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元代景德镇官窑白瓷出现二元配方(瓷器图片)

元代景德镇官窑白瓷出现二元配方(瓷器图片)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0-06-19

景德镇古代瓷器。

元代官窑白瓷以“枢府瓷”和“太禧宗禋 [yīn] 院”的卵白釉瓷器等级最高,是元代官窑瓷器的代表,枢府瓷比原来的青白瓷胎体要厚,釉中含氧化钙少,氧化钠增多,因釉厚而呈现失透状。枢府卵白釉,还直接影响到明永乐的甜白釉。

元至元十五年(1278),景德镇已被元军占领,元廷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次年(1279)二月,在宋、元最后的“崖山海战”中,宋师大败,宋臣陆秀夫见无望突围,便背着八岁的末帝赵昺投海自尽。宋朝彻底覆灭了,浮梁瓷局负责为元廷和国家重要机构烧造瓷器,这是景德镇作为官窑历史的开端。为什么选择景德镇呢?白色和蓝色最符合他们的民族审美心理。虽然北方的定窑也烧白瓷,但景德镇的瓷土细腻洁净,比定窑白瓷烧出的白色更加纯正。而且景德镇官窑瓷是二元配方。

景德镇官窑白瓷的二元配方是元代发明的,烧瓷用瓷土是基本常识,瓷土是由花岗岩长期风化而成的,主要含石英和绢云母,在1200-1250℃的温度下可以单独烧成瓷器,这是“一元配方”。到元代,景德镇发现了高岭土,它是由长石类岩石经几百万年的风化后形成,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将其掺入瓷土中烧制,这就是二元配方。二元配方提高了原料中的铝含量,使瓷胎可耐受1280-1300 ℃的高温,这样,就可以烧成体量更大的瓷器,蒙古人喜欢。

景德镇窑卵白釉印花云龙纹盘(图片)

 卵白釉印花云龙纹盘,元,高4.1cm,口径15.9cm,足径5.3cm。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胎体洁白,里外施卵白釉。内底及内壁均模印云龙纹。

 枢府釉是元代景德镇地区创烧的一种白釉品种的统称。其胎体一般比较厚重,釉呈失透状,色白微泛青,恰似鸭蛋色泽,故又称“卵白釉”。其主要装饰手法是模印,题材比较简单,常见的有龙纹、芦雁纹或缠枝花纹。因这些白釉瓷器的花纹中间往往模印“枢府”两字,故称“枢府釉白瓷”。枢府是掌管国家军队大权的重要机构枢密院的简称。在元代白瓷上模印“枢府”字样的瓷器一般被认为是景德镇为“枢密院”烧制的专用瓷器。除“枢府”字样外,在元代这类白瓷上还见有“太禧”、“东卫”等字。

景德镇窑卵白釉印花“太禧”铭云龙纹盘

景德镇窑卵白釉印花“太禧”铭云龙纹盘 卵白釉印花“太禧”铭云龙纹盘 高2.3cm,口径17.8cm,足径11.4cm。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胎骨坚细洁白,内外施釉,釉层较厚,呈失透状,釉面莹润,釉色白中泛青,恰似鹅卵色泽,故名“卵白釉”。足内露胎无釉。

 盘外壁刻划变形莲瓣纹一周,共16瓣,莲瓣纹尖部划一道弦纹。盘内有阳纹印花装饰,盘心是一龙戏珠,龙,张口露齿五爪,身体舞动,异常骄猛,衬以朵云和火珠。盘内壁为缠枝莲托八吉祥纹,花间对称印有“太禧”二字。八吉祥的顺序,从“太”字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肠、螺、轮、盖、花、珠、鱼、伞”。

 卵白釉瓷是元代景德镇窑在生产青白釉瓷基础上新创烧的一种高温釉,经科学测试,卵白釉中氧化钙的含量较青白釉低,约为5%,而氧化钾、氧化钠含量增多,致使釉的高温粘度增大,烧成温度范围变宽。釉中所含微量的氧化铁是导致釉色白中闪青颇似鹅蛋色泽的主要原因。

 元代卵白釉瓷器的造型以盘、碗、高足碗最为多见,装饰技法以印花为主,刻划花为辅。盘、碗之内壁往往横印缠枝花卉或云龙、云凤、云鹤、花鸟、缠枝莲托八吉祥等,有的器物在花纹间模印官府铭文或吉祥文字,其中最为多见的是“枢府”铭,因此,有时人们又将卵白釉瓷称作“枢府瓷”。除了“枢府”、“太禧”之外,还有“东卫”、“昌江”、“南水”、“福禄”、“福寿”、“白王”、“天顺年造”等铭款。“枢府”、“太禧”分别代表元代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和专掌宫廷祭祀的机构“太禧宗禋院”。《元史》卷八十七(百官志)记载:“太禧宗禋院……,掌神殿朔岁时忌讳日辰 享礼典。天历元年,罢会福、殊祥二院,改置太禧院以总制之。”由此可知,“太禧”铭卵白釉瓷的烧造年代应在太禧宗 禋院的设立之年天历元年(1328年)以后,其下限当在元末农民起义军占领浮梁地区的1352年。

 “太禧”铭卵白釉瓷器甚为罕见,已故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曾撰文指出传世的仅有三件,此为其中之一,弥足珍贵。

元朝在景德镇设立的官窑称“浮梁瓷局”,是因为景德镇隶属于浮梁县。浮梁县的设立是在唐天宝元年(742),在唐代是江南地区最重要的茶叶集散地之一,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就有“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去”之句。宋以后,浮梁县最大的税收则是景德镇的瓷业。一直到清朝,浮梁县都是景德镇的上级单位。到1960年才撤销建制归属景德镇市管辖,1988年又在景德镇市下再设浮梁县,至今。

浮梁瓷局的设立,则使景德镇的瓷器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国各地的优秀工匠纷纷来到景德镇,使瓷器烧造技术得到极大的提高,很多新的品种在景德镇烧制成功。它开发的新品种,除了枢府白釉、青花瓷。开创了元青花瓷器的时代。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景德镇瓷版画比清末官窑瓷器价值更高?


瓷版画,又称瓷画,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发端于瓷都景德镇,由景德镇烧瓷艺术演绎而来,形成于南昌,主要流传分布在南昌市、景德镇、九江等及邻近省市。是瓷器文化与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传承了赣文化的历史。

瓷板画是一种新的陶瓷艺术品,在素瓷上进行手工绘制,再经高温烧制而成。瓷板画的釉彩多种多样,有青花、五彩、釉里红等等,其中造诣最高的为珠山八友的作品,有市场专家认为,珠山八友的瓷版画,甚至比清末的官窑瓷器的市场价值还要高。

珠山八友以及其作品市场价值

珠山八友,意即八个人,分别为: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刘雨岑。他们从事瓷板画创作的年代大约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其中,“珠山八友”之一的代表人物何许人终其一生探索瓷上雪景山水技法,独树一帜,开启了景德镇瓷上雪景山水画之先河,并发展成为具有景德镇特色的一个瓷绘体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瓷画名家。

2012年北京保利集团举行的一场春拍中,珠山八友之一的何许人,其作品也上拍过,作品名为:粉彩四季山水长条瓷板挂屏(四屏),最后成交价超过2千万人民币。当然,这件藏品的价格也是刷新了珠山八友的作品价格,但整体而言,珠山八友的作品的市场价格都是非常高的。

瓷版画,又称瓷板,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发端于瓷都景德镇,陶瓷瓷板画是瓷器文化与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传承了赣文化的历史。长期以来,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延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享有“瓷画百年”的美誉。

瓷板画的突出的价值点:

1、历史价值

瓷版画可追溯到明清年代,延续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享有“瓷画百年”的美誉,具有浓厚的文化元素和民族风格,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2、工艺价值

瓷版画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和要求之高,生产工艺和手法严谨细致,是景德镇劳动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且难以为现代技术所代替;

3、经济价值

瓷板画作为陶瓷工艺品的一种,极具经济价直,经历代而不衰,极具收藏价值;

4、学术研究价值

瓷板画为中国传统画法,对研究明清的传统手画、陶瓷彩绘和历史文化背景等有着很高的价值。

元代 景德镇窑釉下彩


卵白釉印花“太禧”铭云龙纹盘

卵白釉印花“太禧”铭云龙纹盘高2.3cm,口径17.8cm,足径11.4cm。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胎骨坚细洁白,内外施釉,釉层较厚,呈失透状,釉面莹润,釉色白中泛青,恰似鹅卵色泽,故名“卵白釉”。足内露胎无釉。

盘外壁刻划变形莲瓣纹一周,共16瓣,莲瓣纹尖部划一道弦纹。盘内有阳纹印花装饰,盘心是一龙戏珠,龙,张口露齿五爪,身体舞动,异常骄猛,衬以朵云和火珠。盘内壁为缠枝莲托八吉祥纹,花间对称印有“太禧”二字。八吉祥的顺序,从“太”字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肠、螺、轮、盖、花、珠、鱼、伞”。

卵白釉瓷是元代景德镇窑在生产青白釉瓷基础上新创烧的一种高温釉,经科学测试,卵白釉中氧化钙的含量较青白釉低,约为5%,而氧化钾、氧化钠含量增多,致使釉的高温粘度增大,烧成温度范围变宽。釉中所含微量的氧化铁是导致釉色白中闪青颇似鹅蛋色泽的主要原因。

元代卵白釉瓷器的造型以盘、碗、高足碗最为多见,装饰技法以印花为主,刻划花为辅。盘、碗之内壁往往横印缠枝花卉或云龙、云凤、云鹤、花鸟、缠枝莲托八吉祥等,有的器物在花纹间模印官府铭文或吉祥文字,其中最为多见的是“枢府”铭,因此,有时人们又将卵白釉瓷称作“枢府瓷”。除了“枢府”、“太禧”之外,还有“东卫”、“昌江”、“南水”、“福禄”、“福寿”、“白王”、“天顺年造”等铭款。“枢府”、“太禧”分别代表元代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和专掌宫廷祭祀的机构“太禧宗禋院”。《元史》卷八十七(百官志)记载:“太禧宗禋院……,掌神殿朔岁时忌讳日辰享礼典。天历元年,罢会福、殊祥二院,改置太禧院以总制之。”由此可知,“太禧”铭卵白釉瓷的烧造年代应在太禧宗禋院的设立之年天历元年(1328年)以后,其下限当在元末农民起义军占领浮梁地区的1352年。

“太禧”铭卵白釉瓷器甚为罕见,已故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曾撰文指出传世的仅有三件,此为其中之一,弥足珍贵。

明代景德镇瓷器官窑款识写法变化


明代官窑瓷器是瓷器款识正式化的朝代,但是明朝款识经过空白期的动荡后,景德镇的瓷器随着明朝社会的稳定,也开始逐渐恢复,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期。不过此时的瓷器风格开始转变,变得淡雅柔和,一改永宣时候的浓艳豪放。瓷器风格与所处的社会及最高统治者的内心状态惊人的相似。永乐皇帝南征北战,青花自然是奔放热烈。成化皇帝长在深宫,太子之位屡被废立,内心脆弱,性格内向。瓷器多画庭院花卉,风格含蓄内敛,毫无雄心壮志。

成化开始瓷器又重新流行书写年号款识,特别是官窑瓷器。成化瓷器上的款识基本都以“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款为主,很少见四字或者其它形式的。这种形式很明显就是继承了永乐、宣德时期瓷器的款识。款儿的内容形式虽然继承了永宣,但字的书写风格却变得稚拙纤细,有自己的特色。

著名的陶瓷鉴赏大家孙瀛洲先生,曾凭借经验总结出六句口诀概括成化时期的官窑款识:“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撤硬直到腰,化字人匕平微头,制字衣横少越刀,明日窄平年应悟,成字三点头肩腰”简单的六句话,分别的把“大明成化年制”六个字的特点总结了出来。同时也说明了成化时期书写款识时,为了保证统一性和美观,已经有了严格规定,不得按照个人字体随便书写。这样的规定也具有防伪识别的功能,将官窑瓷器与其它瓷器清晰的区分开来。

成化时期还开创了一种书写款,就是大名鼎鼎的“天”字款。即不写国号也不写年号,孤零零的就写一个“天”字。这种形式的款识往往都落在斗彩小罐的底部,非常罕见,以致后人管这类罐子干脆就以款命名,称之“天字罐”。

关于成化时期为什么会仅以一个“天”字作为款识,学者们做了很多种推测。其中有人认为,古人有用《千字文》编号的习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按顺序往后排,一个字代表一个号,“天”字就是第一号。这种说法听上去也不无道理,但是迄今为止只发现了“天”字款,而没有发现“地”字、“玄”字等款的瓷器。所以说“天”字是利用《千字文》编号计数的这种解释就不够有力。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很多解释,但至今仍莫衷一是。“天字款”始终还是个迷。

成化之后的弘治时期,款识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和成化没有太大区别,不过把“成化”俩字换成了“弘治”。弘治皇帝的童年经历和他爹成化基本类似,长在深宫,从小就深刻体会到宫廷斗争的险恶,性格也是温和内敛。所以在官窑瓷器上父子两朝风格几乎难辨。

再之后的正德朝,瓷器风格就开始有所转变。款识也又变的多样起来,不再是以单调、标准的六字年号款为主。

很多正德官窑,干脆把国号“大明”两字略去,改成“正德年制”四字款。

中国大部分时期瓷器上如果有字的话,基本都是以汉字为主,除了在个别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大明朝是纯正的汉族江山,但正德朝的瓷器却开始流行其它民族、国家的文字。比如八思巴文和阿拉伯文等。特别是阿拉伯文,在正德朝瓷器上已经成为一种流行。

元代景德镇窑卵白釉折腰碗


卵白釉是元代景德镇窑烧制的一种独具特色的釉色品种,因为一些卵白釉瓷器上印有“枢府”二字,所以又被称作“枢府釉”或“枢府瓷”。本文介绍的这件元代景德镇窑卵白釉折腰碗(图1),是1978年从安徽省太平县仙源镇旧货商店征集,同时征集的另两件卵白釉折腰碗造型、尺寸皆相同,现均收藏于安徽博物院。

此碗高4.5、口径11.7、足径4厘米,敞口,斜壁,下腹部硬折腰,内底平,圈足较小,稍外撇。碗外壁刻划弦纹,内底模印缠枝莲纹(图2)。碗身内外通体施卵白釉,釉色白中微泛青,釉面呈失透状,底足(图3)不施釉,足底中心微有乳钉状凸起,这也是元代瓷器典型的细节特征之一。

卵白釉瓷器是元代景德镇窑创新的一个新品种,它是在宋代青白釉瓷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釉中呈色剂铁元素的含量,而使釉色增白,是景德镇窑从青白瓷向白瓷过渡的重要阶段。卵白釉瓷器一般施釉较厚,而呈失透感的鹅卵白色。元代卵白釉瓷器中有部分印“枢府”字样的产品,质量很高,所谓“枢府”即“枢密院”之简称,元朝重视军事,“枢密院”地位很重要,印有“枢府”字样的卵白釉瓷器应当属于元代枢密院定烧的瓷器,所以器型规整,纹饰精美,品质极高。

元代卵白釉瓷器的常见器型主要有:盘、碗、高足杯等,极少见有大件器物。而碗、盘类器物常作小底足,足径一般仅为口径的三分之一左右,如本文介绍的这件卵白釉折腰碗,口径近12厘米,足径却只有4厘米。明代曹昭《格古要论》卷下“古窑器论”中记载:“古饶器……有素折腰样、毛口者,体虽厚,色白且润,尤佳……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景德镇窑古属饶州,古饶器即指景德镇窑瓷器,这里的“元朝烧小足印花者”正是指元代景德镇窑所烧造成的这类卵白釉印花折腰小足碗、盘,只可惜这件卵白釉折腰碗未有“枢府”款,算不上元代卵白釉瓷中的精品。

“折腰”造型是元代景德镇窑瓷器一个突出的造型特征,因为折腰幅度极为明显,所以俗称“硬折腰”,元代景德镇窑青白釉瓷、青花瓷等其他品种中也常见折腰造型器物。若往上追溯,折腰造型是宋代定窑沿袭唐代金银器的样式而在瓷器制作中运用的。明代曹昭《格古要论》中还记载有:“霍器,出霍州,元朝戗金匠彭君宝效古定制折腰样者,甚整齐。”这说明元代除景德镇窑烧造折腰造型器物外,山西霍窑也生产这类折腰形器。

太平县即今天的黄山市黄山区,在距离太平县不远的歙县曾先后两次(1982年、1984年)出土了大批元代卵白釉瓷器,共计一百余件,现收藏于歙县博物馆,其中就有多件这类折腰碗,且印有“枢府”字样。皖南地区与景德镇毗邻,经济较为发达,这或许是这一地区常出土元代卵白釉瓷器的原因之一。

元代(1271-1368)景德镇窑青白釉瓷器


青白瓷是一种胎薄质坚、釉色青中泛白、白中闪青、具有天然青白玉效果的瓷器。由于这种瓷器“光致茂美”,在宋、元时期曾行销海内外,深受人们喜爱,景德镇窑青白釉釉料中铁元素含量约1%,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有白,白中泛青,故称青白瓷。宋元时期青白瓷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庞大体系,并曾作为外销瓷运往世界各地。

元代景德镇窑青白釉乳钉刻莲纹三足炉

景德镇窑青白釉乳钉刻莲纹三足炉通高12厘米、口径23厘米,敞口,浅腹,平底,底部承以兽面三足。内外施青白釉。内心及外底均无釉,口沿及近底处各环饰一周整齐的乳钉纹,外壁刻串枝莲花。器表釉色光润,造型别致。

元代景德镇窑青白釉串珠纹玉壶春瓶

景德镇窑青白釉串珠纹玉壶春瓶通高28.2厘米,口径7.7厘米,足径5.4厘米。撇口,细颈,鼓腹,圈足。通体施青白釉。采用贴花和串珠式装饰手法构成覆钟纹和如意云头纹,并饰“寿比南山”和“福如东海”的吉祥语。腹下部贴有花卉装饰。串珠式装饰技法在元青白瓷中比较少,故此器是研究元青白瓷装饰题材和工艺的珍贵实物资料。

元代景德镇窑青白釉僧帽壶

景德镇窑青白釉僧帽壶通高19.7、口径16.3厘米。口似僧帽,束颈,鼓腹,圈足。流作鸭嘴形前伸,盖为珠形钮,平置于口沿之内,扁平柄上贴塑云头形花片。胎质细白,釉面莹润,造型雅致。僧帽壶一般为僧侣做法事时所用,是元代的创新品种。明朝永乐、宣德年间有景德镇烧制的甜白釉、红釉及青花僧帽壶。

景德镇仿古瓷揭密


景德镇自五代至今,历代产瓷不断,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制瓷史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灿烂与辉煌,为中外古今的陶瓷爱好者所折服、倾倒。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在20世纪90年代,景德镇的制瓷来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不少大中型的国营瓷厂由产品老化,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与需求;技术设备落后,成本高;体制问题不顺,管理不善;人才外流,负债累累……,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一人个厂子不得不相继改组,分割承包,甚至倒闭,其处境十分苦涩。而制瓷的乡镇企业和私人作坊却渐渐地多了起来,并替代了大厂的销路,填补了市场的缺口,他们由于是手工作坊,“船小好调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社会需求什么他们很快就生产什么,当社会上兴起玩古与收藏风时,景德镇的大街小巷手工作坊就兴起了制作仿古瓷,不胫而走地摆到了全国各地文物旧货市场的货架上,摆进了爱好者或收藏者的家中,使不少人为之高兴,为之懊悔……

景德镇现在制作仿古瓷始于80年代,在当时是正常有序规规矩矩的,属景德镇瓷业产生的开发项目,其产品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如景德镇艺术瓷厂(系有1000人以上职工的老厂)生产的260多件仿清代同治皇帝婚礼瓷,为黄地粉彩绘嶂琊海水五爪龙凤纹,料好工细,制作精良,为同治期的官窑器。当时厂方很是重视,曾派技术人员赴故宫描样、绘图、打色稿,回景德镇试烧,攻破道道难关,终于烧制成功。其产品在广交会和外贸出口中,销路很好,供不应求。这不能不说是当时艺术瓷厂制作仿古瓷的成功之举。他们在制作技术上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在销售上以新仿品售人,开门见山,没有做旧,没有欺诈,卖者坦然,买者称心,虽然价格不菲,但订货者仍源源不断。当时除艺术瓷厂外,景德镇其他几个瓷厂都生产出不少精良的仿古瓷精品,在国内外陶瓷界都有一定影响,这种生产、销售和影响是其他陶瓷产地所无法替代的。

进入90年代,景德镇的国营瓷厂由于种种原因举步维艰,个体瓷业蓬勃兴起,不少私营者以家庭为主体,业主一般开始时不太懂制瓷专业,更不懂古瓷鉴赏,他们没有什么制作仿古瓷的标准,但凭低价雇来的成型和彩绘的师傅制作,做成什么样就认可什么样,所以一时间,景德镇瓷器市场到处都有“宣德年制”、“成化年制”、“嘉靖年制”、“万历年制”、“康熙年制”、“乾隆年制”甚至“至正某某年制”等款识的各种瓷器,怪诞不已。更有甚者(到后来发展成普遍使用),有的用泥土调胶糊于仿古瓷的器表器里,将它扮装成出土器物;有的用氢氟酸、草酸、高锰酸钾、机油、沥青等调和对瓷器作表面轻度腐蚀,以除去新瓷的光泽,达到懵人或者“促销”的目的。今天景德镇生产的仿古瓷以这类大路货占大多数,粗制滥造,所仿无据,乔装丑扮,令人望而生厌。这类“仿古瓷”由于相对售价不高,还有一批人靠肩扛手提将这类瓷器贩卖到全国各地,摆摊设点,对顾客有的连哄带骗,有的钱赚就脱手。他们经常往返于景德镇,成为推销这类仿古类的“常规军”。所以,这类瓷器虽然制作无度,不伦不类,但销路却一直不衰。

比生产上述大路货仿古瓷业主高出一两个档次的是另类业主,他们有一定的资金和实力,还有一定的制瓷知识和古瓷鉴赏能力,他们会注意到仿古瓷的大致时代特征,其产品比较细路和规整,而且会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制瓷的水准。但为了“节约”成本,他们亦会做出不少使购买者意想不到的事情来。比如仿一支民国粉彩“居仁堂”的人物瓶,他们用高价请高级画师绘主要人物的头像,而衣纹和背景则雇一般价位的画工绘制,烧出来的产品使人幌一看好像高师绘制,如再做旧,在外面就充是“民国”货了。但懂美术的行家细细一看便能分出经纬来了,而对一般未入门的爱好者来说就难免会上当受骗。

再一类就是有的文物商店,由于货源枯竭,他们会在库房里挑出一些晚清和民国民窑精品的有损瓷器到景德镇瓷厂或作坊去照样定烧定做,并在专业行家的指导下,限额专利生产(一般一件仿制10件或20件),作坊不得自行外销。这类仿古瓷尽量做到从胎、釉、彩料、纹饰、外型等处处到位,不得马虎。在销售时亦说明是新仿,不搞所谓的作旧,不搞假冒欺骗,明买明卖,不高抬价位,这类仿古瓷质量较好,销路也不错,不少收藏者愿意购买。

最为“尖端”的是有的私营或合伙坊和私厂,他们瓷金雄厚,高薪聘用专业人材,秘密专仿明、清官窑瓷器,从陶土、胎釉、成型、彩绘、原料、窑火等都一一进行研究,甚至用景德镇珠山龙珠阁出土的明、清官窑各式破残瓷片实物作对比试验,再行生产,直至满意为止,真正做到“假冒不伪劣”。烧成的产品亦进行严格的挑选,以十选一或几十选一的作法,落选者亦决不示人和入市。选中者再进行人工的、化学的、机械的作旧处理,其手法当然比前所述的作旧法要“先进”、“科学”得多,也保密得多,有的还会在其口部、底部做出“旧的”伤口来,以示该器的岁月沧桑。待所有手脚做完后,始出“闺门”密而售人。由于成本高,其售价刀就可想而知。更为逗人的是将这类打扮好的瓷器由外地人秘密带出,几经辗转就成为某某的藏品,再转入一些拍卖行成为拍品,并屡屡拍出天价。对这种不惜工本由“系统工程”制作的仿古瓷,其鉴别的难度的就非同一般的了。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应该说景德镇所生产的各类陶瓷,不论是日用瓷,还是陈设瓷、现代瓷还是仿古瓷,从广义上讲都是一种艺术品,一种陶瓷文化,当然也包括陶瓷的传统文化在内,它们在生产无论是大是小,是粗是精都应有它的特性,有它的品味,有它的文化内涵,有它的艺术语言和风格,应该有制作者的匠心、才华及水准,正因为这样景德镇的瓷器(包括仿古瓷)才会人见人爱,流传久远。制造艺术品要是掺杂着不良的商业抄作,不讲商业道德,伪劣假冒,弄虚作假,坑人害人,那将是对艺术的亵渎,这样在人们心目中一直看得很重的景德镇陶瓷便会失去它的份量。几年前一位日本朋友曾对笔者说:“我们对中国景德镇古代陶瓷是跪着读的;对景德镇现在产的瓷器是昂着头瞅的。”话虽苟刻,但……

景德镇的产瓷业对此不知做何感想?

优质的元青花为元末景德镇特制


自从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拍出了上亿元的价格后,元青花瓷器更加受到欢迎,成为艺术品市场上受热捧的宠儿。为什么元青花瓷器这么珍贵?它真的有那么值钱吗?我们应该怎样收藏元青花呢?

青花瓷是釉下彩绘瓷,是世界上最著名和瓷器史上生产数量最大的品种。

元朝时期,米纳依彩绘陶器使用含钴的氧化物绘制烧成釉下蓝彩的技术,传到了我国内地,为景德镇制瓷艺人掌握,烧出了纯深蓝色的霁蓝釉和闻名世界的精美的白釉下蓝花的青花瓷器。

优质的元青花瓷为元末景德镇特制

元朝有关的记述中没有提到青花,直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波普博士根据英国人大维德收藏的一对带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款的青花云龙象耳瓶,对照伊朗阿德比尔宫博物馆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收藏的大量元青花瓷器,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了至正型青花的概念,使国际上产生了研究、收藏元青花瓷器的热潮。

此后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在许多地方都发现了元青花。其中有许多与大维德瓶的水平、风格相似。而也有的青花发色浅淡甚至灰暗,纹样简单,器型较小,并且可以确定这种元青花器的制作早于至正年。至正型的青花是使用伊朗青料绘制烧成。元青花大多数没有款识,后人即使见到精美的元青花,容易误认为宣德时期,洪武与永乐朝的青花也存在这种情况,只是最近20年才逐渐被区分出来。

元代青花瓷器的创制,是陶瓷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从此以后,以青花为主体的彩瓷成为瓷器的主流品种,以往一贯占主流地位的颜色釉退居次要地位,陶瓷美学上从以素雅为美的中古时代进入了五彩缤纷的近古时代。因此元青花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被学术界认识之后,就立即引起了艺术品收藏界的关注。元青花的市场价格一路飙升。那么这到底合理不合理?元青花究竟应该如何估价?

关于文物艺术品的估价问题,按照价值规律。实际上并非每一件元青花都是一级精品。造型、纹样都十分精美的属于一级珍品;器型较小、纹饰略简单的可列为二级和三级。

景德镇窑影青瓷器


之前介绍一个景德镇窑影青花口盏,很多瓷器藏友说太少了,看的不是很过瘾,今天分享两件景德镇窑影青瓷器。

影青瓷也叫青白瓷,是景德镇湖田窑在北宋初、中期独创的釉色品种。因青白釉的釉质中含有微量的铁质,釉色白中泛青,釉层细薄晶莹,具有温润如玉的艺术效果,成为南方青白瓷中的一枝奇葩。影青瓷因釉色介于青白之间,白中闪青,青中闪白,故名青白瓷。因其质感如青白玉,胎质细洁,釉色青莹,光照见影,故晚清以后又称之为“影青”。

景德镇窑影青刻花水波纹碗

景德镇窑影青刻花水波纹碗内外满施青白釉,足底无釉,釉质透明如水,花纹迎光若隐若现,胎质坚硬。 通高5.9、口径17.7、底径5.4cm,敞口,弧腹,矮圏足。碗内底刻水波纹。

景德镇窑影青瓜棱花口瓶

景德镇窑影青瓜棱花口瓶花口,束颈,腹部有比例适中的条沟,圈足外撇。通体施青白釉,釉色晶莹,胎薄,造型别致。景德镇窑影青瓜棱花口瓶通高15.4,口径13.6,底径7.6厘米,应该是出土的瓷器,瓷器表面有泥土比较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