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开裂 > 导航 >

怎样防止滑石瓷的老化和开裂

怎样防止滑石瓷的老化和开裂

瓷砖开裂 全瓷的瓷砖 贴花和印花瓷器的鉴别

2020-06-30

瓷砖开裂。

滑石瓷是以矿物滑石(3mgo.4sio2.h2o)为主要原料,加入适当量的黏土和bati03等配料经混料磨细、成型和高温烧结等工艺制成。滑石瓷的主晶相为原顽辉石,即偏硅酸镁(化学式为mgsio3),是一种电性能优良,价廉的高频结构陶瓷,常用于高频设备中作为绝缘零部件。

滑石瓷的老化

由于原料配方和工艺条件控制不当,导致有些滑石瓷在放置或使用过程出现介电性能恶化、强度下降,严重时发生滑石瓷的瓷体开裂甚至粉化的问题。谖现象通常称为滑石瓷的老化或粉化。对这种现象的研究确定,精石瓷的老化是自于滑石瓷的主晶相偏硅酸镁(化学式为mgsio3)发生晶型转化造成的,即在该晶型转化过程,滑石瓷中发生应力作用和应变的结果。

根据对滑石瓷老化机理的研究·对影响原颃辉石向倾斜辉石或顽火辉石转化引起滑石瓷老化的主要因素,常采取防止滑石瓷老化的方法如下:

(l)采用足够、均匀和稳定性好的玻璃包裹原顽辉石晶粒,可有效地抑制原顽辉石的晶型转化和防止滑石瓷的老化。

(2)严格工艺保证滑石瓷具有细晶结构,防止原顽辉石晶粒生长过大造成晶型转化形成的应力过太,破坏玻璃相包裹原顽辉石晶粒,抑制原顽辉石发生晶型转化和防止滑石瓷的老化的作用。

(3)加入可与mgsio3形成固溶体的少量其他配料,影响和抑制滑石瓷的老化。

(4)在1042℃下的向倾斜辉石或顽火辉石转化的倾向温度区间,适当提高冷却速度可减少这种晶塑转化的倾向,还可避免玻璃相析晶,充分发挥玻璃相包裹原顽辉石和抑制其晶型转化的作用,对防止滑石瓷老化有一定的效果。

研究和实践表明严格配方设计和原料的进择优化工艺条件都是防止或避免滑石瓷老化的重要措施。

滑石瓷的开裂

滑石瓷的瓷件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之一是开裂,造成产品报废。这往往是自于滑石瓷的生产采取挤制成型或于压成型以及滑石原料处理不当造成的。滑石原科为各向异性,当直接用于配料和成型时,这种滑石粉料往往呈较小的薄片状.使成型时呈现定向排列,导致成型坯件也呈各自异性。当该坯件在烧成过程中产生应力时,瓷件出现裂纹或开裂,成为废品。有些瓷件虽然出现裂纹或开裂,由于瓷体中存在较大的应力,使瓷体的机械强度降低,影响了瓷件的实际使用。为了防止这种质量问题发生,在生产中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将滑石原料进行预煅烧,破坏滑石原料的层状结构.再将其进行磨细的方法。也有的企业在生产滑石瓷时采用粒状结构的滑石原料经磨细之后用于配料。

taoci52.com编辑推荐

装修时怎样防止瓷砖的非正常损耗


房屋空间和瓷砖拆片的大小尺寸不符,选用瓷砖的尺寸越大都会造成装修时瓷砖的正常损耗,而瓷砖的非正常损耗主要是由选购和施工不当引起的,消费者需要选购瓷砖十大品牌的陶瓷企业生产的质量合格的瓷砖和在铺装时要进行对施工工人进行监工。

如果消费者购买的瓷砖质量差,则施工时破损的可能性就大,损耗必然大,一般客户都不能接受瓷砖色差过大,工人在预铺时会把色差大、不方正、翘皮的瓷砖拿出来,若是“低价处理”无法退换的产品,就会造成惊人的损耗。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消费者最好是购买瓷砖十大品牌陶企生产出来的合格的瓷砖产品,并与商家约定更换条件,如是否可补、退货、更换、索赔条件和责任等,一旦出现问题也知道如何处理;另外在购买时对瓷砖尺寸也要有所考虑,普通10-30平方米的房间,一般铺600×600毫米的瓷砖就行,不用选太大的瓷砖,不然损耗更大。而在装修工人施工操作中,如铺装时不小心将瓷砖敲碎了或把瓷砖裁了扔一边不管不顾,即使是工人不熟练造成的,如果100块瓷砖中敲碎块数超过2块,都认为是恶意损耗,因此要对装修工人进行严格的监工。

怎样防止米缸里长虫子?


每到夏季,米缸就容易出虫,怎样防止米缸里长虫子,这是令很多家庭都头疼的事。因此,人们常随吃随买,以减少家中米的囤积。尽管如此,也难保米缸不生虫。这里介绍几种怎样防止米缸里长虫子,供大家参考。

怎样防止米缸里长虫子

花椒防虫法用纱布将花椒包成几小包,分别放入米缸的上、中、底部,将盖子盖紧,就可防止大米生虫。如用米袋盛米,则可将米袋放在花椒水中浸透、晾干再放米,并扎紧口袋,袋里也可同样放些纱布包的花椒。花椒之所以可驱虫,是因为它是一种自然抗氧化物,具有特殊的香味。

海带防虫法以大米和海带100:1的比例混装,经10天左右,取出海带晾晒干透后再放回米缸,如此反复几次,即可防止大米霉变和生虫。干海带有很强的吸湿性能,并具有杀虫和抑制霉菌的作用。

白酒防虫蛀在米缸里放一只干净的酒瓶,酒瓶口高于米面,瓶内装上100克白酒,既防生虫也能防蛀。

除此之外,还可采用在米缸底部放生石灰,生石灰上盖层塑料布,以隔开米和生石灰;或在大米中混合放入一些大蒜瓣,都能防止蛀虫出现。也可按1:100的比例,放八角茴香,用纱布包成若干小包,一层大米放2-3包,或是取干透的檀香木,劈成小条块,插在米缸内,也能达到防虫蛀的效果。

瓷砖开裂有哪些原因 怎样避免?


说到瓷砖开裂问题,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假若是在一些不易发现的角落倒还好,如在客厅、餐厅等明显位置,开裂的瓷砖就像一条头发丝落在一张白纸上,还真让人抓狂。让人捉摸不透的裂缝,到底怎样才能避免呢?下面为大家整理了8种瓷砖开裂的原因,马上来围观解密吧。

1、施工因素:贴砖时不留缝或留缝过小

瓷砖的伸缩系数远比钢筋混凝土小,当出现热胀冷缩时,如果没有留缝或者留缝不足,基础层的伸缩较大,而瓷砖膨胀过慢,从而产生被拉裂的现象。裂缝纹理较小较短,其边角还可能出现崩裂。

2、瓷砖贴前没泡水或泡水不足

瓷砖铺贴前没有“喝饱水”的话,胚体吸水不足,铺贴后瓷砖会把水泥砂浆中的水分吸走,使瓷砖出现开裂,严重的话还会导致瓷砖脱落。泡水不足引起的瓷砖开裂一般在铺贴完成后不久便会出现。但现在有些瓷砖的生产工艺已经达到可以不泡水直接铺贴了,因此建议在铺贴前先咨询瓷砖品牌导购或售后专员。

3、手工切割瓷砖造成暗裂

工匠对瓷砖进行切割施工时可能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瓷砖暗裂。暗裂出现时一般不易察觉,但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受水泥收缩、温度变化、外界应力等影响会加速拉裂,出现明显裂痕。尤其是微晶石产品等更应采用专业切割机处理瓷砖。

4、水泥砂浆成分不当

如果水泥标号过大,当水泥砂浆凝结时会大量吸收水分,铺贴后的瓷砖水分被过分吸收就容易拉裂;水泥与沙子在混合时比例不当,水泥含量过高的话,水泥的膨胀系数过大,同样会引起瓷砖出现开裂的问题。

5、基层处理不规范

墙面存在空鼓开裂、墙面的防水拉毛层脱层,以及铺贴在大芯板所包立柱、在烟道外侧简单铺贴瓷砖等不规范的墙面处理,都会导致后期瓷砖吸湿膨胀,出现松动变形开裂。此外,防水层处理不过关,导致墙面渗水也会令瓷砖开裂产生裂纹。

6、阳角处碰角磨边时操作不谨慎

如果开裂情况出现在阳角处瓷砖,可能是拐角处相连的两列瓷砖的底边磨45度角时不够谨慎,破坏瓷砖的胚釉结合层,使瓷砖的边缘部分抗龟裂性能减弱,造成后期掉瓷开裂的情况。另外,阳角处瓷砖45度碰角贴的太紧,没有预留足够缝隙,同样会因为热胀冷缩出现开裂。

7、环境外力因素

楼体自身由于地质问题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沉降,从而引起墙体开裂进而引发墙体表面瓷砖的开裂,一般开裂都呈惯通线。这种情况出现的裂纹一般连贯有规则。硬物直接撞击、隔壁邻居装修砸墙等外力因素,也容易引发墙体的震动而形成开裂。

8、距离热源过近

如果瓷砖在锅炉、热水器等位置附近,瓷砖容易因为热源温度变化发生频繁的热胀冷缩,从而出现开裂。

收藏怎样区分贴花瓷和手绘瓷?


贴花是怎么回事?贴花纸有专门的生产厂生产,规模都不大,它是根据客户的要求订制或自己创作图样,在商店里售卖。生产瓷器的个人和厂家都可以直截买来、贴上,送去烧就行了。不需技艺,也不费力气,省工、省料、省时,适合大批量生产。如日用瓷、陈设瓷等等。大大降低了成本。现在工艺瓷器也大量采用贴花瓷。 贴花瓷器是否有收藏价值,要看它的历史特征和数量大小,不能一概而论。收藏要尽量避开贴花瓷器。

如何区分贴花瓷和手绘瓷。下面介绍几种简单易学的方法。

一、看装饰纹图案。有很多瓷器,上、下、左、右边缘,常常有一圈装饰图案。贴花的图案,普遍会出现图形叠交、错位、接头缺口三种状况。如缸、碗、杯、瓶之类。

二、细看有时会发现缺色的现象,像虫咬过。这是由于贴花纸在转运过程中,或操作时弄掉了贴花纸上的部份陶瓷颜料所至,但并不是一定都出现,要细看。

三、细看对称的、或相同的图案。每个局部,贴花瓷基本是一致的。而手绘的肯定不能做到一致。这一点很重要。

四、球面几何形状瓷器(如大天球瓶),大面积连续图形画的完整的人物、花鸟、风景,不会是贴花的,否则会出现折叠现象。

五、青花分水工艺做的瓷器,可以判定不是贴花的。

六、从颜色上判断。无论釉上、釉下贴花纸,从工艺上讲,陶瓷颜料附着厚度有限,颜色的深浅不易解决。对于某种颜色,如黄色,就会出现所有这种颜色在整个画面上,都会基本一致。这是最重要的区别方法。

七、对于有球面几何形状的瓷器,它的贴花纸,往往多片贴花纸拼块组成,如山水画,为了整体效果,也人工画一些补充图案。这样就会同种颜色(如青花颜色),手绘和贴花出现不一样色调的现象。如瓶子,元圈装饰线都是用手工画的,这个颜色往往与同种贴花颜色色调不一样。

八、贴花和手绘同时出现的瓷器,表现在上下装饰图纹用贴花,主要部位用手画。不过这种手绘都是把画面用复写纸拓在坯或瓷上,人工再上色。鱼缸用的比较多。凡瓷器上用了贴花,不论多少,此瓷器就不可能太贵。

九、从瓷体上分析,贴花瓷其瓷体不管是否高白泥,多数都比较粗糙。高级日用瓷除外。好瓷体不会用贴花。

十、潮州瓷目前所看到的都是贴花的。还有,景德镇瓷用潮州贴花纸现象也很普遍。

高古瓷的自然老化特征


大自然所有的物体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老化,老化也就是氧气对物体的氧化作用,瓷器也不例外。古瓷比较新瓷,釉面温润,釉光柔和,气息沉稳,有一种自然的年代感和亲和力。新出窑的瓷器,釉面光泽鲜亮刺眼,抛开工艺和材质上的区别,新瓷釉面给人高亢生硬,不易亲近的冷冽感,这是古瓷和新瓷表面给人最直观的感受。

温润的水光

瓷器氧化的自然痕迹是我们鉴别古瓷的重要方法。对于瓷胎,我们肉眼可见的范围比较有限,主要集中在露胎的底足,由于瓷胎的密度低于釉,氧气可以通过无釉的底足进入瓷胎内部,经过成百上千年的时间,缓慢改变瓷器的光泽和气息、它使底足瓷胎干结,使釉内瓷胎中的反光物质老化,使反射的光泽逐渐变得柔和,也使瓷器原本高亢的火气逐步消退,瓷器的气息变的沉稳内敛。通过底足,我们可以看瓷胎的氧化痕迹辩新老,看胎体的色泽质地辩胎料,看修足,烧制工艺和上釉方式辩年代窑口等等。

同样,虽然瓷器表面的釉层密度比较高,氧气难以进入,但年深日久,表面的釉层还是会发生不小的变化,古瓷釉面触感柔滑,倾斜一定角度观察,通常会看到一层薄薄的如水釉光,柔和莹亮而有生气,也有的古瓷釉面反射光泽硬朗晶亮但不刺眼。这种效果的光泽,与仿品的那种“贼亮光”截然不同,它是釉面在长时间自然氧化后出现的光泽,看上去温和舒服,由内而外,藏家通常称其为“宝光”。也有些古瓷,釉面质感是酥油状的,似乎没有这种清亮的水光,但透过油层细细观察,它仍然能反射出这种灵动的光泽,釉面质感也是均匀细腻,只是在油光的包围下它的莹光有所减弱。现在的仿品釉面为达到自然氧化的效果,通常用酸蚀处理表面做旧,釉面质感显得粗糙,釉面光泽大多给人呆滞,和不自然的生涩感,如果酸腐再土浸处理过头,釉面更显黯淡无光,过于陈旧无神而显肮脏和死板,生气缺乏。

现代瓷器的烧制多以电窑,气窑,升温快,瓷胎中的水汽排出也快,胎体氧气含量少,胎土瓷实,烧制温度可控,稳定,胎釉结合坚实,几乎没有缝隙,釉面气泡多细腻均匀肉眼不可见,以仿明清瓷多见。而高古瓷大多胎土提炼不够精纯,胎釉结合相对疏松,经千年岁月胎釉老化会生成许多空隙;当年柴窑逐渐加温烧制,火苗窜动,还原焰下,水气氧气溢出胎体内也会形成细微孔隙;釉面亦有因年久干燥失水引起大量死亡气泡内空,孔隙中会充满空气。高古瓷的气泡大多肉眼可见,大中小气泡疏朗有致。有一个科学简便的方法,不用通过专家,自己也可以鉴定,将高古瓷器浸入水中,少则几分钟,多则一夜,釉面就会形成无数大小气泡,这些气泡形成的原因,就是高古瓷胎釉空隙填充空气的溢出,近现代,300年以内的瓷器,是不见此现象的。

说到高古瓷釉面死亡气泡的鉴定,并不是所有高古瓷都有死亡气泡,高温玻璃质釉就很耐氧化和腐蚀,宋代钧瓷,汝州青瓷,定瓷,龙泉青瓷,哥窑器,官窑器很多并不见死亡气泡。也并不是现代仿品就没有死亡气泡,不少现代粗仿瓷,酸蚀,打磨,埋土也会做出变色,破口类似死亡气泡。所以气泡鉴定,只能做为参考,并不能以此为标准。

这些就是肉眼可见的鉴定方法,古瓷鉴定是立体全面的,从有形到无形的综合判断,既不能过于专注于细节,也不能仅仅只凭感觉,当然如果你看过足够多的实物,对各种信息的处理已经心中有数,那对古瓷真伪年代精粗的判断也许就在一眼之间了。

宋代均瓷乳浊釉在水中的气泡溢出,大小气泡。

湖田窑青白瓷的水中细密气泡溢出。

钧窑玻璃质釉水中细小气泡溢出。

怎样避免瓷砖空鼓、翘角、开裂、脱落


瓷砖铺贴后为什么会空鼓、翘角甚至脱落?除了产品本身的质量因素,铺贴时的不当操作同样是重要原因。从水泥砂浆到铺贴手法,从基层处理到留缝问题,每个环节的不规范操作都可能留下隐患。想要避免问题发生,就要遵循这些重要准则。

瓷砖处理

1、浸泡瓷砖

瓷砖(特别是釉面砖)在铺帖前应用水浸泡2小时以上,让瓷砖充分吸水。如果砖体水份没饱和,就会过早吸收砂浆中的水份,导致砂浆收缩出现空鼓,还会影响粘贴强度。

开始铺贴瓷砖前把浸泡好的瓷砖从水中取出并擦去砖面水分,以便铺贴。

2、清理砖背残留粉末

瓷砖生产、加工的过程会在瓷砖背面留下粉末或者灰浆,这层粉末可能会形成阻隔层影响水泥砂浆和瓷砖结合,降低粘结力从而引起空鼓。即使瓷砖泡过水也无法保证这层灰浆已经清除,所以铺贴前最好再检查一下,确保灰浆无残留。

3、铺砖留缝

瓷砖铺贴后会出现翘边、翘角,可能是因为铺砖时留缝不当。瓷砖和水泥砂浆会随着物理环境的变化出现热胀冷缩,如果铺砖时不留缝或者缝隙过小,相邻的瓷砖之间相互挤压,最先受力的边角位置就容易出现起翘现象。

4、铺贴后及时按压瓷砖

将瓷砖铺上后要及时施力按压,能让水泥砂浆或瓷砖胶更均匀,增强粘结力。地砖也可以使用橡皮锤敲击拍平,增强其稳定性。

水泥砂浆

1、水泥砂浆配比

水泥沙子配比率和水泥标号是决定水泥砂浆粘结力的决定因素。特别是传统的湿贴工艺,砂浆与瓷砖间有缝隙,如果水泥标号不高或者沙子太多,粘结性不够,在气温激变的环境下很出现松动翘起。

2、水泥砂浆涂抹要均匀

瓷砖铺贴时,背面的水泥砂浆需要涂抹均匀饱满才能保证粘结强度,但有些瓦工为了节省时间,并没有在整块瓷砖背面均匀涂抹砂浆,这样造成瓷砖边砂浆厚度不均,热胀冷缩时体积变化更大,造成边角翘起

3、单次拌浆不宜过多

很多师傅为了追求效率,会增加单次混合的水泥砂浆数量,施工到后面,放太久的水泥砂浆会挥发,效果相对不那么好。而隔天的水泥砂浆会逐步失去塑性、开始硬化,基本不能使用。

瓷砖胶也是如此,单次布胶批刮面积太大会导致来不及施工的胶浆表层变干。贴砖时瓷砖胶布胶面积应控制在1平米内,如遇室外干燥气候时应先润湿墙面。

空间处理

1、防水

对于卫生间,铺设瓷砖前需要做好防水处理,对地面及墙面涂刷防水材料后,将水管管口封闭,进行地面防水测试,没有问题后才可以开始铺设瓷砖。对于卫生间以外的空间,则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做防水处理。

2、基层处理

将基层表面的灰尘和污渍清理干净,洒水润湿地面,让地面充分湿润,但不能有积水。

3、打垫层

毛坯房的地面平整度一般不达标,所以需要打垫层,找平、拉毛、压光等工序直接影响垫层质量,处理不好,轻则致瓷砖空鼓翘角、无法铺平,重则需要敲掉全面瓷砖重新铺贴。

玩瓷新手 怎样收藏和鉴定陶瓷


目前,许多人的生活富裕了,多余的钱喜欢用在收藏,其中喜欢古陶瓷收藏的更是不少。本人因是省博古陶瓷研究与鉴定人员,曾受邀到各地参观,因此发现了不少问题。在湛江,有一藏家满屋都是陶瓷,足有数百件之多。价钱少者几百元一件,多者数千元甚至上万元,但细看多是仿品,真的极少。最近汝官窑瓷名声大震,以致许多仿品流入市场。我就见过一仿汝官窑莲花型花瓶,式样前所未有,说是河南某一鉴定名家看过,还写有证明,甚至说要捐给国家博物馆收藏,要价数百万元。但仔细看没什么光泽,还有用黄土浸过的痕迹,再用放大镜照时,黄土都浮在表面上,明显是件仿品。

究竟应该收藏什么样的陶瓷呢?若是行家、富人,当然是古陶瓷为好,但也不是越古越好,还要看它的艺术价值,如造型的好坏,纹饰、釉色是否优美等。其次要看它的研究价值,如铭文、款式,有绝对年代的身价更高。对于初学者,我觉得可以从新陶瓷艺术品入手。买新的绝不会有假,价钱也不会太高,要买那些造型好、釉色美、纹饰精细或名家的作品,如石湾工艺美术大师庄稼、刘泽棉、曾良、廖松标等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原作也相当贵,一般人买不起,但半原作的精品还是可以买得起的。半原作,即部分是翻模部分是经作者亲手制作,并盖有作者的印章以示对此件作品负责。除了石湾,还有瓷都枫溪的名家,无论是雕塑或通花瓶都很有名,也较便宜,在台湾、东南亚已小有名气。再如文革瓷的收藏,也是许多人所追捧的。

如何学习陶瓷鉴定?一是闲时多看多研究。二是参加学习班,听听老师们讲授,再看看实物。三是不妨先玩出土瓷片。到一处窑址必捡一些瓷片回来,经专家鉴定后,作为标本瓷片放在家中,经常看,自然就会记着某窑瓷器的特征,以后在选购瓷器时就会用得上。四是要多看专业人士写的古陶瓷书,以及大博物馆或文博部门出版的图录等。但看书不能死搬硬套,不能看到市场上或文物贩子的东西和某书上的图是一样的,就认为是真品把它买下,还要细看它的釉色、纹饰、轻重、款式等。五是常到博物馆、文物商店走走、看看。这些场合的东西可作为标准器物学习。

瓷器的老化特征详解


瓷器的老化特征及解析,想必已经成为众多收藏爱好者心中难解的问题,下面盛世网小编讲在这里为大家解析瓷器的老化特征,希望对收藏爱好者对瓷器的老化鉴定学说用于实战的可操作性有个全面认识。

物质分子学研究推算,瓷器的老化至完全降解需要约200万年时间,也就说天然硅酸盐类无机矿物质经高温烧结形成的玻璃态物质——陶瓷,再还原降解为分子形式存在于地球物质中的时间十分漫长。硅酸盐类物质在高温下熔融进行化学反应组成新的分子结构玻璃态物质,釉子结构处于无序的亚稳定状态,它的内部结构会逐渐由亚稳定状态向有序的稳定状态转变,其分子也由不饱和状逐渐转化为饱和状,这一过程称之为陶瓷的降解,俗称陶瓷自然“老化”。陶瓷内部分子结构降解,表面玻璃质逐渐失透,这一现象陶瓷学称之为“脱玻化”过程。例如:我们日常所见的透明玻璃,经过千年后便成为似磨砂玻璃的半透状,再经数千年将完全失透,200万年后将消失殆尽,重新转化为矿物质。

陶瓷表面有一层光滑、明亮、坚硬的物质称为釉。釉是由石英、长石等多种原料混合、粉碎后,施于器物坯胎的表面,再经高温烧结形成的玻璃态物质。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尽管某种仿制品,采用了与古陶瓷完全相同的原料配方和烧成方法,如果不经过作旧处理,其釉子的光亮度与透明度要高于古代真品,鉴定专家称其为“贼光”和“火气”。陶瓷鉴定界曾普遍认为,这一差别是由于陶瓷文物长期遭受自然界中各种物质(如空气中的紫外线或土壤中的水和其它酸碱性物质)的物理化学作用,致使釉面受到腐蚀所致。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问题远非如此简单。造成这种差异还有一个更直接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产生生于釉子内部的“脱玻璃化”现象。

虽然瓷器的老化降解是漫长的,但陶瓷自诞生起最初的500年时间内变化却是快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日趋缓慢。依据瓷器的老化学说,通过对元代前不同时代窑口大量古陶瓷标本的分析研究,发现古陶瓷不同窑口同一时代有着相同的老化物理特征和相似的分子降解显微结构,结合对明清瓷标本的系统老化研究成果,印证了瓷器的老化开始阶段发展较快,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日趋缓慢,其内在分子变化和表面老化特征相一致,降解所需时间存在一定规律,由而为古陶瓷诞生时间和断代提供了可靠依据,也为瓷器的老化鉴定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

已有研究告诉我们,经高温熔融形成的釉子,是一种玻璃态均质体。其内部结构是无序的,在自然环境中,呈亚稳定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内部结构会不断自动地进行调整,由无序的亚稳定状态逐步向有序化的稳定状态转变,形成微细晶体,这就是釉子的“脱玻璃化”现象。正是由于釉子存在这种自然“老化”化现象,致使其内部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发生变化,表现形式就是其透光性逐渐降低,对光线散射性不断增强。因此古陶瓷的釉面看上去要比新品柔和、温润,时代越久,这种反差就越大。有些品种的古陶瓷,这种“老化”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甚至造成釉面出现不同形态的微裂纹。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微裂纹是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只有借助现代科学仪器才能发现。造成这种微裂纹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在釉质内形成显微晶体的过程中,会造成内应力不均匀,当这种内应力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使釉子内部和表面出现微裂纹。过去人们把古陶瓷釉面上裂纹的形成原因,都归结在陶瓷烧结冷却过程中,胎、釉收缩比例不一致这一点上,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

当然釉质的脱玻璃化程度并不等于它的老化程度。造成瓷器的老化除去年龄因素之外还有另外两个因素。瓷器的老化因素之一是成份因素,也就是说不同化学成份的釉子,其“脱玻化系数”是有差异的。瓷器的老化因素之二是烧成因素,釉子的烧成温度和烧成时间也会对釉子“脱玻化系数”造成一定影响。要真正得到釉质的老化系数,必须在测得其“脱玻璃化系数”的基础上,对该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处理,即乘以其成份系数和烧成系数,最后人们才能得到瓷器的老化的“老化系数”。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怎样防止滑石瓷的老化和开裂》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怎样防止滑石瓷的老化和开裂》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开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