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大理石瓷砖 > 导航 >

潮汕功夫茶

潮汕功夫茶

大理石瓷砖 新中源瓷砖 木地板好还是瓷砖好

2020-08-21

大理石瓷砖。

潮汕功夫茶驰名海内外。在潮汕地区,家家户户都备有功夫茶具,无论到哪一家做客,主人首先招待你的,便是功夫茶。

功夫茶对茶具、水、茶叶、冲法都极为讲究,特别是冲法,要求很严格。

茶具有冲罐、茶盅和茶池。冲罐是陶土制的。有壶盖、茶嘴和把手。盅是瓷的,有半个鸡蛋壳大小和厚薄,看起来小巧玲珑,晶莹如玉。茶池的外形像个小鼓。WWw.TaOcI52.CoM

冲茶的全过程则有活火、虾蓄水、拣茶、装茶、烫盅、热罐、高冲、低筛、盖沫、淋顶等十道程序。其中较为重要的是“高冲”和“低筛”。高冲即冲水时锅嘴离罐口要约一拳高,使开水能直灌罐底。茶从罐里筛下盅时,罐嘴要靠近盅口,防止茶水起泡、变凉,这就是低筛。筛茶时要均匀地筛进每个盅里,务必使各个盅的茶水保持一个成色。每筛一轮茶时,罐里的茶水要尽量筛出,点滴不漏,但却不能筛得太满,如还有茶水,要筛在茶池里。这是因为茶水留在罐里太久了,会变苦,影响下一轮茶的质量。而不能筛得太满是为了方便客人饮茶,以示对客人的尊重。

潮汕人请客人喝功夫茶时,也有许多俗礼。“茶三酒四”。他们认为喝酒还是四个人好,而喝功夫茶,3个人最为合适。所以,一套茶具,一般只配3个茶盅。请人喝茶时茶要浓,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如果淡了或者又有尊贵的客人来了,就要重新换上茶叶。

潮汕人不单在喝茶上下功夫,对茶具的爱护也是很下功夫的。相传从前有个过门不久的媳妇,收拾客厅时,见茶罐里四壁都是软绵绵、黑乎乎的东西,误以为是公公平时只顾冲茶,忘记茶罐的清洁,用手指两三下就把它抠了出来,里里外外洗刷一新,自以为会得到欣赏。谁料,公公一见火冒三丈。原来那些是茶碱。茶碱越厚,冲出来的茶色就越浓,香气也越浓。所以,茶罐是越老越好,即使不慎打破,也要请师傅用锡镶嵌起来。

延伸阅读

功夫茶为何选择紫砂小圆壶呢?


在功夫茶的18个程序上,把孟臣和若琛杯连在一起了,在《龙溪县志》里也把「大彬之罐,若琛之杯」连在一起,「若琛珍藏」款小瓷杯产于清康熙年间,和大彬孟臣的茶壶一样,假款仿照历代不绝。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大彬款壶、孟臣款壶在康熙年间,就成了功夫茶中的一种重要的器具了。那么,功夫茶为什么会选择这种紫砂(或朱泥)小圆壶呢?

首先,从工艺上,朱泥适合于制作小圆壶,而功夫茶叶多水少,汤色浓郁,追求质而不追求量,故杯宜小不宜大,壶大杯也相应要大,岂不成了牛饮。

其二,体量小的茶壶,陶色和器形成了审美的主要对象,表面的装饰常常只会产生画蛇添足的效果。壶既然要小的,只好圆下去了。

其三,泡功夫茶,采用朱泥壶最优,根据专家的研究,认为泡茶「以今日台湾的高山茶、乌龙茶为例,确是朱泥优于紫砂,紫砂壶优于潮汕壶,这是有共识的认知,亦有其科学根据,因其毛细孔结构粗细松实不同,对香分子的吸附有所增减。但潮汕壶则擅于诠释普洱茶及重焙火的铁观音,可增益其陈韵。总之,不同的茶应用不同材质、不同烧结度的壶(杯、碗、盅)来追求最佳茶汤表现。」此说甚切,精于茶道的功夫茶人,必然像重视茶叶的质量一样,重视茶壶选择。

其四,紫砂和茶汤色相相近,协调,这是一种沈郁稳重,不事张扬,但并不寂寞的颜色,小壶的造型通常线条柔和,低矮,简练而不呆板,平稳而不凝重,淳朴庄重,是一种忠实的茶具,这种形式很适合功夫茶区的饮茶习惯和审美情趣;也与当地人的性格特征有直接的关系。闽南人的性格也如同闽南的丘陵地带,山不高峻,河不宽阔,农业条件优越,生存条件良好,只求平平安安过日子,不想冒太大的风险,没有北方人的豪爽,没有江南人的潇洒,民风淳朴,性格内向,追求安定,相信传统,注重形式。

君不见,孟臣、思亭创造的一个壶式,就足以把闽南的茶人打发了几百年。

如何选购功夫茶具


在忙里偷闲的工作里,泡上一壶好茶,品下功夫茶也是一种享受。喝功夫茶,讲究的就是一种境界和艺术,从一套功夫茶具中的每个器物来说,都要讲究“色、香、味”俱全,可谓相得益彰。在选购时,一件上等的功夫茶具,从每件器物出发,都要面面俱到。

白瓷精品手绘书法功夫茶具

第一:茶壶

潮人土语叫做“冲罐”,也有叫做“苏罐”的,因为它出自江苏的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选购茶壶,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曰:“小,浅,齐,老。”茶壶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四有罐等的分别,以孟臣,铁画轩,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视。壶的式样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等等。一般多有鼓形的,取其端正浑厚故也。壶的色泽也有多种,朱砂,古铁栗色,紫泥,石黄,天青......等等。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重要的是“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因为大就不“工夫”了。

第二:茶杯

茶杯的选购也有四字诀:小,浅,薄,白。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衬托茶的颜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以起香。茶客常以白地蓝花底平口阔,杯底书“若深珍藏”的“若深杯”为珍贵,但已不易得。江西景德镇和潮州枫溪出品的白瓷小杯,也是很好的,俗称为“白果杯”。

第三:茶洗

形如大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功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

第四:茶盘

茶盘是用来盛茶杯的,也有各种款式,圆月形,棋盘形......等等。但不管什么式样,选购最重要也是四字诀:宽,平,浅,白。就是盘面要宽,以便就客人人数多寡,可以放多几个杯;盘底要平,才不会使茶杯不稳,易于摇晃;边要浅,色要白,这都是为了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

第五:茶垫

比茶盘小,是用来置冲罐的,也有各种式样,但总之要注意到“夏浅冬深”。冬深是为便于浇罐时多装些沸水,使茶不易冷,茶垫里还要垫上一层“垫毡”,“茶垫”是用丝瓜络按茶垫的形状大少煎成的,所以要用丝瓜络而不用布毡者,为了不会生异味,垫毡的作用是为了保护茶壶,工夫茶在洒茶后还要将茶壶倒置过来以免壶里积水,一点点的水,也会使茶味变苦,原因是单宁酸溶解了。

第六:水瓶与水钵

作用一样,都是用以贮水烹茶的。水瓶,修颈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种束颈有嘴,饰以螭龙,名叫螭龙樽的也不错。水钵,也是用来贮水以备烹茶的,大小均相等于一个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明代制的“红金彩”,用五金釉,描金鱼二尾在钵底,舀水时水动,好像金鱼也动,这是很少见的珍品。

第七:龙缸

大龙缸类似庭中栽种莲花之莲缸,或较小些。用以贮存大量的泉水,密盖,下托以木几,放在书斋一角,古色古香。龙缸也是素瓷青花,也有明宣德年造的,但很难见到。

第八:红泥小火炉

红泥小火炉,潮安,潮阳,揭阳都有制作,式样很好看。同样有各种形式,特点是长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炉心深而小,这样使火势均匀,省炭,小炉有盖和门,不用语时把它一盖一关,既节约,又方便。小炉门边往往还有一副很文雅的对联,益发增添茶兴。

第九:砂铫

“砂铫”,潮安枫溪做的最著名,俗称“茶锅”,是用砂泥做成的,很轻巧,水一开,小盖子会自动掀动,发出一阵阵的声响。这时的水冲茶刚刚合适。至于用钢锅,铝锅来煮水冲共茶的,虽然也无不可,可是金属的东西,用以煮水冲茶毕竟要差一些,不算工夫了。

第十:羽扇与钢筷

羽扇是用以煽火的,煽火时既须用劲,又不可煽过炉门左右,这样才能保持一定火候,也是表示对客人的尊敬。所以,特制的羽扇不但有利“工夫”的施展,而且一枝用洁白鹅翎编制成的扇,大汪过掌,竹柄丝穗的精雅,衬托着红,绿,白……各种颜色的茶具,加上金紫色的浓茶,自然别有风趣。钢筷则不但为了钳炭,挑火,而且可以使主人双手保持清洁。

日本茶道的茶具也源于中国功夫茶具


日本茶道的“茶室”,又称“本席”、“茶席”,为举行茶道的场所。日本的茶室一般用竹木和芦草编成。茶室面积一般以置放四叠半“榻榻米”为度,约9-10平方米。小巧雅致,结构紧凑,以便于宾主倾心交谈。茶室分为床间﹑客﹑点前﹑炉踏达等专门区域。室内设置壁龛﹑地炉和各式木窗,一侧布“水屋”,供备放煮水﹑沏茶﹑品茶的器具和清洁用具。床间挂名人字画,其旁悬竹制花瓶,瓶中插花,插花品种视四季而有不同。

日本茶道的茶具因源于中国,故而日本茶道的茶具也源于中国功夫茶具。其基本茶具与潮州功夫茶具一样也分四大件:凉炉,煮水用的风炉;茶釜,煮水用的铁制的有盖大钵;汤瓶,泡茶用的带柄有嘴罐,称“急须”;茶碗,盛茶汤用的瓷碗。

另外,还有研磨茶叶的“茶磨”﹑夹白炭用的“火箸”;盛冷水的“水注”;盛白炭的“炭篮”;清洁茶具用的“水翻”;装香用的“香盒”;沏茶时用于搅拌的“茶筅”;取茶粉用的竹制“茶勺”;擦拭茶碗的“茶巾”;盛茶叶末的“茶罐”;用三根大鸟羽毛制成﹑用于拂尘的“羽帚”;盛炭的“炭斗”;盛炉灰的“灰器”;取水用的“水勺”等。

日本茶道的用具名目繁多,不但有大小之分,还有“和物”(日本)与唐物(中国)﹑高丽物(朝鲜)之区别。

紫砂壶:因壶适茶,因茶选壶


紫砂壶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与西施一起退隐江湖的“陶朱公”。数来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不过,紫砂做成壶,那还是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后的事情,总所周知,紫砂茶具的优势在于茶,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呢?

因壶适茶,因茶选壶,用茶养壶养出道理,愈是紫砂古壶、旧壶,愈能养出个名堂;愈是名人名作愈容易养出精神;愈是别人感到难养的壶,愈能养成好壶。如是不是紫砂名壶,或泥质不好的壶,通过养壶还都能把它鉴别出来。爱茶爱壶者应以适用的、实用的、时代的、科学的泡茶方法来泡茶。养好紫砂壶,把握着茶、壶、茶的量、壶的容积、水、水温、火候、时间,形成优选的结构,编成规范的泡茶之法,乃使紫砂壶供真茶,色、香、味皆蕴。养壶天趣,珍如珠玉。以自己的实践探索出紫砂壶确是世间茶具之首的科学道理,肌理之贵可与隋珠赵璧比美,方就能体会其中无穷的乐趣。

用养壶之法,也能养好紫砂盆、紫砂雕塑和整个紫砂艺,充分显示紫砂艺自发暗之光,入手可鉴,久且色泽生光明的真谛,还报人间。制陶(制壶)艺人,对泡茶、养壶能使紫砂艺术显现真、善、美的灵光实相。我们能从茶文化、陶艺术中得到我们要得到的东西,得到应得的成果,从中陶冶我们的性情,达到美的休闲紫砂文化之享受,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地。

茶与紫砂 天作之合


从饮茶衍生而来的茶具,是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同样是一门独立、精深的学问。在所有的茶具尤其是茶壶中,紫砂壶以风流之姿坐稳当今第一把交椅,成了人们争相购买、收藏的器皿。

然而近来,关于使用劣质、仿制紫砂壶喝茶危害健康的消息不断见诸报端,让人们对紫砂壶的茶用价值产生了怀疑。近日,记者走访了本市一些紫砂壶研究、收藏者,他们表示,纯正的紫砂壶,仍是饮茶的最佳器具。

裕后堂纯正紫砂博究馆的王祖淦先生认为,“茶事以紫砂为上”的说法是准确的。据他介绍,紫砂壶适于茶事,首先就有科学依据。多项研究表明,常见的茶壶中,瓷壶偏酸性,玻璃壶偏碱性,而紫砂壶恰为中性,最适于保持茶质、提取茶香,可令茶与水有效融合。并且,和普通的陶瓷相比,紫砂壶透气而不渗水,可最大限度发挥茶香。用紫砂壶冲泡的茶,香气馥郁,口感上佳,紫砂壶几乎就是为茶量身定做的“衣服”。

自明代以来,紫砂壶的茶用价值逐渐广为人知。不过在早期,金银、瓷器茶具盛行的时候,紫砂壶还只能做陪衬。后来,伴随着紫砂壶的广泛传播与文人们舞文弄墨的追捧,紫砂壶后来居上,成为了饮茶时的必备器皿。紫砂的“加冕”与其说是创造,不如说是发现。只有紫砂最合茶性,能完美地诠释出茶的价值,可谓天作之合。

本市知名紫砂壶研究者罗文华先生说,紫砂壶不但善保茶香,其自身的性质也决定了适于泡茶。紫砂壶耐热好,导热慢,不但沏茶、煮茶时不烫手,饮茶时不烫嘴,且寒冬季节遇热水不开裂,较适于保养。此外,紫砂久经茶事后,色泽愈加温润古雅,还可保有茶香。紫砂壶本身造型大气简约,结合书画后更加形神兼备,其独特意蕴真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度与风致。

当茶恋上盖碗


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用来冲泡茶叶的盖碗,过去多用来冲泡花茶和铁观音,现在已经没有限制。使用时既可以用来泡茶后分饮,也可一人一套,当作茶杯直接饮茶用。制作盖碗的材质有瓷、紫砂、玻璃等,以各种花色的瓷盖碗为多。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在众多的碗、盏、壶、杯之中,鲁迅先生为什么单单赞赏盖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凡深谙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别讲究“察色、嗅香、品味、观形”。以杯、壶泡茶,不利于察色、观形,亦不利于茶汤浓淡之调节。杯形茶具呈直桶状,茶泡在杯中嫩叶细芽全被滚烫的沸水焖熟了,何来品茗之雅趣,只可作“牛饮”;北方盛行的大壶泡茶,茶温易冷却,香气易散失,不耐喝且失趣味。此外,茶泡久了,品质也会下降。无论从品茗鉴赏,或是从养生保健角度而论,用杯、壶泡茶的不足均显而易见。

而盖碗茶具,有碗,有盖,有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船为托又免烫手之苦。且只需端着茶船就可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惬意,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盖碗茶的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

使用法宝:

1、用盖碗品茶,杯盖、杯身、杯托三者不应分开使用,否则既不礼貌也不美观。

2、品饮时,揭开碗盖,先嗅其盖香,再闻茶香。

3、饮用时,手拿碗盖撩拨漂浮在茶汤中的茶叶,再饮用。

4、在闽南一些地区常以盖碗泡茶后再分茶,在北方地区通常用盖碗泡茶后就直接饮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