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艺术瓷砖 > 导航 >

畅怀瓷说:王加林瓷画艺术赏析

畅怀瓷说:王加林瓷画艺术赏析

艺术瓷砖 陶瓷艺术 古代艺术瓷器罐

2020-09-03

艺术瓷砖。

王加林自述:畅怀瓷说

畅怀瓷,是欢畅地研习陶瓷绘画,以瓷画抒怀。近年来迷恋于陶瓷绘画,以瓷为媒,以画为艺,饱蘸色彩在瓷瓶瓷罐上行云流笔,书写着自然之美,呼唤着人生之美。抒发着对生活、对人生的真情实感。这就是畅怀瓷的自解。

问道陶瓷艺术,充满欢乐与挑战。源远流长的陶瓷艺术铸就了历史的辉煌,灿烂的陶瓷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继承和创新正推动着陶瓷艺术的与时俱进,从原料、染料、釉彩,到工艺、技艺以及新的理念的融入,使艺术陶瓷焕发了新的光彩。千年窑火铸造出一批批精美的艺术品。正是陶瓷艺术的魅力所在,吸引我走上了在陶瓷上作画的道路。

不少人有一种错觉,认为在陶瓷上作画是艺人匠人的事,不是画家的天地,就是已成为文物的精美陶瓷,对其中画作的价值也认识不够。特别是陶瓷艺术品的器型与纸比起来就小得多,好象呎尺之间难以有大作为,其实非也。历代藏品或当代工艺美术大师作品,会令人堂目。在一平尺左右的方寸间,或工笔或写意,一幅构图别致山水、花鸟、人物栩栩如生,其韵味不亚于纸画。只有那些有极高陶瓷艺术修养与技艺的人才能创作出艺术佳品。无论历史还是当代,陶瓷艺术家与其精湛的艺术品一道铸造着陶瓷文化的辉煌,其艺术成就和艺术价值被社会所公认。

在陶瓷品上作画其难点是要掌握瓷介质的特性,掌握色彩烧制过程的变化,要适应立式作画的姿势,这些基础的知识枝艺把握之后,还要用心用脑去创作。这一过程既要加强陶瓷艺术的修养,又要加强陶瓷文化的修养。为了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技艺,去年在唐山陶瓷研究院学了大半年,又到湖南醴陵,江西景德镇、磁州窑、定窑、钧窑去考察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掌握其特点,在绘画过程中体会艺术陶瓷的精髓。其实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也是快乐的,痛苦在有些技艺难以把握,快乐在其妙趣横生。边悟边实践,边实践边悟,不断挑战自我。我始终认为路是人走出来的,创作是从实践中来的,只要沿着前人铺开的路去探索,去创作,美好就在前面。

作为陶瓷艺术家则要在传统与现代,实用性与艺术性的认识上有新突破,不断拓宽文化思维,用新的视角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关心生命。把自己的作品注入时代的内涵,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的艺术品,从而也使这一传统的陶瓷艺术走上从传统到现代之路。

当今,陶瓷艺术正以其独有的特性和魅力,吸引着人们去创作,去欣赏。这就是我对陶瓷艺术的思考。

taoci52.com编辑推荐

现代粉彩瓷画艺术鉴赏与收藏


粉彩瓷画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和智慧结晶,也是中国陶瓷文化的杰出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其作品凝集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点。当今,景德镇粉彩瓷画艺术精品已成为海内外收藏家和有识之士争相投资的收藏鉴赏新热点。

乱世黄金,盛世收藏。古往今来,景德镇粉彩瓷画艺术作品,它以其独特的绘画形式和精湛的工艺制作技巧,以及极富民族文化意蕴之特色为收藏家们收藏的重点。据有关资料介绍,在近三年来的国际拍卖市场上,元代、明代瓷器的收藏热潮已从高峰逐渐回落,而清代粉彩瓷画艺术精品的成交额正在大幅攀升,似有凌驾元、明二代官窑瓷品之上之势,成为新一轮收藏家们不惜重金收购的重点。2002年5月7日,一件清雍正年制的粉彩 "蝠桃福寿"橄榄瓶,在香港苏富比举行的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会上,以4150万港元的惊人价格成交,创清朝瓷器拍卖价格世界纪录,显示出前所未有的高涨势头。与此同时,现代粉彩瓷绘艺术名家作品的成交价格也在大幅上扬。1990年,据笔者所知,一件署名为景德镇 "珠山八友"之一的王大凡所绘满尺粉彩的《一苇渡江》瓷板画当时仅以人民币8千元价格出售,而2001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创作的粉彩 《黄山云海图》瓷板画以36万元人民币价格被河北石家庄一公司收藏。此后有不少艺术家所作粉彩瓷画作品不断创出历史性价格新高。如今全国不仅出现了一批私人博物馆、收藏馆、艺术馆,还出现了一批越来越专门专项的粉彩瓷绘艺术作品收藏家。现代收藏的含义不仅仅是一种雅玩和爱好,而是走向投资意识的深度觉醒。现代中国陶瓷艺术精品、特别是粉彩瓷绘艺术作品等受到越来越多投资、收藏家的追捧和厚爱。

一、粉彩瓷画作品收藏入门

粉彩收藏者要使自己的粉彩艺术作品收藏水准达到较高层次,亦必然对粉彩艺术品加以深入和详尽的研究,最初可以从认识陶瓷器物的特征入手,一件上好的粉彩陶瓷艺术作品应是器、功、色、釉俱佳。器:作品造型美观,器质料优、工精,此种坯胎绘制的作幕一造型精巧,胎体厚薄有致,瓷质细腻光润,色泽似玉而透彻,无桔皮釉,无变形开裂、釉惊,用手轻弹声音脆亮。功:指粉彩制作工艺与绘画装饰图纹营造能力,一要看其作品制作工艺是否复杂,难度系数有多大,是否运用了多种艺术装饰手法;新工艺、新材料,二要强调作品装饰线条的准确流畅,层次的清晰、布局虚实与作品纹饰主题意境的表现是否得体;三要看器物造型与装饰图纹的结合是否完美。粉彩绘画的图纹一般为山水、花鸟、人物、图案纹饰表现,粉彩山水瓷画作品要审其势;花鸟瓷画作品要赏其态,人物瓷画作品要品其神,图案纹饰要观其味。色彩:是粉彩瓷画艺术作品对欣赏者的第一感官冲击,粉彩作品色料的选择与收藏,要求作品烧制成瓷后色彩的纯正,即无过火 (烧老),欠火 (温度不够),漏色 (纹饰有些没有颜色)、色脏(超过画面纹饰的所需颜色)等,如烧制时温度过高,则色泽发黑,反之则温度不够,颜色亦无光泽。釉:指粉彩陶瓷作品釉面的质量,这种美体现在瓷器釉质的光洁感、透彻感、凝重感。好的粉彩瓷绘作品要求瓷面明而不浮、润而不懈、腻而不浑。继而研究作品的表现内容题材和形式纹饰的风格特点,最后对其作品的意境、气韵、情感和格调做出评价。

一般而言,一位有成就的粉彩瓷画名家,艺术经历,应包括学习期、成长期、艺术成熟期、艺术巅峰期和衰退期,而每个瓷画艺术家在这些不同时期所创作的作品,又有各自不同的风貌。

此外,粉彩瓷画艺术的收藏之所以极具魅力,就是因为收藏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的 "求知"过程。此间积累的经验,可形成高眼力的储备,使其收藏者学识更加丰富、精神生活更加充实。同时,还应在研究其作品创作,作者个人表现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其研究向横向地域风格和纵向时代风格扩展,以便更大程度的获得其粉彩艺术藏品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

二、粉彩瓷画作品收藏的艺术

粉彩瓷画艺术作品的收藏,是一间科学、亦是一种艺术。收藏者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有成就的收藏家,就应该讲究其收藏作品的方式方法,即其科学性、艺术性。
"谁能把握住机遇,谁将是最大的赢"。收藏景德镇粉彩陶瓷,应注重专题式珍品收藏,使自己的收藏品有特色,才有价值。景德镇粉彩瓷绘艺术自清以来,流传于世的粉彩艺术陶瓷品种数以万计,珍品无限。单凭收藏者自身之力,即便家有万贯之财,也难于收其全面。面对粉彩瓷画艺术作品这一大千世界,只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重点地进行收藏。我们国家的博物馆收藏,大体也是各有重点、各有特色的。如北京故宫博物院以收藏明、清官窑瓷器和历代名窑陶瓷为主,上海博物馆以收藏名窑陶瓷器为主,而景德镇陶瓷馆则以收藏景德镇瓷器为主。

(二)名家作品收藏

粉彩瓷画艺术名家,是同行业中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名家少、作品亦少,它是赏瓷、藏瓷者渴求的对象。当代粉彩瓷绘艺术名家作品收藏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已故陶瓷艺术家的 "绝品";二是国家、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陶瓷院校教授的作品;三是著名陶瓷美术家和老艺人的作品;四是高级工艺美术师和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

已故粉彩名家的作品,由于年代较长,艺术水平高,现存作品数量稀少,寻觅难得,可遇而不可求,而显得弥足珍贵。

现代国家、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陶瓷院校教授的粉彩艺术作品,以恢宏的气度,深入挖掘民族艺术意蕴,把陶瓷艺术创作和现代审美意识融为一体,以高超的技艺,创作的艺术作品,艺术价值高、社会影响大,又有很高的知名度,颇具收藏价值。

著名陶瓷美术家和老艺人的作品,其绘画功力深厚,技艺精湛。作品既有中华传统粉彩艺术之底蕴,又有一定的创新与发展,其作品价值不菲。

当今粉彩瓷画艺术名家作品的收藏,可以说是刚刚兴起,并没有达到一定的高潮时期,景德镇粉彩瓷画艺术大师,教授及陶瓷美术家高手云集。这些著名艺术家的作品、艺术价值高又有很高的知名度、收藏价值极高。

有眼力的收藏家,粉彩瓷绘艺术作品收藏除上述名家外,还可有超前意识,应对具有实力的高级工艺美术师和中青年艺术家作品,应予以重视。高级工艺美术师,中青年陶瓷艺术家有旺盛的创作精力,灵活的思维能力,顽强的进取精神。他们的作品有很大升值空间和发展潜力。高级工艺美术师、中青年陶瓷艺术家头角渐露、艺术纯火、在社会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对其身份还没有达到大师级境界。他们的作品货真价实,艺术热情高、对收藏者心存厚爱,对名利追求心强,而不及市场价格,但过不了多长时间、艺术辉煌、职位显升一跃千里,其身份、市场价也有青云直上的可能。如有的著名老陶瓷艺术家,在成名前,作品数百元就可收藏得到,而现在,其作品售价在数千元都难得其精品,收藏作品升值幅度大,这种实例大多、举不胜举。

(二)特艺粉彩瓷的收藏

特艺粉彩瓷装饰,花色品种繁多,以制作精湛、装饰精细为特色。现代仿古粉彩瓷,为陶瓷绘画、造型与装饰完全仿古,此种装饰形式多见于仿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作品。此类仿古粉彩瓷品,一来满足了一批收藏者好古尚古之需;二来也有利于景德镇粉彩瓷画艺术品的流传、普及与发扬光大。

此类仿古粉彩瓷为无固定稿本、样式,一般是仿其基本笔意或师其某朝、某代作品之画意。此类作品、在用笔、构图布置、色彩表现等方面自然随意、不生硬、较多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和绘画表现功力。由于其作品大多师法清代画风,故款识亦书大清xx年制,而不书作者款。此种形式装饰表现费工费时,时人很少人绘画。所以非常受收藏家欢迎,价值不菲。

粉彩艺术品专题收藏,不仅使收藏者财力集中,而且使收藏者精力集中,这样有利于提高收藏者的收藏鉴赏能力,购得精品,成为行家里手。

收藏粉彩瓷绘艺术作品,贵在精、而不在于数量的多少,况且一般收藏者精力、财力、居室的空间因素等影响,也很难收藏很多。收藏者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识、修养、地域环境、经济实力等择其所好,重点收藏,只有珍品收藏,才经得起时间和市场的考验。收藏是一种高雅的文化艺术活动。在追求高雅艺术享受,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之中,自然要讲求经济效益。如今,一些精明的收藏者,开始以收藏品养收藏品,用投资的眼光注重藏品的经济价值。具体地说,就是收藏者不断地盘活收藏资金,将某些藏品推向拍卖交易市场,在市场上获得必要的经济效益,然后再在收藏的过程中觅回新的藏品,有计划地使藏品保值增值。

同时,要注重其藏品的研究,做一个名副其实的收藏家,决不能忽视研究自己的藏品,如果只收藏而不加研究,充其量不过是一个藏品保管员。要将自己所藏作品及与之相应的科学、艺术问题进行研究,如作品的艺术内涵,表现手法,装饰构图与表现纹饰的时代背景等,上升至理论学术的高度,加以认识,才算得上是一种质的飞跃。

王大凡五福临门瓷板画赏析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艺术品收藏,高端艺术品价格不断攀升。由于收藏观念的转变以及理性投资的原因,现在收藏界已将瓷器的搜索目标从明清官窑转向民国精品。而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成为了收藏家竞购的热门藏品,成为各大、中型拍卖会的主角之一。民国瓷板画目前在艺术市场中仍处于价值被低估的状态,今后无疑将成为一大热点及亮点。

综观近几年的拍卖数据,“珠山八友”瓷板画作品的成交额在逐年攀升:2008年拍卖的王琦粉彩瓷板《渔翁图》以241.5万元成交;2009年拍卖的王大凡一件《黄山四千仞》瓷板拍出780万元的高价;而在2011年的嘉德春季拍卖会上,王大凡的粉彩瓷板画《禹王治水图》以920万元创个人成交纪录。短短几年中,从几万元成交价到2011年的近千万元,并非偶然现象。究其原因,是由于“珠山八友”的瓷板画有着雄厚的投资潜力。对于存世量屈指可数的“珠山八友”瓷板画真品来说,它就如“原始股”,升值空间很大。从市场价位来看,目前“珠山八友”瓷板画的价格远远低于当年同时期、同名气的画家的价格,因此“珠山八友”的瓷板画还具有广阔的升值空间。

王大凡(1888年-1961年),号“希平居士”,又号“黟山樵子”,斋名“希平草庐”,著名绘瓷艺人,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 早年拜汪晓棠为师,其粉彩人物仕女受汪晓棠的影响较大。晚年时得海上画家马涛《画中诗》册,构图、造型遂受马涛影响。与王琦潇洒、奔放的画风相比,王大凡则显得规矩严谨,主题与配景相辅相成。笔下人物秀润、纹理清新、气韵浑成。首创粗细相间、兼工带写的“落地粉彩”画法,继承和发展了“浅绛”传统绘瓷技艺,画面浓淡、阴阳分明,神形活现,生动活泼。1939年起,王大凡在彩绘人物时,不用玻璃白打底,而直接将彩料平涂于瓷胎,再罩以雪白、水绿等釉后经低温彩炉烤烧成品。由于不用渲染,景德镇至今称大凡填彩法为“落地彩”。

此藏品尺幅恢宏可观,烧制平整,胎釉精良雅洁,人物脸部刻画细腻,讲究明暗变化,晕染手法独特,立体感强。 传世所见王氏人物瓷板通常最多为三、四人,但本品颇为珍贵,多达八人,且形象各不同,表现手法自然需要刻意区分,其难度非比寻常,没有深厚的功力不敢轻易尝试。整幅画意吉庆祥瑞,寄寓富贵长寿、名利双收之意,亦蕴含着民间村野的淳朴味,这是王大凡瓷绘人物画魅力所在之处。此件藏品为不可多得之佳作,具有极高的收藏、投资以及研究价值!

尽管瓷板画只有百余年历史,但是瓷器在海内外的极高声誉地位和中国画的深厚文化底蕴,都让其深受藏家喜爱,成为广受市场推崇的收藏品。

市场行情分析

第一,珠山八友-瓷板 (一套)

估价 RMB 580万-1200万 成交价 RMB 1725万 2012年春季拍卖会

第二,珠山八友套板

估价 RMB 580万-980万 成交价 RMB 1467万 2012年秋季拍卖会

第三,王大凡 禹王治水图 粉彩瓷板

估价 RMB 180万-220万 成交价 RMB 920万 2011年春季拍卖会

第四,王大凡 粉彩“福寿无疆”人物大瓷板

估价 RMB800万-1200万 成交价 RMB 920万 2011年秋季拍卖会

第五,1928年作 琮式瓶

估价 RMB 500万-600万 成交价 RMB 598万2012年春季拍卖会

“珠山八友”是一个文化现象,这种现象在陶瓷史上是鲜见的,在中国绘画史上却是相当普遍的———“画派”现象。“珠山八友”的出现是有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在明清以前的陶瓷文化情境中,陶瓷工匠的任务是为统治阶级服务,身份和创作没有自主性,也没有结社的自然条件,他们的身份就像是受雇者。时序发展到近代,陶瓷工匠的身份得到了极大的自由和释放,于是他们就像其他文人一样具备了形成艺术雅集或艺术社团的条件。他们往往有共同的志趣或人生目的。就像王大凡(1888-1961)在《珠山八友雅集图》中表述的一样:道义相交信有因,珠山结社志图新。翎毛山水梅兼竹,花卉鱼虫兽与人。画法唯宗南北派,作风不让东西邻。聊得此幅留鸿爪,只当吾侪自写真。这种带有自娱意味的直抒胸臆,让人看到了无奈,也看到了景德镇瓷业的危机局面。景德镇人杰地灵,人才辈出,随着清朝国力的衰败,皇家御窑厂的衰落,一批出类拔萃的优秀民间陶瓷艺术家异军突起,珠山八友就是其中技艺超群的代表人物。

据广州隆盛市场部分析,此幅王大凡瓷板画,尺幅之大,保存之完整实属难得,随着艺术品市场尤其是是珠山八友瓷板画市场的火热程度逐步提高,这幅作品有望在艺术品市场崭露头角,独树一帜!

揭金平古彩艺术陶瓷赏析


锦绣富贵

揭金平,1975年生,江西乐安人,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现为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院客座教授、轻工业陶瓷研究所特聘画师、吉州古陶瓷研究所特邀创作师。

师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蓝国华先生,研习传统古彩技艺二十载。上追元青花、大明五彩、直至康熙古彩之精髓,近承“古彩大王”段茂发先生之遗风。上下求索,苦心专研,只为将这门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待续并发扬光大。

作品以康熙古彩为基调,间以书法之笔法,国画之构图,汲取近现代古彩名家之特色,融会贯通。于古朴中见高雅,清丽而洒脱,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海内外收藏家的喜爱。

春色满园

国色天香

20世纪初,富于创新的艺术大师林风眠曾完美地将西方现代绘画风格与中国传统水墨境界相结合,开创了中西融合的先河,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直觉得,古彩也有一种这样神秘的魅力,它红绿分明、层次较少,却因此获得一种天生浓郁的东方民族风情,它形象概括夸张、线条刚劲有力,竟意外地总让人联想起浓艳、直率的野兽画派,它离现代画应该那么远,却又奇妙地这么近。

如今,在古彩的世界里,已经少有青年艺术家痴迷、钻研古彩,但他们中仍有一些人,有独特的艺术领悟力,试图在继承传统古彩、将其发扬光大的同时,探寻它身上的神秘,悉图在它的领域搭建一座传统与现代和谐共存的桥梁,让它焕发新的生命和色彩。

跟随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蓝国华先生研习多年传统古彩的揭金平,就是这样一位继承人和探索者。

西厢记

清韻

对于揭金平来说,他也许“注定就是要做古彩的”。从小学习国画的揭金平,独独对图案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国画的同时,他还衷情于书法,“自小对线条有着独特的感受”。国画、书法、图案,这三个元素都指向一项传统的陶瓷艺术——古彩,1989年,揭金平考入江西省陶瓷学校(现更名为江西陶瓷工艺美院),跟随蓝国华先生专习古彩,就这样揭金平走进了古彩的世界。

上世纪90年代,由于古彩不被看好,揭金平也曾改做青花写意,对于这短暂的青花生涯,后来重新回到古彩领域的揭金平并不觉得是浪费,反而是一种意外的收获,因为如不灵活运用,古彩的线条容易僵化,而青花写意恰恰从相反的方向为揭金平开启了一扇大门,他因此对线条的运用有了更灵活的认识,对于线条的气脉、贯穿的气韵有了全新的领悟。

在基础功底越来越扎实的情况下,揭金平愈发注意提升内在的修养、情趣,从内在的气质上将自己的作品与工匠化区分开。他的作品虽也以花鸟为主,但一花一叶却有无限趣味,诗意盎然,可谓“功到自然成”。

在延袭传统的同时,揭金平并不满足,虽然在短期内,他还不会放弃传统的古彩创作,但他有更大的“野心”:将古彩带入更现代的领域。他打开现代化的钥匙是“抽象”:一方面提练古彩精华,另一方面注入现代情感,把传统的意象更加图案化、夸张化,甚至虚化到零。目前,他这类作品的创作虽然仍处于探索阶段,但《江南春色》等系列作品已深得广大藏家的喜爱。

“壹加艺”艺术节上陶瓷作品蛮吃香


收藏不能纯粹当做一场买卖而是从内心对艺术品产生一种情感和共鸣

@主会场——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快意空间(杭州拱墅区小河路334号)

在中国人的生活中,陶瓷是理所当然的一部分。一直以来,陶瓷器皿所独有的传统东方元素都意在生活之道,一件好茶具,和着袅袅茶香,总是能让人觉得暖意融融。

作为第二届杭州“壹加艺”艺术节重点展览之一,正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一楼展厅进行中的“淘”瓷生活——第二届杭州当代陶

瓷器物艺术展,这几天就吸引了不少热爱生活的观众前往。截至昨天下午五点半闭馆,已经有三分之一的作品找到了归属,其中茶器是最受欢迎的一部分。

在陶瓷展区,延续国庆长假首日现场的高人气,始终人头攒动。来自中国美术学院陶艺系的大三学生单杰最能感受到“人多”,因为除了负责会场内的作品讲解,昨天他还多了个维持秩序的任务。“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可能是因为假期的缘故,家长带着小朋友来的特别多。因为这些陶瓷的制作工艺都挺特别的,所以喜欢的观众很多。”在这里还是要特别提醒一下,考虑到展厅参观的人比较多,陶瓷又是易碎品,请大家在参观时,不要伸手触摸。

台湾陶艺家吴金维的柴烧作品很受欢迎,浙江台州的李先生就买了一件他的《正把壶》。在李先生眼里,吴金维的柴烧特别有质感,有别于一般外表拙朴的柴烧作品,它的釉色追求金银彩,表面细腻光滑,“像是木头的颜色又有点欧式的感觉,摆在我们的家居生活里很合适。关键是这样别致的茶壶,既能喝水又能把玩。”李先生说,自己一直有收藏书画的习惯,但买陶艺品还是第一次,“有时候收藏并不能只纯粹当做一场买卖,坐等着它升值,首先应该是乐趣,从内心产生一种情感和共鸣。”

李先生对陶艺的这种共鸣感,同样发生在其他买家身上。展厅里的一组《平盖木把杯》,已经贴出了“售完,接受预订”的标志,木加瓷的巧妙组合,让很多追求个性的观众爱不释手。打扮时尚的陈小姐,从事的是电子商务行业,平时常熬夜加班,枯燥地对着电脑一整天,“如果办公桌上有这样一只个性的杯子点缀一下,整个就艺术起来了,我想加班的心情也会好起来吧。”

这些凝结着艺术家心血的陶艺作品,其实离老百姓生活很亲近。除了茶壶和杯子,这几天,李增龙的大瓷缸、吴建芳的陶塑《佛语》系列、孙丽娟的瓷钵《白泽》、周莉的《木提梁果盘》等,都受到了许多买家的关注和喜爱。

故宫宣德青花瓷赏析


故宫藏明宣德青花缠枝莲纹瓶

故宫藏明宣德青花海水白龙纹扁壶

故宫藏明宣德青花三果纹执壶

明宣德青花瓷概述

明代宣德(公元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宣德官窑青花烧造数量上也是空前的,据《大明会典》记载,宣德八年(1433年),朝廷一次就下达了要景德镇烧造龙凤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的任务。其中青花占大多数,由此可见其烧造规模、数量之大。产品不仅供宫廷日常生活之需,而且也作为商品大量行销海外,以及对国外入贡者的答赠,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民窑青花大都比较简洁概括,实力与质量上略逊于官窑,釉面欠滋润,画法奔放自如,用笔较草率,画面构图很讲究意境,充满了民间生活气息,活泼而有趣味。

成书于清代的《南窑笔记》宣窑中讲宣德青花“宣窑一种,极其精雅古朴,用料有浓淡,墨势浑然而庄重,青花有渗青,铁皮锈者”。明王世性《广志绎》中载:“本朝,以宣(宣德)、成(成化)二窑为佳,宣窑以青花胜,成窑以五彩。”明张应文《清秘藏》论窑器中描述“我朝宣庙窑器,质料细厚,隐隐橘皮纹起,冰裂鳝血纹者,几与官、汝窑敌。即暗花者、红花者、青花者、皆发古未有,为一代绝品”。清乾隆年间朱琰《陶说》谈宣德窑“按此明宣窑极盛时也,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

宣德官窑青花,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以致思想观念。作为宫廷用瓷和精美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与当时制度的完备与技术的成熟有很大关系,作品一直被后人推崇,为青花工艺的典范。自明代成化朝开始到晚清民国均大量烧制,最为成功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清宫旧藏的宣德青花为蓝本,去精心烧造,造型、尺寸、纹饰都十分酷似原作,具有宣德青花的韵味,如康熙朝仿宣德青花仕女纹碗、缠枝花纹钵缸,折枝花果纹花口碗,缠枝花纹鱼篓尊,海水异兽纹高足杯;雍正朝仿宣德青花竹石蕉叶纹玉壶春瓶、花果纹梅瓶、花卉纹书纹灯、团龙纹葵式洗、海水龙纹天球瓶、绶带耳葫芦瓶、牵牛花四方委角瓶;乾隆朝仿宣德青花锦纹盖罐、凤穿花纹罐、松竹梅人物纹盘、把莲盘、花果纹执壶等,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明宣德青花瓷胎釉

宣德青花胎体比永乐朝厚重,胎质精密细腻、洁白坚硬。梅瓶、大盘、大罐多是无釉白色细砂底,用手抚摸十分光滑,足边有火石红斑点。中小件器物是釉底。

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多白中泛青,俗称“亮青釉”。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橘皮釉”,极少数有开片。若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甚至小气泡擦大气泡。宣德朝无论什么品种的瓷器,几乎都是这种釉面。

民窑器胎体使用瓷石加高岭土制成,白净,瓷化程度好,与永乐民窑器相比胎体减薄。有色多为淡卵青色,釉质肥润光亮,釉面有气泡和橘皮棕眼。

明宣德青花瓷造型

宣德青花造型丰富,形体多种多样,十分富于变化。从几厘米的鸟食罐到几十厘米的大罐、大缸应有尽有。

瓶有梅瓶、玉壶春瓶、胆瓶、贯耳瓶、四方倭角瓶、折方瓶、天球瓶、宝月瓶、扁腹绶带葫芦瓶等。

壶有执壶、葫芦口执壶、玉壶春执壶、方流执壶、军持、扁壶、背壶、梨形壶、僧帽壶等。

罐有壮罐、蟋蟀罐、盖罐、直口罐、出戟盖罐、鸟食罐、荷叶盖罐等。

碗有撇口碗、花口碗、墩式碗、菊瓣形碗、鸡心碗、合碗、卧足碗、高足碗、十棱高足碗等。

盘有敞口盘、撇口盘、折沿盘、菱花口盘等。

盆有海棠式花口盆、八棱花盆、四方花盆、水仙盆,折沿盆等。

洗有花口洗、卧足洗、菱花式洗等。

另外还有砚滴、笔管、油灯、八角烛台、香薰、渣斗、水盂、盏托、花浇、盘座、高足杯、钵、盒、豆、匜、爵、石榴尊、长方炉、三足筒炉、鱼缸等。

明宣德青花瓷纹饰

宣德青花瓷以纹饰取胜,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画笔分实笔和勾勒渲染两种,实笔多为细线条,勾勒渲染多为粗线条和纹饰,线条流畅,纹路清晰,有一气呵成感。纹饰粗犷、随意点绘没有轮廓,俗称“一笔点画”。

纹饰取材范围比较广阔,花鸟鱼虫,人物山水无所不有。纹样绘画上,采用小笔渲染填色,由于笔小蘸料有限,需不断重新蘸料绘画,这样就使得纹饰留下许多深浅浓淡的笔触痕。其构图都达到概括、夸张和取舍,增强了装饰性。另外宣德青花在装饰上还与模印、刻划等方法结合使用。综观宣德青花纹饰是取材范围广泛,构图有新意,装饰手法丰富,绘画讲究恢宏壮阔,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主要纹样是缠枝和折枝花卉,有缠枝牡丹、缠枝莲花、缠枝菊花、缠枝灵芝、缠枝牵牛花、松竹悔、宝相花、栀子、灵芝、百合花、束莲、山茶、枇杷、萱草、莲荷水藻、竹石芭蕉。最常见的是以茶花、菊花、牡丹、莲花组合描绘在一起。而且往往是几种花卉交错重复使用。缠枝莲花在宣德青花瓷中也较为多见,多为双边莲瓣。描绘得非常流畅,线条粗犷,自由活泼,画法布局根据器型讲究变化,既灵活多变又有较强的规律性,显示了当时装饰艺术的高超及绘画功力的娴熟。

瓜果纹有石榴、柿子、荔枝、葡萄、碧桃等。

龙纹有云龙、团龙、夔龙、螭龙、海水龙、赶珠龙、飞翼龙、龙穿花、莲池龙、龙纹牡丹等。

宣德龙纹描绘在整个明代最富有生气,龙首威武昂扬,龙嘴翘如猪,头发长而向上飘起,有双角,龙身舒展修长,矫健勇猛,多见三爪,体现宫廷龙纹的威慑感。龙除了与朵云和海水组成图案外,当时也常和凤结合在一起。香草龙常口衔灵芝,尾做卷为草状。

凤纹有团凤、云凤、双凤、穿花凤、龙凤等。

其他动物纹还有鱼藻纹、麻鹊纹、飞象纹、麟麟纹、海兽波涛纹、狮球纹、枇杷绶带鸟纹等。

人物纹由于受苏麻离青原料易晕散的限制,烧造的不是很多。主要有仕女、吹箫引凤、仙人乘凤、婴戏图、琴棋书画、歌舞人等。仕女常常和庭园楼阁组合描画在一起,格调清幽,如仕女游园、赏月、拜月等。

海水纹在宣德青花中大量出现,也最为擅长,除了少量用作主题纹饰外,多是用作辅助纹饰,采用写实手法描绘,海水起伏翻腾,汹涌澎湃,气势壮阔。

另外庭园小景、山石栏杆、莲托八宝(明代的八宝顺序为:轮、螺、伞、盖、花、鱼、瓶、肠)、阿拉伯文字、梵文、藏文也经常出现于青花瓷器上。

辅助纹饰比较常见的有正反相连的回纹、正反山字、弦纹、十字杵、法轮、缠枝花卉、仰莲、蕉叶、忍冬、龟背锦、垂云、点珠纹、朵花、卷草、蕉叶、忍冬、璎珞、仰覆莲瓣、如意云头纹等。

明宣德青花瓷款识

宣德青花款识曾有满器身的说法,瓷盘无一例外全部有款,其他根据器物造型的不同在口沿、耳、颈、碗心、足底、流、腹部均有书写。早期为四字篆款,其他多写楷书。有六字款和四字款。六字款有“大明宣德年制”双圈双行楷书款、六字横款、六字竖款。四字款有双行双圈楷书款、四字横款、四字竖款、四字篆书款。主要是以器物足内中心的青花双圈六字双行楷书款“大明宣德年制”居多,个别用“造”,“宣德年制”四字款较少。民窑器大多书“福”、“寿”及梵文。

青花双圈六字双行款书于瓶、罐、碗、洗、壶、盘等器物底部。六字横款多书于缸、盂、鸟食罐、弦纹炉、撇口盘、高足碗等器物上。六字竖款一般书于香炉、碗心里部及壶流柄上。四字款一般书于碗、高足杯的底部和梅瓶的肩部。高足碗的款识一般是在碗心,多为双圈六字。盘为釉底的常底心书款,盘为砂底的落款于肩部、侧面或折沿下。

宣德青花款识字体结构布局都很规矩,字与字之间距离、笔划粗细适中,模仿晋唐小楷的笔法,颇有颜体书法之韵味。笔法遒劲有力,书写工整、结构端庄、字体清晰,浑厚而古朴。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总结宣德款识,作有歌诀“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刻印篆暗阳阴,横坚花四双单园,晋唐小楷最出群”。楷书款“大”字多撇短,捺长。“德”字“心”上无一横,这是沿用汉碑中的古体写法。“德”左右两部分靠得很紧,看似不太协调。“制”字中“衣”的横边不超过“刀”,“衣”字第四划的勾与第五划的撇不相连。篆书款书写极少,双圈往往有深浅,六字有的大小不一,字体清晰、圆润,起落笔处呈尖状,“德”字“心”上有一横,“宣”字左边一点多不过横,右边一勾下垂,“制”字下部的“衣”字一横较短。

安徽繁昌窑青白瓷赏析


001青白瓷钵

002青白瓷四系罐

003青白瓷盏托

004青白瓷如意纽盖盒

005青白瓷镂空香薰

006青白瓷豆形炉

007青白瓷斜纹高足杯

008青白瓷花口杯

009青白瓷执壶

010繁昌文管所藏品

邢舒良

青白瓷是对天然瓷土材料人为控制含铁量后生产出的一个新品种。正是由于有了它,明清两代才会演绎出斑斓绚丽的彩绘瓷,所以青白瓷在瓷器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繁昌青白瓷就是这样一朵奇葩。1995年,全国古陶瓷学术年会在繁昌召开。一百多位知名学者云集繁昌,实地考察,给予当地出土青白瓷以极高的评价,并将其命名为“繁昌窑”。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曾组织会员两次到繁昌窑考察,丰富的窑址青白瓷残片和文物管理所精美的完整器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繁昌窑遗址分布在安徽省繁昌县城南郊和西郊的丘陵地带,现已发现窑址多处,主要有柯家冲窑、洛冲窑、姚冲窑、半边街窑等,面积约1平方公里,遗留有龙窑30余座。其中,以位于繁昌县南郊的柯家冲窑址面积最大。虽然烧造的是民间日常生活用器,但器物造型工整,胎质洁白细腻,釉色白中泛青,釉面光洁莹润,达到了较高水平。经专家初步认定,繁昌窑始烧于五代,兴盛于宋代早、中期,衰退于宋末元初,是长江下游专烧青白瓷的重要窑址,对研究我国青白瓷的早期发展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02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和繁昌县文物管理所组成的联合考古发掘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历时两个多月的科学发掘。在五百多平方米的面积中,就清理出北宋龙窑窑址一座,作坊遗址一处,还出土大批瓷器标本及窑具,其中较完整或可复原的器物数百件。从发掘出的器物看,繁昌窑的性质是民窑,以烧造民间生活实用瓷与冥器为主,品种有碗、盏、杯、碟、盆、盘、盂、瓶、罐、盒、炉、壶、奁、俑、玩具、谷仓等。造型工整,制作精细,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繁昌窑产品的工艺特点是:胎质相对来说普遍较厚,大都为矮圈足,足圈外直内撇,稳实而厚重,以素瓷为主,少量的瓷器有简单的刻花、印花,朴素无华。

通过实物可以确证,这些窑址遗物既有青白瓷窑系的共性,又有自己的个性:

繁昌窑的碗、碟或宽厚唇,或外卷唇,或斜浅腹,或弧形腹,或大平底,或矮圈足,极具地方风格。

从五代到北宋,繁昌窑还注重托盏的烧造。托盏的托柱是由矮向高逐渐演变的,形制很多,造型各异,有荷花形、莲蓬形,还有高托柱素面托盏和连托盏。

窑址发现的盒分镜盒和粉盒两种。镜盒有扁圆形和筒形,均子母口,弧形盖,盖顶蒂形钮青白泛翠。粉盒腹径约6厘米左右,形制多样。

执壶有多种。双系盘口壶是繁昌窑的典型器,盘口束颈,系置于肩二侧,多见于五代至北宋初。另有长颈喇叭口壶、折肩壶、瓜棱壶等,是繁昌窑的一般产品。

繁昌窑的杯也种类繁多,有高足、圈足、卧足、饼足等。

有学者将繁昌窑青白瓷与宋代以前的瓷器进行器形比对,认为它具有五代的特征,这说明繁昌窑也是中国青白瓷的发源地之一。

由于繁昌窑的研究还在深入进行中,所以对窑的性质专家看法也各有不同。安徽省文物鉴定站研究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李广宁指出:“当时的南唐国就在繁昌这片区域,繁昌窑每年烧出的青白瓷中的精品都要进贡给皇上,所以具有官窑性质,其他差一点的流入市场销售。”南京南唐二陵曾出土大量白瓷,一直未确定窑址,如果能确定南唐白瓷出自繁昌窑,将对五代白瓷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瓷母:各种釉彩大瓶赏析


各种釉彩大瓶,清乾隆,高86.4厘米,口径27.4厘米,足径33.0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副主任吕成龙

北京故宫博物院堪称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品宝库,其中收藏陶瓷类文物约35万件,绝大部分属于原清宫旧藏,可谓自成体系,流传有绪。在故宫博物院陶瓷馆中,陈列有400多件陶瓷精品,按时代顺序展示,供观众鉴赏研究。馆内醒目的位置摆放着一件独一无二的珍品——各种釉彩大瓶。

该瓶洗口,长颈,长圆腹,圈足外撇,颈部两侧对称置螭耳。瓶内及圈足内,均施松石绿釉。外底中心署青花篆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各种釉彩大瓶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共计15层,所使用的釉上彩装饰品种有金彩、洋彩等;釉下彩装饰品种有青花;还有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斗彩。所装饰的釉有仿哥釉、松石绿釉、仿钧釉、粉青釉、祭蓝釉、仿汝釉、仿官釉、酱釉、金釉等。

在瓶的腹部,还有一圈主题纹饰,以祭蓝釉描金开光粉彩吉祥图案为底纹,共有12个开光,其中6幅为有吉祥寓意的图画,分别为“三阳(羊)开泰”、“吉(戟)庆(磬)有余”、“丹凤朝阳”、“太平(瓶)有象”、“仙山琼阁”、“博古九鼎”。另6幅为图案花卉,分别是锦地“卍”字、蝙蝠、如意、蟠螭、灵芝、花卉,分别寓意“万”、“福”、“如意”、“辟邪”、“长寿”、“富贵”等。

在该瓶众多的装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口部和腹部的各种色地“洋彩锦上添花”装饰。据雍正十三年(1735年)督陶官唐英撰《陶成纪事》载:“洋彩器皿,新仿西洋珐琅画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可见瓷胎洋彩在雍正时已开始烧造。从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来看,瓷胎洋彩瓷器大都制作于乾隆六年(1741年)至乾隆九年(1744年)期间,系在当时由督陶官唐英督理的景德镇御窑厂内制作完成。这种洋彩瓷器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据《乾隆八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乾清宫)记载:“(乾隆八年)十一月初五日,太监程敬贵来说,太监胡世杰交洋彩红地锦上添花四团山水宫碗十件、洋彩黄地锦上添花四团山水宫碗十件、洋彩蓝地锦上添花四团山水宫碗四件、洋彩红地锦上添花四团山水元杯盘八分、洋彩红地锦上添花四团山水海棠式杯盘八分、洋彩殿阁诗句瓶一对、洋彩人物诗句玉梅瓶一对、洋彩诗句菊花玉梅瓶一对、洋彩西洋人物花瓶一对。传旨:着配匣入乾清宫配匣磁器内。钦此。”宫廷对洋彩瓷器的青睐从中可窥一斑。

瓷胎洋彩瓷器除了在绘画方面模仿西洋珐琅画法以外,其装饰题材亦多见西洋人物和受西方“洛可可”艺术风格影响的各种洋花(洋菊、洋莲等)图案。特别是督陶官唐英,在洋彩瓷器的制作过程中,开发了许多新的造型和装饰式样,以博取乾隆皇帝的欢心,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各种色地(黄地、胭脂红地、粉红地、蓝地、绿地等)“锦上添花”(亦称“轧道”)装饰和转心瓶、转颈瓶,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成为乾隆朝风格独特的瓷器品种。

从烧造工艺上看,青花与仿官釉、仿汝釉、仿哥釉、窑变釉、粉青釉、祭蓝釉等均属于高温釉、彩,需先高温焙烧。而洋彩、金彩及松石绿釉等均属于低温釉彩,应后入低温炭炉焙烧。这件各种釉彩大瓶集10多种高低温釉、彩于一身,而且各种釉、彩均发色纯正,如此复杂的工艺只有在全面掌握各种釉、彩化学性能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完成,因此它博得了“瓷母”之美称。各种釉彩大瓶集中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流传至今能够完好无损,实属难得,传世仅此一件,弥足珍贵。(本文配图由故宫博物院提供) 《人民日报》(2013年10月20日12版)

孙长林的藏艺品格


我国著名艺术鉴藏家孙长林先生刚刚度过了他的90岁生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让师生们学习和弘扬“孙长林精神”。

孙长林,1939年参加革命,1982年发起创办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高等教育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的重要领导者之一。

他先后向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捐赠自己收藏的艺术品累计4625件,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无法估量。他说:“我认为,能够以个人的力量,将散落于民间的艺术品挖掘、收集、整理出来,返还于社会,以系统的艺术载体的形式返还于现代艺术教育,才是艺术品最好的归宿。”

保护、抢救大量国宝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当时大多数人还没有收藏这个概念的时候,收藏就成了孙长林生活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1960年,已经当了四年山东省外贸局副局长的孙长林,被任命为烟台地区副专员。目睹民间文物的破坏和流失,孙长林坐卧不安,他下决心要为烟台建一座博物馆。经历了几年周折,散存在胶东各县的文物珍品终于在“文革”前收归到了博物馆。如现在馆藏的明代唐寅的《灌木丛篁图》,是掖县赵家所藏,1963年征集时,画面破损严重,后经北京故宫专家揭裱修复,才将这件国宝精品抢救出来。再如现在馆藏的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的《红衣佛像图》,是从黄县丁家收购的。当年发现丁家存有70多件旧字画,拟当作烧柴用,孙长林先生得知后,立即拨专款将这批字画全部收购,《红衣佛像图》便在其中。后来著名文物鉴定家张伯驹到烟台时,见到这幅画大为震惊,连呼“世界第一”,并说:“这幅画我寻找了四十多年,认为早已经流失海外,没想到竟然完好地收藏在烟台,真是万幸!”这些珍贵的藏品随后经历了“文革”的浩劫而得以保存,博物馆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1972年,孙长林调离烟台的时候,为了充实馆藏,他还把自己的多件珍藏捐赠给博物馆。这个时期,他的孩子们经常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如今的烟台,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一个叫孙长林的人和这座博物馆的故事了,但这座城市一定会因为拥有这样一座博物馆而生出一份长久的骄傲。

毕生藏品“返还于社会” 走进孙长林艺术收藏馆,深深吸引着观众的不仅仅是琳琅满目的藏品,还有这些藏品所凝聚的孙长林老人几十年收藏寻觅的甘苦与付出,以及无私奉献的孙长林精神。

孙长林艺术收藏馆展出了他半个多世纪收藏的部分中国书画、雕刻、民间玩具等艺术品,其中有从明代至现当代的中国书画艺术大师包括徐渭、朱耷、董其昌、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刘海粟、潘天寿、李苦禅等人的顶尖作品。除此之外,在拓片、年画、陶瓷等领域,孙长林也有系统和规模的收藏。这些藏品体现了孙长林独特的鉴赏力和文化品位,也体现了他在艺术界的朋友之广泛。

朋友馈赠毕竟只是孙长林藏品的一部分,还有许许多多的藏品是需要花钱的。早些年的东西比较便宜,别人当作“四旧”,他却如获至宝。尽管如此,日积月累,也常常使他入不敷出。然而,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却最让孙长林感到欣慰和踏实。

收藏毕竟是一件花钱的事,他也斤斤计较,他也肯花大价钱,他也曾被人欺骗。收藏对于孙长林来说,是知识的积累和精神的愉悦,是情操的不断纯化和提升。

1994年,北京破获了一起盗窃杀人案。在案件审理中,两个盗贼供认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就在他们抢劫一个青年画家得手后,又假借孙老朋友的名义,到孙老家中请求帮助鉴定一件文物,打算伺机下手。但没想到善良的孙老不但对他们毫无戒备之心,还热情地拿出自己的藏品,苦口婆心地向他们传授鉴赏知识。面对这位慈祥的老人,两个盗贼居然良心发现,不忍心下手而悻悻离去。其实,盗贼永远无法理解孙长林更为博大的爱心和奉献的情怀。

2001年,孙长林先生将自己潜心收藏的160件从新石器时期至明清时期的陶瓷系列藏品,无偿地捐献给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02年孙长林先生八十寿辰之际,又将民间年画、汉画像石拓片、民间玩具等再次捐献,累计捐赠藏品4625件(套)。大义之举,体现出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社会责任感。为了将孙长林捐赠的藏品实现“返还于社会”的归宿,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专门建立了“孙长林艺术收藏馆”,分设陶瓷、民间玩具与年画、画像石拓片三个陈列室,供师生、学者和社会人士参观与研究。2008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特别设立“孙长林奖学金”,作为学校的最高荣誉,奖励品格优秀、成绩突出的在校生。实践证明,捐献藏品的义举已经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孙长林艺术收藏馆不仅成为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平台,也成为闻名遐迩的文化名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