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大理石瓷砖 > 导航 >

“塑”说新语——徐靖雕塑作品赏析

“塑”说新语——徐靖雕塑作品赏析

大理石瓷砖 新中源瓷砖 木地板好还是瓷砖好

2020-09-14

大理石瓷砖。

“塑”说新语——徐靖雕塑作品赏析

不久之前有机会看了徐靖的雕塑作品。这些作品,大部分都以古朴浑厚、概括洗练的风格,诙谐幽默、情趣盎然的艺术语言向人们诉说其中深邃的哲理。每一件雕塑作品,个个都是栩栩如生,其构思也非常的新颖、巧妙,独具匠心,别有一番风情。

站在他的新作品《上学去》前细看,纯净的笑容,青春洋溢着一路上的时光,俏皮的斜跨书包,她那么快乐,使我不禁要想,若不是她听到一个有趣的故事要讲给小伙伴们听?或者是一个新学会的游戏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分享;也许她本来就是这会快乐的,因为在她纯净的心灵里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通过上述这些真实的感受,看得出他是一丝不苟地在探索,认真而又严谨, 他的每件作品里均有一种内在的追求,即真诚,寄情于作品中而给人更多的启迪!对于形、色、量感与空间,不单单只有主题的表现,更具有形式美,以形传神,使人们在艺术观赏中受到艺术美的熏陶,又获得思想美的教益。

徐靖的人物雕塑比其他的东西复杂得多,随着时代的消费化特征越发明显,这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视觉经验和生存方式,也激发了艺术的创造。在当代艺术观念的影响下,徐靖的雕塑艺术从结构到解构,再到重建,从形式的追求到观念凸显,也在不断地转型、重新诠释、不断实验和体验。徐靖就是这样,具有一种执着认真而又锲而不舍的探求精神,一个充满勇气和实干探险的年青艺术家。

人物名片:

徐靖 1974年出生于景德镇,大专毕业。从事陶瓷雕塑设计工作,江西省工艺美术学校兼职雕塑教师,98年创立徐靖雕塑工作室。其作品多取材于古代历史人物,神话故事和民间生活题材,风格古朴自然,清新典雅,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更能够展现自己的艺术个性“童年”婴戏瓷雕1992年获得第三届景德镇国际陶瓷节二等奖作品“三个小沙弥”瓷雕1992年获得第三届景德镇国际陶瓷节三等奖作品“布袋罗汉”雕塑1993年获得江西省工艺美街技师成果展三等奖。作品“小三星”1999年获得第十届景德镇国际陶瓷节旅游产品大奖赛二等奖。作品“童年”婴戏瓷雕人选《景德镇中青年陶瓷艺术家作品博览》

作品创作体会:

田田: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每当读起这篇熟悉的诗篇,眼前就会浮现出千年前的六月江南,荷风莲叶,嬉嬉莲娃和水中自由自在的鱼儿。时光荏苒,转瞬已过千年,那千年前的荷风少年是否依然天真快乐。我想他如果生活在如今的现代气息里,一定会陶醉在“青花瓷”的优美旋律中,像游戏在荷叶中的鱼儿一样无忧无虑,纯净可爱。

简单的造型,轻松的题材,随意的装饰。我希望这件作品能给观者带来一种简单的美感,平淡的真实和悠悠的复古情怀。

春山:

春的姿态温柔而美丽,山的性格沉静而博大,眼前的少女,青春洋溢,娇憨可人,她微笑着伸着懒腰,浑身像有着使不完的劲,让我们想起从沉睡中醒来的春山,生机勃勃,风光无限。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时光,有着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然而他也有着太多的坎坷和苦难,在新世纪的曙光里他展现出一种崭新的姿态,充满了生机和自信,像一棵历经风雨行将倒下的老树的躯干下绽放的一簇簇新绿,有着美好的未来和幸福的憧憬。

上学去:

静静的昌江河水,悠悠的江南古镇,岸边的笑声轻扬,古朴的青瓦白墙,林间的青石路上,蹦蹦跳跳着上学去的小姑娘,纯净的笑容,青春洋溢着一路上的时光,她那么快乐,使我不禁要想,是不是她听到一个有趣的故事要讲给小伙伴们听;或者是一个新学会的游戏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分享;也许她本来就是这会快乐的,因为在她纯净的心灵里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禅宗:

中国的禅宗始祖即是印度僧人菩提达摩。他所传来的佛教禅宗教义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大力弘扬,终于一花五叶盛开秘苑,成为中国佛教最大的宗门,后人尊达摩为中国禅宗始祖。这件作品用抽象的手法塑造达摩的躯干,突出一代宗师伟岸博大的形象,怒目圆睁的表情,似乎看透人们内心的善与恶;那只坚定的手指好象指向道法的彼岸;其时我觉得懂得道理本来就不是目的,它只不过是我们消除内心魔障的指路牌。它就像达摩的手指,指向的是我们内心深处的真善美,这才是我们短暂人生应该努力追求的理想生活和超然境界。

达摩·悟:

禅心是悟出来的,你如果没有怀着一颗真诚善良的心是永远体会不来它所包含的玄机;不管你是达官显贵或是名人巨贾,也不管你的外表多么虔诚,行动多么勤奋,它不是附庸风雅的标签,也不是消除罪孽的良药;它应该是人世间一种超然的生活品位,是一种真、善、美的大境界。泥条盘出的造型,让人们可以感觉到陶瓷最质朴的真实,五、六种不同颜色釉的相互覆盖,然后通过1350度的高温,融合成不可再生的流光溢彩和五色斑澜;微闭的双眼,似乎达摩祖师已经入定,神思已出入于天上人间,融合在万事万物中了。

taoci52.com延伸阅读

父子情深瓷塑赏析


在古玩市场淘到了一件民国父与子吉祥粉彩瓷塑,高25.5厘米,底座宽11.5厘米,面目慈祥的父亲身着紫红色长袍,仰面含笑,步伐轻盈的用双手托着自己的孩子,举手投足表达了对孩子的疼爱和欢喜。活泼可爱的男孩手玩圆球,靠在父亲的肩上,其乐融融。从底部名款“会馆邓荣昌造”可以看出这件粉彩工艺是民国瓷塑名家邓荣昌的作品,整体造像非常生动传神,线条流畅,眉目清晰,神态自然,雕刻精美,通体施以粉彩,色彩明艳,釉色莹润,胎质老熟。

瓷塑亦称“瓷雕”。陶瓷史上以德化白瓷,石湾广均以及景德镇加彩瓷塑为著名。粉彩是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清康熙五十二年,官窑匠师们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民国粉彩瓷器在绘制技巧上有其独特的样式,不管是人物还是山水、花鸟都表现的简洁疏朗,并富有层次感。从而形成了淡雅、精细的效果。民国瓷器的画面往往潜藏着特定的吉祥寓意。

这件瓷器底款的“会馆”指的是生产瓷器的“福建会馆”,据史料记载清代御窑厂的设立,带动了民窑的繁荣,瓷器的销售更是兴旺发达,九域瓷商纷纷去景德镇,“镇瓷通商天下”,热闹非凡,人员络绎不绝。为了在景德镇上安营扎寨,许多商家不惜巨资,建造气势恢宏的会馆。外省地同样也建有类似的会馆。瓷塑家邓荣昌在福建会馆专门从事瓷雕创作和制作。作品主要是传说故事人物,如观音、罗汉、八仙人物等。他用认真的态度和精湛的技艺创作出无数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珍贵的作品被很多爱好者收藏。

看着这对父与子,心中一股暖流在流淌,父爱情深,父亲们总是用无私的爱奉献给自己的子女,而作为子女的我们更应该尊敬长辈,关爱长辈。这一尊“父子情深”不仅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更是一种爱的体现和传递,愿这份爱永远的留存并传承下去。

山水农耕图雕塑莲子缸赏析


山水农耕图莲子雕塑缸雕瓷工艺兴于乾隆,工艺有圆雕、捏雕、镂雕、浮雕等各种技法,反映当时民间生活的题材,此件作品在瓷胎上进行浮雕及堆雕,使得这种特殊的瓷器装饰更生动活泼,图案富有立体感。

这口缸为传世收藏。在文革时期藏家为不被破四旧,冒着掉脑袋生命危险,保护祖先曾留下来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在反动派来到他抄家前奶奶就将这缸口涂上油漆,伪装起来并四周放棉絮用竹筐包裹起来,当作米缸来用,存放日常生活物资,即现在所见颜色;缸内涂上红色油漆缸口涂上绿色油漆(见图一)。

据相传记载;在清朝末年,该口缸曾经受过战乱洗礼,多少人曾用生命保护了这口缸。至今缸体乃留有几处战争带来的烟火,清晰可见(见图一)。

据龙国祥先生讲述,2012年年初朱氏皇室后裔、台北大学考古研究客座教授,朱铁权教授前往鉴定,发现这件稀世宝物是战乱时期,在达官贵人家中留落于民间的。随即用专业鉴定仪器观看到缸体通身描有撒金粉,更显高贵。临走时特交待将缸口油漆洗掉,让它恢复历史原貌,现已将油漆清洗。〔见图二〕,我认为此件藏品可称得是镇馆之宝。

《山水农耕图莲子雕塑缸》是一件具有历史价值的风俗雕塑瓷。作者通过用三维立体式地雕塑手法将人物和动物活动情景的雕绘,集中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全缸雕刻场面浩大,内容极为丰富。艺术家用高度概括和集中的手法,广泛而细致地雕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形象和民俗风貌。《山水农耕图莲子雕塑缸》这一不朽杰作,无论从构图艺术价值或从历史价值而言,皆堪称国之瑰宝瑰。

山水农耕图莲子雕塑缸规格高:31.7cm,口径:42.5cm,底径:27cm,其中计有人物、牲畜、鸟类、房舍、楼阁、树木、山水等。此缸为古风俗雕刻作品。属传世艺术雕工名作。是中国瓷艺雕塑史上,著名山水农耕民俗的作品之一,俗称瓷艺术雕中的(清明上河图)。不但雕工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

作品以浮雕和镂空雕形式,采用散三维立体式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缸中人物,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动物、树朩非常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设计章法都很巧妙(图三,图四)。

雕刻史上像《山水农耕图莲子雕塑缸》的类似题材作品不多,但能用如此大胆的描有撒金雕刻技法,少见,而且存世量极少。该件算是孤品仅存。而全缸通体描有撒金,更显它的古典,高雅,大气,应是亁隆盛世时期达宫贵人所用。享有宫廷之大器。

经过众多学者、艺术大师,专家对这一专题的研究,大家意见基本一致,都认为现藏这件是清亁隆官窑雕塑《山水农耕图莲子雕塑缸》的原作。其作品出自于清乾隆时期杰出的名人之手。它以广阔的画面刻绘了乾隆盛世农民农耕时节繁荣的社会景象。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全缸的房屋楼阁和树木繁多姑且不说,仅仅以雕刻的人物和动物而言,就有几十个,他们中间有种田的农民,施肥的农民、摆渡的船夫、做生意的商人、小贩、妇女盼家人回归,儿童骑牛,猎户打猎、生意交易等人物形象。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形形色色,这些充分显示了当时生活的繁荣。可见,当年设计者雕塑师是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和高度的生活观察能力的人,才可以创作出这样一件超现实主义的伟大杰作。

实际上,当年设计者不仅仅是详实而又真实地描绘了河流,楼阁、烟雨亭,两岸的风光,而且运用了高超的三维立体艺术雕刻手法,发掘和表现了生活中的戏剧和诗,似乎让人进入了有仙境般的感觉。以及对当时人民生活的富有诗情画意的赞美。所以,它不是单纯的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

艺术家通过这故事雕绘写意,使整个瓷雕作品再次形成了一个热闹而紧张的高潮,三维空间立体的雕艺呈现,避免了平铺直观。同时,也是发掘和表现现实生活的戏剧和诗句,把平凡的生活变成了动人的艺术。它的艺术构思,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艺术雕塑方面的重要特点,来处理构图方式,这种手法更具有灵动性。,树木上下,房屋里外,人物动作,飞禽鸟曽面面俱到。艺术家的观察和表现物象的能力和技巧,实在是惊人的,它跳出焦点透视的局限,根据主题的要求和艺术的规律,虚实、节奏巧妙组织场景,上下左右的距离,层次分明更好地表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此外,它也将其广阔的生活画面活壮丽的山河景象,有头有尾地表现出来,充分地体现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魅力。

此件瓷缸出现的人,动物,山石,鸟,楼阁等图案,采用了雕、剔、镂、堆名种手法,深入浅出,表里结合,刀法老道,技艺娴熟,使人物,及动物形态逼真,肢体准确,山水雕刻得活灵活现,每个人物和动物,山石,树木展示出不同的形态,纵观此缸,非常有艺术性,工艺性完美结合,体现了我国清代雕瓷的极高水平。

南宋青白釉人物瓷塑艺术赏说


艺术之始,雕塑为先,此最古最重要之艺术,向为国人所忽略。先人梁思成先生发出如此感慨!我国的雕塑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东北地区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等诸多遗址出土的一些动物和人物捏塑,造型已相当准确,甚至已出现了夸张的表现手法,显示出我国古代工匠丰富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由于雕塑的起源最早来自于生活用具和原始宗教崇拜,自商至春秋战国,从陶器装饰到青铜、石刻雕塑再到瓷器雕塑,清晰地展示出雕塑由器具陪衬阶段发展到一门独立艺术的过程。每当提起我国雕塑,一般必提及魏晋南北朝及秦汉、唐代,至于造型必言曹衣出水或吴带当风等式样,而对于我国宋代瓷塑发展的研究却很少有国内外学者去涉足,往往把宋代雕塑视为衰落期,这是不符合事实且不公平的。在我国历史上,宋代是我国封建文化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宋人推崇儒道哲学精神,儒道哲学尊天命,崇尚自然,受其影响这时期雕塑表现手法飘逸、庄严、典雅、淳朴、淡泊、天真、稚拙。这时期的人物瓷塑极为工细,以现实人物为蓝本,通过人物外貌的不同表情结合冠帽服饰和道具配备的各异,着力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一反晚唐臃肿夸张、比例失调的弊病,造型多取材于生活,更忠实地体现人间的喜怒哀乐,即使佛教雕塑也力求以现实人物为原形,在形象面貌和肌肤的刻画上显示出俗界人物的美和力量。RgS帝国开发

《荀子·王制》篇称:“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义,故最为天下人贵也!”《荀子·天论》中提出形具而神生的论断,这种形神合一的艺术在宋代人物瓷塑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每当于夜深人静,笔者以极其崇敬的心态,抚摸着这些历尽岁月沧桑又残缺不全的宋代人物瓷塑,与之进行超越时空的情感交流与对话,终于发现,在她们面前,我们每个人只不过是历史匆匆过客,面对这沉默不语的宋代人物,突然有一种奇怪的想法,究竟是我在审视她们,还是她们在审视我?我确切地相信,其实这些无言的瓷塑,在我之前,已经默默地审视了无数我等芸芸众生!这种想法令我大彻大悟,感到一种出自内心的崇敬和羞愧,在历尽千年沧桑的瓷塑人物面前,世人会感觉自身的渺小、脆弱,会感悟生灵之短暂!

这些残肢断臂的瓷塑人物,历尽岁月沧桑,透过她们的躯体和表情,依然感动着现代文明熏陶下的我辈。宋代许 《泥孩儿》记述“牧渎一块泥,装恣华侈,所恨肌体微,金珠载不起。双罩红沙厨,娇立瓶花底,少妇初尝酸,一玩一心喜,潜乞大士灵,生子愿如尔,岂知贫家儿,呱呱瘦如鬼,弃卧桥巷边,谁或顾生死,人贱不如泥,三叹而已矣”。在宋代,这些栩栩如生的瓷塑娃娃,曾是达官贵人家庭中孕妇的掌上玩赏之物,祈求来日生个贵子,而当时上品泥娃娃竟然比穷人家的孩子还贵,真是人贱不如泥啊。你看这观音,面容圆浑柔美,细眉修目,眼俯视露齿微笑,表情慈祥,含蓄娴雅,比之早期观音更富有人情味;你看那罗汉,他的血液似乎还在流淌着,他的脉搏还在跳动着,他张开大嘴笑了一千年了,笑得如此开心,令世人看过忘却所有的尘世烦恼,罗汉微微抿嘴含蓄的笑容,笑出超凡的智慧,似乎能洞察红尘之心。

学院校友雕塑作品邀请展28日开展


11月28日上午,大道之行2015学院校友雕塑作品邀请展在学院新厂校区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为期10天,截止至12月7日。

展览共汇聚了学院77、78级校友,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杨剑平,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八五新潮”及现代主义雕塑代表人物吴省湘等23名校友、雕塑家的60余件精品力作。《好时节》、《快乐步伐》、《时光之旅》、《阿福》、《非常球迷》、《狮子》……,记者在现场看到,展出的雕塑作品既有当代也有传统的元素。吕品昌的《阿福》系列,浑厚的体态造型和充满张力的团块布局,巧妙地发挥着陶瓷语言,传递出一种当代文人的精神体现。

据了解,此次展览由学院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展览即是集中展示学院雕塑专业校友艺术风采、雕塑艺术成就,也是一次开拓师生艺术视野、繁荣校园文化的重要交流活动。同时希望陶院师生能从23位前辈校友的作品中常常感受到“人”的因素、“文”的气息和“精神”的力量,并以此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和艺术内涵。据了解,展览期间,还将举行“大道之行”雕塑教育研讨会、师生见面交流会等系列活动。

曾龙升瓷塑作品的价格怎么样


曾龙升,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陶瓷美术家,也是我国业内外公认的陶瓷美术大师。曾龙升先生祖籍江西省丰城县,出身微寒。由于父亲一辈是木工匠人,曾老很早就受到这种木刻工艺的熏陶,也由此产生了对于雕刻的兴趣。后来,他的这种雕刻热情,逐渐转移到了陶瓷工艺上。年仅14岁的曾龙升,就已经追随叔父来到了景德镇制瓷作坊,学习陶瓷雕塑。这种幼年即为陶瓷店学徒的实践经历,进一步催生了他对于陶瓷工艺美术的认知和学习,也为他的陶瓷创作积淀了较为深厚的基础。

曾龙升先生在陶瓷工艺美术上的成就,主要集中在立体瓷塑上。在学徒期间,由于曾老固有的天资和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他的陶瓷技艺增长迅速,早年创作的《十八罗汉》、《济公》等瓷塑作品,就已经深受大众喜爱和欢迎。学成以后,曾龙升先生开始进行独立的陶瓷雕塑创作,同时声名也逐渐远播。此后,他的多件作品数次在各类艺术展览中获奖。

真正使得曾龙升先生享誉业内外的作品,是他上世纪30年代应旅美华侨之请创作的《孙中山》大型瓷塑。这件大型瓷塑不仅在美国展出,更是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了金质奖章。此后,曾老在陶瓷雕塑领域的崇高地位得以完全确立。建国后,他的创作热情更加高昂,接连创制了《天女散花》《屈原》、《文天样》等多件瓷塑,均被选送至人民大会堂陈列展设。

可以说,建国后短短的10年,也是曾龙升老人生命的最后十几年内,正是他瓷塑作品创作的黄金期。这一时期的瓷塑作品,如果是当下我们作为收藏,一般要从两点来进行考虑。第一点,曾老是我国第一位在国际上获得金奖的瓷雕艺术大师,那么在他的这个创作黄金期内,有很多件作品的收藏价格都非常高。如2014年由景德镇华艺拍出的一件1956年-醉太平瓷雕,成交价就已经高达120.75万;同场的一件1959年-钟馗试剑瓷雕,更是以276万的高价成交。目前,曾老建国后所有瓷塑作品价格最高的,是一件毛泽东伟人素胎瓷雕像,成交价为437万。

第二点,我们也要考虑到其作品的一些小局限。在拍卖市场上,我们也常见到曾老的部分瓷塑作品,成交价仅在万元左右。这并不是说他的作品不值钱,而是有一定两极分化。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建国后曾老的部分瓷塑,已经采用了模具浇铸的工艺手段,并非完全手作,故而价格稍低。

至于曾龙升先生在民国时期的瓷塑作品,目前市场的普遍行情还是很不错,价格一般在10~60万之间。但是,收藏他民国时期的瓷塑作品,同样需要注意“藏精”。曾老在陶瓷店作学徒时的瓷塑作品,也有一定收藏价值但是市场价格普遍低一些,大概在万元上下。到他完全独立创作瓷塑乃至作品《孙中山》面世以后,曾老的瓷塑技艺就基本趋于成熟,作品价格也就更高一些。

景德镇“一瓷一塑”展:追忆雕塑名家尹一鹏


日前,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大学美术学院、广西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协办,中央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研究院承办的“‘一瓷一塑’尹一鹏艺术回顾展”,在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景德镇)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尹一鹏先生的亲朋好友和众多学生代表,怀着激动而崇敬的心情参加了开幕活动,深切追忆和缅怀尹一鹏先生。

尹一鹏先生(1935—2013)广西桂林人,中国高校陶瓷雕塑教育的重要开拓者,现代艺术教育家、雕塑家。曾有人对尹一鹏先生的为人和成就做过这样的描述:起伏的人生,绝佳的技艺,也许他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件至美作品,于时空中再现生命的蓬勃,在泥土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他是一位朴素学者,却为世人呈现出绚丽传奇。在艺术的世界里,他的作品别具神韵,纯净至美;在教育的征途上,硕果满天。

尹一鹏先生凭借深厚的学养和开阔的眼界,博采众长,吐故纳新,在瓷塑上集大成而自成一派。他和同时代的雕塑家一起,让雕塑从学院走出来,走向社会、走向公众、走向城市空间。直到去世之前,他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户外公共雕塑的创作,他的作品遍及国内各地。尹一鹏先生的瓷塑有三大特点:一是融合西方现代艺术形式与禅宗美学思想,通过极简的造型,呈现具有空寂意味的审美意境;二是融合非洲木刻艺术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艺术形式,从而形成同时凸显个人审美经验和造型法则的独特风格样式;三是融合传统陶瓷艺术和当代审美精神,将古陶俑、德化瓷塑以至“文革瓷”上的一些优秀形式因素加以发扬光大,从而改变了陶瓷雕塑领域在造型样式上的陈陈相因的俗套和流弊。

作为艺术教育家,尹一鹏先生耕耘陶瓷艺术教育数十载,治学勤勉严谨,待人宽厚儒雅,工作鞠躬尽瘁。他是大学(原学院)陶瓷雕塑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和学科带头人。在学院任教期间,他培养出大量杰出的艺术人才。中国雕塑界常为人津津乐道的“陶院现象”,就是对尹一鹏先生作为艺术教育家的充分肯定。

尹一鹏先生的学生、景德镇雕塑协会会长曹春生教授接受采访时,动情地告诉记者,尹一鹏先生离开我们已经3年了,尹先生的为人与成就令人敬佩。现在包括景德镇在内的全国许多知名雕塑家,几乎都是尹先生的学生,他不仅是大学陶瓷雕塑学科的创始人之一,更对景德镇雕塑艺术的发展做出过极大贡献。这次举办的展览,就是对他艺术和教育成就的一次回顾和纪念。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对展览的成功举办,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希望我市能多举办一些类似的艺术活动,进一步培养年轻人对陶瓷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刘远长还呼吁,要多为艺术展览搭建更大的平台,吸引更多人来关注艺术的发展。

据悉,这次“‘一瓷一塑’尹一鹏艺术回顾展”将一直持续至10月10日。

现代陶艺的新语言


现代陶艺于二十世纪中期在美国萌发。以现代陶艺大师彼德·沃克思为代表的美国抽象表现主义陶艺家们在其作品及创作思想中,表述了人与水、土、火、空气之间交流的深层关系。将粘土作为他们表现情感的载体,随意叠、压、刮、戳等。审美上否定了陶瓷的实用性和传统工艺美的绝对性,对作品表面留下的瑕疵、开裂、斑孔等都认为是一种美。尝试并实践一种完全抛弃传统形式的制陶方法和审美,以放任、偶然、自由的形式充分体现粘土的率性,和艺术家对情感观念的个人感触,提倡“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现代陶艺和众多现代艺术一样在中国得以蓬勃发展。其新观念、新思想曾经带给予中国传统陶瓷审美以地震波式的冲击。它将陶瓷艺术由面向大众实用化的陈旧模式转向张扬自我的个性化发展;将陶瓷艺术从纯工艺美术领域拓宽到现代艺术领域。这种全新的理念既使中国传统的陶瓷艺术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的同时又使中国现代陶艺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众多学院派的陶艺家们在接受外来文明的科技、观念和思想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本土文化的精髓,同时还继承了传统陶瓷的技艺方法,融入个人艺术感悟进行“搅拌混合”,从而形成了全新视觉冲击力的陶瓷艺术作品,拓展了中国陶瓷艺术语言的表述方式。

其实,这种融合趋势,不仅仅是陶瓷艺术。今天,越来越多的艺术门类经过这样的“混合”,通过不同人类活动领域内差异的相互杂交和抵消来换取艺术的前进。“混合”意味着保留那些混合物体封闭的自我保护边界。现代陶艺通过保留自身特有的艺术语言,再溶入别的艺术手法而形成了意想不到的,更加全面的效果。例如装置艺术、观念艺术等,当然这种做法或现象是某些所谓的艺术纯粹论者所难以容忍和接受的。尽管的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人种不断地相互杂居,文化、疆域也一直相互交织影响。但在传统艺术领域却仍然存在许多强大的阻力。这种阻力产生的原因在于对传统所做的错误解释,和对维持现状感兴趣的各种惰性力量。它们同样表现于对艺术门类纯粹性含糊其词的崇敬上。以及推崇该门类的主张,标准和准则,并且将它们视为不得从外部加以窥探的,无法深入了解的神秘境界。过分的、自我封闭式的孤芳自赏使得这些艺术高高在上,与现实相去甚远。同样,对于其它设计和艺术及至整个视觉表现领域而言,其内在的主题是相似的,与那些较普遍的创造形式是同质的,每个学科包括陶艺、建筑、设计、纯艺术等等,由于其专业化和团体化的行业影响,往往会走向自我的封闭化。对本学科的价值观念和细节加以抬高而驱使其形成一种全组织的惰性,这样做的一个危险结果,便是形成一个顽固不化的坚壳——使该学科陷于无用的、空洞的、刻板的、死气沉沉的、目光短浅的和令人窒息的状态之中。或者充斥于琐碎之中。不可避免地由于缺乏与外界勾通而丧失艺术的鉴赏力从而走向僵化和死亡。这种现象在我国这个的传统陶瓷大国中一直在不断的上演,例如宋代五大名窑和今天的景德镇、宜兴等地。到处都是传统的青花梅瓶、郎红梅瓶。抄袭名为“借鉴”,仿制成为“继承”。守旧的观念,保守的思想,固步自封的氛围造就了“千人一面”的后果和能催人昏昏欲睡的功效。缺乏创新,这是中国陶瓷最近几年在国际市场不断走向衰败的直接。

现代陶瓷艺术作为视觉艺术领域内的一员,其美好前景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要与不同艺术门类间相互“混合”和影响,充分利用陶艺做为纯艺术与手工艺之间的过渡学科优势,扬长避短。打破不同艺术门类间的隔膜,建立起能彼此联系相互借鉴的灵活关系,将陶瓷工艺与别的艺术相结合。溶入高科技,创建新标准。只有这样,那些曾经造成艺术门类间疏离的阴影,才会完全消退变成有益的甘露,而成为滋润百花生长的沃土。而今,中国陶瓷艺术界的欣欣向荣也证实了这一点,众多陶瓷艺术家原本所学并非陶艺术专业,或是画油画,或是做雕塑,甚至是搞设计……但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从别的领域的介入,才使我国现代陶艺的语言表述方式更加丰富,呈现出今天这种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白明、罗小平、左正尧、张小莉等等这一批活跃的陶艺家用其充满个性化的陶艺作品从不同的视点向我们证实了陶艺多元化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证实了陶瓷艺术要进一步发展必须要打破门户之见向其它艺术门类开放,陶艺家要有广博的视野和从不同流派甚至是极端对立的艺术观点中找到共通点的能力。它们之间的关系尤如一株大树的树根,虽然其生长方向不同,但其吸收的营养物质的目的都是用于大树的成长,是为同一母体服务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宣扬陶艺家应该从设计建筑开始,或者陶艺家必须先学习油画,这都不应该是他们要干的事情。他们应该从“方法”上做起。也即是说:将陶瓷艺术当作是自我艺术观的一种表现形式或媒体。从而将别的艺术特性结合陶瓷的独特语言和表达方式来进行深入的思考,这就是进行创作构思的方法。但其关键问题是要不断地转变思考的方法和角度,从而使我们可以从一种艺术门类跳到另一种艺术门类中,去寻找新的、潜在的结合点以及其它艺术在本艺术门类中的运用和作用。打破既定的门户之见,甚至探索广袤的边缘学科和无人涉猎之处。因为在这些领域往往存在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可以使不同艺术门类相互借鉴的方法。这样,一方面陶瓷艺术仍然保持着自身的个性和发展轨迹。另一方面通过与其它不同艺术门类的嫁接和联系,陶瓷艺术又会充满新的活力。只有从历史的重负中另辟蹊径,才能使陶瓷艺术通过实验室式的操作方式得到不断发展。同时,陶瓷艺术家也应客观冷静地剖析自我;找准自身优势、结合传统技艺、钻研传统文化、把握时代脉搏、不断进取去探寻陶艺发展的新可能。将从偶然中得到的启迪加以升华,使之成为自我艺术语言的立足点,完成“设计师一陶艺家”,“陶艺家一设计师”之间的不断转换。勇于实践,认清陶艺创作的过程就像一只蚂蚁一样,从纷乱的千头万绪的乱线团中,找出头绪,解开谜团,完成从“世俗”到“纯粹”的转换。

陶艺作为一种人类古老技艺的延伸,每一位陶艺家都应该有责任在其中发展过程中附加一些新的内涵。要贸然地去预见现代陶艺将走向何方是困难的,因为陶艺的发展就象陶艺本身一样,那些由土、火、釉构建起来的空间是千变万化难以捉摸的,这种充满生命力的创造永远具有一种神秘感,而这正是现代陶艺的魅力所在。这种魅力也促使我们只能试着推测其前进过程中的多个可能,去完成自身应尽的使命。

雕塑陶瓷


雕塑陶瓷

雕塑瓷-瓷雕:是陶瓷器的一种装饰。一般指具有独立性的立体陶瓷雕塑制品,需要模印、镶嵌以及手工镂、捏、堆、塑、雕刻等工艺操作并经高温烧成。由于操作的方法不同,大致分圆雕、浮雕、堆雕、镂雕、雕镶、雕刻等种类,其制景德镇瓷雕制作可以追溯到一千“狮”、“象”大兽的制作。当代的景德镇,瓷雕工艺精湛,工艺种类齐全,有园雕、捏雕,镂雕、浮雕等;产品多样,有佛像尊神、花草鱼虫、亭台楼阁、动物玩 具等;造型优美、形神兼备、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装饰丰富,有高温色釉、釉下五彩 等;艺术表现力强,有的庄重浑厚,有的典雅清新,有的富丽堂煌,鲜艳夺目。

青 花:瓷器釉彩名。白地蓝花瓷器的专称。典型青花器系用钴料在瓷坯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中一次烧成。蓝花在釉下,因此属釉下彩。青花瓷器是中国陶瓷 史上一朵艳丽的奇葩,其制作方法是先把青料在素胎上绘成各种图案纹饰,然后上釉在 高温下( 1200 度以上)一次烧成。它色泽清新,纹饰优美,历久不衰。青花以简练的笔 法和单纯的色彩表达了丰富的艺术语言,有着感人的艺术吸引力;在表现方法上,是以 同一颜色的各种深浅不同的色调及笔触线条来表现对象,与国画基本相似,它表现的内 容题材、形式、手法都极为广泛。

青花瓷的特点是明快、清新、雅致、大方,装饰性强,素为国内外人士所珍爱;并且在世界的制造瓷器的工艺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塑”说新语——徐靖雕塑作品赏析》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塑”说新语——徐靖雕塑作品赏析》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大理石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