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磁州窑瓷器鉴别 > 导航 >

千年磁州窑 白釉黑彩老虎瓷枕现身镇江藏界

千年磁州窑 白釉黑彩老虎瓷枕现身镇江藏界

磁州窑瓷器鉴别 如何鉴别磁州窑瓷器 瓷砖墙面

2020-08-10

磁州窑瓷器鉴别。

一具画有老虎的白釉黑彩古代瓷枕近日现身镇江,瓷枕上所画老虎采用写意手法,活灵活现,千年瓷枕保存十分完整。镇江博物馆副馆长、考古专家肖梦龙指出,瓷枕是我国古代的夏季纳凉用具,因其釉色莹润,质坚清凉,是夏日消暑佳品。镇江博物馆也收藏过同类型瓷枕,但在镇江民间收藏界,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昨天上午,记者在金山街道三元巷社区一户居民家中,见到了这具长方形瓷枕。上部长39.5厘米、宽20厘米;底部长35.5厘米,宽10.5厘米,高15.5厘米。从上面俯视,可看到所画的山石茅草中有一只咆哮的猛虎,四角则画有四株花形不一的菊花。从正面看,朵朵白云中画有一展翅的凤凰;背面寥寥数笔,画有几株翠竹,有一透气孔;在瓷枕底部,有“古相张家造”阳文款。瓷枕上所画图案虽不讲究对称,但线条十分流畅,富于变幻,显示了一种动态美。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郭应楠告诉记者,他从该瓷枕的底款判断,为北宋年间磁州窑产品,已有千年历史。而磁州窑系,为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一时与景德镇齐名。磁州窑瓷器以丰富的乡土气息与民间色彩见称,装饰手法十分丰富,在宋代时期,这类器件多为官员、富商使用。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千年窑火 碧瓷青影


东方收藏网5月13日消息:素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享誉世界,千年瓷都景德镇也成为全世界艺术家,收藏家的朝拜圣地。如今由上海高域艺术馆承办的2014《千年窑火,碧瓷青影》——胡强教授吴德扬高工的陶艺作品展于5月31日至6月8日在上海市黄浦区福州路542号中心城区最具影响力的中福古玩城举办,会给大家带来视觉上的艺术盛宴。

胡强教授,1989年毕业于学院美术系,。1989年在江西省陶研所艺术室,从事陶瓷艺术创作,1993年就职于景德镇学院艺术系,从事陶瓷艺术创作和中国画教学。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瓷翰研究院院长,艺术家交流学会副主席,景德镇冷香京剧票友协会副会长。现为景德镇市高等专科学校教授。胡强教授从事陶瓷艺术创作和国画教学20余载,擅长花鸟、人物。其水墨丹青风格洒脱豪放,清新优雅。釉下青花墨分五彩,笔迹放纵,兼以斗彩点睛,松紧有序,主次分明。窑变彩绘,色釉变幻,绘画精美。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装饰情趣,是馈赠之上品,收藏之瑰宝,为现代家庭装饰之时尚。其作品获国家,省市奖励30余项,其中全国中青年工艺精品大奖赛金奖,江西省陶瓷美术“华月杯”金奖;2008江西省教育委员会教育成果大赛金奖;2007上海秋季拍卖会作品《神仙畅游》以15万价格成交。国际香港、韩国美术交流展,作品《醉春》获银奖,江西省工艺品大赛一等奖,国际陶瓷节“百花奖”,全国工艺品评比一等奖等。作品《冰清玉洁》被故宫博物馆收藏。入编国家出版书典二十余册如《大全》、《全集》、《瓷苑新苑》、《陶瓷研究》等等,2008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和景德镇电视台文化纵横栏目专门报道其艺术人生。

胡强教授的学弟,毕业于学院的吴德扬高工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中青年新锐艺术家,景德镇青年画院常务理事,昌南画院高级画师,他自幼爱好绘画,作品风格清新典雅,工艺细腻,生动传神,构图严谨,装饰性强,善于将现代审美观念融入传统装饰,富有浓郁的文化内涵。他的作品《荷香远溢》在2001年江西民间工艺美术展获一等奖。《天香夜染衣》2012年第十届中国工艺博览会上荣获“中艺杯”金奖,《东风吹来满眼香》2013年第十一届全国工艺品博览会上荣获优秀作品评比金奖。他的作品《香远》《春风摇曳》《欢乐天地》分别被中华民族美术饰品馆、大连美术馆、江西省美术馆收藏,他的论文《浅读粉彩花鸟画创作》和《读诗书画印与陶瓷装饰》相继在《景备镇陶瓷》杂志和《江西画报》上发表。他还获得2011年景德镇“全市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本次展览还得到众多陶艺大师的力挺。参观时还可赏析徐朝兴、夏候文、熊纲如、刘远长、赖德全、叶小春、孙燕明、徐金和等大师的艺术作品。

千年吉州窑瓷马俑


马年里,本文特选出七尊(左起编号)吉州窑瓷马俑供大家和喜爱12生肖的藏友欣赏。吉州窑是宋代江南著名民间瓷窑之一,其遗址位于: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又称“永和窑。”因从隋唐至宋,今吉安古称吉州故名。吉州窑历史悠久,始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衰于元末,从开建距今已1200年。目前遗存的24个窑包遗址保存完好。吉州窑是享誉中外的综合性的窑场,也是全国古代黑釉瓷的生产中心之一。所产瓷器种类繁多,工艺考究。其黑釉、木叶纹、剪纸贴花、彩绘等品种在宋元陶瓷中独树一帜。许多国家把吉州窑兔毫斑、鹧鸪斑、玳瑁斑、剪纸贴花等视为传世珍品,木叶天目盏则被列为国宝。吉州窑的另一大亮点是雕塑瓷,雕塑瓷分瓷雕和捏塑两大手法,从上述七件马俑可以看出首先以捏塑方法做出马或骑马人,然后用雕刻手法刻出马和人物的头部以求生动准确。而制瓷大师舒翁和其女舒娇就是著名的民间陶瓷家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舒翁善于烧制玩具,舒娇则长于烧制炉瓮,并擅长构图上釉,产品以白釉、绿釉、黑釉、彩绘为主。他们烧制的各种玩具和绘有佛、仙的瓷瓶,造型别致,色彩明快。吉州窑瓷塑品种繁多,主要分人像及动物两大类。属于人像的有官吏、平民、仕女、武士、仙翁、佛像等;属于动物的有马、牛、狗、虎、猴、鹅、鸽、鱼、龟等。多采用手塑和模制两种手法,或两法兼用。这七件瓷塑均采用手塑法制作,先捏出人体或动物躯干再植以头面、四肢、冠带衣饰等,再用小工具刻画出颜面五官、衣纹走向。骑马人分别制出马和人物,再将人物安插到马背上。这些瓷马俑全凭手做,所以形制无一相同,虽简洁而富于变化:稚气十足的小马(一)、跃跃欲奔的中马(三)、若无其事的大马(二)、抚摸马头的骑手(四)、举目四望的男(五)女(六)骑马人和高耸鼻梁的骑马胡人(七)。这七尊瓷塑虽只有5×8厘米左右大小,但制作前作者都经过精心策划,信手捏来,加上娴熟的手法使小小玩具也变得生动传神,在简练中寓精巧,于自然中见匠心。特别是酱褐釉骑马胡人(七)的特殊造型所揭示的胡人身份与唐三彩中骑骆驼胡人遥相呼应,这是古代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将吉州窑与世界连接的又一物证。只有西域、中亚或欧洲人到过吉州永和,古时的东昌县城,若非舒翁和舒娇亲眼目睹过他们,怎能塑造出如此生动的瓷俑?据有关专家考证吉州窑瓷器出口主要有四条路:沿赣江下南昌、九江经长江溯运河北上入渤海到登州接近辽境;或到沿海明州、杭州销往日本、高丽;或溯赣江而上经瑞金、长汀、龙岩至泉州运南洋、印度、非洲转欧洲;或由赣州、大余、梅关、南雄、韶关经北江到广州运往南洋、波斯、印度和非洲等地。海上丝绸之路把吉州窑瓷器销往全世界几十个国家,也使吉州窑美名传遍天下。

元白釉黑彩诗文四系大瓶


元白釉黑彩诗文四系大瓶

河北博物院《名窑名瓷》陈列“磁州窑”单元,“元白釉黑彩诗文四系大瓶”十分引人注目。这件器物器形硕大,高达55.5厘米,口径12.5厘米,足径15厘米;腹部以褐彩行楷题诗一首:“落花时节水流香,送客归来笑一场。不锁草堂取乐去,野雀偷笔学题墙”———仿佛一出“情景剧”,以平白如话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一幕村居生活情境:落花逐水的金秋时节,草堂内似乎刚结束了一场“笔会”,宾主一欢而散。主人送客归来,“惊见”野雀偷偷“溜”进草堂,正用余墨在墙上涂鸦……此情此景实在令人忍俊不禁!这件四系大瓶上凡七言四句共28字,用笔连贯一气呵成,连续韵律感强,书法风格毫无士大夫的书卷气,和诗句本身一样质朴可爱、纯净爽朗。

四系大瓶,是磁州窑器物中极富特色的一类,器形古朴挺拔,颇具北方粗犷豪放的气韵。四系大瓶的造型特点是:瓶口外敞,长颈,瓶子形状略如橄榄,腹部稍肥大,颈肩按有四个系耳。肚大口小,可以多盛酒水,放置稳定;加上盖后,又便于外出骑行时随身携带,防止洒漏。元代疆域辽阔交通发达,为了便于联络,忽必烈在位时完成以大都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驿站系统,驿站对于餐具、酒具、茶具需求很大,极大刺激了磁州窑陶瓷生产。四系大瓶作为驿馆盛水盛酒的器物,使用方便,需求量巨大,故产于元代的这类器物存世量很多。

在器物上题字,是磁州窑瓷器的一个显著特点。字数多少不一,内容涵盖诗词、记事、格言用途等。在酒具上题写诗词的目的,一是为了增加酒具的文化含量,再是为了起到广告作用,因此,书写者多借诗词抒发情感,以求获得他人的情绪共鸣,由此使产品畅销。面对这件四系大瓶,我们不难想见:当时,人们一边饮酒,一边欣赏瓶上这幕“情景剧”,一定会倍感开心快乐。

元白釉黑彩四系大瓶上的书法,字体刚劲有力,意境豪放洒脱,“白釉黑彩”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极为醒目。所谓“白釉黑彩”,又称“白地黑花”、“白地黑彩”,是磁州窑的主要装饰方法。其工艺过程为:先在成型的坯上施一层洁白的化妆土,然后用黑褐色料在器表绘画纹样或题写诗句,再施一层薄而透明的玻璃釉入窑烧造。

作为北方最大的民窑,磁州窑的消费主体是广大普通民众,瓷器产品不但要让老百姓买得起,所写所书所画更要让他们看得懂、喜闻乐见。元白釉黑彩诗文四系大瓶,器、诗、书虽都无识无款,却于平淡中见神奇,于无意中见性情,诗情画意味道浓浓,耐人寻味,堪称不可多得的民窑佳作!

千年窑火 碧瓷青影(组图)


胡强《秋香》

吴德扬《雪影空翻》

素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享誉世界,如今由上海高域艺术馆承办的2014《千年窑火·碧瓷青影》—胡强教授吴德扬高工陶艺作品展于5月31日至6月8日在上海中福古玩城举办,给大家带来视觉上的艺术盛宴。胡强,1989年毕业于学院美术系。1989年在江西省陶研所艺术室,从事陶瓷艺术创作,1993年就职于景德镇学院艺术系,从事陶瓷艺术创作和中国画教学。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景德镇市高等专科学院教授。胡强教授从事陶瓷艺术创作和国画教学20余载,擅长花鸟、人物。其水墨丹青风格洒脱豪放,清新优雅。釉下青花墨分五彩,笔迹放纵,兼以斗彩点睛,松紧有序,主次分明。窑变彩绘,色釉变幻,绘画精美。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装饰情趣,是馈赠之上品,收藏之瑰宝,为现代家庭装饰之时尚。其作品获国家,省市奖励30余项,其中全国中青年工艺精品大奖赛金奖,江西省陶瓷美术“华月杯”金奖;2008江西省教育委员会教育成果大赛金奖;2007上海秋季拍卖会作品《神仙畅游》以15万价格成交。国际香港、韩国美术交流展,作品《醉春》获银奖,江西省工艺品大赛一等奖,国际陶瓷节“百花奖”,全国工艺品评比一等奖等。作品《冰清玉洁》被故宫博物馆收藏。

胡强教授的学生,毕业于学院的吴德扬高工是一位中青年新锐艺术家。他自幼爱好绘画,作品风格清新典雅,工艺细腻,生动传神,构图严谨,装饰性强,善于将现代审美观念融入传统装饰,富有浓郁的文化内涵。他的作品《荷香远溢》在2001年江西民间工艺美术展获一等奖。《天香夜染衣》2012年第十届中国工艺博览会上荣获“中艺杯”金奖,《东风吹来满眼香》2013年第十一届全国工艺品博览会上荣获优秀作品评比金奖。他的作品《香远》《春风摇曳》《欢乐天地》分别被中华民族美术饰品馆、大连美术馆、江西省美术馆收藏。夏叶萍

沉睡千年的海底茶具珍品


元·青花瓷菊花纹小执壶小茶碗

明·青花花卉纹高足碗(景德镇窑)

饭前饭后饮茶,是中国民间百姓日常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件事中最要的一件。饮茶不仅能解渴,去腻,还能提神,清心。在品茶之余,欣赏茶具是让人陶醉的事情。正所谓:饮茶凊心瓷朗目,流香美润千古亊。

中国的茶文化自汉、隋代开始当时的饮法是药饮、解渴式的。在唐代,茶文化普遍盛行,讲究细碾点啜。到了宋代,饮茶风气更为普及,爱分茶、斗茶,花巧繁复。当时的茶具,千门百类,青釉、青白釉、白釉、黑釉、酱釉的茶碗应有尽有。这促进和发展了越窑青瓷茶盏、建窑兔毫盏同时沿承生产,随后,湖田窑、龙泉窑、德化窑、南宋官窑及一些地方窑不断生产烧制出许多不同造型、款式、釉色的茶具。对于当时来说,不只是茶种植生产量增长,陶瓷业也同时不断上升。

淘宝记

在南海沉睡了千年的茶与茶具,是海上丝绸之路沉船之遗珍。1995至2001年间,琼海潭门港的渔民不断打捞出海底茶具珍品。我在那些年里收藏了不少这些沉睡了千年的茶具。这些茶具不同窑口、品种、年代,造型各异,丰富多彩。

那一次,我和朋友詹先生来到潭门灶坡村的一户渔家,主人不在,我们从窗口看见只有二十来平方米的屋子里堆满了古碗古盘。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从南海打捞回来的真东西。那里面有湖田窑青白釉执壶和刻花荷纹碗,斗笠小茶盏,但品相不完美,釉色好的没几个,执壶是断把断流残破的,有些是全给珊瑚粘满的,面目全非。

詹先生带我到草塘村找另一户渔家。主人人称“阿和哥”,小个子,看样子很聪明。他家祖祖辈辈都是渔民,他中学毕业后就跟父亲一直到西沙、中沙、南沙群岛作海捕鱼,对南海各个岛屿、礁石都很熟悉。哪里有出水古董,他都很清楚。古陶瓷知识他也懂。他们家有三艘船,一艘家里兄弟用,两艘船租给同乡。同乡捕到多少鱼他都不过问,但打捞到古碗古盘就会优先照顾他。因此,他家有不少从南海打捞回来的古碗古盘。他在门口接我们进院。这院一间主屋带客厅,三间小屋,一间厨房,很宽敞,门窗都有浮雕,有人物,有山水,有花鸟,看样子大概有一百年的历史了。

阿和高兴地说:“明天我们就要出海了,你们来得正是时候。”他从房间拿出一箩筐的古碗古盘给我们看,我心情激动不已,每一个都摸摸看看,不停地挑选着。最后,我选了两个建窑黑釉斗笠碗、一个湖田窑的青白釉执壶、三个划花碗,两个划花盘,共八件。主人开了价。我本来想还个价,但觉得第一次入港进村买古碗古盘,开门货,每件都有大小不同的珊瑚,没有残缺,没有冲裂,造型也很美,釉色也很泽润。便大大方方地按他开的价买了这八件古瓷器。詹先生也选了二三件。离开前,我给阿和留下电话号码,阿和送了我们俩每人一包海鱼干。

第一次在潭门渔民家买到宋、元时期的外销瓷,心情非常高兴,在回海口的大巴车上,我忍不住欣喜之情,又拿出来仔细欣赏了一遍。

3个月后,正是1999年初春,我随海口巿文联到扬州参加两地美术作品展览。开展的第四天,我们正坐船游瘦西湖,欣赏杨柳的细芽嫩叶,以及湖中的亭台和杨柳的倒影,感叹江南之美犹如天宫,该多些留影,多些拍下这美景。船到堤岸,接到潭门阿和哥来电话,约我到潭门看他从干豆礁带回几件好东西。

回到海口的第二天是周日,我一早就到解放西邮政大厦三楼,与收藏界的一些朋友交流,欣赏藏品。当时,收藏钱币、邮卡、书画、玉器、家具的玩家多,收藏出水陶瓷的人较少。上午十点左右,一位年青人从琼海嘉积来,经朋友介绍,这人叫“妚儒”,个子高高瘦瘦的;他带来了几件西沙群岛出水的执壶和豆青小茶碗。我们几个朋友一起欣赏。我选了四件豆青小茶碗、两件龙泉青釉梅花茶盏、一件元青花葫芦壶、三件元青花釉小茶碗。另外两位朋友各选了一件青白瓷执壶。我和两位朋友讨价还价,没谈拢,最后都没成交。

后来,我约了老黎和亚群一起到潭门港去。我们的第一站,就是到阿和家。走进阿和家大院,只见他已搬出一箩筐从西沙群岛打捞回的执壶,青花葫芦壶、盘、碗、龙泉窑青釉梅花茶盏及几个豆青小茶碗。我看到这些东西,觉得很熟这些货,原来就是我前几日在海口邮政三楼见到的。

我挑选了两件龙泉窑茶盏、四件豆青小茶碗、四件元青花釉小茶碗、一件元代青花釉葫芦壶这壶的流身有点破,还带有冲线我总共挑选了十一件。

这次买得很顺利。

老黎和亚群各挑选了二三件龙泉窑青釉碗,也成交了。

满载而归。我们三人当时太高兴了,顾不上在潭门吃饭。亚群开着车回到黄竹加油时,才觉得肚子饿,顺路吃饭,那餐饭我们觉得特别特别香。

海捞瓷之美

现在,这11件海捞瓷已经清洗了,显得非常美。那只元青花小茶碗也有自己的特色:碗的外壁绘制的都是菊花,画得很熟练流畅,花瓣的画法是用线条勾勒;叶子用写意的画法,先用大笔大色,后加勾勒。碗心标记,四件都不一样,两个是“寿”字“寿”字大小不同,字体有别;另两件是菊花,有大小之分,浓淡之区。碗边缘画的是水纹和回纹方连图案,珍贵。

那葫芦壶外壁绘画图案同碗一样,是菊花纹;流身断了一小节,可修。

龙泉窑青釉梅花茶盏,我断代为元代,釉色都好,还有冰裂纹,碗心的梅花是压模的,有立体感,很美。

豆青小茶碗,应是明末清初之器,四件一样,器形很美,完整无瑕,碗外壁为豆青釉,碗内为白釉,有很明显的对比。把玩着这些珍品,直叫人心生欢喜。

拼起千年“凤首瓶”


40多块看起来残损不堪的破瓦片,经过文物人员巧手“缝补”,居然“堆”起来个距今千余年的辽代文物,昨日记有幸见到“复原”基本成型的千年文物“凤首瓶”。

这个基本“复原”的古文物是辽代“凤首瓶”,别看它现在已经基本完好如初,可是前不久出土时竟然是一些零散的残损片。根据这些出土残损碎片的底足、口沿形状以及造型,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这是辽代器物。

与此同时,通过辨别和查询资料,根据这些残损碎片介于陶片和瓷片之间、陶胎瓷釉的特质,考古人员断定这是辽代“凤首瓶”的残片。

葫芦岛考古人员赵普光说,“凤首瓶”是辽代典型的瓷器瓶式之一,造型如一只伸颈直立的凤首而得名,也是受金银器物形状影响而独创的一种器形。瓷器呈杯式口,细长颈,器身光素、刻花或堆塑图案。“凤首瓶”是在辽代时期一般是有身份、有地位的达官显贵和皇亲国戚等皇族家才能够拥有的,它是一种用来盛装酒和一些其它东西的器皿,也可以作为装饰物。

由于辽代器物不仅在辽西地区,即使在全省出土都非常少,因此考古人员决定要让这些出土的残损陶瓷片发挥作用,重新复原回原型。

复原工作比较繁琐,考古人员首先将这些残碎片清洗干净,处理好这些断裂面,然后找来相关辽代“凤首瓶”的实物资料,按照“凤首瓶”的本身原貌,在不破坏器物本来面目的情况下进行细致粘连和修补,残损的部分用石膏进行填补。

由于辽瓷器物大部分都是部分施釉,部分露胎,所以考古人员对修补“凤首瓶”的部位要保持原样,不进行染色。经过一个多月类似于“绣花”式的努力,终于使这个零散不堪的残损陶瓷片“各就各位”。

目前这个辽代“宝贝”已经作为珍贵文物被妥善保管起来。

白地黑花马戏图枕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长29cm,宽21.3cm,高11.2cm

生产时代: 金代

生产窑口或产地: 磁州窑瓷器

品种: 白瓷

陶瓷造型: 枕

说 明: 金

枕八方形,枕面中间微凹,通体白地黑花彩绘。枕面中心绘骏马疾驰,马儿四蹄飞扬,尾巴翘起,马鞍上倒立一人。枕面周边用黑彩描绘宽、窄边线各一周。枕侧面绘卷枝纹,底部素白无釉,戳印阳文“张家造”作坊标记。

宋、金、元时期瓷枕品种多样,形式纷繁,主要用作寝具,同时也用以随葬。其中磁州窑瓷枕最具代表性,枕的造型各式各样, 品种繁多,纹饰内容多取材于民间生活,装饰手法采用绘、刻、印、划、剔、镂等,特别是白地绘黑彩,运用豪放的笔法,娴熟的技巧,在不到半尺的枕面上挥洒自如,将绘画艺术巧妙地运用到瓷枕装饰上,具有浓厚的水墨画风格。此枕色彩黑白分明,对比强烈,寥寥数笔,把马戏表演中的精彩瞬间表现得淋漓尽致,富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

宋白地黑花芦苇鹭鸶纹瓷枕


《说文解字》有载:“枕,卧所荐首者。”我国古代的枕最早由天然石料制作而成,后来逐渐扩大到木、玉、铜、竹、瓷等材质,而瓷枕是古代时期最为流行的一种寝具,易于保存,留存最大。河北省出土的一件瓷枕上有诗文曰:“久夏天难暮,纱橱正午时,忘机堪昼寝,一枕最幽宜”,可见,瓷枕是古人夏日的纳凉用具。而除此用途之外,有些较小的瓷枕还可作诊脉之用。

这件宋代白地黑花芦苇鹭鸶纹瓷枕(图1),通高11、长30.5、宽21厘米。枕呈椭圆形,通体施白地黑花纹饰。枕面绘鹭鸶苇塘觅食图,布局简洁,主旨鲜明。枕面(图2)出檐,白地黑花绘一粗一细线框,框内一丛芦苇为中心,两侧各绘鹭鸶一只,左边低头觅食,右边空中飞翔,勾勒了鹭鸶的尖喙、长颈、长足,写实又传神,与苇丛、山石、水岸,构成了一幅极富意境的沙汀小景。

枕壁一周饰卷草纹,底部(图3)钤“刘家造”长方形印章款,这是磁州窑系瓷枕常见款铭。鹭鸶纹饰中国古代传统吉祥寓意纹饰之一,与荷花一起出现,期望美满的婚姻和爱情,与芦苇、莲花一起出现,有“一路连科”的寓意,是士子们祈求仕途顺遂的美好愿望。

我国的瓷枕最早出现在隋代,流行于唐代,宋辽金元时发展繁荣,明清之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宋元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瓷器制造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顶峰,瓷枕也广泛出现并被人们所使用,这一时期的瓷枕形制丰富,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椭圆形、腰圆形、银锭形、豆形、云头形、鸡心形、花瓣形等,也有雕塑成婴孩、侍女等人物形,卧狮、卧虎等瑞兽形。枕面装饰以白地黑花最为流行,题材和图案来源广泛,大多是普通人们的日常现实生活,白底黑花装饰简洁明快,生动写实,用笔凝练,简单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写实画面,枕面纹饰有各种花卉纹、各种动物纹、婴戏人物纹,还有大量的诗词、吉语等文字纹。宋元时期枕面上的纹饰直观地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习俗和人们的精神追求,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