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黑花瓷器 > 导航 >

宋白地黑花芦苇鹭鸶纹瓷枕

宋白地黑花芦苇鹭鸶纹瓷枕

古代黑花瓷器 怎么鉴别黑淘刻花瓷器 瓷砖墙面

2020-09-29

古代黑花瓷器。

《说文解字》有载:“枕,卧所荐首者。”我国古代的枕最早由天然石料制作而成,后来逐渐扩大到木、玉、铜、竹、瓷等材质,而瓷枕是古代时期最为流行的一种寝具,易于保存,留存最大。河北省出土的一件瓷枕上有诗文曰:“久夏天难暮,纱橱正午时,忘机堪昼寝,一枕最幽宜”,可见,瓷枕是古人夏日的纳凉用具。而除此用途之外,有些较小的瓷枕还可作诊脉之用。

这件宋代白地黑花芦苇鹭鸶纹瓷枕(图1),通高11、长30.5、宽21厘米。枕呈椭圆形,通体施白地黑花纹饰。枕面绘鹭鸶苇塘觅食图,布局简洁,主旨鲜明。枕面(图2)出檐,白地黑花绘一粗一细线框,框内一丛芦苇为中心,两侧各绘鹭鸶一只,左边低头觅食,右边空中飞翔,勾勒了鹭鸶的尖喙、长颈、长足,写实又传神,与苇丛、山石、水岸,构成了一幅极富意境的沙汀小景。

枕壁一周饰卷草纹,底部(图3)钤“刘家造”长方形印章款,这是磁州窑系瓷枕常见款铭。鹭鸶纹饰中国古代传统吉祥寓意纹饰之一,与荷花一起出现,期望美满的婚姻和爱情,与芦苇、莲花一起出现,有“一路连科”的寓意,是士子们祈求仕途顺遂的美好愿望。

我国的瓷枕最早出现在隋代,流行于唐代,宋辽金元时发展繁荣,明清之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宋元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瓷器制造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顶峰,瓷枕也广泛出现并被人们所使用,这一时期的瓷枕形制丰富,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椭圆形、腰圆形、银锭形、豆形、云头形、鸡心形、花瓣形等,也有雕塑成婴孩、侍女等人物形,卧狮、卧虎等瑞兽形。枕面装饰以白地黑花最为流行,题材和图案来源广泛,大多是普通人们的日常现实生活,白底黑花装饰简洁明快,生动写实,用笔凝练,简单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写实画面,枕面纹饰有各种花卉纹、各种动物纹、婴戏人物纹,还有大量的诗词、吉语等文字纹。宋元时期枕面上的纹饰直观地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习俗和人们的精神追求,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taoci52.com精选阅读

白地黑花瓷罐(元)


元 白地黑花瓷罐

规格: 口径11厘米,底径6.4厘米,通高11.9厘米

收藏地: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白地黑花瓷

磁州窑系瓷器中以白地黑花者最负盛名。这种技法是在唐代长沙窑釉下彩绘的启发下,于北宋时期发展成熟的。其做法是先在器物坯胎上施一层洁白的化妆土,然后用富含铁元素的黑彩作画,最后再施一层透明的玻璃釉。烧成后的画面黑白分明,主题突出,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朴实自然的风格

白地黑花瓷器在宋金元时期的河南民窑中普遍烧造,这件带盖罐就是出自河南省鲁山县段店窑遗址。它直口微敛,深腹圈足,白地上绘出两组写意的蔓草,圆盖上也有同样的构图,色调明快,笔法流畅,其昂扬随意的情绪在御用汝瓷中是绝难见到的。而且白地黑花的作品均出自史失其名的民间艺人,他们对艺术的追求盖无成法,既受商品经济的制约,又有自娱自乐的成分,虽不免稚拙或粗鄙,但其间流露出的质朴和自然则诚非北宋及其以后的文人画所可比。

鲁山段店窑

除烧造磁州窑系的瓷器外,段店窑还有自己独特的产品即鲁山花瓷。这种花瓷起源于唐代,是在黑釉中浸漫流溢蓝白色釉,如行云流水或水乳交融,变幻之法浑然天成,宋代钧窑的窑变釉就是吸收了鲁山花瓷的技术成就而形成的。但宋代以后,段店窑已极少有花瓷,而以白地黑花、划花等磁州窑瓷器为主要内容了。(

白地黑花磁州瓷鉴赏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最负盛名的民间瓷窑,它那淳厚质朴、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精湛独特的制作工艺,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宋花卉纹梅瓶"target="_blank">磁州窑白地黑花花卉纹梅瓶

磁州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市彭城镇和磁县观台镇一带,两地宋代均属磁州,故名。磁州窑制瓷历史悠久,五代末北宋初期磁州窑制瓷逐渐形成了自身的风格,此后历经宋、元、明、清,其烧造历史一直未曾中断,至今仍是我国重要的陶瓷产区之一。宋、金时期是磁州窑制瓷的鼎盛期,此时的磁州窑不仅生产的瓷器品种丰富,器形实用多样,而且在胎体施加白色化妆土的基础上,利用绘画、划花、刻花、剔花、印塑、彩釉等多种多样的装饰技法,来表现极具民间风俗、风情的装饰内容。磁州窑以其质朴、洒脱、奔放的民间艺术装饰风格,影响到了北方地区许多瓷窑,各地瓷窑纷纷模仿它的产品风格,生产了众多“磁州窑类型”瓷器产品。如河南鹤壁集窑、修武当阳峪窑、禹县的扒村窑、登封曲河窑、山西介休窑、霍县窑、山东淄博窑、江西吉安吉州窑、福建泉州窑、四川广元窑等都烧造过磁州窑类型的产品。而北方地区的辽瓷,西北地区的西夏瓷等在瓷业生产上也深受磁州窑影响,甚至朝鲜、日本、越南、泰国、缅甸等国的某些陶瓷装饰风格也能看到其影子。

磁州窑在我国古陶瓷发展史上最突出的成就,就是以“白地绘黑花”瓷器装饰方法为代表,将我国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带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这种“白地黑花”的典型磁州窑类型瓷器最基本的特征,是在白度不高且比较粗糙的胎体上先施一层白色化妆土,然后在这层化妆土上,以赤铁矿绘画图案。在此基础上,磁州窑工匠们还发展出了一系列装饰手法,如白地绘黑花、白地划花、白地剔花、白地酱彩、白釉珍珠地划花、白釉红绿彩、白釉绿斑、褐斑,以及绿釉黑花、铁绣花等等。在视觉上造成对比强烈的明快效果,形成了磁州窑特有的风格。此外,磁州窑装饰创造性地运用了中国绘画中的写意画法和图案装饰法,生动地将花卉、人物、鸟兽、虫鱼、山水风景等自然景物描绘在瓷器上,并且结合运用诗词与书法手段,极大地丰富和繁荣了我国瓷器的装饰技法。而磁州窑的白釉黑花装饰手法,对元代青花瓷的出现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也是磁州窑最卓越的贡献之一。

剔花牡丹纹瓷枕


主持人:收藏无限慧眼识真,欢迎走进我们的专家鉴定室,我们今天演播室要鉴定的藏品,就是这件器物,我可以告诉大家,它是一件瓷器,但是它到底处自于什么时期,用作什么的,我先不说,我先来介绍一下,我们今天演播室邀请到的专家是,中华工商联古玩业协会的常务理事周继海先生,周先生您好。

主持人:按照我们的常规,还是来先解决观众手中的藏品问题。您看这个山东张先生寄来的。

专家:从这个修足到它这个胎,到它这个釉,应该是民国时期的一些杂窑口的作品。

主持人:它的市场价格现在能达到多少?

专家:应该值一千两千吧。

主持人:这个也是一个瓷罐,您看这是山东烟台李先生的。

专家:这是汉代的东西,东汉的。

主持人:那它现在市场价格应该是多少?

专家:一万块钱左右吧。

主持人:接着来看这个,这是云南沈先生两幅照片。

专家:很难从照片上非常确定地说,它是不是真品。整个的器型是宋哥窑的东西,是不是老的,还得看实物。

主持人:观众的问题解决完了,那么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今天要鉴定的这个藏品是一个瓷枕。先来了解一下它的细部特征。

主持人:这枕头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一件实用器皿。那么瓷枕是日常生活器皿还是民器呢,周先生?

专家:应该是日用瓷枕在中国历史上,尤其在宋代是非常普及的,在宋代以前呢,也用各种材质做了很多木枕、玉枕,还有漆枕。

主持人:瓷枕并不是说一开始它就有的,这个枕头它有一个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我们有一个片子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一看。

瓷枕是我国古代夏令寝具,冰凉消暑,它创烧于隋代,唐宋时期广为流行,元代以后逐渐衰落,明清时期,随着更为有益的制枕的材料出现,瓷枕开始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主持人:藏品名片里也介绍了,它是一个剔花的瓷枕,是吧。

专家:对。

主持人:那么这种剔花工艺在什么时期体现得最突出呢?

专家:应该在宋代。

主持人:那宋代我们知道有很多窑口,那这个瓷枕应该属于哪个窑口?

专家:磁州窑系的。

主持人:这个怎么体现出是宋磁州窑?

专家:从它的形制到它的工艺,到它的釉色,都说明它是磁州窑系的,它的具体窑口是山西介休。

主持人:它也属于此磁州窑系?

专家:对,它有一个特别突出的地方、特点,就是它烧酱釉,烧得比同类、同年代的磁州窑系的一些窑口烧得要好。就是像这种酱釉,它剔花呢,剔花工艺也是非常地道的,它这个剔花很薄浅,它整个的工艺要求,应该说是特别严格,再加上它是四面全部都是剔的。

金元白地黑花瓷收藏价格高吗


白地黑花瓷器,也叫白釉黑花瓷器,是典型的磁州窑系风格瓷器。磁州窑瓷器的白地黑花装饰技法兴起于北宋朝末年,在金代尤其流行。白地黑花装饰技法,是先在瓷胎素胎上挂一层白色化妆土,即形成所谓“白地”,然后用铁颜料绘制出装饰纹样,绘制完成以后再在表面施一层透明釉,最后入窑二次烧造,就成为白地黑花瓷成品,其纹饰丰腴、美观,是彩瓷之外一种别样的美丽。白地黑花瓷器属于典型的白釉釉下黑彩瓷器,目前只见极少量先施透明釉再绘纹样的釉上黑彩瓷。白地黑花装饰技法的开创,是我国白瓷技艺的一大重要进步。在宋以后的金元时期,这种技法被持续沿用并且盛行,为民间输送了大量白地黑花精品瓷器,而它本身所具有的艺术价值,也使得它在当今的收藏市场上备受欢迎。

根据近几年的拍卖记录来看,金元时期的白地黑花瓷器多在几万到三、五十万之间,少数精品也能拍到百万以上,而这种精品瓷多为当时的御贡。价格相对平淡的白地黑花瓷,今年的拍卖成交不少。如今年6月,北京保利拍出了一只元代磁州窑白地黑花大碗,直径20.3cm,无底价起拍,最后以1.73万元成交。9月,佳士得又拍出了一件高45.5cm的金代磁州窑白地黑花花卉纹梅瓶,成交价1.38万元。当然也有拍卖价格比较惊人的,如2016年,一件宋至金时期的磁州窑白地黑花缠枝花绘纹梅瓶经由香港蘇富比拍出,其高度43.5cm,可称硕美,成交价200万元整。2018年5月,新加坡伯明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行的春拍上,一件高63cm的金代白地黑花猴鹿纹瓶,最终更是拍出了825万元的高价。元代白地黑花瓷中,瓷枕是一个比较热门的收藏对象,2017年,佳士得(香港)与北京中汉先后拍出两件元代瓷枕,一件为长38.8cm的白地黑花-绘杂剧人物故事图长方枕,另一件为长42.2cm,宽17.5cm,高13.7cm的白地黑花-林和靖爱鹤图长方枕,分别获得了23.75万元和28.75万元的成交价。

由此可见,金元时期的白地黑花瓷器是具有很不错的收藏价值的。那么在选择白地黑花瓷进行投资收藏时,我们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一点,肯定是要注意鉴别瓷器是否确为金元时期。目前收藏市场上,出现了一些老盘新画的造假白地黑花瓷,一般是拿清代的老盘子,经由现代摹绘高手绘制一些模仿当时风格的纹样,然后假充金元瓷器。这种情况要尤其注意。其次,瓷器的品相和工艺也是疏忽不得,一般以选择当时为官家、御贡等制作的器皿为佳,这类面向上层社会生产的瓷器,普遍品相好、工艺精细。最后,瓷器上的黑色彩绘也是决定价值高低的一大因素。白地黑花瓷所绘图案纹饰受到中国画尤其是写意画法的影响居多,因此如果绘瓷之人的笔墨功底很好,那么做出来的瓷器彩绘也就画工精细,甚至有少数作品的瓷绘出自名家,那么这一类瓷器当然要比普通瓷器艺人所制作的瓷器要珍贵很多。

白地黑花如何挤走了钧瓷


现场出土的白地黑花瓷器残件资料图

神垕新发现的这片窑址,出土瓷片以白地黑花瓷占绝大多数,也有钧瓷、白瓷、黑瓷等。

具体到典型器形,有金代的天蓝红斑钧瓷盘、黑釉鸡心碗、白瓷碗,也有元代的素烧白瓷碗、黑釉小瓷盏、白釉褐彩盆、青瓷罐等,明代的主要是白地黑花罐和白地黑花点彩碗等。

明代钧瓷断烧,一直在陶瓷界存疑。不少人认为,任何一个朝代,繁华超过一百年,各种门类的艺术都会很发达,明朝有近三百年历史,为何就不烧钧瓷了呢?有人甚至推测,是不是一些明代的钧瓷器物被错断成了元代的东西?

这些在学界还存在争论,但无论元明之际烧不烧钧瓷,白地黑花已经无可争辩地成为当时中原一带窑炉的主产品。并且,即便是元代的钧瓷,与宋钧也已不能相提并论,在质量上严重下降。白地黑花瓷器,则大行其道。

白地黑花究竟靠什么,竟然把“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钧瓷挤出了中心舞台?

在禹州市钧官窑址博物馆,我第一次见到白地黑花瓷器,便为这种颜色对比如此鲜明的器物所吸引。

被吸引只是觉得它独特,并不是觉得它好看。与钧瓷相比,它表面的釉色很少,而且黑与白搭配过于凝重肃穆,与钧瓷窑变出的华美色彩实在不能相提并论。它的造型也不那么讲究,有的胎体明显薄厚不均,画工颇为随意,落笔有似蜻蜓点水。

的确,与依靠皇家御用登上瓷器巅峰的钧瓷不同,白地黑花瓷一点也不高贵,它是河北磁州窑系的“代表作”,其器身饰黑色花纹,造型多为罐、盘、碗、碟等日用品,走的完全是廉价的民用路线。

而且,在烧制程序上,钧瓷需要二次复烧,第一次是素烧,第二次才施釉烧,两次温度也不一样。白地黑花则完全没那么麻烦,一次烧成,流水线一般迅捷,烧得好就卖个好价,烧得不好就便宜卖,不必心头割肉一般非把次品砸碎。

低身段,让白地黑花瓷器拥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深入寻常百姓家,也使磁州窑系依靠它在北方扩散,风靡河南、河北、山西等地,其中,又以河南产量最大。禹州资深文物专家教之忠先生甚至告诉我,在美国西雅图的海岸边上,也发现过中国明代的白地黑花瓷器。

更多地了解白地黑花后,我知道,它也是有精品的,一些瓷人为了展示手艺,或者一些达官贵人特别定制的货品,也会把实用性与欣赏性很好地糅合,做出美轮美奂的货色。比如目前已知最高的磁州窑瓷器作品(高88.9厘米)—金代磁州窑白地黑花连生贵子纹荷口瓶,其体形饱满,画工瑰丽,宛如美女亭亭玉立,相当惹人喜爱。

装饰·白地黑花瓷器上的神秘题字

并不是说,以钧瓷出名的神垕,所有的窑都只烧钧瓷。

民窑说到底是靠市场生存的,老百姓喜欢用什么,就烧什么。

元明时期,北方最流行的就是白地黑花。所以,神垕新发现的这片窑址所出土瓷片,白地黑花最多。

其中,几件保存相对完好的明代白地黑花瓷罐比较有代表性,其器身饰黑色花纹,个别带有褐彩,内施黑釉,釉色鲜亮;肩部饰有几道粗细不一的旋纹和波浪纹,其下饰缠枝花草纹,线条粗犷厚重,黑彩繁冗,几乎占据了整个器物表面。

仔细看,这些瓷罐的纹饰相当简单,似乎是工匠随手涂描而成,线条的粗细并不完全均匀,该对称的地方也不完全对称。

懂瓷器的人知道,这正是磁州窑系产品的特点,风格粗犷豪放,线条简洁明快。

引人注意的是,部分出土白地黑花瓷器的底部写有字,包括“忍”、“张”、“清”、“用”、“酒”、“福”、“风花雪月”等。

曾就这些字的含义请教过多位陶瓷专家,其含义大致分为几类:一是工匠或户主的名字,表示产地或者归属,比如“张”;二是渲染喜庆或者祈福,比如“福”;三是社会箴言或者通俗说有点小资情调的东西,比如“忍”和“风花雪月”;四是表示用途,比如“用”、“酒”等。

这些字,成为观照当时风俗人情的一个窗口。比如“忍”字,马未都在《百家讲坛》曾讲过,这是宋人“国民性”的一个体现,当时饱受北方少数民族侵扰,屡屡割地求和,可不就得“忍”嘛!当然,“忍”字不限于宋,其后亦常见于磁州窑系的瓷器。

采访中,我意外得知,考古人员进驻之前,神垕当地人在这一带捡拾的白地黑花残器上还有不少其他字样,甚至是句子,包括“渴饮倭奴血”、“奏凯军少年兵队”和阿拉伯数字“1170”等字样。这些器物形制统一,有现在的可乐罐般粗细,比可乐罐略长一点点,似乎是带有编号、人手一个的日用品。

由于后来的正式考古发掘中找到的白地黑花瓷片并没有清代及以后的,一些人认为这些瓷片可能是明代军队所用,但查阅资料,明代虽有抗倭史,却无“少年兵队”的记载,而这些器物是在发掘现场最浅表找到的,其年代应该更晚一些,上面又有最近100年才普及的阿拉伯数字,这些器物为抗战期间烧造的可能性很大,此外,民国时期,中国受欧美影响,确实曾在学校中推行过童子军教育,童子军教育的发源地离河南不远,就在武汉。

烧造·或为明代为官家服务的窑场

那么,明代神垕所烧器型都有哪些呢?从发掘成果看,基本都是碗、盘、碟、瓶等日用品,这与典籍记载也是相互印证的。

明代《大明会典》记述:“凡河南及真定府烧造,宣德间题准:光禄寺每年缸,坛、瓶共该五万一千八百五十件,分派河南布政司,钧、磁(属河南章德府)二州酒缸二百三十只;十(号)瓶、坛八千五百二十六个;七(号)瓶、坛一万一仟六百个;五(号)瓶、坛一万一千六百六十个,酒瓶二十六个。嘉靖三十二年题准,通告折价,每缸一只折银二钱,瓶、坛一个折银一分。禹州缸一百六十只,瓶、坛一万八千九十个,共该银二百一十二两九钱。”

《大明会典》为正史,此文中的钧州、禹州是一个地方,钧州在万历年间避明神宗朱翊钧改名禹州。这段资料说明,明代禹州一如宋代,是有窑场为官家服务烧造器物的,但风头已被江西景德镇抢去,所烧不是钧官窑的花盆、洗等摆设类的皇家御用高端货,而是酒缸、瓶、坛等常用品。

结合典籍,一些研究者依据神垕的发现对明代禹州瓷业的情况作了大胆推测。从《大明会典》的记载中看,禹州为官家烧造瓷器的数量是很庞大的,但因为没有相应的窑炉出土,在哪里烧一直是谜。神垕这片窑址,可能正是当时为官家烧造瓷器的大规模窑场所在。

禹州资深瓷人李应洲曾复烧过出戟尊等钧官瓷,也做过白地黑花瓷器的仿古,他说,与钧瓷的两次烧成不同,白地黑花是一次烧成,所以制造速度相对快,成本也略低。

李应洲说,因为流程已成定式,并且产品是日用,并不需要太追求美感,当时匠人的制作速度是很快的,并且完全靠手上功夫就能将瓷器的款式、大小控制得不差毫厘。

对于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匠人的手感虽然没有写诸文字,但如果看过今天民窑的制坯,就能大致想象古代的劳作场面,因为就制瓷的手工过程而言,虽然时光流转千百年,古今之别,不过是制坯的车盘不再靠人工拨动旋转,而靠电力。

在神垕镇,我碰巧在一家民窑看到一名年轻人在做坯,车盘之上,以手按泥,随手法的屈仰收放,一个现代汉语字典大小的泥块五分钟之内就变成了约40厘米高的圈足细口圆肚花口瓶。

而碗、盘类的简单器物制作速度更快,李应洲先生说,神垕有位张姓老艺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跃进”时比赛,连带上釉一天能做七八百个碗,而且一摞20个,重量相差不超过一两。他还见过神垕国营瓷厂的老师傅制作同属磁州窑系的红绿彩碗,做法与白地黑花相差不大,老师傅手里夹两支笔,一支蘸红彩一支蘸绿彩,一朵菊花128笔不到1分钟就能完成,运笔如飞,一天能画好几百只大碗。

白地黑花的繁盛时期,瓷器作坊的劳碌场景应也大体如此。但瓷器也是追求时尚的,神垕的白地黑花延续烧至民国时期,其间,最受垂青的日用瓷器变成了红绿彩。

今天,白地黑花已经零落,生活中很难见到。在神垕镇新发现的窑址群西南不远,一条已拆迁了一半的小街聚集了几家瓷器店,一家门口的地上,一个约40厘米高的白地黑花橄榄瓶孤零零立着,我蹲下来看,店主热情地迎上来,报价一百四十元,话落又露怯,说实要了一百。

我说不要,只是想知道白地黑花还有没有碗、盘之类,能日常用的,她随即冷淡,摇摇头:“这个现在是艺术品。”

黑釉剔花缸


收藏机构: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高17cm,口径13.5cm,足径9.5cm

生产时代:金代

生产窑口或产地:其它窑口

品种:黑瓷

陶瓷造型:容器

说明:辽

缸唇口,鼓腹,圈足。缸内口部施黑釉,外壁以黑釉剔花装饰,肩部为变形回纹,腹部为缠枝花草纹。外底无釉。

此缸造型浑厚饱满,黑釉光亮如漆,剔花技法娴熟,以黄白色的地子衬托黑色花纹,对比鲜明,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从其胎釉特征看,应是金代山西窑产品。以往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金代陶瓷被划归于宋代,从而认为金代陶瓷无精美之作。1949年以来,随着金代墓葬中大量陶瓷器的出土,人们对金代陶瓷的真实面目逐渐有了清醒的认识,墓葬出土实物和窑址出土标本证明当时北方的定窑、耀州窑、钧窑、磁州窑、淄博窑、大同窑、浑源窑、介休窑、长治窑等到了金代仍在继续烧造,产品各具特色,且不乏精美之作。

明代磁州窑白地黑褐彩双鱼纹碗


白地黑彩、白地褐彩是宋金以来北方磁州窑最具代表性的陶瓷器产品,在磁州窑影响下,河北、河南、山东、安徽北部等周边地区以及江西吉州窑等窑场都大量仿烧这类产品,是宋金元明时期最为常见的民用瓷之一。本文来介绍一件较有代表性的明代磁州窑白地黑褐彩双鱼纹碗。

这件白地黑褐彩双鱼纹碗,高11.2、口径20.8、底径7.5厘米,为安徽博物院藏品,是20世纪50年代从安徽省歙县征集入藏。碗作敞口,弧腹,高圈足。通体施白釉,釉色呈奶白色,釉层较均匀,器内底涩圈露胎,圈足及底部亦露胎,胎质较粗松,胎色呈红褐色。碗的口沿内、外壁均刻划两道弦纹,腹部两面分别以褐彩(图1)和黑彩(图2)绘两条游鱼图案,辅之以水草等纹饰,画风清新活泼,具有一定的艺术观赏性。

鱼纹是陶瓷器常见装饰纹样,新石器时代彩陶中就已有鱼纹。唐宋以后的瓷器中,鱼纹更为常见,著名的如南宋龙泉窑双鱼纹盘、双鱼纹洗等。磁州窑作为北方最著名的民间窑场,鱼纹装饰的瓷器非常多见,不仅有彩绘的鱼纹,亦有刻划装饰的鱼纹。这些鱼纹往往被赋予一定的吉祥寓意,如鲶鱼会被寓意为“年年有鱼”,鲤鱼会谐音为“利”,鱼繁殖能力强,又被寓意“多子多福”。

纵观中国瓷器的发展史,先有青釉瓷器,后有白釉瓷器,而白瓷中又可分为精白瓷与化妆白瓷。所谓精白瓷,如邢窑、定窑,胎土白细,经提纯后,胎釉皆白,这类白瓷质量极高。另一类是化妆白瓷,如磁州窑,胎体并不白细,只能在胎体表面施一层白色化妆土,再施白釉,才能生产出白瓷,这类白瓷质量远远达不到精白瓷的水平。化妆白瓷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开始在白釉上进行彩绘装饰,于是便出现了白地黑彩、白地褐彩等彩绘瓷。

磁州窑白地黑彩瓷器肇始于宋代,一般胎釉较粗,但具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白地黑彩朴拙粗犷的风格,虽不受上层人士的重视,却以生活中常见事物作为彩绘题材,而深受普通老百姓喜爱。磁州窑匠师们以纯熟简练的笔触、黑(褐)白对比鲜明的手法,使白地黑彩瓷器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别具一格。这样的装饰风格也从宋代一直流行到明代。

2005年郭学雷出版的《明代磁州窑瓷器》一书中,也收录了安徽博物院收藏的这件白地黑褐彩双鱼纹碗,同版还收录了两件河南安阳出土的同类样式的白地黑褐彩鱼藻纹碗,书中认为这些产品均为明代中后期磁州窑的产品,明代烧造这类产品的窑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彭城镇,也称“彭城窑”。其制造工艺是先在器坯上敷化妆土,以一种名为“斑花石”的褐铁矿物质为色料描绘黑色、褐色花纹,之后施釉入窑烧成,这类黑色、褐色花纹都位于釉下,属釉下彩品种。

众所周知,磁州窑瓷器主要运销于北方地区,而这件磁州窑白地黑褐彩双鱼纹碗征集于安徽南部地区,是较为难得的,且器型完整,尺寸较大,是研究明代磁州窑白地黑褐彩瓷器的重要实物材料。

岳母的嫁妆竟是宋白釉瓷枕


宋白釉瓷枕

宋白釉瓷枕

那天在电视上,看到《鉴宝》节目中有一个情景:一位女子抱着一个瓷枕走上台请专家鉴定。当专家鉴定为真品,并报出价值在八万元上下时,妻子突然激动起来,因为,在我家的收藏柜中,就摆有一个瓷枕。

这个瓷枕,是我的岳母送给我们的。妻子告诉我,瓷枕是她的姥姥留给她母亲的,当年她母亲出嫁,家里不富裕,拿不出什么东西,她姥姥便把家里祖上传下来的这个瓷枕,送给了她母亲。后来,岳母家又辗转搬了几次家,但这个瓷枕却一直带在身边。

我跟妻子结婚后,有一部分用在了收藏上,并为此专门打造了一个收藏木柜。当得知我爱好收藏时,岳母说要把那个瓷枕当作礼物送给我们。面对岳母的好意,我只好收下。

该瓷枕长约30厘米,宽约25厘米,高接近13厘米,呈腰圆状,枕芯微微凹陷,枕沿略朝外撇。瓷枕通体施白釉,但釉未到底。枕面上绘的是一株盛开的牡丹,瓷枕的腰部也装饰牡丹纹,花团锦簇,煞是好看。

我查找资料了解到,瓷枕在隋唐时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到了宋代,生产数量和工艺水平才进入到了全盛时期。后来一位瓷器专家帮助鉴定后告诉我:这个瓷枕是“宋白釉牡丹纹剔花枕”,只是釉色不够纯正,有些泛黄,枕沿有些磨损,其价值也打了折扣。

尽管这样,我还是格外高兴,因为我收藏到了一件宋白釉瓷枕的真品。价值几何,并不重要,在收藏中品味一件件古物的历史气息和文化价值,并从中得到快乐,便足够了。更何况,这件“宋白釉牡丹纹剔花枕”是个传家宝,饱含了长辈对晚辈的片片深情,因而,我们视若珍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