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耀州窑瓷器黑釉鉴别真假 > 导航 >

世博会河北展馆磁州瓷黑釉挂盘

世博会河北展馆磁州瓷黑釉挂盘

耀州窑瓷器黑釉鉴别真假 黑釉瓷器鉴别 古代黑釉瓷器

2020-09-14

耀州窑瓷器黑釉鉴别真假。

中国当代瓷雕大展打造“新虹桥•艺博苑”

由上海艺博会组委会、虹桥开发区和长宁区虹桥办三方联手打造的“新虹桥•艺博苑”于去年落户新虹桥中心花园。这是一个面向市民的艺博常年展,在上海世博会开展前夕,三方将于4月22日联手推出沪上首个“瓷雕大展”, 120多尊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教授以及多位陶瓷艺术新秀创作的精美瓷雕作品在新虹桥中心花园内免费供市民游客观赏与选购。

黄焕义《共生1》

据主办方上海艺术博览会组委会介绍,主题为“艺博与世博同行,艺术让生活更美好”的“中国当代瓷雕大展”,不仅为迎世博盛会营造了节日气氛,展示了中华民族艺术的风采,而且在学术与展示上也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阎夫立《海宝》

首先,“中国当代瓷雕大展” 是上海有史以来第一次为瓷雕艺术搭建专业化的交流交易平台。而且也是迄今为止,上海艺术展事中第一次尝试在户外开放式空间中搭建绿地艺术展厅。独具匠心的运用了先进气承篷建筑流畅舒展、跌宕起伏的结构特点,将绿地展厅的本身就打造成了具有当代风范的装置艺术,并与新虹桥中心花园“城市园林”的氛围及本次展览的瓷雕主题水乳般的情景交融……湛蓝的天空,满目葱翠的树木,一群天鹅掠过宁静的小溪,以及晶莹璀璨,熠熠生辉的瓷雕艺术品……令人陶醉在美丽的诗情画意中。相信本次展览会引起中外艺术界人士的强烈关注与期待。

张婧婧《弧系列之6》

上海艺术博览会组织委员会副秘书长顾之骅先生表示,瓷雕艺术,是在我国雕塑艺术和陶瓷领域中绽放的一朵奇葩。随着当代艺术的热浪席卷而来,以及中国陶瓷艺术的多元化发展,隶属陶瓷艺术这个庞大体系中的分支——“瓷雕”,却始终未能进入主流艺术品收藏者的视线。基于这样的学术和市场状况,上海艺博会力图在“瓷雕”艺术的学术与市场真空地带注入生机和活水,在当今瓷雕艺术创作与展示缺少色彩与强音的现状下,全力打造展示中国当代瓷雕风采的全新舞台。

为此,本次展览特邀了原上海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顾问章永浩先生担当艺术总监。应邀参展的艺术家也组成了一条超级“星光大道”,可谓“猛将如云”,其中,有中国国内成就斐然,具有标杆性意义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有正处在创作颠峰时期的中年骨干精英,以及崭露头角,正在渐入佳境的青年艺术才俊。如屡获殊荣的老将刘远长;被誉为“陶艺先锋”的周国桢;锐气逼人,富有实验精神的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黄焕义;钧窑陶瓷的领军人物阎夫立;充满激情的中国美术学院陶瓷学科带头人刘正;风格粗犷、作品形式极具当代语汇的职业瓷雕艺术家土风;情调别致的中国美院教授戴雨享等。在青年一代中,有以《“弧”之系列》刚刚获得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的张婧婧;将学院派和传统民间手法融为一体,创造出亦庄亦谐,豪迈奔放而又不失女性甜美细腻的周玲,另有郝志雷、郭琛、刘颖睿、赵兰涛、赵坤、郭艺锐等瓷界新星同台亮相。

顾之骅先生还表示,上海世博会日益临近,这将对上海的艺术市场产生强大的催化作用,这不仅是将瓷雕艺术推介给艺术爱好者的大好时机,而且也可以让艺术通过展示和流通使本届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得到更好的诠释和响应。本次展览在组织专业观众和藏家观摩的同时,也力图最大程度的展现出活动的亲民性与亲和力,让“瓷雕艺术之花”在市民身边悄然绽放,让他们在观赏或购藏中得到艺术的滋养与熏陶,在让艺术品走进千家万户的同时,也可以使艺术品收藏的理念能够蔚然成风,大幅提升并累积上海城市的文化品格和内涵。

据主办方介绍,“中国当代瓷雕大展”将从4月22日至28日在新虹桥中心花园(延安西路2238号 )展出7天。今后,还将在新虹桥中心花园举行其它门类的雕塑艺术展,使新虹桥·艺博苑这个雕塑主题公园真正成为现代上海的文化景观。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古代磁州边贸瓷


公元968年(北宋乾德六年),宋太祖赵匡胤批准越南开国皇帝李公蕴独立施政,时为李朝。为了加强和方便与中原宋朝的联系,公元1010年,李太祖由中部长安迁都北上升龙(今河内)。从此,北部湾海上的航运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也促进了合浦沿海造船业和海外贸易的兴旺。

收集于越南的磁州窑剔花梅瓶,高32.1厘米,蘑菇帽形的瓶口,短颈接溜肩,鼓腹收腰张脚。足沿平切,足壁厚1厘米,向内斜挖足深3.2厘米,足壁尚留旋痕,内凹的底较平滑。胎壁下厚上薄,下垂的重心使人感觉自然稳当。胎灰中夹白,胎质粗疏,白胎衣上涂饰白釉。主题纹饰减地剔花为缠枝莲及莲瓣纹,三条阳起的弦纹把花纹的层次按主次分开,上下呼应的水波浪纹构成了意象中的连天波涌莲香飘的图景。剔花的刀工流畅,剔白见地的刀痕圆滑熟练,留白的构图边沿巧用斜刀剔地留花,增强了剔花工艺的立体艺术效果。

同出一地的磁州窑划花梅瓶,短颈接收腰的杯形口,溜肩、鼓腹、收腰,撇脚外张为小八字,施白色的化妆土上涂白釉。娴熟的划花手法讲究轻重缓急、意会虚实,线条自然流畅。大开光里两幅婴戏图构成了主题纹饰,瓶肩的水波纹与瓶脚的莲瓣纹由三条双线弦纹相间,略显粗松的灰白色胎质道出了古代中国北窑瓷大多涂化妆土的信息。所划出来的婴戏纹简洁到多划一笔就少了几分意趣,少刻一刀就无法使人物形象意贯神聚。整个构图在写实中适度的夸张,轻点几笔就留驻童真天趣,飘逸出活泼烂漫的可爱。抬手举足间,表现了古人“莲生贵子”的祈求、美好的祝愿。一柄大莲蓬,一齐放在了孩子的肩头。

梅瓶是中国瓷器家族中的美人儿,它集实用、装饰的功能于一体,置放几中案头亭亭玉立大方得体,两条线造型很适合人们的欣赏品位和眼缘,为古往今来的收藏家垂青。

宋代的磁州窑瓷器不但为交趾人所中意,而且随着边贸的发展由北向南流布,遍及交趾。其艺术品位影响着交趾早期瓷器的生产,越南陈朝朱陶窑生产的剔花和划花瓷器就是中国磁州窑的缩影。

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盏(宋)


宋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盏

规格:高4.6cm、口径10.7cm吉州窑位于江西省吉安永和镇,古时吉安又称吉州,吉州窑因此而得名;又因为是在永和镇,故又名永和窑。它也是黑釉系著名窑场之一,其黑釉盏如玳瑁盏、木叶贴花、剪纸贴花、兔毫盏都是一时之选。

吉州窑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民间窑场之一。它始烧于唐代末年,鼎盛期是从南宋至元代的初、中期,衰落于元代末期。吉州窑所在地虽没有优质瓷土,但能在产品的种类和装饰上下功夫,以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立于陶瓷业数百年。吉州窑产品很丰富,有青釉器、印花白釉器、白釉釉上黑褐彩绘器、绿釉器、黑釉器等;装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有印花、剔花、彩绘、剪纸贴花、堆塑、木叶纹等。其中又以黑瓷最为有名。

吉州窑黑瓷包括虎皮斑、玳瑁、油滴、鹧鸪斑以及上面提到的剪纸和木叶等。中国黑瓷在日本又称天目。相传宋、元时期,在中国留学的日本人把从浙江天目山得到的福建建窑黑釉瓷盏带回国去,遂称之为天目。日本人按不同的花纹和色泽把黑瓷分为油天目、玳瑁天目、木叶天目、珠光天目等。他们还把日本自己烧的黑瓷称为濑户天目,朝鲜烧的黑瓷称为高丽天目。由于日本学者对中国古陶瓷素有研究,致使中国学者引用其观点、称呼时亦称黑釉为天目。

这件木叶纹盏,体现了吉州窑的特有风格。制作时,先在胎上施一层黑釉,然后在经过特殊处理的树叶上施一层淡釉,再把树叶贴在黑瓷坯体上,烧成后即成为木叶纹。木叶有半叶、一叶,也有二、三叶叠加。所用叶子有人认为是桑叶,也有人认为是菩提树叶。经过这样加工过的黑釉碗,有一种质朴的野趣。这种制作工艺很少流传下来,对于它的研究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

黑釉奇观


色彩是一种绚丽的视觉语言,把黑色运用到陶瓷上,是很早以前的事。宋代的陶匠凭着聪明才智,利用火的力量,铁的结晶,釉的流动,在黑色的釉面上烧出各种美妙奇特的色彩,收到流光溢彩的装饰效果,一直为后人珍爱,建窑黑釉瓷就是其中的一种。

一、简单明快的造型

根据科学测定,建窑胎中含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铁较高,烧制后表现为砂粒多,胎色黑、灰黑、紫黑,少量褐黄色。这批藏品胎体共同特点是砂粒粗糙,疏松多孔,厚实坚硬,叩之声脆。器物加工上薄下厚过渡自然,底部最厚,圈足浅,足壁垂直,可见明显的轮旋拉胚痕,修胎流畅自然。器型古拙质朴,简单明快,以茶盏为主(图一),还有个别的大碗、钵、缸、梅瓶(图二)、灯盏(图三),种类不多,可能与其胎体粗厚,不宜生产其它日用品有关。

二、天然绚丽的釉色

单一的黑釉素净,易造成单调与乏味,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建窑黑釉瓷,不以华丽的彩绘和优美的雕饰取悦于人,而是以天然绚丽的黑釉争胜。建窑釉药属铁系结晶釉类,着色剂中含铁量高,在高温中,铁质发生胶合作用并浮现在黑釉表面,冷却时发生晶化,出现奇特的结晶斑,因胎土、釉药、温度有差异,泛出青、蓝、赤、紫等色,放射出点点光辉,晕彩眩目,产生特殊的艺术魅力。美丽的色彩是偶然的窑变所得,非人为的意志左右,因而在当时已十分名贵。这批藏品浑厚凝重,内满釉,内底聚釉成厚层,外壁下部露胎,底垂釉成珠状,釉层上薄下厚。釉层厚薄不同,呈色亦不尽相同,颜色上淡下浓,出现不同的色阶,因而找不到一件相同釉色的瓷器。按釉色可分为兔毫釉、油滴釉、黑色釉、多色釉。

1、纹理自然的兔毫釉

这类釉色占多数,在黑色或褐色的釉地上,细密均匀地并排垂流着的丝状条纹,既像兔子身上的毫毛,又似雨丝,呈现出黄褐、银白、灰、青蓝等绮丽多变的色彩。根据毫纹的颜色,又有“金兔毫”、“银兔毫”、“灰兔毫”、“蓝兔毫”等别称,毫纹或迷蒙或清晰,连绵不断地覆盖在器壁上,成为建窑最富特色的产品(图四—八)。

赵佶《大观茶论》:“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美丽的兔毫纹博得众多文人墨客的吟诵,黄庭坚“松风转蟹眼,乳花明兔毛。”杨万里“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形象地赞美了兔毫盏。但美中不足的是口沿釉层薄,遮盖不住粗糙的胎砂,这是由于正置仰烧时,釉汁在高温下逐渐向下流,釉的流动使盏口几乎失釉露胎而呈褐色,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有的盏口镶上铜边或银边,使兔毫盏达到更完美的境界。

2、如赤如银的油滴釉

油滴釉是宋代的特色釉种之一,以建窑的最佳。油滴釉是在黑釉面上闪现赤色或银色的小圆点,大小不一,大的可达几毫米,小的仅针尖大小,俗称“金油滴”“银油滴”,这是铁结晶呈油滴状的表现。赤色的小圆点满器密集,大小均匀,似汤面上飘浮的辣椒油点。残片中有一滴油滴釉,是目前已知最大的油滴,直径竟达1厘米;也有呈赤灰色金属光泽,本来这种颜色在黑色底上,易被黑色掩盖,但由于油滴密布,变成喧宾夺主,充满天成之趣,令人眼花缭乱。这些斑点与黑色的界线清晰,每个斑点都是一个光滑的亮点反射出银光,而且随着光线的变化,釉滴的光泽也起着强弱的变化。油滴斑主要是由一层微米级尺寸的磁铁矿多晶沿釉表面分布,形成一个强烈反射光线的镜面。

3、深沉明亮的黑色釉

黑色釉又称绀黑釉,古籍谓“黑建”、“色黑而滋润”。胎体砂粒特大,呈色特黑,釉汁乌黑漆亮几可照人,流釉均匀,口沿釉层薄,外壁在流釉的终端取釉成圈,少见垂珠状,盏内底积釉厚呈色深状。所谓建窑黑色釉,并非一点杂质也没有,釉中的铁结晶在高温下或多或少地要表现出来,它是相对其它釉色而言,黑色成份高呈色纯而已。

4、七彩纷呈的多色釉

陶瓷是火的艺术,烧成是陶瓷生产中最后的一个关键性工序,也是最难掌握的一个工序,烧成温度、冷却方法、火的气氛及其浓度,对呈色尤为重要。多色釉与上面几种釉的主要化学成份基本相同,但少量或微量的氧化锰、氧化钴、氧化铜、氧化铬等含量不同,对色调有或多或少的影响。次要成份含量的多寡、胎釉的厚薄、釉熔的粘度、烧成的温度、器物在窑中摆放的位置等有差异,呈色就不尽相同。烧造过程复杂的变化,把黑釉表面异化出各种颜色,成为七彩缤纷的多色釉。这批藏品的多色釉大致分为结晶冰花纹釉、灰白釉、酱色釉、芝麻花釉、青黑釉等。

建窑黑釉除自然的釉变外,还有氧化铁、描金、乳白釉等人工装饰。

氧化铁装饰:是在施好的黑釉上用氧化铁做着色剂绘画纹饰,氧化铁呈褐色,黑褐两种冷色的搭配,使黑色明度上升,取得色调和谐的艺术效果,给人沉着、统一的印象。黑褐相间自然垂流,釉汁流到盏内底改变流动方向,双色呈旋向相间积聚于盏底,像斑驳虎皮,妙趣横生。有的呈线条状或斑点状,两色横向相间,黑釉与褐斑交融为波浪纹,富有动感。(图九)恰似在褐色地上用浑融的浓墨毫无拘束地绘出舒展的菊瓣,组成一朵盛开的菊花,满布全器,生机勃勃。

金彩装饰:金是贵重金属,以经济价值论,有显赫的意思,作为装饰材料,有美好的含义。金色与各种颜色都容易配合,产生光辉灿烂的效果。我国很早就会用金来装饰陶瓷,四川曾出土用漆粘铁金的唐墓兽,宋代除建窑外,定窑、吉州窑等也运用描金装饰,这是在烧好的黑瓷上描金,再以低温烧成,只是因时间长金彩易氧化脱落(图十),但仍留下金彩的痕迹。梅花、竹叶从盏内底斜出,迎风摇曳,线条遒劲挺拔,大片的竹叶,怒放的梅花,争奇斗艳,布局上因器构图,随着盏形下密上疏,简洁明快,在黑釉中隐见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图十一)仿兔毫纹,细长的线条参差有序,呈光芒状由内底向腹壁放射,充满韵律感,为黑釉增辉添色。(图十二)内壁绘兔毫纹地上开光四个,内分别草书“北苑先春”,方形的开光突破了线条纵向排列的单一局面,使图案富于变化,主次鲜明,雅素大方。金彩给人金碧辉煌、雍容华贵之美感,可想当时描金盏的身价是不菲的。

乳白釉装饰:当时由于油滴釉产量少需求大,为满足市场需要,用乳白釉装饰法仿油滴釉的效果,在黑釉上用笔蘸乳白釉点成卵状斑,两次上釉一次烧成,白斑突现在黑釉上(图十三)。可看到有规律地中间密点,四周疏点,黑色的明度最低,白色的明度最高,这两种明度处于两极的颜色互相配合,形成强烈的对比,黑白分明,粗犷洒脱,别有意趣。中间的盏为烧生。

有趣的是,有的盏壁上出现浅色的弹簧纹,呈相对状或品字状排列(图十四),据介绍是盏长期埋藏在废窑中,被虫子附壁产卵而留下的痕迹,经过长时间的侵蚀,这些痕迹已渗到釉中。这本是瑕疵,却因此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成为后天形成的有趣的自然现象,它无意中为建窑盏的装饰增添了天然的风韵。

三、模印刀刻的文字

出土或传世的建窑盏中,不少带有铭文,通过这些文字资料,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当时的生产情况或生产性质。这批藏品的铭文,有模印的、有刀刻的,以刀刻“供御”、模印“进”的最多,还有印、刻“杨”、“詹”、“先”、“昌”、“中”、“古”、“翁秀”、“中乙”、“一”、“二”、“拾六四”、“○”、“十”、“新窑”、“官囗”(疑为“官皿”)是为进贡朝廷而烧的(图十五),因而字体整,其它的较为草率,这些文字代表了窑主、承包制工、物主的姓名、产品的数量规格等特殊记号。据悉“新窑”是窑名,是当时在废弃的窑炉上新建的另一个窑炉。建窑瓷器是在龙窑中采用还原焰约1300度烧成的,龙窑具有体积大,烧制器皿多,热效率高,节省燃料,造价低的特点。由于生产规模大,数家合建一炉或窑主把窑炉租给生坯户共同使用,各自把做好的生坯集中起来装窑烧,因此产品要分别做记号避免造成混乱,合炉而烧的情况在我国古代民窑中较常见。从这些文字可以看出当时的生产所有制为民营性质,同时又为宫廷生产大量御用品,与一般民窑不一样,兼有浓厚的民窑官用的性质。

建盏是宋代斗茶风尚的产物。饮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到了宋代,饮茶风更普及 。“北苑先春”是赞美建安(今建瓯市)北苑茶的词句,北苑茶产量高质量好,唐代陆羽《茶经》已把它列入名茶之列,晚唐五代这一带流行斗茶习俗,斗茶始于茶区民间,这种悠闲自得的斗茶趣味性浓,技艺性强,迅速被文人士大夫接受并发展。宋初在建安凤凰山下建立全国第一家御茶园,南宋赵汝砺《北苑别录》中对采茶时间、制茶工艺、贡茶名目和数量作了翔实的介绍,北苑贡茶品种多、工艺精,“独冠天下,非人间所可得也。”宋徽宗赵佶酷爱斗茶,常与上层官僚饮斗,并著有《大观茶论》。斗茶从民间走进宫廷,一时间斗茶成为古代饮茶技艺的一种特殊风气,这股风也传到日本,使建安的茶和黑釉盏名扬中外。建窑黑釉盏创烧于北宋初年,衰落于元末明初,是特定社会风尚的产物,它反映了人们的一种审美观念,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建窑黑釉盏异彩缤纷,不愧是茶苑珍秀,黑瓷瑰宝。

辽代黑釉


辽代与金、西夏在历史上均与中原的宋王朝同时,辽在北宋时即已崛起,稍早于西夏和金。作为生息于北方强悍善战的游牧民族,边地与汉族宋王朝犬牙交错,军事上征战冲突不断,文化、贸易与技术上则相互渗透,学习。辽的陶瓷制造业,从造型、施釉、烧窑等系列工艺流程都深受宋代北方诸窑特别是耀州窑的影响。但汉族窑工在技艺上毕竟高出一筹,对比之下,辽、金、西夏陶瓷器皿总显得粗放拙朴一些,恰好也就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特点。

笔者入藏的一件辽代黑釉“皮囊壶”(见图),高21厘米,宽11厘米,厚7.5厘米,通体完好无损。它最突出的是起执柄作用形如麻花的两根“皮条”构成的高提梁;流口朝天而非左斜,其下部和壶尾各有3条皮囊接缝纹,提梁下方则是“皮革”扣襻,每边2枚,惟妙惟肖。壶底部平坦呈圆形,砂胎裸露。壶身下端约3厘米未施釉,为宋瓷特点的影响,但黑釉稀薄,斑驳剥落,没有耀州窑黑釉陶瓷施釉肥厚晶莹的感觉。综观全器造型线条粗犷生动,流畅有力,看惯了唐宋窑系陶瓷风格,乍见此物,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笔者于今年春节时无意中从西宁旧货地摊上发现此物并当机立断买下了它。古代的西宁,汉时建西平郡,唐改设鄯州,辖鄯城(西宁)湟水(乐都)等三县,至宋代,改鄯州为西宁州,西宁之名由此始。当时西夏势力范围曾到达西宁附近民和乐都互助诸县,并有剔花西夏瓷罐等文物出土,但属于今呼和浩特一带的北方辽国,在交通极为落后的当时,其黑釉“皮囊壶”之类易碎陶瓷器皿,从青海出土的可能性很小。它究竟怎样来到西宁并出现在市场上,倒成了一个难以找出正确答案的谜。

雨点釉盘


在我国有许多名贵陶瓷均是以陶瓷表面的釉色而闻名的。雨点釉就是其中的一种。雨点釉的专业术语为油滴黑釉,其相貌类似油滴漂浮在黑色瓷釉上。雨点釉是山东淄博对此釉的一个专称,因它们看似如雨点散落在乌黑的釉面上而定此名。此釉原是我国宋代的一个名贵釉色。据史料记载,它产生于宋代建阳窑的茶盏中,除福建建阳外我国先后在山西、陕西、河北包括山东等地都有过烧制。但是在古代雨点釉的烧制有许多偶然因素,古人仅凭当时的能力无法控制它的生成规律。所以烧制此釉的技术没有流传下来,致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人烧制和问津。

据《山东陶瓷志》介绍,自30年代起淄博的陶瓷艺人对此釉开始了研究、烧制,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取得理想的成果。在上世纪末以方益鸣先生为主的博山大通陶艺人员对此釉又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并烧制成功。其中这件43厘米的雨点釉盘被中国工艺美术馆在建国50周年之际收藏,并视为珍品。

雨点釉陶瓷在古代是斗茶的名器,当今是收藏者的珍品。上等的雨点釉釉色深重,釉底乌黑亚亮,釉面平整银色的星点饱满均匀,晶体圆大闪亮发光,能给人以深厚、宁静、高雅、神秘的感觉。如用雨点釉茶具盛水饮茶,银色的雨点还会反射出金色的光亮,更会让人感到高贵和奇妙。

感悟建瓷-宋代建阳黑釉器


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名窑辈出,垂名千古。建窑是我国著名古窑之一,窑址在福建省建阳市(旧建安)一带,以建阳市水吉镇池中后井村的芦花坪为中心。该地在晚唐五代开始烧造瓷器,宋代黑釉瓷冠绝一时,元代衰落。

岁月沧桑,昔时成就辉煌的闽北地区小村镇,今日杂草荒野,遗留我们的是众多的古窑址。新中国成立之后,考古工作者几次对其进行了发掘和研究。1981年,根据出土标本作了系统性的研究工作和测试,取得了结论。但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考古发掘和出土物的不断发现,从我集藏三百多件建瓷来看,仍有许多新资料和新发现。为弘扬光大,举办展览和选辑出版,我从前贤们的理论与自己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对建瓷作出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因本人水平所限,不当之处,祈望专家、学者们多多赐教。

一 建安的历史地理沿革与特产

福建还未设省、县之前,三国时,为建安郡所辖,原来的郡治在闽县(今福州),到了唐代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迁至建安(今建瓯);宋代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又析建安而置瓯宁县;民国二年(1913年)又将两县合并而置建瓯县。水吉原来是建瓯县的一个集镇,1940年改县,1956年撤县,划归建阳管辖(1993年武夷山割出设市)。

唐宋时期,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生产大发展,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国家富裕。虽有五代、十国纷争的矛盾,但是各地割据政权之后,为保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保境息民的政策,便得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开发。特别是南方的瓷业和茶业,仍然有所进步和发展。

宋代闽北建安最著名的有建窑黑釉瓷和北苑贡茶,为世所珍,流芳千古。宋太祖赵匡胤结束了晚唐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之后,统一山河。福建的瓷业也在已有基础上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窑场林立,可谓达到了鼎盛时期。究其原因,瓷业和茶文化融合关系密切。唐五代的饮茶风尚继续盛行,宋代饮茶在继承唐代“重在品其味”的基础上,出现了一系列新颖独特的技趣性斗茶。斗茶是古人集体品评茶的品质优劣的一种形式,五代时始于福建建安。及宋,建安北苑成了当时最负盛名的产茶区。宋太宗太平兴国(976-984)年初,朝廷开始派专使到建安北苑督造贡茶,为区别于民间所用,特颁制龙凤图案的茶饼,自此有了“龙凤团茶”。北宋中,斗茶风播北方,加之蔡襄、宋徽宗等人著文宣扬,一时成为文人士大夫及民间的崇尚和雅好。

宋苏轼曾有咏茶诗云:“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嘉,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去年,笔者到水吉窑址调查,顺游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武夷山。三三九曲水,六六溪环峰,奇形怪状七十二洞穴,突兀壮观九十九岩,错落有致一百零八处景点,这就是巍峨秀丽的武夷山。在“采天地之大气,夺日月之精华”的历史文化名山中,有一处位于“四曲溪南的御茶园”,今虽杂草丛生,但有一种思古幽情的遥想。依今仅存的三株“大红袍”,总采收仅有415克,其价值为30万元,是当今茶文化的精萃。关于御茶园,我过去曾见几件建阳描金黑釉盏,其绘图是闽北建安之丹山碧水的御茶园,并配有山名寺庙及诗文等。另外有“北苑先春”、“点茶龙团”、“玉泉仙掌”、“寿山福海”等。由于价值昂贵,惜未全收藏。据文献史料的记载证实,闽北建安北苑为官营茶园,生产北苑贡茶。

蔡襄在《茶录》里讲,斗茶先斗色,宋人尚白茶,黑釉盏与茶汤形成鲜明反差,适于“斗试”。由于这一原因,闽北建安的建窑大量生产黑釉茶盏,建窑黑釉盏(南宋日本来华僧人从天目山带回建盏名之“天目”的誉称,现为宋代铁黑结晶釉的通称)普遍受到当时所珍爱。建窑茶盏除了当地众多窑口烧造之外,还有本省的各地窑场烧造,形成建窑系;为适应国外大量需求,在全国各地有三分之一的瓷业窑口相继仿烧黑釉茶盏;仍至日本也仿烧。

二 建瓷的特点及成就与影响

黑釉瓷与青瓷同时出现于东汉时期,宋代是黑釉瓷的黄金时代。建窑瓷器,主要生产一种大口小足形如漏斗的小碗,俗称“建盏”。建盏胎骨灰黑,造型凝重,朴实大方,釉色绀黑如漆,温润晶莹,闪现赤褐色,银灰色,青蓝色等的放射状花纹,分别称为金兔毫、银兔毫、玉毫、异毫、兔毛斑、兔褐金丝等;此外还有油滴釉(曜变天目、鹧鸪斑)、酱褐色、龟裂釉等;还有装饰工艺的黑釉白斑、黑釉褐斑等,斑纹清晰,奇特自然。建瓷利用氧化铁的结晶,烧造出变幻莫测、瑰丽多姿的窑变纹釉是世界上最早的结晶釉制品,反映了宋代制瓷工艺的先进水平,展现典型的中国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东方艺术光彩。宋代建盏是当时最流行的茶具,是一种时代风尚。许多文献记载推崇备至,赞颂建盏。如宋徽宗《大观茶论》:“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艺术品味超卓的宋徽宗赵佶爱好茶道,常与臣属“斗茶”,上行下效,影响极大。现存有“供御”、“进琖”、“官皿”等铭款的建盏就是当时的贡品。又如宋代蔡絛在《铁围山丛谈》中写:“伯父君谟尝得茶瓯十,兔毫四散,其中凝作蛱蝶状,熟视若生动,每宝惜之。” 君谟即书法宋四家之一察襄,他十八岁举进士第一,官至吏部侍郎。这可以证明窑变建盏已成为当时士大夫们珍玩的宝物,日本把所藏的"曜变天目茶盏"视之为国宝。现在国内北京、上海、广州、香港以及台湾等地的鉴藏家都有珍藏建瓷。自此可见,建瓷是我国劳动人民高度智慧创造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精华,在我国陶瓷发展史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高贵的艺术成就,永葆着深远的影响。

三 现代科学对建瓷的新研究

1981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建瓷进行现代科学新研究,根据福建省博物馆所提供的和其所采集的大量标本,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系统性研究工作。他们选出了金兔毫、银兔毫、鹧鸪斑、黑釉等具有代表性的十余种标本,对其胎与釉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兔毫釉的工艺基础、显微结构和花纹形成的机理。结论是"毫纹表面呈晶膜或亚微Fe2O3微晶,其下面则有液相分离结构。所谓“液相分离结构”,就是“某一均匀的高温溶体,在特定的物理化学平衡条件下会分离成两种成分不同、互不相溶的液相。其中某一相以孤立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另一连续的液相中。” 在含铁的瓷釉中,孤立小液滴往往富铁,有时会发生聚结或者析晶,如果发生在釉面就可能形成各种艺术形象,称之为“分相呈色机理”。这种机理的形成,“多半是P2O5在起着促进作用。” 这种磷的存在,“一方面促进了含Fe2O3釉料的分相作用,另一方面会提高Fe2O3在釉中的溶解度”,从而形成变化无穷而美妙的兔毫纹。运用这种科学技术,是当前研究古陶瓷的一种新发展,它大大地推进了建瓷与其它瓷器的研究工作。

兔毫釉的化学成分特点是AI2O3含量高,达20.59%,SiO2 58.66%,Fe2O3 3.22%,CaO 6.85%,并有较多的MnO和P2O5。胎的化学成分特点是AI2O3含量低,有23.06%,SiO2 62.86%,Fe2O3 9.24%,CaO 0.08%,并且含较少的K2O。由于建瓷含铁量特高,又耐高温烧制不变形,所以被陶瓷界称为真为的“金属陶瓷”。

四 择要简介具代表性及珍稀的品种

兔毫釉,建窑瓷品以烧制兔毫纹为主,预测效果也比较稳定。它利用釉料中含CaO、K2O等较多,提高了釉层溶解与流动,冷却时析出晶体,从而形成了放射状的兔毫纹。金兔毫产量较大,如图七号银扣金兔毫盏。另外还有银兔毫、玉毫、异毫等等。金兔毫釉烧成温度在1330±20℃,如果温度增至约1350±20℃时(或以上),兔毫釉又可形成酱色釉,如图三十号、柿红釉图二十号、紫金釉、砂金釉图三十一号等。

油滴釉,是建窑瓷器的特殊品种之一。如图十五号,在这种釉面上,可以看到许多具有银(钢)灰色金属光泽的小圆点,形似油滴,大小不一,大的可达10mm(据孙建兴先生说是目前发现最大的油滴结晶体),小者则如针尖。由于过去没有发现建窑油滴标本,从山西临汾油滴特定标本的测试可知,油滴中的晶体主要是粒状和块状的赤铁矿以及少量磁铁矿,并聚集成放射状结晶斑,油滴之间的玻璃体中有少量较大的不规则团状辉石晶体、石英残粒以及少量赤铁矿与磁铁矿的小单晶,但其数量比油滴中要少得多,据电子探针测定,油滴中铁元素含量比周围玻璃体约高10倍,烧成温度约为1280±20℃,如果温度(一方面)控制不当,就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山西油滴斑点较小(最大的1.5mm)而密集,呈色较为单一,但银光闪烁;建窑油滴斑点较大(最大达10mm),两者虽同是窑变纹釉,但建窑所含微量元素不同,所以建窑油滴烧成后呈色丰富多彩。油滴釉的形成机理比较复杂,首先需要高温粘度较低的釉料,促进高温流动;而且釉层较厚,有利于晶体的形成及产生晶斑的效果;由于烧成温度范围很窄(约10-20℃),所以保温时间的长短决定着晶体的大小。现代油滴仿品,除了固有的含水量高铁元素等等外,可以加入或增加氧化锌、氧化钾、氧化钴等金属氧化物,以利于烧成和得到美丽的结晶。油滴釉烧成温度较低,如果温度稍为增高,即变成红釉滴,如图十四号,另外也可能烧成银兔毫和禾芒纹等,如图十号。又再增高温度(或过烧)即成酱褐釉。

结晶冰花纹釉盏,图七号,此盏呈现多棱形块状晶体(最大纵长达31mm,横长为14mm),呈异形放射状排列,闪烁磷光,斑斓多姿。应是含不同的微量元素着色剂促进而成,可以说是奇妙的“变色釉”。“冰花盏”与日本“曜变盏”所含化学成分和晶体呈色基本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日本的油滴结晶呈现圆形连串状疏朗分布;冰花结晶呈现异形块状密集分布。古人有“六出冰花”之说,故名(此盏是世界罕见的唯一珍品)。

虫化纹盏,图二十八号,此盏花纹呈椭圆形连珠状,几何形分布排列,本是蟑螂爬进窑内产卵粘附于茶盏,卵块经千年的物理化学性能变化,形成此纹,故名。

波涛纹黑釉盏,图十六号左,此盏窑变形成大海波浪,在黑釉瓷的宁静本底中,呈现江河波涛汹涌的景观。妙趣横生。

龟裂纹茶盏,图十八号右,此盏釉面光润,釉层呈乳浊状,形成龟背纹样。由于釉药没有垂流,碗外壁至足部釉层较薄,可能含AI2O3较多,CaO、K2O较少等。而且利用胎釉收缩率与膨胀系数的关系而烧成的。

银星盏,图三十二号,此盏釉肥流动少,釉面呈现棕眼,在漆黑的釉面上呈现密集的银白色星状点,感光银星闪烁,可谓珍贵。

青黑色盏,图十二号,此盏釉色漆黑润泽,毫纹细密而流畅,是较为罕见的佳作。青黑色盏,制作烧造较为严格,首先釉药配制要恰当,烧造温度大约1300±20℃,通过保温釉面析晶,迅速降温,才能出现玉毫条达。用这种方也能烧造出青蓝色放射状花纹,如图十二号左。

铁红釉盏,图二十一号,此盏釉嫩泛红色,好像小姑娘害羞的脸颊,美不胜收。它含有少量CuO,但要归为Fe2O3的呈色。

草灰釉盏,图十一号,此画釉面绀黑如漆,细观呈现幽暗条状放射纹,条纹晶体同釉面相差甚微。是所含草木灰(K2O)较多,烧制时釉面析晶较早,釉的流动性大,因而形成了带装饰艺术的黑釉盏,使人感觉有观赏不尽的底蕴。

黑釉白斑,图二十七号,它是利用减少铁元素或碱金属元素等的釉料,高温一次烧成的乳白斑。在漆黑的釉面上涂蘸点状装饰,白釉与黑釉互相溶合渗透烧成,形成了“近墨者独白”的效果,独具匠心。这种乳白斑象羊脂白玉似的釉色,也是建窑首创。在黑釉上装饰乳白釉斑点一次高温交溶烧成的制品,烧造十分不容易;现在的仿品不能达到这一点,只能用二次烧成。在90年代,陈显求先生获得一片黑釉白斑标本,欣喜之际,即命名为真正的“鹧鸪斑”。书法宋四家黄山谷的诗:“研膏溅浮,金缕鹧鸪斑。” 大略是指乳白釉装饰。吉州窑也有发现乳白釉装饰。我的几件展品中,有乳白釉装饰的菊花纹(或莲花纹)、梅花纹以及均匀点状纹。陶榖《清异录》"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由此鹧鸪斑又是建窑独有佳作。《清异录》刊于宋初,建盏由此受到精于点试茶家的珍视。宋世,社会审美已非常崇尚窑化之斑纹,油滴釉有烧成似鹧鸪胸腹状的花纹,鹧鸪斑归为油滴釉品种,但且待进一步研究讨论。

黑釉褐斑,图十七号,此盏利用氧化铁装饰菊片纹(或莲片纹),在黑釉面上呈现出灿烂闪光的褐色放射状花纹,点画细腻工整,花斑随着釉层的流动,显示了自然美观,繁华锦秀。

建窑从北宋初期即开始生产黑釉瓷。一说可能从唐五代就已生产黑釉瓷,因日本发现"显德"(公元954-960年)年款的黑釉盏。福建省博物馆藏有一件兔毫盏,碗底刻"雍熙"(宋太宗984-987年)二字,另外从资料上也有看到“至道”(宋太宗995-997年)、“明道”(宋仁宗1023-1032年)等纪年字样。我的展品也有许多刻“供御”印、“进琖”铭款的茶盏和瓷片,还有一件印“官皿”二字铭款(图三十三号右),带铭款的茶盏造型端庄稳重、美观大方,显示出官窑造型艺术。这些宫廷用器表明,建窑是为宋皇室烧造御用器的名窑之一,建盏在朝廷广为使用和钦赐臣僚。另外,由于宋代崇尚“斗茶”而风靡朝野,所以建盏需求量特别大,除了生产宫廷用器之外,还有生产民用与外销商品,也成为当地民间手工艺经济的主要产业。展品有许多姓氏和数目字的铭款,代表私家作品或主人定烧以及规格等。

五 收藏感悟与鉴定方法

“乱世存金银,盛世兴收藏”。收藏古旧,是精神财富的寄托,具有深远的意义。古物类别繁多,各自尚好,我性好收藏古代茶具,自90年代后期开始,执着集藏建盏,现有近二百件(精选展品),其中罕见珍品很多,品种齐全,形成系列。我偏爱建盏,也许是在喧哗的都市里,自然会追求黑釉瓷的沉静美,或许是深受传统茶文化的熏陶,故对历代茶具情有独钟。过去十年来,我走遍大江南北,在各大城市的古玩市场、双休日市场、跳蚤市场、天光墟和文化消闲市场以至古窑址,都曾留下我的足迹,在这过程中,可谓“五味尽尝,七情有之。”

近年来,瓷器收藏备受赝品的充斥,建盏也毫不例外。正如耿宝昌先生所言:“近年,建盏的赝品已可乱真。” 鉴于当前赝品泛滥,鱼目混珠,扰乱视听,下面几点鉴定建盏方法公诸于同好,以为抛砖引玉。

建瓷的赝品,从胎釉上都与真品较为相似,由于采用原料(含加入元素)都与真品的相同,所以测试胎釉化学成分也是基本一致的,烧成花纹也大同小异。但从外观特征上细细观察,赝品不管是怎么奥秘,都要反映在表面上(这是原料内因通过“火的艺术”,出现在表面的外因),这主要是古今的制作工艺、窑炉结构不同,使真、赝品有所区别。过去使用人工轮制,龙窑烧造,时间长,温度高;现在使用电动轮制,电炉烧造,时间短,温度低。仿品胎与造型显得工整而呆滞,真品修胎草率有力、活泼自然。仿品釉较稚嫩,“火性”也未退,用酸(HF)轻度腐蚀或磨光作旧,釉面肯定出现“柔涩”,而真品则“刚润”。从釉面的质感观察是效果最好的外观鉴定方法,也是鉴定古陶瓷的最基本方法之一。再说深入鉴定,是多学科的综合素质,互相借鉴,触类旁通;并且依靠现代科学检测“三位一体”。

六 后语

作为古陶瓷鉴藏家,收藏、鉴赏、研究、弘扬是一个整体。为弘扬中国古陶瓷文化,我很荣幸地得到广州博物馆的特别邀请,也是作为广州博物馆之友的义务,举办《詹培森先生藏宋代建窑黑釉瓷展》和出版《茶苑珍秀·黑瓷瑰宝》一书。本文得到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赵自强先生、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导师刘有延先生斧正,在此特表感谢。

建窑瓷器文化内涵深奥,是次以近二百件展品展出和有代表性的展品选辑出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裨益,并且共同推进研究,发扬光大。在此,我也借此机会向收藏界的朋友们、博物馆领导和对本次展出与出版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唐耀州青瓷和黑釉瓷


耀州窑是我国古代名瓷之一。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从大量出土的碎片和实物表明,“耀州窑创烧于唐,烧制黑釉、青釉、白釉瓷器。入宋后,青瓷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北宋中期以后为鼎盛时期”。

关于耀瓷器物的种类和器型、胎釉的时代特征、生产工艺以及艺术装饰手法已有详细的报导,除了早期的有关论文之外,近期有关这一论题的报告亦时有发表。一说耀瓷始烧于晋,其主要论据以《德应侯碑记》为基础,但至今未见晋代所制的实物,此说尚需等待耀窑晋代产品出土才能成立。

耀瓷终烧于元或明弘嘉间。70年代经过研究,耀瓷的生产工艺开始恢复。目前铜川市有关瓷厂已经生产出质、量俱佳的现代耀瓷制品。

耀州青瓷的传世珍品不少,散藏于国内外有名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中,实物照片亦多见于大型彩色图册。多以高身刻花缠枝牡丹纹瓶和矮身刻花牡丹莲瓣壶为代表,色青如橄榄绿,都是宋代的传世品。但唐代的耀州青瓷尤其是唐耀州黑瓷则极为难见。黄堡镇1972年出土的一件黑釉贴花塔式盖罐;盖顶塑一小猴,形象极其生动,可谓无价的杰作,已有照片发表。此外,可以在法门寺出土的陶瓷珍宝中看到唐代的耀州黑釉茶碗(外口沿带指沟的茶碗残片)和唐代的耀州青瓷碗(碗外侧有莲辨刻花)。

宋代耀州青瓷曾进行过化学和结构分析的研究,其窑炉及窑具也有研究结果。本文研究的是铜州市黄堡镇出土的唐代耀州青瓷和唐代黑釉瓷。

唐代耀州青瓷和黑釉瓷的工艺特色

综观黄堡镇耀州窑遗址出土的实物和碎片,可以从外观看出唐代耀州窑青瓷和黑釉瓷的工艺特色。

就青瓷而论,其胎质比较细腻,按胎色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黑胎,其断口外观似郊坛官窑胎。另一类为灰白胎。所有残片断口的胎色都按此两类浓淡衍化而成。胎质坚致,击之清脆有声,即所谓“击其声,铿铿如也”。釉色以橄榄绿为主,更甚者呈黛绿,淡而泛兰者则绿如春水,胎面上先施有化妆土者则随化妆土浆的浓淡而形成一系列从灰绿、灰黄以至奶油黄色的青瓷器物。

按照生产工艺条件的不同,唐耀州窑有一系列的产品:

①在黑胎上直接施以透明釉者成为黛绿色的青瓷。一般外釉不到底。典型的器物有葵口大碗。有些则在葵口处的器身上还有凹入的压痕。釉色的深浅受胎色的直接影响。髭大碗外口沿以下约20mm则先涂了一圈稀薄的化妆土浆再上透明釉而呈淡绿色一圈。

②以稀薄或浓厚的化妆土浆在素胎上描绘各种花纹,然后再上极薄的透明釉(其厚度在断口上甚至肉眼难以分辨),成瓷后由于胎色淡白,无化妆土处呈浅绿,有化妆土的花纹呈淡黄,很有美感。有些器物则不绘花纹而在葵口口沿内外随意涂沫一宽阔的圈,远看好像呈另一种色彩。

③胎内外均施一层较厚的化妆土,胎外的不到底,然后再上一极薄的透明釉,成瓷后釉面光洁清亮,釉色呈奶油黄,器物的实例有玉壁底的浅王戋。过烧者因釉与化妆土充分反应而呈酱黄色;部分地区为胎所吸收而干涩,故釉面略有凹凸不平。欠烧者则成为无光的枯叶之色。

④在淡黄色薄胎上施化妆土外罩透明釉,然后再绘以绿彩,成为另具一格的奶油色绿彩器物,有灯盏和小水盂等。

唐耀州青瓷已有刻花和印花的装饰,大多在胎上刻印菊花、菊叶、秋叶等花纹或者以竹篦划出许多平行的水波纹;有些甚至划圆形的单线沟纹。一些碗的外壁则划出距离较远的几条阶梯状弦纹。典型器物则刻有莲瓣纹。然后再上透明釉,釉层较厚,但都在1mm以下。

由此可见,由灰白到黑色的一系列胎,不施或施以浓淡不一的化妆土,或以化妆土在素胎上绘画花纹、刻印或不刻印花纹,再施透明釉而烧制成上述一系列从黛绿、橄榄绿、兰绿、浅绿以至奶油黄等唐代耀州青瓷。

这里顺便提一下,耀州青瓷胎釉之间的一层所谓白衣,其生成原因是比较简单的,涂有化妆土者当然是化妆土层无疑。设有涂化妆土者主要是胎釉间高温反应生成的钙长石析晶层。钙长石与其他熔体析晶的原理一样具有提纯效应,析晶时排除了部分氧化铁于两侧而起“漂白”作用,故大可不必争论,不要仅见前者样品而否定反应层之说,亦不必只见到后者而一概否定化妆土层说。

唐耀州黑釉瓷亦有黑胎和灰白胎之分,外部施以乌黑光亮的黑釉,外釉不到底。常见器物有带把短颈侈口水壶。亦有只施内釉的小碗;还有猴马等小玩具以及胡人陶笛或魔头哨子。这些器物多为灰色炻胎,也有在炻器素胎上以黑釉描画或点缀花纹的,例如歙口圆钵和小盒等。黑釉一般色泽纯正,深黑光亮,疏布棕眼,发现了釉面似铁锈状毫纹的残片。此外还有酱色釉,为壶、罐等物,有通体施以茶叶末釉的水注和器皿。此釉的断面呈棕色,故亦应属黑釉一类。

值得注意的是,耀瓷遗址中也发现有黑底白花瓷制的羯鼓,与鲁山花瓷无异。器物外施黑釉,涂白色斑块或弦纹。器内施酱色釉,这是考古学家们的新发现。

另一个新发现是耀州窑有黑釉剔花填白的陶瓷工艺。这是至今别的中国陶瓷窑所没有的。其器物有蟹爪菊花纹黑釉剔花填白壶残片。

实验结果和讨论

从考古部门提供的唐代残片中,我们选取了若干种作为第一批研究,其外观如图1所示。1号试样(即表1的TYZ1,余类推)是奶油黄釉加绿彩的灯盏残片。5号是釉下以淡化妆土彩绘的青瓷残片。6号是釉下以浓化妆土浆点彩的青瓷碗残片。9号是黑釉剔花填白瓷,是蟹爪白菊纹的壶身残片,17号是奶油黄瓷浅碗残片,可以看到胎、化妆土和透明釉的三个层次。这些试样都比较小而且釉层和化妆土层都很薄,无法用传统方法进行化学分析。我们用分析电镜的能量色散X线谱仪来分析试样的胎(B)、釉(G)、彩(G、C)和化妆土(En)的化学组成,结果列于表1。可知唐代耀州窑釉也是高CaO釉(CaO分子分数为0.7~0.9),胎质并不富SiO2。

上述试样磨制成超薄光薄片在偏光显微镜下详细观察可以取得与工艺参数密切相关的结构讯息。结合化学组成和X线衍射结果就可以综合地阐明每一类瓷器的工艺特征。

我们首先讨论黑釉剔花填白瓷。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剔花的地方不到底,乘余厚度约为400μm,其上为所填的化妆土层。因此,从垂直釉面的切片来看,从上到下的层次是化妆土→黑釉→胎、釉与化妆土和釉与胎之间的界面发生反应而形成了一层连续的钙长石析晶层,如图2所示。黑釉清沏透明,因铁含量一般而呈微黄色。偶有小颗粒的残留石英。由于富CaO并且属于钙釉,所以具有一般黑釉与胎反应产生钙长石层的共同特点。

化妆土有类似瓷胎的显微结构。它具有四种主要的物相,即残留石英,高岭残骸,钙长石粗大晶团和TiO2、Fe2O3,当然还有玻璃相。石英的颗粒比较细小,多在10μm以下。TiO2、Fe2O3则以数μm以下的孤立小团体和更细小的孤立颗粒四处散布,钙长石粗大晶团处于化妆土的表面随机分布,数量只有几丛,不会太多;但可以说明此化妆土原料含有一些颗粒较大的CaCO3矿物,烧成时与原料中其他矿物反应生成的。按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CaCO3+Al2O3·2SiO2·2H2O→CaO·Al2O3·2SiO2+CO2↑+2H2O↑

可知,与它反应的主要矿物为高岭石,的确,在正交偏光下看到了许多高岭石残骸。最难得的是,找到了一些非常典型的所谓高岭蠕虫。因为良好的高岭土中高岭石的微细晶体都层叠成一长串,如用硬币堆垛成一长串那样,经地壳的压力扭曲成蠕虫状,烧成后莫来石按平行高岭石晶面的方向析晶,故其垂直晶面的切片在正交偏光镜下转动载物台时,由于消光明暗的变化好像一条活的蚯蚓一样,国际显微学家称它为“高岭蠕虫”,如图3所示。这就说明化妆土用的是一种典型的高岭土,其中还含有一部分游离石英颗粒和一定量的熔剂矿物。以胎式计算,高岭石的RO2/R2O3=2。再看表1中9号试样的化妆土,此值超过2说明其中含有游离石英。式中0.25mol的熔剂量是生成玻璃相的主要来源。显微镜下极少发现云母类残骸,估计熔剂矿物主要属蒙脱石类矿物。

黑瓷的胎亦属炻器类,其中可以看到许多高岭残骸,不时发现它的扇形的大颗粒,在正交偏光镜下转动载物台时呈现波状消光。高双折射的Ti、Fe氧化物成数μm的小团细分散于胎中。偶然发现个别较大的,约10μm大小的金红石喋状双晶;证明TiO2多以金红石微晶独立存在。Fe氧化物呈暗色甚至不透明,暗场下呈灰红,故可认为它们多以Fe2O3+Fe3O4矿物微粒混合存在,残留石英没有熔蚀边;仔细找也难找到长石残骸。

图1中17号的一只奶油黄色浅盏我们认为仍应属青瓷。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最上面的一层为透明釉,是一种均匀的玻璃相,其中有少数的残留石英和釉泡;厚度<200μm.其下为一层化妆土层,厚度<450μm.釉一土界面上反应生成钙长石细分散而不完整的析晶层,其中一些成小针状.化妆土层遍布着<15μm的残留石英小颗粒,其他为亚显微云雾状微晶,在口沿附近才发现有高岭蠕虫.Ti\Fe氧化物细分散,玻璃相较少。X线衍射谱与此相应,证明其中只有石英和莫来石晶相。再下层为胎,它与化妆土的界面难分辨,但是石英的粒度极为悬殊,胎中石英大多在120μm以下尺寸比化妆土的石英约大10倍;镜下仔细观察时看到了胎釉中间的一层细石英带,才能分辨。此外小心寻找,能够找到边界完整,莫来石析晶良好的长石残骸。胎的X线衍射谱与化妆土相类似,只是含量有所差别;从表1的胎式看也说明两者的差别并不大。

1号奶油黄瓷灯盏与此类似,不同的是釉-土界面的钙长石析晶层厚约20μm,比较完整而连续。化妆土层较厚,约≤450μm。绿彩处无特异性结构,化学成份与青釉甚似,只是含CuO量高;故其呈绿色是铜的作用。铜的两价离子进入釉玻璃的结构网络而成溶液型的呈色。

6号试样是以浓化妆土浆在釉下点彩的手法进行装饰的。故与整体涂化妆土的器物一样。所以不同者就是在有化妆土处,釉-土界面与胎-釉界面一样生成了均匀析晶的钙长石层,延绵了整个釉下表面。化妆土与胎结合极佳,镜下也很能难区别,只有从石英的粒度或在层间偶有小气孔时才能发现。

图1中的5号试样是以稀化妆土浆在釉下进行妆饰的,在显微镜下反而易于鉴别。由于用的是稀浆,其中的石英颗粒极细,大多在<10μm,但数量不多,矿物相主要是高岭残骸。Fe、Ti氧化物均匀细分散分布。化妆土层较薄,约在100μm以下。化妆土与釉发生反应,由于是高CaO釉(~17wt%)故在层间生成钙长石,厚约40~50μm.胎的结构与其他试样类似,根据唐耀瓷胎的所有试样中的石英颗粒都未见明显的熔蚀边,长石残骸量虽甚少,但其边界完整清晰,其中的莫来石析晶良好等结构因素判定,唐耀瓷的烧成温度不会超过1200℃.

结论

唐耀州窑利用当地原料制成炻器型胎,以含少量熔剂矿物和游离石英的高岭石质瓷土为化妆土改善胎面糙度并且使用此类化妆土作为一种釉下装饰的手法,使用高CaO透明釉料施釉,制成一系列从黛绿、橄榄绿,釉下化妆彩和奶油色瓷等一系列的唐代耀州青瓷。在陶瓷史上具有鲜明的工艺特色,以这种高岭石型瓷土在黑釉剔花上填白也是其他中国瓷窑所未有的独特镶嵌工艺。可惜入宋以后逐渐衰落,使用化妆土的工艺消亡而为刻花、印花所代替。

陈显求 李家治

表1 唐代耀州青瓷和黑釉瓷胎、釉的化学组成

NO

K2O

Na2O

CaO

MgO

MnO

CuO

Al2O3

Fe2O3

SiO2

TiO2

Total

TYZ1

B.

1.61

1.34

1.17

0.0627

0.31

0.23

0.34

0.0183

0.90

0.64

1.10

0.0589

0.94

0.56

1.60

0.0854

26.64

14.12

17.94

0.9578

1.84

1.29

0.79

0.0422

66.37

31.19

75.86

4.0510

1.39

0.83

1.19

0.0638

100 Wt%

Elements%

Mol%

0.2253:5.1148 B.F.

TYZ1

Y.G.

2.42

2.01

1.62

0.0677

0.21

0.16

0.21

0.0090

16.02

11.37

18.05

0.7524

2.30

1.38

3.60

0.1501

0.63

0.50

0.50

0.0208

12.18

6.46

7.55

0.3147

1.90

1.33

0.75

0.0313

64.34

30.24

67.70

2.8214

100 Wt%

E%

Mol%

1:0.3460:2.8214 G.F.

TYZ1

G.C.

2.42

2.03

1.62

0.0635

0.36

0.27

0.37

0.0142

15.56

11.15

17.82

0.6864

2.30

1.39

3.66

0.1409

3.06

2.47

2.47

0.0951

10.82

5.79

6.82

0.2627

1.75

1.24

0.71

0.0272

62.67

29.78

66.50

2.5606

99.03 Wt%

E%

Mol%

1:0.2899:2.5606 G.F.

TYZ5

B.

2.69

2.23

2.00

0.1033

0.43

0.32

0.48

0.0249

0.47

0.33

0.58

0.0300

0.70

0.42

1.22

0.0628

25.59

13.57

17.60

0.9068

4.12

2.88

1.81

0.0932

63.65

29.92

74.27

3.8277

2.33

1.40

2.04

0.1051

99.98 Wt%

E%

Mol%

0.2210:1:3.9328 B.F.

TYZ5

G.

1.57

1.30

1.05

0.0419

0.09

0.07

0.09

0.0038

17.49

12.42

19.56

0.7831

2.75

1.65

4.28

0.1712

12.71

6.74

7.82

0.3131

1.56

1.09

0.61

0.0246

63.50

29.85

66.32

2.6545

0.33

0.20

0.26

0.0103

100 Wt%

E%

Mol%

1:0.3377:2.6648 G.F.

TYZ6

B.

2.30

1.88

1.68

0.0866

0.21

0.16

0.24

0.0122

1.29

0.90

1.58

0.0812

0.83

0.49

1.42

0.0729

27.05

14.16

18.92

0.9414

2.64

1.83

1.14

0.0586

65.06

30.19

74.67

3.8433

1.90

1.13

0.98

0.0507

101.28 Wt%

E%

Mol%

0.2529:1:3.8940B.F.

TYZ6

G.

1.95

1.62

1.30

0.0625

0.10

0.07

0.10

0.0048

13.86

9.84

15.49

0.7463

2.47

1.48

3.84

0.1851

0.03

0.02

0.03

0.0012

11.94

6.33

7.34

0.3537

1.13

0.79

0.45

0.0214

68.25

32.08

71.25

3.4322

0.26

0.16

0.20

0.0097

99.99 Wt%

E%

Mol%

1:0.3751:3.4419G.F.

TYZ6

En

2.87

2.38

2.17

0.0915

0.17

0.13

0.19

0.0081

3.34

2.37

4.23

0.1788

0.30

0.18

0.53

0.0222

33.29

17.66

23.22

0.9805

1.03

0.72

0.46

0.0195

57.12

26.87

67.62

2.8554

1.78

1.07

1.58

0.0666

99.90 Wt%

E%

Mol%

0.3006:1:2.9220 G.F.

黑釉黑胎瓷器:了不起的瓷器品种


黑釉黑胎瓷器的历史非常悠久,和青花瓷差不多,只不过因为黑釉瓷器的发展技艺不如青花,所以发展速度也比较慢。黑釉黑胎瓷器是对陶瓷器釉色的一种称呼 ,此类瓷器釉色中含有大量氧化铁釉,因此看起来黑乎乎的。

在黑釉黑胎瓷器之前,最开始出现的是灰釉陶器,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陶器一种,其起源时间可追溯到商代中期。灰釉陶器的色泽比较淡,多为灰绿色或者是灰褐色,不过因为含有较多的铁,所以看起来灰黑,后来工匠们逐渐增加了铁的含量,最终形成了我们见到的黑釉黑胎瓷器。

东汉时期的黑釉黑胎瓷器就是通过酱色釉瓷器发展而来的,这种词器与黑釉瓷器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含铁量非常高,而且以氧化铁为着色剂,成型和施釉方法一样。酱色釉的含铁量还是低一些,而且不怎么黑,烧制的温度不同,有时候胎骨也不一样。不过,只要在烧制过程中,提高温度,就能增加釉层中的氧化铁,继而形成黑釉。所以,原始瓷到黑釉瓷的转变其实是一个自然过渡的过程。

黑釉黑胎瓷器如此独特,那么,它到底值多少钱呢?据了解,目前拍卖市场价格最高的是2002年香港佳士得拍卖的意见北宋定窑黑釉鹧鸪斑盌,其成交价格是1239.41万港元,可以说与哥窑、官窑瓷器的市场价格差不多。除此之外,大部分黑釉黑胎瓷器的市场价格也在几十万左右,比不上青花瓷和白釉瓷器。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据专业人士介绍,黑釉黑胎瓷器之所以发展不如其他瓷器,也和中国人的审美有一定关系。在古代,中国人并不喜欢黑色,而且黑釉黑胎瓷器比较厚重,颜色深沉,让人看了不喜欢,缺乏装饰性,很难被大众接受。所以,在过去很多年里,黑釉黑胎瓷器都没有引起藏家的重视。不过,在近几年来,黑釉黑胎瓷器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磁州窑的黑釉瓷、建窑、吉州窑的黑釉瓷,更是受到大家的追捧,因此其市场价格也不断上涨。

专业藏家也表示,现在市场中有很多高仿的黑釉黑胎瓷器,这些瓷器看起来非常逼真,肉眼很难鉴定真假,欺骗经验少的新收藏家。对此,提醒藏家们在收藏黑釉黑胎瓷器之前,一定要先了解一下黑釉黑胎瓷器的特点和存世量,然后根据资料去收藏,这样更容易避开陷阱。对于过于便宜的瓷器,则要警惕,不要心存侥幸。

黑釉瓷器成交价格及鉴赏:

1:北宋(960-1127)至金(1115-1234)黑釉铁锈花花叶纹玉壶春瓶,尺寸:口径8.1厘米;足径7.6厘米;高29.5厘米,估价:HKD 800,000 ~ 1,000,000,成交价: HKD 7,165,000 ,成交时间:2017.05.30,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7春季拍卖会。

这种在黑釉上绘酱褐色花纹的技法俗称“铁锈花”,因其花纹颜色似铁锈色而得名,属结晶釉的一种。铁锈花装饰技法流行于宋、元时期北方地区的黑釉瓷器上,图案多为不规则的斑点、条纹,或简化的花草纹饰,用笔洒脱、不拘泥。器形多见碗、盏、小口瓶、玉壶春、罐等。目前发现的烧造铁锈花的窑场有河北磁州窑,河南临汝窑、鲁山窑,山西怀仁窑,甘肃安口窑等。

此玉壶春瓶秀气端庄,窈窕婀娜。圆唇口外折,细长颈,溜肩,垂鼓腹,宽浅圈足。器身内外施黑釉,釉色乌黑如漆,釉面具光泽,细润有厚度。腹部酱褐色彩装饰两组折枝花叶纹,清晰不晕散。黑褐二色对比鲜明,黑釉釉面乌亮,褐彩乌光,风格独具。观器底,足际露胎,足心及内墙有薄釉,乃知为裹足刮釉、装烧而成。胎质偏黄,砂质感。瓷化度高,扣之清脆。

2:北宋/金黑釉铁锈斑盌,尺寸:直径11.8厘米,估价:HKD 1,500,000 ~ 2,600,000,成交价: HKD 4,685,000 ,成交时间:2019.11.27,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秋季拍卖会。

3:元定窑黑釉梅瓶,尺寸:高24厘米,估价:RMB 2,000,000 ~ 3,000,000,成交价: RMB 2,300,000 ,成交时间:2016.06.07,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6春季拍卖会。

本品盘口,细颈,溜肩,腹下收,下设圈足。通体施黑釉,釉色如墨似漆,近足露胎,可见坚质细腻的洁白胎骨呈灰白色,胎质紧实,瓶底中心涂有一层灰褐色薄釉,釉薄处间杂酱褐色。本品整体釉色属黑釉中较为稳定一类,成色稳定、深邃。宋定窑以白瓷著称,但也烧造高质量的黑釉瓷器,称为“黑定”,又称“兔毛花”。黑定胎与白瓷胎一样,均为白胎。《格古要论》云:“有紫定色紫,有黑定色黑如漆,土具白,其价高于白定。”可见黑定自古便较白定珍贵;定窑所出产的黑色瓷器质量极佳,但是数量却远少于白瓷,故传世者十分珍贵。

4:北宋/金磁州窑黑釉堆线纹嘟噜瓶,尺寸:高14.3厘米,估价:HKD 300,000 ~ 500,000,成交价: HKD 1,980,000 ,成交时间:2016.11.30,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秋季拍卖会。

5:金-元黑釉酱彩撇口瓶,尺寸:高25.5厘米,估价:RMB 500,000 ~ 700,000,成交价: RMB 1,058,000 ,成交时间:2016.12.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6秋季拍卖会。

黑釉撇口瓶,长颈溜肩,高圈足沈稳敦厚。通身施釉,黑釉及紫金釉相互交融,釉光亮丽,两色釉交融壹体,观之好似雾水氤氲,浑然天成。器身了无纹饰,不致喧宾夺主,作为茶室中的插花名器流传于世,同时极具当代艺术气息。黑釉瓷流行于宋明时期,与当时社会盛行斗茶、赏花有密切关系。斗茶可品鉴茶的品质,赏花也是高雅的艺文活动。高濂的《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下卷》有:“瓶花之具有二用,如堂中插花,乃以铜之汉壶,大古尊罍,或官哥大瓶如弓耳壶,直口敞瓶,或龙泉蓍草大方瓶,高架两旁,或置几上,与堂相直”。在花瓶的大小选择上,袁宏道的《瓶史》中记载有:“然花形自有大小,如牡丹、芍药、莲花、形质既大,不在此限。尝闻古铜器入土年久,受土气深,用以养花,花色鲜明如枝头,开速而谢迟,就瓶结实,陶器亦然,故知瓶之宝古者,非独以玩。”由上记两则可窥见明代文人雅士对插花的讲究。宋代向以“郁郁乎文哉”而著称,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发达的时期之一。上自皇帝本人、官僚巨室,下至各级官吏和地主乡绅,构成一个比唐代远为庞大、也更有文化教养的阶层。继唐代制瓷工艺极为长足的发展,工艺技术尤为丰富和精湛。这种社会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宋代都市经济的活跃而使陶瓷业有了新的发展。尤其是北宋定都卞京后,中原地区成为政治文化中心,为陶瓷工艺的发展奠定了优越的社会条件。同时,宋代的统治阶层崇奉道教,在全国大力扶持和推行道教。道学“静为依归”,崇尚自然、含蓄、平淡、质朴的审美观。譬如黑色、酱色等深色系的幽玄、静寂,正适宜这个时期的审美情趣。一般而言,统治社会的意识往往会影响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识。因此,在理学盛行的宋代,人们追求的是美学上的质朴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而反对矫揉造作的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高到某种透彻的哲学高度。因而,宋瓷讲究的是细洁静润,色调单纯,趣味高雅,表现对神、趣、韵、味的追求和彼此的呼应相协调,并相互补充,成为一代美学风范。正是在这种审美观念的演进之下,宋代的陶瓷总体上呈现质朴无华、平淡清真的情趣韵味,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和成就,为我国的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黑釉瓷器出现于东汉中、晚期,釉面呈黑色或黑褐色。黑釉主要呈色剂为氧化铁及少量或微量的锰、钴、铜、铬等氧化着色剂。通常所见的赤褐色或暗褐色瓷器,釉料中氧化铁比例为8%左右,如将釉层加厚到1.5毫米时,烧成的釉色即呈纯黑。但早期黑釉陶瓷釉色为深褐绿色,釉层也薄厚不均,常有蜡泪痕,并在器表的底凹处聚集着很厚的釉层。早期烧制黑釉最成功的首推东晋时期浙江德清窑,唐代黑釉较为盛行,宋代则是黑釉的高峰时期,所烧黑釉釉面滋润、光亮,色黑如漆,可与漆器媲美。宋人尤爱漆器,特别是素面黑漆之物,但漆器价贵难得,因故烧造黑釉瓷器,以瓷釉代漆。本品即为宋代黑釉瓷之典型代表作品,釉面光洁华丽。黑釉釉料分为石灰釉和石灰碱釉两大类。东汉、东晋等早期黑釉都属石灰釉。唐代以后,基本上都改用石灰碱釉。就黑釉的品种而论,可以分为一般黑釉与花色黑釉两大类。油滴、兔毫、玳瑁、麻酱釉等,即属花色黑釉。在黑釉器上透出黄棕色或铁锈色条纹,状如兔毫,谓之兔毫斑。兔毫为黑釉的名贵品种。它的形成原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釉层里的气泡将铁质带到釉面,在1300摄氏度高温下,釉层流动,富含铁质的部分流成条纹,冷却时便从中析出赤铁矿小晶体,从而形成绚丽的兔毫斑。兔毫在宋初即已出现。历代诗文中常提到的玉毫、异毫、兔毫斑、兔褐金丝等等,皆为古人对兔毫的不同赞称。本品颈部至肩部,观之可见由酱色至黑色过渡之间,呈现出一周大面积“兔毫”条纹,应为两色流釉过程中导致,且发色黑中带蓝,颇有“曜变”之状,极为难得。本品外壁釉色为黑釉搭配紫金釉而成,于同时期宋瓷中极为少有;紫金釉为一种以铁为呈色剂的高温色釉,其釉料中含氧化铁和氧化亚铁的总量较高,达5%以上。宋代是紫金釉瓷器发展的黄金时期,南北各地瓷窑普遍烧造,并以北方的耀州窑、定窑和当阳峪窑为杰出代表。紫金釉瓷器与青瓷、黑瓷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紫金釉瓷器的生产遍及全国,但仍以北方瓷窑为主,定窑、耀州窑和当阳峪窑堪称其楷模。紫金釉瓷是中国古代高温颜色釉品种之一,古人谓之“开时光彩惊奇异,铜色如朱白如玉”,虽紫金釉瓷器的辉煌早已在辽、金之后的金戈铁马、漫漫狼烟中渐渐淡去,但这一华贵而不热烈、静谧而不绚艳、神秘而不沉重的具有特殊美感的瓷釉品种,并没有消失在历史之中,而又在百年之后的明、清两代以煌煌赫赫的官窑气象重新开启了它新的旅程。

6:北宋(960~1127)至金(1115~1234)黑釉刻划花牡丹纹梅瓶,尺寸:口径3.2厘米;底径8.5厘米;高35厘米,估价:HKD 600,000 ~ 800,000,成交价: HKD 944,000 ,成交时间:2017.10.02,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7秋季五周年庆典拍卖会。

梅瓶造型挺秀、俏丽,品相保存完整,殊为难得。器顶置高梯形小环口,接细而短的束颈。圆肩,上腹鼓,下腹内敛,胫部修长略微内曲。足壁稍稍外撇,底为挖足较深的隐圈足,足心平。造型综合特征符合陆军先生《中国梅瓶研究》著作中的梅瓶样式四31d<8>,大都为山西地区窑场烧造。器里、外裹足满施黑釉,正烧而成。足底涩胎,胎土白偏黄,瓷化度极高,坚致缜密,未施化妆土。外壁刻划花装饰两层纹饰带,幷以弦纹相隔。上为两朵折枝牡丹,纹饰空隙处满刻划直线纹,下为三组卷叶纹。线条流利,一气呵成,纹饰大方舒展。

7:元黑釉梅瓶,尺寸:高24厘米,估价:RMB 60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690,000 ,成交时间:2018.12.09,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8秋季拍卖会。

本品盘口,细颈,溜肩,腹下收,下设圈足。通体施黑釉,釉色如墨似漆,近足露胎,可见坚质细腻的洁白胎骨呈灰白色,胎质紧实,瓶底中心涂有一层灰褐色薄釉,釉薄处间杂酱褐色。本品整体釉色属黑釉中较为稳定一类,成色稳定、深邃。宋定窑以白瓷著称,但也烧造高质量的黑釉瓷器,称为“黑定”,又称“兔毛花”。黑定胎与白瓷胎一样,均为白胎。《格古要论》云:“有紫定色紫,有黑定色黑如漆,土具白,其价高于白定。”可见黑定自古便较白定珍贵;定窑所出产的黑色瓷器质量极佳,但是数量却远少于白瓷,故传世者十分珍贵。

8:南宋吉州窑黑釉梅瓶,尺寸:高19.7厘米,估价:HKD 200,000 ~ 300,000,成交价: HKD 684,400 ,成交时间:2018.10.02,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8秋季拍卖会。

吉州窑制器,素以碗、盏类为大宗,又装饰多见窑变、剪纸贴花、剔花、彩绘等,如此单色梅瓶者实属罕见。

梅瓶圆唇口,窄折沿,短颈微束,圆折肩,长圆腹下部斜收,近足处稍内曲,隐圈足。外壁满施黑釉,足心挂釉,足底涩胎。釉面平整,釉色如墨似漆,色泽纯正,不见泛红。釉面见网格状开片,乃吉州窑制品常见现象。吉州窑黑釉瓷器的发色不似建窑和北方诸窑,釉面无浮光,质感自然古朴。

整器造型特征符合南宋时期梅瓶的演进,但又明显有别于常见的吉州窑梅瓶,气质更为端秀雅致,比例精妙,线条流畅,素黑釉发色绝伦,品相完整,属吉州窑传世精品。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世博会河北展馆磁州瓷黑釉挂盘》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世博会河北展馆磁州瓷黑釉挂盘》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耀州窑瓷器黑釉鉴别真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