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墙面 > 导航 >

乱世藏金,盛世藏瓷

乱世藏金,盛世藏瓷

瓷砖墙面 金巴利瓷砖 金朝阳瓷砖

2020-09-25

瓷砖墙面。

瓷器走俏收藏市场 粉彩瓷更具辉煌

俗话说“乱世藏金,盛世藏瓷”,瓷器作为我国国粹之一,集许多艺术与文化为一体,古往今来都是收藏家们所喜爱的藏品,而因其易碎难保存的特性,也成为古瓷器不断升值的因素。

粉彩瓷也叫软彩瓷,是一种在烧制好的素瓷器上进行绘彩后再二次烧制的瓷器,是在清朝康熙年间发展并完善起来的一种烧制技术,以样式多种、绘画细致精美著称。这件粉彩瓷是民国时期流传下来的,瓶底色青绿,绘有牡丹,图画精美优雅,再加上世经乱世仍然保存完好,收藏价值定会升温不断。

taoci52.com延伸阅读

藏瓷缘起


收藏本是祖父之爱好。在我们陈氏一脉,收藏是他老人家首开先河。祖父1883年出生,海南琼山人,1914年留学日本东京牙科医学院,1917年回海口市中山路开办海南第一家牙医馆———陈正记牙医馆。海口老一辈有名望之牙医如蒙家泰、邱礼谦等均是祖父的弟子。

由于牙医不能拯救社会,祖父便将陈正记牙医馆交由广州西南调剂学院毕业并当多年药剂师的三儿子———我的父亲陈永泉料理。而后,祖父全心致力于风水和古文化研究,手持罗盘,周游祖国大江南北,广交名流,收集字画文物,练得一手好书法,留下大批医著、书画、古瓷器等,成为名副其实的古董收藏家。

祖父收集具有极高观赏价值的古董文物数百件,“文革”时损失了一大部分,所幸父亲明智地将文物转移,临终时交由我保管,才使文物得以部分保存。几十年来即便在最贫困潦倒的时候,我也没有将这些文物出卖,而是与之朝夕相伴,受其耳濡目染,并开始喜欢上收藏古陶瓷器。

由于学识所限,我对陶瓷的认识,不及冰山一角。所幸弟弟在大学里学的是陶瓷专业,毕业后先在国家建材研究院陶瓷研究所工作,后在陶瓷厂当 13年副厂长、厂长,再任海南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所所长、陶瓷专业高级工程师,是海南省较早的陶瓷专家之一,对我的收藏多有助益。我们兄弟俩于是合力继承祖父之遗志,常往返于国中长江中下游地区,收藏各类古陶瓷制品。十几年下来,居然小有规模,摆弄的林林总总,有分门别类的器物数百上千件。在对这些藏瓷的认识研究中,总感到旧的问题没有弄明白,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事理相错,扑朔迷离,让人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小结起来,便是一部分搞清楚了,一部分悬着,一部分还正在认识研究。囿于经验和学识,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对古人留下来的一个门类的东西尽量地保存保留,努力去尽一个传承者责任。我想,玩古陶瓷的主要意思大概在此。

进入收藏圈后,我惊奇地发现在各个门类中都有一些孜孜不倦的同道,在许多方面他们的进取精神、痴迷程度都远远地超于我们。有些同仁钻研探究,成绩斐然,成了某个门类民间的专家。和他们交往多了,才真正地感受到我国历史的悠久,祖先留给我们物质上的精神上的财富是多么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也庆幸自己有机会参与到这个认识、传承的过程中来。过去那些奔波、寻觅、路途崎岖、汗流浃背的时光,只是每一个收藏爱好者所经历艰辛历程的一部分,而小有收获的欣喜和空手而归的沮丧,则又是另一部分人生体验。当你在收藏研究中解读了古代的历史文化信息,寻找到一种历史的归属感时,那洋溢于心中的愉快是难以言表的。这才是我热衷于收藏古陶瓷的主要原因。

藏瓷夜话


古陶瓷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醉心于古瓷艺术的收藏家注定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卓越的古瓷收藏家一生都在研究,他的财富是发现。潇洒的收藏家一生都在投入,他的财富是挥霍。普通的收藏家一生都在寻觅,他的财富是机缘。贪婪的收藏家一生都在赌博,他的财富是失落。

古瓷收藏是沃野,只要你能孜孜不倦地耕耘,总会有发现,有收获。不过,机遇总是垂青于那些有着一颗平淡之心的收藏者,而那些心机狡黠的投机者、如狼似虎的掘宝者,机遇常常与他们失之交臂。

平庸的陶瓷收藏者往往容易走向两个极端:先是自以为是地把那些极易看穿的赝品认“真”,吃过亏后,突然来个一百八十度拐弯,对一些不须上手即可认“真”的普通陶罐粗碗,也要睁大眼睛敲敲弹弹,然后指蛇为绳地说是假的。

对大多一般的古瓷收藏爱好者来说,“鉴定”的含义最多不过是想知道这件器物是不是“老东西”,至于年代、窑口如何,并不太重要。一个真正的“实战派”古瓷鉴赏家,对古物的判断不只是用眼,更多地是用脑子,即凭经验去鉴别,凭心灵去把握,联想思维是成功古瓷鉴赏家的专利。

在古玩早市地摊上捡“漏”是业余收藏者的“政绩”,而有勇气在文物商店、在拍卖场凭眼力心机捡“漏”的,才是真正收藏家的“政绩”。

佳品可遇不可求。作为一名渴望成功的古瓷收藏者,你必须牢记“三千岳家军能打败十万金兵”的道理。你千万不要被早市地摊上似是而非的廉价“垃圾”所吸引。宁可藏一精,不可收百滥。

有一次,我在早市地摊上的一个晋代青瓷鸡首壶前驻足良久,被其古拙的造型神态所打动,我觉得这应是一件真品。当我终于决定掏腰包时,卖主开始眉飞色舞地讲述此壶的出土故事。于是,我断然把已掏出的钞票重新放入兜中。因为我深知,有“故事”的古瓷都是假的。

三位古瓷收藏家在茶楼一隅谈论自己收藏的目的。甲说:我是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而寻觅宝物的:乙说:我的收藏纯粹是为了著书立说,丙则说:我一半是为了鉴赏,一半是等待升值。于是我知道,第一位收藏家豪华的客厅和橱窗里,一定显眼地摆满了各种宋汝官钧哥定等名窑赝品;第二位收藏家必定在他的书斋到处堆放着一些高古的残陶碎瓷;而只有丙的床底和橱上摆放的箱内,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着一些陶瓷精品。

有句时髦的歌词道“该出手时就出手”,我以为很适用于淘瓷者。迟疑犹豫是收藏之大忌,而浮躁、贪婪则是藏家的大敌。

古瓷的魅力不只在于她的价值,而在于她无尽的韵味神采。精美的古瓷就像一位待嫁的少女,等待着有眼力的如意郎君去掀开她的面纱。这也许就是古陶瓷令无数收藏者如痴如醉的原因所在吧。

有人问我古瓷鉴定有无诀窍,我告诉他,古瓷鉴定的惟一途径就是寻找“疑点”。一件器物,哪怕有一百处“真”的特征,而只要找到一处确凿的疑点,即可以一否百,断定其为赝品。

你请来一位行家朋友来鉴赏你的藏品,当他对某物经不起你的催问,说“玩玩,还好”时,此物赝品可能八九不离十;如果对某件物品点头称“好”“不错”时,你也千万不要以为那是什么了不起的精品,很可能他是在心里说“太一般了”:如果他在你的一件藏品中驻足不前,一声不吭,两眼发直,并对此物不加任何评价时,那件东西你就要注意了。

物不在大,精美为上。器不在古,殊巧则名。

古瓷鉴藏要点


陶瓷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关陶瓷艺术的历史甚至被认为可以等同于中国文化史。而以五大名窑为代表的宋瓷,历来都是国际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最引人注目的藏项之一,也是全球各大博物馆和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瑰宝,其市场价值不言而喻。

然而,正因为宋名窑陶瓷艺术品量少价高,且宋朝至今已逾千年,一些无良商人从几百年前就开始通过造假来蒙骗藏家,从中攫取高额利益。日前,古瓷鉴藏专家朱正泽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直斥当前古董市场鱼目混珠,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不具备专业知识又无高人指点的大众藏友,就算打醒十二分精神,仍很难避免上当受骗。

为使更多的收藏爱好者能够掌握鉴赏宋瓷五大名窑基本要领,朱正泽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认识,分别从胎、釉、型、工、纹五个方面为广大藏友逐一进行介绍和分析。

汝窑简介

汝窑被誉为五大名窑之首,因地处古汝州而得名。按照传统的说法,“只有其境内的临汝县和宝丰县清凉寺产汝瓷,临汝窑为民窑,清凉寺为御用官窑”,“汝窑无大器”,“汝瓷存世七十余件”。然而,朱正泽研究指出,随着近年张公巷窑址、文庙窑址、段店窑址等的科学考古发掘,其标本无论从艺术欣赏、工艺造型和用工用料上看都不输于清凉寺窑,甚至高于它,由此“汝窑无大器”之说亦不攻自破,而“汝瓷存世七十余件”的说法则明显带有商业炒作之嫌。

鉴别要点

胎:有灰胎,香灰胎,黄白胎,白胎,烧成后露胎处多呈肉红状,支钉烧造者支钉痕处并非露出胎质,应为支钉胎痕。

釉:以青色为主色调,有天青、粉青、豆青、卵青、虾青、月白、乳白、天蓝等色。多为一次施釉,也有二次施釉或补刷。釉面有极细的冰裂纹,即蟹爪纹,少有无纹者。釉中亮泡如珠,有泡若晨星之说。放大镜下釉似云雾,如流云,多蕴蒙泡、内侵泡不一而论。高古汝瓷历经八百余年沧桑岁月,按物质运动规律必有自然氧化,行话叫“开门”。当然,在密闭条件下,古瓷不能充分氧化,就算宝光莹润、无明显外变,但也必有内变,有心者用高倍放大镜观之久而必有所悟。

型:汝瓷器型既有仿商周青铜礼器造型,也有当时的实用器型,以仿青铜礼器器型为贵。

工:特点是裹足,足底施釉;支钉支烧,钉痕小如芝麻,色白而闪黄,呈不规则分布。

官窑简介

官窑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官窑泛指历代由朝廷督办、专门烧制御用瓷的瓷窑;狭义的官窑则是单指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平时一般称“宋官窑”。

据文献记载,北宋后期在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设置过官窑即北宋官窑,但至今未找到窑址。南宋官窑在浙江杭州,其中的一座郊坛下官窑已经过科学发掘,发现了窑炉、窑具及瓷器碎片。出土的器物主要有盘、碗、碟、洗、炉及仿商周秦汉古铜及玉器的造型。

鉴别要点

胎:呈黑灰或黑褐色,北宋官窑胎体较厚重,南宋官窑胎体较轻薄。

釉:釉色是官窑瓷器技术和艺术上的最高追求,它创造出粉青、月白、米黄、大绿等经典釉色,这些釉色色泽幽雅,北宋官窑釉层更厚且多层,底部胎釉均为酱色的保护釉,无流淌现象。釉中气泡大中小全有,以大中泡为主,且每个釉层皆有,重叠交错造成“聚沫攒珠”的美感。

型:盘、碗、碟、洗、炉及仿商周秦汉古铜及玉器的造型,北宋官窑端庄厚实,南宋官窑更显秀美,南北官窑均显古朴之美。

工:由于胎体中含铁量较高,大部分器物的口、足沿等釉层较薄的部位泛出铁红色,古代文献称为“紫口铁足”,这种特征以南宋官窑更为明显。

纹:釉面上分布着长短、深浅不一的裂纹“开片”。它原本是一种釉面缺陷。瓷胎比瓷釉的膨胀系数大,瓷器烧成冷却的时候,收缩幅度大的胎体就会把玻璃质的釉层拉碎,釉面出现开片。

哥窑简介

古称“哥哥洞窑”,窑址至今悬而未决,为我国陶瓷史上一大悬案。据史料记载,浙江龙泉南宋时有章家二兄弟,均以陶为业,各主一窑,兄所主之窑名哥窑,弟窑亦称龙泉窑。烧制的各式碗、盘、瓶、炉等,造型优雅有古韵,有的器物有刻划、堆塑等装饰,哥窑瓷采用多次施釉的工艺,创出了粉青、梅子青、淡紫色或黄米色等绝顶釉色,把青瓷的美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哥窑有细碎的开片,俗称“文武片”,开片大小相同称作“百圾碎”,弧形叫“蟹爪纹”。

鉴别要点

胎:胎土色调有黑褐色、茶褐色、黄褐色、青灰色等多种,胎骨较坚细,叩之声音清脆。

釉:有粉青、灰青、梅子青,淡紫色或黄米色等,开片纹路通常小于官窑器,但也有较大开片。

型:哥窑的型制与宋官窑器基本相似,常见有盘、碗、碟、洗、小杯、瓶、炉等,大小基本相类,有的甚至更小。总的说,所烧的产品均为小器。

工:哥窑粉青色是在还原焰中烧成,窑温最高,因而应属最好釉色。灰青釉烧造于中性焰中,米黄色产生于氧化焰中,三种釉色色调的不同主要是窑内气氛的不同所造成,形成了各种有特色的釉调。

纹:哥窑瓷釉面都有开片,开片的色调也有多种,有红褐色、茶褐色、黑褐色、淡褐色、棕红色、淡黄色等。

钧窑简介

因所在地河南禹县古称“钧州”而得名。钧窑的特点在于它的釉色。钧瓷两次或多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釉色华丽夺目、灿若云霞,故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之说,宋代诗人曾以“雨过天晴泛红霞,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

北宋时期,钧窑有一部分窑场专烧御用瓷,被称为“官钧”。

鉴别要点

胎:钧瓷胎体厚重,少薄胎器形。

釉:钧瓷以釉色取胜,种类之多不胜枚举;有玫瑰紫、海棠红、茄子紫、天蓝、胭脂、朱砂、火红,还有窑变交相融汇。

型:钧瓷是北方陶瓷文化的代表,粗狂、豪放、古朴、端庄、雄浑为其显著特点。主要有碗、盘、洗、花盆器型等。

工:工艺的重点是“窑变”,讲究“火的艺术”,故它不以工巧取胜,用一般陶瓷工艺的标准来衡量它,往往会因此与优异钧瓷失之交臂。

纹:行纹名贵的有珍珠点、鱼子粒、鱼子纹、蛛网纹、蚯蚓走泥纹、袈裟片、菟丝缕、蟹爪痕等,这些纹路为钧瓷的审美增添了极多的情趣。钧瓷釉面的典型特征是“蚯蚓走泥纹”,它的形成是因钧瓷的釉厚且黏稠,所以在冷却的时候,有些介于开片和非开片之间的被釉填平的地方,会形成像雨过天晴以后,蚯蚓在湿地爬过的痕迹。在过去曾以是否具有蚯蚓走泥纹作为钧瓷珍品的必备条件。有的钧官窑器上还有大写的一、二到十这样字样,数字越小,器型就越大。

定窑简介

定窑是最早为北宋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窑场,也是宋代五大名窑中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场。定窑窑址在河北曲阳。由于善于运用印花、刻花、划花等装饰技法,定窑将白瓷的素白装饰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元朝文人刘祁在其《归潜志》中曾撰文赞扬定窑的精美,称“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其实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

鉴别要点

胎:胎骨较薄且精细,颜色洁净,瓷化程度高。

釉:白釉,黑釉,绿釉,酱釉。

型:常见器型有碗,盘,瓶,罐,炉,枕,壶等。

工:定窑采用覆烧法,这能提高产量,也能节约大量燃料,但由于这种工艺导致器物口沿无釉:烧成后盘碗形成“芒口”而影响外观,导致定窑最终逐渐走向了衰亡。

纹: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还有因釉下垂而形成的泪滴纹,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

以藏养藏投资青花瓷 收藏界新宠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在大街小巷浅吟低唱的《青花瓷》,不仅以它那温柔委婉的曲调拨动了人们的心弦,而且以它含蓄隽永的意境勾起了人们对营造此氛围的为首者——青花瓷浓厚的兴趣。

“乱世藏金,盛世藏瓷”。在我国7000万的艺术品收藏与投资者当中,以“捧瓷大军”最多,而在瓷器收藏品当中,青花瓷又是收藏者的首选。据悉,清代官窑青花瓷中的珍品在10年内价格能翻上千百倍,这是物有所值,还是市场炒作的结果?在如今鱼龙混杂的市场,如何鉴定青花瓷?记者近日就此问题对中国收藏家协会民族艺术品收藏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孙欣进行了专访。

千锤百炼的“国瓷”

“说起青花瓷,不得不提去年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发生的一件轰动全世界的事。一件元代青花瓷——‘鬼谷下山’以1400万英镑落槌,一举刷新了中国艺术品的拍卖价格纪录,成为中国价值最高的传统艺术品。”孙欣如数家珍。

“鬼谷下山”之所以具有这么高的市场价值,孙欣认为主要是由青花瓷本身所负载的文化历史价值、科技工艺价值和美学艺术价值决定的。

而青花瓷的文化历史价值又与其科技工艺价值密切相关。火与土的艺术,1100℃-1300℃的高温烧制,这些独特的工艺使青花瓷的文化历史价值得以较好的保存,纹饰千年不变。青花瓷也因此成为了研究中国时代特色和历史风格的最好工具,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被誉为国瓷。

青花瓷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起源于唐代,成熟于元代,在明代渐成主流,在清代发展到顶峰。青花瓷的魅力不仅来源于逐渐完善的科技工艺技术,而且取决于逐步成熟的美学艺术。

以唐青花为主要收藏方向的职业收藏家孙欣说:“唐人原本不喜欢蓝色,西域的波斯人和伊斯兰人才喜欢蓝色。在唐代,青花瓷的功能主要是为了交换,换取外汇。直到元明时期,一些文人把中国的水墨画艺术用于青花瓷的装饰后,青花瓷才形成了它独特的魅力,成为了国人的最爱。”

陶瓷名家探讨藏新还是藏老


近几年在陶瓷收藏领域,除了中国古代官窑备受藏家追捧外,具有文化内涵和视觉欣赏美感的现当代陶瓷的受关注度也在逐步提升。目前正在深圳展出的“第三届当代名家艺术陶瓷精品展”引发了深圳藏界关于“藏新”还是“藏老”的探讨。展览活动中,多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到场,激发了一批深圳陶瓷收藏新生力量的兴致,也让一部分人开始了解真正的当代艺术陶瓷。

收纳有百余件当代陶瓷精品的“第三届当代名家艺术陶瓷精品展”1月8日下午在福田区世纪工艺品文化广场深圳珍宝馆开幕,免费接受市民参观。该展由深圳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中共福田区委宣传部主办,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深圳珍宝馆协办,“藏乐阁”当代名家陶瓷艺术馆承办。展览将持续至1月26日。

深圳市政协副主席钟晓渝出席了该展的开幕式并参观了展览。

艺术家与市民现场交流

当代“古彩大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荣华,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景德镇市美协副主席、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宁钢,“现当代瓷上虎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锦华等艺术家亲临现场,与陶瓷艺术爱好者面对面交流,为收藏者答疑解惑。该馆还安排了专业解说团队,向参观客人进行详细解说。

现场有藏家认为,目前,当代陶瓷市场价格较低,适合个人小额投资或进行系列、专题收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收藏人数的不断增加,价格势必会上扬,投资现当代瓷器无异于优先持有“原始股”。相对古陶瓷,现当代瓷器赝品极少,一般作品都有工艺师的证书,投资风险小得多,今日之“新”一定成为后日之“古”。

传统创新工艺巧妙融合

从深圳起步的这项当代名家艺术陶瓷精品展专注于当代陶瓷名家名作,已成功举办两届,得到业界及大众关注。“第三届当代名家艺术陶瓷精品展”继续从其关注当代陶瓷的独到角度,并扩大规模,纳入了更多当代大师和名家的代表作与珍藏品。

“第三届当代名家艺术陶瓷精品展”展出百余件精品,其中包括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张松茂、李进、戴荣华、李文跃、吴锦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陆如、舒慧娟、陆军、戚培才,学院教授何炳钦、宁钢、孙清华、李磊颖、张闻冰,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王秋霞、黄勇、蔡玲玲等的代表作和私人珍藏。这些作品涵盖了各种工艺,比如有张松茂的粉彩山水、李进的粉彩瓷板、戴荣华的重工古彩、陆如的青花瓷瓶、李文跃的粉墨彩瓷板、宁钢的高温色釉粉彩雕刻等多种工艺。来自景德镇的多种传统与创新工艺同时展示,争相斗艳。

宁钢说:“传统的中国陶瓷艺术,分工极细,在景德镇每一位陶瓷艺人一生只会一种工序,并将一种工序的技术发挥到极致。不仅是陶瓷的造型、烧制和绘制各有专人,就连画面的装饰也分工极细,画者不填,填者不画。而现代陶瓷艺术的观念及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和冲击了这一传统。如瓦斯窑、练泥机、电动拉坯机等新的陶瓷器械及技术的出现,使陶瓷艺术家从泥料到成型到烧制的个体操作成为可能,一件艺术品整体地由陶瓷艺术家自己通盘考虑完成,每一个部分和每一道工序都是陶艺家自我思想的体现,因此更加贴切准确地表达了陶艺家的创作灵感,这一点今胜于古。”

大师古彩精品首次亮相

有当代“古彩大王”之称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荣华的两件古彩精品《红叶传情》和《人面桃花相映红》首次亮相该展。据“藏乐阁”相关负责人介绍,“古彩”以五色竞妍、富丽堂皇、线条刚劲、形象概括、构图圆满,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艺术特征而著称。在现当代从事古彩创作的艺术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荣华是当代古彩真正传人,“古彩”这一艺术奇葩经过他手中新的创造,被誉为“当代官窑”。

对于以“古彩”工艺进行现代创作的一些争论,戴荣华认为:“我们活着不单是为了赚钱,必须有人把艺术推向时代的浪尖。”他说:“我认为不管是青花也好,粉彩也好,包括古彩,工艺上要有原汁原味,造型设计上不能停留在古代的水平上。艺术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去丰富,去创新。才能适应社会上人民大众的心理审视的要求。”

瓷器收益藏


成化斗彩孤品大斗彩三秋杯

清乾隆粉彩八吉祥盖碗

清乾隆粉彩缠枝花卉纹大碗

清乾隆粉彩缠枝花卉纹大碗

清乾隆粉彩花果大碗

清乾隆  黄地青花花果纹盘

汝窑【天青釉荷叶盘】

汝窑 (天青釉桃形碗)

五彩十二月花卉纹杯,清康熙,高4.9cm,口径6.7cm,足径2.6cm

清乾隆三果大盘

雍正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高6.6cm,口径14.5cm,足径6cm

清雍正粉彩团蝶纹碗,高6.8cm,口径13.5cm,足径4.7cm

清雍正黄地珐琅彩梅花纹碗,高6.2cm,口径12cm,足径4.6cm

清雍正粉彩葫芦纹碗 高5.8cm,口径11.9cm,足径4.6cm

清雍正粉彩梅花纹碗 高5cm,口径9.2cm,足径3.8cm

清雍正 胭脂红地开光珐琅彩花鸟纹碗 高4.5cm,口径9.2cm,足径3.6cm

清康熙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高5.2cm,口径11cm,足径4.4cm

清康熙黄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高7.8cm,口径15cm,足径6cm

请点

黄地粉彩开光“万寿无疆”碗,清同治,高8.1cm,口径13cm,足径6.2cm

清康熙青花加彩花鸟纹碗 高7.8cm,口径15.3cm,足径7.2cm

清康熙黄地珐琅彩牡丹纹碗高7.2cm,口径15.2cm,足径5.7cm

明嘉靖 青花三羊纹碗高10.5cm,口径16.3cm,足径5.5cm

乾隆 珐琅彩缠枝蝴蝶纹平底葫芦瓶

清乾隆 绿地粉彩开光菊石纹茶壶通高13cm,口径6.5cm,足径9.2cm

清乾隆 粉彩开光人物茶壶 高12.6cm,口径5.5cm,足径6.3cm

清康熙 冬青釉五彩加金花鸟纹大花盆 高33.3cm,口径61cm,足径39cm

瓷都藏瓷家孔发龙


已过了“不惑”之年的孔发龙先生,再度过两年,便成为“半百”之人。他从小就爱好藏瓷,是精益斋主,先后成为北京东方收藏家协会、广东省鉴藏家协会、深圳海外古陶瓷研究会会员,属当今瓷都秘而不宣的最大藏瓷家。

你若有机会的话,不妨去赣东北之景德镇精益斋浏览一番,那简直是一座以景德镇名瓷为主的艺术天堂,楼上楼下,架上地面,众多精品,异彩纷呈,争奇斗艳,让人目不暇接。

从他的藏瓷年代看去,大多为晚清以来的景德镇名瓷名作,这在《精益斋珍藏陶瓷名作集》中得到充分反映。他很注重珍藏浅绛这一釉上彩瓷,其中有程门运用浅绛这一釉上彩技法装饰的四方瓶和山水画,是光绪年间名噪一时的精品;而与“珠山八友”齐名的汪大沧,继承这一釉上彩技法,在瓷板上所作的山水画,也是很难得之作。

新中国成立后,长跨半世纪的景德镇名瓷名作,包括先后荣获陶瓷美术家、师、员,陶瓷行业大专院校美术系教授、副教授、讲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西工艺美术大师,瓷都高、中、初级工艺美术师,名老艺人和后起之秀的精品之作,在精益斋中,几乎都能见到,涉及釉下釉上众多彩类和色釉装饰,以及综合装饰等,还有各种不同类别的雕塑。最引人注目的是,最早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王锡良老先生,运用粉彩这一釉上技法装饰异彩瓶的人物画,书有这样一首诗:

“布履东山踏软尘,

中原事业在经纶;

群姬逐体相欢笑,

犹胜桓温壁后人。”

由此可见,此作充满着诗情画意,又刻意追求画面与瓶体造型的协调统一,使两者相得益彰。当然,与“青花大王”王步齐名的聂杏生老先生装饰异形瓶的花鸟画,其釉下工笔,开拓创新,更显示出独具风貌的青花艺术世界,既近似写实,又富有生气,浓淡相宜,明暗相济,形态俊美,端庄富丽。

在精益斋里看到的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和“文革”时期的名瓷名作,尤其是“7501”瓷--中南海毛主席专用瓷,可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当时国内设计制作水平最高的瓷器,其中不仅有釉上水点桃花、梅花图案的瓷器,而且还有烧成难度极高的釉下梅花、芙蓉图案的瓷器,显示出精益斋主孔发龙是最早收藏毛主席用瓷的人之一,并曾提供数百件给上海朱屺瞻艺术馆作为长期特别展出,而上海太平洋保险公司,则曾为他在沪长期展出免费保险1000万元;有关部门还曾与其联手开发一叠的《中南海用瓷·首展纪念》--世纪通功能磁卡一万套,以飨海内外收藏界人士和收藏爱好者珍藏。最为可喜的是,投入市场后,由每套定价200元,炒到400元,还供不应求。此外,新加坡的一名商人,则提出愿以精益斋主全家办理移居新加坡,外加人民币400万元的代价,换取200件“主席用瓷”,却被他毫不犹豫地予以谢绝。至于精益斋主开发的名人名瓷名作,特别是手绘高级青花釉底成套餐具等,也为世所欢迎。当然,他藏瓷不限于晚清以来的景德镇名瓷名作,涉及这以前的,包括唐、宋、元、明、清,以及国内外各大产瓷区的名作,他几乎都有收藏。他的藏瓷,先后被选入学林出版社出版的《收藏指南丛书·陶瓷卷》、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青花大典》、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景德镇陶瓷艺术》等书刊画册之中,真让人感到欣慰和敬佩。

时代遗藏


中国瓷器著名传统颜色釉。亦称"青瓷釉"。古代南方青釉,是瓷器最早的颜色釉。所谓"青釉",颜色并不是纯粹的青,有:月白、天青、粉青、梅子青、豆青、豆绿、翠青等,但多少总能泛出一点青绿色。同时,古人往往将青、绿、蓝三种颜色,一统称为"青色"。

青釉是我国使用最早,延用时间最久,分布最广的一个釉种,它的发明是与我国瓷土矿大都含有一定量的铁矿的现象相一致的。青色也符合我国人民的传统审美情趣。青色与碧玉相若,认为稳重而高雅。浙江、江西、河南等地已出土了不少早至商周时期的原始青釉瓷。六朝至唐宋以越窑为代表的南方青釉瓷;宋到元明的龙泉窑系青瓷;耀州窑、临汝窑、钧窑等宋代北方青瓷;以及明、清以来的景德镇青釉瓷,是青釉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所谓的宋代"汝、定、官、哥、钧"五大名窑,除定窑外均属青釉瓷。表釉的呈色主要决定于着色氧化物的含铁量与烧成气氛,青釉含铁量一般在1-3%左右,过高会变成黑釉,低了就能烧成白瓷。在还原气氛中烧成。釉色青绿;在氧化气氛中烧成,釉色泛黄。因而陶瓷界所谓的青釉是相对而言的。

青釉碗

以此件藏品为例藏品在地下瓷碗外部釉面已脱落,内部底部釉色尚存。整体造型古朴,胎体薄而坚,胎体灰白。2件藏品成对,有为难得。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乱世藏金,盛世藏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乱世藏金,盛世藏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墙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