴花多装饰在壶、罐腹部,题材有人物、鸟兽、双鱼、葡萄和圆景等,在纹饰上多施以酱釉圆斑。晚唐出现印花装饰工艺,主要见于盘、碗、碟的器内,纹饰以花卉居多,较简练。此外,以诗和商品宣传文字为题材的装饰也多见。(5)碗、盘、碟一类器物采用叠烧,器心与器底均无釉露胎,很少使用支具垫烧,故烧成后一般都不存在痕迹,仅个别喷心发现3枚支钉痕,其中一部产品在露胎部分加彩遮盖美化。此外,盘心有作方块状露胎的。盒类器物平底外凸,口沿及底无釉露胎。罐类器物则平底内凹,一般器外底中心有釉,中心以外无釉露胎。

岳州窑:在今湖南湘阴县,唐属岳州,故名,烧瓷于隋唐五代,是唐代六大青瓷产地之一。其产品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胎色灰白,胎较薄、较轻,胎体不太致密。(2)釉色灰青或豆青,也有青黄或酱绿色的。釉拨且光亮,釉面有细小纹片和气泡,胎釉结合不好,易剥落。隋代产品均施半釉,内壁与器外下腹部位往往露胎,有流釉现象。(3)器物有碗、盘、钵、瓶、高足盘、四系罐、八棱短流壶等。碗足以圆饼形和玉壁形足多见,高足盘、浅盘口四系罐、八棱短流壶具有自己的风格。(4)装饰以印花为主,配以划花,器物肩腹部往望装饰着由团花和卷叶纹组成的带状纹饰,高足盘盘心纹饰多达30种以上,尤其是盘中心部位的多层花纹装饰,为其它各窑所不见。此外,还见有浮雕莲瓣纹装饰的。(5)装饰方法与长沙窑基本相同,五代时有所改进,采用支钉支烧,所烧盘、碗底部均留有4-6个小而圆的支烧痕。

湘阴窑:在今湖南湘阴,故名。为唐代六大青瓷产地之一。共发现三处,以县城内遗址为最早,出土遗物都具隋代作风,器身多有印纹装饰,仅高足盘心纹饰即达三十种以上,为同时期其他瓷窑所少见。铁罐嘴遗址标本有唇口及玉璧底碗,属典型唐代式样,为唐代岳州窑的一部分。乌龙嘴遗址多印花鱼纹碗,碗心饰团菊一朵,有宋代特征。

安徽省:

寿州窑:在今安徽省淮南市,唐属寿州,故名。共发现隋唐窑址六处,是唐代著名的黄釉瓷产地之一。其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隋代产品1隋代烧青瓷,胎质坚硬,胎体较厚,胎色青灰;断面较粗,有大小不等的气孔和铁质斑点。2釉色青中带黄或带绿,光泽很好。器物一般只施半釉,釉面常有小开片。3装饰方法有印花、划花、贴花三种。划花有莲瓣纹、单弦纹、复弦纹、波浪纹等;贴花仅见卷草纹。图案的组成常采用带状或团花状。4器形主要有四系瓶、高足盘、小口罐等(2)唐代产品1胎体比较厚重,胎色白中泛黄。2釉色以黄为主,釉面光润,开小片纹,表层有透明的玻璃质感。大多施用化妆土,但釉与化妆土结合不牢,有剥落现象。3采用3足支钉或托珠叠烧,碗、盘内心和底足留有3个支钉或托珠痕。4器形有碗、盏、杯、钵、注子、枕、玩具等。器多数平底,有的底心微凹。碗、盏一类器足的边棱用刀削去。注子有多角形短流,枕为小长方形,都具有典型唐代风格。

萧窑:在今安徽萧县白土镇,故名。创烧于唐代,而终于金。唐代烧黄、白、黑釉瓷器,入宋以后主要烧白瓷。其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唐代产品1胎体厚重,胎质不纯,呈焦黄色,胎体内杂有不少白、黑或红褐色微粒。2黄釉瓷产品釉色黄中闪绿,流釉处成墨绿色,积釉处有小开片。3萧窑与寿州窑相距较近,深受寿州窑影响,产品工艺特征与寿州窑基本相似.(2)宋、金代产品1胎色有灰白和焦黄两种。胎质有精粗之分,灰白者精,焦黄者粗。2以白瓷为主,釉色白,釉薄处灰暗无光,釉厚处呈牙黄色,并透出乳白色亮光。此外,还兼烧黄釉、黑釉、白釉黑花等品种。3采用3足支钉或托珠叠烧,故碗、盘等器内心和底足留有支钉或托珠痕,一般3个。4器形除碗盘外,还有枕、双耳罐、小件瓷塑动物等。

繁昌窑:在今安徽繁昌县,故名。烧瓷于宋代,专烧青白瓷。其产品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胎较薄,胎色白中闪青,釉面光润。(2)碗盘类器物施釉一般近底部,外壁旋削痕明显,底足可分三类;1平底内凹。2圈足平切。圈足壁斜切。(3)产品中以注子和注碗配套的温酒器最富特色。(4)器物大多无纹饰,碗内心饰团花纹较多见。(5)采用垫饼垫烧,器物足内无釉。

淮南窑:因在安徽省淮南市而称名。是一处隋代的青瓷窑场。烧制的器物有四系瓶、高足盘、小口罐等。胎质坚硬、细腻、击之音脆。胎壁较厚、断面较粗、有大小不等的气孔和铁质斑点。青色釉为透明玻璃质、光泽好。釉层厚薄不均,釉厚处色浓,釉薄处色淡,有的釉色青中带绿,有的青中带黄,器物一般只施半釉。釉面常有小开片,积釉处往往产生一种紫翠色的窑变釉。瓶和罐上有装饰纹样,方法有印花、划花、贴花三种。划花有单弦纹、复弦纹、弧纹、波浪纹、莲瓣纹等。贴花只见卷草纹一种。

泗州窑:在泗州境内(今安徽泗县),故名。始烧于宋代。以烧白瓷著名。最早见于南宋周辉《清波杂志》,渭泗州窑在泗县附近,所烧瓷器也属定窑系。窑址迄今尚未发现。

宿州窑:在宿州境内(今安徽宿县),故名。始烧于宋代,以烧白瓷为主。南宋周辉《清波杂志》:“辉出疆时见虏中所用定器,色莹净可爱,近年所用乃宿、泗近处所出,非真也,”可知宿州白瓷有定窑作风;明清两代文献著录宿州窑者多来源于此。窑址迄今尚未发现。

江苏省:

均山窑:在江苏宜兴丁蜀镇之均山,故名。是东吴后期至唐代的青瓷窑场。常见青瓷品种有钵、碗、盏、洗、壶、罐等。青釉常作豆绿色,微微泛黄,器黑满釉,器外施釉不到底。装饰花纹有弦纹、水波纹、斜方格网纹、联珠纹和铺首,耳面常印有人字纹。

四川省:

邛崃窑:窑址在今四川省邛崃县,故名。创烧于南朝,是隋唐时期四川的一处重要青瓷窑场。其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胎体较厚,胎色多种,以紫红色胎为主,还有灰色、土黄色、黄中带褐等,胎中有分布均匀的细砂料。胎釉之间往往施一层白色化妆土。(2)釉色有青釉、青釉褐绿斑、青釉褐绿彩绘等品种,与湖南长沙窑有不少共同点。(3)南朝时期的器物,常见的有四系壶,壶的四系多为桥形;还有敛口的小杯,高足盘则具有隋代作风。唐代器物造型多样,有碗、壶、罐、洗、盘、瓶等器,不少器物具有四川地区特色,在其它唐代瓷窑中极少见,如提梁罐,口大于底,罐身成斜线形,在口缘上有弓形提梁,便于提携。油灯的制作也极别致,碗形灯为夹层,中空,可注水降低油灯的热度,减少油的过热挥发,以达到省油的目的。还大量烧制小件雕塑,有动物、杂技佣、胖娃娃等形象,姿态生动。(4)装饰纹样简单,除青釉褐绿斑、褐绿彩绘外,点彩较多,有用褐点组成纹饰;或用褐彩点成一圈,中央点绿彩;也有用褐绿两色间隔排列组成纹饰等。

彭县窑:在今四川彭县,故名。烧造年代为宋代,专烧白瓷,是目前在四川省发现的唯一白瓷窑址。其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胎体致密,胎色白中闪黄。釉面光亮,釉色白中带黄,但有一部分呈灰白色。(2)产品以碗、盘、碟为主,瓶、罐、洗、盒等品种极少。(3)装饰有刻划花、印花、堆线三种,前二种与定窑风格类似。刻划花以双鱼纹多见,还有缠枝牡丹、折枝莲、莲瓣及风扇形花瓣等。印花纹饰以花鸟为主,如飞鸟衔草、凤穿牡丹、鹞鹰穿花、双雁、鱼鸭、鸳鸯戏莲图及各种缠枝花、折枝花、朵花纹,鸟类多为展翅飞行,最大特点是都不画足。堆线是用瓷浆以笔勾勒出六根线条于碗、碟的内壁,表示六出花瓣,或用六条曲线表示花瓣形。(4)与定窑的区别1.彭县窑口沿有釉,器内和外底粘有砂痕,圈足端或底无釉,产品皆施化妆土。定窑口沿无釉,器内外光洁平整,圈足内有釉。2.彭县窑的六出花瓣采用白色瓷浆堆线,较浅;定窑则以起棱线条表示。3.印花效果彭县窑显得有些模糊不清,线条略为呆板;定窑则纹样清晰流畅。

青羊宫窑:在今四川成都市青羊宫,故名。始烧于南朝,结束于唐末、五代,以烧制青瓷为主。其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胎色有灰白、紫、淡红色三种,紫色和淡红色胎体较粗糙、疏松,瓷化程度较低。(2)釉色有豆青、米黄、褐青等,除个别器物施釉到底,一般均施半釉,釉层浅薄,釉面有细小开片,有剥釉现象。(3)产品有壶、盘、碗、杯、罐、钵、砚、炉等。壶为浅盘口,短颈;罐、碗皆敛口;壶、罐的共同特点是鼓腹、平底,肩部横安桥形系或竖安复式系。有的盘带喇叭形高圈足。砚均多见。绝大多数器物的底足为微内凹的圆饼形实足,且边棱削去;小圆饼形实足碗是青羊宫窑的大宗产品。(4)装饰简朴,主要采用彩绘、模印、刻划等装饰方法。纹饰有菊花、莲瓣、卷草、麦穗、联珠纹、圆点纹与凹凸弦纹。彩绘装饰可分高温釉上、釉下彩两种,用褐彩或黄彩绘联珠纹等纹饰。

广元窑:在今四川广元县,故名。始烧于唐代,停烧于南宋末年。烧瓷品种较多,以烧黑瓷为主,兼烧酱釉、绿釉、黄釉瓷等。其产品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胎色有灰、褐、红、褐黑等种,褐为主,质地坚密,瓷化程度较高。(2)黑瓷品种除纯黑外,还有兔毫、玳瑁、油滴等。(3)产品有碗、盘、瓶、罐、壶、炉、盏、茶托及猴子骑小狗瓷塑等,碗、盘的外壁多为半釉,足为玉壁底或矮足环底。较有特色的产品有玉壁底弇口黑釉茶盏及黑釉凸线纹罐。(4)装饰有画花、刻花和印花三种。画花多在碗、盘的内壁;也有在碗的内壁从口至底用白釉绘五条直线,然后再浇黄釉,把碗分为五瓣的葵形碗。划花为简单的花草纹,印花多见水波纹。

大邑窑:在今四川大邑,故名。为唐代四川大邑,故名。为唐代四川地区白瓷产地。最早见于杜甫《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诗:“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绵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据此大邑白瓷碗当具胎薄、质坚、音脆和釉白如雪等特征,与唐代著名邢窑白瓷极为相似。但窑址至今尚未发现,四川地区唐代墓葬中也无此窑白瓷出土。

华阳窑:也称“琉璃厂”或“琉璃厂窑”。在今四川成都华阳胜利乡一村,故名。建于宋代,烧瓷品种有黄釉及黄釉绿彩,遗物以绿色彩绘较多,有黄釉绿彩大盆,盆里中心刻双鱼纹,两鱼逆水并游,辅以水草,线条自然流畅,有较高水平。

云南省:

玉溪窑:在今云南省玉溪市,故名。创烧于宋元,而止于明,烧制青瓷和青花瓷器,其特征是:(1)青瓷有印花、划花及问纹饰三种,印花多阳纹花卉,划花为简单的云纹及水纹等。釉色青灰。(2)元末明初开始仿制景德镇青花瓷器,胎质较松;釉色青灰,与所产青瓷相同;纹饰简单粗犷,以鱼藻、折枝花及四佛杵等花纹居多。(3)器形以盘、碗为多,还有玉壶春瓶、罐等。

广东省:

西村窑:在今广州西村,故名。烧瓷于宋代,品种有青白瓷、青瓷及黑瓷三种,以青白瓷为主,所产瓷器大多外销。其次产品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胎色白中显灰,胎质坚致。(2)器物造型多样,有盘、碗、壶、杯、盆、盒和玩具等。凤头壶及刻花折沿大盘可代表其特色。(3)装饰以印花、刻划花及彩绘为主,青白瓷刻花加褐色彩绘是其特有品种。此外,在青白瓷刻花大碗上部,刻划一条宽带形缠枝花卉,在其它宋代瓷窑中也很少见。(4)青瓷印花盘、碗,里印缠枝菊花纹,内心一朵团花,外壁刻斜线装饰,与陕西耀州窑同类产品风格雷同,显系受耀州窑影响。

潮州窑:在今广东潮安县,唐宋属潮州,故名。始烧于唐代,终于宋。唐代烧青瓷和酱褐釉瓷,宋代以烧青白瓷为主,兼烧青瓷和黑瓷等。其产品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唐代产品胎质一般呈灰色,胎体较厚。釉面一般均有细小开片。器形有碗、碟、壶、杯、罐、盆、枕等。碗以敞口平底造型为多见,一般施釉不到底。少量碗为圈足或四花瓣口圈足,碗内凸起四条直线。青瓷器物上有点褐彩装饰的。(2)宋代产品胎质细密,胎色大致可分白、灰白或深灰等种。施釉较薄,一般都有细小开片。(3)宋代瓷器器形有碗、盘、杯、壶、瓶、炉、罐、盆、灯、粉盒、砚、笔架、佛像和玩具等。青白瓷产品以浮雕莲瓣纹炉和喇叭口、长颈、细长流的壶最具特色。(4)青白瓷装饰以划花为主,其次是雕刻、镂空和褐色点彩,印花很少见。划花线条简朴流畅。内容以弦纹、卷草纹、平行斜线纹为主,其次是蓖纹、莲瓣纹和云龙纹等。青白瓷佛像的头、眼、须部常点以黑褐色彩,此为一大特点。(5)青瓷产品中较有特色的有贴花双鱼纹盘,双鱼纹是贴附上去的,釉色较淡,胎质较松,与南宋龙泉窑青瓷贴花双鱼纹盘有区别。(6)器物一般采用垫饼或垫环装烧,故底足无釉。盆类器皿中有的采用叠烧法,盆内底留有支钉痕,一般为5个支钉痕。

广窑:地在广东肇庆阳江。宋南渡后所建,胎质粗而色褐。器多天蓝色,不甚匀称,釉厚处或作靛蓝色,釉薄处或作灰蓝色,无釉处呈黄酱色。

惠阳窑:在惠州境内(今广东惠阳),故名。共发现窑址两处:一在窑头山,创烧于宋代,以青白瓷为主,釉色不稳定,有青白、偏黄、淡黄与浅灰各色,装饰有印花、刻花两种,纹饰题材内容丰富,造型多种多样;一在白马山,创烧于明中期,专烧青瓷,碗外刻菊瓣纹,里印福寿字,这类青瓷浙江龙泉窑大量生产,白马山窑应属龙泉窑系。

广西省:

永福窑:在今广西永福县,故名.烧瓷于宋代,以烧青瓷为主.其产品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胎呈灰白色,釉色有青黄、青灰、翠青、酱色等,以翠青釉最佳,在江南瓷窑中极少见,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2)产品以碗、碟等日用品为多,还有腰鼓、坛、罐、壶、瓶等产品。腰鼓造型与北方瓷窑产品不同,器形较小,两头粗中间细长,一头敞口呈喇叭形,一头呈圆球形,釉下绘褐彩图案。(3)装饰技法有印花、刻花、贴花、和彩绘,以印花为主。纹饰多以花卉、海水、蜻蜓、游鱼为题材,尤以缠枝菊花、折枝牡丹纹较多见,大多采用模印,花纹清晰,在一定程度上受耀州窑影响。(4)装烧方法采用支钉叠烧,碗碟的器内或器底留有4--5个支钉痕,以5个为多见。

藤县窑:在今广西藤县,故名。烧瓷于晚唐五代至宋,晚唐五代烧青瓷及酱褐釉瓷,宋代烧青白瓷。其宋代白瓷产品的特征及鉴定要领是:(1)胎质洁白,细腻,坚致,胎体较薄。少数胎体较厚,质地疏松,胎色呈灰白或紫色。(2)釉色青中偏白,有少量呈青灰或米黄色,有的有细小开片。(3)器形有碗、盘、盏、碟、杯、钵、壶、罐、瓶、灯、枕及腰鼓等,以碗、盘、盏、碟为主,制作规整。造型多取材于植物的瓜果、葵、莲等,有作瓜棱形、葵瓣形和莲瓣形的,也有仅作葵口、莲瓣口的。(4)装饰以印花为主,兼用刻划花和贴花等手法。纹饰常见的有缠枝、折枝花卉,缠枝卷叶、束莲、萱草、海水游鱼、海水戏婴、飞禽等等,而以缠枝花卉最流行,花卉主要有菊花、牡丹、芙蓉、莲等。印花线条清晰流畅,但较繁缛。缠枝花纹在耀州窑等瓷窑常见,但以席纹、菱形纹等作衬底纹的纹饰为藤县窑所特有。蓖纹在龙泉窑、耀州窑、福建诸窑中多见,但以细密的蓖纹作波涛汹涌的海水,海水中有一海兽的图案,为其它瓷窑中未见。(5)早期普遍采用一钵一器的仰烧法,器物圈足或圈足内无釉露胎,足壁内墙斜削。后期采用叠烧法,器物内底往往留有沙圈垫痕。

容县窑:在容州境内(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故名,建于宋代,发现两处窑址,一在县西,烧青白瓷,遗物以碗最多,此外尚有杯、盏、盘、壶、钵等器;一在县东,主要烧绿釉,绿的色调与低温铅釉者不同,遗物有印花缠枝菊纹小碗,纹饰布局一如北方耀州窑系风格,唯胎白而薄,釉色翠绿艳美。

兴安窑: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严关附近,故名。始烧于宋代,地面遗物以青瓷占主要比重,尚有黑釉及玳瑁釉标本;装饰多为印花,印纹陶范也有发现,印花碗有荷花流水纹及福海寿山字铭。

盘它!瓷砖的铺贴技法


能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风格,是整个家的装修风格“点睛之笔”。瓷砖不仅可以在色调、纹理、材质上力求变化,同样也可以在铺贴的方向和形状上大作文章。

1.组合式铺贴

要点

将不同尺寸、色调、花纹甚至是材质的瓷砖,按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方式进行铺贴。

Style

VPKG1890011 雅士白AB面

组合式铺贴适合于多种风格,铺贴方式更为丰富大气。通常采用颜色略深于所铺主体瓷砖的大理石,在地面四周围以15厘米左右的围边。这种铺贴效果让人感觉物尽其用、极致精美,更能烘托出空间气氛的立体层次。

Opinions

波打线一般采用深色的瓷砖,大理石有专门配套的波打线,用于地面周边或过道玄关等地方;

地拼花通常选用相对简单不太繁复的为主;

地面花线、角花则是用瓷砖加工而成的地面装饰画,主要用在门厅、茶几或餐桌下面。

2.横铺或竖铺

要点

与墙边平行的方式进行铺贴。砖缝对齐,同时用与砖的颜色接近的填缝剂进行填缝处理,整体感觉整洁清爽。

Style

这种铺贴方式最能体现大理石瓷砖的效果,弱化铺法技巧的方式更能凸显瓷砖本身的花纹与款式;同时也可以采用抛光砖进行铺贴,轻松打造现代简约风格。

Opinion

长方形的瓷砖横铺或竖铺,能在视觉上拓宽视野,使整个空间显得更加宽敞大方。

3.工字形铺贴

臻木900×150mm规格效果

要点

工字形铺贴法是仿照木地板的铺装方式。

Style

分布有致的工字形,视觉上产生错落感,不过于单调的同时,也营造出庄重大气、沉稳厚重的效果。

Opinion

工字形的铺贴法有拉伸视觉,削弱狭长空间给人的压抑感觉的作用,不仅适合用在过道、厨房或卫生间;近年新兴的长方形瓷砖也能让客厅实现灵活多样的工字形铺贴。

4.人字形不规则铺贴

要点

将相邻的两块长方形瓷砖按照45度角铺贴,如同人字一样的形状。有时也采用马赛克、卵石等铺成完全不规则的形状。

Style

人字形铺贴是一种相对新颖的铺贴方式,适合塑造个性化的现代简约风格。

正如前文所说,人字形铺贴有时也采用卵石、马赛克来设计出多变的色彩和造型,所以只能用于局部点缀,不适合在客厅和卧室大面积铺贴,通常用于阳台或过道等小面积铺贴。

Opinion

5.菱形斜铺

要点

与墙边成45度角的方式排砖铺贴。组成的几何线形纵横交错,使整体效果更鲜明和统一,能给空间带来很强的立体感。

Style

这种铺贴方式适合于欧式和中式风格,也同样适用于现代简约风格,在视觉上原本四方的砖会变成菱形,不会过于呆板,斜铺效果也更大气。

Opinion

规格较小的正方形瓷砖斜铺,适合用于小面积局部的点缀,大面积使用会给人琐碎的感觉。

瓷砖的铺贴技法变化多样,始终以“组合式、横竖铺、工字形、人字形以及菱形”为主流铺贴方式,稍加变化就可以得到与众不同的装修风格哦。你get到了吗?

趁春暖花开之际,来威尔斯陶瓷,听导购讲瓷砖铺贴技法,看瓷砖万般风貌,还可以享受威尔斯315“品质大惠战”的超值优惠和豪华大礼包!赶紧来,盘它!!

光绪粉彩花卉瓶


粉彩瓷始创于康熙五十二年,盛极雍乾时期。粉彩瓷画,是在已烧成素胎的釉面上勾饰纹线,再敷一层氧化砷粉(玻璃白),然后分层次接色渲染,经700—800℃窑火二次烧成。由于低温釉上彩呈色较“五彩”绵软粉润,因而还被称为“软彩”。

这种釉上彩新品种,虽然容易受腐蚀磨损,导致失色伤彩。但是,恰因其彩料描绘器表,呈色柔润鲜艳,给人一种清新亮丽的美感。很快便超越五彩瓷,跃居清中期以后彩瓷的主流,同釉下青花瓷并驾齐驱,盛名于世享誉天下。

图示光绪粉彩花卉瓶,高42厘米、口径18厘米、足径14.2厘米。造型规整、胎质欠坚,釉色润白泛青。撇口束颈溜肩,侧饰兽首衔环耳,圆鼓腹近底渐收。圈足内施白釉,呈现细小汗毛孔,散见针孔状缩釉棕眼。署四字楷书“永庆长春”红彩印章款。《中国古代陶瓷鉴赏辞典》(余继明、杨寅宗主编,新华出版社1992年1月出版)注释:系清末光绪吉语款。

此瓶通体彩绘,构图疏密有序。瓷绘匠师运用中国工笔画传统技法,勾勒线条纤细流畅,填彩接色过渡自然。碧绿叶片呈深浅,胭脂红瓣分浓淡;茎节脉络,灵巧鲜活,层次清晰充满生机。枝叶挺劲,取其厚重之感。花卉秀美,颇显娇柔飘逸。展现出光绪粉彩器淡雅富丽的艺术情趣。

青花过墙龙纹盘尽显康乾盛世


这是一款口径为27厘米的瓷盘,整体无裂痕破口、盘口稍有磨损,青白色釉面瓷盘上描摹着一条劲龙。但让人奇怪的是,盘内壁上的劲龙,只有半身、两爪,不见龙尾;待翻转盘面,却在盘外壁上看见了龙尾和另外两爪,整条龙犹如穿透瓷盘一般。同时记者注意到,与人们常见的古董瓷器不同,这款瓷盘的盘底并没有人们熟悉的“大清乾隆”等字样的底款,而是一层细细的磨沙底。

这究竟是一款什么样的“宝贝”?记者为此走访了安徽省文物总店的瓷器鉴定专家。

“这就是传说中的清代雍正青花过墙龙纹盘,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专家经过鉴定向记者介绍,“这款龙纹盘内的龙纹从器物外延伸到器物内,业内称之为‘过墙龙’,这一画法是典型的雍正青花特征,同时,青白色釉面,云朵、鳞片留白等也都显示它是雍正早期的器物。所描绘的龙纹体态刚健有力,面露凶相,比较于光绪等清朝后期软弱无力的龙纹,更显出所处朝代——康乾盛世的气势。”“不上釉面的细沙底和四爪龙的形态则透露了这款龙纹盘属于民窑出品。”专家指出,清代官窑出品的瓷器都有底款,同时多为五爪龙形态。

鉴于此款龙纹盘品相尚好,但花色一般,同时拥有一定存世量,专家最终给出了5000元~10000元的市场参考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