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东莞瓷砖 > 导航 >

夏商陶器佐证东莞3000年历史

夏商陶器佐证东莞3000年历史

东莞瓷砖 古代陶器与瓷器 古代瓷器历史价值

2020-09-12

东莞瓷砖。

能佐证东莞3000年历史

获悉,有广东省同类型、同时期发掘面积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之称的虎门村头贝丘遗址,经过省考古研究所与东莞市博物馆多次协商研究论证之后,深化研究工作已在市博物馆全面铺开。目前,专家已经复原了200多件夏商时期的陶器和1000多件骨器石器。

出土文物十余吨

据悉,村头贝丘遗址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太平东行9公里,广深高速公路与107国道交汇处,后靠村头,故以此冠名。遗址在山坡,前迎坦田,古为海域,是三四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古人类聚居之所。

1989年和1993年,因为广深高速公路要通过遗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广东省考古研究所和东莞市博物馆组成发掘队伍,分两期对遗址进行发掘清理。先后费时1年多,发掘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占整个遗址面积的1/3,其余部分因没有进入高速公路占地而继续保留在那里。

据介绍,考古人员在村头村遗址发现有环村壕沟、水沟、屋基、墓葬,出土了石器、陶器、骨器、蚌器和龟鳖以及水鹿、犀牛的骨骸。10多年来,考古科研人员对出土文物做了大量的清理工作,为全面系统地开展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WWw.TaOCI52.COM

据有关专家介绍,村头村遗址是广东省同时期同类型出土文物最丰富的贝丘遗址。该遗址出土的文物用载重5吨的加长车拉了整整3大车,共500多箱(框),堆积在市博物馆两间面积近百平方米的大房内,标本达几十万片。

能佐证东莞3000年历史

据有关专家介绍,村头贝丘遗址的文物整理工作,此前已经进行了1年,还要花1年左右的时间,利用自然科学技术手段对文物检验测定,对出土的陶器、石器等制品进行分类,按照其质地、年限、硬度等进行细微的分析。

目前,考古人员已经复原了约200件的陶器,经鉴定,这些陶器所处的年代大约是夏商时期。陶器表面没有釉,包括泥质硬陶、泥质软陶、夹砂粗陶、夹砂细陶,多呈几何形胎印文饰。据介绍,有些陶器放置时声音清脆,烧制时的温度应该在1000摄氏度左右。

除此之外,考古人员复原了上千件骨器和石器标本。在遗址发掘现场,还发掘出20多座房子的遗迹。从地面的柱洞判断,这些房子应为地面式建筑。

尽管还有大量的文物等待修复,但专家已经断言,在省内已经发掘的贝丘遗址中,村头遗址的文物最为丰富,这些文物能佐证东莞3000年的历史。

据有关人员介绍,到2010年左右,东莞将建立村头村遗址博物馆,修复好的文物将放在博物馆内展出。专家认为,村头村遗址博物馆将成为东莞馆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夏商两代陶器的纹饰有哪些特征?


夏商两代陶器的纹饰有哪些特征?饕餮是什么?有人认为饕餮可能是古人心目中的一种怪兽,也有人认为它是古代一种类似于虎的怪兽。现代学者普遍认为,出现在商代陶器、青铜器、玉器上的饕餮纹是由良渚文化的神人兽面纹和龙山文化的兽面纹演变而来。饕餮纹的图案很古怪,其形状有眉、有目、有鼻、有上颚而无下唇,并不是完整的兽首形象。

夏商两代陶器上的纹饰有别于仰韶文化陶器。夏代陶器盛行在器表加饰数周附加堆纹、划纹和弦纹,主要纹饰有篮纹、方格纹、绳纹、回文、圆圈纹等。商代早期的陶器纹饰以绳纹为主,另有云雷纹、双钩纹、圆圈纹等,中后期的陶器纹饰有饕餮纹、夔纹、方格纹、人字纹、花瓣纹、云雷纹、涡漩纹、曲折纹、蝌蚪纹、凹线纹、弦纹等,其中最有意思的是饕餮纹。

饕餮是什么?有人认为饕餮可能是古人心目中的一种怪兽,也有人认为它是古代一种类似于虎的怪兽。现代学者普遍认为,出现在商代陶器、青铜器、玉器上的饕餮纹是由良渚文化的神人兽面纹和龙山文化的兽面纹演变而来。饕餮纹的图案很古怪,其形状有眉、有目、有鼻、有上颚而无下唇,并不是完整的兽首形象。

商代陶器上的饕餮纹面目狰狞,看起来有点恐怖。商人刻画这种纹饰有何含义?据陈大年先生考证,饕餮纹之所以自下唇以下全无,是有戒贪的含意,它提醒人们不要像什么都吃的饕餮一样,见到利益都想分一杯羹。

春秋战国时期陶器纹饰很少而且简单,主要有粗绳纹、瓦旋纹、S形纹、栉齿纹等。秦汉时期陶器艺术成就最大的是陶俑和陶塑,而这一时期的建筑陶器也独树一帜,有别于其他时代,难怪后人常用“秦砖汉瓦”来赞美这一时间的建筑陶器。这个时期的砖瓦、瓦当等都刻有美丽的图案和文字。瓦当上的“千秋万岁”、“宜子孙”、“大富贵”等文字无疑是我国陶瓷史上最早的吉祥语。

家里的盐罐竟有千年历史


昨日上午,本报联合西安市文物局举行的“华商鉴宝大型免费民间收藏鉴赏活动”走进大唐西市博物馆。在这场瓷器专场鉴宝活动中,专家为30余读者的百余件藏品验明正身,最终唐五代茶叶末釉罐夺得头魁,它出身名门耀州窑前身的黄堡窑,价值不菲。

状元:茶叶末釉罐是名窑造

收藏故事:瓷罐,四十余厘米高,茶叶末釉,造型浑圆饱满,釉色温润,线条流畅。李先生说,这个罐子是一位朋友家里的老人十几年前买的,在家里一直当盐罐用。同时,他还带来了一个白色的支钉碗,有些许残损,“支钉碗是用一盒烟换来的。”当时他家里盖房子,农民拉来的沙子里有个碗,他就花了几块钱给农民买了盒烟换了过来。

专家点评:支钉碗是元末明初的宝贝,产地应该是山西的窑。茶叶末釉罐受到一致好评,这样保存完好的瓷罐十分难得,年代在唐五代时期,距今一千多年。其釉色是烧制过程中所形成的铁、镁结晶釉,类似茶叶末色泽,因此被称为“茶叶末釉”。茶叶末釉主要在唐五代和清朝瓷器上使用,现在流传下来的以雍正和乾隆时期最为多见,并以乾隆时的烧制最为成功,清代茶叶末釉制品多为景德镇官窑所烧。此件瓷罐,出自著名的黄堡窑(耀州窑的前身),价值不菲。

榜眼:两千元钱买来元代瓷盘

收藏故事:一个巴掌大小的小盘子,开口是葵花形的花纹,青釉色,盘身印有漂亮的花纹。这是喜好收藏的杨先生前几年花了2000元买来的。

专家点评:该瓷盘是元代的印花葵口盘,是耀州窑的典型作品。划花、剔花、刻花与印花技艺是耀州瓷重要而典型的装饰手段。耀州窑在今铜川市的黄堡镇,该窑唐代开始烧陶瓷,经五代、宋、金、元几朝,北宋是耀州窑的鼎盛时期,据记载曾为朝廷烧造“贡瓷”,后期开始衰落。

探花:古人消暑品瓷枕

收藏故事:2件瓷枕令人关注,其中一件是黑釉瓷枕中间镂空,上面还刻有娃娃头模样,绘有图案,颇有今天剪纸的风格,保存完好。这个黑釉瓷枕是余先生三四年前花了2000多元钱买的;另一件瓷枕是造型可爱的小花猫,猫鼻子、耳尖等地方都有残损,这是王先生家祖传的宝贝。

专家点评:这两件瓷枕均是清代民间所用的瓷枕,具有很强的民间色彩。瓷枕是中国古代瓷器造型中较为流行的一种,始烧于隋代,流行于唐代以后。古人用的枕头有石枕、竹枕、木枕、玉枕、铜枕等等,留存下来数量最多的则是瓷枕,在造型上有娃娃枕、动物枕等,造型多样。古时,每到酷暑难耐之时,人们都会使用瓷枕,它清凉沁肤、爽身怡神,颇受人们喜爱。

提醒:仿制品花样多买时留心

昨日,还有不少藏友的宝贝被专家鉴定为赝品。刘先生带来一个瓷缸和一个观音瓶,是他花了11.5万元购买的。但专家鉴定后告诉他,这两件宝贝均是假的。青花瓷缸是仿清乾隆时期的,胎质粗糙,表面上的花工艺不细,重量过重,是赝品。观音瓶是仿康熙年间的瓷器,瓶身上的花的画工比较软,画得也较死板。

谭师傅用两个大的双肩包将自己的8件瓷器藏品拿到了专家面前。这都是他在不同的时间从古玩市场及瓷器藏友处淘得的,价钱倒是都不高。专家说,这些瓷器全是仿制品,仿制的都是古代瓷器中民间的粗品,连好的工艺品都算不上。

专家提醒收藏爱好者,现在市场的仿制品有照本宣科仿制的,有拼凑的,有臆造品。特别是在市场上摆了一大堆同样的东西,一看就是假的,购买时要注意。

本期专家

尹夏清:陕西省文物鉴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师小群:陕西历史博物馆征集处处长

贾麦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研究员

王蔚华: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馆员、陕西省文化艺术品司法鉴定中心鉴定委员会委员

特别声明:所有专家的鉴定结果仅为参考意见。

越窑刻花纹脉枕传承千年历史艺术文化


越窑瓷器具有上千年的生产历史,包含了民间千年的历史演变所积淀的理想、愿望、民俗心理,也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水平和艺术文化传统,彰显鲜明的地域特色,蕴含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越窑瓷器从创烧的那一刻起,生产工艺和装饰风格上一直呈现鲜明的民族文化,以简为美的审美思想,没有过多的纹饰和装饰造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越窑刻花纹脉枕

经大量考古资料表明,瓷枕通常作为寝具和随葬明器,其功能表现在医用诊脉工具,隋代张盛墓出土的一件瓷枕是目前发现最早的,从其造型来看,也应属脉枕。瓷枕在唐代多用于脉枕,其功能发展为寝具应是从五代和宋开始。

越窑刻花纹脉枕

盛轩国际有幸征得一件越窑刻花纹脉枕,长为17厘米,高为10厘米 。整器施釉,薄釉晶莹,胎釉结合紧密,莹然有宝光;从装饰纹样上来看,细致的刻花纹饰,刻划纹自然流畅,手法娴熟,线条细密而无繁复之感,图样简洁清秀,与釉色十分和谐。

越窑刻花纹脉枕

越窑瓷器造型文化主要体现在广大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的憧憬和祝福,单纯从图案纹样上就体现了出人们真诚质朴,热爱生活的情感。这一文化精神在汉至宋代的各个时期越瓷造型器皿中都有体现,更是当时工匠内心深处的精神灵气,传达出精神文化的追求与向往。在其工艺上有着超越的进步,是当时珍贵的精神思想,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是不可多得的罕见极品。

08年经销商峰会陶瓷企业各有对策


2008年的12月如期而至。按照往年惯例,这个时候各陶瓷企业的经销商峰会早已风风火火地大操大办起来了。然而今年,受累于金融危机,陶瓷行业显得格外平静。对于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的经销商年会是否照常召开?规模是否减小?记者走访了一些企业。受访企业对此意见参半。

一些企业如特地、鹰牌、康建等表示,今年的经销商年会会按计划如期召开。规模不会减小,有的企业参会人数甚至比以往的更多。佛山市特地陶瓷有限公司还特意包了一艘豪华游轮:“世纪钻石号”五星涉外游轮,诚邀各地经销商携手共赴奢华之旅。据特地陶瓷营销策划人陈华杰表示,08年,特地公司并没有感受到过大的压力,特地的品牌一直在上升,由于新的经销商的加入,召开经销商大会、互相交流经验显得更为重要。其他举办年会的企业也认为,08年企业经销网点数量的增加,在危机中更需要加强经销商与企业、经销商之间的交流,共同探讨存在的问题,交流意见,寻求好的出路,以制定来年的计划。

同时,也有不少企业表示,确实迫于今年经济形势的压力,今年的经销商峰会暂停举办或举办从简,但是他们相关负责人都表示,他们平时也会举办一些培训班如总裁培训班、店长培训班等,一直与经销商保持沟通,交流并不局限于年会。

陶瓷知识:广东陶瓷的历史——战国窑址出土陶器与汉代陶器


汉代的窑址,在高州良德发现一处,尚未发抛,详细内涵不甚明了,但结合本省汉墓出土的陶器,从器形、数量和制陶工艺等方面来看,可知广东当时是处于历史上第二次陶瓷飞跃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墓葬在广州、佛山、南海、增城、番禺、顺德、东莞、四会、韶关、英德、乐昌、怀集、平远、清远、肇庆、海康、徐闻、郁南和陵水等地都有发现。发掘清理了约七、八百座。其中有些东汉墓刻有记年铭文,如建初元年(公元76年)、建初五年(公元80年)、永元八年、永元九年(公元96、97年)、建宁三年(公元170年)等。以广州两汉墓葬出土的陶器为代表,西汉的陶器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的一般陶质都很坚硬,以施黄褐色和黄绿色釉的为多,常见的陶器有瓮、罐、钫、壶、鼎、盒、三足盒、三足罐、多联罐(二至五联的均有)、匏壶、熏炉、和釜、甑、瓿等器。纹饰有印纹、划纹及彩绘等。印纹多施于瓮、罐之上;划纹多施于三足盒、瓿、壶等器物上,纹样以水波纹、篦纹、绳纹等为常见;彩绘多见于壶、钫、鼎、盒等器物。凡带彩绘的一般都是陶质松软,出土时往往与土粘连,纹饰剥落,模糊不清,已不可辨认。中期的陶器胎质坚硬,挂黄褐或黄绿色釉,软陶数量极少。除瓮、罐、钫等还保留有早期的形式外,壶、鼎、盒、匏壶等器形都与早期的完全不同。三足罐、三足盒已无发现,瓿亦极少见。屋、井、仓、灶、囷等陶制明器已开始出现,但不很普遍。器物的纹饰方面,印纹仍有保留,划纹如绳纹、水波纹、曲折纹等已没有了,一般都是以简单的几条弦纹为主,风格简朴。晚期的陶器,种类和造型方面大致与中期的相同,但花纹渐趋复杂,开始有四叶形或斜方格的划纹。器形有四耳罐、壶、鼎、奁、盒、盂、仓、井、灶、三足釜、小盒等。三足釜和小盒中期没有出现过,增加了猪、牛、鸡、鸭等牲畜陶俑,但还不是很普遍。东汉的陶器,胎质坚硬,一般均带黄绿色或黄褐色釉。纹饰以划纹为主。纹样繁杂,常见的有斜方格纹、鳞纹、四叶纹、三角形纹、三角形垂叶纹、水波纹等。在同一件器物上往往同时兼划二、三种以上的花纹,与西汉陶器的风格有很明显的区别。日常生活用的陶器有罐(有四耳无耳之分)、壶、鼎、瓶、熏炉、盆、三足釜、簋、簠、杯、碗、耳杯、案、勺、豆、灯等,还有屋、仓、井、灶、陶俑、陶动物、马车、牛车、陶船等明器。其中陶屋的式样较多,有栅居式、曲尺式、三合式、楼阁式和城堡式等。栅居式陶屋结构比较简朴,其平面布局有一定的式样。结构分上下两层,低层四周用矮墙围绕,构成一个方形的基座,有的施于斗栱,正面安设楼梯,供登降之用,整个底层都是用作饲养家畜的圈栏,在背面墙根处多数都辟有一个椭圆形洞口,以便牲畜进出。上层的面积约占底层的三分之二,其平面分为横长方形和曲尺形两种,屋顶采用悬山式,正面辟门,屋背有小窗。几乎在每座屋内都有一个厕所的设备。现今散居于中南、西南一带的兄弟民族仍极盛行栅居式住宅。可见这种建筑形式早在汉代已极盛行,而且在一些山区和水乡地带,还一直沿袭至今。楼阁式陶屋结构布局比较富于变化。一般是由两个三合式组成H形的平面,中间特别高,是整个建筑的主体部分。作上下两层,屋顶是重檐四阿式。展附于两侧的建筑为较高的单层平房。在构架上已普遍使用柱,梁、斗栱的方法,在整体建筑的组合上高低参错、主次分明,配合得井然有序。可见广东建筑体系,早在汉代已基本形成。曲尺式、三合式和城堡式等陶屋也各具不同的特点。此外,在广州汉代遗址中也发现过大量砖、瓦等建筑遗存,可见《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提到的广东落后到唐代才知道建筑瓦屋,并将建筑瓦屋之功归于宋璟和杨于陵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出土的东汉《陶船》(0cm长56.0cm广东省广州东汉墓出土广东省博物馆

越文化—浙江九千年—河姆渡文化·陶器


夹炭陶是河姆渡文化最具特征的内涵之一,始终存在于河姆渡文化,只是数量多少而已.绳纹釜始终是河姆渡文化最主要的炊器.河姆渡文化的陶器阶段性特征表现非常明显。

河姆渡文化一期

陶系: 夹炭黑陶约占陶器总数的80%,夹砂黑陶约占20%,彩陶仅在河姆渡遗址有零星发现。夹炭黑陶是在绢云母质的粘土中有意识羼和大量的植物茎叶碎末,谷壳等有机质或事先炭化后再羼入陶土烧成,火候较低,在800℃-850℃之间。考古资料表明,河姆渡文化的夹炭陶器器表呈黑色很大一部分是在特殊的埋藏条件下产生的变色,原本器表应是班驳的氧化红色。胎质松软,胎厚量轻。器形主要有釜、罐、盆、盘、钵、器盖和器座等。夹砂黑陶质较坚硬,火候稍比夹炭黑陶高,在880℃-930℃之间,器壁较薄,器体较重。陶色不如夹炭陶那样黑,器形主要是敞口釜和极少数的罐、钵。彩陶胎质为夹炭陶,器表涂了一层较细腻的灰白色陶土,在陶土将干未干时,经过精心刮削、打磨,犹如披上了一层发亮薄膜,然后施咖啡色和黑褐色彩绘花纹。

制法:泥条盘筑法手工制陶,部分陶器上还可见到泥片贴筑的痕迹。造型不规整,常见歪、斜、扭、偏现象,器壁厚薄不匀,制作粗劣,反映了制陶工艺的原始性。。从可供观察制陶工艺的陶片看,釜类一般采用分段筑迭,颈和腹分别制作,粘接时附加泥条成肩;罐类用直迭制作;盆、盘类用的是斜迭法。器壁制作普遍较粗糙,唯有盆、盘内壁打磨光亮。器物的附件都是分开制作的。不少器物的口沿、腹部和颈部的破裂处两侧,盖纽和器耳脱落处常留有并排的一面钻的二个小圆洞,很可能是修补器物时钻的洞。除泥条盘筑外,个别小型器物是用一团陶土慢慢捏制而成。

纹饰:装饰手法主要有拍印、刻划、戳印,还有少量的堆贴动物纹和彩绘等。拍印绳纹是河姆渡文化制陶工艺的一个必要工序,也是炊器上最主要的装饰。几何形图案,可能用动物骨片、植物枝条和贝壳等作工具刻划、戳印而成。弦纹、贝齿纹、籽粒纹不同的组合构成丰富多彩的图案。大多饰于器物的口沿和釜的肩部。部分釜的颈部还有密集的平行细线条组成的篦纹。罐、盆、钵腹部偶见刻划动植物图象,极个别敛口钵口沿及器盖上也见堆贴动物图象。

河姆渡文化三期

陶系: 夹砂灰陶为主,夹砂红陶、泥质红陶次之,夹炭陶减少,泥质黑陶很少。夹炭陶器表多有红色陶衣,少量黑色陶衣。用夹炭陶制成的陶器多是釜、罐一类器物。泥质黑陶的表面常有一层黑衣,夹砂灰陶质地坚硬,砂粒粗大,器表多有一层灰色陶衣,器壁厚重,釜、鼎、器盖等多系夹砂灰陶。泥质红陶主要是“外红里黑”,胎壁较厚,质地细腻,外表施红色陶衣。豆、盆和钵式盉是用这种泥质红陶制成的。泥质灰陶,胎质细腻,器表多经刮削打磨,银灰色的器表显得光滑发亮。器形主要有豆和罐。

制法:仍以手制为主,形制规范定型,造型较为规整,罐、盆、豆的制作显得尤其精细。少数器物的口沿,可能已采用慢轮修整。胎质较坚硬,火候较高,在800℃-900℃之间。

装饰花纹: 该期陶器以素面为主,花纹装饰主要有绳纹、弦纹、斜线纹、戳印纹、镂孔和附加堆纹等。绳纹多拍于釜和鼎的腹部,釜腹可见少数篮纹装饰;弦纹和斜线纹多拍印于釜、鼎和盆的上腹部;粗凹纹常见于外红里黑喇叭形豆的豆盘口沿;镂孔大多装饰在喇叭形豆把、盆的圈足和釜支架上;附加堆纹分别装饰在釜、鼎、罐的腹部。敞口釜成为主流炊器,新增加了多角沿釜、钵形釜、扁腹釜和鼎、盉、鬶等三足器,腰沿釜仅在河姆渡遗址有零星陶片发现。陶纺轮及小件陶器(包括陶制艺术品),数量都明显下降。

河姆渡文化四期

夹砂红陶占多数,夹炭陶红衣陶、夹砂灰陶、泥质红陶、泥质灰陶均有一定的比例。夹砂红陶多见于釜、鼎、釜支架和器盖等,盘口釜多采用夹炭陶制作,泥质陶常用来制作豆和罐。

制法 仍以手制为主,有相当一部分器物的口沿已采用慢轮修整,还有些器物可能使用轮制技术。由于制陶技术的进步,陶器形制更为规整,绝大部分陶器胎壁均匀较薄,火侯较高,在900℃-1000℃之间。

装饰花纹更趋简单,以素面为主。釜、鼎腹多保留绳纹,偶见篮纹,还有凹凸弦纹和弧线纹。鼎足上多有刻划纹。豆把上镂孔主要有圆圈、方孔、弧边三角形等,有的豆盘内壁还刻划抽象性图案。

器形 主要有釜、鼎、灶、鬶、盉、罐、豆、盆、盘、钵、釜支架和器盖,还有纺轮、陶拍、陶塑、小陶器、陶饰和陶丸等。以釜、鼎为主。豆、罐多见。

商恩平淘金


顾客在仔细挑选景德镇瓷器

陶瓷制品“百鸟朝凤”

近日,来自江西景德镇的20多家陶瓷商行在恩平市华润广场举行展销会,恩平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闻名中外的。

记者看到,各式各样的陶瓷摆满了广场,参展的陶瓷有精品高仿、青花瓷、粉彩瓷、美人红、仿古瓷等十几个种类,有花瓶、剑筒、笔架、富贵蛋等上万个品种,价格从十几元到十几万元不等。在现场,一只青色花瓶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该花瓶造型呈鼓腹宽颈状,主体是一云龙,配以云凤、海水、牡丹等纹饰,显得十分稳重和大方。据瓷行老板介绍,这是国宝元青花云龙纹象耳大瓶的仿制品,目前元青花大件存世极少(全世界仅百余件),因此这件仿制品的价格也不菲,参考价在6万元左右。每家参展瓷行都有昂贵的陶瓷招徕顾客,如陶瓷制品“百鸟朝凤”参考价9.8万元;千年贡瓷参考价11万元。

其中一参展瓷行的陈老板说,恩平人对陶瓷十分感兴趣,因此他的生意非常好,日成交量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购买者除陶瓷爱好者外,还有工薪阶层、个体老板、政府公务员等。

据了解,这次陶瓷展销会将持续到明年1月1日。

景德镇瓷器东莞遭冷遇


看的人多,买的人少,瓷器商一筹莫展。

“眼看半个月的期限到了,绝大部分瓷器都没有卖出去,怎样拿来还要怎样拿回去,这次亏大了。”前日下午,记者在东莞文化广场上看到,前来展销瓷器的四五十家景德镇瓷商,望着大批货品一脸无奈。

最多卖得二三千元

一摊主虞先生告诉记者,他们是和东莞文化广场方面联系好的,集体从景德镇过来,有的是厂家销售,有的是个体户。他们采用这种到全国各地“走摊”销售的形式已经有五六年的光景了,效果相当不错。没想到自己第一次到广东来竟如此出乎意料。到文化广场来来往往、休闲娱乐的人很多,但看的人多,买的人少。

“以前到其他地方,一周左右货就差不多卖完了,现在半个月了,货基本还是那些。实在卖不了,也只有带回去了。”几位摊主聚集过来算了一笔账,来时的运输费用近万元,广场的场地租金一二千元,半个月在东莞的吃住花销费用上千元,货品卖不出去,运回去还要一笔运输费,再加上折损费,肯定亏本。据说,其中卖得最好的也只有二三千元进账。

艺术观赏品少人问津

记者在现场走了一圈,发现前来游走观看的人不少,真正选货的人确是寥寥无几。几位中年妇女挑拣了一些花瓶、瓷碗、茶壶等家用品。摊主桑小姐说,这些附带的小家用品还好卖一些,纯粹的艺术观赏品少有人问津。他们这次带来的瓷器除个别精品外,价位基本适中,比较贴近老百姓生活。但东莞人似乎不怎么感兴趣。

记者询问了几位顾客,他们均表示看看而已。买了一套茶具的陈女士说,自己对瓷器不懂行,艺术品不会随意买,再说东莞也有一些瓷器店,家里有一两件也就够了。

东莞的老文化人张先生说,这样的瓷器展销东莞每年都有一次。按照习惯,春节前,东莞人都喜欢买花瓶,“瓶”与“平”同音,有买“平安”寓意。现在时间上有一点早,但场地租金应该不贵。东莞还有一种人比较喜欢逛这样的场子,就是有收藏爱好的人,会认真选一些东西,但毕竟是少数。近年来佛山、潮州等地生产大量陶瓷,对景德镇瓷器也有一定冲击。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夏商陶器佐证东莞3000年历史》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夏商陶器佐证东莞3000年历史》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东莞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