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艺宝瓷砖 > 导航 >

清初“汪森”款紫砂有遗风 多宝手串闪异彩

清初“汪森”款紫砂有遗风 多宝手串闪异彩

艺宝瓷砖 瓷砖多厚 瓷砖有哪些

2020-08-10

艺宝瓷砖。

民国时期菊顶筋囊式紫砂壶

清乾隆粉彩棒槌瓶

十八子砗磲念佛手串

清康熙青花四方瓶

小满已过,随气温一同攀升的是鉴宝现场的热度。连续两个周末分别在国香茶城和河南省龙祥宾馆进行的大河鉴宝,各具看点,精彩纷呈。

壶友全家总动员

与河南省第二届紫砂艺术节联动的一期大河鉴宝上,最令人期待的自然是紫砂藏友会晤紫砂大师。

刘先生痴迷紫砂收藏已有很多年,从未拿出来鉴定,只为玩一个开心。这次听说来自宜兴的紫砂收藏与鉴赏大家张一成来到大河鉴宝,他就心动了。

记者在鉴宝现场看到刘先生时,着实为他的壮观队伍与行头震撼。一家老少三代人全体出动,带来的紫砂壶有数十把。

见到大师,刘先生很是激动,一边一件件把壶往外拿,一边与大师唠起了自己的收藏史。玩收藏25年,收的还净是名家名作,顾景舟、朱可心、顾绍培……不一会儿,就摆了满满一桌子,有提梁壶、南瓜壶、梅桩壶、大石瓢等,各种器形,不一而足,真叫壮观。

张一成看着满桌的紫砂壶,却直摇头,“都是仿的,没有真的名家作品”。张一成指点着这些“名家作品”,一一讲解起来。每种壶形、每把壶所仿壶的来历、烧制年代、工艺细节、传承脉络,说得清清楚楚,刘先生听得直点头。名家都有自己的风格,紫砂有自己的语言,真不真,好不好,其实它自己会说话。

虽然没有真正的名家壶,但在刘先生的藏品中,有些做工、砂料都还不错,对于刘先生的收藏,张一成还是给予了鼓励:“玩得开心就好,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刘先生把自己的宝贝细心收好,是啊,件件是精心淘来,得到的乐趣是无穷的。

“汪森”紫砂有遗风

随着紫砂热的升温,中原玩紫砂壶的藏家多起来,玩得精、玩得好的不乏其人。当天在鉴宝现场,也见到不少不错的藏品。

其中一把“汪森”款葫芦嘴小紫砂壶,清代初期作品,高10.5厘米,口径6.5厘米,底径7厘米。砂质较粗,造型古朴,小葫芦嘴,底款为楷书刻款“汪森”。玉器与杂项鉴定专家张保龙老师说,从这把壶的底款来看,尚保留明代早中期紫砂壶刻款的遗风,字体刚劲有力。据徐汉棠《紫砂五百年》介绍,汪森是与陈鸣远结交雅玩的几位文人之一,但年龄长于陈鸣远。此壶存世稀少,市场价当在2万元左右。

另外一把民国时期的菊顶筋囊式紫砂壶,高12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10厘米。菊顶盖纽,纽周围有一圈绳纹。整体造型为花瓣式,属筋囊造型。所谓“筋囊造型”,就是将自然界中的瓜棱、花瓣、云水纹等形体,分成若干等分,把生动流畅的筋纹纳入紫砂壶规范精当的设计之中,是紫砂壶中的经典传统款式之一。底款用两种书体,为“和记图书”,“和记”为楷书,“图书”为篆书。张保龙说,此款应为当时和记图书社定制的茶具,较少见,市场价应在5000元左右。

青花四方棒槌彩

陶瓷类收藏一向是热点,实用器与观赏器均在民间有巨大的潜藏,鉴定现场也时常有惊喜出现。在龙祥宾馆活动现场出现的一件清康熙青花四方瓶,堪称惊艳。

这件青花瓶口径10厘米,高32.5厘米,发色鲜艳,青翠欲滴,而且纹饰非常繁复,四面开光,分别为方形、菱形,中间绘以杂宝、博古件,两个虎头衔环钮,纹饰有吉祥云、蝙蝠、如意头、芭蕉叶、梅花、莲瓣纹,共达六层之多。看到这么一件漂亮的宝贝,陶瓷鉴定专家李卫国老师有些兴奋,他说,陶瓷专著《陶雅》有言: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瓷以康、雍为最。清三代陶瓷器皿造型千变万化,工艺细致精巧,色调青翠欲滴。“这种青花是发色最好的,而且纹饰精美繁复,不惜工本,应为官搭民烧的作品。”李老师说,康熙时用瓷量大,官窑烧造量跟不上,官搭民烧是正常现象。加上开光、方瓶器型,价值更增。惜乎口沿处稍有磕碰,如果不磕碰,市场价可达10万元,目前价值应在6万到8万元之间。

另有一件乾隆时期的粉彩棒槌瓶,也是清三代时期的佳器。口径7.5厘米,高26厘米,瓶身绘制和合二仙,色调淡雅,非常明丽养眼。李老师说,中国的陶瓷流传到国外,受到追捧,而外国人最喜爱的是中国陶瓷的美丽色彩,喜欢花的器物,如斗彩、五彩。但斗彩、五彩烧造难度较大,因此从康熙中期开始,迎合外国人这种需求创烧了粉彩。粉彩是在彩里加了铅,每种颜色单独看都比较浓重,但搭配在一起却柔和淡雅,非常养眼。在彩厚的地方可看到细细的开片,侧着光看有蛤蜊光,再看瓶底,泥鳅背,正是乾隆时期的典型特征,火石红也非常自然。李老师给出的市场估价为4万元。

多宝手串闪异彩

手串,是收藏市场的新宠。一颗颗晶莹美丽的珠子,经过巧妙的编织、组合,又有了另一种曼妙身姿。在龙祥鉴宝现场出现的两串十八子念佛手串,让记者首次领略到其特别魅力。

一串是砗磲捻珠,当中一颗紫色红宝石为“主珠”,又称佛头,一颗绿松石为“金刚杵”,一件和田青白玉为“背云”、一颗紫色红宝石为“截珠”,另有累银丝鎏金花托包镶的紫色红宝石“坠角”两颗、14颗白色砗磲“捻珠”,若干蜜蜡琥珀“隔片”及“挂扣”和珍珠小米珠等精心穿缀而成。另一串为18颗水晶捻珠,“金刚杵”为红珊瑚。

两串手串材质不同,都是编织精巧,让人越看越爱,但和我们常见的腕饰不同,它们都显得稍大一些,这让记者有些疑惑。

其实手串不只是漂亮,还有许多讲究。张保龙老师说,清代宫廷曾流行十八子念佛手串,即捻珠,今天号称宫廷遗珍,民间很少见到。主要为佛教徒念佛时拿在手中数捻,不念佛的时候则佩带在右衣襟上方的扣子上。我国有关捻珠的记载,出自《续高僧传》。书中说隋唐时代的道绰大师,教人们拿着捻珠持诵三宝名号。捻珠,有人称为“拴马索”,隐喻人心如狂奔野马,杂念纷飞,刹那不停,手掐捻珠以遏制妄念。所以修行者都持有捻珠作为必备法物。尤其捻珠以修净土和修密宗持咒最常用。手持捻珠随时诵念以增定力,以生智慧,不论念佛持咒要历历分明,身心专注,一切放下。据说珠和绳贯穿的母珠,以及珠与珠之间都有其象征意义。珠表示菩萨的“胜果”,中间结为“断漏”,绳线贯穿表示“观音”,母珠表示“无量寿”。

这两串十八子念佛手串全部用清代老件配制,且材质名贵,构造复杂,品位很高,极其难得。张老师给出市场估价,两件均在3万元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美丽的手串如今被赋予了更大的审美与收藏意义,喜爱的珠宝玉石,都可拿来雕琢组合,编成手串的样式佩带,持在手中把玩摩挲,颗颗温润晶莹,俗称多宝串。

taoci52.com精选阅读

康熙款青花八宝纹大盘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河北石家庄出差,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用当年半个月的工资20元钱在某旧货调剂品商店购得一件清康熙款青花八宝纹大盘。该盘做工精美细腻,图案艳丽漂亮,令我爱不释手、百看不厌。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我收藏的这件青花八宝纹大盘,口径26.3厘米,底径18.2厘米,盘内壁绘有青花八宝纹图案,青花发色艳丽,胎土洁白细腻,底足是台阶形双圈底,并有清康熙年间款。康熙年时青花瓷艺术的鼎盛时期,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这时期青花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这种青花色料提炼精纯,呈色鲜蓝青翠,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也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不呈火气,与明嘉靖时期青花蓝中泛紫的特征有很大的区别。康熙青花有五个层次的色阶,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这也是康熙青花瓷备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大盘及琢器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俗称“二层台”。双圈足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流行,尤以大盘居多。近年来国内艺术品拍卖会上也常见有这类青花大盘的声影,其收藏投资价值很高。

明末清初瓷器上的玉兔有何寓意


古往今来,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有很多种,人们耳熟能详的就有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玉兔望月、蟾宫折桂等。也由此,玉兔、嫦娥、蟾蜍、桂花树等,也常常化身为月宫的代表,成为历代制瓷匠人创作瓷画故事的素材。如今,无论是在博物馆还是在艺术品市场上,依然可以见到这类题材的瓷器佳作呈现。恰逢中秋佳节之际,笔者整理了一组以玉兔为主题的瓷器佳作,以飨读者。

先看这只明隆庆青花三友花卉玉兔纹盘(图1),口径14.5、底径8.7、高3.2厘米。盘外壁素白无纹饰,内壁一周以青花描绘松、竹、梅岁寒三友图案,盘心绘一青花圆形留白玉兔纹,恰似玉兔卧于一轮满月之中。杜甫《月》诗有“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句,描写中秋月色,此盘所绘玉兔形态正合诗意,或有祝人长寿、祈求团圆的美好寓意。将兔纹与松、竹、梅“岁寒三友”同绘一器之上,更为这件晚明时期的民窑小盘增添了些许文雅趣味。

再赏这件清康熙青花兔纹浅碗(图2),口径13、底径6、高4.8厘米。碗外壁光素。碗内青花装饰,绘花、蝶、兔等图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围绕碗心的花朵内所绘四只白兔,兔回首张望,形态写意。中心所绘动物为代表月宫的蟾蜍。

明末清初之后,民窑中常见此类以玉兔为题材的日用器,多以盘、碗、杯等为主,寓意“玉兔思乡”。在江山鼎革之时,人们常借以表达对故国的怀思。至康熙时期,这种题材逐渐流行,“相思”的涵义和内容也就更加宽泛了。

同时期玉兔纹的瓷器,还有这只清康熙玉兔望月图盘(图3),直径19.7厘米,敞口、弧腹、圈足。外壁边缘处饰弦纹,青花勾勒填绘出竹子、太湖石,颇具江南园林小景之秀雅别致。盘心亦用青花勾勒出外轮廓,继而平涂,而青花分五色,浓淡之间将人物、衣纹、树木界别出层次。描绘盛开的桂花树之下仕女依书案而坐,一手执宫扇,一手挨着桌面,双目微垂,若有所思,玉栏之旁玉兔昂首望月。桂花盛开在八月中秋之际,玉兔望月似乎期盼奔向月亮。此图构思巧妙,借桂花、玉兔来暗示“嫦娥奔月”的民间故事,乃中秋之际对恋人和亲人的思念,为清早期主题突出的青花瓷器上佳之作。

现场“鉴宝” 十有九假


文物收藏家望野作客文化周末大讲坛,现场为收藏爱好者鉴宝。

收藏家望野作客文化周末大讲坛分享“鉴宝”感悟

昨日下午,莞城文化周末大讲坛特别策划了以“收藏与鉴赏”为主题的讲座,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收藏大家望野先生不仅向收藏爱好者分享了自己的“鉴宝”故事和一些鉴赏古董艺术品的小窍门外,还现场为市民“鉴宝”。不过,不少市民不辞劳苦地从镇区带着自己收藏的古玩“宝物”前来“鉴宝”,却纷纷被鉴定为“赝品”。

当一位藏家将一只漂亮的“转心瓶”拿到望野面前时,他细细端详了一下无奈地说:“其实像这种乾隆年间的‘转心瓶’,本来就是皇室定制的,目前存世的非常少。”

望野随即告诫在场收藏爱好者,“乾隆年制‘转心瓶’在社会上流传的已经十分少,大家在市面上买对的可能性,比买中彩票的可能性还要低一千倍。”

记者在现场观察了一下,将近一个小时的专家“鉴宝”过程中,真正被认定为“真品”的古董只有极少数。当藏家李先生拿着清道光年间的杯子上台并被专家鉴定为“真品”时,全场爆发出了一阵掌声。

高手教路:鉴别古董一“掂”二“摸”三“看”

“有时候,触觉会比视觉更加敏感。”望野昨日还向东莞收藏爱好者透露自己的“鉴宝”窍门。

“我首先会‘掂’一下,感觉一下那种分量。另外,还可以‘摸’一下,感觉一下釉面的光滑程度和触感。”望野举例,不少是“修补”过的陶瓷品,肉眼是难以看出来的,但是,却可以通过手摸来感觉到,哪里有问题。“如果你摸到哪个地方有点黏黏的,或者摸到哪里不舒服,那肯定这件器物是有点问题的。”

望野还提出,通过观看整件器物的气象是否符合那件器物的朝代特征,也有助于鉴定藏品的真伪。“就好像唐三彩,就一定会带有那股盛唐的气象。”

青花压手杯(明)


明永乐,青花压手杯,高4.9cm,口径9.2cm,足径3.9cm

压手杯是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创制的新型瓷杯。杯体如小碗状,口微撇,直壁,丰底,圈足。此杯制作精细,形体古朴敦厚。内外均绘青花纹饰,青花色调深翠。杯心有葵花一朵,花中心青花篆书“永乐年制”四字款。外壁口沿下绘朵梅一周,腹部饰缠枝莲纹。压手杯的特点为胎厚体重,重心在杯的底部,口沿微微外撇,手握杯时,正压合于手的虎口处,给人以稳重贴合之感,故有“压手杯”之称。

明永乐青花压手杯是明代瓷器中能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的一种实物,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明人谷应泰撰写的《博物要览》一书中特别提到了这种杯:“永乐年造压手杯,坦口,折腰,砂足滑底。中心画有双狮滚球,球内篆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四字,细若米粒,此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次之也。杯外青花深翠,式样精妙,传世可久,价亦甚高。”在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有双狮绣球内书年款和花心内书年款的压手杯,另有杯心为鸳鸯卧莲图案者,系万历时期仿制。此种精致高雅且带有永乐年款的压手杯,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仅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三件。

独放异彩的唐三彩


唐三彩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中的一枝奇葩。其绚丽的色彩和丰富生动的造型,使今天的人们对于盛唐的社会经济文化的景况和盛唐人的精神追求充满遐想。

所谓三彩,是指用氧化铜烧成的绿色、氧化铁烧成的黄褐色、氧化钴烧成的蓝色,并用铅做溶剂,演变成黄、赭黄、深绿、翠绿、天蓝、褐红、茄紫等斑斓绚丽的色调。这些色调敷设在用精致的陶土烧制的造型各异的马、骆驼、胡人、女俑、奇兽及各种器物上,富丽堂皇,美轮美奂!

唐三彩的鼎盛时期为唐开元天宝年间(公元713—756年)。这时期的三彩马、骆驼、胡人、女俑等产量大,品质高,色彩绚丽,造型多样,结构准确,逼真传神。所以唐三彩的代表性器型就是马、骆驼和俑。唐三彩的马短尾丰臀,雄壮奔放;骆驼头颈高扬,举重若轻;人俑则表情生动,姿态传神。女俑面部丰腴,但身材颀长,匀称高挑;镇墓武士和镇墓兽则面部狰狞,孔武刚劲。盛唐以后,唐人的随葬风气变化,唐三彩逐渐式微。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开放性的时期之一。丝绸之路带来的马、骆驼、金银器、以及从丝绸之路走来的胡人,都成为大唐贵族生活时尚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大唐人不仅生前享受这些盛世升平,生后也希望延续甚至光大这种享受。所以崇尚厚葬的唐人就用唐三彩制器寄托他们的追求:这些健硕的马和骆驼、健壮的胡人、美丽的女俑,比现实还要多彩,往生比今生更奢华!唐三彩和其他的中国陶瓷器不同之处在于,它少有日常用具,而多是寄托着人们精神追求的艺术创作。这就使它具有天然的艺术感染力。所以它一被发现就广受青睐。上世纪80、90年代,随着国内盗掘古墓之风的泛滥,众多唐三彩精品被盗运国外,唐三彩一时成为中国陶瓷艺术品国际市场的翘楚。直到本世纪初,唐三彩精品在纽约、伦敦的拍卖会上仍会以几十万到一百多万美金拍出。近年来,由于中国政府和欧美有关国家对盗掘走私文物的活动进行联手打击,唐三彩的国际市场流通受到限制,其价格大幅下降。许多从事唐三彩经营的欧美古董商,现在苦于囤储,无法出货,但唐三彩的艺术魅力仍然时时令人回味。在伦敦古董店的橱窗,往往在最重要的位置摆放一尊唐三彩制品,以示经营品位的高雅。

历史和艺术的内涵,使唐三彩充满魅力。同时,唐三彩的制造工艺也影响了后来中国制瓷艺术的发展。随着唐王朝的衰灭,三彩的工艺向北流传,出现了辽金三彩。其制器从以明器为主转化为以制作日常用具为主。直到明代,釉上三彩或五彩等制瓷工艺在官窑瓷器制作中得到高度发展。皇家甚至禁止民间烧制彩色瓷器。不用红色,只以黄、绿、紫、蓝为主的彩瓷制作工艺则被称作素三彩。这种工艺在清康熙时期达到顶峰。目前的市场价位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

时下市面常有制作唐三彩或素三彩赝品牟利者,但在工艺上特别是在艺术品位上与真品鲜能相近。这些赝品的主要纰漏在于工艺和艺术品位。工艺上讲,唐三彩的胎体细腻,釉面与胎体结合紧密,釉色清亮,开片自然;赝品则胎质粗松,釉色混浊。素三彩胎质坚密,胎体刻画自然流畅,色釉沉着稳定;赝品则色釉与胎体结合不自然,颜色俗艳。最重要的是,唐三彩或素三彩所特有的时代气息和艺术思维,不是一般作假者能企及的。所以,在鉴别其真伪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鉴赏者本身的审美能力,这也是文物艺术品鉴赏的根本所在。

无论是唐三彩还是后来的素三彩,都是在胎面和釉面进行色彩搭配的二次工艺制作,这在技术上和艺术上的要求非常高。唐三彩富丽堂皇,素三彩则典雅高贵。这些都是中国制瓷艺术追求的境界。

清康熙素三彩花果纹盘,口径:24.8公分,台湾乐山堂藏。

汪吟泉《猴王宴乐图》赏析


汪吟泉的《猴王宴乐图》

王柳

汪吟泉的瓷板画《猴王宴乐图》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这件瓷板画是汪吟泉正值创作巅峰期的作品之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美猴王和群猴设宴饮酒玩乐的景致,细细品味发现,每只猴子姿态各异,神态万千,衣着不尽相同,在作者的细笔勾勒下显得栩栩如生,就连猴子的衣襟、毛发都是那么生动细微。前景是群猴和筵席的食物,中景突出威风凛凛、势压群“猴”的美猴王,远景则只有一只猴子在远处站岗。层峦叠起的远山消失在云雾飘渺之中,那种袅袅虚无的感觉不言而喻,虚实结合、远近相宜的味道表现得恰到好处。

这件瓷板画图案采用国画工笔画法,绘工精细,将山林间群猴宴乐的场景绘制得惟妙惟肖。繁杂的绘画工艺显示出作者炉火纯青的创作技法,特别是在色彩的使用上,是在景德镇一种墨彩技法的基础上得以升华的。墨彩是民国以后兴起的文人彩,原本是由黑、红、金三种颜色来表现,为使颜色更为丰富和出众,作者大胆尝试加入了黄色、绿色等颜色,使整个作品的文人气息更显浓郁。

这件作品也显示出作者在创作时较少受传统技法的约束,而是按自己预定的构想去营造“艺术气氛”及“观感效果”。汪氏作品体现出来的这种“气氛”及“效果”,为拓宽我国陶瓷釉下装饰的表现手法作了极为有益的尝试。扎实的国画工笔基础和自幼随父亲画瓷像的阅历经验,为汪吟泉成为光影青花的创始人打下了坚实根基。

青花压手杯花心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4.9cm,口径9.2cm,足径3.9cm

生产时代: 永乐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青花瓷

陶瓷造型: 杯

说 明: 明永乐

杯体如小碗状,口微撇,折腰,丰底,圈足。内外均绘青花纹饰。杯心有葵花一朵,花心署青花篆体 “永乐年制”四字款。外壁口沿下绘朵梅,腹部绘缠枝莲纹。

压手杯是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创制的新型瓷杯。此杯制作精细,形体古朴敦厚,青花色调深翠。

压手杯的特点为胎体厚重,重心在杯的下部,口沿微微外撇,手握杯时,正压合于手的虎口处,给人以沉重压手之感,故有“压手杯”之称。明代永乐青花压手杯是明代瓷器中能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的一种实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明人谷应泰撰《博物要览》一书中特别提到了这种杯:“若我永乐年造压手杯,坦口,折腰,砂足滑底。中心画有双狮滚球,球内”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四字篆书,细若米粒,此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也。杯外青花深翠,式样精妙,传世可久,价亦甚高。”在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有双狮绣球内书年款和花心内书年款的永乐青花压手杯。另有杯心为鸳鸯卧莲图案者,系明万历时期仿制。此种品质精良且带有永乐年款的压手杯,据目前掌握的资料看,仅故宫博物院收藏有4件。

有型有款:从款识特点、字体风格鉴定青花瓷


清康熙青花加彩花鸟纹碗,底书“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

明万历青花鱼藻纹蒜头瓶,口部书写“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横款

明隆庆青花团龙纹提梁壶,底书楷体“大明隆庆年造”款

清乾隆青花八宝纹双耳宝月瓶,足底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款

元“至正十一年四月”青花云龙纹象耳瓶

款识是书写在青花瓷器上的文字资料。记载着器物的制作时代、地点、作者姓名或作坊牌号、定制者的姓名、堂名、画押记号等。青花瓷款识因属于釉下彩,一般与器物制作时代相同,很难后加款。所以,青花瓷款识的时代风格是鉴定器物真伪的重要依据。

从元代起出现青花瓷器款识,但目前所见者极少,仅有江西丰城县出土的“元后至元戊寅六月”铭青花釉里红四灵盖罐和楼阁式瓷仓;江西景德镇陶瓷馆收藏的“戊子年”青花缠枝灵芝纹罐;英国伦敦大学大维德博物馆收藏的“至正十一年四月”青花云龙纹象耳瓶等屈指可数的几件纪年器物。

明洪武有青花云龙纹“春寿”篆书款瓶,此外还有草书“福”、“寿”等款。明代永乐官窑青花瓷器上开始出现青花款识,目前也仅见4件完整器物:一是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博物馆收藏的青花“内府”楷书款带盖梅瓶;另3件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永乐年制”篆书款青花压手杯。

从明代宣德起,在官窑瓷器上书写帝王年号款已成为一种固定的形式。宣德青花瓷器年款较多,第一个特点是无固定的书写位置,圆器的口沿、内心、琢器的肩部、腹部都可以书写款识。第二个特点是:以六字楷书款占绝大多数。第三,宣德青花的书法特点是工整、秀丽、大方。从明成化官窑起开始仿宣德款,历朝不断。成化官窑款以六宇楷书为主,字体刚劲,中锋运笔,不易模仿。嘉靖官窑以六字楷款居多,字形呈长方形,笔画生硬、棱角分明,微微向右倾斜。万历官窑款仍以六字楷书为主,并恢复用“××年制”,字体端正,敦厚刚劲,颇似颜体。

清代官窑青花瓷器也多在器底书帝王年号款。顺治、康熙、雍正三朝以楷书为主;乾隆至道光时期以篆书为主;咸丰朝以后又以楷书为主。

顺治青花瓷器官款极少,以六字楷书为主,字体刚中带柔,有崇祯款识风格。康熙官窑青花瓷器款识变化较大,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帝王年号款较少,款识字体宽大,笔画粗犷;中期帝王年号款大量出现,以六字双行楷书为主,字体秀丽;晚期款字更加秀丽、瘦长,除六字楷书外,还出现了六字篆书款。

雍正官窑青花瓷器款识最为规矩,字体秀美,仿佛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以六字楷书居多。乾隆官窑青花瓷器以六字篆书为主,书写工整,笔道严谨,横平竖直,颇具功力。

总而言之,鉴定青花瓷器的真伪,需要从正反两方面去实践,多对照、排比、分析,经过漫长的经验积累,才能熟能生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