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瓷器官窑 > 导航 >

只要是“官窑”出品的“贡瓷”,都成了天价国宝瓷(组图)

只要是“官窑”出品的“贡瓷”,都成了天价国宝瓷(组图)

古代瓷器官窑 瓷砖墙面 全瓷的瓷砖

2020-09-03

古代瓷器官窑。

第一套60大庆特贡瓷--“牡丹荷花对瓶”由百年瓷都醴陵红官窑烧制。由牡丹瓶、荷花瓶组成,瓶颈均烧有“60周年”标识、瓶底烙有“60大庆特贡国瓷”火漆印。牡丹瓶身绘有6朵牡丹和3朵花蕊,象征“富贵中华”,国家繁荣昌盛,国民富贵兴旺。荷花瓶身绘制有6朵荷花和3朵花蕊,象征“和谐盛世”,国家盛世和祥,社会和谐发展。瓶体高均为39厘米,瓶口直径12.5厘米,采用“高

“贡瓷”是地方为有关部门特制的瓷器总称,一般由最高水平的官窑以最高技术烧制。我国历朝历代的“贡瓷”无一不是瓷中极品、无一不代表当时制瓷最高水平、无一不是当今的国宝。可近百年来,令无数人向往的“贡瓷”一直没有出现。新中国60华诞,几代人的心愿,人们终于迎来了代表国瓷60年最高成就的“官窑特贡瓷”--《牡丹荷花对瓶》

新中国史上的传世国宝瓷

第一套新中国60年“官窑特贡瓷”荣耀诞生

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60大庆“特贡国瓷”;中国文物学会监制、湖南醴陵市政府督造;相关部门用瓷专家张守智大师担任督陶官;“釉下五彩”传承人陈扬龙联合王坚义大师创作;使用将近绝迹的“高岭球土”和“绝密配方”,130多道纯手工烧制;永久入藏中南海紫光阁;国家知识产权部门、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地理标志产品”双重保护;北京市价格协会核准每件贡瓷以13800元公开发行。

CCTV《国宝档案》3年追踪报道揭开当代“官窑”国瓷神秘面纱

CCTV《国宝档案》视频截图

新中国成立后,醴陵“官窑”按照国家要求陆续烧制成功少量特贡人民大会堂、国家领导人使用和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的瓷器,这些稀有的国瓷在60年中充当了“国家的名片”,在世界范围内代表中国的形象。其中陈扬龙大师手绘“牡丹瓶”尤为突出,曾被多次选用,被称为红色“官窑”中的“国宝贡瓷”。如今,60周年大庆,醴陵“官窑”被赋予了更神圣的使命--烧制新中国60周年唯一的“特贡国瓷”。

“贡瓷”历来是皇帝专享瓷,当代也只有国宴、外事国礼才少量特制,民间根本看不到,花百万也换不来一尊“官窑特贡瓷”。只要是“官窑”出品的“贡瓷”,都成了现在的国宝瓷。贡瓷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决定了它的珍贵,比如一件镂空的清雍正年间贡瓷在新加坡拍出136万,后来被湖南省博物馆回购。2004年北京拍了一件清宣统年间特贡釉下墨彩瓷,成交价860万。60年大庆迎来了中华盛世,根据盛世必以大器铭记的传统。60周年纪念至高规格“贡瓷”。并首次向民间公开发行,让神秘的“贡瓷”走出神坛。

100年前造就“中华瓷王”,今天造就“60大庆特贡国瓷”

醴陵“釉下五彩”,俗以“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著称,配方至今绝密,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915年,醴陵釉下五彩扁豆双禽瓶一举夺下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最高金奖”,独步天下,称为“中华瓷王”。醴陵釉下五彩被誉为中国当代瓷艺最颠峰。60年大庆特贡瓷的烧制重任,当之无愧落在了醴陵红“官窑”。在醴陵市相关部门的督造、以及当代督陶官的严格把关下。历时四年,第一款“60年大庆特贡瓷”荣耀诞生,意示着我国瓷器史进入崭新的时代。

陈扬龙大师足以撼世界,两位大师联袂,价值连城

“60大庆特贡瓷”决非普通瓷,醴陵市相关部门深悟其道。特命“官窑”领军人物陈扬龙大师、王坚义大师联袂创作。陈扬龙年青时就参与中华瓷王创作,获得釉下五彩祖师吴寿祺真传。如今已成为釉下五彩新一代宗师,他独创“薄施谈染”法,公认为釉下五彩的唯一传承人。其作品长期作为外事用瓷被国内外重要机构收藏,民间少见;王坚义大师更被誉为中国画荷第一人,未来釉下五彩的希望。为了“贡瓷”需要,年逾70高龄的陈大师呕心创作“牡丹瓶”,与王坚义大师创作的荷花瓶,相互辉映、巧夺天工。正如当代督陶官张守智大师所说:一位大师足以撼世界,两位大师联袂,更价值连城。为当代红“官窑”划上了举足轻重的一笔。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流失的国宝 日本美术馆收藏的中国陶瓷组图


1998年2月,笔者因筹办"耀州窑陶瓷展",前往日本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工作了一个星期,期间通过参观、考察及与日本同行的交流,对该馆的收藏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大阪位于本州的关西地区,是日本仅次于东京的第二大城市。它北与日本著名的千年古都--京都相邻,东边则紧靠日本另一个著名都市--奈良市,这两个城市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大阪古称"浪速"、"难波"。据日本史书记载:神武天皇乘船至九州向东航行巡视,到大阪附近,水流湍急,浪花翻滚,遂将此地称为"浪速"。大阪之名是因为附近多山,上町台一带坡地面积广大且坡面平缓,始称为"大坂",明治初改称大阪。这座城市濒临濑户内海,市内河道纵横,自古以来凭借河海交汇之优势,与国内及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进行频繁的交往,位于大阪的港口"难波津"就是与海外进行交流的重点地区。

被称为"水之都"的大阪历史悠久,境内已发现弥生时代的遗迹多处。历史上曾有几代天皇在此建都,位于市内的难波宫遗址即为建于七世纪中叶的奈良时代的古皇宫。市内的名胜古迹还有平安时代的大会佛寺,江户时代的丹珠庵,明治时代造币局的泉布观等。位于东区的大阪城是16世纪末的的霸主丰臣秀吉所建,是大阪最著名的旅游观光景点,包括13处被日本政府指定为重要文化遗产的建筑。其主体建筑天守阁巍峨宏伟,镶铜镀金,十分壮观,内部保存有丰臣秀吉的木像、使用过的武器及绘画等。此建筑后遭遇火灾被毁,现在的大阪城为1931年民间集资重建,唯有城内的樱花门因全用巨石砌成而免遭火焚,成为目前仅存的遗迹。大阪的名胜古迹还有日本最早的官寺-四天王寺,于公元593年圣德太子摄政时所建,也是几经烧毁后重建。住吉大社则是全日本住吉神社的总本宫,是为祭祀航海安全的保护神于公元三世纪时创建,该大社的四栋本殿已被指定为日本的国宝。夹在堂岛川和土佐堀川之间两条河流之间的中之岛位于大阪市北区,从江户时代就是经济、金融中心,聚集在这里的大阪府立中之岛图书馆和中央公会堂等西洋建筑都是著名的观光名胜。以专门收藏东洋陶瓷而闻名的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就位于以玫瑰园著称的中之岛公园附近。

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的收藏主要来自于旧安宅产业(株)的收集品。安宅产业的原会长安宅英一是一位极具艺术天分的收藏家,在他的指导下,安宅产业从战后的50年代就开始收集中国、朝鲜以及东南亚陶瓷,至1976年时已收集了1000件左右。从1969年开始,就陆续举办陶瓷展,供公众参观研究。1975年旧安宅产业(株)出现经营危机,其珍贵收藏面临失散的危险,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后由住友集团收购全部捐赠于大阪市,并捐赠巨额资金建馆收藏、展示这些珍贵藏品。1982年11月,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正式建成开放,并从1992年起开始收集日本陶瓷。同时又接受了在日韩国人李秉昌捐赠的351件朝鲜陶瓷和中国陶瓷。通过不断的捐赠与收购,馆藏品得到不断地充实,目前约有2000多件藏品。上世纪90年代末该馆又进行了扩建。新馆是世界上首次尝试以自然采光展示的美术馆,在空间设计上富有新意,部分区域适时让自然光进入,将陶瓷原本的色彩与光泽展露无遗。目前,该馆已是大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设施,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东洋陶瓷宝库之一。

该馆收藏的中国陶瓷在数量上仅次于朝鲜陶瓷,不仅量大、质精,而且品种多,时代跨度长,从东汉的釉陶到明代的青花、彩瓷都有收藏,其藏品几乎涵盖了中国陶瓷史上各个著名窑口的著名品种,既有充满宫廷趣味的官窑器,也有在传统鉴赏领域被忽视的民窑作品。但清代的中国陶瓷不在安宅的收藏范围之内,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是他们认为唐宋元明是中国陶瓷最为华美,并充分发展到成熟的时期,因此宋代瓷器是这批瓷器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其二是由其在收藏中奉行的"彻底的完美主义"即日本学者所说的"安宅品味"所决定的,要求藏品的品质要具有"静谧"和"峻烈"感,认为陶瓷器不应该简单地给人以美学价值,更多的应该是具备使人精神高扬奋发的力量。

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收藏的中国陶瓷中有13件分别被指定为日本的国宝、重要文化财,其中有2件被指定为国宝,11件被指定为重要文化财,此外还有一件被指定为重要美术品。日语中的"文化财"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遗产"。日本的文化遗产保护走在世界前列,早在明治初期的1871年,日本政府就颁布了保护工艺美术品的《古器物保护法》。1950年日本制定了首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定设立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专门负责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其保护范围包括古建筑、书画作品、手工艺品、自然景观、地下文物等,还把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也列入保护范围。日本的公立和私立博物馆中收藏的中国文物有很多被列为国宝、重要文化财和重要美术品,其中就包括有为数不少的中国陶瓷精品。现在就让我们来共同欣赏这些流失在海外的国宝--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收藏的被列为重要文化遗产的中国陶瓷精品。

油滴天目茶碗,口径12.2厘米,南宋建窑产品。碗内外壁釉面上散布着均匀密集的闪着银灰色光泽的小圆点,浅褐黄色的碗沿釉色均匀整齐,貌似扣金工艺的装饰效果。碗外壁施釉不及底,可看见黑灰色的胎。此件油滴釉茶碗无论从造型还是油滴的形成效果,都可称是宋代建窑烧制的最为完美的一件油滴釉产品,因此它被指定为日本的国宝。

油滴釉是黑釉中的名贵结晶釉之一,盛烧于风靡点茶与斗茶的宋代,以建窑产品质量最佳。它的着色剂主要是铁的氧化物,其中三氧化二铁的含量为5.34%,二氧化硅与三氧化二铁的比值比其他黑釉瓷高,在烧制过程中铁氧化物聚集,冷却时形成饱和状态,并以赤铁矿和磁铁矿的形式析出晶体,形成闪着金属光泽的油滴状圆点。油滴的形成对于烧制火候和釉层薄厚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火候过急,氧化还原气氛控制不当,油滴形成效果不理想或不能成为油滴。如果釉层过薄,烧制过程中釉聚集少或达不到聚集,也形成不了油滴或油滴过小。由此可见,烧制一件完美的油滴釉产品是多么的不容易。

油滴在宋代也被称为"鹧鸪斑",是因其酷似鹧鸪鸟胸部羽毛的斑纹。油滴盏和兔毫盏一样,都是当时倍受珍视的饮茶用具,宋人有诗云:"点茶三昧须饶汝,鹧鸪斑中吸春露。"不仅中国的达官贵人喜用它来斗茶,也受到酷嗜茶道的日本人的青睐,并由当时在浙江天目山佛寺留学的日本僧人带回,故此类黑釉瓷在日本被称为"天目"瓷,是被日本收藏界认为是茶道世界中享有最高地位的陶瓷制品。它对日本的茶道及陶瓷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15世纪的濑户窑所生产的天目茶碗即是仿其制作的。此件油滴天目茶碗是一件流传有序的传世品。它最早的持有人是丰臣秀吉的养子关白秀次,后流入位于日本京都的西本願寺,经三井家、若狭酒井家传来。

千年窑火 碧瓷青影(组图)


胡强《秋香》

吴德扬《雪影空翻》

素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享誉世界,如今由上海高域艺术馆承办的2014《千年窑火·碧瓷青影》—胡强教授吴德扬高工陶艺作品展于5月31日至6月8日在上海中福古玩城举办,给大家带来视觉上的艺术盛宴。胡强,1989年毕业于学院美术系。1989年在江西省陶研所艺术室,从事陶瓷艺术创作,1993年就职于景德镇学院艺术系,从事陶瓷艺术创作和中国画教学。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景德镇市高等专科学院教授。胡强教授从事陶瓷艺术创作和国画教学20余载,擅长花鸟、人物。其水墨丹青风格洒脱豪放,清新优雅。釉下青花墨分五彩,笔迹放纵,兼以斗彩点睛,松紧有序,主次分明。窑变彩绘,色釉变幻,绘画精美。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装饰情趣,是馈赠之上品,收藏之瑰宝,为现代家庭装饰之时尚。其作品获国家,省市奖励30余项,其中全国中青年工艺精品大奖赛金奖,江西省陶瓷美术“华月杯”金奖;2008江西省教育委员会教育成果大赛金奖;2007上海秋季拍卖会作品《神仙畅游》以15万价格成交。国际香港、韩国美术交流展,作品《醉春》获银奖,江西省工艺品大赛一等奖,国际陶瓷节“百花奖”,全国工艺品评比一等奖等。作品《冰清玉洁》被故宫博物馆收藏。

胡强教授的学生,毕业于学院的吴德扬高工是一位中青年新锐艺术家。他自幼爱好绘画,作品风格清新典雅,工艺细腻,生动传神,构图严谨,装饰性强,善于将现代审美观念融入传统装饰,富有浓郁的文化内涵。他的作品《荷香远溢》在2001年江西民间工艺美术展获一等奖。《天香夜染衣》2012年第十届中国工艺博览会上荣获“中艺杯”金奖,《东风吹来满眼香》2013年第十一届全国工艺品博览会上荣获优秀作品评比金奖。他的作品《香远》《春风摇曳》《欢乐天地》分别被中华民族美术饰品馆、大连美术馆、江西省美术馆收藏。夏叶萍

天价频出的明清瓷:从未失宠


1.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2.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

3.明永乐青花一把莲纹大盘

4.清乾隆仿汝釉出戟犀耳尊

5.清道光粉青釉描金花卉荸荠瓶

进入5月,各大拍卖公司的春拍将陆续开槌,鸡缸杯天价成交使得今年的明清瓷器板块颇受关注。实际上,各个收藏板块的热度一直各有变化,唯有明清瓷似乎从未“失宠”,特别是康雍乾三朝时期的瓷器更是一直被藏家追逐,价格坚挺并持续走高。

天价频出的明清瓷

4月8日,在率先举行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上,一盏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2.8124亿港元(含佣金)被中国上海藏家刘益谦购得,这个价格刷新了中国瓷器拍卖纪录。根据雅昌网相关数据,自2005年以来,有近15件元明清瓷器拍卖成交价超过亿元。与传统书画相比,中国瓷器出现天价成交的比例高得惊人。

实际上,无论是高端拍卖市场还是普通收藏市场,无论是数量还是价值,明清瓷都稳居国内瓷器市场前列。鸡缸杯再创天价之后,进一步带火了国内的瓷器市场,特别是明清瓷。从各大拍卖公司春拍预展的拍品中不难发现,瓷器重点也多在明清瓷上。

“瓷器可以说是北京盈时积累最为厚实的板块,我们一直是以明清官窑领衔瓷器专场的。”北京盈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常乐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本季春拍的瓷器专场"御物天赏"主题推出宋元明清瓷器工艺品160余件,其中明洪武釉里红缠枝莲纹玉壶春为法国吉美博物馆旧藏,2011年法国苏富比拍出,流传有序,身份高贵。此外,明永乐的青花一把莲盘,为永乐官窑标准器,"一把莲"纹饰似为永乐大盘所专用,布局疏密有致,画工细腻雅致,莲花柔美风姿,尽在笔端,青花一色秾美苍妍,流露出浓厚的笔墨趣味。”他说。

在常乐看来,永乐时期青花瓷器作为我国青花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对后世青花瓷在纹饰、造型等各个方面影响深远。清朝“康乾盛世”,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此时的瓷器工艺美术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中国传统瓷业的最后一个高峰。这两个时代的瓷器都非常值得关注。

收明清最靠谱?

中国是最早烧制出瓷器的国家,也是历史上烧瓷种类最多、水平最高的国家,以至于在英文中“中国(China)”和“瓷器(china)”是同一个词。

尽管在学术界,很多观点认为宋瓷才是中国瓷器的巅峰之作,具有最高的审美价值,但是现在的藏家们却更青睐于明清瓷,特别是明清官窑瓷器,尤其以皇家器具最为受推崇,明清瓷的价格往往要高出宋瓷许多,而且宋瓷鲜有天价出现。

“中国的藏家特别喜欢皇家的东西,这个不仅仅表现在瓷器上,书画也是如此,这与审美品位有关,无法用史学解释。”一位瓷器藏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宋瓷和明清瓷就好像交响乐和流行乐,其实很难比较,但现在的藏家会比较喜欢明清瓷那种华丽繁复的风格。”

“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宋瓷在鉴定上比较困难,要真正找到一个流传有序的宋代瓷器太难了,即使是清宫旧藏都未必毫不存疑。而明清瓷年代较近,过去连古董都不算,能找到很多流传有序、信得过的东西,价格自然会高,因为买家都知道东西是对的(不假),再贵也值得。”他说。

在常乐看来,流传有序也是收藏明清瓷的关键,一方面可以保证艺术品的品质和保持的完整度,另一方面艺术品所承载的历史和故事也非常有价值和意义。

收藏中国瓷器的重要国外博物馆

法国吉美博物馆

法国吉美博物馆

位于巴黎的吉美博物馆是一座以收藏、陈列、研究亚洲文物为主的博物馆,实质上为卢浮宫的亚洲部。该馆收藏中国珍贵文物之多,全世界博物馆无出其右,其中中国历代陶瓷器1.2万余件,居海外博物馆中国瓷器收藏之首。吉美馆藏瓷器从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个朝代各大名窑的名品应有尽有,且多为精品,几乎组成了中国瓷器的整个体系。

英国大英博物馆

英国大英博物馆

位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在专门设立的中国馆中,陈列着远自商、周,近到清代各个时期的展品,其中还包括一个中国瓷器馆。有人说几乎中国有什么,该馆就有什么,有的展品甚至在中国都见不到。如明洪武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里蓝釉外红釉印花云龙纹高足杯”、“里蓝釉外红釉印花云龙纹盘”、“里蓝釉外酱色釉碗”、“红釉印花云龙纹盘”等。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是全世界范围内收藏中国文物最丰富的几个大博物馆之一,它所收藏的中国历代瓷器从早期青瓷、白瓷,唐代长沙窑、三彩,宋代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到元代青花、釉里红,明、清之际的景德镇青花、红釉、黄釉、斗彩、五彩、墨彩等等应有尽有。在那里,可以看到完整、详尽的中国瓷器史。(孙冰)

千年瓷都首款《大师国画瓷》火爆全国(组图)


收藏专业人士 谢老:国画是象牙塔里的艺术,一张大师的国画少则几十万,多则上千万,普通百姓是不可能拥有。《大师国画瓷》让你我都有幸拥有一张名画、一尊名瓷!

广东某地产董事长王董:我刚从上海回来就立即赶过来,《大师国画瓷》我在世博园中国馆看到了,这两只“老虎”太生动了,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现场观众都赞叹不已,没想到会公开发行!中秋、国庆马上就到了,我一口气就订了10对,送给亲朋好友、生意伙伴,品位高、面子足,如意吉祥!

美籍华裔张女士:我们在大陆刚买了一套房子,我一看这对虎瓶就非常喜欢,我买了两对,一对摆在家里书房,一对摆在我先生办公室,祝他事业如虎添翼!

投资收藏爱好者马老师:10年前我意外得了一张冯大中的国画虎,当时花了2万块不到。前几天孩子买房,没想到居然能换一套房子。现在,冯老师创作的一对“国画瓷”,也只要几万块,这可要多抢几对!

2010年是建国第一个甲子开年的虎年,为献礼世博和亚运这两件盛事,景德镇破例邀请“中国画虎第一人”冯大中创作设计“国画瓷”,《大师国画瓷》采用乾隆瓶型,首次集粉彩、新彩、珐琅彩、堆白、鎏金多种经典工艺于大成,采用官窑正品“7501毛瓷”工艺标准精制而成。

福兆天下《大师国画瓷》以“紫气东来、福兆天下”为主题,共制作了两款瓷瓶。一款是世博瓶,画中是一只“吉祥虎”在祥云缠绕的山巅昂首前行,步伐矫健,上海市花“白玉兰”高贵优雅,富贵绽放;一款是亚运瓶,“如意虎”仰立山头纵目四海,王者之风千里能闻,广州市花“木棉花”红艳满天,激情万丈;对瓶寓意高远,艺术境界堪称“千古杰作”。

冯大中闭关4年为献礼世博和亚运再度出山画虎,首次创作“国画瓷” 百年世博首次破例对外公开发行的“世博参展瓷” “世界陶瓷艺术大师”、“景德镇陶瓷天才”邓羲频主笔绘制

“7501”工艺,集粉彩、新彩、珐琅彩、堆白、描金等技法于一身 景德镇第一次“用放大镜画陶瓷”,光虎毛就数以万计,堪称千古绝作 “冯大中的虎”与“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齐名,3000万不卖

2010年 “中国画虎第一人”冯大中首创《大师国画瓷》入选上海世博中国馆,每天接待游客达数万,在全国掀起一股强大的《大师国画瓷》抢购狂潮。中秋、国庆临近,《大师国画瓷》已成商务礼品、亲朋祝福、旺家传世的首选……

“冯大中的虎”与“齐白石的虾”齐名,40年来其作品每平尺涨幅达1000倍

国家一级画家冯大中凭借着他笔下的老虎,成为“中国画虎第一人”,其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虎”,已从当初的几千元一幅涨到20万元/平尺。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其作品入选中国百年画展,有18件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不愧为“正在创造国宝的画家”!

2010年2月24日,央视《艺术人生》对“虎王”冯大中大师进行专访

2010年5月22日,冯大中《高山景行》全国巡展沈阳站盛况空前,一幅群虎图《童年》有人出3000万而不卖。

2010年6月8日,冯大中创作设计的《大师国画瓷》入选世博会展出。

“冯大中国画虎”历年拍卖价

邓羲频与冯大中在创作修改国画瓷

邓羲频:“世界陶瓷艺术大师”,景德镇陶瓷新生代代表,作品拍卖远超6位数

邓羲频出生于陶瓷世家,精通陶瓷绘画和新彩、粉彩、青花等多种技艺。其作品《鹤知我龄》在第九届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获中国工艺美术创新艺术金奖,《春意盎然》瓷瓶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被誉为景德镇陶瓷天才。

权威认证

每一尊瓷瓶都有冯大中艺术创作设计证书、两位大师签名的瓷板收藏证书、景德镇市文物部门监制证明、中国民族书画研究院监制证明,瓷瓶底款印有景德镇市文物部门、中国民族书画研究院监制字样;每一份创作证书上均有中国消费者基金会的防伪标记,谨防假冒!

全国限量发行:999尊/款

原始发行价格:51600元/对、25800元/尊

发行热线:025-52955855

发行地址:南京市中山东路218号外文书店一楼

国内10位艺术专家齐集故宫,权威破解《大师国画瓷》价值密码

对瓶均高:约55cm、瓶口直径:约21.5cm、

瓶底直径:约18cm、肚径:约34cm

价值一:国画和陶瓷两界国宝级大师首度联袂杰作,花一份的钱,赢得双重艺术价值保障

有很多喜欢国画的人,一直被国画的保存所困惑;无数喜欢陶瓷的人都明白,艺术水准越高价值就越大。“中国画虎第一人”与“世界陶瓷艺术大师”数次碰撞交流,首创《大师国画瓷》,将国画与陶瓷完美结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境界,其变化之丰富,技法之精湛,传神写照之细腻,无疑是千年瓷都国画瓷的又一里程碑,让您花一份的钱,赢得双重艺术价值保障,绝对物超所值!

价值二:“7501毛瓷”已涨10000倍,市场价达800万,《大师国画瓷》难度远超7501,价值更不可估量

《大师国画瓷》以7501毛瓷为品质标准,以大于7501毛瓷数十倍的器型破例发行,当年7501毛瓷制作的仅是一些小碗、小碟,直径不到10cm、重量不到半公斤;而《大师国画瓷》是高达55cm、重达10公斤的大器,制作难度远超7501毛瓷,成品率更低,还不足15%。

价值三:《大师国画瓷》代表中国制瓷艺术最高成就荣登中国馆,是第一款对外公开发行的“世博参展瓷”,千载难逢,不容错过

以往单一主题的作品已价值不菲,像第一届世博邮票现价已经超150000美金;2年前西班牙世博会一款普通陶瓷都已涨了400倍,《大师国画瓷》是世博与亚运两大主题的艺术瓷,也是两位大师的“国画瓷”,更是百年世博首次破例对外公开发行的“参展瓷”。 权威专家介绍:历届世博景德镇“参展瓷”都只有一二件,参展后均由博物馆收藏,从未公开发行,要不是世博与亚运,《大师国画瓷》您就是花再多的钱也买不到!

国逢盛世,“千年陶瓷艺术”与“国画艺术”首次融合,成就千年陶瓷史上首尊《大师国画瓷》,价值空前

“陶瓷”和“国画”是中华民族两大国粹,由于跨界的原因,千百年来从来没有发行过真正意义上的“国画瓷”。为了献礼世博和亚运,给虎年盛世留下千古杰作,有关部门破例邀请已闭关4年的“中国画虎第一人”冯大中出山来创作设计《国画瓷》,并由世界陶艺大师邓羲频主笔绘制。它的诞生,成就了千年陶瓷史上首尊《大师国画瓷》,价值空前!

以7501毛瓷工艺为标准,采用特制“单料金笔”绘瓷,几万根虎毛一律是大师手工绘制而成,就像长在老虎肉身、欲破壁而出

《大师国画瓷》制作难度远超7501毛瓷,采用“单料金笔”绘制两只瑞虎的虎毛纤毫毕现,柔软可触;虎眼通透灵动,像在与您对话;虎爪坚韧有力,蓄势待发;虎须杂而不乱,几欲微颤,像在探知前方动静;栩栩如生,欲破壁而出!

首次运用“放大镜”画“虎眼”,进行了上百次试验、运用了无数色料秘方,方才成形,成品率不足15%

《大师国画瓷》突破以往“工艺瓷”单一装饰技法,全面使用新彩、粉彩、珐琅彩绘制。每一只眼睛都是5次绘制、5次进窑、5次上釉、采用多种宝石和秘料层层细描而成,火候稍有偏差就“无法出神”,成品率不足15%。烧出来后的虎眼必须有“5个光点”,像凸起来的“水晶球”随风转动、非常逼真!其选材之精,工序之繁,技术之难,前所未有!

2008年奥运瓷《世纪华彩》仅2年涨了10倍,市场价达320000元。2010年世博参展《大师国画瓷》多种价值的叠加,必将创造下一个神话

《大师国画瓷》摆得百姓厅堂、送得朋友珍藏、赢得拍卖市场、登得艺术殿堂

“官窑名瓷”与“大师名画”首次融合,成就陶瓷史上的巅峰巨作

作品解密

作品价值

藏者心声

专家解读

景德镇“又添时代新作”

世博会“瓷王再次归来”

作品分享

2010年8月28日,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齐聚故宫对《大师国画瓷》专题研讨,规格空前。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杨自鹏:以陶瓷为载体表现国画是一次创举!

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 谢启晃:今天的“国画瓷”,就是明天的“国宝文物”,首创性就是其价值的保证!

古陶瓷研究员、鉴定专家李毅华:《大师国画瓷》是可流传千古的作品!

作品 拍卖日期 价格(万) 拍卖会

在水之湄 2008 123.2 北京保利

纳凉 2009 190.4 深圳荣峰

清泉出山 2010 207.2 辽宁建设

中国民族书画研究院院长张生礼:两大盛事、两位大师、两种艺术,必将缔造新的价值巅峰!

2010年8月28日,10位陶瓷专家、书画专家、鉴定专家、投资专家、收藏专家、评论专家等齐集北京,在故宫对冯大中《大师国画瓷》进行了单一艺术品的专场艺术研讨会,这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是罕有的隆重!

参展世博的福兆天下《大师国画瓷》

邓羲频与冯大中在创作修改国画瓷

晚唐和五代皇宫贡瓷秘色瓷


秘色瓷是浙江越窑烧制的一种青瓷,但是不是所有的越窑青瓷就是秘色瓷,秘色瓷在不同光线上显示不同的颜色,或者呈现娇滴滴的翠绿色,或者黄绿色。秘色瓷在晚唐时期烧制成功,不久之后,五代钱氏吴越国就把烧造秘色瓷的窑口划归官办,命它专烧贡瓷,为皇宫所专用,民间禁用。

秘色瓷的秘密何在

秘色瓷在陕西法门寺地宫打开之前,只在唐宋书籍中找到秘色瓷的描述,但是什么是真正的秘色瓷谁也不知道,古人可能见到过,但是见到也不知道是不是秘色瓷,成为千古之谜。

2.因为是皇家专用的供瓷,所以烧造工艺和数量都很神秘,从唐代晚期到北宋初年的近二百年间里,越窑烧造的秘色瓷一直都是专供皇家使用的珍宝。除唐、宋两朝皇帝外,使用过这些瓷器的还有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郭、柴两姓以及吴越国的帝王)。唐、五代时期中央政府实行土贡制度,各州将本地物进贡给皇帝。《新唐书·地理志》载,进贡瓷器的州府有邢州、越州和河南府等三处。五代钱氏吴越国就把烧造秘色瓷的窑口划归官办,命它专烧贡瓷,民间不得使用,老百姓没见过,自然神秘的很。

3.秘色瓷的秘在说文解字中也读[bì],意思是罕见,稀有,如果这个解读[bì]秘色瓷可见当时这瓷器的神秘。

4.从今人角度如果不是法门寺地宫的考古发现揭露了秘色瓷就是越窑青瓷的一种,我们还不知道秘色瓷,进入21世纪以前秘色瓷的烧造工艺已经失传了,如何烧造还是个秘密,只是在浙江慈溪上林湖中心区域的后司岙发现了一处秘色瓷窑址。

5.秘色瓷釉色的秘密,关于秘色瓷釉色最出名的就是唐代陆龟蒙《贡余秘色茶盏》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描述的,但是这种翠色到底是什么绿呢,也不知道。

秘色瓷窑址的考古发现

2015年10月到2017年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浙江慈溪上林湖中心区域的后司岙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揭露出了龙窑窑炉、房址、贮泥池等作坊遗迹。同时,出土了丰富的晚唐五代时期越窑瓷器精品,其中相当一部分器物与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相同。这意味着后司岙窑址就是秘色瓷的产地之一

浙江慈溪上林湖吴家溪唐代凌倜墓出土墓志罐记载,“光启三年(887年)岁在丁未二月五日,殡于当保贡窑之北山”。志文证实了唐代贡窑的存在。与民窑不同,贡窑是特定生产贡瓷的窑场,其产品的一部分须用于进贡。

秘色瓷烧造技艺

秘色瓷烧造决定于瓷土、釉色和温度。秘色瓷釉中相当部分的氧化铁被还原,釉色就呈现为较纯净的青色;反之,还原气氛弱,釉中相当部分的铁仍保持氧化状态,釉色就表现为青中泛黄的色调。

越窑采用匣钵烧制产品已是一大进步,但后司岙烧制秘色瓷所用的匣钵不是普通的粗泥,而是用纯瓷土做匣钵,并且瓷釉封闭,更有利于温度的均衡,色泽的莹润。

古玩收藏背后的伪局(组图)


俗话说:“乱世藏黄金,盛世兴收藏。”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古玩收藏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然而,最令广大收藏爱好者烦恼的是,市场上的古玩常常是真假难辩,有人甚至将多年积攒的巨资付之东流。 据省文物专家介绍,眼下在文物市场上流通的古玩相当一部分为赝品。古玩收藏爱好者如果缺乏必要的知识,难免上当受骗。那么,怎样才能摆正心态,游刃于古玩市场而不上当受骗?日前,记者进行了一番探究—— “仿古”与“作伪”是两码事

3月初,记者走访了数名省内知名的文博专家。

提起古玩造假,专家们一直认为,首先要分清仿古与作伪的异同。

所谓仿古,是指后代模仿前代的名品而仿制出来的品种。仿古的原因有二:一是为了学习前代和别家的长处,如宋代的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在当时便有其他的窑仿造,虽有精粗之分,但也能风行于世。二是慕古,即对古人的崇敬和钦佩。从古至今一直就有仿制古玩的风尚。

而伪作品一般出现在清末民初,即在原有古玩珍品基础上进行重新加工,采取后加彩、后加年款、磨底、重组、作旧等方法,冒充真品。这种以追求纯商业利润为目的的伪造,早已脱离了仿古,就是作伪。

专家认为,仿古品与作伪品虽都不是真品,但在价值上相差很大。以一件明代万历年间仿制的宣德炉为例,其价值虽不如宣德炉真品,但仍有很大的收藏价值。而现代仿制的“宣德炉”,其价值当然大打折扣。

为了便于阅读,记者特地将古玩收藏分为四大类,一一请专家加以评说,希望能给广大收藏爱好者敲响警钟。

揭秘之一:仿制瓷器真假难辨

瓷器作伪的手法多种多样,让广大的收藏者防不胜防。一位已在收藏业内浮沉十年的贾先生为记者详细说了其中关节。为了收藏瓷器,他没少“交学费”。根据老贾的经历以及省文物专家的分析,记者大体将瓷器作伪分了几类。

1、新瓷老锔老贾第一次上当,就是花高价买了这种赝品。当时经验尚少的老贾,在北市古玩市场上发现了一件青花瓷瓶,因确定瓶上的锔子(用来连接器物的金属两脚钉)是元代的,便认为这个瓶子也是元代的。后来,找专家鉴定才知道是假的。

专家解析:把新制的瓷器打碎,用古代的锔子将碎片连接在一起,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作伪手法。一般收藏者确定了锔子的年代,就依此推断瓷器的年代,上了仿制者的当。由于仿制容易,明代的锔子现在市场上能卖到几百元一个。

2、新瓷老底收藏瓷器的第四年,老贾与几个朋友一起去农村“搜宝”。当地人出示了一件底儿上有贡御落款的瓷碗。“我看落款和宋代建州窑的非常相似,觉得比较有收藏价值,就买了下来。回来后和朋友仔细研究才发现,碗底儿处有一圈胶,说明这个碗的底儿是粘上去的!”

专家解析:这种方法也比较常见,因为瓷器底上的印记落款很难仿制,所以一些仿制者从破损或者不具备很高经济价值的瓷器上将旧底切割下来,与仿制的瓷身拼接在一起,烧制成新的瓷器,再卖给经验不丰富者。

3、加彩“2003年,我从朋友手里买了一个清康熙时期的五彩人物纹瓶,因为清代人物图案瓷器传世量少,我硬是花了五位数的大价钱。去年,家里着急用钱拿到拍卖行,人家说是假的,人物是新画的。”

专家解析:加彩这类手法中包括真胎假彩,即将无纹饰的古代素瓷加上彩绘,重新烧制而成;补损成新,即将古旧破碎的素瓷粘合成器,在裂合处填上硬彩花饰,以此掩盖破损而成。但采用这种手法的并不太多,一是重新烧制时反而容易将瓷器烧坏,第二古旧的真品素瓷并不容易找到。

4、高仿真瓷据专家介绍,高科技手段被运用到文物造假上,能使作伪登峰造极、自成体系。比如,运用三维扫描技术,做出的东西和原物一模一样,而硅橡胶翻模技术的运用,使仿品上的花纹与原物没有任何差别。面对这样的高仿真瓷器,即使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也很难分出真伪。

揭秘之二:书画市场鱼龙混杂

古画名作历来是人们追捧的对象,也是进行艺术品投资的一个好项目,更是历朝历代造假作伪者的主要目标。鱼龙混杂的书画市场既是收藏爱好者淘宝的好地方,也是造假者的“天堂”。

张先生对古书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因为他走到哪儿都喜欢找找古书画,一些爱好收藏的朋友给他取了个绰号“寻画人”。据原故宫博物院院长支运亭介绍,张先生手里有上百幅比较珍贵的书画,但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假的。

书画作伪的方法基本可归结两大类:其一是完全作假,即运用勾、填、临、摹等手段,多依名家原本,按其笔法、构图特点进行“创作”。此类方法因经常露出作伪者的笔意风格,破绽较为明显。但有些完全凭空臆造者,只是假借名人之名,不管其书画风格如何,因为无法对证,反而容易骗人。其二是利用原画本身作假。多采取挖、刮、改、添款印,或以拆配、割裂等手段将原作改头换面,冒充名家作品牟利。这类作假的技术处理一般由装裱、修复的艺匠高手与画商或作伪画师合作完成。有时真假相掺,让人不易分辨。例如将通景条屏拆成单幅,手卷割成数段;或以大改小,杂凑册页等。此外,也有一些利用高科技手段如扫描,制作的假画,虽不易辨别,但在市场上非常少见。

揭秘之三:伪造古玉滥竽充数

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之一。在中国人眼里,玉是与众不同的,它已经超越了单纯分类学的范畴,而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造假者也正看中了这一点,打起了歪主意。

记者以打算入行学习经验为由,经朋友介绍,来到了皇姑区的一个小院,见到了一位“造”古玉的高手。虽然他看起来也就三十多岁,可圈儿里人却都叫他光叔。

据说光叔的“独门秘笈”是作旧。在古董行里,作旧和做假是一回事,只是作旧的技术含量要大得多,光叔在这一行里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他专,活儿细。让人走眼的概率大小是考察作旧能力高低的惟一标准。

“这是个是‘雏儿’,什么也不懂,您给说细点儿。”带记者来的小朴向光叔解释着。光叔拿器桌上的一个佛头给记者看:“咋样?”“雕工出众,颇有神韵,但一看就是新作出来的。”记者乍着胆子,照小朴教的对光叔说。光叔看来挺得意:“哦,眼力不错,你再看看这个。”

“唐的?”“五代的?”“宋的吧?”……看记者发蒙,光叔的眼睛都亮了。“小丫头,和刚才的是一样的,只是处理了一下。”接着,光叔讲了“造”古玉的两个主要方法,一个叫“包浆”,一个叫“沁”。

“包浆”可以用个通俗的例子来解释。一把被常年累月使用的锄头木把,会形成一层光泽。这种光泽润厚自然,和木柄浑然一体,温滑如玉,这就是“包浆”。“包浆”短时间不可形成,也不是各种油漆、涂料能表现出来的。百十年的老桌子、老柜子、老椅子,凡是被经常触及、摩擦的部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包浆。新玉想要有包浆就要用人手不停的摸,至少要两个月才能达到效果。“不瞒你说,刚才你看的佛头我晚上睡觉都搂着。”光叔诡秘地说。

“沁”比较好理解。一些出土的东西,会在埋藏地下的岁月中形成沁。即土中的物质(包括土中水分所含的物质)会逐渐沁渗到这些东西之中,而形成可辨认的痕迹。沁又分土沁、水沁、血沁(古墓中尸棺中或尸棺旁的器物特征)等。即便是没有入土的器物,只要能够上年代,也会出现自然环境留下的沁,这种沁不是高人是不能一眼看准的。仿造沁主要有烤旧和使用化学物质两种方法。例如把玉烤熟放入红褐色的溶液中做假土沁,用火烧做假水沁等等。

据光叔说,识别玉的新旧一方面要看它制造时的刀工,另一方面就要看玉表面的受蚀情况,看玉色。近现代制造的玉器往往追求古玉效果,有时做得很像,但总是有区别。如果你得到了一件古玉,它的颜色同我们所知道的标准作品颜色不一样,那就要认真分析这种颜色是我们所未知的古玉沁色,还是人工做旧,以此来判断作品的新旧。

揭秘之四:假青铜器蔚为大观

公元前21世纪,商周奴隶制社会,青铜礼器是贵族身份的象征。对于收藏界来说青铜器从来都是重中之重。收藏几十件瓷器、木器、字画的藏家并不少见,而收藏几十件青铜器的人屈指可数。随着人们对青铜器认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青铜器,有了市场,作假者便乘虚而入。

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了青铜器收藏家黄德先生。黄先生根据自己多年的收藏经历,将青铜器作伪总结出四种方法:

镶嵌法。将新做的青铜器用酸作旧,再用从老器物上刮下的老锈镶嵌在铜器上,这种方式很能吸引那些光考虑老锈、不看器型的初级收藏者。镶嵌老锈一般都选在口沿、纹饰、表皮等容易看到的部位。这种作旧的鉴别方法是,不要光看老锈,而要整体上去鉴别器物真伪。而且,只要仔细把玩,就会发现锈会很不自然地脱落,所以比较好认别。

后刻花法。一件老的器物,上面没有纹饰,后来刻上了花,雕刻细致入微。这种器物的鉴别方法是看凹槽里有没有包浆和锈色,如果是新刻的,凹槽里的包浆肯定被破坏。另外,什么时期的纹饰应该有什么时期的器型,如商代的鼎,刻上战国时期的纹饰,肯定是张冠李戴。

残器凑整器。在市场上,器型古怪的东西一定要注意,有可能就是一些残器拼凑在一起的。比如,用下半部分做成一个鬲;把盆子改成爵等。这种作伪的方法在市场上见得最多,因此在碰到奇特器型的东西时,买家一定要小心。

新胎贴老皮。做成一个新器物,用老皮根据真正器物的花纹刻出来,刻出和老青铜器一样的东西贴到新器上去,做的大部分是高浮雕作品。这种器物就要看胎里锈色和外皮锈色是否一样。专家建议:求宝应有平常心。

针对广大收藏者应如何面对纷繁复杂的古玩市场,省文物专家建议,收藏者本身不应抱有侥幸心理,希望借收藏古玩一夜暴富,甚至总想拣个小便宜。收藏本是文雅之事,是为了养性,陶冶情操,而不能一味以赢利为目的,这样也不符合收藏的规律。并且这种侥幸心理就是给作伪者提供可趁之机。

投资古陶瓷,可关注宋代建窑和南宋官窑(组图)


佳士德宋瓷专场“漱玉供菊”之中成交的宋青白釉刻花梅瓶,估价是200至300万港元,成交价格则达到了904万。

北宋耀州窑青釉刻莲纹盘

特约采写洛奇

两周前,本版曾专访了研究古陶瓷收藏与市场二十多年的著名古陶瓷收藏家、鉴赏家楼钢,他分析认为,今年或未来三年内古玩市场向好;高古瓷走向明朗,明清瓷或有波折。刚刚结束的佳士得春拍中,古陶瓷拍卖的走向与这一判断基本相符,那么这是不是预示着明清瓷器的市场即将回落?有意进入高古瓷收藏行列的新入门者又要注意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再次请楼钢展开了进一步的分析。他认为:未来对明清瓷器的投入要更加谨慎,而古陶瓷则可作为战略性资源储备。

信息时报:两周前我们曾经采访过您,并以《未来三年古陶瓷市场持续看好,宋瓷有望再涨十年》为标题做了一篇报道。其中您有这样的判断:“今年或未来三年内古玩市场向好,高古瓷走向明朗,明清瓷或有波折”。在刚刚过去的5月底,香港佳士得拍卖公司的春季大拍结束。其中古陶瓷拍卖的走向与您的判断基本相符,也就是高古瓷器向好,但明清瓷器出现了一些波折,有不少拍卖行原来寄予厚望的明清瓷器纷纷流拍,或者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此现象,您又有什么样的解读?

楼钢:是的,上次你们的访问稿发表之后,我也接到全国各地朋友们的来信来电,大家都在谈论这个问题,同时也把目光集中在即将到来的佳士得春季大拍上。因为这次非常凑巧,佳士德拍卖行在5月28日专门设置了一个以“漱玉供菊”为名的宋瓷专场。

在过去几十年来,无论是苏富比还是佳士得这两家国际顶尖拍卖公司,还从来没有将一个大型宋瓷专场设在香港的,大部分高古瓷器的拍卖都放在英国伦敦或者美国纽约。这显示了他们对东亚市场的基本判断,因为香港拍场基本上可以说是针对中国大陆的,客户端都在大陆。而过去高古瓷器的客户基本都在欧美。那么这次的“漱玉供菊”专场明显就是一个信号,表达出欧洲的拍卖行也对中国市场未来宋瓷的走向看好。

拍卖的结果你们都看到了,宋瓷的成交率,成交额和单件瓷器的成交价都非常理想,相比之下,“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的结果就未如理想,许多重量级明清器都未能成交,或者是未能以预期的价格成交。充分证明了我们上次所作的判断。其实,艺术品市场与股票市场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有庄家,都有操盘手。对于中国古陶瓷,其实庄家不在中国而在欧洲。记得2007~2008年我就曾经撰稿,论述欧洲的庄家正在对中国明清瓷器拉高出货,而将回笼的资金用于高古瓷器的建仓。这点只要我们细心解读拍卖公司每次拍卖的成交结果就不难发现,在过去十多年来,除去一些特定的器物,明清瓷器的买家大多是中国人而卖家大多是欧美人,反过来,高古瓷器的买家基本上是清一色的欧美人,鲜有中国人出现。

现在这种布局开始出现回报了。记得1998年一位香港资深藏家在伦敦做过一次高古瓷器的专场拍卖,其中一件宋代青白釉刻花梅瓶成交价约合38万港币。我们再看看这次宋瓷专场“漱玉供菊”之中成交的宋青白釉刻花梅瓶,估价是200至300万港元,成交价格则达到了904万。如果我们要介入艺术品投资这个圈子,这样的功课是必须要做的,而且要好好地做才能有很好的回报。

信息时报:那么这次明清瓷器的拍卖出现了波动,是不是说今后整个明清瓷器的市场就会不稳定或者有所回落?那么如果已经在明清瓷器上投入大量资金的藏家,应该如何面对市场的变化?如果新晋的古陶瓷收藏家则又该做何种行动呢?

楼钢:明清瓷器出现波动应该是很正常的,因为它已经达到很高的价位。我通常用电梯为例来解说艺术品市场的价格阶段及其风险:一栋三十层高楼的电梯,当我们不知道它会向上还是向下行的时候,我们在三楼四楼进入,它大部分的概率是上行,当我们在十楼八楼进入的时候,它有近七成的概率是上行。但我们在二十三、四楼进入,那它下行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现在明清瓷器的价格已经处在高端,则大大增加了它下行的概率。当然,从1911年到2011年这一百年之间,中国的古董艺术品还没有出现过下行,但是停滞是很可能发生的。因此,未来在明清瓷器的投入上就必须更加谨慎从事。

如果是新晋的古陶瓷收藏家,则不应选择高价位的明清瓷介入,而应选择更稳健的品种来投入。但是从根本上说,投资古陶瓷可以说是没有风险的,唯一的风险就是不要买到赝品。因为古董艺术品是资源性标的,它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它的不可替代性,即使进入时价位高了些也不要紧,时间可以抹平这个缺口。同时,艺术品投资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就是“时间换取金钱”,上次的采访我们也专门说到这个观点,因此还是那句老话,如果希望短平快地实现盈利,最好不要碰艺术品,但是如果是作为长线稳定的投资,甚至是战略性的资源储备,那选择中国古陶瓷绝对是上佳的策略。

信息时报:战略性的资源储备,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全新的吗?在过去相关的媒体以及行内的声音里都不曾出现?

楼钢:这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中国的艺术品收藏是很年轻的,在改革开放后才重新起步,因此还没有能够完全与国际接轨。其实在国际上,艺术品投资就是作为战略性资源储备的。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银行巨头、保险业巨头、跨国公司巨头,各种盈利基金以及欧洲、北美州、南美洲一些显赫的家族,几乎都将艺术品投资作为一项长期的经营来对待的。因为一旦出现各种风险的时候,例如战争,例如经济危机,例如大萧条,这个时候,股票市场靠不住,房地产市场靠不住,经济贸易更是会大受影响,而顶尖艺术品却是保值的,可以起到“救命”的作用。2008年欧洲金融海啸,我就见到大量来自欧洲顶尖家族的艺术收藏品出现在市场上,成功套回海量资金用于救市。还有这两年在东亚拍场上出现的来自日本大家族或者大企业的艺术品也不在少数,就是因为日本经过近20年的经济滞涨,已经到了强弩之末,需要抛出艺术品来解决资金问题了。

信息时报:刚才您说了高古瓷与明清瓷器的不同情况,那么如果要从高古瓷入手,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建议呢?毕竟高古瓷的范围也还是很大的,包括了汉、唐、宋、元,时间跨度有上千年了,如何做更好的选择?

楼钢: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上次采访的时候我也说过,文化创造财富。对于这个话题还有更深一层的解读,就是你在做选择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你想要投入的对象的文化价值。2008年我出版《玩物致知—中国古陶瓷谈丛》一书时曾经预测宋代建窑和南宋官窑这两个品种会有很好的前景。那是因为建窑当时并不为人所深入探讨研究。而且对于南宋官窑,当时的观点仍然停留在修内司,郊坛下两处窑址上,尚未有仔细研讨其他可能的南宋官窑窑址。至今6年过去,回头来再来看,建窑的价格在这六年中至少上升了十倍还多,而南宋官窑则是新的窑址的确定,如大梅小梅、溪口窑的确认使其从原来不为人所重一下跃居五大名窑之列,身价自然是今非昔比了。

中国高古瓷器跨度大,应该有很多前人没有吃透的“盲点”,这就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空间,关键还是看我们自己的文化素质及眼光是否能够穿透历史的重重迷雾,窥透这上下数千年文明所留下的精华所在。(来源:信息时报)

真假官窑瓷


章用秀

明清官窑瓷器是中国陶瓷器物的珍品,向为收藏家和富贵人家所青睐。因其金贵,民国时期明清官窑仿品屡屡现身。当年,天津锅店街的同泰祥便精于此道,其所出真假难辨,扑朔迷离,给收藏界造成极大的危害。

同泰祥仿明清官窑瓷器比北京前门大街德泰之所仿,色彩、品种要多,数量也大,国内外现存明清官窑瓷器中的赝品,不少是同泰祥于上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在景德镇仿制的。20年代中后期,居住在天津租界地的官僚政客和大户人家,包括溥仪,庆王爷的后裔,军机大臣那桐,北洋军阀政府总统曹锟、黎元洪,湖北督军王占元,江苏督军李纯,还有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奉系军阀张作相、吴俊升等人,都买过同泰祥的仿官窑瓷器。

据说同泰祥为溥仪烧制过“水燉”和白瓷祭器,书写“宣统年制”款识。水燉是一种早已不见的餐具,下部像盘子,上部有屉,屉和盘都是双层空心,可注入热水,用以保持菜肴常温。张园里的仆人也大量购买仿官窑器,用以调换溥仪从宫里带来的真东西。

清廷内务府总管文索的后代,人称“曾二”,住在英租界。此人拥有不少真正的明清官窑器,可他还是到同泰祥购买仿制品,以赝品充真品,唬那些行伍出身的军阀老粗。汤玉麟没那么多真正的官窑瓷器做陈设,便从同泰祥买来大批的仿官窑器,摆起来壮门面。江西督军陈光远,财产逾千万,他的大儿子也经常去同泰祥选购仿制的明清官窑器。同泰祥的徒弟们称呼他“陈大少爷”。李善人家、正兴德穆家、长源杨家、益德王家、振德黄家、元隆孙家等也都是同泰祥的主顾。元隆孙家有位姑娘出嫁,在同泰祥订制瓷器嫁妆一百件,一百件瓷器都绘有《百子图》。

现在看来,当时购买同泰祥瓷器的,有的是知假买假,以假官窑作装点,或用赝品充真品取乐儿耍人,有的实属上当受骗,不少人为此而付出惨重的代价。

有一位叫沈吉甫的老先生,是颇有名气的收藏家。他从1900年至1931年,先后搜集历代名贵瓷器达千余件。沈老眼力很强,收藏明清瓷器讲究釉色、彩头,一般瓷器他都看不上眼。可是,1932年春天,他在天津英租界一幢小楼赋闲时却上了大当。那天有人带来一件黄包袱,包着一只锦匣,匣里软囊卧着一件精美的珐琅彩瓶。这只彩瓶,胎质洁白,薄如蛋壳;锦匣的名签编号,都是宫里的标志。本主说还有十几件这样的瓷器。不久又拿来十几件黄包袱。沈吉甫将彩瓶一一观赏,最后以10万元代价全部买下。沈老兴致勃勃,请来北平几位朋友来津观赏,但几位鉴赏家都没表态。一看他们的态度,沈吉甫明白了。他送走了朋友,拿出放大镜细细观察,这才发现所谓乾隆珐琅彩瓶胎骨薄,手头轻,彩质也不够精细。实际上这些东西都是天津锅店街同泰祥细瓷店在景德镇仿制的。沈吉甫越想越气,盛怒之下,把那些瓷器摔了个粉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