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瓷砖与地板 > 导航 >

紫砂与普洱张

紫砂与普洱张

瓷砖与地板 地板与瓷砖 瓷器的欣赏与鉴别

2020-09-28

瓷砖与地板。

紫砂与普洱,是上苍赐给宜兴与云南的得天独厚的礼物。紫砂壶是冲泡普洱茶的最佳茶具,普洱茶是“蹲在”紫砂壶里最久的茶;二者同具收藏的属性;二者皆具越用(存)越新(香)、“老而弥坚”的共性;二者的完美结合,给茶人带来无边的享受;二者溶为一体时,便兼具了水、金、火、木、土的五行之说。张智强博士如是说。

张智强是大学校董,又是儒商,他经营着吃吃喝喝的美食,却对书画艺术情有独钟,闲来挥洒几笔,装框补壁。而我最有感触的,便是“普洱张”。顾名思义,是张博士以他的眼光、情趣、资源、标准而精心制造的普洱茶,一个“张”,张扬的便是个性。

普洱至今,已走过了3000多年的历史,千年古茶树,其一片片茶叶,浸泡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沉沉浮浮,或浓或淡,象不知疲倦的寂寞的舞者,滋润着历代茶人的心田。面对普洱这个在云南的崇山峻岭中繁衍了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活化石,张博士很有感慨地说,收藏数十年的普洱冲泡之后,汤色透亮依然,茶气醇香依然,叶胫鲜活依然,这种普洱所独有的魅力,是任何食品都无法挑战的,因它独具“品饮、收藏、文物”的三重属性。

作为大众的普洱茶,只要卫生、便宜、味正,就很受追捧了。但作为小众的普洱茶,就多了几份讲究,对茶底的品质、工艺的过程、文化的内涵、收藏的潜力等等附加值有了别样的期待。一般的茶庄,灌输给普通茶客的,往往是将泡茶小姐们手势繁缛的茶艺表演,或单纯的陈茶年代,直观地冠以茶文化。其实,这至少是对传统文化的陌生。而张博士以其丰厚的学养以及“独辣”的市场眼光,举一反三地将文化溶入茶中。他将老子对水的形态力量的诠释,引入普洱茶包容、和谐与内敛的品质,将孔子比德于玉的诠释,引入普洱茶高贵、俨醇与经久的品质。

假如,你在夕阳斜照的黄昏,坐在阳台的茶几前,把玩紫砂壶,冲一泡禅悦,细细品味,静静冥想,相信,平素感到浓得化不开的烦恼欲念,都慢慢清晰、渐渐淡化,浅浅地浮在茶面,咕噜下肚,会想起林语堂博士的那句经典:人生不过如此!

张博士如此用心地挖掘、弘扬普洱茶文化、源于他对普洱的痴迷与敬重。他觉得许多人,面对一片陈年普洱,更多的是给它断代,品尝它的滋味,确认它的市值,停留在物质的层面,而他则是感受它的精神层面,每当他面对一片几十年的老茶,都会肃然起敬!会遥想也许它生长于那棵见证了历代风雨的老茶树,也许是位饱经磨难的茶农采摘、制作,而后在某位茶人手中珍藏,任凭世局动荡,也许这片老茶几易其主,面临多少次诱惑,却一直没舍得开汤喝掉,当某一天传至你手,小心剥落些许,放入紫砂壶,冲泡入盏时,你或许能感觉到它所承载的历史,所刻录的记忆,所包涵的苍桑。tAOcI52.Com

延伸阅读

陶瓷文化:普洱茶和泡普洱茶的紫砂壶


普洱茶最常见的形制莫过于砖、饼、沱,这几种茶型无疑是最经典、也最常见的。这几种形制的紧压茶,诞生的初衷是为了便于运输。

砖:砖茶是经蒸压成型,长方或正方型的,似砖块的茶叶成品。

砖茶是普洱茶常用而不独有的形制,以砖为形的茶制品可以前溯到唐朝;建国后,普洱砖茶的生产主要在昆明茶厂和下关茶厂,分生熟两种,昆明茶厂的7581和下关茶厂的边销砖,就是具有很长生命力的成熟产品。历史上,普洱砖茶多用于边销给川藏地区的少数民族,采用较粗老原料。

饼:普洱饼茶外型扁平呈饼状,又称圆茶。

一般以白绵纸包装后,每7块用竹笋叶包装成1筒,又名七子饼茶。传统的七子饼茶每饼净重357克,饼直径475px525px,中心厚度50px,边缘厚25px。这样的外形设置,一则是便于运输,二则是便于计算重量。一饼茶为357克,一筒七饼;357克*7饼茶=2499克,约2.5公斤。一件12筒约30公斤。一匹马驮2件约60公斤,刚好适合一匹马负重前行。另外,七在中国是一个吉祥的数字,寓意多子多福。饼茶的用料比砖茶相对细嫩些,历史上饼茶曾经作为贡茶上贡京城。

沱:普洱沱茶外型呈碗臼状,俗称碗碗茶,最早源自景谷姑娘茶,1902年被大理永昌祥茶庄发扬光大,成为名茶下关沱茶的前身。

沱茶多销往四川及康藏等地,川人旧谚:沱江水泡下关茶,可见其对沱茶非常有感情。传统制法每沱100克250克500克不等;90年代初,昆明有茶厂开发出3克和5克的迷你小沱。

在针对90年代至今的各种存储条件下的茶品进行的审评中,我们得出一些方向性的判断:紧压茶在水分保持、香气保持和熟化程度上都较散茶更好。而在同等条件下,不同形制的紧压茶陈化度是不一致的,沱茶香气保持最好,饼茶的平均陈化度最高,砖茶在香气与陈化度方面都次于前二者。

泡普洱茶的紫砂壶

泡普洱茶的紫砂壶容积一般要比泡乌龙茶的大些。由于云南大叶种茶本身叶片比较大,大一点的壶有利于叶片充分伸展开、内涵物质的开释,而乌龙茶讲究小壶,逼出香气。所以壶不能大。泡普洱一般宜选择180亳升~200毫升左右的茶壶,当然也可选择更大一些的壶,视喝茶人数的多少而定。

紫砂陶艺家张燚朱泥作品《仿古如意》现展览于绿宝石艺术陶瓷馆适合冲泡:普洱茶

适合泡普洱茶的紫砂壶外形

其次,谈一下壶型。泡普洱茶宜选择脖大、耳桶丰满的壶型。出水一定要好,流以直流,剑流最好,口盖一般不宜过小,过小不利于壶内温度披发,尤其是品饮新制作的生茶时,紫砂壶型中苦涩就会增加。口盖过大也不好,象虚扁一类的壶型,饮用过程中口盖过大,热量披发太快,茶香就不能饮满,常用的壶型推荐象景舟石飘、仿古、尺度水平、巨轮珠等。方型壶因为是方流,出水一般都较慢,不推荐。

紫砂壶的质地

再次,谈一下壶泥料。这里有一个条件就是喝普洱茶的目的是为了试茶仍是为了饮用。有时候我们喝普洱茶就是试一下茶质的好坏来决定是否有继承存放的价值。这时该用目数高的朱泥壶就好,基本上比较能如实地反映茶质的好坏。正常饮用的话选择朱泥段的泥料为宜,紫砂可以吸附一部门与普洱茶质中不好的苦、涩、抽烟味,用紫泥壶来泡渥堆味会减少良多,老的入仓茶也可以用紫砂来吸附一定的杂味。

还有就是烧结温度与壶壁厚度的题目。假如是泡干仓老茶,本身茶质就很好,苦涩度也低,水甜,就不必选用烧结温度低的壶,而宜选用烧结温度高、壶壁薄的壶,这样可以更好表现干仓普洱好茶的香、醇、滑、厚来。吸附异味就不是太重要。熟茶来讲,窑温低、粗砂壶壁厚吸附堆味的能力最强,熟茶因为要迅速降低茶的温度来减少清涩味、壶壁厚薄一点,烧结温度低一下为好,宜选用红泥本山绿泥、降坡泥一类泥料所制的壶。

喝不同的茶,在紫砂壶的器形大小上有哪些讲究?

紫砂陶艺家吴晓明作品《虚扁壶》现展览于绿宝石艺术陶瓷馆适合冲泡:绿茶

1.扁壶型,如仿鼓壶、虚扁壶等,身筒矮,不易储温;口大,与空气的接触面就大也易散热,壶口大揭盖还便于观察绿茶在水中的形态美感。这种造型特别适合泡绿茶,使较嫩的绿茶不易泡老,可较好的展现出绿茶滋味清爽、鲜活的特点。

紫砂陶艺家张燚作品《西施壶》现展览于绿宝石艺术陶瓷馆适合冲泡:铁观音

2.而类似于西施、匏尊、容天,莲子,掇球等等,肚大,口小,不易散香;壶深,易于保温。这种造型适合泡乌龙茶,铁观音,普洱等需要高温发茶的茶叶。它轻易表现出乌龙茶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甘甜的特点。泡普洱的亦是口感凸起,陈香不绝;潮汕工夫茶讲究壶的宜小不宜大,宜深不宜浅。由于乌龙茶叶呈卷球状,圆形壶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可以让半球状的茶叶完全伸展,圆形的壶壁可让水在壶里顺流而转,跟能温润地将水与茶叶紧密结合,有利发茶。

陶瓷文化:著名紫砂陶艺家张燚谈赏壶与文化


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师张燚作品《菊蕾壶》现收藏于绿宝石艺术陶瓷馆

赏壶是最讲究文化底蕴的。紫砂壶在制作型态上可以分为仿真花器和传统素器两大类,仿真花器是以自然界的动、植物为本而入艺。这类紫砂壶要求制作精细、装饰和实用结合要和谐而不显牵强,也不要莫明其妙的夸张。素器是以简单的几何造型为器型,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物。赏素器首先要看壶身、壶盖是否丰满,方器是否不内夹,圆形是否不瘦瘪,再看壶嘴和壶把组合的外切空间线条是否流畅。在紫砂行业内有这样一句师徒相传的谚语:壶把随着壶身走,壶嘴顺着把末出,形象地说出了其中的奥秘。

张燚向父亲张顺法请教制壶技艺

紫砂壶的第一功能是使用,因此首先要用得顺手,可以用手拿起壶把根据自己习惯用一手指按住盖看是否舒服,且其他手指不会触及壶身,否则会因烫手而拿不住壶。然后还要看壶盖与壶身是否有间隙,间隙太小或太大都不行,标准间隙是左右摇动时能听到轻微撞击声,大约2毫米的间隙为佳,盖边线跟壶口线要整齐服帖成一线,转动时不会出现太大的距离。掌握了上述要点后,你就可以随心所欲玩壶、赏壶和养壶了。

台湾领导人马英九为青年紫砂陶艺家张燚题词承古意新

张燚简介张燚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师、中国紫砂优秀中青年陶艺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会员、绿宝石艺术陶瓷馆签约的著名陶瓷艺术家。陶都宜兴,紫砂荟萃,润陶苑秀立于林。润陶苑张氏一门,有女名燚,其父张顺法,其母鲁瑛,皆为紫砂工艺厂著名工艺师,外公鲁玉贵更曾系紫砂工艺厂党委书记,家学渊源,自襁褓即受熏陶。赋乃天生,性是情生,幼时便对紫砂独抱情怀,日益渐深,后南京工业大学毕业,遂立志从业紫砂艺术之创作,拜省大师胡永成门下,悉心学艺,更入四川农业大学艺术系进修。其紫砂技艺逐步精深,出现其独有的艺术风格,作品简练古朴,以高雅见长,能圆能方,注重造型特点与细节处理。近年来,在各类大会展览评选中屡获奖项,深受爱壶者的喜爱与收藏。2008年3月《春色满园》捐赠江苏红十字会拍卖;2008年10月《线韵》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设计银奖;2009年5月《宝玺》获大连茶博会银奖;2010年4月《君子风》荣获首届山东茶文化节优秀奖;2010年9月《凤鸣》艺术造型获国家专利;2011年6月《凤鸣》获首届原创作品二等奖;2011年11月《紫砂梨式》被无锡博物馆永久收藏;2012年5月《竹福》在石家庄第五届茶博会传统造型中获制作金奖;2012年6月《菊瓣》在河南电视台举办的【我最喜爱的紫砂艺人暨作品】电视网络评选活动中荣获银奖;2012年7月《宫灯》被天津博物馆永久收藏;2013年6月《菊瓣》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永久收藏;2013年10月《缘古》无偿捐赠给江苏宜兴残联;2013年11月《事事如意套壶》获在陶瓷行业协会评比中荣获二等奖。除了技艺上的成就,她还关注着紫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009年起先后发表论文《紫砂壶中的艺术气息》、《诗意宫灯文化神韵》、《线韵之创作漫谈》、《浅谈紫砂壶的创作和创新》等在业内引起极大反响。

陶瓷文化:紫砂陶艺家张燚——浅谈紫砂泥


紫砂泥是大自然赋予陶都宜兴的恩泽,是一种自然特殊的矿土,即含铁质粘土质粉砂岩。历代紫砂艺术家以聪颖的智慧和灵巧的手,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壶艺天地。

紫砂泥是含有黏土,石英,云母的有色耐火黏土,经过一千多度的烧成,生成残留石英,云母残片,莫来石晶相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烧结形成了难得的双重气孔结构,使得紫砂泥形成了适应中国茶文化的天性。紫砂泥或以不同成份配比,不同温度气氛烧成,呈现出紫而不姹、红而不嫣,黑而不墨,如铁如石,胡金胡玉。这就是紫砂泥色淋漓尽致的体现,如在泥中和以粗粒生、熟泥砂,或调、铺缸砂则谷皱周身,珠粒隐现,更自夺目。

紫砂的分类从颜色分可以分成紫泥,红泥,段泥。不管是哪一种泥料,都必须符合几个共同特征,表面具有颗粒质感,断面在显微镜下气孔呈双重气孔。

泥料发色指紫砂泥烧成中发生的色彩变化。紫、红、黄三种基泥,由于矿区、矿层的不同,加工过程的差异,以及窑烧时温度等各种因素,其发色变幻莫,正是因为紫砂发色的影响因素较多,令其色泽多样,给人以不断探究的兴趣。

紫砂泥料的优劣,主要也体现在以下的特征上,经过泡养,颗粒质感圆润,饱满,砂感很强。双重气孔可以保证紫砂器皿的透气性,和相对的隔热性质。

紫砂材料的双重气孔就是团状颗粒和微小粒子在烧成过程中相互融合团状颗粒中的结构性气孔和微小颗粒的气孔结合产生的链状气孔,双重气孔并不是只有紫砂材质。紫砂有地域性,至少目前还没有发现其它地方有和宜兴紫砂质感相仿的泥料。紫砂泥矿料中最典型的结构可以从底槽青泥料看出,泥料的颗粒,气孔,泡养以后的质感等都充分展示了紫砂材质的原始美感;好的泥料应该纯净,烧成后要有质感。在制作过程中,对制作艺人来说可塑性要强,成品率要高。

市面上一些劣质泥料通常是用普通的有色黏(陶)土,粉碎后加入色料拼配而成,就颗粒结构看,缺乏原矿紫砂矿料质感的丰富性,断面结构也很单一,玻化明显,没有紫砂泥料砂质颗粒的不均匀状态。优质矿料加工成泥的流程也必须科学、合理。现在许多炼泥人没有理解紫砂的特性,在炼制过程中不注意颗粒结构的合理搭配,一味的机械粉碎过筛,导致泥料质感过分均匀,不仅机械强度降低,而且破坏了颗粒分布的合理结构,致使紫砂表面的质感单一,不能充分展示紫砂材质美感。

泥料的可塑性也直接影响了壶的制作时间与成功率,好的泥料可塑性好,制壶者在制壶过程中能顺应自己的想法与创作思路,制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相反,可塑性差的泥料,不仅影响制壶者的制壶过程,更使得作品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与美感。

好的泥料,应该质感丰富,色泽谦和,不招摇,应该含蓄,内敛。手感就如摸豆沙,细而不腻,十分舒服。

紫砂泥的特殊性使得紫砂器皿在加热过程中能发出远红外线。远红外线能够活化水分子,与紫砂析出的微量元素一起,将水矿化成为矿泉水。科学实验证明,远红外线对纯净水有辅助矿化作用,纯净水经过紫砂炊具煲煮后,将矿化成pH值呈7.1左右的弱碱性,有利于人体弱碱性健康体质的形成。同时,远红外线还有活化脂肪酶的作用,紫砂所含的部分微量元素也能够活跃分解脂肪的酶素,所以紫砂炊具煮出的食物柔美而不腻。紫砂的微孔结构还能使紫砂炊具保鲜食物,令食物盛暑越宿而不馊。紫砂泥在正确烧制后形成的双重气孔结构气孔,既能透气怡香,又能保水保温。这样茶叶的温、色、香、味就都被很好地保持住了,正是如此,才有了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称誉和几百年来人们对紫砂壶的推崇。

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宜兴紫砂壶以其得天独厚的泥科,集合科学的生产工艺,精美绝伦的器物造型,有口皆碑的实用功能,成为世界名陶中一颗闪亮的明星!

紫砂文化:紫砂的起源与发展


紫砂创始在何时,在我国陶瓷史上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明、清时代的史籍中明确地说,紫陶器创始于明代弘治、正德年间,金沙寺的和尚和书僮是创始人。如明周高起在《阳羡名壶系·创始篇》中说:“金沙寺僧,逸其名,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兴陶缸翁者处,搏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传口柄盖的,附陶家穴烧成,人遂传用”。周容《宜兴瓷壶记》说:“今吴中较茶者,必言宜兴瓷,始万历,大朝山寺僧(即金沙寺僧)传供春者,吴氏小吏也”。

供春和吴氏是何许人呢?《宜兴县志》记载说:供春是明正德年间(公元1504-1521)提学副使吴颐山随带的书僮,吴读书于金沙寺中(此寺今仍尚存遗址)。吴梅鼎的[阳羡茗壶赋]说:“彼新奇兮万变,师造化兮之功。信陶壶之鼻,亦天下之良工”。这些记载清楚地说明紫砂创制于明代中晚期,绝对不提宋代已有紫砂的事实。

1976年宜兴红旗陶瓷厂在施工中发现了紫砂古窑遗址,才得到证实宜兴陶瓷生产的始于新石器时代。宜兴是个古老的县,始设县于秦,远在新石器时代,勤劳的人民就在这里开创了原始陶瓷生产活动。先后多次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古文化遗址七处,其中就有新石器时代遗址五处。古窑址近百处,其中有汉代窑址三处,六朝窑址三处,隋、唐、五代窑址九处,宋、元窑址二十处,明、清窑址六十多处。因此民间传说,把越国的范蠡奉为“宜兴陶瓷创业的祖师”或“陶朱公”是不真实的。

古紫砂窑址位于宜兴蠡墅村羊角山,是丁蜀镇黄龙山的支脉系统,这里是盛产紫砂泥矿的地方,所以古人把窑建在原料的产地。古紫砂窑址是埋在长约十公尺的土堆下面,经破土清理,共分三层,上层厚二公尺余,为近代废窑陶瓷碎片堆积,以缸、翁碎片为主。第二层为混合堆积,从元代以迄清代初年,延续时间较长,堆积层较厚,约二至三公尺,多为瓯窑缸、缶、翁和肩部饰有菱花的陶罐、玉壶式的釉陶壶等残片,尤其后两种具有元、明代陶瓷造型风格;其次还发现“宜均器”残片,与瓯窑制品极为相似。

另外在附近偏北方向,发现有瓯窑遗迹,说明所堆积是元未明初瓯窑的堆积物。第三层为早期紫砂堆积层,厚1.5公尺,断面呈灰紫色,主要是紫砂壶残片,有壶身、壶嘴、壶盖等。在此堆积的附近,发现了一座长约十公尺、宽约一公尺余的龙窑一座,其中亦有紫砂片。窑的下层,是黄土,是建窑时用黄土人工填成的。南端用小砖砌成倾斜的砖垛两排,这一种小砖与江南地区常见宋墓砖极为相似。根据发掘出土的大量紫砂器残片分析研究,可以分辨出主要造型有:壶、罐两个大类,其中以壶为大部,均呈紫红色,器物里外无釉,从残片复原的器型分有高颈壶、矮颈壶、提梁壶等三类。紫砂泥质较粗糙,器身表面细密度亦差。由于没有用匣装,而是直接入窑烧成,因而常有火疵现象,在成型方法上已脱离用陶轮拉坯的做法,根据紫砂泥不同于其他陶土性能,而采用泥片镶接法,壶嘴、壶把、壶的子(俗称壶盖、壶顶)的粘接,则采用穿洞捏塞法。为后世紫砂器成型开创了新的工艺,奠定了紫砂器造型的基础。例如:龙头壶的壶嘴,捏成龙头型。六方形壶,壶的颈部起线,壶嘴根部附加菱花形纹饰,以及壶把上带有小孔的处理等,都相当成熟。从复原的三件造型、装饰来看,线条流畅,饰纹恰到好处,绝非免强而为之的处女之作。

此外,镇江博物馆近年来在一座南宋古井里发现了两件紫砂壶。壶身、壶嘴、壶底用泥片捏成,壶颈部留有刀削痕,壶身留有很明显的手捏痕,并且上半截还施了釉。据考证,认为是宋代酒壶。从用泥粗糙,制型朴素,比较古老看,在时代上可能早于南宋。不过今后还得作进一步研究,才能得出更正确的结论。

1234下一页

茶与紫砂 天作之合


从饮茶衍生而来的茶具,是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同样是一门独立、精深的学问。在所有的茶具尤其是茶壶中,紫砂壶以风流之姿坐稳当今第一把交椅,成了人们争相购买、收藏的器皿。

然而近来,关于使用劣质、仿制紫砂壶喝茶危害健康的消息不断见诸报端,让人们对紫砂壶的茶用价值产生了怀疑。近日,记者走访了本市一些紫砂壶研究、收藏者,他们表示,纯正的紫砂壶,仍是饮茶的最佳器具。

裕后堂纯正紫砂博究馆的王祖淦先生认为,“茶事以紫砂为上”的说法是准确的。据他介绍,紫砂壶适于茶事,首先就有科学依据。多项研究表明,常见的茶壶中,瓷壶偏酸性,玻璃壶偏碱性,而紫砂壶恰为中性,最适于保持茶质、提取茶香,可令茶与水有效融合。并且,和普通的陶瓷相比,紫砂壶透气而不渗水,可最大限度发挥茶香。用紫砂壶冲泡的茶,香气馥郁,口感上佳,紫砂壶几乎就是为茶量身定做的“衣服”。

自明代以来,紫砂壶的茶用价值逐渐广为人知。不过在早期,金银、瓷器茶具盛行的时候,紫砂壶还只能做陪衬。后来,伴随着紫砂壶的广泛传播与文人们舞文弄墨的追捧,紫砂壶后来居上,成为了饮茶时的必备器皿。紫砂的“加冕”与其说是创造,不如说是发现。只有紫砂最合茶性,能完美地诠释出茶的价值,可谓天作之合。

本市知名紫砂壶研究者罗文华先生说,紫砂壶不但善保茶香,其自身的性质也决定了适于泡茶。紫砂壶耐热好,导热慢,不但沏茶、煮茶时不烫手,饮茶时不烫嘴,且寒冬季节遇热水不开裂,较适于保养。此外,紫砂久经茶事后,色泽愈加温润古雅,还可保有茶香。紫砂壶本身造型大气简约,结合书画后更加形神兼备,其独特意蕴真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度与风致。

紫砂文化:谈谈茶与紫砂的情缘


一般来说,紫砂壶是不挑茶叶的,任何一种茶叶都可以用紫砂壶来泡制,但是壶的特性与茶的特性相配更佳。

紫砂壶大家都一般认为宜兴的会更好。那么就拿宜兴紫砂壶来说,宜兴紫砂壶的颜色一般有紫褐、朱红、泥黄三种。一般紫砂壶是用于冲泡普洱茶和乌龙茶用。其原因是普洱茶和乌龙茶对冲泡的水温要求较高一般在95—100℃,而且要持久高温方能产生其茶叶特点。而紫砂壶有较好的保温能力,可以使乌龙茶、普洱茶的香味不易散失,所以,一般在冲泡这两种茶的时候都要采用紫砂壶。

乌龙茶在选用紫砂壶时一般要选择肚扁,较小的紫褐色紫砂壶。而在冲泡普洱茶时一般是要使用肚大、容量较大的朱红色紫砂壶。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也可以根据自己个人喜好来选择。在紫砂壶开壶时,一般如果是好的紫砂壶要先用细毛小刷将外壁和内壁刷洗干净,然后用茶水(如果要用于冲泡普洱茶就用普洱茶浸泡,如果用于冲泡乌龙茶可以用绿茶浸泡,不用选择太好的茶叶)浸泡三到五次直至没有了泥沙味为止,最好能一天换一次水,一两天换一次茶叶。还有一点是需要提醒的,冲泡普洱茶的紫砂壶和冲泡乌龙茶的紫砂壶最好不要混用。

再拿紫砂之中的朱泥来说,一般目数较高,密度大,对高香型茶品的香味吸附损失少,是乌龙茶伴侣。朱泥小壶宜冲泡条索状的安溪铁观音,表现茶香特质,平顺释放出铁观音的茶韵花香。现在烟台很多市民在家中,兴致盎然之时会选择“功夫茶”,如果是专门品茶,那么容器容量建议在100-200毫升的小壶品饮,其殷红象征吉祥。

段泥(本山绿泥)更适合冲泡绿茶类、铁观音、台湾包种茶、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胎轻质疏,好沏绿茶。高身筒(如井栏)是泡茶的不错选择。

紫泥、段泥、降坡泥中、大品壶适合冲泡黑茶类,身筒高一些更好。紫泥、段泥、降坡泥泥质较为疏松,利于吸附黑茶类不好的味道,其交换作用也可以使茶汤的味道更好,身筒高更有闷泡的作用。但熟普由于汤色过浓,容易造成段泥吐黑,应该在试养后再持续泡养。

陶瓷文化:紫砂与竹


宜兴紫砂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融合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又因为植根于江南阳羡,有历代文人的密切参与,使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人文雅趣。竹被认为是中华民族气节的象征,历来受到文人激赏,宜兴又有竹海之称,故紫砂艺术与竹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未出土时已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竹,因四季常青,人们把松竹海并称岁寒三友;又因竹竿挺拔、刚直不阿而把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竹与大众密切相关,竹制品是生活必需品,竹刻、竹编是悠久的民间工艺美术,竹文化也是重要的民俗文化,民间有梅开福贵,竹报三多竹报平安之说。总之,竹文化对文学、绘画、园林、音乐、宗教以及工艺美术有深远的影响。宜兴与紫砂艺术与竹文化联系密切。

竹是紫砂花货重要的创作题材,竹型茗壶已成为紫砂塑器的一大门类。有以一节竹筒造型成壶的,如竹段壶,即以一段竹筒为壶身,竹枝为嘴、把、钮,并贴以竹叶数片,简洁巧妙,已成经典。以竹入壶的另一种做法是光货壶体上用竹枝、竹叶做嘴、把、钮等壶的附件,如小型竹节壶、珍竹提梁壶等等。总之,竹是紫砂创作的重要题材,以竹造型是紫砂造型艺术的一大手法和组成部分。

以竹饰壶,把竹文化与紫砂相结合,让人在品茗玩壶时,品味竹的潇洒飘逸,虚心劲节,壶、茶、竹融为一体,美哉美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