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中国古代民间瓷器 > 导航 >

西市馆藏 民间国宝(组图)

西市馆藏 民间国宝(组图)

中国古代民间瓷器 中国古代十大国宝瓷器 大理石瓷砖

2020-07-10

中国古代民间瓷器。

耀州窑青釉刻花缠枝牡丹纹直口尊——巧如范金,精比琢玉

大唐西市博物馆展出的宋代耀州窑刻花缠枝牡丹纹直口尊曾在《寻宝》节目中被评为民间国宝。

该器之所以被评为国宝主要有以下特征:

1.釉色很漂亮。釉面光洁匀静,色泽青幽,宋代是最为重视釉装饰中釉本身对陶瓷器的美化装饰作用,实现了釉质如冰似玉,釉色雨过天青,千峰翠色等愿望。印证耀州窑以青瓷最负盛名。

2.本器采用刻画相结合的装饰方法。这种装饰方法在北宋中期日臻成熟。刻主题纹饰,刀法犀利,线条流畅而奔放;画陪衬纹饰时,纤细如丝,排列有序,整体纹饰层次清楚,繁而不乱,有浅浮雕的装饰效果。

刻花是在未干的瓷坯上用竹、木、铁等硬质工具刻出花纹,然后施釉入窑焙烧。这种直接在坯体上刻花的方法操作方便,线条刚劲流畅,颇具动感,浮雕感强。为达到最佳效果,并不单独使用,常与划花、剔花组合使用。划花在尚未干透的陶瓷器表面用木刀、竹条、铜铁制器等尖状工具浅划出的线条状花纹。

3.此器刻划富丽的缠枝牡丹花。耀州窑刻花题材丰富,牡丹纹是常见的装饰题材之一。牡丹素有“花中之王”的美称,寓意富贵,象征着对美好幸福、繁荣昌盛的追求。唐代便开始在瓷器上作为装饰纹样。宋代牡丹花装饰纹样尤为多见,花形写实,花朵硕大。形式有独枝、交枝、折枝、串枝、缠枝多种。

这件器物刻纹犀利洒脱,划纹柔和流畅,色泽青幽,图案立体感强,造型精巧规整,是一件反映耀州窑北宋刻画花工艺水平的代表作品。印证了文献中对耀州窑“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记载。

金框宝钿白玉带銙——身份、地位的象征

大唐西市博物馆展有一组精美绝伦的唐代金框宝钿白玉带銙。带计十四事,八刓,四銙;另铊尾、带扣各一。玉质晶莹剔透、细腻温润。掐丝工艺做框,其间镶嵌各色宝石,金玉珠宝相映生辉。

这一组金框宝钿白玉带銙曾在《寻宝》节目中被评为民间国宝。其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1.拥有者地位高贵。古代附于腰带上的装饰品,它的质地和数量是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的。“至唐高祖……一品、二品銙以金,六品以上以犀,九品以上以银,庶人以铁。”唐制“文武三品以上金、玉带,十三銙”。 此器从带銙数量及玉、金质地来看,可知玉带的拥有者为其时显贵。

2.创造性的多种加工技法并用。此带计十四事,八刓,四銙;另铊尾、带扣各一。玉质晶莹剔透、细腻温润。运用掐丝工艺制成的金丝纹样分布在刓、銙、铊尾内侧,其间镶嵌各色宝石,金玉珠宝相映生辉。设计构思巧妙,富有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多种加工技法,掐丝就是将捶打得极薄的金银片,剪成细条,纽搓成丝,用镊子之类的工具把金丝掐成各种纹样并焊接于器物表面。镶嵌就是在金银器上嵌饰珍珠、水晶、绿松石、红绿宝石等材料的饰物,以增加器物的富丽程度。

3.腰带的起源,有学者认为最早起源于鄂尔多斯青铜器中的带扣。唐宋时期,有用革制作镶嵌有金、玉的玉带和金带,腰带上按等级缀以金、玉、银等。他们可以用来系束袍服,还用来佩带一些生产、生活使用的物件。

古人腰带上常携挂着弓、剑、砾石、算盘等。挂弓、剑等在古代是地位高的象征,也必然会受到别人的羡慕。从主人腰间的皮带上,就能体会到其忙碌的状态和尊贵的程度。但在今天,如果一个男人再在腰上挂一大串东西的话,那么就显得没有品位,没有内涵了。这正是古今的差别。

文/王彬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流失的国宝 日本美术馆收藏的中国陶瓷组图


1998年2月,笔者因筹办"耀州窑陶瓷展",前往日本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工作了一个星期,期间通过参观、考察及与日本同行的交流,对该馆的收藏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大阪位于本州的关西地区,是日本仅次于东京的第二大城市。它北与日本著名的千年古都--京都相邻,东边则紧靠日本另一个著名都市--奈良市,这两个城市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大阪古称"浪速"、"难波"。据日本史书记载:神武天皇乘船至九州向东航行巡视,到大阪附近,水流湍急,浪花翻滚,遂将此地称为"浪速"。大阪之名是因为附近多山,上町台一带坡地面积广大且坡面平缓,始称为"大坂",明治初改称大阪。这座城市濒临濑户内海,市内河道纵横,自古以来凭借河海交汇之优势,与国内及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进行频繁的交往,位于大阪的港口"难波津"就是与海外进行交流的重点地区。

被称为"水之都"的大阪历史悠久,境内已发现弥生时代的遗迹多处。历史上曾有几代天皇在此建都,位于市内的难波宫遗址即为建于七世纪中叶的奈良时代的古皇宫。市内的名胜古迹还有平安时代的大会佛寺,江户时代的丹珠庵,明治时代造币局的泉布观等。位于东区的大阪城是16世纪末的的霸主丰臣秀吉所建,是大阪最著名的旅游观光景点,包括13处被日本政府指定为重要文化遗产的建筑。其主体建筑天守阁巍峨宏伟,镶铜镀金,十分壮观,内部保存有丰臣秀吉的木像、使用过的武器及绘画等。此建筑后遭遇火灾被毁,现在的大阪城为1931年民间集资重建,唯有城内的樱花门因全用巨石砌成而免遭火焚,成为目前仅存的遗迹。大阪的名胜古迹还有日本最早的官寺-四天王寺,于公元593年圣德太子摄政时所建,也是几经烧毁后重建。住吉大社则是全日本住吉神社的总本宫,是为祭祀航海安全的保护神于公元三世纪时创建,该大社的四栋本殿已被指定为日本的国宝。夹在堂岛川和土佐堀川之间两条河流之间的中之岛位于大阪市北区,从江户时代就是经济、金融中心,聚集在这里的大阪府立中之岛图书馆和中央公会堂等西洋建筑都是著名的观光名胜。以专门收藏东洋陶瓷而闻名的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就位于以玫瑰园著称的中之岛公园附近。

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的收藏主要来自于旧安宅产业(株)的收集品。安宅产业的原会长安宅英一是一位极具艺术天分的收藏家,在他的指导下,安宅产业从战后的50年代就开始收集中国、朝鲜以及东南亚陶瓷,至1976年时已收集了1000件左右。从1969年开始,就陆续举办陶瓷展,供公众参观研究。1975年旧安宅产业(株)出现经营危机,其珍贵收藏面临失散的危险,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后由住友集团收购全部捐赠于大阪市,并捐赠巨额资金建馆收藏、展示这些珍贵藏品。1982年11月,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正式建成开放,并从1992年起开始收集日本陶瓷。同时又接受了在日韩国人李秉昌捐赠的351件朝鲜陶瓷和中国陶瓷。通过不断的捐赠与收购,馆藏品得到不断地充实,目前约有2000多件藏品。上世纪90年代末该馆又进行了扩建。新馆是世界上首次尝试以自然采光展示的美术馆,在空间设计上富有新意,部分区域适时让自然光进入,将陶瓷原本的色彩与光泽展露无遗。目前,该馆已是大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设施,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东洋陶瓷宝库之一。

该馆收藏的中国陶瓷在数量上仅次于朝鲜陶瓷,不仅量大、质精,而且品种多,时代跨度长,从东汉的釉陶到明代的青花、彩瓷都有收藏,其藏品几乎涵盖了中国陶瓷史上各个著名窑口的著名品种,既有充满宫廷趣味的官窑器,也有在传统鉴赏领域被忽视的民窑作品。但清代的中国陶瓷不在安宅的收藏范围之内,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是他们认为唐宋元明是中国陶瓷最为华美,并充分发展到成熟的时期,因此宋代瓷器是这批瓷器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其二是由其在收藏中奉行的"彻底的完美主义"即日本学者所说的"安宅品味"所决定的,要求藏品的品质要具有"静谧"和"峻烈"感,认为陶瓷器不应该简单地给人以美学价值,更多的应该是具备使人精神高扬奋发的力量。

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收藏的中国陶瓷中有13件分别被指定为日本的国宝、重要文化财,其中有2件被指定为国宝,11件被指定为重要文化财,此外还有一件被指定为重要美术品。日语中的"文化财"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遗产"。日本的文化遗产保护走在世界前列,早在明治初期的1871年,日本政府就颁布了保护工艺美术品的《古器物保护法》。1950年日本制定了首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定设立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专门负责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其保护范围包括古建筑、书画作品、手工艺品、自然景观、地下文物等,还把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也列入保护范围。日本的公立和私立博物馆中收藏的中国文物有很多被列为国宝、重要文化财和重要美术品,其中就包括有为数不少的中国陶瓷精品。现在就让我们来共同欣赏这些流失在海外的国宝--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收藏的被列为重要文化遗产的中国陶瓷精品。

油滴天目茶碗,口径12.2厘米,南宋建窑产品。碗内外壁釉面上散布着均匀密集的闪着银灰色光泽的小圆点,浅褐黄色的碗沿釉色均匀整齐,貌似扣金工艺的装饰效果。碗外壁施釉不及底,可看见黑灰色的胎。此件油滴釉茶碗无论从造型还是油滴的形成效果,都可称是宋代建窑烧制的最为完美的一件油滴釉产品,因此它被指定为日本的国宝。

油滴釉是黑釉中的名贵结晶釉之一,盛烧于风靡点茶与斗茶的宋代,以建窑产品质量最佳。它的着色剂主要是铁的氧化物,其中三氧化二铁的含量为5.34%,二氧化硅与三氧化二铁的比值比其他黑釉瓷高,在烧制过程中铁氧化物聚集,冷却时形成饱和状态,并以赤铁矿和磁铁矿的形式析出晶体,形成闪着金属光泽的油滴状圆点。油滴的形成对于烧制火候和釉层薄厚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火候过急,氧化还原气氛控制不当,油滴形成效果不理想或不能成为油滴。如果釉层过薄,烧制过程中釉聚集少或达不到聚集,也形成不了油滴或油滴过小。由此可见,烧制一件完美的油滴釉产品是多么的不容易。

油滴在宋代也被称为"鹧鸪斑",是因其酷似鹧鸪鸟胸部羽毛的斑纹。油滴盏和兔毫盏一样,都是当时倍受珍视的饮茶用具,宋人有诗云:"点茶三昧须饶汝,鹧鸪斑中吸春露。"不仅中国的达官贵人喜用它来斗茶,也受到酷嗜茶道的日本人的青睐,并由当时在浙江天目山佛寺留学的日本僧人带回,故此类黑釉瓷在日本被称为"天目"瓷,是被日本收藏界认为是茶道世界中享有最高地位的陶瓷制品。它对日本的茶道及陶瓷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15世纪的濑户窑所生产的天目茶碗即是仿其制作的。此件油滴天目茶碗是一件流传有序的传世品。它最早的持有人是丰臣秀吉的养子关白秀次,后流入位于日本京都的西本願寺,经三井家、若狭酒井家传来。

古玩收藏背后的伪局(组图)


俗话说:“乱世藏黄金,盛世兴收藏。”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古玩收藏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然而,最令广大收藏爱好者烦恼的是,市场上的古玩常常是真假难辩,有人甚至将多年积攒的巨资付之东流。 据省文物专家介绍,眼下在文物市场上流通的古玩相当一部分为赝品。古玩收藏爱好者如果缺乏必要的知识,难免上当受骗。那么,怎样才能摆正心态,游刃于古玩市场而不上当受骗?日前,记者进行了一番探究—— “仿古”与“作伪”是两码事

3月初,记者走访了数名省内知名的文博专家。

提起古玩造假,专家们一直认为,首先要分清仿古与作伪的异同。

所谓仿古,是指后代模仿前代的名品而仿制出来的品种。仿古的原因有二:一是为了学习前代和别家的长处,如宋代的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在当时便有其他的窑仿造,虽有精粗之分,但也能风行于世。二是慕古,即对古人的崇敬和钦佩。从古至今一直就有仿制古玩的风尚。

而伪作品一般出现在清末民初,即在原有古玩珍品基础上进行重新加工,采取后加彩、后加年款、磨底、重组、作旧等方法,冒充真品。这种以追求纯商业利润为目的的伪造,早已脱离了仿古,就是作伪。

专家认为,仿古品与作伪品虽都不是真品,但在价值上相差很大。以一件明代万历年间仿制的宣德炉为例,其价值虽不如宣德炉真品,但仍有很大的收藏价值。而现代仿制的“宣德炉”,其价值当然大打折扣。

为了便于阅读,记者特地将古玩收藏分为四大类,一一请专家加以评说,希望能给广大收藏爱好者敲响警钟。

揭秘之一:仿制瓷器真假难辨

瓷器作伪的手法多种多样,让广大的收藏者防不胜防。一位已在收藏业内浮沉十年的贾先生为记者详细说了其中关节。为了收藏瓷器,他没少“交学费”。根据老贾的经历以及省文物专家的分析,记者大体将瓷器作伪分了几类。

1、新瓷老锔老贾第一次上当,就是花高价买了这种赝品。当时经验尚少的老贾,在北市古玩市场上发现了一件青花瓷瓶,因确定瓶上的锔子(用来连接器物的金属两脚钉)是元代的,便认为这个瓶子也是元代的。后来,找专家鉴定才知道是假的。

专家解析:把新制的瓷器打碎,用古代的锔子将碎片连接在一起,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作伪手法。一般收藏者确定了锔子的年代,就依此推断瓷器的年代,上了仿制者的当。由于仿制容易,明代的锔子现在市场上能卖到几百元一个。

2、新瓷老底收藏瓷器的第四年,老贾与几个朋友一起去农村“搜宝”。当地人出示了一件底儿上有贡御落款的瓷碗。“我看落款和宋代建州窑的非常相似,觉得比较有收藏价值,就买了下来。回来后和朋友仔细研究才发现,碗底儿处有一圈胶,说明这个碗的底儿是粘上去的!”

专家解析:这种方法也比较常见,因为瓷器底上的印记落款很难仿制,所以一些仿制者从破损或者不具备很高经济价值的瓷器上将旧底切割下来,与仿制的瓷身拼接在一起,烧制成新的瓷器,再卖给经验不丰富者。

3、加彩“2003年,我从朋友手里买了一个清康熙时期的五彩人物纹瓶,因为清代人物图案瓷器传世量少,我硬是花了五位数的大价钱。去年,家里着急用钱拿到拍卖行,人家说是假的,人物是新画的。”

专家解析:加彩这类手法中包括真胎假彩,即将无纹饰的古代素瓷加上彩绘,重新烧制而成;补损成新,即将古旧破碎的素瓷粘合成器,在裂合处填上硬彩花饰,以此掩盖破损而成。但采用这种手法的并不太多,一是重新烧制时反而容易将瓷器烧坏,第二古旧的真品素瓷并不容易找到。

4、高仿真瓷据专家介绍,高科技手段被运用到文物造假上,能使作伪登峰造极、自成体系。比如,运用三维扫描技术,做出的东西和原物一模一样,而硅橡胶翻模技术的运用,使仿品上的花纹与原物没有任何差别。面对这样的高仿真瓷器,即使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也很难分出真伪。

揭秘之二:书画市场鱼龙混杂

古画名作历来是人们追捧的对象,也是进行艺术品投资的一个好项目,更是历朝历代造假作伪者的主要目标。鱼龙混杂的书画市场既是收藏爱好者淘宝的好地方,也是造假者的“天堂”。

张先生对古书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因为他走到哪儿都喜欢找找古书画,一些爱好收藏的朋友给他取了个绰号“寻画人”。据原故宫博物院院长支运亭介绍,张先生手里有上百幅比较珍贵的书画,但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假的。

书画作伪的方法基本可归结两大类:其一是完全作假,即运用勾、填、临、摹等手段,多依名家原本,按其笔法、构图特点进行“创作”。此类方法因经常露出作伪者的笔意风格,破绽较为明显。但有些完全凭空臆造者,只是假借名人之名,不管其书画风格如何,因为无法对证,反而容易骗人。其二是利用原画本身作假。多采取挖、刮、改、添款印,或以拆配、割裂等手段将原作改头换面,冒充名家作品牟利。这类作假的技术处理一般由装裱、修复的艺匠高手与画商或作伪画师合作完成。有时真假相掺,让人不易分辨。例如将通景条屏拆成单幅,手卷割成数段;或以大改小,杂凑册页等。此外,也有一些利用高科技手段如扫描,制作的假画,虽不易辨别,但在市场上非常少见。

揭秘之三:伪造古玉滥竽充数

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之一。在中国人眼里,玉是与众不同的,它已经超越了单纯分类学的范畴,而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造假者也正看中了这一点,打起了歪主意。

记者以打算入行学习经验为由,经朋友介绍,来到了皇姑区的一个小院,见到了一位“造”古玉的高手。虽然他看起来也就三十多岁,可圈儿里人却都叫他光叔。

据说光叔的“独门秘笈”是作旧。在古董行里,作旧和做假是一回事,只是作旧的技术含量要大得多,光叔在这一行里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他专,活儿细。让人走眼的概率大小是考察作旧能力高低的惟一标准。

“这是个是‘雏儿’,什么也不懂,您给说细点儿。”带记者来的小朴向光叔解释着。光叔拿器桌上的一个佛头给记者看:“咋样?”“雕工出众,颇有神韵,但一看就是新作出来的。”记者乍着胆子,照小朴教的对光叔说。光叔看来挺得意:“哦,眼力不错,你再看看这个。”

“唐的?”“五代的?”“宋的吧?”……看记者发蒙,光叔的眼睛都亮了。“小丫头,和刚才的是一样的,只是处理了一下。”接着,光叔讲了“造”古玉的两个主要方法,一个叫“包浆”,一个叫“沁”。

“包浆”可以用个通俗的例子来解释。一把被常年累月使用的锄头木把,会形成一层光泽。这种光泽润厚自然,和木柄浑然一体,温滑如玉,这就是“包浆”。“包浆”短时间不可形成,也不是各种油漆、涂料能表现出来的。百十年的老桌子、老柜子、老椅子,凡是被经常触及、摩擦的部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包浆。新玉想要有包浆就要用人手不停的摸,至少要两个月才能达到效果。“不瞒你说,刚才你看的佛头我晚上睡觉都搂着。”光叔诡秘地说。

“沁”比较好理解。一些出土的东西,会在埋藏地下的岁月中形成沁。即土中的物质(包括土中水分所含的物质)会逐渐沁渗到这些东西之中,而形成可辨认的痕迹。沁又分土沁、水沁、血沁(古墓中尸棺中或尸棺旁的器物特征)等。即便是没有入土的器物,只要能够上年代,也会出现自然环境留下的沁,这种沁不是高人是不能一眼看准的。仿造沁主要有烤旧和使用化学物质两种方法。例如把玉烤熟放入红褐色的溶液中做假土沁,用火烧做假水沁等等。

据光叔说,识别玉的新旧一方面要看它制造时的刀工,另一方面就要看玉表面的受蚀情况,看玉色。近现代制造的玉器往往追求古玉效果,有时做得很像,但总是有区别。如果你得到了一件古玉,它的颜色同我们所知道的标准作品颜色不一样,那就要认真分析这种颜色是我们所未知的古玉沁色,还是人工做旧,以此来判断作品的新旧。

揭秘之四:假青铜器蔚为大观

公元前21世纪,商周奴隶制社会,青铜礼器是贵族身份的象征。对于收藏界来说青铜器从来都是重中之重。收藏几十件瓷器、木器、字画的藏家并不少见,而收藏几十件青铜器的人屈指可数。随着人们对青铜器认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青铜器,有了市场,作假者便乘虚而入。

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了青铜器收藏家黄德先生。黄先生根据自己多年的收藏经历,将青铜器作伪总结出四种方法:

镶嵌法。将新做的青铜器用酸作旧,再用从老器物上刮下的老锈镶嵌在铜器上,这种方式很能吸引那些光考虑老锈、不看器型的初级收藏者。镶嵌老锈一般都选在口沿、纹饰、表皮等容易看到的部位。这种作旧的鉴别方法是,不要光看老锈,而要整体上去鉴别器物真伪。而且,只要仔细把玩,就会发现锈会很不自然地脱落,所以比较好认别。

后刻花法。一件老的器物,上面没有纹饰,后来刻上了花,雕刻细致入微。这种器物的鉴别方法是看凹槽里有没有包浆和锈色,如果是新刻的,凹槽里的包浆肯定被破坏。另外,什么时期的纹饰应该有什么时期的器型,如商代的鼎,刻上战国时期的纹饰,肯定是张冠李戴。

残器凑整器。在市场上,器型古怪的东西一定要注意,有可能就是一些残器拼凑在一起的。比如,用下半部分做成一个鬲;把盆子改成爵等。这种作伪的方法在市场上见得最多,因此在碰到奇特器型的东西时,买家一定要小心。

新胎贴老皮。做成一个新器物,用老皮根据真正器物的花纹刻出来,刻出和老青铜器一样的东西贴到新器上去,做的大部分是高浮雕作品。这种器物就要看胎里锈色和外皮锈色是否一样。专家建议:求宝应有平常心。

针对广大收藏者应如何面对纷繁复杂的古玩市场,省文物专家建议,收藏者本身不应抱有侥幸心理,希望借收藏古玩一夜暴富,甚至总想拣个小便宜。收藏本是文雅之事,是为了养性,陶冶情操,而不能一味以赢利为目的,这样也不符合收藏的规律。并且这种侥幸心理就是给作伪者提供可趁之机。

国宝级古瓷惊现民间博物馆


2013年6月8日,上海之根胡平文化发展中心会所百花吐艳、人头攒动。来自文化界、文物界、收藏鉴赏界的一流专家、学者及贵宾200多人汇聚一堂,观摩切磋,畅所欲言。

十点许,敦本博物馆隆重开馆,琳琅满目的收藏品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其中最夺人眼球的当是胡平先生收藏的洪武时代的釉里红龙纹大缸,缸形敦实厚重,气魄宏伟;缸腹釉里红巨龙,落笔豪放,气势磅礴;颈部、底部翻滚的海水、如意的云气,肩部仰天莲、八仙纹等均笔意纵姿,神气清朗,恰到好处衬托出了意趣入古、鲜活如生的巨龙形象。明朝以红色为尚,开国伊始,洪武盛世,釉里红龙纹大缸恰彰显了大明帝国洪武时期的朝气、霸气,为朱元璋宫廷陈设、祭祀、盛物之用,难得一见,系国宝级孤品。

因此,孤品被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宁夏卫视、东方财经、香港NOW财经频道连续播放介绍几个月来,蜚声海内外。中国邮政部门又将此图形连同胡平收藏的其它十一件古瓷珍品,精制成邮票、明信片、电话卡纪念珍藏册,借敦本博物馆开馆之际,国家邮政总局领导特在此启动向全国发行仪式。

正当胡平收藏的部分古瓷图片被制作成邮票等“国家名片”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收藏协会鉴定委员会副主任李知宴及同仁们,在胡平收藏的一万多件古瓷中,又发现了多件珍稀器物。

瞧,在敦本博物馆里吸引了众多目光的黑瓷就是件重器。那是由南宋时期的建窑烧制成的“黑釉兔毫金彩盏”(子孙满堂铭),底径3.5厘米,高5厘米,口径11.5厘米,为铁骨胎体,造型俊美,黑釉温润,凝厚润泽,手感极佳,为典型南宋风格。宋代流行斗茶,从皇帝到贵族、文人士大夫均爱用黑瓷为斗茶器具,建窑盏最受宠爱,宋徽宗特撰文备加赞赏,可见其名贵程度。其中金彩黑瓷兔毫盏更极稀少,国家博物馆均未展出过,今却惊现在民办的敦本博物馆,怎不令人折服叫绝!

同期在胡平收藏品中发现的展示在敦本博物馆的珍稀器物还有南宋建窑产的“黑釉油滴盏”、元期景德镇烧制的“青花匜”,明朝景德镇产的“青花飞翼龙大罐”、清朝康熙时景德镇产的“五彩人物纹梅瓶”等。真是惊喜频频,美不胜收。

敦本博物馆里千姿百态的古陶瓷,各自带着时代的印记,以特有的语言诉说着历朝历代灿烂辉煌的人文故事。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载体与标志之一的古陶瓷,将作为上海之根胡平文化发展研究的重点,敦本博物馆将络绎轮番展示胡平三十多年来收藏的古瓷大量精品,诸多珍品及若干孤品,同时敦本博物馆将不断开展文化艺术品展览、观摩、论坛、讲座、交流、交易等活动,以推进同仁交流合作,开拓创新,以提高国民鉴赏水平、文化素养,丰富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实为上海之根雪浪湖度假村平添了一个靓丽的文化活动平台。

淘名家瓷板画 这里更有保证(组图)


开窑

济公

省内首个大型瓷板展开展

10月21日到26日举办的“广州市文物总店建店50周年瓷板展”,展出广州市文物总店50年来征集收藏的120件(套)瓷板精品,以明清到民国时期为主,包括青花、斗彩、五彩、粉彩、浅绛彩等工艺,是广东地区首次大规模瓷板展,对瓷板画有兴趣的市民不妨与这些精品做一次近距离接触。

旧时西关精品多

南方气候潮湿,字画收藏容易受潮发霉,瓷板则不受气候影响,因而,南方收藏瓷板的较北方的要多。在广州,早年西关大户人家是名家瓷板收藏的集中地。据陶瓷专家张卫星介绍,广州市文物总店的瓷板有不少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西关征集回来的。彼时的西关商贾热衷向瓷板制作名家订制,用作自家家居厅堂的装饰,比如座椅、床具的镶嵌美化、屏风、插屏、挂屏的摆设等,当时瓷板制作名家的价格等同于甚至高于同时代书画名家的作品价格。即使是同一名家制作,比如王琦画的瓷板就比他画的瓶、盘等瓷器器皿要贵。

张卫星介绍说,前几年,南园酒家 溪酒家改制前,请广州市文物总店的专家们对他们的店藏文物进行清点,就发现有不少瓷板,其中南园酒家就有100多件,这些瓷板多是酒家当年从西关收集回来。目前一些西关旧居仍藏有一些早期的瓷板。

三大亮点受关注

“破四旧”和十年浩劫使当时民间收藏的大量瓷板毁于一旦,现在的明清及民国名家瓷板多藏于博物馆、上规模的文物店和港澳、海外藏家手里。不过,本次展出的毕竟是广州市文物总店50年来的集藏精品。1960年成立的广州市文物总店是中国的4大文物总店之一,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承担着为博物馆征集和调拨文物的重任,曾经试过一次性给博物馆调拨了3万件文物。

据介绍,本次展览主要有三大亮点。

亮点一:明代万历年青花瓷板

青花颜料采用进口回青料和国产料混合彩绘而成,颜色鲜艳,具有典型的明代末年青花特征。

亮点二:程门浅绛彩作品

浅绛彩工艺源于元代黄公望的浅绛山水画法,用水墨和淡赭色颜料绘画山水,以淡绿绘树石的阳面,以黑色绘树石的阴面,构成一幅淡雅的画面。浅绛彩瓷器甫一出现,即与当时盛行的粉彩瓷器形成强烈的对比。程门是浅绛彩瓷画的代表性人物。经鉴定,广州市文物总店旧藏的一对长条瓷板为目前可知的最早的程门作品。

亮点三:“珠山八友”作品

清朝末年,瓷器业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粉彩料的进口和人们对装饰的需要,以王琦为首的“珠山八友”这个艺术家团体应运而生。他们以高超的国画基础,在瓷上绘画,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瓷板画。瓷板画一出现就深受大家的喜爱,或做插屏,或做挂屏,商业上非常成功,而且对景德镇的瓷艺产生了深远影响。

投资提醒

收藏瓷板莫为名家遮望眼

瓷板,是陶瓷收藏品中的高端品。近几年瓷板画市场价位一路走高,甚至有名家作品的价格5年内翻了50倍。不过,目前瓷板画的价格,远远低于当年同时期、同名气画家作品的价格,像珠山八友这类名家的瓷板画具有很高的升值空间。

据陶瓷专家张卫星介绍,目前不少收藏者手中都号称有珠山八友的作品,但经他们鉴定,发现很多所谓的名家作品都是假的,尤其以仿刘雨岑的居多。刘雨岑是珠山八友里最长寿的,且是现代艺术陶瓷的鼻祖,桃李满门,其门徒也多以刘雨岑的风格为学习和临摹的范本。

张卫星提醒说,珠山八友的瓷板市场价格动辄数十万元,藏家千万不要轻信和贪图便宜,以为数千元就可以收到。初涉者一定要从正规的途径,比如有信誉、上规模的文物店,权威的拍卖行,有信誉的藏家手里购买,最好有行尊、专家帮忙把眼参谋。

知多D

珠山八友

珠山八友当时的名称是“月圆会”,就是御窑厂停烧以后部分流落到民间的粉彩和瓷板画的高手。这里的“八友”分别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刘雨岑。在绘画上他们追求清代中期“扬州八怪”的风骨。王琦的画风狂放崎岖、典雅飘逸;王大凡独创了“落地粉彩”技法,使浅绛彩画法起死回生;汪野亭的青绿山水名噪一时。 (记者 赵旭虹)

千年窑火 碧瓷青影(组图)


胡强《秋香》

吴德扬《雪影空翻》

素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享誉世界,如今由上海高域艺术馆承办的2014《千年窑火·碧瓷青影》—胡强教授吴德扬高工陶艺作品展于5月31日至6月8日在上海中福古玩城举办,给大家带来视觉上的艺术盛宴。胡强,1989年毕业于学院美术系。1989年在江西省陶研所艺术室,从事陶瓷艺术创作,1993年就职于景德镇学院艺术系,从事陶瓷艺术创作和中国画教学。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景德镇市高等专科学院教授。胡强教授从事陶瓷艺术创作和国画教学20余载,擅长花鸟、人物。其水墨丹青风格洒脱豪放,清新优雅。釉下青花墨分五彩,笔迹放纵,兼以斗彩点睛,松紧有序,主次分明。窑变彩绘,色釉变幻,绘画精美。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装饰情趣,是馈赠之上品,收藏之瑰宝,为现代家庭装饰之时尚。其作品获国家,省市奖励30余项,其中全国中青年工艺精品大奖赛金奖,江西省陶瓷美术“华月杯”金奖;2008江西省教育委员会教育成果大赛金奖;2007上海秋季拍卖会作品《神仙畅游》以15万价格成交。国际香港、韩国美术交流展,作品《醉春》获银奖,江西省工艺品大赛一等奖,国际陶瓷节“百花奖”,全国工艺品评比一等奖等。作品《冰清玉洁》被故宫博物馆收藏。

胡强教授的学生,毕业于学院的吴德扬高工是一位中青年新锐艺术家。他自幼爱好绘画,作品风格清新典雅,工艺细腻,生动传神,构图严谨,装饰性强,善于将现代审美观念融入传统装饰,富有浓郁的文化内涵。他的作品《荷香远溢》在2001年江西民间工艺美术展获一等奖。《天香夜染衣》2012年第十届中国工艺博览会上荣获“中艺杯”金奖,《东风吹来满眼香》2013年第十一届全国工艺品博览会上荣获优秀作品评比金奖。他的作品《香远》《春风摇曳》《欢乐天地》分别被中华民族美术饰品馆、大连美术馆、江西省美术馆收藏。夏叶萍

收藏拍卖行情观察瓷器板块:彩瓷风云(组图)


瓷器的演变代表了人们对丰富生活的追求,从颜色单一、质地粗糙的生活用品逐渐演变成青花、五彩等观赏器物,彩瓷不仅有艳丽的外表,其图案内容常常能反映更深层的意义,也使瓷器不仅作为器物存在而加入了更深的情感诉求。中国人对美好寓意的追求以及物以稀为贵的普世规律,使得彩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拍卖纪录,2014年春拍大明成化鸡缸杯的2.8亿元拍价并非偶然。

彩瓷的发源

最早的釉上五彩瓷是金代磁州窑系烧造的釉上红、绿彩瓷器。景德镇窑从元代开始烧造五彩瓷器。明朝宣德年间,官窑青花五彩瓷器烧成,目前仅西藏萨迦寺有藏;明朝中期开始流行的青花五彩工艺,至万历朝发展到高峰。

青花五彩瓷器烧造工艺复杂,先于坯上用青花料描绘出一定的纹样,入窑烧成。再以红、黄、绿、紫、赭等色彩描绘到已烧成瓷器上,最后再入窑以700摄氏度低温烧造而成。五彩瓷并不是指一定要有五种色彩,可以根据纹饰的需要增减,釉下青花是“五彩”之一彩。由于官窑五彩瓷烧造难度大,产量低,传世不多,多为小件,大件器物罕有。器形多样,图案纹饰以龙凤、花草为主,并有婴戏、八仙、鱼藻等画片。青花五彩瓷在明嘉靖、万历时期烧造极盛。

万历时期的五彩瓷器色彩鲜艳,造型多变,日本人尤为喜爱,五彩瓷器销往日本后为上层人士所珍视,不惜重金求购。五彩瓷器色彩对比强烈,在视觉效果上与欧洲建筑的居室装饰色彩十分搭配,故在那里也大为流行。正是由于欧洲人、日本人长期以来对五彩瓷情有独钟,在这种传统的审美和收藏心态支配下,到了清末民国时期,国外古董商纷纷来华收购五彩瓷器。当时国内藏家多偏重宋瓷与永宣青花、雍乾官窑,因此五彩瓷价位也甚低。一些精明的中国古董商趁此机会大量为海外买家收购五彩瓷,造成国内的五彩瓷器严重流失,留存下的精品甚少,故今天的国内收藏群体难以接触到上好的五彩瓷器,自然也就无法激发他们的收藏欲望,更谈不上五彩瓷的专题收藏了。清康熙五彩群仙拱寿纹高足盌(香港苏富比)

彩瓷的文化意义

彩瓷的绝妙之处在于图案表达出的寓意,今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的“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之所以刷新了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除了它的稀有珍贵,还有它的寓意。

“鸡缸杯”因其杯壁上画有公鸡母鸡而得名。用今天的话说,“鸡缸杯”就是画着群鸡图案的外形像水缸的喝酒小杯子。斗彩鸡缸杯是明成化皇帝御用的酒杯。官窑器都是不计成本,选取最精品的进贡,其余砸碎。流传到现在的鸡缸杯,无论胎、釉,还是型、画工等方面都有极高水平。据说“鸡缸杯”是成化帝为万贵妃所烧,万贵妃比成化帝大19岁,杯身两组图案,公鸡与母鸡和小鸡合家欢。一组公鸡在前守卫,母鸡在后觅食,三仔鸡亦在寻觅食物。另一组,公鸡回首,母鸡猎食,三小鸡相随。鸡取谐音“吉”,有吉祥之意。杯中公鸡正是成化帝化身,母鸡是万贵妃化身,小鸡们则有着其后代多子兴旺之美好寓意。万贵妃死后,年仅41岁的成化帝在同一年去世。

“鸡缸杯”是个说不清的东西,大巧若拙,貌似平庸,就是这样一个手不盈握的小杯,在明朝万历年间已“值钱十万”,所以一直以来,“鸡缸杯”在中国瓷器史上赫赫有名,堪称精品中的精品,不仅深受历代皇帝推崇,而且一直都是中国瓷器收藏家梦寐以求的藏品。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发现存于世的鸡缸杯只有19只,除4只在私人藏家手中外(其中只有3件是无瑕的),其他都收藏于博物馆内。今年4月8日在香港苏富比拍卖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便是这4只之一,而且没有瑕疵,这足以体现其稀缺性,拍出高价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清道光粉彩番莲福寿纹朝官耳三足炉一对(香港苏富比)

斗彩五彩粉彩

斗彩和五彩是继青花之后的另两种彩绘瓷器,均有釉下青花,又有釉上多种色彩,施彩工艺也颇为相似;而粉彩则是后来产生的另一种彩瓷。

斗彩是明宣德官窑创新品种,是将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绘巧妙组合的崭新工艺,也是彩瓷中的绝妙精品。斗彩这个名称,明代的文献里未见记载。最早使用“斗彩”这一名称并给予解释的,见于清雍正年间的《南窑笔记》:“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南窑笔记》的作者认为,凡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拼成完整图案的就称为斗彩。陶瓷史上最负盛名的斗彩是明代成化斗彩,其中斗彩鸡缸杯更是精美绝伦,这与成化瓷器修胎极精致细薄和施釉极晶莹润白有关。清代康、雍、乾三朝也都有艺术价值极高的斗彩瓷器制作。

五彩是在已烧成的白瓷上以低温色料描绘图案纹样,然后经第二次入窑烧成,最主要特点是有绚丽的色彩。关于五彩用彩,清《南窑笔记》云:“彩色有矾红,用皂矾炼者,以陈为佳;黄色用石末铅粉,入矾红少许配成;用铅粉、石末入铜花为绿色;铅粉石末入青料则成紫色;翠色则以京翠为上,广翠次之。”这些颜料是含有铁、钻、铜、锰、锑等矿物元素着色剂的低温色料。五彩是将这些颜色巧妙搭配在一起,构成丰富多彩的装饰效果。色料是成就五彩的基本条件。

粉彩是景德镇窑在明五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借鉴珐琅彩的制作方法创制成功的又一种彩瓷。其独特之处,是在彩绘时搀加一种白色的彩料“玻璃白”,在烧成的白釉瓷器的釉面上绘画,经第二次炉火高温烧烤而成。粉彩初创于清康熙晚期,盛烧于雍正、乾隆时期,成为清代瓷业生产的一个主要品种。直到现代,景德镇的许多瓷厂仍在继续生产。在粉彩发明之前,我国彩瓷都是单线平涂,花卉等缺乏立体感。粉彩的工艺十分特殊,创作内容多以生活题材为主,人物故事、花卉鸟兽、草木虫鱼或是静物图案皆可入画,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清光绪中期的王昭明就是名家瓷器的代表人物,他工于山水、人物、花鸟,题材取自古意,题款大部分用唐诗,文化内涵非常丰富。所以,收藏粉彩一定要找名家名作,否则价值会大打折扣。

明万历鱼藻纹蒜头瓶"target="_blank">五彩鱼藻纹蒜头瓶(香港苏富比)

2

彩瓷的“三国”之争

导语:2014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一件“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2.8124亿港元的成交价刷新了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也是目前中国艺术品中所有三维物品中的最高价格,买家为上海收藏家刘益谦。斗彩如此高价的环境下,五彩瓷和粉彩瓷却也在各自发力,现在看来后两者的拍价还难以与斗彩相抗衡,未来是否有势均力敌之势呢?

鸡缸杯背后的市场规律

这件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不只一次打破拍卖纪录,在1981年、1999年就曾两次现身拍卖市场,成交价分别为528万港元和2917万港元,均刷新了当时中国瓷器的世界拍卖纪录,究其原因,“真”和“稀”永远是拍卖市场的规律。

据苏富比中国艺术部主管仇国仕介绍,鸡缸杯从16世纪至今不仅因其历史价值而被冠以无上光环,不少文献记载更显示,历代许多鉴藏家均叹一杯之难求—“神宗时尚食,御前成杯一只已值钱十万”。这也是中国艺术史上仿作最多的一件工艺品:有出于敬佩,见贤思齐而烧制的仿作,如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皆曾命工匠仿造鸡缸杯,落各自年款;而企图鱼目混珠的赝品自然也更是比比皆是。仇国仕强调此次上拍的这件鸡缸杯可谓来源有绪,上世纪50年代出自英国私人收藏家LeopoldDreyfus夫人,有过出版记录;上世纪80年代曾历经英国埃斯肯那茨和日本坂本五郎等著名古董商收藏。1999年,坂本五郎将这件成化斗彩鸡缸杯委托苏富比拍卖,最终以2917万港元成交,创造了当时中国瓷器的拍卖纪录。时隔15年,这件鸡缸杯再现拍台,估价已翻了10倍。“斗彩鸡缸杯是明成化皇帝御用的酒杯,并且深受历代皇帝推崇,在中国瓷器历史上赫赫有名,堪称精品中的精品,拍出高价自然也在情理之中。全球存世的成化鸡缸杯一共十几件,其中只有4件藏于民间,数量极其稀少。物以稀为贵是颠扑不破的法则,稀少到这个程度,能拍出高价也不足为奇。

有专家表示,2.8亿港元的价位对于鸡缸杯来说已经非常高了,未来升值空间并不大。事实上,许多人都对鸡缸杯的天价有所质疑,对此,仇国仕认为:“鸡缸杯说贵与不贵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因为太精美太稀少、名气太大,已然超出了"物以稀为贵"的一般意义。鸡缸杯因为其特殊性,其价位已然脱离了市场的一般规律,对整体瓷器市场也不具备一般的参考性。藏家对其的追逐更多的是一种身份上的象征。”

解密当下收藏热门 寻找民间“十大珍宝”杭州网十周年系列活动持续展开(组图)


0571浙商会首届艺术品收藏与鉴宝论坛开幕。

国家文物局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青铜器杂项鉴定专家黄家祥

北京市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指定专家、中国嘉德国际拍卖顾问、瓷器鉴定专家黄秀纯

“新老瓷器如何鉴定?‘倒带’怎么解释?家有古董会不会触犯法律?”11月12日下午,杭州网10周年庆系列活动——0571浙商会首届艺术品收藏与鉴赏论坛在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本次活动由杭州网、西湖艺术博览会主办,0571全球浙商会、浙江省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国家文物局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青铜器杂项鉴定专家黄家祥,北京市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指定专家、中国嘉德国际拍卖顾问、瓷器鉴定专家黄秀纯,浙江省印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刘建新,浙江省印石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孙鸿权等艺术品收藏与鉴赏领域的国家顶级专家和收藏爱好者济济一堂,就论坛主题——“当今中国古玩艺术品投资收藏市场的现状及浙江杭州地区古玩印石艺术品收藏市场的特点分析”进行探讨交流。

论坛由收藏界著名栏目“维莲有约”的维莲担任主持。随后,各位专家就现场观众和网友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杭州网对本次论坛进行了全程直播。

“民国瓷器”渐受青睐 警惕市面上做假明清瓷

作为陶瓷鉴定专家,黄秀纯一上来就给广大藏友爆料:现在明清官窑越来越少,民国瓷器开始受到重视,并且极具收藏价值。

黄秀纯介绍,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收藏家开始逐步从大的拍卖市场购进官窑和精品民窑,并不再进行交易,如今在市面上已经越来越少。

“有些投资商看到市场有利可图,导致现存瓷器作假非常多。就中国陶瓷发展史来说,在民国时期有个小的跳动。”黄秀纯说,在清末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经济萧条,迫使景德镇御窑厂的画师和工人走入民间。

“像‘浅绛彩’(注:浅绛彩瓷是清末时景德镇具有创新意义的釉上彩新品种),当时并不用于商业,而是以互相赠送为主。这种新的形势出现,带动了市场发展。”

收藏小窍门:鉴定瓷器先看底,鉴定木器先看腿

瓷器如何鉴定?论坛上,藏友们频频提问。

“手感、声音、纹路”。黄秀纯提出三点,干脆利落。看大家还不过瘾,他继续支招:鉴定瓷器先看底,鉴定木器先看腿。

怎么讲?黄秀纯告诉大家,拿到一件瓷器,先看瓷底的落款;买瓷版画的时候,要先看木框。“如果木框是清末民国的,那才敢买。如果木框是新的,东西肯定是新的。”

像关注股市一样关注收藏市场 不要一味寻找“高精尖”

“有些人一味追求元青花、珐琅彩这样“高精尖”的东西,在当时那是贵族玩的,留到现在的是少之又少。”

黄秀纯提醒大家,搞收藏紧密观察收藏市场,适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多找行家里手长长眼,才不会吃亏上当。”

如何鉴定青铜器?

杭州网明天寻找“十大珍宝”

论坛吸引了多家媒体全程关注。

杭州网派出直播小组对本次论坛全程直播。

论坛现场藏友与专家互动。

青铜器鉴定:器形、纹饰、历史、铸造、锈色一个都不能少

中国青铜器杂项鉴定专家黄家祥表示,很多人喜欢青铜器,但对于如何鉴定知之甚少。

黄家祥介绍,铜器的鉴定,最重要的一点,需要了解这件铜器的文化背景。“从器形上看,比如是汉代的,看它是否具备汉代类似器物的风格,然后从纹饰、铸造的工艺上看。”黄家祥告诉藏友,青铜器大部分是铸造,煅打的很少,一定要研究它的铸造工艺。

“再比如看锈色,传世文物和出土文物又有所不同。”黄家祥告诉大家,传世文物经过历代传世,粘了汗气,就会形成保护膜,俗称‘包浆’。但出土文物的色彩就非常丰富。

专家免费鉴宝明天进行 评出“十大珍宝”颁发荣誉证书

听完了讲座,还能让大师们给自己的藏品长长眼,成为本届论坛的又一亮点。

11月13日上午9:30——15:30,各位名家将免费为藏友现场鉴宝,如果您家里有祖传的好宝贝,或者有拿捏不准的收藏品,都可以拿到论坛现场请专家点评进行互动交流。

鉴宝结果将在14日上午10点揭晓,届时将为获奖宝贝及藏家颁发荣誉证书并举行记者招待会。

投资古陶瓷,可关注宋代建窑和南宋官窑(组图)


佳士德宋瓷专场“漱玉供菊”之中成交的宋青白釉刻花梅瓶,估价是200至300万港元,成交价格则达到了904万。

北宋耀州窑青釉刻莲纹盘

特约采写洛奇

两周前,本版曾专访了研究古陶瓷收藏与市场二十多年的著名古陶瓷收藏家、鉴赏家楼钢,他分析认为,今年或未来三年内古玩市场向好;高古瓷走向明朗,明清瓷或有波折。刚刚结束的佳士得春拍中,古陶瓷拍卖的走向与这一判断基本相符,那么这是不是预示着明清瓷器的市场即将回落?有意进入高古瓷收藏行列的新入门者又要注意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再次请楼钢展开了进一步的分析。他认为:未来对明清瓷器的投入要更加谨慎,而古陶瓷则可作为战略性资源储备。

信息时报:两周前我们曾经采访过您,并以《未来三年古陶瓷市场持续看好,宋瓷有望再涨十年》为标题做了一篇报道。其中您有这样的判断:“今年或未来三年内古玩市场向好,高古瓷走向明朗,明清瓷或有波折”。在刚刚过去的5月底,香港佳士得拍卖公司的春季大拍结束。其中古陶瓷拍卖的走向与您的判断基本相符,也就是高古瓷器向好,但明清瓷器出现了一些波折,有不少拍卖行原来寄予厚望的明清瓷器纷纷流拍,或者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此现象,您又有什么样的解读?

楼钢:是的,上次你们的访问稿发表之后,我也接到全国各地朋友们的来信来电,大家都在谈论这个问题,同时也把目光集中在即将到来的佳士得春季大拍上。因为这次非常凑巧,佳士德拍卖行在5月28日专门设置了一个以“漱玉供菊”为名的宋瓷专场。

在过去几十年来,无论是苏富比还是佳士得这两家国际顶尖拍卖公司,还从来没有将一个大型宋瓷专场设在香港的,大部分高古瓷器的拍卖都放在英国伦敦或者美国纽约。这显示了他们对东亚市场的基本判断,因为香港拍场基本上可以说是针对中国大陆的,客户端都在大陆。而过去高古瓷器的客户基本都在欧美。那么这次的“漱玉供菊”专场明显就是一个信号,表达出欧洲的拍卖行也对中国市场未来宋瓷的走向看好。

拍卖的结果你们都看到了,宋瓷的成交率,成交额和单件瓷器的成交价都非常理想,相比之下,“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的结果就未如理想,许多重量级明清器都未能成交,或者是未能以预期的价格成交。充分证明了我们上次所作的判断。其实,艺术品市场与股票市场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有庄家,都有操盘手。对于中国古陶瓷,其实庄家不在中国而在欧洲。记得2007~2008年我就曾经撰稿,论述欧洲的庄家正在对中国明清瓷器拉高出货,而将回笼的资金用于高古瓷器的建仓。这点只要我们细心解读拍卖公司每次拍卖的成交结果就不难发现,在过去十多年来,除去一些特定的器物,明清瓷器的买家大多是中国人而卖家大多是欧美人,反过来,高古瓷器的买家基本上是清一色的欧美人,鲜有中国人出现。

现在这种布局开始出现回报了。记得1998年一位香港资深藏家在伦敦做过一次高古瓷器的专场拍卖,其中一件宋代青白釉刻花梅瓶成交价约合38万港币。我们再看看这次宋瓷专场“漱玉供菊”之中成交的宋青白釉刻花梅瓶,估价是200至300万港元,成交价格则达到了904万。如果我们要介入艺术品投资这个圈子,这样的功课是必须要做的,而且要好好地做才能有很好的回报。

信息时报:那么这次明清瓷器的拍卖出现了波动,是不是说今后整个明清瓷器的市场就会不稳定或者有所回落?那么如果已经在明清瓷器上投入大量资金的藏家,应该如何面对市场的变化?如果新晋的古陶瓷收藏家则又该做何种行动呢?

楼钢:明清瓷器出现波动应该是很正常的,因为它已经达到很高的价位。我通常用电梯为例来解说艺术品市场的价格阶段及其风险:一栋三十层高楼的电梯,当我们不知道它会向上还是向下行的时候,我们在三楼四楼进入,它大部分的概率是上行,当我们在十楼八楼进入的时候,它有近七成的概率是上行。但我们在二十三、四楼进入,那它下行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现在明清瓷器的价格已经处在高端,则大大增加了它下行的概率。当然,从1911年到2011年这一百年之间,中国的古董艺术品还没有出现过下行,但是停滞是很可能发生的。因此,未来在明清瓷器的投入上就必须更加谨慎从事。

如果是新晋的古陶瓷收藏家,则不应选择高价位的明清瓷介入,而应选择更稳健的品种来投入。但是从根本上说,投资古陶瓷可以说是没有风险的,唯一的风险就是不要买到赝品。因为古董艺术品是资源性标的,它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它的不可替代性,即使进入时价位高了些也不要紧,时间可以抹平这个缺口。同时,艺术品投资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就是“时间换取金钱”,上次的采访我们也专门说到这个观点,因此还是那句老话,如果希望短平快地实现盈利,最好不要碰艺术品,但是如果是作为长线稳定的投资,甚至是战略性的资源储备,那选择中国古陶瓷绝对是上佳的策略。

信息时报:战略性的资源储备,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全新的吗?在过去相关的媒体以及行内的声音里都不曾出现?

楼钢:这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中国的艺术品收藏是很年轻的,在改革开放后才重新起步,因此还没有能够完全与国际接轨。其实在国际上,艺术品投资就是作为战略性资源储备的。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银行巨头、保险业巨头、跨国公司巨头,各种盈利基金以及欧洲、北美州、南美洲一些显赫的家族,几乎都将艺术品投资作为一项长期的经营来对待的。因为一旦出现各种风险的时候,例如战争,例如经济危机,例如大萧条,这个时候,股票市场靠不住,房地产市场靠不住,经济贸易更是会大受影响,而顶尖艺术品却是保值的,可以起到“救命”的作用。2008年欧洲金融海啸,我就见到大量来自欧洲顶尖家族的艺术收藏品出现在市场上,成功套回海量资金用于救市。还有这两年在东亚拍场上出现的来自日本大家族或者大企业的艺术品也不在少数,就是因为日本经过近20年的经济滞涨,已经到了强弩之末,需要抛出艺术品来解决资金问题了。

信息时报:刚才您说了高古瓷与明清瓷器的不同情况,那么如果要从高古瓷入手,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建议呢?毕竟高古瓷的范围也还是很大的,包括了汉、唐、宋、元,时间跨度有上千年了,如何做更好的选择?

楼钢: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上次采访的时候我也说过,文化创造财富。对于这个话题还有更深一层的解读,就是你在做选择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你想要投入的对象的文化价值。2008年我出版《玩物致知—中国古陶瓷谈丛》一书时曾经预测宋代建窑和南宋官窑这两个品种会有很好的前景。那是因为建窑当时并不为人所深入探讨研究。而且对于南宋官窑,当时的观点仍然停留在修内司,郊坛下两处窑址上,尚未有仔细研讨其他可能的南宋官窑窑址。至今6年过去,回头来再来看,建窑的价格在这六年中至少上升了十倍还多,而南宋官窑则是新的窑址的确定,如大梅小梅、溪口窑的确认使其从原来不为人所重一下跃居五大名窑之列,身价自然是今非昔比了。

中国高古瓷器跨度大,应该有很多前人没有吃透的“盲点”,这就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空间,关键还是看我们自己的文化素质及眼光是否能够穿透历史的重重迷雾,窥透这上下数千年文明所留下的精华所在。(来源:信息时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