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瓷器名家 > 导航 >

陶瓷名家汪桂英 新意渲溢古韵悠悠

陶瓷名家汪桂英 新意渲溢古韵悠悠

古代瓷器名家 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

2020-07-10

古代瓷器名家。

中国的瓷器制作工艺堪称世界一流,代表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积淀,是中华民族展示给世界的宝贵艺术财富。景德镇的瓷器制作工艺代表着中国较高的水平,千百年来涌现出了许多的陶艺大师,著名的陶艺家汪桂英便是当代景德镇制瓷工艺的代表人物,博宝宝珍商城里展示有汪桂英女士的陶瓷作品,做工精湛,造型独特,极具欣赏性和艺术性,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她瓷器作品的魅力所在。

景德镇著名的女陶艺家汪桂英,出生于一九三一,出生于陶瓷世家,父亲是称为“珠山八友”之一的汪野亭,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指点,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陶瓷绘画功底很深。其作品既有父亲的遗风,又有个人风貌。她的粉彩作品,古韵悠悠,新意渲溢,工笔与写意各显其长,风格或粉润幽雅,或雄浑洒脱。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是景德镇陶瓷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女精英,作品品位极高。

汪桂英墨彩瓶《唐诗诗意图》

汪桂英女士的陶瓷艺术品,既有父亲的遗风,又有个人特色,广泛采用水画名家名画的画风画技,意境宁静高远,古韵与新意俱佳。图中展示的这件墨彩瓶《唐诗诗意图》便是出自汪桂英女士之手,收藏于博宝宝珍商城,陶瓷造型上极其精巧,新颖独特极富现代美,工笔写意更是意蕴悠长,具有传统水墨的诗性魅力,山水重峦叠嶂,作品具有女性细腻雅致的独特氛围,更是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审美情趣。

汪桂英粉彩山水壶

【博宝点评】据博宝网了解到,瓷器收藏一直是收藏界的热门,出自名家之手的景德镇瓷器更是非常抢手。汪桂英女士出生于陶瓷世家,制瓷工艺精湛绝伦,博宝宝珍商城里展示的这两件陶瓷作品,可谓是集观赏性、艺术性和实用性于一体,非常具有投资和收藏价值。

taoci52.com精选阅读

当代陶瓷收藏的黑马:汪浩的唯美世界


江南的一方水土赋予了这里的人们灵巧而细腻、精致而深刻的性格特点。在过去的悠久岁月里孕育了无数的书画才子,青年陶瓷艺术家汪浩就生长在这片热土上。由于自幼深受家乡优美自然风景的影响,眷恋于此。成年后又在景德镇这一座极具传奇色彩的古镇学习生活,同时痴迷于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品收藏,所以他寄情于陶瓷绘画,创作了一幅幅精美的陶瓷绘画作品。

当代陶瓷收藏的黑马:汪浩的唯美世界

陶瓷绘画创作十余年的经历让汪浩在陶瓷创作的道路上走的更加稳重,如今再见汪浩,他的作品显得更加的成熟。他能充分的发挥陶瓷材质自身的特质,利用陶瓷色釉窑变特殊的艺术效果,以中国花鸟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切入点,结合现代审美观念,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效果。

这一点我们在拍卖会上得到了验证。2012年保利春季拍卖会上,作品《阳春三月》成交价为23000元,然而仅仅在半年之后,在保利秋季拍卖会上,汪浩作品《一鹭锦绣》落锤成交价为36800元。升值幅度堪称是收藏品投资市场的一匹黑马。

在汪浩的陶瓷绘画作品中,除了那热情奔放的玉兰,还有氤氲润泽的牡丹、婀娜鸟娜的荷花、洁静素雅的百合、婉约羞涩的水仙,再配以或憨态可掬或活泼灵动的飞鸟……给人以至美至静的感觉,欣赏他的作品宛如进入了一个虽有人间烟火,却无市井喧器的优美恬静的世界。

跟随者春天的脚步,汪浩也将引来他新的一轮绘画创作,他会把春天的精神贯穿始终,坚持走艺术创作这条道路,并且不断地创新和调整。

当代名家陶瓷价格日益提升


长期以来,高古陶瓷一直占据着瓷器收藏市场的绝对主流,但鱼目混珠,真伪难辨,且价位较高,让许多收藏者及陶瓷艺术爱好者望而却步。一项专注于当代陶瓷的名家大展从深圳起步,已成规模,得到业界及大众关注。明日开幕的“第二届当代名家艺术陶瓷精品展”继续从其关注当代陶瓷的独到角度,并扩大规模,纳入了更多当代大师和名家的代表作与珍藏品。

收纳有百余件当代陶瓷精品的“第二届当代名家艺术陶瓷精品展”从1月9日起至2月10日在福田区世纪工艺品文化广场深圳珍宝馆举行,免费接受市民参观。多位工艺美术大师将亲临现场,与陶瓷艺术爱好者面对面交流,为收藏者答疑解惑,该馆另外还将安排专业解说团队,向参观客人进行详细解说。该展由深圳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主办,中共福田区委宣传部、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深圳珍宝馆协办,藏乐阁当代名家陶瓷艺术馆承办。

收藏者逐渐接纳当代陶瓷

陶瓷是收藏界的主流收藏品种之一。早在1989年,伦敦苏富比就推出过一件唐三彩,当时以4950万港元成交,这价格纪录一直保持10多年。2005年伦敦克里斯蒂又上拍了一件元代《鬼谷子下山图青花罐》,结果以2.3亿元的价格被一英国大藏家买走,创下中国古瓷市场的最高价。

近年来,当代艺术陶瓷精品的收藏价值已初步显现,中国嘉德、上海崇源、北京瀚海等知名拍卖行近几年推出了现当代陶瓷专场,拍卖的成功为当代陶瓷成为新的收藏热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05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的粉彩《三顾茅庐》瓷板画拍出了150万元的高价;2008年在嘉德春拍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菊生的作品《豆蔻年华》拍出123.2万元高价。当代名家艺术陶瓷如今已经慢慢被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接受。

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宁钢教授告诉记者:“传统的中国陶瓷艺术,分工极细,在景德镇每一位陶瓷艺人一生只会一种工序,并将一种工序的技术发挥到极致。不仅是陶瓷的造型、烧制和绘制各有专人,就连画面的装饰也分工极细,画者不填,填者不画。而现代陶瓷艺术的观念及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和冲击了这一传统。如瓦斯窑、练泥机、电动拉坯机等新的陶瓷器械及技术的出现,使陶瓷艺术家从泥料到成型到烧制的个体操作成为可能,一件艺术品整体地由陶瓷艺术家自己通盘考虑完成,每一个部分和每一道工序都是陶艺家自我思想的体现,因此更加贴切准确地表达了陶艺家的创作灵感,这一点今胜于古。”

艺术家纷纷展示代表作品

本次展会收集当代艺术陶瓷精品百余件,其中包括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张松茂、李进、戴荣华、余仰贤、李文跃,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陆如、汪桂英、刘平、舒惠娟,学院教授何炳钦、宁钢、孙清华、李磊颖,知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王秋霞、范敏琪、黄勇、戴玉梅等的代表作和私人珍藏品。1月9日开幕式当天还会有几件当代传世珍品首次公开亮相。据专家透露,珍品主要是大型拍卖行几年前的标王、国际和国内权威展览的精品、大师私人珍藏的作品。

参展作品涵盖了各种工艺,比如有王锡良、张松茂、王隆夫、游艺“四人斗艺”在上世纪80年代创作的粉彩侍女人物瓷板,有李进《伯乐相马》、《济公活佛》、《李清照》、《渊明爱菊》等粉彩瓷板和瓷瓶,有戴荣华《白蛇传》重工古彩瓷瓶,有黄卖九《年年有余》青花汾水综合装饰瓷瓶,有王恩怀《国色常春》青花斗彩瓷瓶,有李文跃《丽人行》高温色釉粉彩瓷瓶,有宁钢《坐莲佛》高温色釉粉彩雕刻等多种工艺融为一体的综合装饰瓷板。景德镇多种创新工艺同时展示,争相斗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怀俊,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宁钢教授,知名教授孙清华等艺术家都将出席1月9日下午3点举行的展览开幕式。

外销纹章瓷流光溢彩


1728年城堡纹章瓷盘

1765年纹章瓷咖啡杯吴圣元

纹章瓷是中国古代外销瓷的一种,属于“来样加工”瓷,即由中国景德镇工匠按照欧洲商人提供的造型、纹饰、式样、种类、工期等彩绘烧制而成,它既有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特点,又体现了精美典雅的欧洲装饰风格,因瓷器上印有欧洲贵族家族的徽章,故又可称为“徽章瓷”。

纹章瓷的烧制始于16世纪的明代,大约在17世纪后期,法国首相马扎兰按照国王路易十四的命令,建立了“中国公司”。这个公司在广东定制了大批带有甲胄、军徽、纹章图案的瓷器。此后,纹章瓷便在欧洲盛行起来,至18世纪后期达到顶峰。现藏于德国克赛尔朗德博物馆的青瓷碗,附加的金属饰具上有宋克·冶令伯克伯爵的纹章图案,它是欧洲现存最早的有明确年代可考的纹章瓷。虽然纹章瓷在外销瓷中所占的比例不多,但是由于这些瓷器大多是欧洲诸国的皇室、豪门家族、贵族、军团、大公司等专门定制,这些权贵和富有阶层在定制纹章瓷时不仅肯出高价,而且要求也十分严格,因此在烧制时非常讲究,当年出口的纹章瓷质量都相当好,可称做外销瓷中的“官窑”。据瑞典某权威机构统计,当年欧洲约有300多家豪门贵族到中国定制过纹章瓷。纹章瓷的图案一般都在画面的中心地位,早期的纹章较大,周围花纹也较宽,而且常常不止一道。从18世纪晚期起,纹章较小了,周围的花饰也小而狭。纹章瓷在外销瓷中的数量虽然不多,但造型独特,纹饰精美,集中了当时最好的工匠和原材料,满足了欧洲人的审美要求,这些在明代和康乾盛世制作出来的艺术精品,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早在2005年1月,佳士得拍卖行曾在纽约洛克菲勒中心举行过一场中国外销艺术品专场拍卖会,曾有一对18世纪40年代烧制的带有菲利普五世徽章图案的纹章瓷,以30.72万美元的高价成交;同年,在伦敦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对18世纪的粉彩描金鱼形汤盆,以62.4万英镑的高价成交。这对汤盆近半米长,绘工精细,色彩艳丽,在鱼鳃处绘有西班牙贵族奥乔亚家族的徽章;2006年,伦敦宝龙拍卖公司又推出了“寇特收藏中国纹章瓷器”的专场拍卖,155件拍品,几乎每件拍品的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皇室或豪门家族故事,拍卖会取得圆满成功。流光溢彩的纹章瓷近年来已逐步成为极受市场关注的一个古瓷板块。

汪吟泉《猴王宴乐图》赏析


汪吟泉的《猴王宴乐图》

王柳

汪吟泉的瓷板画《猴王宴乐图》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这件瓷板画是汪吟泉正值创作巅峰期的作品之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美猴王和群猴设宴饮酒玩乐的景致,细细品味发现,每只猴子姿态各异,神态万千,衣着不尽相同,在作者的细笔勾勒下显得栩栩如生,就连猴子的衣襟、毛发都是那么生动细微。前景是群猴和筵席的食物,中景突出威风凛凛、势压群“猴”的美猴王,远景则只有一只猴子在远处站岗。层峦叠起的远山消失在云雾飘渺之中,那种袅袅虚无的感觉不言而喻,虚实结合、远近相宜的味道表现得恰到好处。

这件瓷板画图案采用国画工笔画法,绘工精细,将山林间群猴宴乐的场景绘制得惟妙惟肖。繁杂的绘画工艺显示出作者炉火纯青的创作技法,特别是在色彩的使用上,是在景德镇一种墨彩技法的基础上得以升华的。墨彩是民国以后兴起的文人彩,原本是由黑、红、金三种颜色来表现,为使颜色更为丰富和出众,作者大胆尝试加入了黄色、绿色等颜色,使整个作品的文人气息更显浓郁。

这件作品也显示出作者在创作时较少受传统技法的约束,而是按自己预定的构想去营造“艺术气氛”及“观感效果”。汪氏作品体现出来的这种“气氛”及“效果”,为拓宽我国陶瓷釉下装饰的表现手法作了极为有益的尝试。扎实的国画工笔基础和自幼随父亲画瓷像的阅历经验,为汪吟泉成为光影青花的创始人打下了坚实根基。

罗桂祥先生珍藏紫砂壶轶事


一次,罗先生在伦敦的一家古董店里,看到了一把清初著名艺人邵旭茂的壶,他喜不自禁,也没多看就当即买下,小心翼翼带回香港。回家打开一看,壶里竟然还有几片已经发黄且已破碎的纸片,上面的英文笔迹还是羽毛笔写的。他觉得这是十分珍贵的资料,赶紧让裱画家把里面的碎纸片拼好,裱了起来。原来,这纸上记述了一件鲜为人知的故事:

当年英军侵略印度时,战到最后遇到了一个强劲的对手,久攻不下,这个抵抗时间最长的土王(相当于部落酋长),对英国侵略者恨之入骨,专门设计了一种象形老虎的机关,逮着英军就送入虎口,将头活活“咬”下。后来,这个土王被英军希斯亭(译音)将军打败,他的财产被全部掠回英国,其中就有一把是邵旭茂制的茶壶。希斯亭晓得英国皇帝佐治四世很喜欢中国的瓷器,他为了讨好皇帝,表示自己打仗英勇,就把这壶送给了皇帝。英皇把它放在伦敦郊外波利敦的皇宫(相当于中国皇帝的行宫),这是一个具有中国色彩的宫殿。

过后不久,风流成性的佐治四世,将这把壶送给了他的一位情妇,这位情妇后来将壶传给了她的女儿,她女儿就将这把壶的来历写成文字,记述了下来。至于这把壶是怎样由中国传到印度的,后来又怎样从皇帝情妇的女儿家流传出来到古董店的,就不得而知了。如今,这把壶放在香港茶具文物馆内,记录这壶的一段流传经历的纸片也原样放在壶内,它将和壶一样,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还有件趣事是,就在罗先生第一次到宜兴之际,他知道蒋蓉是一位当代紫砂花货作品的领军人物,清代历史上陈鸣远也是杰出的花货开山祖,他却偏偏收到了一把陈鸣远的光货作品,他把壶底钤陈鸣远印鉴的《虚扁壶》带来请蒋蓉鉴定,他原先认为这是陈鸣远最具光货造型特点的名作之一。壶型极扁,适合冲饮绿茶。器型线面屈曲和谐,泥质用粗砂调制,配比恰当,肌理质感与形制十分和谐,目视有粗砂感,手抚则很细腻。浑朴之中有峻拔之势。蒋蓉一见就觉得眼熟,她仔细一看,不觉怦然心动,原来这把壶竟出自她自己之手,那是40多年前她在上海为古董店老板仿制的壶,当时虽不能在仿制的名人壶上打自己的印章,但十八岁的林凤小姑娘却耍了个小聪明,即在每把壶的壶把下端做了一个不易察觉的小小印记。这把壶让蒋蓉感慨万端;世界就这么小,人生竟如此巧合。罗先生也兴奋不已,他执意要把这把壶送还它的真正主人,而蒋蓉坚持不肯接受已经属于别人的心爱之物。最后是蒋蓉以自己的一把小佛手壶与之交换,成为紫砂收藏界的又一段佳话。

戴萍英基金会珍藏拍卖


香港/纽约-佳士得宣布将在今年秋季于纽约及香港举行的拍卖中推出「戴萍英基金会珍藏」拍卖。此系列拍卖的拍品属单一收藏家,共分为3个专场,所包括的中国古代书画、瓷器及工艺品数量达151件,总估价约2,200万至2,800万美元。

这批由戴张萍英女士珍藏的瑰宝,现属戴萍英基金会,当中大部份藏品是由戴夫人的先生戴福保于1992过世前所赠。戴福保先生生前活跃于美国,是一位国际知名的资深亚洲艺术品收藏家及古董商。戴夫人跟其丈夫一样,对中国艺术同样有着极佳的品味及深厚的知识。戴萍英基金会珍藏含括了二十世纪中期盛行于欧洲及美洲等地的中国艺术品,是戴氏夫妇精心搜集及热爱中国艺术的证明。专拍的收益将拨捐戴萍英基金会,此基金会会定期资助不同的慈善机构,包括红十字会、美国癌症协会、美国心脏协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CityMealsOnWheels、光明之家以及Sloane-Kettering纪念医院。

佳士得美洲及亚洲区副主席杜超惠先生表示:「我们十分荣幸被委托拍卖戴萍英基金会珍藏,此批珍品将分别在佳士得于纽约及香港举行的拍卖中呈献。戴氏伉俪的收藏广受世界各地藏家、博物馆及中国艺术品收藏家的重视,是次佳士得能与各收藏家共赏此批传奇的收藏,实是深感荣幸。很多经过戴氏家族鉴藏的瓷器及工艺品现已成为私人及博物馆的收藏,此次专拍亦是藏家收集同源的中国艺术珍品的良机。」

当代陶瓷艺术品收藏:名作比名家重要


近年来,现当代著名陶艺家的陶瓷作品引起了国内外收藏家的重视,在拍卖会上不断刷新现当代陶瓷艺术品的拍卖纪录。

记者了解到,目前现当代陶瓷艺术品的收藏存在一种误区,认为名家的陶艺作品就是名作,就值得收藏。但是,陶瓷艺术品和书画艺术品不一样,它是一种火的艺术,名家的陶艺作品并非就是名作。

现当代陶瓷艺术品收藏市场潜力很大

“景德镇瓷器引领艺术收藏潮流的日子为期不远。”景德镇学院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菊生如是说。

今年4月底,中国嘉德2008春季拍卖会现当代陶瓷艺术专场,是陶瓷艺术品首次试水二级市场,专场拍卖会以97%的成交率和1578.416万元的总成交额顺利结束。李菊生的作品“豆蔻年华高温颜色釉镶器”以123万元人民币的成交价格拔得头筹。

在10月份举行的首届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上,景德镇近现代154件艺术陶瓷参加竞拍,成交额高达3448.505万元(含佣金)。国内外百余名收藏界人士参加拍卖,当天拍出最高价的拍品为“珠山八友”之首王琦制作的“粉彩渔翁图瓷板”,拍出210万元的高价。

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初期,现当代陶瓷主要是以工艺品的形式进行出口贸易。海外人士,尤其是中国香港、新加坡、东南亚地区华人是收购现当代陶瓷的主流,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当代陶瓷进入低迷期。21世纪以来,国内的收藏市场现金流量越来越大,收藏群体也在急剧扩大。

嘉德拍卖公司的陈林林说:“当代陶瓷艺术品进入市场才刚刚开始,现在国外一些大的博物馆和社会团体对当代陶瓷都有收藏。据我所知,目前国内有几家博物馆也在收藏,但是还没有完全形成像收藏当代油画艺术品、古玩那样大的气候。”

李菊生认为,现当代陶瓷艺术作品的收藏市场尚属于初级阶段,但市场发展潜力很大。随着人们对陶瓷艺术作品艺术价值、欣赏水平的提高,现当代陶瓷艺术作品完全可以和现当代字画、油画作品并驾齐驱。

年近70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清晰地划分出陶瓷艺术品的三个市场发育阶段:上个世纪普及产品热销;2003年中档产品起步;2006年末礼品兼保值、增值和有收藏意义的产品开始火暴。“我现在感到压力的不是市场的问题,而是我的东西是不是做得足够的好。”刘远长说。

陶瓷艺术珍品一定要有个性

陈林林认为,“现当代陶瓷艺术是把现代艺术的观念融入到陶瓷这个载体里。收藏的主要是观念、手法和工艺。其他艺术可能更多讲究的是绘画方面的语言,工艺以及火的艺术和运气是现代陶瓷有别于其他收藏门类的特点。”

以瓷雕见长的刘远长曾创作了《哈哈罗汉》、《飞天》等一批著名作品,《哈哈罗汉》是被仿制得最多的一件作品,刘远长保守地估计仿制量在一千万个左右。刘远长认为,一件作品应该包涵艺术价值、工艺价值、历史价值、供求价值,这四者决定了其市场价格。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饶晓晴从文化的角度审视了景德镇的陶瓷艺术。“中国的传统陶瓷文化从来没有被外族人否认,我们一直在影响其他人,如果被我们自己否认了,则是一种遗憾。”饶晓晴说,“欧洲的现代陶艺观念是发端于上世纪40、50年代,到现在为止,在欧洲已经是非主流的艺术形式,已经成为一种艺术游戏,但是这种影响力却在中国成为主流影响力,成为衡量现代陶瓷艺术的一个标准,无疑对传统陶瓷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饶晓晴认为,现代陶瓷收藏应该注重作品的严谨性,陶瓷艺术品要把对人生的态度融入作品中,要注重个性化,要一看就知道是谁的作品,作品要具有工艺上的偶然性。

警惕“名人名作”

李菊生认为,现当代陶瓷艺术作品的鉴赏是一个系统复杂工程,陶瓷作品和艺术家的身份、职称和头衔有一定关系,但绝不是评判艺术品价值的惟一因素。很多收藏者容易走入这个误区。

记者在景德镇采访中发现,几乎所有出售艺术陶瓷的店铺,都为顾客准备好了相应的《名人名作证书》。景德镇著名陶瓷收藏家、精益斋私立陶瓷博物馆馆长孔发龙认为:这种做法是在偷换概念,是以作品偷换名作、以职称偷换名人,是对广大收藏爱好者的不负责,同时也是对景德镇艺术陶瓷市场发展的不负责。

他对景德镇部分陶艺大师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认为某些陶艺大师是在误导玩家,很多名人是用名气创作,而没有花很多时间去创作。景德镇没有几个名家是有经纪人的,都是自产自销,但他们为了销售而忙于应酬,为了得奖要和评委、组委沟通,为了名气都忙于评比、展览,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孔发龙说,工艺性强、难度大的是粉彩、古彩、高温窑变,但现在很多作者热衷于用相对简单的青花、新彩等工艺创作。李菊生的作品“豆蔻年华高温颜色釉镶器”高价拍出说明真正的行家对艺术陶瓷是有较高的工艺要求的。

乾隆唐英敬制款白釉观音(清乾隆)


乾隆唐英敬制款白釉观音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1736-1795),高19.5厘米、宽21厘米、厚13厘米。

观音像呈半跏趺坐,头戴风帽,束黑发高髻,眼帘自然下垂,眉目清秀,形象端庄,身体比例匀称,衣纹线条流畅。高19.5厘米、宽21厘米、厚13厘米。袒胸,胸前佩戴璎珞,身上交补襟披袈,内穿抹胸,为汉式装饰,给人以娴静、端庄、肃穆、安详之感。背部竖式长方框内暗刻阴文“唐英敬制”四字篆书款。

唐英(1682-1756年)是清代著名督窑官,制瓷家、篆刻家、书画家、剧作家。曾侍奉过康雍乾三朝皇帝。他长期在内务府任职,于雍正6年始至乾隆21年主持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督陶事宜,因成绩显著深得当朝皇帝的垂青。

观音像原被供奉于皇室佛堂,是乾隆皇帝内宫礼释的圣物。耿宝昌先生著《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附《乾隆朝唐英督陶纪略》注:12年(1747年)“太监胡世杰交观音木样一尊,随善财、龙女二尊,传旨:交唐英照样造填白观音一尊,善财、龙女二尊,尽力烧造窑变更好……送到京时装严安供。于13年7月12日烧造得……持进”。13年(1748年)“太监胡世杰传旨:着江西照现烧造的观音菩萨、善财、龙女再烧造一份,得时在静宜园供”。耿先生还标注:甜白釉涂黑发坐观音,洁白莹润,背后刻篆书“唐英敬制”。传世品见有两件,一落天津,一落上海,后者由故宫征集入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