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古代瓷器价值 > 导航 >

玩转青花各有特点价值迥异 教你古玩投资六诀窍

玩转青花各有特点价值迥异 教你古玩投资六诀窍

古代瓷器价值 古代瓷器价值多少 古玩瓷器鉴别年代

2020-09-28

古代瓷器价值。

不同年代的青花瓷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相对的价值也不尽相同。我们应该如何投资,对青花瓷文化的了解和研究,是必修课。不同时期的青花瓷器都有何特点?

各有特点

目前,最早发现的青花瓷标本在唐代,青花瓷成熟期出现于元代,而明代成为主流;到了清康熙时青花瓷就发展到了顶峰。不同时期的青花瓷器有不同的特点。尽管唐代是的青花瓷可考的初创时期,但是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现在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几十片青花残片。

元代青花瓷最大的特点在于纹饰,含料饱满、构图丰沛;勾勒线条用笔匀速,色块平整匀净;层次多样而不繁乱且构图流畅有力,渲染粗壮沉着。在装饰上大致分为纹样式和图画式。

明代早期(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以制作精美著称。在制作工艺上在坯体上先用浓青料勾勒轮廓,再拓抹纹样的暗部,然后用稍含清水的笔将青料洗染过渡到亮部,最后作局部修饰;成化时期瓷器风格轻盈秀雅,线条粗细一致,讲究美感表现的纹样颇有装饰意味。此时期的瓷器多是小件、即可供观赏也便于把玩。成化时期最名重于世的莫过于斗彩瓷。到了正德、嘉靖时期,青花瓷的工艺技法不追求丰富变化的,主要把握整体感,隐去局部的细节,强化装饰讲究节奏和韵律形成青花剪影式的独特风格。

明代晚期,除了有少数青花瓷品是官窑生产之外,大多出自民窑(即不署年款)。那时的瓷器多为日用品,少数为陈设品,所以,瓷品装饰花纹内容更为多样,像官窑制作的纯粹表达皇室的规范图案减少了,出现了活泼的图案。有草虫图、人物戏曲、山水景物、庭院小景等等,画面多配以题画诗,与当时的水墨画风格相通。意境展现大的情趣,采用分水和晕染的技法。用料虽粗,但着笔不多,潇洒酣畅艺术效果非凡。有些绘画笔法,如用青花点染太阳,是这一时期明显的特征。晚明青花艺术风格的逐渐改变,为清代青花瓷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清代康熙时期是青花瓷器的发展顶峰。这一时期青花瓷的操作在受到明晚期青花的技艺的传承和启发下,加以完善和改进,技法越发娴熟,并运用到更为生动的粉本上,形成了“五彩青花”工艺特征;乾隆时期往后粉彩瓷的发展逐渐走向衰退。到了清道光、咸丰年间,景德镇传统彩绘工艺减少,只有少数有文化素养的画师尝试在上作画题诗,寻觅闲情雅致。

价值迥异

一般来说,年代越久远的青花瓷价值越高。所以就成品而言,元青花无疑位居魁首。但是元青花的数量可谓极其稀少,除了按年代来估评价格以外,还可以根据出处、制作难易程度、颜色种类等来区分价值。

青花瓷器的制作出处即官窑、民窑是决定青花的差价一个因素。同样的藏品,官窑和民窑的价格之差很大。如,同一时期的名青花,官窑瓷器的价格是民窑瓷器的数十倍之上。并且就上升空间来看,官窑青花的价格上窜的速度最快。

此外,制作难度越高的瓷品收藏价值越高,如葫芦瓶、四方瓶、六方瓶等;从颜色种类来看,最贵的为青花斗彩,其次是青花粉彩而后为彩底青花。还可以纹饰来分,最贵重的是人物画(尤其是仕女画),其次的动物画,花鸟画排后。如果青花瓷品是厅堂的陈设艺术品的话也是非常值钱的,次之是用作文房四宝,再则为用作生活用品的。

目前青花瓷正处于调整期,但并不绝对意味着是价格下降,而是对一些拍品进行价格修正。专家表示,从中长期来看,在经历了调整期后,会呈现出一波较旺的上涨行情。

tips:

入门手册

如果你是爱好青花瓷的初入门选手,专家建议,可以先收藏清初或者清末的作品入手。文房四宝等小件或瓶、尊入手皆可。还可以先收集清代的民窑瓷器或者仿古品种,数量较多,价格也相对较低。

投资者需要了解古玩投资的几点要诀:

一、选择藏品要少而精,且量财力而行。

二、培养一定的鉴赏能力。

三、须有“只要物有所值,肯花一定代价购买上乘古玩”的心理准备。

四、树立长期投资意识。

五、妥善保管藏品,使其保持最佳状态。

六、正确估算藏品的投资净值。古玩市场也存在风险,投资入市要谨慎考虑。

“仿古瓷”

所谓“仿古瓷”,在收藏界有两种含义:一是后朝仿前朝的仿古瓷,到现在仍是“古瓷”;另一种是现代仿古瓷。

延伸阅读

紫砂壶文化底蕴深厚,极具收藏投资价值


古人评价紫砂土与黄金争价,紫砂壶可与商鼎周彝比肩,甚至感叹:“人间珠玉安足取?不及阳羡一抔土。”可以说紫砂壶是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可见在爱壶人眼中,紫砂壶虽不是金子却也一样发光。紫砂壶不仅在泥料、工艺、款识、年代上都是极具价值的收藏品,而且壶上的造型艺术、绘画艺术等等文化底蕴也是众多壶迷无法自拔的原因。

文化内涵提升紫砂品位

紫砂壶贵的不是原料,而是其文化含量。紫砂泥虽有优劣之分,但不是作品价值评判的关键因素。在众多紫砂壶中,如何挑选到一把好壶,无论是紫砂新生还是老手,都是一个难题。投资收藏紫砂壶时,需要投资者具有“慧眼识珠”的本领,毕竟紫砂壶存在着良莠之别。

紫砂壶历来受到藏家的重视和青睐。早在明代即有“名手所作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清代曾有谚语云:“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竟求鸣远碟”之说。虽然晚清以前的老壶目前价格已高达几百万元,但是在未来仍然可能会快速上涨。例如:2010秋拍,清道光邵大亨制紫泥大德钟壶,以481.6万元成交。此壶泥质呈板栗色,纯正紫润。通身手感极佳,抚之如婴儿肌肤。此大亨德钟壶,尺寸硕大,却不显粗率,近观制作随意自然,如信手拈来,远视整器周正秀雅,若浑然天成,技艺手法已臻紫砂壶艺之巅。2010秋拍,清中期御制描金朱泥诗文山水六方莲子壶,以358.4万元成交。该壶造型简练大方,形体圆中带方,线与线、线与面形成起伏节奏,刚柔并济。清龚心钊旧藏陈仲美兽钮紫砂壶,以201.6万元成交。陈仲美生于明万历年间,江西婺源人,是明代极具创造性的艺术大师,又是一位把雕塑技艺与紫砂壶制作完美结合的壶艺家。以上几把壶的成交价格均打破2002年香港佳士得拍卖的清乾隆剔红饕餮夔龙纹紫砂壶147.7万港元的历史最高价纪录。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十分重视传统紫砂工艺的恢复、保护和发展,1950年11月成立紫砂产销联营处,1954年在蜀山地段建立紫砂工艺合作社,把仅有的30多名老艺人组织起来。翌年春,宜兴紫砂生产合作社成立。1956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任淦庭、裴石民、吴云根、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七位著名紫砂艺人为“技术辅导”,开始了新一代紫砂艺人的培养和手工紫砂艺术的传承工作。目前,这些老艺人均已作古,他们流传下来的作品在拍卖市场受到追捧。顾景舟生前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紫砂界尊称为当代“壶艺泰斗”。他的作品价位稳定在四五百万元,其作品是各家拍卖公司的征集重点。蒋蓉的作品价位紧随其后,有3件作品价位超过百万元,其中2009年秋季拍卖会蒋蓉、范曾合作的莲藕倒流壶以134.4万元成交。此外,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的作品价格约在二三十万元左右。

吕尧臣、鲍志强、顾绍培、谭泉海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何道洪,以及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季益顺、吕俊杰、曹婉芬、毛国强等人的精品,拍场成交活跃。

吕尧臣随紫砂名家吴云根学艺,其独创之“吕氏绞泥”出神入化,堪称一绝,海外对其有“壶艺魔术师”之称,作品“与黄金争价”,机构屡有收藏。2010秋上拍的吕尧臣绞泥鸳鸯壶(一对),以89.6万元成交。此对壶线条流畅,线面配合得当,壶盖和壶钮仿照鸳鸯形状而成,形象自然,栩栩如生。壶把挺拔有力,整体没有一点“绵”的感觉。虽然线条繁杂,却干净利落,可见作者之功力。壶钮饰一鸳鸯,壶身也为一鸳鸯。寓意鸳鸯成对不分离,壶与盖也不分离。

客居北京的周桂珍是三位女大师之一,其艺术品在海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她的紫砂作品大气、豁达、洒脱中也蕴含着女性的秀丽与和美。近代的艺术大师中如刘海粟、朱屺瞻、冯其庸等都曾在周桂珍的壶上题诗作画。她与造型大师韩美林、张守智的合作,更引领了紫砂的新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南京博物馆院、香港茶具文物馆、台湾历史博物馆,都相继收藏她的紫砂作品。她所制作的集玉壶,1978年曾被选为邓小平首次访问日本的国家礼品,其制作的曼玉提梁壶则被中南海紫光阁选作陈列工艺品。从市场行情来看,周大师的作品市场价位稳定,适宜收藏。2010秋拍,周桂珍的作品大曼生提梁壶顺利跨过百万元大关,以123万元成交。

何道洪是一位难得的制作技术全面的紫砂陶艺家,熟练掌握各种砂壶制作技法,深知泥料特性及配色学问,兼具丰富的制壶实务经验与美学理论基础,其作品有着独特的个人风格。他设计的砂壶稳重大方,精工细致,器形有力,动感十足,韵味深厚。2010年秋,何道洪制梅竹双清提梁壶以336万元成交。此壶以梅竹为题材,整器清新自然,壶身圆润淡雅,竹段提梁上嫁接梅段延伸至壶身,流畅自然。梅段纽接竹叶圆鼓嵌盖,饱满的竹段嘴与整器极度和谐,令人心生清风。

同级别大师的作品,业内也存在着较大的价格差异。未来紫砂拍卖市场可能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即高古壶、紫砂七老艺人作品和坚挺的当代名家作品。

怎样投资紫砂壶

投资紫砂壶时需要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初入拍场的爱好者,眼力不济,资金不足,经验欠缺,可从收藏中青年紫砂名家的作品入手。收藏中青年壶艺家的作品,不能只看现在的价格,还要看它几年后的价格。通过玩壶赏壶藏壶,收藏者不仅能怡情养性,还可以得到可观的投资回报。比如高振宇、刘建平、葛陶中等中青年紫砂名家的作品。高振宇生于江苏省宜兴市的陶艺世家,高海庚、周桂珍之子。他的作品从进入拍场时5万元起步,经过3年的市场追捧,其作品价格已跃升至十几万元,2010年初拍到了50万元以上的价格,到2010年秋拍高振宇的大隐元壶更是以134.4万元成交。业内人士对他评价极高,根正苗红,水平过硬。葛陶中师从沈蘧华,并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近身指导,从事紫砂陶艺创作,技术全面,制作精良,不断探索紫砂之精华,充分利用紫砂泥土的特性来达到其更好的艺术效果。2008年,葛陶中的作品成交价为8万元,2010年秋拍葛陶中六方套壶,以26.8万元成交。中青年的作品价位适中,具备升值潜力,是可考虑的收藏品之一。

起初,紫砂艺术品的拍卖行情并不稳定,这一过程中也不乏炒作的因素。如今,紫砂壶市场结构和藏家群体均发生了变化,种种迹象都表明,紫砂壶等品茗用具的收藏市场正处于上升阶段,其收藏群体逐渐扩大,成交率和成交价格都呈现出不断上扬的态势。

元代青花瓷的特点


青花瓷作为我国四大名瓷之一,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听说过它的。青花瓷是瓷器中的一种主流产品,最早出现于唐朝。青花瓷在历史上的发展还是相当不错的,其在每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表现特征,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讲一讲元代青花瓷的特点。

元青花是元代生产的青花瓷品,由于真品较少一直未被陶瓷专家关注,但是近年一件“鬼谷子下山”的元青花罐在英国拍卖创造上亿的天价,掀起了元青花瓷器的收藏热潮。

元青花除缠枝莲、缠枝牡丹、卷草等蒙元贵族偏爱的花纹之外,还经常直接将民间故事和历史典故写实地绘制于表面。这类元代青花瓷器呈现了统一的画风,用笔扎实,一气呵成,写实意味浓郁,人物形象生动活泼,其丰富的表意性直接影响了明代小说绣像和人物画的笔法。

元代青花瓷器的胎体,有些洁白,釉面纯净透明;有些胎色泛灰,釉面白中带青或是较为乳浊。器面上的青花呈色更会因为鈷料来源不同而产生相异的色泽。

元代青花所使用的鈷料有国产青料和进口的苏麻离青料二类,前者偏向蓝灰色或蓝黑色,后者则浓艳如蓝宝石,并且会有自然凝聚的黑疵斑点,是精品青花瓷器的标准色泽。

元青花的装饰图文繁而不乱,所绘题材多种多样,风格鲜明。元青花相对于其他朝代的陶瓷其风格还是较为突出的,是比较有特色的。

明宣德青花瓷的特点


经过了明永乐时期的创新和发展,宣德朝成为明代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宣德时政局也比较稳定,经济发展较快,天下较为富足,为制瓷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加上宣德帝本身喜爱艺术,擅长书画,在他的倡导下,艺术风气激荡,对青花瓷的创作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器形

宣德青花瓷的造型凝重敦厚,制作精致。底足多为圈足,以浅圈足为多,盘、碗等器的底足多有棱边感。后仿者底足处理的过于圆滑,足端滚圆,无棱边感。

纹饰

宣德青花瓷一改永乐的纤细风格,画意豪放生动,笔法遒劲甜畅,内容题材丰富,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尤以龙纹威猛雄健,为明清两代之最。还有一些特征性画法,例如笔画相连的回纹;蕉叶中经用较粗双线勾成,不到叶间相聚成三角形状;莲瓣边框不填色,而莲瓣满色等。现代仿品多笔法呆拙,全无自然豪放甜畅之感。

胎体

胎体坚致细白,大器多为厚胎,盘底为光滑无釉的白砂底,没有旋痕。后仿器的胎体处理生硬而显得娇柔造作,砂底处常见清晰的旋纹。琢器的胎体一般分段横接而成,虽然制作精细,仔细观看仍然能看出衔接痕迹。清代所仿扁壶则采用对开模制,前后台模而成,因此在器身两侧可见或摸到拼缝痕迹。现代仿品的器身则没有横向的衔接痕。

釉面

多橘皮纹是宣德青花瓷的突出特征,釉质肥厚细润,釉面多白中泛青,在器身器足的边际、棱角等转折处,常有呈水绿色的积釉。有的釉面气泡密集,大小不一,呈乳浊状。琢器的器里釉汁流淌不均,可见垂流痕。清代仿宣德器中,特别多乳浊现象。雍正时仿宣德器最多,但釉色青中泛白,釉泡大小一致而无层次,橘皮纹过于规整,也不自然,现代仿器的釉色过深,釉层却薄,有的没有橘皮纹。

康熙时期青花瓷的特点


1、早期康熙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也有器身与器底釉色不一致,个别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火石红,露胎处能看到一圈细密的旋环痕迹。

2、康熙民窑器中常见缩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釉薄泛白,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有的足墙同面斜削呈尖状,圈足直径大,许多瓶、觚、罐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其折角处极为挺直,俗称“二层台”或“台阶底”。双圈足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流行,尤以夔龙折沿洗、印盒居多,里圈都较外圈矮,两圈间露胎无无釉,圈足宽厚。

3、康熙中期青花由于烧成温度进一步提高,胎体洁白坚硬,断面有如“糯米糕”。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显疏松,偶有开片,还有一种亮青釉。中期青花瓷器圈足没有早期大,有的足端经过打磨,光滑呈泥鳅背状,但没有后期雍正青花的滚圆,少见火石红,胎釉结合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当时还出现用精细淘洗的浆泥制成的瓷胎,俗称“浆胎”,产品有水盂、印泥盒等,胎体偏轻。

4、晚期青花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也有粉白釉,釉面光泽深沉含蓄,胎体比中期要重,硬度高,底足较深普遍采用平切,切削整齐。

5、早期青花瓷器使用浙料或江西、广东青料描画,呈色灰蓝,个别发色欠佳,浓重灰暗及蓝黑,与顺治青花特点很相似。

6、中期青花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这种青花色料提练精纯,由于水沉法改进为煅烧法,呈色鲜蓝青翠,无漂浮感,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不火气,它与清代其它各朝青花有很大的区别,时代特征十分明显。并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面貌。人们往往称康熙青花为“翠毛蓝”、“康熙五彩”、“墨分五色”。色彩变化有五个层次的色阶,所用青料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古人对康熙青花评价甚高,谓“其青花一色,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九色之多,娇翠欲滴。”器物画面浓淡深浅,光线强弱分明,不同层次的渲染,完全是由于工匠们熟练地运用色料的技巧,即分水方法,有意识地造成多种深浅层次不同的色调,甚至在一笔一划中也能分出深浅不同的笔韵,如青花山水人物图,花鸟图等,无论远山近水,层峦叠嶂,均富有层次的节奏感、立体感,结合晕染法的使用,使其更接近和达到国画题材的表现手法,犹如一幅水墨花,很具观赏性,这也是康熙青花备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各朝代中青花瓷的特点——唐宋青花瓷


青花瓷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本文简单介绍唐代与宋代两朝代的青花瓷特点,希望让读者大致了解。

唐代青花瓷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殇期。现在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条纹复;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鱼藻纹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点彩梅朵纹器盖。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近年来在巩县窑窑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标本,由此进一步确认了唐青花的产地就在河南巩县窑。

从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片来看,其青料发色浓艳,带结晶斑,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应是从中西亚地区进口的钴料。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胎釉之间施化妆土。器型以小件为主,有复、碗、罐、盖等。纹饰除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以外,其余的均为花草纹。其中花草纹又分两大类,一类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为多见;另一类是在菱形等几何图形中夹以散叶纹,为典型的阿拉伯图案纹饰。从这一点看来,并结合唐青花出土较多的地点(扬州为唐代重要港口),可证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销。

宋代青花瓷

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到目前为止,我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一是1957年发掘于浙江省龙泉县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残片。该塔的塔砖上有绝对纪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另一处是1970年在浙江省绍兴市环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残片。该塔塔基出土的塔碑证明此塔建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

这十余片宋青花瓷片,都是碗的残片。胎质有的较粗,有的较细。纹饰有菊花纹、圆圈纹、弦纹、线纹等。青花发色前一处的较浓、发黑;后一处的较淡。发色较黑者,应是外罩透明釉太薄的缘故。浙江省本身就有着丰富的钴土矿,这些青花瓷应该就是使用了本地的钴料。它们与唐青花并无直接的延续关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