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文化 > 导航 >

祭窑神见证德化和台湾两地深远的陶瓷文化渊源

祭窑神见证德化和台湾两地深远的陶瓷文化渊源

陶瓷文化 钧窑瓷器鉴别陶瓷 郎窑红瓷器特征和鉴别

2020-09-18

陶瓷文化。

两岸瓷人福建共祭窑神

6月27日,位于瓷都福建德化龙浔镇宝美村境内的祖龙宫锣鼓喧天,热闹非凡,这里正隆重举行一年一度的祭窑神活动。

来自宝岛台湾中华陶艺协会的邱文星、赖智明等与本地陶瓷艺人一起带上祭品共祭窑神,表达了对陶瓷创新精神的崇敬之情,也见证了德化和台湾两地深远的陶瓷文化渊源。

一年一祭 供品为陶瓷新作

祖龙宫,始建于唐末宋初,供奉着对德化窑窑炉的改建起了决定性作用的窑工林炳。德化陶瓷创新精神化身、窑坊公——林炳,这位曾经的拱窑师傅,成功地将小窑拱成大窑,为德化陶瓷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后来瓷都人把他奉为窑神——窑坊公。

每逢农历五月十六日窑坊公诞辰之日,瓷都家乡人都要在祖龙宫举行盛大奉祀活动。 然而,参与奉祀的不是一般的善男信女,而是那些从事陶瓷业的老板们;他们奉祀的供品也不是人们常见的鸡、猪、羊之类的美味佳肴,而是陶瓷厂新开发并获得订单的产品,或是陶瓷艺人新创作并获奖的艺术品。一则纪念林炳为光大瓷业所作的巨大贡献,二则祈愿自己在来年的陶瓷生产制作中能够顺利如意。

台陶瓷产地也祭“窑神”

远在海峡彼岸的台湾,特别是在台湾著名的陶瓷产地莺歌镇,也有奉祀“窑神”的习俗。“这种活动对进一步弘扬陶瓷文化、继承创新精神很有好处,我们后辈能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寻找到创作的灵感。”台商邱文星如是说,他几乎每个月都来朝拜一次,为的就是能在古人这种传统的精神陶冶下,能创作出更多的陶瓷新品,销往宝岛台湾。

此前,莺歌镇原镇长许元和一行三人来厦门参加海峡论坛,听说德化有敬奉“窑神”的习俗,就特地赶来德化,在祖龙宫窑神前朝拜一番。还表示以后将经常来德化参加这样的祭祀活动,并建立交流合作常态机制,增进两地陶瓷文化交流与住来。

“窑神”的美丽传说

据记载,关于林炳建成大型窑炉,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林炳在进行窑炉改革时,曾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高温窑火一冲便塌顶,屡试屡败,他非常苦恼。有一次,在再次倒塌的窑炉旁边,林炳疲劳得不觉昏昏睡去。睡梦中,他看到一位仙女翩翩而至,在他面前解开衣襟,对他示意地指一指败窑,又指一指自己的乳房,然后隐没在云雾之中。

林炳醒来,细想玄女指点突然有所领悟,于是将窑房砌成乳房样的圆拱形大窑,两旁再砌小奶窑(亦称狮耳)护住主窑房,这样烧窑时就不再塌顶了,而且烧成的瓷器质优量多了 。

后来,林炳又利用山坡地形,把几个窑房串连起来,这样既能充分利用热能,增加产量,又能使窑体更加牢固,也为此后演变发展成龙窑(亦称蛇目窑)奠定了基础。

传说的真伪已无从考证,但可以确信的是林炳首创的大窑炉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林炳因此被朝廷敕封为“烧成革新先行”的称号,而那位指点林炳的仙女,也被敕封为“玄女夫人”。一时间,林炳的大名广为传播,各地纷纷学习他的建窑技艺。在当时泉州知府的授权下,德化开办了第一所瓷庠,类似于今天的陶瓷学校,由林炳亲自到瓷庠传授技艺,现场指导。

当年的瓷庠就是现在的祖龙宫,这座不甚起眼的小瓷庠,影响了近千年来中国乃至世界的瓷业发展。据日本有关陶瓷文献记载,宋代有一个叫加藤四郎的日本人来德化学陶艺,将砌鸡笼窑的技术带回日本,砌成“德化窑”,并尊奉林炳为“陶祖神”。

阅读延伸: 福建晋江、德化陶瓷产区

景德镇陶瓷艺人的技艺有了一个公平的评定体系

从中国传统陶瓷艺术观看传统艺术的审美取向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德化陶瓷坯上的台湾创意釉


春节期间 陶瓷备受关注

春节的到来,在德化陶瓷街上可以看见游客、消费者们还是会对这些陶瓷店铺还是停下来赏析一番。

日用陶瓷在精致化的同时,讲求题材、器型、风格的创新;传统神像雕塑融入新观念,对材质、釉色、烧制技艺等均以现代科技加以改良;历史人物题材的变革最为突出,无论是水浒中的一百单八将,还是三国里的桃园三兄弟,都被以当代视角重新观照,于夸张变形中寄寓文化情怀,令观者耳目一新。流连陶瓷街、陶瓷工厂和艺术家作坊,能强烈感受到这座戴云山下的小城,正涌动着文化创新的思潮。

此情此景,让人联想到台湾陶瓷重镇莺歌。

德化和莺歌都是以产瓷闻名,二者隔海相望,不仅气质相似,关系上也情同手足。德化是三大古瓷都之一,“白如雪、明如镜、薄如纸、润如玉、声如磬”的德化瓷,曾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输往海外,扬名于世。莺歌陶瓷发端于清嘉庆年间,将陶瓷技术传入其间的正是泉州一吴姓人家,他们渡海来到蕴藏大量陶土的莺歌,在当地开铺授徒,开始“点土成金”的生涯。

近年来,随着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莺歌陶瓷通过开发文创,成功地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如今,莺歌聚集着近800家陶瓷工厂和风格陶艺店,许多店家结合商品展示与陶艺教室,做出富有创意的店面设计,使整个莺歌宛如一座陶瓷艺术博物馆,让人随时可以走入并进行艺术对话。

莺歌是台湾陶瓷发展的缩影,而德化陶瓷与台湾陶瓷的新一轮对话近年来尤为频繁。2006年,海峡两岸提出德化瓷瓶装金门高粱酒的合作构想,次年,德化县在金门成功举办陶瓷展售会,两地商会签下了德化陶瓷制品代销协议书。2008年,德化白瓷鉴赏巡回展在台北举行,这是德化白瓷第一次到台湾本岛展出,苏清河、杨剑民等28位德化当代陶瓷艺术家的400余件作品引起轰动。随后,德化陶瓷业界就“什么样的产品在台湾更受欢迎”的议题展开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2010年,德化县陆续与台湾陶瓷业界签订合作协议,希望借助台湾先进的文化创意理念,参考莺歌陶瓷文化镇的成功案例,对德化区域内的陶瓷产业与创意文化、观光旅游产业进行整合,推动整个产区从“制造”到“创造”、从“工业瓷都”到“文化瓷都”的转变。

与此同时,德化与台湾的民间交流日益频繁密切,一些台商纷纷到德化兴业。邱文星的陶瓷酒瓶开发、赖智忠的陶艺工作室等在当地都享有盛名,台湾著名陶艺大师黄政道等在德化举办了壶艺双联展,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

植根德化陶瓷传统优势,借鉴台湾文创理念和转型经验,当地确定了“传统瓷雕商品化、工艺陶瓷日用化、日用陶瓷艺术化”的发展思路。从2011年起,组建高档日用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目前大多数陶瓷企业已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为鼓励企业生产精细化,当地政府资助企业增加新设备,高中档酒瓶、首饰陶瓷、光波陶瓷等高科技陶瓷产品不断涌现,注入文化创意的产品大大提高了含金量。

此外,为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德化已兴建了陶瓷学院等专业院校。与此同时,当地的陶瓷艺人也积极探索文化创意之道,在宗教雕塑中追求思想内涵的连紫华、以现代手法营造人文意境的苏献忠、创办“月记窑”当代陶艺中心以汇聚国际新思潮的吴金填等,都是其中代表。民间涌动的创造力渐渐汇成创意大潮。

景德镇瓷器太原被砸案告破 两地省市领导高度关注


惊动太原、景德镇两地的“12.3”瓷器被砸案件瓷器被砸案件今天告破。太原市公安局11日连夜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在掌握大量证据的基础上,12月10日晚,太原市公安局抽调刑侦支队、防暴支队和迎泽分局警力100余名,对李雁鸣等16名犯罪嫌疑人进行了集中抓捕。

12月3日凌晨2时许,太原市公安局接群众报警称,铜锣湾广场停车场陶瓷卖场发生打架事件,展出的部分瓷器被砸,造成重大损失。接警后,值班民警在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取证工作的同时,迅速向上级领导汇报了案情。此案性质恶劣,危害严重,群众反响强烈,引起了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市委书记申维辰等省市领导多次过问此案。景德镇方面也对此事高度重视,由市政府秘书长带队一行3人前来处理此事。太原市公安局为此成立专案组,副局长张金维亲自主持召开专案工作会,全力攻坚。

经过几昼夜的连续奋战,现已初步查明,10月24日,以江西景德镇人向斌为代表的69户景德镇瓷器经营户,与负责铜锣湾广场物业管理的山西金宝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合同,约定于11月6日至26日在铜锣湾广场家世界停车场东半场举行瓷器展销会,费用为3万元。同时约定,展销期满后,展销方于11月28日20时前全部撤离场地,如需延期须提前三天提出申请,未按规定期限撤离,每日加收1200元场地费。但合同期满后,展销方在未得到金宝地物业有限管理公司同意延期的情况下,继续营业。经协商,双方约定展销方于12月2日早8时撤离场地,但期限届满,展销方仍未撤离。

12月3日凌晨2时15分许,金宝地物业公司保安部经理苏永刚(男,太原市人,在逃)指使该公司保安主管李雁鸣(男,26岁,河南省渑池县人)、翟志联(男,27岁,平定县张庄镇人,在逃),纠集该公司和下属的宝地国际俱乐部(简称“百度明珠”)保安三十余人,手持棍棒、镐把,分成两组,分别从西南角、东北角冲入铜锣湾广场停车场陶瓷卖场,将卖场内70个摊位的385件瓷器砸烂,并打伤两名值班人员。据犯罪嫌疑人交代,苏永刚还指使公司保安于12月1日盗窃卖场内瓷器20件;12月2日抢劫场内瓷器272件。目前,涉案的16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刑法》第275条,以毁损财物罪被依法刑事拘留,对其他涉案成员正在全力追捕。

此案之所以引起山西省、太原市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因为该案对当地投资环境形象影响恶劣。新闻发布会上,太原市公安局副局长张金维传达太原市主要领导意见时说:“在今年是山西省“招商引资年”,太原市作为内陆开放城市和山西省会城市,“12、3”案件的发生,对于全市乃至全省投资环境、发展环境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有关被砸瓷器的赔偿问题是坊间关注的焦点。据事发次日媒体报道,有经销商称损失多达千万元。但警方公布的资料显示:“据经销商报案称,被盗抢和被砸瓷器造成经济损失总计280余万元。”据了解,专案组于12月11日中午召开了专门会议,已经将做好被盗抢和砸坏的瓷器价格评估工作,和搜查追赃、追回被盗抢瓷器,列入重要工作日程。

北京香港两地举办汪派粉彩山水瓷绘艺术展


以汪野亭及汪派传人汪平孙为代表近代瓷绘粉彩山水驰名中外,越来越得到收藏家的赏识。6月29日,京城怿瓷楼与香港两地将同时举办汪平孙粉彩山水瓷绘艺术展。

汪平孙为汪野亭之子,现已近耄耋之年,自幼便受祖父和父亲的熏陶,在粉彩瓷绘方面有极深厚的功底,其早年又毕业于南昌大学中文系,因此积累了中国文学的诗、书、画底蕴,在他的作品上不但保留了汪派粉彩山水的风格和技法,而且更加重了画面的文化品位和内涵。在这次展览中,他的两件粉彩山水赏壶极其精致,满画工山水,点缀汪老书法、亭台人物、山川流水,小中见大堪称收藏把玩之精品。

据了解,此次展览还推出了汪沁、汪学媛、江葆华、黄俊作品共计20多件,同时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朱丹忱的陶瓷书法精品、黄晓红的青花分水瓷板也第一次亮相。京城怿瓷楼会聚景德镇部分中青年陶瓷艺术家精品长年展示,为爱好者和收藏家欣赏、收藏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如何区分祭红釉和郎窑红?


如何区分祭红釉和郎红窑?祭红釉:祭红釉,釉色深沉,釉面光润,釉中无龟裂纹理,不甚透明,不流釉,不脱口,不开片。它以铜为呈色剂,用普通制釉原料,加入釉灰、氧化锡,生坯挂釉,高温还原烧成。有的祭红釉料配制时,还往往将黄金、珊瑚、玛瑙、玉石等珍贵之物碾成粉末掺入其中,不惜工本。祭红釉是利用铜在还原气氛下呈现红色烧制而成,但这种生产气氛不易控制,因而十分名贵,明中晚期曾一度失传,至清代才恢复烧造,色泽更加艳丽、多样。

郎窑红:是我国名贵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它的特点是:色彩绚丽,红艳鲜明,且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光泽。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所以成品的郎红往往于口沿露出白胎,呈现出旋状白线,俗称“灯草边”。而底部边缘釉汁流垂凝聚,近于黑红色。为了流釉不过底足,工匠用刮刀在圈足外侧刮出一个二层台,阻挡流釉淌下来,这是郎窑红瓷器制作过程中一个独特的技法,世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称。但是""郎不流""也不尽然,根据耿宝昌先生的调查统计,约有15%是流釉过足而稍加修整的,但与后世窑变釉的斩足现象又有程度不同的区别。

如何区分祭红釉和郎红窑?

1、郎红釉面玻璃光泽强烈,釉子清澈透明,光亮夺目;祭红的釉面凝厚莹润,釉子浓郁呈失透状。

2、郎红釉流动性大,口沿下因此显露出白色胎体,此“脱口”为郎红典型特征,再则,底足有一环深褐色的积釉,称“垂足”,但流釉一般不过足,故所以郎红瓷独具“脱口垂足郎不流”之风貌;祭红基本是色不脱口、釉不垂足,即使底足略微有积釉现象,由于积釉较薄、规整,亦明显有别于郎红。祭红的另一特征是器口与足根处,均有醒目而地道的“灯草边”;而郎红器要么没有“灯草边”,要么系“人为涂施的一层厚而含有粉质的白釉或浆白釉”。

3、郎红的釉色鲜红艳丽,由于流动性大,通体上下、甚至前后,釉色的变化显得活泼、灵动、多姿:器物口沿下露白,器身越往下色泽越浓重,釉色浓处好似牛血初凝,而红釉稍薄便会出现如鸡血一般鲜红,非常美妙。这艳丽的釉色,被看成一代绝品,是郎窑瓷的代表作。其近底足处又常因积釉过厚呈暗红色或黑褐色,且会出现一环呈羽翅状的黑色纹理(俗称野鸡翅),又非常奇特;祭红则釉色通体匀净、少见变化,相对而言,典型永宣祭红釉呈鲜红色,口或底边的“灯草边”较宽,在3~5毫米之间,清代红釉大多色泽凝厚深沉,口或底边的“灯草边”较窄,约1?2毫米左右。

4、用放大镜可见到,郎红的釉内气泡既细小又稀疏;清代祭红的釉泡相对较大、较稠密,而永宣祭红釉的气泡分布,则介于两者之间,不太稠密,然而,气泡却个子大,大得凭肉眼就能一目了然。

5、郎红的釉层内开有大小纹片,祭红无纹。

6、郎红的釉面光爽,釉面上的桔皮纹现象偶尔有之;祭红大部分有桔釉现象,对比之下可见,明代的桔皮纹较清代大,而清雍正桔皮纹则较乾隆朝大。

7、郎红的底足与器内,或呈米黄色或呈浅绿色,俗称米汤釉与苹果青釉,也有少数底为本色的红釉底;而祭红的器内器外,均无此特征(指米汤釉或苹果青釉或红釉底特征)。

8、康熙的官窑器自康熙十九年起大多带上款识,但郎红器均无款;而祭红器通常署有官款。

另外,郎红釉的器型以瓶与尊为主,祭红釉习见壶、碗、盘、洗、钵和瓶,瓶多为梅瓶与玉壶春瓶。器型上的这一差异,在甄别时亦不能不察。

以上是由小编搜集整理的“如何区分祭红釉和郎红窑?”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德化将与台湾企业共同打造陶瓷城


福建德化将与台湾企业共同打造陶瓷城

福建省德化县近日与台湾企业签订了合同书,将携手共同打造陶瓷城。根据合同,合作方台湾兴讯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将分三阶段对德化的陶瓷产业与创意文化产业、观光旅游产业进行整合。

中共德化县委书记陈全顺说,德化将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台商到德化投资,并加强陶瓷行业协会、陶瓷企业与台湾相关协会和企业的联系,促进德化与台湾产业对接,形成陶瓷产业对接集中区。

陈全顺介绍说,这意味着德化陶瓷业的发展正由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由工业生产转向商业贸易、由单纯的产业生产向工业生产与陶瓷文化转型升级。

同时,德化还将加强与世界各国陶瓷艺术界的交流与合作,建设当代国际陶瓷艺术家创作基地,继承和弘扬陶瓷文化,做精陶瓷产品,做强陶瓷企业,壮大产业集群,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德化是历史悠久的陶瓷古县,迄今已发现238处唐代以来的古瓷窑址,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列“中国三大瓷都”。传承千年的德化白瓷,素以胎质细腻致密、釉层晶莹玉润著称。

德化窑青花的韵味和装饰情趣


青花瓷器,是使用钴料进行釉下彩绘的瓷器品类。福建德化青花瓷窑址,目前尚未进行正式的科学发掘,但历年考古调查所获标本甚巨,传世作品也时常可见。德化窑釉下青花瓷在明代就已经使用,到了清代已经成熟并趋于精美。

德化青瓷大量生产并成为对外贸易中一项重要的商品。德化几乎所有清代窑址都生产青花瓷,生产规模之大,产量之多,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德化窑的青花瓷花式丰富,取材很广,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类型:

一、历史故事、人物仕女:这里包括有神话传说、游仙图、高士图、福禄寿三星图、婴戏图等和一些描写生产活动和社会风俗的作品,如耕牧、渔猎、攻读之类,有不少窑址生产盘碟上有“志在书中”、“晨兴半柱香”题字的人物画,抒发了当时人们向往仕进、追求功名的思想感情,应为同一时期的产物。有的青花瓷画面楼阁行船纹饰,旁边附上王勃的“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诗句,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二、自然景物:多为小品山水,简洁深秀,充溢着一种清微幽冷、深居逸致的气氛,也表现了自然环境的秀丽风光。有的从日常生活中剪裁出来的小景,配上一句简短但意味深长的抒情语句,颇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三、动物图案:较常见的有云龙、云凤、麒麟、雄狮、梅雀、虫鱼、松鹤、蜂蝶之类;云龙、雄狮、麒麟大气磅礴、气魄雄浑;梅雀、虫鱼白山豪放,生气蓬勃,有一种蓬荣滋长的气息。

四、植物图案:德化窑较常用的有梅、松、竹,还有葡萄、佛手、牡丹、牵牛花、葵花、芭蕾、杨柳和瓜果等。

五、其他装饰图案:边饰图案有蕉叶纹的仰叶、垂叶,蓬瓣纹的仰莲、覆莲,还有卷线纹、雷纹等等,还使用了各种以吉浯文字为主题的文字图案,如双“喜”字和“寿”字古篆文,以及一些和宗教有关的梵字或八卦。有的还采取八吉祥的符号作为纹饰。

青花图案的配置方法也多种多样,有缠枝花、折枝花果、团花、散花等各种花式布局,缠枝有时作为边饰图案,有时作为填充图案,有时又转变为散花式的图案,纵横往复,婉转流转,飘扬流转,构图优美,在图案的装饰上以白底勾青花的数量最多,也有少数是青底白花的。

德化窑青花瓷器的款式,多半写在器物的底部,最常见的是两个字的商号款。这些商号款,基本上都有生产发展、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产品精美的含意。也有以画代字的款(如画小兔、秋叶、双鱼、火焰)和其他画款,这种不写字的款,从全国来说,多半是明代中期以后的瓷器上才有的,到了晚明时期盛行起来,这种画代字的款,在德化窑还是普遍被运用的,晚明时全国出现的印章款,在德化窑中应用也很广,此外还有写年号款的,如“成化年制”、“康熙二十五年知德化县事鄞县范正辂选制”等等。

德化窑青花瓷都以生动优美的姿态跃然于瓷面,这是与其构图布局和笔墨意境等各方面的有机结合,构成协调、统一、完美的整体分不开的。

在构图的装饰上注重青花纹样与白地之间的青白对比。德化窑产品质地洁白,以白见长。瓷工们在没计时注意使这一质地的特点得到充分的表露,因而以白底青花的数量居多,同时,青花大都质朴洗炼,保留较大的白地空间,显示白瓷的魅力。花纹与白地均衡地彼此穿插,青白虚实配置疏密有致。在少数青地白花的装饰上,则注意花的纹饰轮廓形象的刻划,达到清晰、明朗而不繁杂。通过大小疏密的块面,使青白配置和对比上具有节奏的韵律美,青白相间,辉映成趣。

在构图的内容上注意根据器物的用途,选择不同的装饰题材和装饰部位。盛放食品的盘、碗、碟、盏等多选取鱼水、蔬菜、瓜果、龙凤和恰宜的纹饰图案。瓶、罐等器物,则较多选用山水、人物或花鸟之类的题材。在酒壶的取材上,画上一人蹲在树荫底下,旁边置一酒缸,使人一看就有酒意三分,耐人寻味。香炉多为宗教的产物,装饰则有八卦、八宝、金刚宝杵等纹样。

德化窑民间青花,善于以小见大,以少胜多,寥寥数笔,出神入化,把形神、情景、意趣这三个艺术的基本要素融为一体,表现了民间青花重生活、重情趣、简炼朴实、处理大胆的作风。

德化窑青花瓷普遍采用陶车快轮制作成型。器物造型规整,作风比较稳重敦厚,形体线条柔和,并出现挺拔峻峭的器形。底足较规整,足根平切或滚圆。德化青花钴料多取江浙料,也有地产金门料,或混合料。发色基本有两类:一类比较鲜艳,色彩浓重,或泛紫或聚集有黑色斑点,此类釉色比较深沉稳定;另一类比较淡雅,浅蓝或蓝中泛灰,色稍浓处或带有黑色斑点,两种呈色皆出现有晕散的情形。

推动德化窑陶瓷文化产业大繁荣


11月2日,“2011中国瓷都·德化窑学术研讨会”在德化开幕,近百名国内外博物馆馆长及从事陶瓷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齐聚瓷都,进行主题为“中国白的故乡,瓷艺术的摇篮”的研讨活动,以共同推动德化窑陶瓷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该研讨会由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古陶瓷学会、福建省文物局、德化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包括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东方艺术馆馆长、法国国立艺术馆、德国德累斯顿陶瓷艺术博物馆、韩国庆山博物馆等在内的7个国外馆藏德化瓷的12名博物馆馆长,以及台湾博物馆、台湾莺歌陶瓷博物馆、香港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在内的近70名国内馆藏德化瓷的博物馆馆长以及众多陶瓷文化专家、学者共同出席了本次研讨活动。

除学术研讨会外,活动期间还将举办“故宫博物院德化瓷精品展”、“德化古窑址标本展”、“德化窑民间收藏展”以及“博物馆馆长论坛”等配套活动。

德化陶瓷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和泉州海丝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陶瓷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德化陶瓷生产历史悠久,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古瓷都。德化窑是中国“民窑”的代表,千年窑火不熄,已发现商周、唐、宋、元、明、清至民国的古窑址239处,遍布全县18个乡镇,历代窑址之多、分布之广、烧制规模之大,冠于全省,在全国也是少见的。

据了解,故宫博物院现收藏德化窑瓷器700多件,其中明代德化窑瓷器200多件,堪称故宫博物院收藏明代地方窑瓷器的一个亮点。故宫博物院自20世纪50年代建立陶瓷陈列专馆以来,一直都开辟明代德化窑瓷器陈列专柜,所展出的德化窑何朝宗款白釉达摩立像、观音像等,经常引来大批中外游客驻足观看,赢得他们交口称赞。此次故宫博物院与德化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故宫博物院藏德化窑瓷器精品展”,共有25件故宫博物院藏德化窑瓷器精品参展,并有20多幅馆藏精品图片,涵盖有明、清瓷塑,器形五彩、青花等,这是故宫旧藏德化窑瓷器首次回归故里,为本次研讨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外,从11月1日至15日的“德化窑民间收藏精品展”,也将展出近200件德化窑历代古瓷珍品,集国内众多民间收藏爱好者的德化窑精品,其中13件何朝宗精品更是几百年来首次在世人面前亮相。

德化作为“中国白”的故乡,在世界瓷坛独树一帜,享誉天下。早在新石器时代,德化就有硬陶、印纹陶的制作,商周时期有了原始青瓷的生产,唐代生产青釉瓷器,到宋代开始烧制青白瓷器。明代的窑工在传承、吸纳先前陶瓷技艺的基础上,使德化窑白瓷达到巅峰,其胎釉浑然一体,胎质洁白细腻,釉色乳白如脂,色泽光润明亮,被称为“猪油白”、“象牙白”、“鹅绒白”。洁白、温润、明净、精巧、秀雅的明代德化白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在国内以及亚洲、欧洲、非洲、美洲产生巨大影响,被欧洲一些国家的宫廷、贵族争相收藏,并引发了长达三百年的欧洲仿制史。德化白瓷也因此被尊称为“中国白”(BlancdeChina),成为中国白瓷的代表。正如英国古陶瓷研究专家P.J.唐纳利所言:“单看‘中国白’瓷本身的内在美就足够了,而不必进一步看它的声望,依靠它的特色,‘中国白’在瓷器当中是出类拔萃的,而且往往是无可比拟的”。

德化不仅是中国白的故乡,更是瓷艺术的摇篮。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能工巧匠,利用大自然馈赠的优质陶瓷材料,依靠智慧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带着美的眼光去寻求、发现、挖掘,不断探索和实践,创作了美仑美奂的艺术精品。明代何朝宗所创作的作品《渡海观音》,人物形象构造比例协调、形象完美;刻划人物特性由表及里、细腻生动,轰动世界瓷坛,被誉为“东方维纳斯”。清末及民国初期的瓷塑名家苏学金、许友义等作品在巴拿马、英国、日本等国际博览会上屡获金奖,书写着一个又一个传奇。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德化瓷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传统瓷雕、西洋工艺瓷、日用瓷并驾齐驱的陶瓷生产格局。“德化名瓷,瓷国明珠”是1993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对德化窑瓷的高度概括和评价。如今,德化陶瓷业发展迅猛,德化白瓷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率先成为拥有国家标准的瓷类产品;德化陶瓷、德化瓷雕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德化瓷烧制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县现有陶瓷企业1100多家,从业人员8万多人,产品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先后荣膺“中国陶瓷之乡”、“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中国瓷都”、“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等称号,陶瓷业成了兴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德化县委书记吴深生在开幕式现场介绍道,举办此次德化窑学术研讨会,对发掘和弘扬陶瓷文化,进一步加强陶瓷技艺在继承中创新发展,尤其对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乘着十七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的春风,德化人民倍感振奋,我们正凝心聚力,跨越发展,把德化陶瓷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吴深生激情满怀地表示。

台湾建窑茶具


台湾建窑茶具,有“台湾第一品牌”陶艺之美誉。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工艺精美,款式多样,大陆和东南亚久负盛名,是茶具中的精品。建窑烧造的瓷器品种有青釉瓷器、黑釉瓷器,以黑釉瓷器为主。黑釉瓷器又以兔毫盏为主,是宋代最佳“斗茶”用具之一。此外,还有油滴、鹧鸪斑、曜变等釉均是宋代黑釉瓷器的代表作。建窑黑釉瓷盖一度曾是贡品,受到宫廷青睐,并还流传到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当地人民欢迎,在中外文化交流史具有重要地位

台湾皇家精品瓷器·宝兰珍珠点火麒麟功夫茶具

建窑

宋代名窑之一。亦称“建安窑”、“乌泥窑”。窑址在福建建阳县水吉镇。以烧黑釉瓷闻名于世。小碗最多,胎骨乌泥色,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称“兔毫盏”。也有烧成“鹧鸪斑”和“银星斑”的,别致美观。釉下毫纹,是利用酸性釉料所后成的酸化痕迹作装饰,因建窑瓷皆仰烧,釉水下垂,成品口缘釉色浅。由于器壁斜度不同,流速快,成纤细毫纹,流速稍慢则粗,就成兔毫之状。有的器底,刻有“供御”和“进”琖等字样,为贡瓷。

在今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的芦花坪一带,故名建窑(历史上也有人称建阳窑)。该窑始于晚唐,盛于宋,而衰于元。主要是烧制青瓷、黑釉瓷、青白瓷等。

台湾定窑白瓷·水墨海浪功夫茶具

主要产品以盏、碗、盘、碟为主,兼烧盒、罐、壶、灯、炉、钵、梅瓶、冥器等,在宋代盛产黑釉瓷而闻名于世。足底有“供御”、“进盏”字铭的,应是为宋代宫廷烧制的贡品。黑釉盏的特征:胎含铁量高,一向有“铁胎”之称,胎体厚重,呈黑灰色、紫黑色,胎质粗糙坚硬,露胎处色沉而无光。造型多样,有大小敛口、敞口等不同形式,圈足小而浅,修胎草率有力,刀法自然,釉质刚润,釉色乌黑,器物内外施釉,外釉近底足,足底无釉而露胎。釉面有明显的垂流和窑变现象,有“兔毫”、“油滴”和“曜变”及“鹧鸪斑”等有名的品种。目前日本所藏的几种闻名世界国宝级的“曜变”天目盏,就是建窑的产品。

在建窑黑釉盏盛名的影响下,各地的仿烧者甚多,除福建本省的南至福清市,北至武夷山以北的几十处瓷窑之外,还有江西的吉州窑,四川、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地都有仿烧的,形成了以建窑为首的建窑系。

台湾盐水烧新品·水墨海浪茶杯

建窑以今天福建省建阳为代表,窑址在建阳水吉镇,以产黑瓷而著称。唐代始创烧,到了宋代尤其是南宋为极盛时期,至清代而终。建窑原是江南地区的民窑,北宋晚期由于“斗茶”的特殊需要,烧制了专供宫廷用的黑盏,部分茶盏底部刻印有“供御”或“进盏”字样。这种瓷器在日本被称为:天目釉。日本和韩国的茶道都非常重视此物。它的胎体厚实、坚致,色呈浅黑或紫黑,器型以碗、盏为主。

仿烧代表的窑口有:福清窑,武夷山窑和茶洋窑。以福清窑数量居多,武夷山窑的加金彩的器物为贵(窑址中发现残片若干,唯一四件完整器现存于日本某博物馆中),茶洋窑年代最晚。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祭窑神见证德化和台湾两地深远的陶瓷文化渊源》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祭窑神见证德化和台湾两地深远的陶瓷文化渊源》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