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器鉴别 > 导航 >

“7501毛泽东用瓷”水点桃花瓷的第一次拍卖

“7501毛泽东用瓷”水点桃花瓷的第一次拍卖

瓷器鉴别 瓷砖 陶瓷文化

2020-01-23

瓷器鉴别。

1996年12月14日,有人把68组88件“毛主席用瓷”委托北京的太平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首次在京城进行了拍卖。这场“毛主席用瓷”的拍卖活动,引起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新华社、美联社、法新社和国内外许多电台、电视台、报纸的记者,都来到预展和拍卖现场采访报道。挪威国家电视台还制作了一部有关“毛主席用瓷”的电视专题片,当年圣诞节前在挪威播出。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到:“这是在购买一段历史。”;香港的《大公报》和《文汇报》都说:“这批瓷器的拍卖和天文数字之价格,显示人们对这位革命领袖极大的崇敬。”

这次拍卖会是在北京首都大酒店举行的,拍卖场上有数十人参与了竞买过程,当首件拍品“中号水点桃花合器”以6.2万元落槌时,场上即刻沸腾了。在每一件瓷器的竞买过程中,号牌林立,此起彼伏,每件瓷器的成交价格都超过了原来8,000-10,000元的估价许多倍。最终,68组“毛主席用瓷”全部成交,总成交价达870万元,平均每组瓷器12.8万元,最贵的一组拍出了66万元,创下了当代新中国瓷器拍卖成交的最高纪录。

“毛主席用瓷”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会拍出这么高的价格?

这就要说到“文革瓷”。在我国当代陶瓷史上,文革是一个重要时期,陶瓷界和收藏界常常将这一时期的瓷器称为“文革瓷”。“文革瓷”的制作工艺、造型和风格均有独特而鲜明的时代特征。

文革后期的1975年,江西景德镇曾专门为毛泽东主席制作了一批“毛主席用瓷”,这是中国当代陶瓷史上的一件大事,但由于当时对外严格保密,因此外界很少有人知道这件事。“毛主席用瓷”代表了新中国“文革瓷”制作的最高水平。这一史实就是因这场“毛主席用瓷”拍卖会才得以大白于天下的。

“毛主席用瓷”的由来是这样的:

1974年,江西、山东、湖北等五大名窑所在地的省革命委员会接到了中央指令,要为毛泽东主席设计、制作一套生活用瓷,要求它超越前代,代表出当代中国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各地都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了设计方案和样品,经选定,设在景德镇的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提交的设计样品一举夺魁,它是以明朝正德官窑瓷器的器型为基本造型蓝本,采用半薄胎高白釉新工艺制作,瓷器通体洁白如玉、晶莹剔透,在白色釉面上饰以粉红色桃花并有绿色相衬的“水点桃花”图案。后来,景德镇陶研所又采纳了有关专家和领导的建议,对原设计进行了三项重大修改:

1、传统的釉上彩的原料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铅,因此要改为釉下彩的生产工艺;

2、因为毛主席政务繁忙,饮食无定,所有的食用容器都要加配盖子;

3、将“水点桃花”的图案改为毛主席喜欢的梅花图案。

此方案确定后,经当时的“中央文革”审阅,报毛主席批准,于1975年初,由中央正式下达了有关生产文件,代号为“7501工程”。

“7501工程”生产文件正式下达后,江西省公安厅厅长带领工作组亲赴景德镇监督此项工程的实施。轻工业部陶研所集中了一批景德镇最优秀的陶瓷技术人才,其中包括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及高级工程师徐亚凤、刘平和彭召贤等人。此项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极其严密,窑场四周都设立了岗哨。

1975年底,景德镇烧制出千余件“7501瓷器”。这批质地极佳的瓷器,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罄,它的工艺水平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从这批上品中又精选出两套,每套138件,并派专人护送到中南海。每套中包括:9-15厘米盖碗48件;15-30厘米盖碗(又称合器)40件;1号和2号茶杯各10件;调羹10只;布碟10只;醋壶、酱油壶、胡椒筒、牙签筒、香烟筒、烟灰缸、饭锅、品锅、大汤勺、茶叶罐各1件。

毛主席水点桃花7501专用瓷合盒器

陶研所接到上级指示:生产“7501”余下的产品要全部就地销毁,不得保留。但实际上当时陶研所只销毁了以盖碗为主的一小部分瓷器。余下的除一部分陈列在该所贵宾室的珍品柜以外,其余均封存入库。

文革后的1982年,陶研所将所封存的部分“7501瓷器”连同其他库存产品一起分发给了本所职工,其中也包括试验时留下的釉上彩“水点桃花”。不过,分发瓷器时,只分了碗、盘、杯、勺等小件物品,像饭锅、品锅等大件产品和盖碗等均未分发。

1986年,国内一位陶瓷收藏家开始注意到“毛主席用瓷”的特殊价值,因此开始在景德镇陶研所的职工中进行收购。在最初两年里,他所收的产品中大部分是釉上彩试验品“水点桃花”,只有少部分为釉下彩产品中的碗和盘,但均无盖子。直到1989年,在北京中国工艺美术馆落成时,轻工部举办了一次全国工艺美术品展览,陶研所来京参展,带来一批所藏的“7501”珍品,有碗、盘、壶、合、锅等容器,并均配有盖子。这是当时除中南海藏品之外人们所能见到的最多、最全的一套“毛主席用瓷”。这位陶瓷收藏家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不失时机地将其全部买下。

1992年,新加坡一位商人也得到了消息,开始在景德镇收购散落民间的“7501”瓷器。一年后,他把收到手的瓷器运往新加坡展出,引起了轰动。

这次“毛主席用瓷”的拍卖会使得景德镇人也高兴异常,他们认为,这场拍卖会的成功,为中国的当代瓷器争了光,也为那些年萎靡不振的景德镇瓷器的推广销售注射了一剂“强心针”。

taoci52.com精选阅读

7501工程:水点桃花诞生始末


“7501工程”,即毛泽东主席专用瓷,现已闻名于世。海内外收藏家不惜重金收购毛泽东用瓷,并以此为荣。这朵当代陶瓷精品中的奇葩,越来越被世人公认。但是真正了解“750l工程”具体情况的人甚少。虽然有些报刊曾登过这方面的文章,但其中有的内容不详,有的是道听途说。《中国陶瓷》杂志2003年,特约请当年“7501工程”项目总负责人、轻工部陶瓷研究所副所长杨火印同志,以其亲身经历写了一篇文章,对“750l工程”作了详细介绍。

7501专用瓷盖碗

1.何谓“750l工程”

“7501工程”,是在“文革”后期中央办公厅下达给我所专为毛泽东主席研制生活用瓷的一项特殊政治任务。而我所接此任务后相当重视,把它当作当年的头等大事来抓。其时正值1975年,就把这一任务称为“7501工程”,并把“毛主席用瓷”称之为“750l工程”瓷器。记得任务完成后,为了保密,我所不但未作项目研制报告,就连当年的年度工作总结也只字不提,因而外界一直不知道此事。

现在,时隔20多年,事情终于传开了,再保密下去也是没有必要的了,何况这批瓷器已经获得了人们崇高的赞美和厚爱!

为使海内外的收藏家和“毛主席用瓷”的爱好者全面了解“7501工程”的来龙去脉,作为该工程的项目总负责人,有必要比较详尽地介绍有关研制情况。

2.中央下达特殊任务

记得在“文革”后期的1975年初夏,景德镇市委副书记兼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党委书记李可时,陪同江西省公安厅副厅长兼保卫处处长黄金荣来到我所,亲自布置特殊政治任务。我所党委书记汤伯衡、所长方综、副所长杨火印、罗慧蓉参加了接待。黄金荣说:我受省委黄知真副书记委托,前来你市,交给你们所一项特殊的政治任务。要求你们为我国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军事家、伟大的诗人(是谁不能讲)研制生产一批生活用瓷。湖南已生产了一批以红苹果、红辣椒为主题画面的釉下彩瓷器样品送到北京,看后不太满意。当时正好江西省委副书记黄知真也在北京开会,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通过黄知真,要其安排在景德镇再生产一批“毛主席用瓷”。经我们在景德镇各瓷厂调查研究,你们所技术基础好,地处东郊便于保密。因此,决定由你们来完成此项任务。你们要依据四个伟大来设计造形和花面,要前所未有,做成当今世界第一流的瓷器,或是超一流的瓷器。这次任务完成后,不许有同样产品出现,未被选上的瓷器要全部销毁。不许过问餐具的使用人是谁?你们要尽快地行动起来。要求3个月时间完成任务。

任务传达后,我所请求省里拨给15万—20万元生产经费。黄金荣说:“没问题。省里给些,市里集些。”但最后实际只有3.5万元资金到位。与此同时,我所还请求省里调拨一些上好的原料。省委也满足了我们的要求,安排抚州地委提供了10吨特好的滑石子。在时间上,所领导认为3个月时间是绝对完不成任务的,因此要求半年完成。后报黄金荣,但最后只同意5个月。任务就算这样定了。

3.确定项目负责人

省委和市委选定我所完成此项任务是有道理的。因为第一,我所的技术力量、艺术力量和手工制作力量雄厚,三者配套成龙。第二,我所早在50年代建所初期就集中力量试验研究,恢复总结了数十种由于战火而导致失传或濒临失传的名贵品种和技法。第三,我所在提高景德镇日用陶瓷产品质量方面做过大量基础性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制瓷经验。第四,我所经常接受外交部礼品瓷、驻外使馆用瓷和中央其它高档用瓷的订货任务,其研制和创作的作品精美、技艺精湛,售价也高。以上这些都为完成“毛主席用瓷”研制生产任务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所领导班子统一思想,增强了信心,认为一定能够圆满完成此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当确定“7501工程”总负责人时,党委考虑再三,最后方所长提议由我来担当此任。因为一是我年轻;二是我管过生产,熟悉陶瓷生产的各道工序;三是对所里各方面情况了解。我当时说,我是管行政的副所长,又不是管业务的,轮上轮下也轮不到我头上。党委书记汤伯衡说:“既然方所长要你负责,你就干吧,我和方所长都会大力支持你的。”我看到两位领导都要我来负责此项任务,当时就答应了。既然人家信任我,虽然担子很重,也就走马上任了。

4.确定工艺路线

全所开过动员大会后,我立即召集技术室主任蔡昌书、艺术室主任汪桂英、计划室副主任郑可敦和实验工厂党支部书记黄万正等中层领导,商讨“750l工程”的工艺路线。与会者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走高白釉路线是上策。因为第一,景德镇瓷器的一大特点是白里泛青,素以“白如玉”著称;第二,我所在提高日用瓷胎、釉白度方面做过大量试验研究工作,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数据;第三,我所现有一批技术过硬的手工制作高白釉瓷的配套师傅和在全市有名的艺术创作人员;第四,高白釉瓷器洁白如玉,给人一种高雅纯洁之感,它与毛泽东主席在人们心中的敬仰之情相吻合。

方案初定后,我立即向汤书记和方所长作了汇报。汤书记听后,认为此事重大,决定召开党委会来讨论。会上,我汇报了走高白釉路线的方案,大家认为,切实可行,因而获得了一致通过。

5.设计造形和花面

好的日用瓷器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与工艺路线确定的同时,艺术室主任汪桂英也召开了艺术室全体人员会议,商讨“7501”瓷器的造形和花面设计问题(当时上级要求釉上釉下各一套)。会议决定:1.器型设计由汪桂英和李雨苍负责;2.釉上花面设计由釉上一组和二组负责;3.釉下花面由釉下组负责设计。会后,各组都在抓紧时间搞设计。

汪桂英和李雨苍在造形设计中决定以端庄大方的明朝正德官窑瓷器的器型为蓝本,考虑到毛主席很忙,又喜欢看书,常常忘了吃饭,饭菜易凉,所以为所有的碗碟都设计了盖子。其它品种也进行了提炼和改进。例如酒杯全部采用釉脚,品锅双耳接口沿(是方综所长提议的,但一般接口沿在下方,以便于成型和烧炼)。

在釉上花面设计中,釉上一组和二组人员在讨论花面设计时曾提出多种方案,最后决定采用刘平和徐亚凤设计的水点桃花花面。水点桃花是刘平之父、我所已故的陶瓷美术家刘雨岑先生创造的一种装饰技法。刘雨岑是“珠山八友”中最年轻的,他对陶瓷美术的贡献除“黑叶描金”外,还创造了一种“水点粉彩”装饰技法。此技法许多人曾试验过,但效果都不佳,经他反复摸索,终于获得成功。他以此技法创作的“水点桃花”作品,以其清新丽雅的艺术效果深受人们喜爱。这次用到了“毛主席用瓷”上,使日用陶瓷更加精美,达到上级的要求。

7501水点桃花酒具

釉下花面设计采取集思广益的方法,釉下组全体人员每人一稿。对比之下,最终选中了工人出身的彭兆贤直接在坯上设计的红梅图稿。梅花是毛主席最喜爱的一种花卉,据说毛主席生前用的餐具和茶具,其图案也多为梅花。为使梅花图案效果更佳,在釉下组人员的帮助改进下,折枝梅旁加了几片青翠的竹叶,梅干也分出了层次,这样使人感觉更加艳丽,也符合“四个伟大”的创作精神。

造形、釉上釉下图案设计好后,获得了所党委的一致通过,设计任务就算完成了。

6.确定坯釉配方

工艺路线确定了,造形花面也定了,下一步该集中力量抓原料和坯釉配方了。为此,我在所党委会上提议由坯釉方面的行家、技术室主任蔡昌书进驻实验工厂原料车间当技术小组组长,此建议获得了与会者的一致赞同。会后,蔡昌书立即带卢瑞清、李国镇和郑国良三位专家到了原料车间,着手研究高白釉瓷的坯釉配方。

在省委的支持下,10吨上好的抚州滑石子已经到位,它是这次政治任务的主要原料和基本保证。所谓抚州滑石子,实际上是一种质地较纯的优质高岭土,因其表面具有滑感,所以当地农民称之为滑石子。抚州滑石子产于江西省抚州地区的临川县境内,所以有人又称临川高岭土。早在1955年,当地农民就开采此矿支援景德镇的陶瓷生产,证明它是一种可烧制高档瓷器的好原料。这回省委专为我所调集了10吨精矿赶制“毛主席用瓷”,可谓好钢用到了刀刃上。

7.狠抓坯釉料制备

技术和艺术研究完成后,该工人师傅生产制作了。于是,我立即组织各方力量抓生产。按景德镇陶瓷生产“坐原料”、“带成型”、“抓烧炼”的传统规律,我首先将重点放在了坯釉料制备这个龙头上。我与原料车间技术小组研究,确定高白釉料进球磨机后,实际球磨时间为80—86小时(因当时电力紧张,经常停电,所以只能定实际球磨时间)。球磨好的釉料过3次万孔筛,过3次除铁器。坯料实际球磨时间为60—66小时,然后过3次180目筛,过3次除铁器。为增加可塑性,便于成型,原料要求陈腐10—15天。

原料车间除蔡昌书等4人技术小组抓技术外,我安排了李龙生、江卓辑、洪厚秀、邹礼生4位骨干师傅搞生产。他们接受任务后,开始打响了生产第一炮。而且一直进行得很顺利。但当成型车间全面开工后,由于原料用量大,出现了供不应求现象,结果陈腐时间只好越缩越短。

8.成型全面开工

这次“750l”瓷器的成型,我们全部采用手工制作,以示珍贵,因而动员了成型车间的全部能工巧匠,共42人参加。

成型车间是日用陶瓷生产中工序最多的一个车间,以手工制作为例,仅大的工序就有拉坯、利坯、烘坯、上釉、锒接和装坯,小的工序就更多。日用陶瓷的品种不同,其制作工序也不同。一般盘、碟、碗等圆形对称的产品则大多采用手工拉坯,所以称为圆器。而造形比较复杂且又不对称的异形产品则采用注浆的方法成型,如花瓶、茶杯、异形器形等,所以称为琢器。这次“7501”瓷器的品种很多(大约有30多个品种,有的品种还由多个部件组成。所以每位工人师傅分工也不同。这些工人师傅都各有其一套手工制作本领,当任务下达后,他们就各就各位,发挥各自的长处,做坯的做坯、利坯的利坯、注浆的注浆、施釉的施釉、烘坯的烘坯、锒接的锒接,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好一派热闹场面。

这次生产任务与往常不同,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为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生产专用瓷器,在那个年代里,个个都情绪激昂。为了抓紧时间赶任务,许多人都主动加班加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这次“7501”瓷器要求是半薄胎。罗梅生是圆器利坯师傅,他和做模型的张阳春师傅悄悄商量,要将九寸和合器利得比历史最好的脱胎器还要轻半两。这对利坯师傅来说,谈何容易。但最终在罗梅生的高超技艺下,还是做到了盖子335克,底子420克。不简单啊!当时罗师傅有肺病肾病,但他硬是坚持到任务完成后才去看病。住院后由于病情恶化,不久就离开人世。

文具的手枕是“7501”瓷器中最难成型的品种之一。它是将泥条拍打成泥板再修削而成的。可是,高白釉泥的可塑性差,泥板在干燥过程中会开裂。怎么办?负责手枕制作的陈细涛师傅想尽了办法,甚至将整段泥条阴至半干,再一点一点地修削成手枕,结果坯体照样开裂。最后只好还是采用老办法,百里挑一,才烧成几只交货的手枕。任务完成后,陈师傅也消瘦了许多。

在“毛主席用瓷”中,烟具中有只烟灰缸是异型的,很好看。是李鸣凤师傅自行设计自行制作的。她说,烟灰缸为什么非要设计成圆形的,我要看看其它形状的怎么样?让毛主席看了有一种新颖感。李师傅想得真周到啊!

9.经受火的考验

有人说,陶瓷艺术是火的艺术,这话一点不假。因为陶瓷产品不管你制作得再好,最后都要经受火的烧炼,使它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这次“7501”瓷器在成型师傅们夜以继日的赶制下,很快就集中到了一定数量的坯子,并马上装坯给了烧炼车间。在烧炼车间,我组织了余叨才、杨永和、欧阳孔发、赖福生、吴松义、刘祖章、丁木庆、吴枝荣、周义和孙宝龙等10位师傅进行装匣满窑烧成。

这次烧成中的最大问题是匣钵,因为“750l”瓷器的烧成温度定为1390-1400℃,而当时景德镇还没有能耐如此高温的匣钵。于是,所里一方面布置技术室耐火材料组进行攻关,另一方面安排卢明正师傅到景德镇匣钵厂定做高铝匣钵。此匣钵要在原配方中增加15%的氧化铝。匣钵厂按照我们的要求做,结果匣钵成型时开裂现象很严重,该厂不愿干。没办法,我只好求助于市委副书记兼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党委书记李可时。李书记立即打电话给该厂领导说,这是中央的特殊政治任务要陶研所完成,你们一定要按陶研所的要求去做,谁不同意谁负责,不许打折扣。匣钵厂领导听到这是死命令,于是同意继续为我所提供调整配方后的高铝匣钵。

匣钵有了,但在烧成过程中依然耐不了1390℃以上的高温。当窑内温度升到1370℃,加煤时因有冷风渗入,匣柱就有些晃动。烧到1380℃,只有快速加煤快速关炉门,否则,靠近炉口的匣柱非倒不可,这对看火烧窑带来很大困难。尽管他们小心操作,但烧到1390℃,倒窑现象还是发生了,有时一窑瓷器大半都倒下。带班看火的余叨才师傅感到压力很大,心里非常着急,如果照此下去损失严重事小,完不成任务可就事大了,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一个办法来。每次开窑时我必到窑房帮助开窑。一进窑房,看到余师傅笑脸相迎,我就知道这一窑烧得还成功。如果进门只叫我一声杨所长,然后低头不说话,我知道这一窑又出事了。

由于不断地有倒窑现象发生,烧窑师傅的压力不小。我知道他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高铝匣钵耐高温已经到了极限,所以一句话也没有批评他们。我一时心急,突然灵机一动:能不能将烧成温度降低些!?当时我想,按理说,1380℃烧熟瓷器是不成问题的,只是釉面玻化程度不大好,这样一来就会产生“猪毛孔”。但如果烧到1380℃再延长保温时间又将如何呢?我把我的想法与余师傅商量。余师傅来精神了,马上说,行!试一窑看看。当下一窑装好匣钵后,他们按照我的意见烧到1380℃,然后再延长一个小时的保温时间,熄火冷却后开窑一看,一根匣柱未倒,且瓷器釉面也很好。烧成问题终于解决了。真可谓是鲜血染红了红梅瓷。

10.为“7501”瓷器梳妆打扮

烧成问题解决后,白胎瓷器也有了一定的数量,于是我立即组织艺术人员来加彩。

景德镇陶瓷彩绘一般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两大类。顾名思义,釉上彩是在成型上釉烧成后的白胎上加彩,然后再烤花;而釉下彩则是在成型后的坯体上作画,然后再上釉入窑烧成。前者不受胎体影响,只要是好的白胎,一般加彩烤花后即为正品。釉上彩烤花温度低(一般在700—800℃左右),因而成品率高,难度不大。而釉下彩则不同,它是彩料与坯釉料一起烧成的,其烧成温度要以坯体的烧成温度为准,南方一般都在1310—1350℃。釉下彩烧成后,如胎、釉和色面不管哪一方出现毛病,整体产品就报废,因而成品率低些,难度也相对大些。

这次“7501”瓷器的任务是釉上和釉下都有。考虑到以上情况,所以我决定先抓釉上,取得经验后再布置釉下生产。为此,当白胎瓷器烧好后,我立即与艺术室主任汪桂英商量布置釉上彩绘。汪主任马上召集了17位艺术人员加彩。

当釉上任务进行得很顺利时,则开始组织釉下加彩。釉下加彩是用成型后的坯体作画,而成型车间离艺术室有一段距离,来往运坯会造成破损,所以艺术人员干脆就都搬到成型车间主厂房上班。他们采取流水作业方法,即每人负责一部分。后来釉上人员完成任务后,也都加入釉下加彩的行列。当时正值炎热的夏天,厂房内只有两台吊扇,近30个人挤在一起,真够他们辛苦的。可他们为了赶任务,谁也没有一句怨言,有时还边做事边开开玩笑,以此抵消闷热和疲劳。

在釉下彩制作中,有一种12公分碗需双面对花。所谓双面对花就是在碗外画什么,碗内也要画什么,而且碗内碗外要重叠一致,不能有丝毫位移。如果重叠不一致,烧后在光线下一照就会出现重影。由于釉下彩是在坯体上加彩,坯体不透明,所以很难对准位置,加彩时难度大。于是戴荣华和张彬两人想出了一个方法,即用小竹片做成三角架,固定到坯体上打墨线,然后再根据墨线来加彩,致使重影问题得以解决。双面对花12公分碗画的是芙蓉花,取毛主席诗词“芙蓉国里尽朝晖”之意,使瓷器赋予了诗意。

11.组织颜料攻关

在釉下瓷器生产中,由于釉下颜料出了问题,期间曾经组织技术人员攻关。

事情是这样的。当釉上彩绘进行得很顺利后,我即与艺术室主任汪桂英商量布置釉下组艺术人员进行流水作业彩绘复制工作,凑满16立方小煤窑瓷器后,即组织满窑烧炼。釉下彩的烧成温度依然按釉上白胎一样,烧成进行得很顺利。冷却后第二天开窑。当第一只匣钵端出来,我看到烧成瓷器色泽红艳艳的,心里很高兴,以为釉下也过了关。当时参加开窑的人也都非常兴奋,认为釉下彩也烧制成功了。接着我们连忙布置第二窑生产。此时有人提议,拿几只给加彩的人看看,让他们也高兴高兴,我立即答应他。釉下组的艺术人员看后,也很兴奋。但不知是哪一位把瓷器拿到太阳光下仔细地去照看。这一照就发现了问题:整件瓷器都好,就是花面梅花上的红色花面有不少的小裂纹。现场查看其它的瓷器,结果只只一样。他们向我汇报此事,我一听麻烦还是来了。于是我与他们商量,釉下桃红是我所技术室颜料研究组提供的,以前使用从来没有出现过此种现象,不过也没有这样大批量的用过。是不是因为烧成温度过高,或者升温急了些。现在坯架上还有加过彩的坯子,再烧一窑看看。为防止万一,烧成再增加两个小时(氧化焰增加一个小时,还原焰增加一个小时)。实验工厂烧炼车间按此烧成曲线烧成后,毛病照样出在原处。我与釉下组的人商量,再买些湖南桃红,向景德镇瓷用化工厂转让一些西德桃红(西德颜料一直在国际上很有名气),但试验后依然如故。这下问题严重了,本所颜料不行,湖南颜料不行,就连西德颜料也不行,怎么办?

在此情况下,我向党委书记汤伯衡和所长方综汇报了此事。汤书记听后觉得事关重大:立刻召开党委会讨论此事。最后会议决定:1.釉下组在颜料问题没有解决前停止加彩;2.本所颜料组停止生产发裂的桃红颜料,桃红颜料的主要制作者进行总结;3.另组织一个过硬的攻关小组进行攻关。当时由计划室副主任郑可敦负责组织。颜料攻关小组接受任务后,立即在实验工厂的模型试验组的场地展开了分析研究和试验工作。经查找原因,原来是桃红颜料加彩烧成后,由于颜料、坯体和釉的膨胀系数差距大,结果导致了无论用何种颜料都会产生裂纹。解决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快研制一种能缩小颜料与坯釉膨胀系数的添加剂。他们查找国内外文献,结果无据可依。于是他们只有展开试验研究。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他们夜以继日地攻关,反复试验了数十个配方,历时一个半月,最后终于试验成功了一种添加剂。这种添加剂加入本所试验的桃红颜料中,满足了与瓷器坯釉的适应性,使该颜料烧后色面呈色好,不再出现小裂纹。

攻关完成后,生产又接着紧锣密鼓地进行,直至任务圆满完成。

12.完不成任务要军法从事

这次“7501”任务,由于釉下颜料出了问题,曾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夜以继日地攻关,釉下人员等了一个半月时间才得以恢复生产,加之高铝匣钵承受不了1390℃以上高温而频频倒窑,又损失了不少坯胎,而5个月时间的期限已经临近,可任务还没有完成。怎么办?解决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到南昌去请求再延长一段时间。我向汤书记和方所长汇报了此事,两位领导同意我的想法。于是由我和罗副所长一起赴省汇报请示。

由于罗副所长是分管计划室工作的,一切对外联系均由她负责,因此她与黄副厅长比较熟悉。这次到南昌后,罗副所长向黄副厅长汇报“7501”的进展情况和已完成的品种数量,最后请求黄副厅长延长些时间交任务。黄沉思了一下,突然问罗,“750l”谁负总责?罗用手指指我说:“所党委决定由杨火印副所长总负责。”黄转向我问:“是你负总责?”我回答说:“是的。是我负总责。”接着黄严肃地说:“只给你们20天时间,不许再延长了。杨火印同志,你再完不成任务是要军法从事的,知道这个利害关系吗?”(这是当时的原话。有些报纸说派解放军守门,由军代表实施军管等纯属误传)我心里想:你“官腔”会打,我是3个月都没有休息过一天,还要“军法从事”。

我们赴南昌前估计再延长一个月时间就足够完成任务,黄提出延长20天,我们认为也差不多,因此就答应了。

回所后,在全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不到20天就将全部品种数量补齐了。

13.圆满完成任务

这次“7501工程”从接受任务到圆满完成,除我所领导班子外,总共动员了127人参加此项工作,其中生产人员59人,艺术人员28人,技术人员20人,行政人员20人。

在整个研制过程中,无论是各车间的工人师傅,还是彩绘的艺术人员,以及遇到问题需要攻关的技术人员,既紧张又愉快,加班加点从不计较,研制工作搞得红红火火。参加人员只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高质量地完成此项光荣的任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约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尽管中间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最终还是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次“7501”釉下彩瓷器共有34个品种。

任务上交后,所党委认为我在这次“7501工程”任务中承受压力最大,所长方综同志提出,在场的党委委员都同意,决定奖励我一套“7501”瓷器。当时我说:这次任务是在所党委领导下,由全所职工共同完成的,虽然担了担子,但为陶研所争了光,我也心满意足了,便婉言谢绝了奖励。有记者就此事问我后悔不后悔,因为照现在的市场价,少则200万元,多则500万元。我说:“过去就这么回事,‘7501’已成历史,历史无法改写。”任务完成后,由罗副所长打电话通知黄副厅长来景德镇提货,几天后黄厅长来到陶研所,由我和罗所长还有计划室的人陪同到瓷器仓库,黄万凯、石年令同志指着满地的“7501”瓷器说:黄厅长你订的瓷器我们全部都完成了,请你挑选。

黄厅长看到满地的瓷器说:我没有想到你们能研制出这么精美的瓷器,体现了“四个伟大”的诗情画意,瓷器如玉白,虽然我是外行,但我感觉到你所的产品大大超过了湖南的瓷器,是中国当今一流的,这些瓷器送上去,用它的人肯定会满意。由于品种太多,考虑到使用人节俭的品德,最后黄厅长确定“7501”釉下红梅餐具5套,每套47件。釉上彩水点桃花餐具,按98件头配套,共造6套餐具。

14.“毛主席用瓷”放在何处

1979年,湖南来了一位客人到我所参观。那天刚好由我负责接待。据陪同前来的景德镇市公安局领导介绍,这位客人是湖南省公安厅保卫处处长。与往常一样,我按惯例带他们到我所的陈列楼参观。参观时,他频频对我所研制的各种名贵瓷器赞不绝口。当他在展厅中央看见有红梅瓷器时问我:“红梅瓷是你们所生产的?”我回答说:“是我所研制成功的。”他说:“这些瓷器太精美了。”接着,颇有点神秘地小声问我:“你知道这些瓷器放在哪里吗?”我说可能都送到了北京。他摇摇头说,不完全是。我告诉你,这些瓷器放在3个地方:一个是北京的丰泽园;一个是我们湖南的滴水洞;还有一个是你们江西的“828工程”。听他这么一说。我才知道我所送上去的“7501”瓷器原来是存放3个地方备用。

15.“7501”瓷器流入民间

“7501工程”任务完成后,不知出于什么考虑,有关部门要求将其余未能送京的瓷器全部就地打碎,不得保留。据现任轻工业部陶瓷技术研究所艺术开发部主任黄万凯回忆说,当接到有关部门的这个指示后,参与生产和制作的人们大都表示不能理解。他们把这批陶瓷珍品视为景德镇的骄傲和至高无上的荣誉。在当时那个年代,荣誉感是生命的全部,是不能被打碎的。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陶研所党委决定,这批珍品陶瓷暂时封存。这一决定的决策者是当时所党委书记汤伯衡,或许也只有他敢于承担责任。这位老人不仅酷爱陶瓷艺术,同时还是一位早年参加革命、资历匪浅、德高望重的领导者。在那个“政治第一”的年代里,他敢于抗命不遵,充分说明了他的胆识。也正因为如此,一批中国陶瓷艺术的珍品才得以留给了这个世界。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人们自然想起了那批被封存的陶瓷珍品,出于对革命领袖的热爱和对过去荣誉的一种缅怀,陶研所党委又一次做出决定,将这批瓷器中的一部分不成套的分发给职工留作纪念。当时全所正式职工将近300人,每人按抽签方式各得一份,每份平均约10件左右。还有少部分,也以不成套的方式,只收取低廉的工本费送给一些关系单位珍藏。

到了1992年,这批散落民间的陶瓷珍品引起了一位海外陶瓷商人的注意,他以一个精明商人的眼光,发现了这批陶瓷中所潜藏的巨大经济价值。他带着梦想和制定好的计划悄然到了景德镇。正是由于他的出现,这一件件散落民间的陶瓷珍品又出现了一次命运的转折。

这位陶瓷商在景德镇安营扎寨之后,首先摸清了这批陶瓷珍品的大致生产数量及流失民间的情况,然后便开始了上门收购,以相对高的价格(据说当时1个茶杯5元钱),把一个个散件收购到手,前后1年左右的时间,这批散落民间的陶瓷珍品几乎被他收绝了。经过推算,流失的数量与收购到手的数量相差无几了。这时,这位精明的陶瓷商便胸有成竹地悄然消失了。

随之而来的是他把“轰动效应”带到了新加坡。在那里,这位陶瓷商把收购来的散件按照原来的设计拼组成套,并在当地展出。然后借助当地媒体把这一套套陶瓷珍品炒得沸沸扬扬,火火爆爆。那位颇有心计的陶瓷商人不仅着实发了一笔大财,同时也使自己的身价大为提高。而景德镇陶研所的人们至1993年才获得了这一消息。但此时这批陶瓷珍品在景德镇民间已所剩无几,而陶研所里也只剩下100余件散件,已无法拼组出一套“中南海用瓷”了。现在,毛主席已远离我们而去,但值得安慰的是,我们为他老人家研制的“750l”瓷器,将流传后世,光彩永存!

16.毛泽东丰泽园用瓷亮相北京

为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表达瓷都人民对毛主席丰功伟绩的缅怀,由景德镇市艺术精品陶瓷有限公司艺术人员,组织当年“750l工程”部分人员精心复制,首都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大型系列文艺活动组委会、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国家用瓷办公室共同监制的“毛主席丰泽园用瓷”,日前亮相北京。

“毛主席丰泽园用瓷”,是按照闻名于世的“7501工程”,即毛泽东主席专用瓷而复制的。其中包括餐、茶、文具等共110件,限量发行500套。在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的时候,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国家用瓷办公室将00l号“毛泽东丰泽园用瓷”,敬赠给毛主席纪念堂永久珍藏。

神秘7501毛瓷再创投资新高


红色官窑

7501毛瓷

“红色官窑”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各种特定的历史时期,某些特殊瓷厂在各历史年代所生产的各种生活用瓷和装饰用瓷,这些瓷器都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成了见证这段时代的历史文物,这些“红色官窑”瓷主要包括文革期间生产的“领袖用瓷”“中央机关用瓷”以及馈赠国外元首的礼品瓷等。

1975年1月,设在江西的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根据中央办公厅文件指示,秘密研制一批供毛主席专用的生活用瓷,工程代号为“7501”。景德镇陶瓷研究所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圆满完成了“7501工程”任务,共生产了100余套,约上万件瓷器。

此套「7501瓷」采用高温釉下五彩工艺,半薄胎高白瓷釉下彩,一套共8件,由6个茶杯,一个茶罐,一个茶壶组成,其特征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音如磬。工艺制作极为精细,手工在瓷胎上直接绘画,一次烧制成功。其瓷质晶莹如玉,壁厚不足毫米,品相精美,代表了当今中国最高的制瓷水平,2013年为毛主席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日,红色收藏品市场急剧升温,此套毛瓷具有极高的收藏、研究、投资价值。

品种数量

当时“7501”瓷的研制数量为1万件,出窑后完好的仅有4000余件。经过精心挑选,送发北京千余件,还有的送到了湖南,剩下一部分留在了江西封存库房。“按规定,封存库里的应全部销毁,但考虑到专用瓷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破损需要补充,所以只毁掉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留着做储备。 按品种分主要有茶具、餐具、酒具、花瓶、挂盘等。按档系分主要有艺术陶瓷、精品陶瓷、通用陶瓷。

工艺技术

毛主席专用瓷工艺复杂、用料昂贵,国家用瓷办公室为制作“毛瓷”,花重金购买储量已近枯竭的临川高岭土,制作出的半薄胎高白釉瓷器通体晶莹剔透,洁白如玉,用手指轻轻的敲击,其声清脆悦耳,在光线照射下,器壁成半透明状。它还有一个最大特点是导热系数低,把它制成壁厚不足毫米的茶杯,注入开水后,用手紧握杯体也无烫手之感。毛主席亲点“水点桃花”纹样,清新脱俗。

原材料选用濒临绝迹的高岭土,有色金属矿物质研制,手工磨成的色料,瓷质细腻,手工绘图,绘于釉下,透过釉层溢于瓷表,因此具有永不褪色的特点,不含铅、镉等有害物质,耐酸碱,使用有益健康。产品在1380摄氏度至1410摄氏度的高温下烧成,具有耐温差的特点,从180摄氏度到20摄氏度绝不炸裂,因胚体薄且制作工艺复杂,最大出品率不超过20%,因此殊为珍贵。

毛瓷四绝:白如玉,景德镇独有的临川高岭土,烧制瓷器晶莹剔透,洁白如玉;明如镜,瓷器表面光滑莹亮,如镜面般泛清银色光芒;薄如纸, 瓷器壁厚不足毫米,以光线照射几乎透明,注入开水亦无烫手之感;声如磬,以手指轻扣敲瓷器,其声清脆悦耳,有如磬乐音。

此件藏品为7501毛瓷是1975年1-9月间,轻工部陶研所7501工程项目组专门为毛泽东主席设计、制造的生活用瓷及相关物品。此件藏品为毛瓷赏瓶一对,其特征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音如磬,胎质致密精细,瓷质晶莹如玉, 釉色匀净, 釉质光润透亮, 绘画风格细柔,十分雅洁,且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三十多年来,由于7501毛瓷具有文化价值、丰富的收藏因素和极少的存世量的特点,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收藏品种。未来的升值空间不可估量。

7501毛瓷有哪些文化价值?


7501毛瓷有哪些文化价值?7501毛瓷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奠定了其特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1975年的1-9月,当正值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后期,中国社会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毛主席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无与伦比,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是很难理解的。曾有一位毛瓷设计的关键人物回忆:我出于对毛主席发自内心的无限崇拜、无限敬仰的心情,暗暗定下决心,要毫不声张地执行这项任务,并且一定要做出高质量的、朴素优雅、让毛主席看了喜欢的瓷器餐具。还有一位参与者说:我们为毛主席烧制家用餐具瓷器,完全是出于对毛主席的无限崇拜和爱戴的心情,当作一个光荣而重大的政治任务来完成,绝对是毫无私心的。在我们这一代人心中,只要是为毛主席,就可以做到赴汤蹈火,毫不犹豫,贡献一切。正因为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制作的瓷器,其精工细作的程度达到了超一流的水平,是精品中的极品,无论是设计、用料和制作工艺,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当时社会的时代特征就是全国人民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崇敬,这个特征正好被7501毛瓷的设计、试验和制造所承载。所有生产设计人员满怀的虔诚之心都凝结在瓷器之中。这种虔诚之心是真实的,是前所未有的,也是空前绝后,更是无法复制的;这种虔诚是发自内心的,不为名,也不为利。这种特征的合理承载,这种虔诚的不可复制性奠定了7501毛瓷的文化价值,也是不同于历史上众多官窑和御窑的地方。2008年,南京博物院举办了“最后的虔诚:7501毛瓷展”,可以说社会已经充分认识到7501毛瓷价值的实质。

文化价值当然也包括艺术价值。7501毛瓷在工艺美术方面也卓有成就。

其一,轻工业部陶瓷科技研究所是当时唯一的集科研、生产于一身的国家级陶瓷科研机构,集结了当代许多著名的陶瓷艺术家。其中包括民国时期景德镇“珠山八友”的后代和传人,代表了“景瓷”的最高水平。7501毛瓷的设计方案凝聚了陶研所十几位著名陶瓷艺术大师的创作才华,从毛泽东诗词中吸取了创作灵感,采用的梅花、桃花和芙蓉花都是毛主所席喜爱的花卉。瓷器上水点桃花,浸透着粉润的色彩,宁静素雅,祥和大气,充满诗情画意;手绘的翠竹红梅,简洁明快,恰到好处;芙蓉对花,表里如一,风范卓越,象征了毛主席作为革命者、诗人的伟大胸怀和高尚情操。

其二,7501毛瓷采用高温釉下五彩工艺,半薄胎高白瓷釉下彩,工艺制作极为精细,手工在瓷胎上直接绘画,一次烧制成功,与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各阶段重要的发展工艺一样,是里程碑式的成就。因此,7501毛瓷还承载了陶瓷历史工艺的标志性创新成果。

其三,7501毛瓷集中了最优秀的陶瓷人才的智慧,集新构思、独特造型设计和全手工制作工艺于一身,是众多艺术大师集体流水创作的精品。如画梅枝的是王锡良,竹叶是戴荣华,水点红梅是徐亚凤……,全部手工制作,极具神韵而又似模印一般的一致,其精良高超实属罕见。其设计和试制次数之多无法统计,成功率相当低。正是这种不惜劳力、不惜工本、呕心沥血的创作过程,使7501毛瓷屹立中国瓷器之林而流芳百世。

7501毛瓷不仅是生活用品,还是超越生活的艺术品,在那个高大全、红光亮的特殊年代,是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源自时代、同时也是超越时代的艺术杰作。

水点桃花:燃情岁月中的一抹红


1975年正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文革期间文艺界遭受打压,在这种特殊的压制的时期,“7501”毛瓷却以其四绝超尘于世,实为难得,其陶瓷工艺精良,绘画装饰简洁而富有深意,点寸间带有诗意,实乃陶瓷博林中的精品。

1975年初,江西省委、景德镇市委按中共中央办公厅要求,为毛主席生产一套既能保温又能防尘、容量合适的生活用瓷。中国轻工部陶瓷研究所接受了这一任务,取代号“7501”,中国轻工部陶瓷研究所总共烧制22窑共数千件毛泽东主席专用瓷。“7501”毛瓷属于中国红色官窑,中国红色官窑经过了“抗美援朝”、“三反五反”、“三面红旗”、“三年自然灾害”、“文化革命”以及以后的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时期。在各种特定的历史时期,“红色官窑”产品无不打上历史的烙印。特别是“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的文化大革命”中,“政治第一”,“一切服从、服务于大众”成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生产指导思想和方针。尽管“文革”中为不计成本、只求精品的“红色官窑”,在制作了大量印有毛主席语录、最高指示、“文革”专用宣传口号的生活用瓷外,也生产了一种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精美艺术瓷,例如“7501”毛瓷:制作出来的产品,不仅不含镉、无铅毒,而且重量轻、色泽美,釉色亮丽,如同“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毛瓷”四绝:白如玉,景德镇独有临川高岭土,烧制出来的瓷器洁白如玉、晶莹剔透;明如镜,瓷器表面如镜面一般泛银青色光泽;薄如纸,瓷壁厚度不足毫米,透光度极佳接近透明,最特别的是如此薄的瓷器注入开水却无烫手感;声如磬,用手指轻敲扣瓷器,声音清脆悦耳。这些瓷器装饰上追求简洁、端庄、稳重、典雅并富有中华民族特色,器型线条流畅,造型饱满大方,是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毛瓷水点桃花茶杯

“7501”毛瓷的陶瓷装饰主要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种“7501”毛瓷陶瓷绘画釉上彩主要以釉上水点桃花纹、釉上水点红梅纹和釉上翠竹红梅纹三种纹样构成,釉上彩组汇聚了当时陶研所的艺术家采用流水工作线形式,把水点程序按步骤分工合作,如拍图、点玻白、点洋红、画枝干、画叶、点托、结果、填色、贴底款等。设计者刘平的水点桃花纹最为有名,其借鉴中国画写意没骨画法,先用玻璃白水点花瓣,画出花形,再用水调彩料,在玻璃白上二次点染,下笔准确、轻捷,作品达到花头娇嫩的效果,清新脱俗,工艺不凡,由于毛主席对此花式的满意,所以“水点桃花”也被专用来指作“毛瓷”。釉下彩主要以釉下红梅纹、釉下芙蓉纹两种纹样构成,釉下彩装饰一般覆盖在釉层底下,经1400摄氏度高温烧结后,其耐腐蚀性强,无有害元素流出,是最为理想的陶瓷装饰,特别用于日用瓷中。在绘画工艺上采取中国画的写意没骨形式与分水填色,其没骨画法在精修的坯胎上用墨线勾以轮廓,在进行点色绘画,墨线在烧制过程中自然消失;分水填色即在墨线中加入乳香油成分,在填色过程中根据墨线轮廓自行将颜色分开,这样画面层次感增强,颜色干净。这两种绘图工艺使得“7501”毛瓷生气盎然,着色轻重得体,明快老练,颇具大家风范,代表着中国20世纪制瓷的最高水平。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主席爱梅一生,“7501”毛瓷绘画装饰元素大多数除了水点桃花图就是翠竹红梅,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竹子它代表着自强不息、顶天立地的精神,清华其外、澹泊其中、清雅脱俗、不作媚世之态。梅竹题材的瓷器体现出用瓷者的器宇不凡,坚韧不拔的蓬勃志气。翠竹红梅由老艺术家黄海云、舒松水勾勒绘制,其造型设计形态生动,用色浓淡转折相宜,富有空间感,枝杆用色有度,花丝、花蕊错落有致,整个画面给人以静制动、高雅大气。

陶瓷装饰艺术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的陶瓷艺术,“7501”毛瓷作为可以代表红色官窑文革时期的艺术作品,开创了中国艺术的时代化、多元化的新领域,是我国人民智慧与凝聚力的载体,是综合国力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涵,对于研究我国“红色官窑”陶瓷,无论从历史出发还是现实出发,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7501”毛瓷其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陶瓷工艺技术、造型形式、设计思维和材料的特殊性、艺术语言的多样化等都可以直接引发欣赏者独有的审美感受,“7501”毛瓷装饰独特的审美韵味将会大放异彩。

神秘“7501毛瓷”南博揭纱


本月9日开幕的“7501”毛泽东主席专用瓷展览,目前正在南京博物院展出。“7501毛瓷”自从进入藏界视野之后,就以其神秘的身世与异乎寻常的市场表现不断掀起波澜。在展出现场,一位观众说,“7501毛瓷”釉下红梅的设计让人过目不忘。

碗、碟子、盘、茶杯、小醋瓶……记者看到,所有的“7501”瓷都是白底,看上去晶莹剔透;所有用具上的花色归为两类:有的是艳丽的梅花,还有的则是粉嫩的桃花。和平常人家用的餐具不太一样的是,除了调羹外,所有的餐具都有盖子。“7501毛瓷最大的特点是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而且每件瓷碗上都加盖,这在我国瓷器史上是极为少见的。”原轻工部陶瓷研究所副所长,当年“7501毛瓷”项目负责人杨火印回忆说,毛主席工作繁忙,吃饭不按时,为了不让饭菜变冷,项目组专门设计了碗盖。另外,主席喜欢吃红烧肉,喜欢喝汤。“7501”的菜盘与主席此前使用的菜盘不同,为折腰设计。他介绍说,当时,景德镇分别为毛主席设计了釉下彩红梅和釉上彩芙蓉两种类型瓷器,考虑到安全问题,怕釉上彩存有污染,最后选定了以梅花和桃花为题材的釉下彩。

对于“7501毛瓷”的市场存量,杨火印认为,按照目前的统计数字,“7501”进窑瓷器14103件,烧成4000多件。送进北京1000多件,留存的部分瓷器绝大多数在1980年作为福利发放到职工手中。由于职工作为生活用瓷使用,目前损毁大约一半。换言之,“7501”流传民间已很少,此外在4000件合格品之外还会有残次品流出,约有几百件。此次展出的“毛瓷”是其中留存的部分精品。

陶瓷的一次烧成和二次烧成


一次烧成是指将生坯施釉,干燥后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制品。二次烧成,是指将未上釉的坯体,经干燥后先进行一次素烧,然后施釉,再第二次烧成制品。 一次烧成,工艺简单,减少热损失。二次烧成的工艺其优越性更显多一些:

(1)通过素烧,有机物被氧化,结晶水被逸出,碳酸盐和硫酸盐在施釉前分解完成,这有利于消除釉面缺陷。

(2)增加了坯体气孔,提高了吸釉能力,使低浓度挂釉成为可能,改善了釉面的平整度。

(3)提高坯体强度,有利于后继工序的进行,有利于自动化操作,减少了破损。

(4)坯体素烧后,便于拣选剔除不合格产品,提高成品合格率。

我国古代许多名瓷如唐三彩、耀州窑、天青釉都是经过二次烧成的。第一次在较高的温度下素烧(1200~1500℃),施釉后再用较低的温度釉烧(950~1050℃)。现代工业陶瓷也常采用二次烧成。

要说明的是,我国日用陶瓷的烧成工艺,目前都大都沿用一次隔焰烧成。所用的燃料主要为煤和重油(重油约占30%),烧成设备主经是隧道窑和倒焰窑,烧成制度还基本上是人工控制。全国平均万件瓷耗标煤在10吨以上,而在国外已普遍采用气体燃料、明焰快速烧成制度。窑炉已基本实现微机自动比控制,热效率和烧成质量都很高。下表反映了中外陶瓷烧成工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差别。中外陶瓷烧成工艺比较表名称 烧成制度 窑炉水平 燃料 热效率 Kg瓷热耗 瓷匣重量比 自动化 程度 窑清

中国 隔焰一次 六十年初水平 煤和重油 20~30% 12000kcal左右 1:6~7 无自动控制手段 90%。

外国 明焰快速烧成 八十年代先进水平 天燃气和煤气 50~60% 5000kcal左右 1:2.2 已实现自动控制 98%。

没骨花鸟艺术之美“水点桃花”


粉彩瓷是我国陶瓷的一种传统装饰方法,在几百年的历史传承中,它以精良的工艺、细致的材质、清秀俊雅的色彩在世界享有盛誉。其中粉彩花鸟画尤为出色。从雍正时期开始,粉彩花鸟装饰即致力于追求恽南田没骨花鸟画效果,然而,由于工艺技术与历史原因,使其长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没骨表现。直到“珠山八友”刘雨岑创造了“水点桃花”的技法,才宣告了粉彩瓷没骨花鸟装饰的最终成熟。

景德镇7501水点桃花毛瓷器茶杯

一、粉彩没骨花鸟艺术的发展

提起恽南田,绘画艺术界无人不知。其成就是复兴、发展、改造、形成了清朝时其颇具影响力的没骨画技法。追根寻源,历来视徐熙之孙徐崇嗣为没骨花鸟画之鼻祖,恽南田在《花卉册画跋》中亦说:“没骨牡丹,起于徐崇嗣。”从中指明“数百年其法无传,余为古人重开生面,欲知后人之所崇尚也。”还有明代的孙隆即运用了没骨法进行花鸟画的创作,实为清代没骨花鸟画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恽南田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没骨技法进行大力改造与创新,其技法之精熟,功力之深厚令人叹止,以致效仿者众多,形成唯美的没骨花鸟流派。直至当代,恽南田没骨花鸟画影响力经久不衰,仍散发出夺人的艺术魅力。

清康熙年间,粉彩作为瓷器釉上彩绘艺术已开始了萌芽,并形成粉彩装饰的独特风格。而粉彩花鸟装饰极为盛行,颇受恽南田为代表的没骨花鸟绘画艺术之影响,成为清代粉彩花鸟画的发展之主流。在清代粉彩瓷创烧前,以传统的釉上五彩为瓷上主要装饰,其对线条的格外重视致使没骨之法无用武之地。到了康熙晚期,受珐琅彩的影响,粉彩瓷才应运而生,粉彩与民间气息浓郁的釉上五彩开始在风格上有着显著的差异。粉彩瓷的兴起也正是恽南田的没骨花鸟画极为风行之时,因而粉彩花鸟装饰逐渐受恽南田没骨花鸟画的风格影响而大行其道,到雍正年间粉彩瓷产业进入了鼎盛时期,没骨花鸟画风格也因此在雍正粉彩瓷上广泛流传,成为当时粉彩花鸟画的主流风格。当然,因雍正粉彩受传统风格的影响太深,没骨花鸟装饰并未完全排斥线条的运用,其装饰的形式及外观,已经融入了恽氏没骨花鸟画技法,只不过粉彩线条轮廓注重柔淡工细,因而并未在画面上引人注目,但比传统釉上彩有着明显的进步。

在当年,粉彩装饰的革新可以说是与没骨花鸟装饰绘画分不开的,它影响着陶瓷文人的思路,也直接促使釉上五彩花鸟装饰的衰微。这是因为粉彩花鸟装饰的没骨风代表了清代宫廷审美倾向而受到帝王的关注,并由官窑进一步影响至民窑。但从长远的发展趋势及技艺角度分析,雍正年间粉彩花鸟达到高峰以后便未见到有新的进展。一直遵珣旧的程式。无疑这不利于粉彩没骨花鸟艺术的发展,直至民国,陶瓷文人的崛起,改变了粉彩花鸟长期停滞不前的状况。刘雨岑的粉彩没骨花鸟绘画“水点桃花”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革新作品。

二、“水点桃花”的传播者

历史不可能沉静的,民国时期就涌现出一批文人瓷画家,他们锐意创新,在继承清末浅绛彩文人画风格的基础上,其艺术特色与传统的粉彩花鸟绘画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也就被称之为“新粉彩”。而在民国陶瓷艺术进步人士中,“珠山八友”无疑是杰出的佼佼者。刘雨岑就是以花鸟瓷画而闻名遐迩。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粉彩花鸟风格。其颇具传统色彩的花鸟瓷画画风工细,清丽雅致,颇得恽南田神韵,采取的仍主要是与雍正粉彩类似的技法,操作上先淡描线勾勒轮廓,再填以玻璃白以油料洗染明暗层次,具有浓郁的宫廷院体气息。在此基础上,刘雨岑不断地深入进行技艺探索,并终于独创了一种“水点桃花”技法,不勾线条,只以色料渲染。

景德镇手绘高档陶瓷餐具-水点桃花

刘雨岑独创的“水点桃花”技法是以绘制桃花为典型,但不是专一的绘制桃花而采用此技法,没骨绘制技法是技艺的通称。此技艺的创新给人以全新的感觉,此后,“水点桃花”的技艺效仿者越来越多,因为它是粉彩花鸟完全意义上的没骨技艺革新。他借鉴中国画的写意,不用勾勒轮廓线,先用玻璃白水点花瓣,画出花形,再用水调彩料,在玻璃白上进行第二次点染,“湿不流,干不枯”,下笔准确轻捷,桃花疏密有致,浓淡相宜,色彩鲜艳饱满,花瓣娇嫩欲滴。一枝桃花,清丽纤巧,俊秀飘逸,既简洁又美观。工艺上改变了以往用油料洗染的技法。而这种技法源于没骨花鸟国画技法,因此该技法是粉彩技艺中的一种创新。刘雨岑的“水点桃花”融国画之精髓,含没骨之技法,得瓷上国画之美誉而大放异彩。形成既具工笔基本态势,又融入写意点虱的新气象。以致毛泽东主席的生活用瓷都由粉彩“水点桃花”来装点,可见“水点桃花”的装饰之大美。

三、 “水点桃花”装饰之美

粉彩“水点桃花”既不同于工笔重彩风格,也不同于水墨写意之技法,而是兼具工笔与写意二者特色,在构图形式与章法上有着与工笔花鸟相同的严谨工致,而又不会受到工笔勾染之法的限制,具有更为自由的表现空间,显现出独特的没骨之美,清新雅丽的绘画风格。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曾记载徐崇嗣的没骨绘制技法:“不用笔墨,直以彩色图之,谓‘没骨图’。”从徐崇嗣的言论中可理解色彩的运用是没骨画的成功与否。由于粉彩“水点桃花”色调的多样性,因此色阶层次丰富,掌握得当,一笔之下见光影,所谓光影就是摄影术的光影处理技法,使色、光、态、韵相结合,致使色彩层次表达得更丰富。由此达到色中之色、色外之色的生动、和谐的效果。

顾名思义“水点桃花”可见“水”的运用与否是决定色彩之美的根本,因此创作者应对“水”与“料”的控制须掌握得当,利用水晕的变化而使花朵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甚至四季的变化都能完美体现,更为巧妙的是“无色之色”,也就是一笔晕染,玻璃白底上并未均匀着色,而是有大量留白之处,不但不影响色彩的表现,反而折射的层次如光影照射,显得更为鲜活自然,因此“水”是该技艺的创作之魂。

形式之美也是粉彩“水点桃花”具有的特点。从形式上分析,该艺术多取文人绘画式构图,诗、书、画、印一应俱全,有着一种浓郁的书卷气息,使之作品高雅,构图简洁。而且构图多为折枝式,清新雅致的文人画风无所不在,设色工丽,构图严谨,浓厚的院体气息映入眼底。使之不失高雅,不失华贵,所表现的花卉题材成为雅俗共赏的形式之美。

粉彩“水点桃花”另一美那就是立意之美。透过一件优秀的粉彩“水点桃花”之作,可领略创作者以借物抒情来表达自身丰富的情感,它不仅因其色彩和形式之美而为人所喜爱,还因立意之美丰富画面之意境,虽然桃花是一种花卉形象,但要把桃花那种柔而不弱、艳而不俗,枝枝挺立,骨子里蕴含着一种劲健的傲气表现出来,那需要创作者有着自身的品格和修养。否则就会失其神韵,失其精髓,更谈不上优秀之作。

神秘的7501瓷


1975年,中央办公厅考虑毛泽东年事已高,吃饭咀嚼很慢,又由中南海丰泽园搬到游泳池住,厨房离用餐的地方有一段距离,常常出现饭菜送来了,不能当时用餐,把饭菜放凉了的情况。所以,为毛泽东制作既保温、防尘,又实用美观的优质餐具的工作就提上了议事日程。1975年4月,中央办公厅向江西省委下达任务,要求原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在3个月内完成毛泽东用瓷的研制任务。这个任务是该所1975年的第一项任务,故称7501任务。这次研制的产品称7501瓷。任务下达后,省委拨给制作经费计人民币35000元,同时安排抚州地委提供10吨特好的制瓷原料。

7501瓷具要求是半薄胎,大部分加盖,以保证既卫生又保温;为了配套统一,整套器具对重量、造型、规格等都有严格要求。参加这项工作的42名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进行拉、利、注、施、烘、打……经过反复修改、调整、完善,设计出了盘、碗、盒具等。此外,还有汪桂英设计的一只烟缸,在全体工作人员满腔热忱、精益求精、加班加点的努力下,成型工作按照要求顺利完成 。7501瓷共计有24个品种投入制作生产。

7501瓷的外形装饰是高级工艺美术师李雨苍按照上级要求设计完成的。这套瓷器的外饰在风格上力求简洁、典雅、端庄、稳重,有中国特色,线条流畅优雅,器形饱满,古朴大方,达到了艺术与实用的完美统一。众所周知,陶瓷装饰有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种。釉上彩是将铅作为溶剂,故其含量很高,尽管装饰加彩后要经过摄氏800℃的烧结化合,但它的化学稳定性能仍然较低,抗酸碱腐蚀能力弱。国际卫生检验标准规定日用瓷铅的溶出量不得超过百万分之五,而最早的7501瓷具釉上粉彩瓷的铅含量有的高达30%到60-70%,根本不符合国际卫生标准的水准。釉上彩组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反复试验,终于克服重重困难,使全套瓷具达到了国际卫生标准。

7501瓷釉上彩装饰组汇聚了当时陶研所的艺术精英。器具画面有水点桃花或水点梅花,正式绘制是采用流水作业线,把水点程序按步骤划分为:拍图、点玻白、点洋红、画枝干、画叶、点托、结果(点蕊)、填色、贴底款、检查下位、烤花等;由于人员少,有时一人要做几项工作。全过程老少艺术家分工合作,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7501瓷釉下彩装饰图是彭兆贤设计绘制的“翠竹红梅”。“翠竹红梅”的制作也是流水作业。13个人分工合作,配合默契,既紧张又愉快,那段经历让人终生难忘。记得“翠竹红梅”的制作初期,绘制红梅的色素是用7501的釉来调配的,烧成后桃红色产生微裂丝纹,当时有人认为是自制的锰红色有问题。改用湖南的锰红、景德镇瓷用化工厂的锰红,最后用西德进口的锰红,经试用后均同样会产生微裂丝纹现象,最后还是经过调整烧制过程解决了这个问题。实验发现烧成温度过高会降低釉的粘度,于是不断调整烧成温度,反复实验,才顺利地按时完成了7501任务。

陶瓷是火的艺术。7501瓷的烧制是整个流程的关键。不同的烧成温度与不同的升温曲线,会取得不同效果。陶研所领导确定7501瓷烧成温度为1390℃至1400℃。当时没有能耐如此高温的匣钵,故成为最大难题。为了满足要求,需要在匣钵配方基础上增加15%的氧化铝,氧化铝是能耐2050℃高温的粉状材料,粘性差,成形困难。后在大家的努力下才解决耐高温的匣钵问题。景德镇的高白釉瓷一般是由高岭土、长石、石英制成。确定它的烧成温度是根据配方中的硅、铝含量与碱金属与碱土金属含量之比,通过计算来确定;正常的情况下一般高白釉瓷烧成温度为1300℃~1350℃。这是根据坯体的高温收缩趋于稳定在某范围内而定的。由于7501瓷是毛泽东用瓷,故锁定在一个新的烧成温度和烧成制度:蒸发期为常温~400℃,氧化期为400℃~1030℃,还原期为30℃~1240℃,成瓷期为1240℃~1390℃;升温到达1380℃时,升温采用特殊办法,保温2小时直至达到1400℃。7501瓷的10名烧制人员夜以继日地精心操作,防备因不小心而倒窑。这样由1975年5月25日初烧出第一窑,直至1975年8月31日共烧22窑,制出14103件瓷器。合格率为30%左右,实际成品为4200件。

7501瓷的鉴赏首先从胎质来鉴别。尽管景德镇的变白釉瓷都是由高岭土、长石、石英制成,其化学组成大致相近,但不同矿源制成的瓷器品相会有所不同。如大洲高岭、星子高岭、贵溪高岭、苏州高岭、临川高岭,所制成的瓷器都各不相同,有的发闷,有的偏灰。就是同一地区的高岭,如抚州高岭,有的烧成1280℃就够了,有的要烧1300℃。它们制成的胎质透明度也会有所差距。7501瓷全是手工制作的,但总体造型精神面貌大体统一。其特点是传统、饱满,加工精细到位,给人以精神熏陶和美感,但其造型及其厚薄是较难仿造的。器物口边转折入微,底脚直斜适中,造型的釉坝、涩坝严谨无粗野感。器物上装饰的“翠竹红梅”构图别致。花头的正、侧有度,花苞分布得体。整个画面的造型是由老艺术家黄海云、舒松水勾勒,姿态各异,形态生动秀美。花头、叶子的混水是出自老釉下装饰艺术人员之手,技艺熟练,用色浓淡转折相宜,前后有空间感。枝杆用色老嫩有度:花丝、花蕊错落有致,整个画面十分素洁、高雅,梅竹有傲霜斗艳的精神气质。那12公分芙蓉内外对花碗,花头生动,叶子是两种不同色相的绿色叠用,故叶色浓淡相宜,呈色丰富,有肉质感。红梅和芙蓉花头色是45%的铝和36%左右的锰合制成的桃红色,配方后经煅烧在18%矿化剂的高温作用下呈刚玉型的桃红色。色剂经酸洗、覆烧处理后的桃红呈色十分艳丽,这是其他瓷器很难达到的桃红色。

1975年8月31日7501瓷制作完成后,釉下装饰组的人员当即解散。1977年有76人调离了轻工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故以后生产的瓷器及7801瓷均由别的单位人员制作。从产品外观看,画面都是“翠竹红梅”;但由于制作的人员不同,手法有差异,整个画面感觉也有差别:翠竹浓艳,花头枝杆色重,有浓艳之意,少了一点素雅之感。但釉坯制作部分完全相同,用色及画面也有多个版本。7801瓷的系列多了痰盂和果托等,共27个品种。当时烧制成的“主席用瓷”共一万多件,除送中南海等地外,其余的销毁了一部分,另一部分由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将其发给职工纪念,从而流落到社会上并被收购。

专门为毛泽东设计、制作的7501瓷是值得永远收藏和怀念的陶瓷精品。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7501毛泽东用瓷”水点桃花瓷的第一次拍卖》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7501毛泽东用瓷”水点桃花瓷的第一次拍卖》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