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 导航 >

晚清民国青花瓷地掷球

晚清民国青花瓷地掷球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青花瓷器的鉴别 仿古青花瓷器鉴别

2020-09-19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七八年前,我在美国一个每月开市一次的跳蚤市场上,看见一个正圆形的青花瓷球(图1)。但见:白中泛青的底釉与幽蓝的缠枝莲花,协调地布满球体。青花的发色和绘制风格,使我果断地判定:这是光绪至宣统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球。

瓷球是干什么用的呢?当时不知道。回国后,偶尔把玩之时,也揣摩着“这瓷球究竟是干什么用的?”

前不久,我在美国待了三个月。期间,我竟在一家带有慈善性质的二手货商店同时看见两个比前一个大的青花瓷球:一个是白地青花,球体对称绘出两个八角星,两星之间,绘出彼此相连的双线条菱形格纹,每一个格纹中部又绘出一幼芽状的纹饰(图2);另一个是蓝地白花,九朵带叶牡丹以旋转状态协调地铺满球体(图3)。

三个青花球均是采用三角形支钉垫烧而成,小球有一明显的小孔;两个大球也有小孔,不过烧成后,小孔被白色瓷泥封闭了。

总之,三个青花瓷球体现了当时景德镇制瓷工艺的较高水平。

回国后,几个月来,我借助互联网用不同的方式搜寻相关资料,又联想到在美国社区公园经常看见的一项老人运动项目。现在,我可以明确地给三个瓷球作出如下鉴定结论:晚清至民国初年景德镇窑青花花卉图案纹饰地掷球。

何谓“地掷球”?

地掷球是一项既古老又年轻的体育项目,不分男女,老少皆宜,集休闲娱乐与高雅竞技于一身。

地掷球是双方运动员在规定的场地上用手投掷球进行对抗的运动项目。比赛在一块长26.5、宽4.5米,四周用高为25厘米的围板围成的沙土地或塑胶场地上进行。比赛用球有大球和小球两种,大球是比赛用球,小球为比赛的目标球,裁判员根据双方投掷的大球距小球远近来判断双方得分多少。(图4)

据史料记载,地掷球起源于五千年前的古埃及,可见其古老。随着岁月的流逝,地掷球运动不断扩展,由王公贵族到平民大众,由非洲到世界各大洲,最终成为世界性的体育运动。我国于1985年加入世界地掷球运动联盟。1986年12月地掷球正式成为奥林匹克项目。

由此可见,对于中国而言,地掷球是一项年轻的运动。

但是,咱中国早在清末民初就为地掷球运动作出了贡献!

这是笔者研究的结论。

资料记载:最早的地掷球是石头做的,后来,改为橄榄木制作,再后由金属制成,最终被合成塑料取代。

显然,已有资料是不完善的。合成塑料的发明和生产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塑料制造业飞速发展,塑料制品逐步推广普及。这就是说,塑料的发明还不到100年的时间,在此之前,西方人在景德镇定制烧造瓷质地掷球,就顺理成章了。

由此,笔者认为从地掷球发展史上看,地掷球的质地的变化依次应该为石头—橄榄木(或其他硬木)—金属—瓷质—合成塑料。

总之,中国景德镇瓷质地掷球填补了地掷球运动史的用球空白。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晚清民国瓷板上的童趣


快乐是人们喜欢的情感,而天真烂漫的儿童则永远是快乐的。因此,现今社会,人们在追求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找属于自己的一颗童心。适逢“六一”儿童节期间,笔者特意和大家分享一组古玩瓷板上的童趣。

晚清海螺形五彩儿童扑蝶图瓷板画(图1):青草依依,两枝嫩枝条拔地而起,上面缀满了鲜花和绿叶,显得分外娇娆。一个儿童穿蓝袄红裤,正手拿一把小绿扇,追逐一只草地上的蝴蝶,看他凝神屏气专注的神态,让人发笑。小小绿色的蝴蝶,轻轻地落在绿草地上吮吸嫩草新鲜的味道,似乎对即将到来的危险浑然不知。该瓷板画玲珑小巧,构图生动,色调搭配和谐,温润雅致,意趣盎然。

晚清八角形粉彩孩童倒立图瓷板画(图2):绿草茵茵,鲜花妍妍,两个身穿绿袄红裤,头束发髻的孩童,在绿草地上嬉戏,一孩童双手着地,倒立起来,眼睛还瞟看着另一位同伴,似乎在夸耀自己的技艺高超;另一孩童,盘坐在地上,眼睛望着远方,似乎在思考什么问题,对同伴的倒立表演,好像并不关注。不远处放着书本和小杯,这大概是孩童读书疲倦了,活动一下,换一下脑筋。该小瓷板画色彩清雅,人物形象天真烂漫,栩栩如生,呈现了孩童读书游戏两相宜。

民国八角形浅绛彩孩童跳石马图瓷板画(图3):绿草如毡,一块像木马的石头立在草地上,三个孩童玩跳石马不亦乐乎。一个孩童刚刚跨过石马,正举手大声欢庆,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一个孩童正在跨越石马,双手托在石马上,一脚抬起,另一脚脚尖点地,正用力翻越;而另一孩童,跨越后,正迅速跑回,准备第二次跨越,听到第一个孩童欢呼声,颇感意外,脸上露出了惊讶之神。该瓷板画玲珑别致,施彩雅致,洋溢着自然活泼的情趣,实在令人惬意。

民国扇形粉彩顽童摔跤图瓷板画(图4):风和日暖,阳光明媚,两个顽童在玩摔跤游戏,黄袄上缀着黑花纹的顽童已用双手将红袄绿裤的顽童摁倒在地上,红袄绿裤的顽童拼命挣扎,一手极力推着黄袄顽童的小脸,似要坐起来。一旁穿蓝袄粉裤的顽童,好像对他们摔跤司空见惯,一点也不感兴趣,倒是被天上飞着的小鸟所吸引,正张开双手,要将小鸟抓住。该瓷板画小巧精美,画工精致,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晚清民国瓷器的收藏价值


近些年来民国瓷器精品已经在悄悄地升温了。主要是因为民国瓷器本身就具备了较高品质,其艺术表现力也并不逊色于前朝。因此许多有识之士已在不动声色地把平常人仍视为杂货的民国瓷器悄悄地纳入怀中收藏了起来,等待着“一朝成名天下知”的那一天。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民国精品瓷器真品率相对于清三代精品瓷器,要高出几何倍数。现在的官窑和三代瓷器,仿品相似度连老藏家都称呼看不懂,不上手很难辨真伪,一般投资人买到仿品的概率也较高,一旦买错,那是损失巨大。而晚清瓷器,因存世量较大,大家见的也多,稍加比较,除非精仿,一般不上手看照片都能分辨大概。所以,我们要谈的,就是怎么在大量存世被遗忘的晚清瓷器里,寻找下一个投资收藏的领头羊。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什么样的晚清民国瓷器值得投资。

一、浅绛彩瓷器的收藏投资价值

中国陶瓷史发展到清末,又出现了创新品种浅绛彩瓷,”浅绛”二字已经道破了浅绛彩瓷的真谛,那就是在色彩上追求高雅素淡,从而使作品达到高雅脱俗、形神兼备的境界,给人含蓄美、朦胧美和意境深远的享受。据考证,最早的浅绛彩起源于同治四年程门的浅绛棕瓶,而到民国早期已经绝迹。也就短短的60年之间,其制作量远远没有同时期的五彩、粉彩、青花瓷器多。这一阶段中国内忧外患,战争连年不断,可以说优秀完整的浅绛彩存世并不多,物以稀为贵。

这70年中国内忧外患,战争连年不断,一些景德镇御窑厂的画师迫于生计,不得不改行为民窑业主绘制浅绛彩瓷。这些画师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与瓷绘技艺,所绘制的浅绛彩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如公认的御窑三大家,程门,金品卿,王少维。同时期,也涌现出一批有自己独特风格,并被大家接受的画家,如马庆云、方家珍、周子善、俞子明、罗畅谷、李维翰、任焕章、汪章等等耳熟能祥的名字,并留下了不朽的传世之作。

浅绛作品中类似于中国书画中的文人画,这批作品笔者认为有很高的学术和艺术价值,特别是名家作品,以后投资价值无可限量。

晚清、民国初年,景德镇的浅绛彩瓷画家为显示自己非凡的文化素养与审美趣味,将诗、书、画、印相结合的文人画移植到瓷器上,直接以釉上彩在白瓷胎上绘写富有诗意的画图。瓷画气韵生动,刻画传神,用笔设色精妙,富有层次感。他们的画作或以宋元以来的纸绢绘画为粉本,或拟“四王”、“扬州八怪”等的笔意,或以同时代的赵之谦、虚谷、任熊等海上画派的风格,并开创了瓷画上题写诗词、干支年月与作者署名的先河。这批题材以山水、侍女、花鸟、竹石等,表现手法以水墨或浅淡色彩写意为主的文人画系列,极具收藏价值。

民国瓷器指的是清朝覆灭的1911年至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之间制作的瓷器。民国瓷器现在已经是各大、中型拍卖会的主角之一。

二、新粉彩瓷器的收藏投资价值

时间到了20世纪20年代,这时候,浅绛彩瓷因容易掉彩等原因,不适合作为日用器皿经常触摸和使用,并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当时,出现了以王琦、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邓碧珊、徐仲南、田鹤仙、刘雨岑等八位顶级画师为领军人物的新粉彩工艺,后人称之为“珠山八友”,其作品是对浅绛彩的继承和发扬。

大家知道,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而民国新粉彩,是从粉彩和浅绛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综合两者之优点,描线和填色为一人完成,工艺更为简便,色彩对比更为强烈、鲜艳。在造型、线条、色彩、光线等方面,均吸收了近代绘画的营养,显得别有洞天,直至今日都有传承。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珠山八友”的新粉彩作品就是权贵富豪、商贾文人的抢手货,成为收藏家们追慕的奇珍。到九十年代末和二十一世纪初,随着八友鉴赏“作品画册”的陆续问世,知识逐步普及,其作品的经济价值不断攀升,现在的价格,已经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够拥有和收藏。现如今,熟知并喜爱陶瓷艺术的群体日趋增多,他们对民国年间享誉一时、并影响久远的“珠山八友”所留真品力作如数家珍,却对因“珠山八友”应运而生的后起之秀所知甚少,特别是在景德镇瓷坛上被人们称为“珠山小八友”的瓷坛精英。他们虽没有“珠山八友”那样里程碑式的贡献,但其艺术成就相比“珠山八友”可以说毫不逊色。其中,以石宇初为首的小八友,这批画师活跃于民国和解放初期约70年代,他们的作品构图严谨明快,形象概括凝练,图案纹饰与主体画面相互衬映,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高度和谐。请大家一起记住他们的名字,石宇初,李明亮、汪小亭、陆云山,王晓帆,邓碧孙、魏墉生、徐天梅。

三。江西瓷业公司款瓷器的投资价值

据最新考证,发现晚清“江西瓷业公司”是景德镇首次出现的官商合办的新型企业。证实了江西瓷业公司早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就已成立,光绪三十四年(1908)投入生产,直至1949年结束其历史使命。从其存在的40余年里,是迄今为止最有影响的瓷业公司,在公司初创以及其后发展过程中,聘用了许多国内绘瓷高手,制作出大量精美的瓷器,实际上代表当时景德镇的最高水平。

江西瓷业公司出产的瓷器以制作精良长期被收藏界誉为“民国官窑”,曾在南洋劝业会、巴拿马赛会获优秀奖牌。就是这种优秀的瓷器,现在还养在深闺无人知,因长期以来,收藏界对带有瓷业公司款的瓷器,认为年代近或名气不大,难登大雅之堂,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随着民间收藏的蓬勃兴起,大众的收藏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这批制作技术精良,产品为当时之冠的江西瓷业公司,现在也很少有对其研究,更谈不上著书之说。正因为这样,也给我们收藏和投资带来非常好的契机。笔者认为,对带有江西瓷业公司款的藏品,只要制作精美,品相良好,器型大方,以成对器物或文房,瓶尊类藏品为主,只要价格合适,能够承受,大胆购入,可能不久的将来,你手中的江西瓷,是待价而沽的优秀潜力黑马。

青花瓷


青花瓷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瓷器品种之一,青花瓷属于釉下彩瓷,始创于唐代,元代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标志着其制作工艺发展日臻成熟,称之为“元青花”。但真正代表青花瓷最高成就的应当是清代康熙年间官窑出产的“五彩青花”。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一抹抹蓝色,让青花瓷经历1500年沧桑,仍然是拍卖和收藏最热门的瓷器。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因为有进口青花和国产青花,所以青花瓷在历朝历代呈现不同的晕色。

早期青花瓷

▪ 唐青花瓷器▪ 宋青花瓷▪ 元青花瓷

元青花开创了青花瓷时代,元青花以青白釉为基调,釉面细腻光润,白中泛青(鸭蛋青)露胎处多砂眼及孔隙,有铁锈斑点及火石红。元青花瓷器总体分两种色调,一种呈灰蓝色,较浅淡,一种是深蓝色,较艳丽。传统概念中,呈色灰蓝者为国产料,呈蓝艳者为进口料。进口青料用于大型、中型或小型元青花上,国产钴料仅用于中、小型器。

(一)进口钴料

进口钴料,即苏麻离青,元代进口钴料的成分是低锰、高铁,含硫和砷,无铜和镍,和唐宋青花、明青花的青料成分都有区别,所绘青花纹饰呈色浓艳深沉,并带有紫褐色或黑褐色较光润的斑点,有的黑褐色斑点显现出“锡光”。“锡光”是在黑褐色斑点中出现的一种自然光泽,并有凹凸感,是由于青花原料在高温烧制过程中与釉熔化时依窑内气氛而起的变化。现代仿制的元青花中也有“锡光”出现,但观察仿品的“锡光”仿佛是一块银灰色片贴敷于蓝黑色斑点之上,有的斑点较密集,给人僵硬之感。

另外,苏麻离青呈色有如下特征:

1、呈鲜丽的靛青色,略含程度不同的紫色,有些呈非常幽雅的紫罗兰色。

2、有浓淡色阶,勾勒线条较深,填色青料较浅。青料积聚处有蓝黑色或蓝褐色斑点,釉面下凹并哑光。

3、青料都较细匀,线条边缘稍有晕化。有些呈色浓重,有放射状流散,见蓝黑色结晶或结晶线,应为青料颗粒较粗所致。明初永乐、宣德青花上也有类似现象。

(二)国产青料

元青花所使用国产青料,其成分为高锰、高铝的,与同时的进口料差别很大,所描绘的青花纹饰呈色蓝灰或蓝黑,见浓淡色阶,青料积聚处有蓝褐色或黄褐色斑点,黑褐色的斑点较少,如含锰过高时青花纹饰呈色为蓝中微微泛红,釉面下凹并哑光。

无论是国产料或进口料,整体画面青花纹饰色调受窑温影响存在深浅不一的变化,但用放大镜观察,给人一种清澈深沉之感。细看青花呈色,它是“活”的,在浓艳之处有鲜活的“流动状”。

明代青花瓷

明代是中国青花瓷器生产的黄金时期,明代瓷器工艺发展到成化时期出现了追求精致典雅的风尚,明永乐年间,青花瓷器经过洪武朝短暂的低潮后又迅猛发展,出现了自元末青花瓷成熟以来的第二个高峰。这一时期,青花瓷器无论产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一个新水平,被称为青花瓷器的“黄金时期”。它一改元青花繁密、雄健的格调,呈现出浓艳、凝重、古朴、典雅的艺术风采。由于此时烧制青花使用进口的“苏麻离青”钴料,产品呈现出浓艳明亮的蓝宝石般色彩,纹饰线条间往往会出现晕散现象,宛如水墨画在宣纸上所形成的墨晕,错落有致的黑色斑点与艳丽的青花相映成趣,产生了非凡的艺术效果。而宣德朝则是明代青花瓷制作的顶峰阶段,宣德年间使用的青料大部分是“苏泥勃青”料,青花上有金属光泽的黑斑,成为宣德青花瓷器的重要特征;但也有一部分宣德青花使用国产青料,其特点是青花瓷器发色淡雅,少有晕散和结晶斑。明朝成化瓷器造型精致细巧,胎薄釉润,画风精细。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可分为早期青花和典型青花两个阶段。早期的青花瓷器风格与宣德时期相似,青花用进口青料,发色浓艳有黑点,但其生产时间很短,传世品较为少见。典型的成化青花瓷器由于采用了国产的平等青料,发色淡雅无黑斑,青花色彩更为清丽明快。成化青花瓷器多为小件的杯、盘、碗、碟、盖罐等器形。

▪ 明洪武青花瓷▪ 明永乐青花瓷▪ 明宣德青花瓷▪ 明正统青花瓷▪ 明景泰青花瓷

▪ 明天顺青花瓷▪ 明成化青花瓷▪ 明弘治青花瓷▪ 明正德青花瓷▪ 明嘉靖青花瓷

▪ 明隆庆青花瓷▪ 明万历青花瓷▪ 明天启青花瓷▪ 明崇祯青花瓷

清代青花瓷

清代瓷器是中国瓷器的巅峰时期,是中国瓷器集大成者,青花瓷也在康雍乾盛世时期得到了创新和发展。

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康熙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其中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为突出。

青花瓷在雍正时期尽管不是官窑的主流产品,但其质量之精美,花色品种之丰富,艺术水准之高超,都是清代其他各朝所无法比拟的。雍正时期的青花瓷,无论造型和装饰,都可以用一个“秀”字来概括,与康熙青花挺拔、遒劲的风格迥然不同,而是代之以柔媚、俊秀的风格。

清朝乾隆时期,中国制瓷业达到鼎盛时期。青花瓷基本延续了康雍时期青花的风格,极力追求明永乐、宣德青花浓淡相间、艳而不俗的艺术效果。此时除白地青花外,还盛行豆青地青花、黄地青花瓷、天蓝地青花等瓷器品种。

▪ 清顺治青花瓷▪ 清康熙青花瓷▪ 清雍正青花瓷▪ 清乾隆青花瓷▪ 清嘉庆青花瓷

▪ 清道光青花瓷▪ 清咸丰青花瓷▪ 清同治青花瓷▪ 清光绪青花瓷▪ 清宣统青花瓷

青花瓷特点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瓷器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缕飘散

天青色、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

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天青色等烟雨

在瓶底书刻隶仿前朝的飘逸。

青花飞凤麒麟纹盘

盘折沿,菱花式口,盘心坦平,圈足。通体施青白釉,底素胎无釉。盘内外绘青花纹饰多层。折沿上绘卷草纹,内壁青花网纹地上突出白色缠枝牡丹纹,盘心边缘环以卷草纹,中央青花地烘托麒麟、翔凤各一,空间衬以白色的莲花及朵云纹。盘外壁绘缠枝莲纹。

景德镇窑青花飞凤麒麟纹盘青花发色纯正,构图严谨。青花瓷盘心纹饰寓意“威凤祥麟”以示天地祥和。

青花飞凤麒麟纹盘.jpg

青花飞凤麒麟纹盘,高7.9cm,口径46.1cm,足径26.1cm。

青花飞凤麒麟纹盘盘心

青花飞凤麒麟纹盘底部

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

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款识

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底部

元朝青花瓷与明朝青花瓷有什么不同


青花瓷

元青花历史悠久,从唐朝创始,直到清朝,青花瓷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进行优化和创新发展,而每个朝代的青花瓷器都有着属于那个朝代的时代特征。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元朝青花瓷与明朝青花瓷有什么不同。

成熟的元青花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元青花瓷的胎土采用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用的青料包括国产料和进口料两种。器形主要有日用器、供器、镇墓等器物,尤其以竹节高足杯、带座器、镇墓器最具时代特色。除了有玉壶春底足荡釉外,其他器物底多砂底无釉,见火石红。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的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画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题材主要有人物、动物、植物等。人物又高士图、历史人物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等;植物有牡丹、莲花、兰花等,诗文极其少见。

而明时期的青花瓷从鼎盛时期又走到了衰落。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而著称,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形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渐渐开始吸收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青花瓷款识鉴赏?


我国古代青花瓷,绘画装饰清秀素雅,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识种类繁多,各个时期的款识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青花瓷款识的形式,种类来看,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年款,赞颂款和纹饰款五大类.

纪年款 在青花瓷上,用写、刻、印等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款识,称为纪年款。我国古代瓷器款识,以纪年示为主,纪年款又帝王年号的年款和以天干地支表明年号的干支款两类。明代永乐年间,在青花瓷上开始出现纪年款,篆书字体飘逸流畅,边饰莲瓣纹。宣靖款端庄刚劲。成化款铁划银钩,釉面有云蒙气。嘉靖款笔划粗重,劲中藏秀。前人曾将明代纪年款归纳为:“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五句话。清代康熙款字体工整,青花料色明丽。雍正款楷书苍劲有力,格式讲究。乾隆、嘉、道光款多为篆体,字体排列紧密,犹如一枚篆印。近代款识中“江西瓷业公司”款较多,楷书秀逸,其中还有英文款识“CHINA”,是近代出口瓷的标志,是青花中最早使用的英文款。民窑青花瓷的纪年款很少,有“大明年造”等,字体草率。书写得很随意。

吉言款 书写含有吉祥寓意的词句,民间青花瓷上常普遍见到。字体多为行草,潇洒飘逸,一气呵成。“福寿康宁”、“长命富贵”、“万福攸同”等语句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堂名款 以典雅的堂名、人名书写在瓷器上,作为私家收藏的标志。有“浴砚书屋”、“若深珍藏”、“白玉斋”等。堂名款瓷的制作精良,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赞颂款 寄托了陶瓷艺术对瓷器的喜爱之情,如“玉石宝珍”、“今古珍玩”、“昌江美玉”等。“哥瓦弟玉”四字款,清新俊逸,很有意思。“瓦”即陶,比瓷器历史悠久,是为大哥,而瓷又比美“玉”更洁白光润,“玉”就只能屈居为“弟”了。

纹饰款 又叫“花样款”,以简练的图案装饰器底,为民间青花瓷的特色款识,与篆刻中的“肖形印”有异同工之妙。图案有博古图、暗八仙、八吉祥等。纹饰款中的“豆干款”为菱形框架结构,犹如现代建筑中的高楼大厦,是民间作坊的记号,又叫“花押”。

古代陶瓷款识,是鉴定其制作年代的重要依据,由于历代青花瓷的款识的字体、写法、料色和风格都有其显著的特点,因此,只要掌握了款识的基本规律,就能准确地判断古瓷的时代、窑口。古代青花瓷款识中的书法、图案,对于书画、篆刻艺术的创新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元青花瓷有价无市


古代金银器上的花纹装饰

位于格哈默沙村的古代“苏麻泥青”料矿洞

古代“苏麻泥青”料矿洞口

伊朗博物馆藏元青花大盘上的釉里红方章款

国内藏家所藏青花瓷器上的釉里红款识波斯文写法有误,疑为中国人所写

【导读】:乱世黄金,盛世收藏,如今千千万万的人已经投入到收藏古董这类大军当中,而瓷器尤其被人所青睐,一件精美的瓷器不仅传递着历史文化的走向,又象征着高贵与品位,所以每个追求瓷器收藏的人都是追求品质生活的人,但市面上越来越多的奸商看到瓷器的有利可图,仿制了太多的赝品,让收藏爱好者难分真假,甚至上当受骗,所以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解读一下元青花瓷的历史由来以及它的鉴赏知识,希望大家能在这篇文章中了解元青花瓷的历史,更懂得如何鉴赏元青花,让自己的双眼不再受任何蒙骗。

公元13世纪,蒙古族崛起,建立了元帝国,揭开了中西交通史的重要一页。元帝国征服了欧亚许多民族,使其统治范围横跨欧亚两洲,中西交通往来十分频繁,海外贸易发达。江西景德镇的瓷器,特别是青花瓷器不但在国内有广阔的市场,而且大量销往海外。

到14世纪以后,中国的青花瓷器就通过贸易的渠道输往西亚、东南亚、南非、欧洲等地。这些青花瓷今天能看到的不外乎当时出口而保存至今的传世品,以及古代遗址和墓葬发掘出土的发掘品两类,其中传世品主要集中于伊朗德黑兰与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馆。此次能有机会来到伊朗德黑兰国家博物馆(微博)亲眼见到这些传世至今的精美元代青花瓷,实现了笔者50多年的夙愿。该馆的收藏不仅数量大,质量精,而且来源可靠,科学价值极高。这是中伊两国人民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也是研究我国青花瓷器的珍贵实物资料。这些青花瓷器是在元代江西景德镇烧制出口到波斯地区的,所以在国内十分少见。现在由于国内元青花瓷器出土多了,可资研究的资料得到了丰富,它们在造型与花纹装饰上与伊朗德黑兰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元青花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点,与之进行比较研究,是我们此次来考察的一个重要任务。

青花原料为氧化钴,是一种着色力极强、稳定性好的彩绘原料,它不仅烧成面较宽,而且容易烧成,这是它的主要性能。氧化钴一般含有氧化铁与氧化锰等多种元素,其他元素含量的多少,决定了氧化钴的性质。经科学研究,我国古代青花瓷器使用的青料分进口与国产青料两种。进口青料称“苏麻离青”,又叫“苏尼勃青”。这种青料含氧化铁成分高,含氧化锰成分低,并含有砷,是一种高铁低锰料。国产青料含氧化铁低,含氧化锰高,是一种高锰低铁料。这种进口青料的最大特点是高铁,在还原焰中烧成,呈黑色结晶斑块,绘制纹饰线条具有晕散、流淌的特征。因此,这种青料的性能会直接影响纹饰密集、多层次的装饰效果,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

这种多层次、密集型、不留地的装饰风格,正是来自波斯,古代清真寺的装饰花纹与金银器的装饰风格,以及地毯上的各种缠枝莲纹、莲花瓣纹、卷草纹、s形纹和回纹等,都与元代青花瓷上的装饰不仅在题材与结构上相同,而且在艺术风格上也如出一辙(图1、2),难怪有的学者称它为“波斯风格”。满足青花纹饰的密集型以及多层次不留地装饰的要求,首先必须对进口青料进行改造与提炼,才能使用。氧化钴是一种着色力极强的彩绘原料,用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青花的呈色效果。绘瓷时要浓淡适度,厚薄均匀,还要求画工掌握好一定的速度,用笔不能停顿。烧窑技术尤为重要,窑温的高低,窑炉的气氛等,都会影响到青花的呈色。窑温过高青料流淌,过低时又会影响到青花的呈色。

以上对青料性能的改变,青料的科学使用与绘制,以及青花瓷器的烧成这一系列的创造,才解决了元青花艺术风格(波斯风格)与青料性能之间的矛盾。这就是元青花瓷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原因与其特征的由来。可以看出,这种元青花瓷器是用最好的原料制作,筛选最精的青料绘制,由最好的窑工烧制出来的,代表了中国青花瓷器生产的最高水平。

元代青花瓷得以创新与发展,除了国内外需求这一主要原因以外,元朝各种艺术形式与多样性文化来源,也影响与造就了青花瓷器以新异的面貌独树一帜。

我们站在了格哈默沙村,据说矿在60年前已经封了,矿也塌了。但两个洞口还可看见(图3、4)。我们在周边找到了闪着银色光芒的石头一一“苏麻泥青”。同时,也印证了13世纪波斯语复印本记载的真实性。

以上文中有关地名、矿山名、钴料名等有混淆处,应正名为:拉杰瓦德为矿山地名,格哈默沙与夸姆萨为村名,苏来麻尼与苏来曼尼为“苏麻泥青”。

我们这次调查的目的地是到达了,但调查的目的还没有达到。这是因为按照伊朗方面的规定,矿石不能随身带出,一定要等有关部门的批准后寄到上海,经过科学测试后才能证实。

元青花所用的“苏麻泥青”属进口青料,过去弄不清楚具体产地,学术界的说法也不一样。这次赴伊朗实地考察,可以说是较深层次研究的一种空前举措,其意义十分重大。它不仅弥补了元青花瓷器研究上的空白,而且为科学测试对比元青花的真伪提供了新的可靠的鉴证资料。如果我们用新发现的“苏麻泥青”即古代用于元青花的着色钴料来制作青花瓷,并与新仿品进行对比的话,就会一目了然了。

元王朝为了发展对外贸易,适应销往国家和地区的需要,鼓励来料加工,使用进口青料,采用与借鉴异国的造型、装饰进行生产。因此,作为特殊外销商品的青花瓷器,就更多地吸收了伊斯兰文化因素,呈现出其风格的多样性。因此,元青花瓷器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又是中西亚文化直接交流融合的结晶。

【小结】:通过小编的介绍,我相信大家一定对元青花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基本学会了该如何鉴赏元青花,希望大家能把看到的知识都能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在青花瓷给我们带来多姿多彩的生活的同时,更能让青花瓷文化源远流长!

如何鉴定青花瓷


青花是高温釉下彩之一,是白地青花瓷器的专称。中国青花瓷烧造始于唐代,经过元代的发展,至明清时已经高度成熟,且历久不衰。明清青花瓷以景德镇窑所制为代表,历代均有极为成功的佳作传世,因其纹饰清晰,呈色清新雅致,幽靓苍翠,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由此也常被后世人所仿制。但历代青花的器型、胎釉、青料、纹饰、款识、以及呈色均有不同,故而这砦就成为豁定时的依据。

器型

明代青花瓷器型稳重端庄,敦实古朴,如洪武时期的人罐、大盘等。即使是小件器,如小型折沿盘,也丝毫不显小气,极具大器风度。工艺上,明代琢器腹部多有胎接痕迹,如永乐、宣德时的绶带纹扁壶,如见此类器物腹部为竖眙接痕的,后仿的可能性就很大。另外,大件器在明代,除洪武、宣德、嘉靖、万历朝外,其他时期并不多见。入清后,青花瓷器型轻薄新颖,线条直硬,大件较多。

胎釉

明代早期因为胎土淘炼不精细,故而青花瓷的胎骨显得较为粗糙,但在同一朝代,也有不同情况。如永乐青花胎就有厚薄之别,宣德时青花眙较为厚重,而嘉靖时除一些小件器物外,青花胎质均欠精细。釉面上,明早期既有缺乏光泽的,也有莹润肥厚的;中期则普遍滋润,晚期又是滋润与枯涩者均有。清代青花瓷则胎骨轻盈,胎质细腻,釉面细薄,纯白度和透明度均好于明代,色泽明亮。特别是康熙时期的青花瓷,胎质缜密,坚致纯净,有“糯米汁”之称。

青料

明清时由于各个朝代所用的青料不同,因而在瓷器上所呈现出的特征也不尽相同。整体上看,明代青花呈色深沉含蓄,如永乐、宣德两朝;而清代青花呈色清扬飘浮,如康熙、雍止两朝。具体来看,明洪武青花使用元代时所用的青料,呈色灰蓝偏暗;永乐、宣德时用的是进口的苏麻离青料,呈色浓艳,有明显的铁锈斑痕;成化时用的是平等青,发色淡雅,釉面滋润;晚明时用的是回青石子青料,青花浓深透紫;明末清初时用的是浙江青料,呈色优劣不一;清康熙时用的是珠明料,青花发色鲜翠,深沉不一,有“青花五彩”之誉。

纹饰

由于帝王的不同喜好,明清时不同朝代的装饰风尚也不一样。如明宣德时皇帝喜好国画,这一时期就多见瑞果瑞鸟纹饰;正德时回教盛行,青花瓷上就多见回文、可兰经的装饰;清时康熙帝能武善战,刀马人物就成了青花瓷装饰的常见题材。在纹饰风格上,明清两朝也截然不同,明代以写意纹样为多,线条流畅、简练、有力,也有图案化纹样。纹饰题材有植物、动物、人物等,生活气息浓郁雅致,追求意境。清代以写实性纹样为多,意境通俗,讲究吉祥寓意。但多数官窑的画风呆板,缺乏生气。

款识

明清两代青花瓷的款识在官民窑风格、落款位置、书款用料、字体、排列形式等方面都有差异,如明早期器物多为砂底,因而款识多写在内底心;中期以后多数就写在圈足内;清康熙时,琢器多有匾额款,写在口沿或腹部等处。此外,还有许多仿款需要注意,如明成化多仿宣德款,天启、崇祯时多仿宣德、成化款;清康熙时多仿嘉靖款,雍正多仿成化款,乾隆时多仿宣德款等。无论是哪个朝代仿前朝款,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本朝代的特征,而后仿品上的款识多为任意书写,字体和布局均不同于前朝之款,即便是精心描绘,也难免会露出马脚。鉴定时如仔细辨别,则不难看出破绽。

青花瓷的鉴别


大体讲,瓷器鉴定主要是从器型、纹饰、胎釉、款式等各方面入手。

器型方面,应侧重于器物造型的古拙、敦厚、粗笨、秀美、玲珑、华丽等不同风格进行研究,详加分析对比,摸清其演变规律。仅举玉壶春瓶为例,自宋代始创至晚清民国,历朝均有制作,而风格却每代都有变迁。

纹饰方面,也同造型一样,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无论题材内容、装饰手法或工艺技术,不同时期的纹饰均有不同的表现,成为瓷器断代和辨伪的有力依据。例如明初永宣瓷器中的青料晕散和下凹斑痕等特有现象,后代仿品都不能准确再现,清雍正仿永宣器,常用复笔加重点染青花来刻意仿效宣青的效果,但因钴料不同,就无法克服色彩漂浮的弊病。

胎釉方面,胎为骨,釉为衣。鉴别胎质时,可从器足的无釉处入手,注意胎土淘炼的纯净与烧结的缜密程度。因时代淘炼方法有别,明代以前较之清代、民国,胎土中含金属杂质为多。如著名的永宣细砂底器,露胎处可见金属自然氧化形成的黑褐色星点或火石红色;而后仿清代、民国胎体,却均因淘炼过细,没有这种氧化斑,成为赝品致命的破绽。另外明代胎体迎光透视,多显肉红色;明成化胎体透光显牙白和粉白色,而清代及民国仿品则显青白色。清康熙瓷胎质纯净、细腻、坚硬,为清末民初仿品所不能及;而很多日本仿中国明清瓷器,其胎质烧结瓷化的程度又过高,以指轻扣,发声清越,就仿品之逼真而言,亦成缺陷。至于鉴别釉面,主要应注意观察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釉层的厚薄,以及气泡的大小和疏密程度。

最后,款识方面,历代更是千差万别。体会各代款识的不同风格,可以从研究笔法入手,然后将真假瓷器款识相互比较,结合实物,反复审度字体的结构,排列的形式,落款的部位,以及款识色泽的深浅浓淡等。另外,还应注意总结同一时期早、中、晚期款识不尽相同的变化规律。

总之,辨识瓷器真伪,上述条件缺一不可。同时,也要防止草木皆兵,对所见器物一概乱加猜测。欲提高鉴定水平,首先应多看真品,其次也可以选出一些典型的伪作赝品,经反复对比,切磋揣摩、积累经验。如此,对瓷器的真伪、年代,才能作出真知灼见的判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