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黑花瓷器 > 导航 >

白地黑花瓷罐(元)

白地黑花瓷罐(元)

古代黑花瓷器 怎么鉴别黑淘刻花瓷器 剔花瓷器鉴别

2020-07-10

古代黑花瓷器。

元 白地黑花瓷罐

规格: 口径11厘米,底径6.4厘米,通高11.9厘米

收藏地: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白地黑花瓷

磁州窑系瓷器中以白地黑花者最负盛名。这种技法是在唐代长沙窑釉下彩绘的启发下,于北宋时期发展成熟的。其做法是先在器物坯胎上施一层洁白的化妆土,然后用富含铁元素的黑彩作画,最后再施一层透明的玻璃釉。烧成后的画面黑白分明,主题突出,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朴实自然的风格

白地黑花瓷器在宋金元时期的河南民窑中普遍烧造,这件带盖罐就是出自河南省鲁山县段店窑遗址。它直口微敛,深腹圈足,白地上绘出两组写意的蔓草,圆盖上也有同样的构图,色调明快,笔法流畅,其昂扬随意的情绪在御用汝瓷中是绝难见到的。而且白地黑花的作品均出自史失其名的民间艺人,他们对艺术的追求盖无成法,既受商品经济的制约,又有自娱自乐的成分,虽不免稚拙或粗鄙,但其间流露出的质朴和自然则诚非北宋及其以后的文人画所可比。

鲁山段店窑

除烧造磁州窑系的瓷器外,段店窑还有自己独特的产品即鲁山花瓷。这种花瓷起源于唐代,是在黑釉中浸漫流溢蓝白色釉,如行云流水或水乳交融,变幻之法浑然天成,宋代钧窑的窑变釉就是吸收了鲁山花瓷的技术成就而形成的。但宋代以后,段店窑已极少有花瓷,而以白地黑花、划花等磁州窑瓷器为主要内容了。(

taoci52.com小编推荐

白地黑花如何挤走了钧瓷


现场出土的白地黑花瓷器残件资料图

神垕新发现的这片窑址,出土瓷片以白地黑花瓷占绝大多数,也有钧瓷、白瓷、黑瓷等。

具体到典型器形,有金代的天蓝红斑钧瓷盘、黑釉鸡心碗、白瓷碗,也有元代的素烧白瓷碗、黑釉小瓷盏、白釉褐彩盆、青瓷罐等,明代的主要是白地黑花罐和白地黑花点彩碗等。

明代钧瓷断烧,一直在陶瓷界存疑。不少人认为,任何一个朝代,繁华超过一百年,各种门类的艺术都会很发达,明朝有近三百年历史,为何就不烧钧瓷了呢?有人甚至推测,是不是一些明代的钧瓷器物被错断成了元代的东西?

这些在学界还存在争论,但无论元明之际烧不烧钧瓷,白地黑花已经无可争辩地成为当时中原一带窑炉的主产品。并且,即便是元代的钧瓷,与宋钧也已不能相提并论,在质量上严重下降。白地黑花瓷器,则大行其道。

白地黑花究竟靠什么,竟然把“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钧瓷挤出了中心舞台?

在禹州市钧官窑址博物馆,我第一次见到白地黑花瓷器,便为这种颜色对比如此鲜明的器物所吸引。

被吸引只是觉得它独特,并不是觉得它好看。与钧瓷相比,它表面的釉色很少,而且黑与白搭配过于凝重肃穆,与钧瓷窑变出的华美色彩实在不能相提并论。它的造型也不那么讲究,有的胎体明显薄厚不均,画工颇为随意,落笔有似蜻蜓点水。

的确,与依靠皇家御用登上瓷器巅峰的钧瓷不同,白地黑花瓷一点也不高贵,它是河北磁州窑系的“代表作”,其器身饰黑色花纹,造型多为罐、盘、碗、碟等日用品,走的完全是廉价的民用路线。

而且,在烧制程序上,钧瓷需要二次复烧,第一次是素烧,第二次才施釉烧,两次温度也不一样。白地黑花则完全没那么麻烦,一次烧成,流水线一般迅捷,烧得好就卖个好价,烧得不好就便宜卖,不必心头割肉一般非把次品砸碎。

低身段,让白地黑花瓷器拥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深入寻常百姓家,也使磁州窑系依靠它在北方扩散,风靡河南、河北、山西等地,其中,又以河南产量最大。禹州资深文物专家教之忠先生甚至告诉我,在美国西雅图的海岸边上,也发现过中国明代的白地黑花瓷器。

更多地了解白地黑花后,我知道,它也是有精品的,一些瓷人为了展示手艺,或者一些达官贵人特别定制的货品,也会把实用性与欣赏性很好地糅合,做出美轮美奂的货色。比如目前已知最高的磁州窑瓷器作品(高88.9厘米)—金代磁州窑白地黑花连生贵子纹荷口瓶,其体形饱满,画工瑰丽,宛如美女亭亭玉立,相当惹人喜爱。

装饰·白地黑花瓷器上的神秘题字

并不是说,以钧瓷出名的神垕,所有的窑都只烧钧瓷。

民窑说到底是靠市场生存的,老百姓喜欢用什么,就烧什么。

元明时期,北方最流行的就是白地黑花。所以,神垕新发现的这片窑址所出土瓷片,白地黑花最多。

其中,几件保存相对完好的明代白地黑花瓷罐比较有代表性,其器身饰黑色花纹,个别带有褐彩,内施黑釉,釉色鲜亮;肩部饰有几道粗细不一的旋纹和波浪纹,其下饰缠枝花草纹,线条粗犷厚重,黑彩繁冗,几乎占据了整个器物表面。

仔细看,这些瓷罐的纹饰相当简单,似乎是工匠随手涂描而成,线条的粗细并不完全均匀,该对称的地方也不完全对称。

懂瓷器的人知道,这正是磁州窑系产品的特点,风格粗犷豪放,线条简洁明快。

引人注意的是,部分出土白地黑花瓷器的底部写有字,包括“忍”、“张”、“清”、“用”、“酒”、“福”、“风花雪月”等。

曾就这些字的含义请教过多位陶瓷专家,其含义大致分为几类:一是工匠或户主的名字,表示产地或者归属,比如“张”;二是渲染喜庆或者祈福,比如“福”;三是社会箴言或者通俗说有点小资情调的东西,比如“忍”和“风花雪月”;四是表示用途,比如“用”、“酒”等。

这些字,成为观照当时风俗人情的一个窗口。比如“忍”字,马未都在《百家讲坛》曾讲过,这是宋人“国民性”的一个体现,当时饱受北方少数民族侵扰,屡屡割地求和,可不就得“忍”嘛!当然,“忍”字不限于宋,其后亦常见于磁州窑系的瓷器。

采访中,我意外得知,考古人员进驻之前,神垕当地人在这一带捡拾的白地黑花残器上还有不少其他字样,甚至是句子,包括“渴饮倭奴血”、“奏凯军少年兵队”和阿拉伯数字“1170”等字样。这些器物形制统一,有现在的可乐罐般粗细,比可乐罐略长一点点,似乎是带有编号、人手一个的日用品。

由于后来的正式考古发掘中找到的白地黑花瓷片并没有清代及以后的,一些人认为这些瓷片可能是明代军队所用,但查阅资料,明代虽有抗倭史,却无“少年兵队”的记载,而这些器物是在发掘现场最浅表找到的,其年代应该更晚一些,上面又有最近100年才普及的阿拉伯数字,这些器物为抗战期间烧造的可能性很大,此外,民国时期,中国受欧美影响,确实曾在学校中推行过童子军教育,童子军教育的发源地离河南不远,就在武汉。

烧造·或为明代为官家服务的窑场

那么,明代神垕所烧器型都有哪些呢?从发掘成果看,基本都是碗、盘、碟、瓶等日用品,这与典籍记载也是相互印证的。

明代《大明会典》记述:“凡河南及真定府烧造,宣德间题准:光禄寺每年缸,坛、瓶共该五万一千八百五十件,分派河南布政司,钧、磁(属河南章德府)二州酒缸二百三十只;十(号)瓶、坛八千五百二十六个;七(号)瓶、坛一万一仟六百个;五(号)瓶、坛一万一千六百六十个,酒瓶二十六个。嘉靖三十二年题准,通告折价,每缸一只折银二钱,瓶、坛一个折银一分。禹州缸一百六十只,瓶、坛一万八千九十个,共该银二百一十二两九钱。”

《大明会典》为正史,此文中的钧州、禹州是一个地方,钧州在万历年间避明神宗朱翊钧改名禹州。这段资料说明,明代禹州一如宋代,是有窑场为官家服务烧造器物的,但风头已被江西景德镇抢去,所烧不是钧官窑的花盆、洗等摆设类的皇家御用高端货,而是酒缸、瓶、坛等常用品。

结合典籍,一些研究者依据神垕的发现对明代禹州瓷业的情况作了大胆推测。从《大明会典》的记载中看,禹州为官家烧造瓷器的数量是很庞大的,但因为没有相应的窑炉出土,在哪里烧一直是谜。神垕这片窑址,可能正是当时为官家烧造瓷器的大规模窑场所在。

禹州资深瓷人李应洲曾复烧过出戟尊等钧官瓷,也做过白地黑花瓷器的仿古,他说,与钧瓷的两次烧成不同,白地黑花是一次烧成,所以制造速度相对快,成本也略低。

李应洲说,因为流程已成定式,并且产品是日用,并不需要太追求美感,当时匠人的制作速度是很快的,并且完全靠手上功夫就能将瓷器的款式、大小控制得不差毫厘。

对于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匠人的手感虽然没有写诸文字,但如果看过今天民窑的制坯,就能大致想象古代的劳作场面,因为就制瓷的手工过程而言,虽然时光流转千百年,古今之别,不过是制坯的车盘不再靠人工拨动旋转,而靠电力。

在神垕镇,我碰巧在一家民窑看到一名年轻人在做坯,车盘之上,以手按泥,随手法的屈仰收放,一个现代汉语字典大小的泥块五分钟之内就变成了约40厘米高的圈足细口圆肚花口瓶。

而碗、盘类的简单器物制作速度更快,李应洲先生说,神垕有位张姓老艺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跃进”时比赛,连带上釉一天能做七八百个碗,而且一摞20个,重量相差不超过一两。他还见过神垕国营瓷厂的老师傅制作同属磁州窑系的红绿彩碗,做法与白地黑花相差不大,老师傅手里夹两支笔,一支蘸红彩一支蘸绿彩,一朵菊花128笔不到1分钟就能完成,运笔如飞,一天能画好几百只大碗。

白地黑花的繁盛时期,瓷器作坊的劳碌场景应也大体如此。但瓷器也是追求时尚的,神垕的白地黑花延续烧至民国时期,其间,最受垂青的日用瓷器变成了红绿彩。

今天,白地黑花已经零落,生活中很难见到。在神垕镇新发现的窑址群西南不远,一条已拆迁了一半的小街聚集了几家瓷器店,一家门口的地上,一个约40厘米高的白地黑花橄榄瓶孤零零立着,我蹲下来看,店主热情地迎上来,报价一百四十元,话落又露怯,说实要了一百。

我说不要,只是想知道白地黑花还有没有碗、盘之类,能日常用的,她随即冷淡,摇摇头:“这个现在是艺术品。”

白地黑花磁州瓷鉴赏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最负盛名的民间瓷窑,它那淳厚质朴、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精湛独特的制作工艺,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宋花卉纹梅瓶"target="_blank">磁州窑白地黑花花卉纹梅瓶

磁州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市彭城镇和磁县观台镇一带,两地宋代均属磁州,故名。磁州窑制瓷历史悠久,五代末北宋初期磁州窑制瓷逐渐形成了自身的风格,此后历经宋、元、明、清,其烧造历史一直未曾中断,至今仍是我国重要的陶瓷产区之一。宋、金时期是磁州窑制瓷的鼎盛期,此时的磁州窑不仅生产的瓷器品种丰富,器形实用多样,而且在胎体施加白色化妆土的基础上,利用绘画、划花、刻花、剔花、印塑、彩釉等多种多样的装饰技法,来表现极具民间风俗、风情的装饰内容。磁州窑以其质朴、洒脱、奔放的民间艺术装饰风格,影响到了北方地区许多瓷窑,各地瓷窑纷纷模仿它的产品风格,生产了众多“磁州窑类型”瓷器产品。如河南鹤壁集窑、修武当阳峪窑、禹县的扒村窑、登封曲河窑、山西介休窑、霍县窑、山东淄博窑、江西吉安吉州窑、福建泉州窑、四川广元窑等都烧造过磁州窑类型的产品。而北方地区的辽瓷,西北地区的西夏瓷等在瓷业生产上也深受磁州窑影响,甚至朝鲜、日本、越南、泰国、缅甸等国的某些陶瓷装饰风格也能看到其影子。

磁州窑在我国古陶瓷发展史上最突出的成就,就是以“白地绘黑花”瓷器装饰方法为代表,将我国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带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这种“白地黑花”的典型磁州窑类型瓷器最基本的特征,是在白度不高且比较粗糙的胎体上先施一层白色化妆土,然后在这层化妆土上,以赤铁矿绘画图案。在此基础上,磁州窑工匠们还发展出了一系列装饰手法,如白地绘黑花、白地划花、白地剔花、白地酱彩、白釉珍珠地划花、白釉红绿彩、白釉绿斑、褐斑,以及绿釉黑花、铁绣花等等。在视觉上造成对比强烈的明快效果,形成了磁州窑特有的风格。此外,磁州窑装饰创造性地运用了中国绘画中的写意画法和图案装饰法,生动地将花卉、人物、鸟兽、虫鱼、山水风景等自然景物描绘在瓷器上,并且结合运用诗词与书法手段,极大地丰富和繁荣了我国瓷器的装饰技法。而磁州窑的白釉黑花装饰手法,对元代青花瓷的出现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也是磁州窑最卓越的贡献之一。

宋白地黑花芦苇鹭鸶纹瓷枕


《说文解字》有载:“枕,卧所荐首者。”我国古代的枕最早由天然石料制作而成,后来逐渐扩大到木、玉、铜、竹、瓷等材质,而瓷枕是古代时期最为流行的一种寝具,易于保存,留存最大。河北省出土的一件瓷枕上有诗文曰:“久夏天难暮,纱橱正午时,忘机堪昼寝,一枕最幽宜”,可见,瓷枕是古人夏日的纳凉用具。而除此用途之外,有些较小的瓷枕还可作诊脉之用。

这件宋代白地黑花芦苇鹭鸶纹瓷枕(图1),通高11、长30.5、宽21厘米。枕呈椭圆形,通体施白地黑花纹饰。枕面绘鹭鸶苇塘觅食图,布局简洁,主旨鲜明。枕面(图2)出檐,白地黑花绘一粗一细线框,框内一丛芦苇为中心,两侧各绘鹭鸶一只,左边低头觅食,右边空中飞翔,勾勒了鹭鸶的尖喙、长颈、长足,写实又传神,与苇丛、山石、水岸,构成了一幅极富意境的沙汀小景。

枕壁一周饰卷草纹,底部(图3)钤“刘家造”长方形印章款,这是磁州窑系瓷枕常见款铭。鹭鸶纹饰中国古代传统吉祥寓意纹饰之一,与荷花一起出现,期望美满的婚姻和爱情,与芦苇、莲花一起出现,有“一路连科”的寓意,是士子们祈求仕途顺遂的美好愿望。

我国的瓷枕最早出现在隋代,流行于唐代,宋辽金元时发展繁荣,明清之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宋元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瓷器制造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顶峰,瓷枕也广泛出现并被人们所使用,这一时期的瓷枕形制丰富,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椭圆形、腰圆形、银锭形、豆形、云头形、鸡心形、花瓣形等,也有雕塑成婴孩、侍女等人物形,卧狮、卧虎等瑞兽形。枕面装饰以白地黑花最为流行,题材和图案来源广泛,大多是普通人们的日常现实生活,白底黑花装饰简洁明快,生动写实,用笔凝练,简单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写实画面,枕面纹饰有各种花卉纹、各种动物纹、婴戏人物纹,还有大量的诗词、吉语等文字纹。宋元时期枕面上的纹饰直观地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习俗和人们的精神追求,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金元白地黑花瓷收藏价格高吗


白地黑花瓷器,也叫白釉黑花瓷器,是典型的磁州窑系风格瓷器。磁州窑瓷器的白地黑花装饰技法兴起于北宋朝末年,在金代尤其流行。白地黑花装饰技法,是先在瓷胎素胎上挂一层白色化妆土,即形成所谓“白地”,然后用铁颜料绘制出装饰纹样,绘制完成以后再在表面施一层透明釉,最后入窑二次烧造,就成为白地黑花瓷成品,其纹饰丰腴、美观,是彩瓷之外一种别样的美丽。白地黑花瓷器属于典型的白釉釉下黑彩瓷器,目前只见极少量先施透明釉再绘纹样的釉上黑彩瓷。白地黑花装饰技法的开创,是我国白瓷技艺的一大重要进步。在宋以后的金元时期,这种技法被持续沿用并且盛行,为民间输送了大量白地黑花精品瓷器,而它本身所具有的艺术价值,也使得它在当今的收藏市场上备受欢迎。

根据近几年的拍卖记录来看,金元时期的白地黑花瓷器多在几万到三、五十万之间,少数精品也能拍到百万以上,而这种精品瓷多为当时的御贡。价格相对平淡的白地黑花瓷,今年的拍卖成交不少。如今年6月,北京保利拍出了一只元代磁州窑白地黑花大碗,直径20.3cm,无底价起拍,最后以1.73万元成交。9月,佳士得又拍出了一件高45.5cm的金代磁州窑白地黑花花卉纹梅瓶,成交价1.38万元。当然也有拍卖价格比较惊人的,如2016年,一件宋至金时期的磁州窑白地黑花缠枝花绘纹梅瓶经由香港蘇富比拍出,其高度43.5cm,可称硕美,成交价200万元整。2018年5月,新加坡伯明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行的春拍上,一件高63cm的金代白地黑花猴鹿纹瓶,最终更是拍出了825万元的高价。元代白地黑花瓷中,瓷枕是一个比较热门的收藏对象,2017年,佳士得(香港)与北京中汉先后拍出两件元代瓷枕,一件为长38.8cm的白地黑花-绘杂剧人物故事图长方枕,另一件为长42.2cm,宽17.5cm,高13.7cm的白地黑花-林和靖爱鹤图长方枕,分别获得了23.75万元和28.75万元的成交价。

由此可见,金元时期的白地黑花瓷器是具有很不错的收藏价值的。那么在选择白地黑花瓷进行投资收藏时,我们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一点,肯定是要注意鉴别瓷器是否确为金元时期。目前收藏市场上,出现了一些老盘新画的造假白地黑花瓷,一般是拿清代的老盘子,经由现代摹绘高手绘制一些模仿当时风格的纹样,然后假充金元瓷器。这种情况要尤其注意。其次,瓷器的品相和工艺也是疏忽不得,一般以选择当时为官家、御贡等制作的器皿为佳,这类面向上层社会生产的瓷器,普遍品相好、工艺精细。最后,瓷器上的黑色彩绘也是决定价值高低的一大因素。白地黑花瓷所绘图案纹饰受到中国画尤其是写意画法的影响居多,因此如果绘瓷之人的笔墨功底很好,那么做出来的瓷器彩绘也就画工精细,甚至有少数作品的瓷绘出自名家,那么这一类瓷器当然要比普通瓷器艺人所制作的瓷器要珍贵很多。

黑釉剔花缸


收藏机构: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高17cm,口径13.5cm,足径9.5cm

生产时代:金代

生产窑口或产地:其它窑口

品种:黑瓷

陶瓷造型:容器

说明:辽

缸唇口,鼓腹,圈足。缸内口部施黑釉,外壁以黑釉剔花装饰,肩部为变形回纹,腹部为缠枝花草纹。外底无釉。

此缸造型浑厚饱满,黑釉光亮如漆,剔花技法娴熟,以黄白色的地子衬托黑色花纹,对比鲜明,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从其胎釉特征看,应是金代山西窑产品。以往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金代陶瓷被划归于宋代,从而认为金代陶瓷无精美之作。1949年以来,随着金代墓葬中大量陶瓷器的出土,人们对金代陶瓷的真实面目逐渐有了清醒的认识,墓葬出土实物和窑址出土标本证明当时北方的定窑、耀州窑、钧窑、磁州窑、淄博窑、大同窑、浑源窑、介休窑、长治窑等到了金代仍在继续烧造,产品各具特色,且不乏精美之作。

元白釉黑彩诗文四系大瓶


元白釉黑彩诗文四系大瓶

河北博物院《名窑名瓷》陈列“磁州窑”单元,“元白釉黑彩诗文四系大瓶”十分引人注目。这件器物器形硕大,高达55.5厘米,口径12.5厘米,足径15厘米;腹部以褐彩行楷题诗一首:“落花时节水流香,送客归来笑一场。不锁草堂取乐去,野雀偷笔学题墙”———仿佛一出“情景剧”,以平白如话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一幕村居生活情境:落花逐水的金秋时节,草堂内似乎刚结束了一场“笔会”,宾主一欢而散。主人送客归来,“惊见”野雀偷偷“溜”进草堂,正用余墨在墙上涂鸦……此情此景实在令人忍俊不禁!这件四系大瓶上凡七言四句共28字,用笔连贯一气呵成,连续韵律感强,书法风格毫无士大夫的书卷气,和诗句本身一样质朴可爱、纯净爽朗。

四系大瓶,是磁州窑器物中极富特色的一类,器形古朴挺拔,颇具北方粗犷豪放的气韵。四系大瓶的造型特点是:瓶口外敞,长颈,瓶子形状略如橄榄,腹部稍肥大,颈肩按有四个系耳。肚大口小,可以多盛酒水,放置稳定;加上盖后,又便于外出骑行时随身携带,防止洒漏。元代疆域辽阔交通发达,为了便于联络,忽必烈在位时完成以大都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驿站系统,驿站对于餐具、酒具、茶具需求很大,极大刺激了磁州窑陶瓷生产。四系大瓶作为驿馆盛水盛酒的器物,使用方便,需求量巨大,故产于元代的这类器物存世量很多。

在器物上题字,是磁州窑瓷器的一个显著特点。字数多少不一,内容涵盖诗词、记事、格言用途等。在酒具上题写诗词的目的,一是为了增加酒具的文化含量,再是为了起到广告作用,因此,书写者多借诗词抒发情感,以求获得他人的情绪共鸣,由此使产品畅销。面对这件四系大瓶,我们不难想见:当时,人们一边饮酒,一边欣赏瓶上这幕“情景剧”,一定会倍感开心快乐。

元白釉黑彩四系大瓶上的书法,字体刚劲有力,意境豪放洒脱,“白釉黑彩”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极为醒目。所谓“白釉黑彩”,又称“白地黑花”、“白地黑彩”,是磁州窑的主要装饰方法。其工艺过程为:先在成型的坯上施一层洁白的化妆土,然后用黑褐色料在器表绘画纹样或题写诗句,再施一层薄而透明的玻璃釉入窑烧造。

作为北方最大的民窑,磁州窑的消费主体是广大普通民众,瓷器产品不但要让老百姓买得起,所写所书所画更要让他们看得懂、喜闻乐见。元白釉黑彩诗文四系大瓶,器、诗、书虽都无识无款,却于平淡中见神奇,于无意中见性情,诗情画意味道浓浓,耐人寻味,堪称不可多得的民窑佳作!

吉州窑黑釉花口瓷器盘和碗


吉州窑以黑釉瓷著称,尤其是“木叶天目”、“剪纸贴花天目”和“玳瑁天目”饮誉中外,深受瓷器收藏爱好者喜爱。胎质灰白较细。以碗、盏、碟、钵为多。釉色白中泛青黄,釉薄不及底,今天我们不介绍大家都知道的名品,介绍两件素胎吉州窑瓷器。

吉州窑黑釉花口碟

吉州窑黑釉花口碟通高3.6、口径13.3、底径5.9cm,瓷器呈花瓣形敞口,斜弧腹,矮圈足。内出筋。内施满釉,外釉黑釉至足部,黄白色胎。

吉州窑黑釉花口碗

吉州窑黑釉花口碗通高6.3、口径14、底径4.3cm。吉州窑黑釉花口碗花瓣形敞口,斜弧腹,圈足。内施满釉,外施黑釉至足部,有流釉现象,黄白色胎。

白地红花釉里红瓷器


釉里红瓷器是在元代初年景德镇创烧的瓷器釉色品种,是玻璃白和铜为着色剂的釉下彩瓷器,釉里红的白地红花,色彩鲜艳,荫蕴而美丽,自元代创烧以来,一直受瓷器收藏者的追捧。

釉里红因为以氧化铜为呈色剂在胎上彩绘,然后施釉,经高温一次烧成。因其在釉下彩绘,故称釉里红。目前所知纪年最早的釉里红瓷器是1979年在景德镇元至元四年(1338年)凌氏墓出土的釉里红堆塑四灵盖罐和釉里红堆塑楼阁式谷仓。元代与明初的釉里红瓷器呈色有些不稳定。明、清时烧制的釉里红色彩稳定,且更加艳丽,尤其是清雍正朝的釉里红,不仅色泽鲜红,而且成品率高。

釉里红瓷器是断代的瓷器釉色品种

釉里红瓷器从元代创烧到清代,断烧了200多年,这在中国其它瓷器品种里很少见,因为青花瓷跟釉里红出现的差不多,为什么青花瓷延续了700多年,而釉里红瓷器断烧了呢?因为在当时的技术条件,釉里红瓷器非常难烧制,主要是温度的把控,由于铜对窑室内的气氛要求严格,高温下易挥发,因此烧成难度大。釉里红瓷器以铜为呈色剂,那么气温稍微高一点,它就会失败,如果温度一高,它就飞了,这个红颜色没了;如果温度低了一点,它也失败。温度如果一低,它就变成黑的,非常不好看。这个温度之间允许的差额是多大呢,大约只有十度。所有的窑工都是凭眼睛去看这个火,来判断火的温度。这个困难是非常大的。直到康熙时期才复烧成功,到雍正达到了巅峰,清康熙朝由于掌握了铜红的呈色技术,因此釉里红瓷烧造得相当成功,让中断了200多年的釉里红瓷器在清代发展。

元代釉里红瓷器特征

元代釉里红瓷器釉色一般呈现黑红色或灰红色,红釉鲜艳而晕散,呈现出元代早期的特征。

明代釉里红瓷器特征

明代釉里红瓷器继承元代釉里红的烧制技术,红呈色较纯正,纹饰清晰,是明初景德镇釉里红的特征,明早期洪武瓷器仍然呈现暗红色,到了宣德时期釉里红瓷器具有天然红宝石般光泽,瓷器界叫“釉里红宝烧”。后朝的釉里红瓷器都没有超越这一时期。

明宣德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

明宣德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碗撇口,深弧腹,丰底,下承以外撇高足。高8.8cm,口径9.9cm,足径4.4cm。通体施白釉,釉面泛橘皮纹。碗外壁在白色的釉面上凸起三条红鱼。内底青花双线圈内署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 双行六字款。

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造型端庄,鱼纹刻画生动活泼,仿佛三条红鱼首尾相随于水中。莹润的橘皮纹白釉与明艳的釉里红纹饰互相衬托,相映成趣。

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是明宣德时出现的新颖品种,这种高足碗在明代万历、天启及清代的康熙、雍正朝都有仿制,其中以康熙朝仿品最为乱真,但釉面不及真品肥腴明亮,腹部欠丰满,高足线条略显生硬。

清代釉里红瓷器特征

清康熙朝由于掌握了铜红的呈色技术,因此釉里红瓷烧造得相当成功,釉里红是康熙时瓷器的重要品种之一,不论小品还是大器,均造型古朴,胎体坚致,釉色浓淡分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但是在釉里红刚刚恢复的时候,釉里红烧的都偏黑,就是温度偏低。

雍正时期年希尧、唐英共同督理景德镇御窑厂烧造,铜红呈色技术更为成熟,其色彩鲜亮艳丽,纹饰清晰舒展,造型优美。雍正釉里红瓷多以白釉为地描绘纹饰,但也开创了以天蓝釉与冬青釉为地的装饰。雍正时的青花釉里红,将两种釉下彩烧制得均很完美,其工艺精湛,造型俊秀,纹饰清新舒展,位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之冠。

清代康熙釉里红四鱼纹水丞

清雍正釉里红花蝶纹笔筒

釉里红花蝶纹笔筒,清雍正,高15.6cm,口径18.3cm,底径18.3cm。

清雍正釉里红花蝶纹笔筒呈圆筒形,直壁,玉璧形底。内施白釉。外壁釉里红装饰。主题图案有两组,一组绘洞石、菊花、牡丹以及飞舞的3只蝴蝶;另外一组绘喜鹊登梅。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 三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此笔筒胎坚、釉润。釉里红的发色稍微不足,但正是这种缺陷所形成的层次,为画面平添几分情趣。笔筒上两幅画面的喻意是“探花及第”和“喜上眉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