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板 > 导航 >

王大凡款瓷板扇面画赏析

王大凡款瓷板扇面画赏析

瓷砖板 瓷砖墙面 全瓷瓷砖

2020-11-20

瓷砖板。

王大凡 (1888年—1961年),名堃,号希平居士,又号黟山樵子,斋名希平草庐,中国陶瓷美术大师。王大凡为儒商后裔,纵观王大凡一生的创作,其瓷艺“文人画”的风格和追求,均以“雅俗共赏”贯穿。在“珠山八友”的十位画家中,除王琦属大写意外,其他均为兼工带写、婉约内敛的小写意,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理念,就是所谓的“雅俗共赏”。

王大凡在长达六十年绘画生涯中,其兼工带写、构思严谨、用笔流畅的特点把逍遥自在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其人物画的线条,精细而不失力度;灵动、准确、飘逸、凝重、流畅、顿挫。笔笔到位,条条见功。王大凡凭借自己的画风、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人文情感和人格的魅力作为他的艺术底蕴,使其作品俊雅飘逸、超凡脱俗的画风尽展无遗。

其作品无论大小,均遵循构图严谨、设色淡雅、用笔考究的原则,画面庄重典雅,给人以清丽而甜美的艺术感受。其作品不管是大件还是小件,可以说都充满了“文人画”的意趣美、意境美和形式美;其笔下的人物,充满了人性、人情味、有血有肉的人。

近些年来王大凡瓷板画拍卖市场上价格相当不菲,在2011年的嘉德春季拍卖会上,王大凡的粉彩瓷板画《禹王治水图》以920万元创个人成交纪录。

这幅王大凡款瓷板扇面画,上题: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整个画面呈现扇形,瓷极平整,釉面润泽,王大凡凭借过人的画技在扇面上以瓷作纸画画。运用浅降和粉彩工艺,画面淡雅、古朴、稚气可爱,局部见有蛤蜊光,边框完整、精美是为传世精品之作,具有很高的收藏和经济价值。

纵观画面,五个孩童在嬉戏不同的玩法,个个生动活泼、憨态可掬,可谓形神兼备,妙趣横生。中间一个穿着黄色的衣袍的皇子,手持着玉如意。尤其线条飘逸洒脱、自然、动感十足,再加上周边环境的衬托,使得整个场面更显和谐,充满着勃勃生机。将孩童的天真浪漫用一种釉色轻快明丽的方式展现出来,有一种呼之欲出的奇妙感觉,此时此景非常令人神往。

寓意深刻,采用古粉彩法着色,淡雅古朴,人物形态逼真,将历史典故淋漓尽致表现出来,装饰性极强、釉面见有晕光、光泽柔和,扇面瓷板画弥足珍贵,具有很高的收藏和经济价值。

现在收藏界已将瓷器的搜索目标从明清官窑转向民国精品。而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成为了收藏家竞购的热门藏品,成为各大、中型拍卖会的主角之一。民国瓷板画目前在艺术市场中仍处于价值被低估的状态,今后无疑将成为一大热点及亮点。

taoci52.com精选阅读

珠山八友瓷板画三大王—王琦、王步、王大凡


王琦(1884-1934),祖籍安徽,后迁居江西信江,字碧珍,号陶迷散人,早年以捏面人为生,1901年来景德镇后,向邓碧珊学习陶瓷绘画艺术和人像绘画艺术,后又学习钱慧安的绘画艺术,因扎实的绘画功力和聪颖的绘画悟性,很快就超过碧珊先生。1916年浮梁知事程安赠王琦“神乎技艺”一匾,从此声名鹊起。1916年王琦、王大凡赴上海参观海上画派画展,接触扬州八怪,尤喜欢黄慎的画风。黄慎,号婴瓢子,专攻人物、兼画山水、花鸟,人物画以狂草笔法作画。王琦因捏过人像、雕塑、画过瓷像、又吸收了西洋画阴阳彩瓷技法,并确定了用西画明暗画人物头像,以写意笔法画衣纹的画风。在此之后,王琦的画风,始终没有摆脱黄慎画风的影响。因此,王琦的绘画风格虽给景德镇陶瓷艺术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也是他率先在陶瓷绘画上使用西洋画技法,但他狂放崎岖,典雅飘逸的画风,仍保留黄慎的画风,而尚未自成一格。

王大凡(1888-1961),名堃,号希平居士,又号黟山樵子,斋名希平草庐。祖籍山西省太原市。擅长陶瓷人物画,兼写山水、花鸟。他的画风古朴,构思严谨、气势洒脱。能巧妙地把中国画中的“意兴”与陶瓷绘画有机结合起来,作品画风纯正端庄。

赏析:作品色调淡雅,人物刻画生动细致,笔法粗细相间,兼工带写,充分将诗、书融会贯通与画面之上,为作品平添了不少高洁的意境。

王步(1898-1968),字仁元,号竹溪,晚年所作青花瓷及中国画常署“陶青老人”,江西丰城县人。从一九零七年来到景德镇至一九六八年病逝,从事陶瓷美术工作长达六十余年,生平以釉下、釉上、堆雕、刻花等方法都创作过瓷器,尤精于青花。享有“青花大王”之称。其作品画意浑厚、清新、简洁、淳雅,运笔自如、流畅,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成为国内外博物馆和收藏家的珍藏品。瓷坛巨匠,青花独步。百年世纪,唯成其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王步是那个时代弥足珍贵的记忆,哪怕放任于历史的任何支流之中,他的“青白”之作都无所比拟。王步不仅是景德镇,也是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一位功勋著的艺术伟人,他势必为历史所永记,这一点,毋庸置疑。

王琦作品:粉彩人物瓷版画,长120cm,宽36cm,*4条屏。

拍品由四条屏组成,长方木框精致,上配镂雕团寿铜钩,内嵌白釉瓷板,胎质缜密坚实,釉面细腻润洁,其上以粉彩绘人物与自然相融合,构成情景交融的悠远意境。

该藏品已通过香港中国艺海拍卖审核将在中国艺海秋拍中拍卖,如对该藏品有兴趣可留言咨询,拍前如要购买收藏该藏品,低价可出手,可到珠海征集处看实物。

王大凡作品:长124cm,宽39cm,*4条屏

该藏品已通过香港中国艺海拍卖审核将在中国艺海秋拍中拍卖,如对该藏品有兴趣可留言咨询,拍前如要购买收藏该藏品,低价可出手,可到珠海征集处看实物。

王步作品:长120cm,宽36cm,*4条屏

王步青花是景德镇陶瓷艺苑中一枝奇葩,其作品以笔意简练、博大精深和水色莹澈、淋漓尽致的艺术特色而独树一帜。王步一生致力于青花艺术的研求与实践,数十年如一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既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绘制技巧,又能熟悉和掌握原材料的性能,因材施艺,运用自如。他“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开创了青花艺术一代新风,展示出青花绘画的新姿彩,形成了自身鲜明的青花艺术特色——淳雅、简洁、清雄, 从而独步近代百年,无人可步其后尘。

该藏品已通过澳门澳门中信拍卖审核将在澳门中信秋拍中拍卖,如对该藏品有兴趣可留言咨询,拍前如要购买收藏该藏品,低价可出手,可到珠海征集处看实物。

喜欢该藏品的可留言咨询,或咨询红太阳华艺国际—交易中心。

瓷上“虾王”谈画虾与养虾


画虾很难画出名,一画虾,在每个人心里,都会联想到齐白石大师画虾。乐茂顺画了二十多年,开始学画虾时,临摹了大量的齐白石的虾。也搜集观摩了董鸿飚、李春造、胡絜青、娄师白、孙林、齐良迟,齐良芷、萧承震、吕永福,齐秉正,张大壮、林海钟、齐灵根、齐秉慧、齐子如、齐亮夫、茂全、廖劲松、燕宇、王为一、王东常、张锦炎、张世杰、张金玲、王福元、张增荣、立新、臧绪璞、巴山、张乃成、腾飞、刘墨、张辉、等一大批画师的作品。从中吸取了很多宝贵的表现技法,但大部份画师很难跳出齐白石的画法,也不敢善意更改齐白石的画虾的表现画法。

为什么?因为齐白石的虾画到了确实很难更改的表现形式,使虾的表现形式达到了极致。叶浅予说:“齐白石画的虾精确的形态,虾的有弹力的透明体,虾在水中浮游的动势。把艺术造型的‘形’、‘质’、‘动’三个要素完满地表现出来,这样丰富的内容,齐白石先生用的是极简练的笔墨不能多一笔也不能少一笔,一笔一笔可以数得出来。”看齐白石画的虾形象寥寥数笔,虾的神、形、质、意、态、趣样样具妙,达到了不似真虾,胜似真虾的‘似与不似之间’的妙境。这也是齐白石反临摹八大画虾,六十岁后亲自养虾反复观察、体会、夸张、提练使虾的形象更生动更精彩,几十年艰辛苦练会意的过程,形成了齐白石画虾第一人的称号,所以说齐白石画的虾是他本人经过几十年的演变,求变所得出的经验。

《乐在其中》

胡絜青说过:“学习齐老师的虾,不是一天之功,是由生活中观察,反复提炼,才能得到活生生的在水中跳跃透明的群虾。这也是叫后学者要能师化自然而能有所创新,不可墨守成规。这只是在学习中的一段模仿过程。”

齐白石老人当年己告诉后者“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要学画虾要学他的精神与要领,而不要在表象形似上模仿。如何求变,这是我想画好虾深一步的想法。

我开始养虾、捉虾、观虾、画虾,逐渐发现,虾看似慢悠悠的游,遇到对手时它勇猛奔上去伸展双臂与它博斗,打断双臂在所不惜。当然也有好汉不吃眼前亏的遇到情况不妙时,它能速迅弯腹往后跳走,消失在对方的范围内。在饥饿时,遇到对方却勇敢冲上前,紧紧夹住对方双臂任它跳跃,直到战胜对手并吃掉对方,保存自己。看,它独立站在石头上的姿态,昂头挺背,外型流畅,全身像披了盔甲但透明有弹性,双臂保持战斗的姿态。看似非常小,却在我的心中是那么的英姿雄壮。就像站在高山上的骏马,充满阳刚之气。我伸手去捉它时却灵敏地往后跳跃,当我把它抓在手中时,它的自身的弹力,拼挣扎求生的本能,让我感受到虾的张力在伸展在跳跃。不忍心强制剥夺它对生命的渴望,而迅速地把它放进水里,它能快速寻找安全点后,又然速迅自由而快乐的游动寻找.....。我又忍不住拿起手中的画笔,在它面前晃动,好似又要侵犯它似的,而它迅速伸展双臂打开双钳冲了过来与之博斗。

我要让小小的虾反映我内心的世界,然而我性格的快乐豁达使我产生了对虾的表现形式的重新认识。我找到了,我感受到了,让我找到了我画虾的突破点。我要表现虾的勇猛、快乐。

在画虾时更加注重虾的习性表达和动态变化,在画虾的双钳时多是张开的,好似张开的鹰爪,在寻找猎物。这或许不符生活的真实,但这种稍加变形夸张的虾钳,却符艺术夸张的真实,符合了虾为了生存而好斗的个性的真实。

在布局时整个画面充满一种力量和活力并将虾的阴柔的亲和力和虾的阳刚的气势美融合一起,巧妙地运用陶瓷色料工艺材质美,来表现虾的美。侧峰用笔表现虾的背、胸、腹,整个虾身外壳就像透明体,富有弹性而坚韧。圆润而有力度的铁线篆用笔表现了一双好斗的虾臂和双钳,以流畅而富有弹性美的线条表现了虾须,使之刚柔灵动,胸下部的脚有向前伸展的,也有为快速游弋而收起来的,看腹节中的小脚好似在不停地划动和虾须的不断摆动,仿佛在往前游动。

陶瓷造型的特殊性,也决定画虾布局的不同,因为是陶瓷是立体的型体,每个面都要有内容,所以通景式的布局使每个面都有独立的构成形式,虾的不同姿态表达了虾在游玩中不同情节和意境美,看一群虾在圆圆的月光下追逐,后面的虾紧紧跟上,生怕游在前面的虾把月吃悼而打扰了平静湖面,另一组虾在抢夺刚掉下的花辨而急奔,还有一群虾在游弋中寻找,也想凑凑热闹也想寻找。。。。。。,慢慢转着一看,群虾游弋,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神韵充盈,画出了虾从容遨游和生动活泼的‘乐在其中’的情味和诗的意境美,好似也表达了虾的快乐和虾的感想:“小河湖泊任我游,却被虾翁画中留。围着白玉团团转,快乐遨游在神州。”独特的审美意识,充分显可了这些小生命的美,小小的虾的个性美也正好表达了我对阳刚之美的追求。

我借娄师白对齐白石画虾的总结同样也代表着我画虾的感想:“我认为,齐老师绘画创作的虾,是他对生活的体验、感受与他的主观愿望有机结合的成品。齐老师常说:他幼年时为芦虾所欺。又常说:河虾虽味鲜,但不如对虾更丰满;对虾固然肥硕,但无河虾的长钳造型之美。这就说明齐老画虾的艺术创作,是有深厚的思想基础的。这正是齐老胆敢独创的动力。齐老塑造的生动的河虾兼对虾的形象,是取河虾及对虾各自的特征,按照齐老自己想象中的虾,而创造了虾的艺术典型形象。”

张澡说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艺术创作名言,也就是说画虾,不能只会形式上画虾,形式上再美,也是对生活中物象的摹仿,对前人作品的摹仿,我认为它是艺术家必备的艺术功底和绘画能力。

感受齐白石画虾的演变过程和爱虾的痴迷,我深深领悟到,只有养虾,感受生活中的虾,才会发现虾的个性的美,当虾的个性的美与你心灵的美相碰撞时,你的作品内涵和表现形式才会升华。艺术作品不是他人的作品风格,而是你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反映,画好虾只有用心灵的想象、感受于自然,用心灵和自然造化作品,才能成为自己的艺术风格和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品。

参考文献:董鸿飚、李春造编、画虾技法

王大凡“竹林七贤”瓷板画藏品图片收藏价值鉴赏


王大凡瓷板画——竹林七贤

“珠山八友”以瓷入画,以胎为纸,在瓷板上彩绘,从而诞生了浓艳俏丽的新粉彩。这些作于瓷板上的画,汲取了中国画的营养,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实际上,“珠山八友”前后共有十人,分别是:王琦、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何许人、徐仲南、邓碧珊、田鹤仙、毕伯涛和刘雨岑。

王大凡瓷板画

竹林七贤

长:118cm 宽:74cm 此件藏品为珠山八友王大凡的作品

王大凡(1 888—1 961),名堃,号希平居士,又号黟山樵子,斋名希平草庐。祖籍山西省太原市,祖上因避战乱,后移居安徽省黟县,其本人出生于江西省波阳县皇岗村祖上经商教书。由于战乱,父亲王家耀生意失利,靠母亲吕玉翠做粑维持生计。王大凡儿时读私塾3年,13岁前曾学徒理发,1901年随父母到景德镇投靠姐姐开的“红店”,与哥哥王大屏在姐姐的“红店”学艺。三年学徒期满,王大凡在姐姐的店里独立画瓷。此时,他姐姐用高薪聘请当时著名的洪宪瓷画家、浅绛彩画家汪晓棠来店绘瓷,为王大凡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汪晓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瓷上文人画”的代表人物,他的仕女画尤为著名。汪晓棠早年在杭州以绘纸扇扇面画为生,书法受清代“二王”影响,绘画与费晓楼、沙山春、钱慧安一脉相承。汪晓棠比王大凡只大3岁, 因此容易沟通,俩人由友谊发展到师徒。汪晓棠不仅教王大凡的绘画,而且还教他诗词歌赋。在汪晓棠的引导下,王大凡刻苦钻研且崭露头角。1915年,王大凡与王琦、潘勾宇、汪晓棠、周小松、汪野亭等人的作品由江西瓷业公司、景德镇商会推荐,送巴拿马博览会参展。王大凡的《富贵寿考》粉彩瓷板画,荣获巴拿马博览会金质奖章,是当时惟一的金牌得主。近年来王大凡瓷板画的成家价格逐渐高升,所留下来的藏品,保存完整的寥寥无几。

瓷板虎的传说(上)


(本期故事为邓滨听其邻居胡康戎所述)

相传清朝康熙年间,景德镇有个画瓷板画的艺人,姓汪名大亭。这汪大亭手艺精巧,画什么像什么。他最拿手的是在瓷板上画老虎。据说,为了使笔下的老虎画得活灵活现,汪大亭经常出没在荒山野岭,冒着生命危险,跟踪老虎,观看老虎的生活习性。用汪大亭的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姿。

汪大亭还利用景德镇瓷器"光致茂美"的特点。画出的老虎,双眼全不着色,让它空着,待瓷板烧好,从窑炉中取出,那老虎的双眼便明中透亮,格外有神。若是初次见到,还认为老虎是真的,你准会吓得倒吸一口气,后退三步哩!却说有一年,从安徽来了一伙好猎手,在景德镇最高的南山中,捕捉住一只约有千斤重的过山虎。这只过山虎皮毛锃亮,五彩斑斓,一时惊动了全镇的男女老少,纷纷涌着去看热闹。

这过山虎正好放在瓷器街最有钱的窑户老板麻得天的府前。麻得天见着这只斑斓威武的过山虎,顿时眼红起来。心想;若是弄下这只虎,剥下它的皮,挂在厅堂上,岂不威风十足?于是,也不问价,便要猎手们把过山虎抬进后院,当场剥皮破肚。

待猎手们七手八脚,把过山虎开膛破肚,忽然发现肚子里还有一只活生生的虎崽。

猎手们正想一刀宰了这虎崽,在一旁观看的麻龙彪忙喊:"别宰,别宰,我要,我要。"麻龙彪是麻得天的独生宠儿,年纪虽然只有十六七岁,但他依仗家中有钱有势,平日里驾鹰逐犬,伙同一帮恶棍无赖,在镇上胡作非为,称霸一方,十分可恶。

这时,麻得天一听儿子吵着要虎崽。气得胡子一翘,眼珠一瞪,喝道:"傻瓜,这老虎也能养得?不怕它把你吃了!""不怕,不怕!"麻龙彪一个劲争着要,"我用铁链把它锁着,它咬不到我。""不行。"麻得天还是不答应,"老子什么都依得你,可这养虎,万万不行!"麻龙彪一听父亲不答应,便就地一躺,滚了起来。他一边滚,一边撒野,又哭又闹。逼得麻得天毫无办法,只好让步说:"哎呀呀,我的小祖宗。别闹别闹,老虎归你养,归你养,不过,千万得看管好。""那当然,那当然。"麻龙彪一听父亲答应了,就倏地爬了起来,双手一伸,抱走了虎崽。

这虎崽在麻龙彪的喂养下,长得活泼健壮,不到一年功夫,便长得有四五尺长。麻龙彪心中自然欢喜,每天牵着这只虎崽,东游西逛,吓得四周百姓,无不远远躲开,好端端的一条热闹繁华的瓷器街,只要见到麻龙彪牵虎走过,顿时就冷落寂静起来。(未完待续)(邓滨口述晚报记者邹勇宾整理)

黄永玉画瓷赝品揭秘


图一:“边秋”青花大盘(真品)

2004年8月24日,作为黄永玉先生一个阶段的创作总结“永玉八十艺术展”特地选在了黄永玉先生80周岁之际在长沙举办,展出的200多件作品均为大师于1999年以后的得意之作。此次艺术大展除了大师的画作,还有部分雕塑、书籍和他在长沙新绘的青花画瓷艺术珍品。可是令黄永玉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他八十艺展后的一个月,一批假冒黄永玉画瓷的伪作赝品悄然出现在湖南瓷城醴陵。由于这些赝品是第一次出现,一般的收藏爱好者无法鉴别真伪,纷纷高价收购珍藏。据查这批赝品现已流向了北京、广州、山东、香港等地的艺术品拍卖市场。

据黄老身边的朋友说,假冒黄老的画瓷赝品还属第一次发现。是谁有这么大的胆量敢在黄老的眼皮底下大肆地仿冒黄永玉的画瓷呢?笔者在瓷城醴陵经过四个多月的暗访、调查,深入瓷厂和私人制瓷作坊,惊人地发现了这批秘密仿制赝品、谋取暴利的黑色内幕,获取了大量以揭密造假作伪的翔实物证和事实。

原来黄永玉先生于2003年的初夏,在醴陵某瓷厂订购了30多件口径为50厘米和33厘米两种规格的大挂盘。采用釉下兰彩青花色料及釉下五彩颜料,在湖南长沙省委九所宾馆总统套房内亲手创作出38件釉下兰彩青花挂盘,醴陵某瓷厂在同时也安排了数名高级技师给黄老作助手调理颜料。殊不知就是这几天时间,瓷厂方面技术人员有幸亲眼目睹了黄老这位艺术大师创作绘制瓷盘的全过程,从设计图稿到直接画瓷的全过程的用笔、用色,黄老的独特的画瓷画法及上色技巧,全被有心的人窃取,暗暗地记下,导致了后来造假者能惟妙惟肖地仿造黄老的画法画瓷造假。

其实黄老画瓷的过程是相当保密的,媒体记者和一般人是无法看到的,黄老自己的防范意识也很强,但是黄老万万没想到就是在他身边看他画瓷的厂方人员中,偏偏出现了“内鬼”—仿造黄永玉画瓷的造假高手。

据厂方的负责人讲,黄永玉所绘制的38件瓷画挂盘在长沙九所画好后,直接用专车送到醴陵某瓷厂进行高温烧制,烧制成瓷后再把黄老的画瓷挂盘总计38件一件也不少地送到了长沙九所宾馆黄老下榻的房间内,每件瓷器黄永玉都亲自验收。黄老最后拿出两件已署单位上款、33厘米的釉下五彩荷花挂盘送给厂方收藏陈列,以示感谢,其余的36件青花大盘全部随车送往北京万荷堂黄永玉住处。

后来,黄永玉在长沙九所宾馆画瓷所剩的特制青花色料和泥坯大盘均由厂方运回醴陵,黄老所赠的大挂盘也在厂方的陈列室展出。一位香港的收藏家获悉瓷厂有两件黄永玉新创作的大挂盘,曾专程飞抵长沙,到醴陵看到原件后提出用30万美金收购这两个大盘。

大揭秘之一:窃摹纹样

黄永玉在长沙画好运到醴陵烧制的青花瓷盘,其实并未立刻装窑烧制,而是被运到一间隐密的工作室,黄老所有的作品被拍照、被描稿。釉下五彩的描稿类似中国工笔画的拷贝过程,即用极薄的拷贝纸将大画盘上所绘图形一丝不漏的描摹下来,可以作为复制画盘最重要的原始资料。为了防止万一,造假者还用数码相机拍下了整个大画盘的纹饰图案,运用高科技手段采用彩色喷码打印机,把原稿所绘的内容一一打印出来,与黄永玉原作几乎一模一样。

大揭秘之二:仿写款识

待泥坯的大挂盘烧成后,各种青花色和五彩颜色彰显出深浅浓淡,笔迹墨痕也全部凸显,造假者这时也有了标准色相图谱为依据,能准确地上色填彩了。

黄永玉在长沙绘制的原作均以写意为主,有人物和花鸟、游鱼三种。人物挂盘以青花色料线描为主,讲究笔法气韵,是最难仿制的,如真品原作33厘米口径人物青花盘“一乐也”是黄永玉八十艺展中的展品,此盘所绘人物造型丰腴、线条流畅,有轻有重,造型简练、古拙,人物线条起承转合极为讲究,是典型的黄家样式。而赝品伪作“一乐也”人物青花挂盘直径也同为33厘米,系为醴陵某瓷苑在北京首届中国收藏文化博览会上拍卖的展品。这件赝品出自某瓷厂的一位高级工艺美术师之手,此人曾一直在黄永玉先生的画瓷现场,亲眼看到黄永玉画瓷的全过程。笔者在醴陵所见的八件青花大盘均出自此人之手,露出破绽的是此人虽略知书画,却不精书道,对于书法笔法、技法的讲究很生疏,以致假冒仿写的黄老款识很容易被人识破。例如:在他仿造的黄永玉画瓷挂盘中的黄永玉款识三个字仿写的很蹩脚。黄永玉先生是精通书法的艺术大师,书法造诣博大精深,功力十分深厚,无论大字小字极讲笔法,其字如松、如鹤,似古藤、似劲松,一笔一划,铁划银钩,力拨千钧。黄老小字更是精妙绝伦,超乎常人,在书画界享有极高的声誉。现在黄老题字润格已是1.5万元人民币一个字。虽然黄老已年逾八十,人书俱老,其书如人,愈老愈精、愈老愈硬。

例如在赝品伪作“一乐也”人物挂盘中,“黄”字的写法,草头起笔很轻挑,不敢大胆书写,字法结体拘谨,转折方硬。真品“黄”字草头起笔凝重,笔势舒展,转折自然。

真品“永”字笔法遒劲,点划轻重,“永”字右边短撇、捺,行笔较慢,凝重古雅、厚拙、圆健。而赝品伪作“永”字这关键的两笔与树弯钩旁粘连,笔法板滞。

黄永玉的“玉”字最能让人看出黄永玉签名的独特风格。真品青花画瓷中“玉”字款最后一笔的钩的笔势方向是向外,与最后一点是笔断意连。而赝品伪作中“玉”字的这一笔的方向恰恰相反,是向字内钩,与“玉”字的最后一点没有关连。

大揭秘之三:假款真印章

意料之外的是这些伪作的青花大盘赝品上的黄永玉印章却每方都是真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后来笔者采访到有关的技术人员,原来现在留下来的黄永玉印章图片都是厂方在2003、2004年期间按黄永玉提供的印章原作扫描制版印制而成的花纸。这种青花色料的黄永玉印均为白文印,有工整的玉印、粗放的汉印两种规格,后来这些遗留在醴陵的真品釉下兰彩印章花纸被造假者利用,贴在赝品瓷盘上,叫收藏者一头雾水,真伪难辨,如果不知其中奥妙,恐怕是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

大揭秘之四:仿描图

造假者虽然能把黄永玉画瓷的纹饰图稿描摹下来,然徒有其形,却难写其神。因为在艺术创作描与写之间是有天地之别的。如赝品“一乐也”人物挂盘局部,人物脸部、耳朵结构画错了,是简单描摹的结果;真品的人物耳朵结构线条交接合理,结构有紧有松,分5笔勾勒而成。而赝品却是三笔画成,不该连的连起来了,少画了两笔。真品人物腰带是三笔画成,而赝品则是用7笔画成的;真品的腰带有两个圈,圈中无交错线条,而赝品所绘的是圈中有两个“×”,是造假者不知腰带纹理结构而绘,以致严重走样。

在“一乐也”青花挂盘图中,真品的人物左手是用较淡的线条勾勒,一笔一划注重呼应,而赝品用深青色描出,还有钉头鼠尾描的笔法,与黄永玉铁线描法相距甚远;真品人物腹部长线略带兰叶描笔法,笔断意连,看似一笔实为两笔,赝品则为钉头鼠尾描,末端的笔细而尖,而且还少画了一截线条。

中国人物画讲究神形兼备,黄永玉人物画广为世人所喜爱,正因为是黄老所绘人物生动传神。古人云:“传神在阿睹”,人物画的传神之处就是眼睛,黄永玉的真品人物画憨态可掬,逗人发笑,此画中人物眼睛笑而不眯。而赝品中所绘人物双目眯成一线,大失其态。

黄永玉画瓷赝品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瓷盘泥料造型颜色与真品均无二样,都同出自一个瓷厂,烧成窑温也一样,就连印章也一样,但只要细心地从款识书体字款上来区别,还是可以分辨真伪的。目前发现的赝品伪作只有50厘米大挂盘、33厘米挂盘、25厘米折边盘和平盘。赝品伪作挂盘的主要样式有绘一条小年鱼、一只青蛙图案的青花小盘,50厘米的大挂盘主要是大写图案化的荷花和青鹤、兰草。

醴陵瓷画艺人仿造黄永玉画瓷赝品的产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暴利的驱使。2004年艺术大师黄永玉八十艺术大展分别在北京、长沙、广州、深圳、香港展出后,影响深远,黄永玉的艺术作品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成为香港艺术品拍卖会的固定拍品,艺术市场价格高昂,而且愈是年老画价愈高。去年才两万元一平方尺的画价,2005年已经涨到四万元一平方尺,黄永玉画瓷作品极少流入市场,所以赝品画瓷挂盘在瓷城醴陵出现,即被收藏爱好者高价收购珍藏。“一乐也”赝品人物青花盘在北京的售价就达18万元人民币。制作赝品竟有如此暴利,也许是造假者梦寐以求的“黄金梦”吧!

残瓷赏析


时代在变,收藏观念也应随之而变,昔日收藏家不屑一顾的清晚期官窑器,已在当今拍卖会上占了相当比例。在大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下,古物变得越来越稀少,尤其是易碎的瓷器,历经岁月沧桑,大量的物件粉身碎骨后与泥土为伴了,而存留于世生命力顽强的那部分,经过兵荒马乱劫后余生者也难免身负重伤。近年来国内拍卖市场上有残、有修、有补的陶瓷拍品比例上升,且价格不菲,足见收藏者对瓷器品相的要求正在走向理性化地趋势。非五大名窑不藏,除明清官窑不收的理念标准,已成昨日的陈旧意识。古玩行“瓷器起了毛,不值半分毫”的老话,也在陶瓷收藏热升温的大背景下,显得有些苍白无力。伤残的瓷器由于“残不失其真,残不失其美,残不失其珍”,也就自当“残不失其值”。正如同人们接受断臂维纳期赐于人的美一样,收藏者以一种新的理念包容着伤残瓷器带给的缺憾。笔者收藏品中有明代嘉靖、万历时期两只青花罐,虽均残缺,但存世量较为有限,愿发表同析共赏。

1、明代嘉靖青花婴戏纹罐

明世宗嘉靖一朝共45年,是明代仅次于万历时期在位时间较长的一位皇帝。在嘉靖时期,中国制瓷业继续向前发展。随着中国瓷本主义因素逐步增长,官窑器的烧造由御窑厂独家制作而改为一部分钦限瓷器,以“官搭民烧”的方式由民窑来完成,这样原本御窑厂所垄断的工艺、技术、原料难免流入民间,使官、民窑之间的界限变得不像明初以来那样分明了。

这件青花罐高40厘米,口径20.5厘米,最大腹径39厘米。直口,溜肩,砂底平修稍下凹,器身内外满釉。肩腹纹饰分为三层:肩部绘嘉靖时期典型云鹤纹一周;腹部则画着十八个形态各异的男童戏耍、玩闹画面,极为生动活泼:骑竹马拉车、玩提线木偶、蒙眼捉迷藏、放风筝、敲花鼓、玩莲、持花、戏水、提鸟笼,有两位捧盆者不知在玩什么游戏无法解读。再看两位读书的小儿郎,一个聚精会神,另一个则掷书于地双眼斜看,心不在焉的样子;下腹部则画嘉靖、万历时期独特的仰莲瓣一周。此罐由口至底裂为两半,经粘接合而为一。

对于这件大罐的年代判断,笔者作如下分析:胎质较粗,胎体厚重,器外用手可摸到接痕。釉面发青而无肥润光泽感,即就是通常所讲的嘉靖时期在前朝后世瓷器中不多见的有皮无肉的釉面特征。胎釉结合处火石红呈橘黄色。纹饰部分已如前所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男童那硕大的脑袋和长衫(除一着肚兜者外),颇显出非常鲜明的时代气息。罐的青花发色微微泛紫,但总体上又发色青灰,这是大多数嘉靖民窑青花器含回青料者的普遍特征。

2、明代万历青花树鸟纹罐

明神宗万历一朝48年,是明代皇帝中执政最长的。万历时期官窑的生产分前后两个阶段,在万历三十五年以前官窑瓷的产量极大,在此以后官窑趋于衰退。但同时期的民窑青花瓷器的生产从质到量各方面却有惊人的发展。

这件青花树鸟纹罐的口、颈部残损较甚。其高18. 5厘米,口径13厘米,足径18厘米,最大腹径25厘米。此罐总体造型扁圆,唇口,丰肩,砂底浅圈足。腹部接胎痕明显可见,胎釉结合处火石红呈橘黄色,釉面青亮。青花料为典型的石子青发色,微泛黑灰。肩、腹、颈三层纹饰:颈部以变形卷草纹装饰;肩部四开光辅以锦地纹陪衬,开光内各画小鸟一只站立枝头;罐腹两松两竹对画,松竹之间40余只小鸟神态各别;或振翅欲飞,或两首相望窃窃私语,或呆立枝头若有所思,或减速欲落,或急飞穿林而过,或回头张望——好一幅鸟王国的热闹场面,把个万历朝瓷器绘画繁密的时代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件青花树鸟纹罐的可贵之处,首先是其独特的造型,腹径大于高度,矮胖却不显笨拙,无意中多了几分沉稳。其次,这种器型、纹饰的青花罐十分珍稀,在国内未见资料发表,国外仅见1991年拍卖资料中一件与此罐造型、纹饰相同者。最后,它那繁而不杂、密而不乱的树鸟图主题纹饰,更表现出同万历五彩一样的艺术特色。似入密林,曲径通幽,画中有画,景外有景。这种用树木山石将画面分割但又连成整体而避免单调的全景处理方式,对后世官窑瓷器也影响。

珍罕瓷板出谁手


近期购入一幅瓷板画,画面是“文革”时期发行量极大、影响极广的《毛主席去安源》。瓷板长64厘米,宽41厘米,画面人物造型生动,主题突出,背景壮阔,气势恢弘。

该瓷板画装在一个涂红漆的木框里,因年久保管不善,木框的红漆有些斑驳。反面以数枚铁钉固定瓷板,并糊裱着一张“文革”时期的《北京日报》,从年代上推算应是上世纪60年代末的,作品没有任何做旧的痕迹。

我生长在瓷器之乡,知道大瓷板非常难烧,这种将版画雕刻工艺直接运用于瓷板手法我很少看见。此块瓷板画平整、洁净,无折褶,雕工看起来比较老到,雕版者应是版画雕刻高手,同时瓷版雕刻工艺十分娴熟,画面人物背景及近景、远景皆栩栩如生,毫不粘涩。

我向有关专家请教,他看了实物,对画面的油彩颜色及涂抹方式特别感兴趣,认为这东西经历了30多年,颜色依然鲜亮,可见其稳定性极高。而涂抹则是先剪好两块与瓷画雕工对应的布面,分别套印红、黑两色的。油漆刷印时还要手工掌握浓淡深浅,体现出立体感,因而难度很大。

据判断,制作领袖画像是一项崇高的政治任务,必定调集精兵强将,因当时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的局限,大型瓷板画的合格品很难得,残次品又不能出厂,故市面上流通极少。此幅瓷板画是版画家在瓷坯上雕刻而成的,但因瓷板太薄(约不到1厘米),即使雕刻成型,烧制成功也是极难的。因此,可以说这种瓷板画集中了版画家、制瓷家和油彩专家的智慧及经验,是通力协作的结晶。

《毛主席去安源》之画据说“文革”时期发行了数亿张,油画原作于1995年拍出605万元,是“文革”政治画中最早拍出的高价画,影响广而深。那时没有版权概念,各种艺术形式都可表现同一题材。作为尝试,运用版画雕刻技法于瓷板上,是一个难题,其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有待专家发掘研究。而雕刻此画的作者是哪位名家?上色的是哪位高手?制瓷是哪位大师?则是待解之谜。

纤瓷板和传统瓷砖的区别 纤瓷板和传统瓷砖哪个更好?


现在装修低碳环保是人们比较看重的,所以很多新型的环保装修建材开始在家居中流行起来,纤瓷板也是一种比较新型的装修材料,那纤瓷板和传统瓷砖的区别有哪些?纤瓷板和传统瓷砖哪个更好呢?我们了解下:

纤瓷板是什么?

纤瓷板是一种共熔、渗接为一体的玻化釉面纤瓷板,其为玻化印花釉层、面釉层、介面釉层、骨料基底层的复合结构,互相共熔、渗接复合为一体;其骨料基底层,由可塑性陶瓷原料和无机纤维骨架构成,无机纤维的长宽比是1∶≤20,骨架是无机纤维层层交织的网式结构,经过烧结共熔、渗接复合为一体;长×宽×厚=2000~3500mm×1000~2000mm×3~6mm。其表面为亮面或亚光面,釉面致密,无肉眼可见的毛细孔,具有木材般弹性、断面呈纤维状晶态;形成大幅面,超薄,高弹,表面玻面光洁,低吸水率,不易被污染,易保洁,易清洗,具有良好加工性的新型特色纤瓷板。表面还可再绘制并烧结各式花纹、图案,美化装饰性能极佳。

纤瓷板和传统瓷砖的区别:

1、尺寸重量:纤瓷板大尺寸850-3000mm,厚度4-6mm,重量7.5-11kg/m2,对建筑物负载影响小;传统瓷砖尺寸小200-800mm,厚度至少8-12mm,重量24kg以上/m2,加大建筑物负载;

2、抗污抗菌:纤瓷板大肠杆菌抗菌率96.4%,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99%.表面无毛细孔,大尺寸,缝隙少,易清理保养;传统瓷砖小块尺寸、缝隙多,凹凸不平,容易滋生细菌,积垢后不易清洗保养;

3、辐射性:纤瓷板原料经过水浮选,并经高温烧成,几乎无辐射线,对人体无伤害;传统瓷砖辐射线微量;

4、防水防火:纤瓷板缝少,釉面经高温烧成,结晶密度高,耐热防水、防渗透;传统瓷砖尺寸小缝多,容易渗出或渗入水及油污,防火时间短暂,容易受温脱落,吸水后易变色;

5、施工粘贴:纤瓷板专用粘着剂,粘贴牢固,可防水,施工简便;传统瓷砖采用水泥沙浆任意配比,粘着性不稳定,并容易渗透出白色碱钙,污染墙面;

6、使用寿命:纤瓷板50年以上,一次性覆盖面积大又轻,结构牢固,安全性高;传统瓷砖是传统瓷砖10-20年,易脱落;

7、施工便捷性:纤瓷板可直接覆盖重贴,施工容易,工期短,成本低;传统瓷砖无法重复施工,需拆除重新施工,工期长;

8、占用空间:纤瓷板比大理石增加5-8%室内空间;传统瓷砖工厚度大,比纤瓷板多占2-3%空间;

9、整体效果:纤瓷板尺寸大,可营造并保持华贵大气的效果;传统瓷砖受尺寸小的限制,难以形成华贵大气的效果。

纤瓷板和传统瓷砖哪个更好?

从上面纤瓷板和传统瓷砖的区别介绍,我们不难看出纤瓷板是很有优势的,不过现在还有很多人的观念里面就是觉得薄的瓷砖更容易碎,并且纤瓷板铺贴使用的是粘合剂,而粘合剂也是家居甲醛等污染的来源之一,所以纤瓷板在家居装修中的使用还没有普遍起来,不过随着各种建材材料像环保低碳方面的发展,纤瓷板也会在家居装修中流行起来。

纤瓷板和传统瓷砖的区别,纤瓷板和传统瓷砖哪个更好?相信看到这里大家都比较清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王大凡款瓷板扇面画赏析》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王大凡款瓷板扇面画赏析》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