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美家美瓷砖 > 导航 >

汉光瓷走进中国工美珍宝馆

汉光瓷走进中国工美珍宝馆

美家美瓷砖 美缝瓷砖 瓷砖墙面

2020-09-14

美家美瓷砖。

汉光瓷走进中国工美珍宝馆

汉光瓷《盛世奇迹》将于3月1日至3月9日在金融街购物中心和百盛购物中心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同时举行。

此次展出的《盛世奇迹》181件珍藏版系列实用瓷,集陶瓷工艺之大成,突出中国元素,强调时代精神,表现出精典、华丽,而又不失儒雅的美学风范。将高科技与技术高难度、原创设计与手工制造融合统一。

据了解,汉光瓷烧成温度高达1400℃,汉光瓷吸水率为零,这种高温下的釉下彩装饰技术突破了传统瓷器的色系局限,且汉光瓷的光泽度、透光度等一系列指标均刷新了世界瓷器的纪录。

区别于传统制瓷工艺,“白、透、润、纯”是“汉光瓷”的集中体现,至今“汉光瓷”已获得国家多项发明专利和400多项设计专利,上海博物馆陶瓷权威专家汪庆正曾评价“汉光瓷是中国近代最好的瓷器”。但囿于复杂的选料和制作过程, “汉光瓷”一直处于试验性的市场小规模生产阶段。

我国著名陶瓷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游宇教授,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公派赴日访问学者回国后,从景德镇、醴陵等产区挑选了一批能工巧匠、陶瓷工程技术骨干与高等艺术院校专家学者相结合,组成一支核心团队,全面发掘、整理、继承与研究中国传统制瓷技艺,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工艺手段,探索中国官窑文化当今的发展之路。十五年磨一剑,以明清官窑为超越目标,以德国、日本、英国等著名皇家瓷器品牌为标杆,以打造民族高端品牌为己任,重释中国CHINA的命名,演绎中国现代高端瓷器新概念。

李游宇团队十多年来筚路蓝缕,攻克难关,终于在瓷器材质、工艺技术、美学效果等方面取得根本性突破,汉光瓷不但做到“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罄”,更有“纯如脂、透如晶”的美称。白、透、润、纯、硬等理化指标创历史记录。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与设计专利五百多项、国内外金奖二十多项,国务院紫光阁、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竞相收藏,并多次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

taoci52.com精选阅读

创意集市走进新奥工美


7月19日-8月18日,"设计走进新奥工美"创意集市续婚庆创意礼品专场后再次来袭。本次创意集市以"创意陶瓷"为主题,将有着10年历史的著名创意集市完整移植到北京,先锋设计师亲手烧制的陶瓷小物集体亮相,更有时尚、个性的原创产品,从小孩到老人,从白领到居民,人人都有机会亲自体验制陶全过程,享受不一样的创意文化生活。非遗大师现场民俗表演、啤酒花园、儿童乐园更是增色不少。每周一至周日举办景德镇创意陶瓷展;每周六、日,逛完陶瓷展,还有丰富的互动节目等你来,一定让你满意而归。(地铁8号线奥林匹克公园站新奥工美大厦即到)

集淘宝、鉴宝、展宝三位一体

你不用千里迢迢去景德镇淘货,这里云集了上千件创意陶瓷作品,种类繁多,个性实用,这些产品价格不高却独一无二。除了创意陶瓷产品以外,还有布艺类、编织类、茶艺类、香道类、家居摆件类等产品以及深受年轻人喜爱的个性创意商品。此次集市还有一个袭人眼球的环节--72道陶瓷工序图片展,以大型图片的形式生动展现陶艺人制作陶器的全过程。如果你觉得还不过瘾,带上你的收藏来现场由大师为宝贝鉴别真伪、评估价值,现场报名参加每周六举办的"大师鉴宝活动"和"珍品鉴赏活动"。

陶瓷大师齐亮相现场教你学陶艺!

陶瓷手工艺术家现场传授制陶工艺,他们或用小锤轻敲瓷器,或用陶土塑造模型,或用画笔在瓷器上勾勒线条……你也可以参与到创作的过程中,跟着专业导师现场学习制陶工艺拉坯、瓷盘绘画、泥塑和软陶制作,亲身感悟陶瓷的魅力。

"赶集攻略"手中握通关印章得好礼!

本次集市专门为你印制了"赶集攻略",顾客可按图索骥,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参与其中。与此同时,7月19日-8月18日逢周六、日,顾客在商场内、创意集市任意消费或参与"民间手工艺制作区"、"转角互动区"、"以物换物区"、"大师藏品鉴赏区"、"儿童互动区"中任意一项并盖章,凭通关卡(需至少齐集2枚印章),即可获赠神秘礼物一份,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以物换物,变废为宝

家里如果有闲置物品,你可以拿到新奥工美大厦举办的"创意集市"上来现场交换。为了丰富周边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我们还将走进社区,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即可报名参加以物换物、大师鉴宝活动。如果你实在抽不出时间到现场参加"以物换物"活动,你还可提前申请宝贝托管服务。

“汉光瓷”---让中国瓷重新发扬光大


好的瓷器,都是1000℃以上高温烧制而成的,温度越高,瓷质越好。日本、英国的一些名瓷用1200℃的中高温烧制,选择这样的温度,制作成本较低、烧制时产品不易变形。汉光瓷、“7501”和德国的“罗森泰尔”的烧制温度高达1400℃,瓷器表面用锐器也不能划出纹痕。汉光瓷的外观、白度、透明度、柔润感,经专家检验,都好于“7501”和“罗森泰尔”。

想起行家说的好瓷标准---“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便问,这些汉光瓷都具备吗?李游宇笑说,汉光瓷还要加上一条---“透如灯”。我把几样瓷器逐一对着灯光观察,透光度最好、晶莹感最强的果真是汉光瓷,宛若一个玻璃灯罩。惊异之余,不禁想起唐人的一句诗:“玉碗盛来琥珀光”。

釉下彩,就是烧制前在白泥坯上绘制图案,这需要有好的耐心和娴熟的技巧。技师先要徒手悬肘勾线,以掺水后彩料的薄、厚来控制烧成后色彩的浓度,再在图案上覆盖一层“釉”烧制。釉是一种玻璃质,在1200℃开始熔化,真正熔化是在1400℃,它熔化成液体,均匀附着在白坯表面,形成有光泽的釉面。而图案也在这时清晰显露。这一切的成败优劣,全凭制作者的经验和感觉。目前全世界的瓷器图案大都采用釉上彩,即先将白坯上釉烧制,再在釉面上绘画,复入窑焙烧。这样成本低、成品率高。而釉下彩的难度极大,因为颜料经高温烧制后,形成的颜色会发生很大变化,难以控制。难怪釉下彩比较少见,行家乐于收藏。而且,釉下彩瓷器使用时对人的健康而言很安全,原因是颜料中的化学成分,全被覆盖在1400℃高温才会溶化的釉下了。区分釉下彩和釉上彩很简单,只要用手触摸:图案表面光滑,与瓷胚在一个平面上的,是釉下彩;图案凸现于瓷器表面的,为釉上彩。

汉光瓷的制作者,大多是身怀绝技的高手。他们来自景德镇、醴陵等著名的瓷器产地,包括好几位当年“7501”的研制者。每一件汉光瓷都是纯手工制品,连原料也是手工一点点精选,往往在1吨白瓷土中,只能选出几公斤,这是古代官窑也做不到的。而添料中的石英,品质几乎接近水晶。

国外的高级瓷器往往以现代工业机械制作,产品的规格标准化,但手工成型所体现的韵味、手感、造型细部的完美,却是工业产品无法超越的。通常,一只汉光瓷盖水杯的花纹,技师就要画上整整一星期。雕刻是汉光瓷装饰的又一特色,在泥坯上用专用工具雕刻图案,讲究刀法,追求工整,一个简单图案往往需耗时几天,刻好的泥坯烧成后,在瓷胎上再填本金,色彩华丽,线条流畅,图案规范,与光洁釉面形成明快对比。

在常熟路115号的汉光陶瓷艺术馆,您可以仔细欣赏汉光瓷,还可以一饱眼福,看一看难得一见的“7501”---主席用瓷。

汉光瓷“白鸟”系列赏析


瓷器应发挥瓷器的语言。汉光瓷以其白透润纯为基本特色。

瓷器是材质、工艺、造型与装饰缺一不可的整体,这是一件瓷器艺术品与纯绘画根本不同的地方,汉光瓷选材之精,达到高岭土、长石、石英之极限,前无古人,因为天地之造化,这些不可多得、不可再生的资源,应倍加珍惜。惜泥如金,制泥与成型工艺精良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文化人喜欢汉光的白瓷,其原因是造型的完美和造型的形体对材质优点的充分体现,瓷器的装饰更应与材质、造型相结合,所谓装饰不是纯绘画的概念,在瓷器上装饰不是把瓷当纸,单纯强调其绘画性,让人观赏的不单纯是绘画,更是让人欣赏瓷器,因为有了瓷器上的装饰,使瓷器更加完美,更加体现瓷器工艺的完整性,让人第一眼看到的是瓷器,而不是绘画的某一局部,这就是瓷器的整体美感。

让装饰绘画与瓷器更完美地结合,这是李游宇创作汉光瓷“白鸟”系列的一种想法,一种探索,他选择了鹭鸶、和平鸽、丹顶鹤、鹦鹉等白色鸟为题材,在白色里找灰层次,在釉下彩里作没骨与工笔。

陶瓷的绘画不是真正的绘画,很大程度上是制作,极其工艺化,釉下工艺的特殊工艺既不能像画家酣畅淋漓地挥笔,也不能层层渲染,而是严格按工艺特点制作,充分把握釉下有色金属在高温釉下的窑变效果,如白鸟羽毛的淡茶色,画上去却是浓重的暗红色,黑色的线条烧出来是白色,画上去的效果也与烧出来的效果完全不能画等号,这是釉下彩的精妙之处。这些并不难掌握,熟悉工艺研究、研究工艺反而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他强调的是陶瓷的装饰意味。

白鸟的白不是画上去的,更多是留出来的或是刮出来的,汉光瓷瓷质很白很透,所有的白色颜料反而没有瓷质白,尤其是不透光。白瓷上白鸟,背景色一减再减,减到能衬托白鸟即可。白鸟的构图亦如图案一样是适合在器皿的形体上,因而是装饰的,是特意安排的,只是让画面看不出安排的痕迹。

白鸟系列的整体效果是装饰瓷器,鸟不会从瓷器上夺人视线,让人看完整体,然后视线引入画面。明代青花大缸“月下追韩信”,首先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大缸的气度和装饰美,其次才是生动的故事画面。白鸟系列是向古人学习的一个心得。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近代陶瓷雕塑精品展亮相工美馆


瓷雕,是将绘画、书法等表现在瓷器上的一种特殊艺术手段。自新石器时代发源以来,经过千余年发展,许多举世闻名的经典之作不断涌现,如唐三彩、北宋定窑孩儿枕等,而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浙江龙泉、湖南醴陵、广东石湾等地,也一跃成为我国著名的陶瓷雕塑产区。

5月16日,“回首经典铭记辉煌——中国近现代陶瓷雕塑精品展”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一楼临展厅开展,展览由香港中华陶瓷雕塑研究会与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联合举办,集结了以上著名陶瓷雕塑产区的120余件精美作品,以造型、时代和主题分类,从“陶瓷雕塑始中华”、“薪火相传留经典”、“‘国窑’时期铸辉煌”、“余晖映照吐芬芳”4个单元,展现我国各个时期陶瓷雕塑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以此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展览中的几件工艺精品吧。

《女孩披纱》何念褀高36厘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江西景德镇

此件瓷雕由曾在轻工部陶瓷研究所工作的何念褀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创作,运用了圆雕与薄纱镂空相结合的手法,使少女披在头上的瓷质彩饰纱巾与真纱巾非常相似,当时被誉为“一次超过世界艺术水平的成功创作”。1959年被选送至首都北京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展览。作者通过刻画女孩宁静、愉快和天真活泼的神情,充分反映了新中国孩子们的幸福童年生活。

《梁红玉击鼓指战》曾山东高33厘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江西景德镇

梁红玉是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夫人和得力助手,尤其是在黄天荡大捷中,她镇定自若,击鼓指战,激励士气,以少胜多,被后人传为佳话。已故陶瓷美术家曾山东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创作的《梁红玉击鼓指战》,成功地塑造了这位集美貌、智慧与勇气于一身的巾帼英雄,通过瓷雕独有的工艺美术技法来充分展示其刚柔相济的风采。

《林冲夜奔》曾山东高31厘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江西景德镇

陶瓷美术家曾山东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创作的《林冲夜奔》,胎、釉、型、工、彩等方面堪称上乘之作。作品被选送至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展览。1962年4月由馆编辑、朝花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也有相同题材作品。

《文成公主》罗景炘高32厘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湖南醴陵

此件作品由曾在湖南省陶研所工作的罗景炘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创作,造型上吸取了唐代宫廷仕女的特点,选材上运用了醴陵窑优质的大球泥配方,加上釉下五彩特有的高温技法,使泥塑火烧后的这件《文成公主》作品显得高贵、圣洁、栩栩如生。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13日。

历史的见证 日本出光美术馆的中国陶瓷


日本人或许是除中国人以外最热衷于收藏和研究中国陶瓷的了,很多机构或个人收藏有极其精美且具学术价值的中国古代陶瓷精品。出光美术馆的中国陶瓷种类丰富,涵盖多个时期不同地域的代表性作品,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私人收藏体系之一。其中的明清官窑瓷器不仅是出光藏品中最优秀的部分,也被誉为日本观赏陶瓷的核心。

出光美术馆

出光美术馆隶属于日本石油公司出光兴产,收藏品以日本、东洋的古美术品为中心,对于中日两国的绘画、书法、陶瓷等门类均有系统地收藏,核心部分是创立者出光佐三的藏品。

出光佐三与中国陶瓷的渊源要追溯到二十世纪初中国东北的动荡局势。日薄西山的清政府无力阻挡列强的势力扩张,日本于1906年成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以公司的名义实行殖民统治。为了保证列车在冰天雪地里正常运行,车辆使用的润滑剂极为重要,包括埃克森美孚、壳牌石油等各大公司纷纷加入到对这一市场的争夺。对于刚刚成立的出光商会来说,这是个绝好的崭露头角的机会。出光佐三从1912年开始频繁出差大连,极力与满铁官员斡旋。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只身一人下榻于大连的大和宾馆。斡旋结果并不理想,回到宾馆的佐三常常为事业发展的不顺陷入焦虑。据出光佐三回忆,当时唯一能够在异乡给予他心灵安慰的,是摆放在宾馆房间中朴素、沉静的中国陶瓷。

在不间断地努力下,出光佐三的事业在1914年出现了转机,获得了向满铁供给机械油的机会。由于事业发展的需要,出光商会在大连设立了分社,距离分社不远的地方有一家古董商店——加茂方外轩,是出光佐三出差时经常光顾的地方。店主加茂先生本是每日新闻社的支局长,并非纯粹意义上的买卖人,被人劝说才开了这家古董店。据出光佐三后来的回忆,他每次光顾,加茂先生并不过分热情地推荐什么,只是把他带上二楼,吩咐他不必考虑价钱只管挑选自己真正喜欢的即可。后来每次出差大连,加茂先生都会提前准备二三十件陶瓷供佐三挑选。

1919年,三十四岁的出光佐三迎来了事业发展的一个飞跃。出光商会由于为满铁成功开发出适用于严寒节气的「二号冬候油」,顺利在中国开拓出新的市场,并以此为契机,将事业版图扩大至朝鲜半岛和台湾地区。出光佐三的中国陶瓷收藏也在这一年正式开始。

这一时期的收藏是出光佐三个人审美的体现,寻找真正喜爱的物品,真正可以治愈心灵的物品,是他选择的标准。他从不出高价买藏品,收藏过程也是简简单单、波澜不惊,从未出现过一掷千金的名品争夺或是锲而不舍地孜孜以求。这一时期让出光佐三为之倾倒的中国陶瓷是钧窑,不知是因为其与佐三事业起步时期遇到的中国陶瓷风格相似,还是其沉重古朴、高雅深沉的风格极大契合了佐三当时对于美的感悟。只要发现了喜爱的钧窑作品,他都毫不犹豫地收入囊中。出光佐三最为喜爱的是一件造型古朴的钧窑盘,该器施蓝紫色釉,光泽幽雅,底部刻有数字「三」,应为成套器物中的一件。

私人美术馆的藏品源自收藏者的自身喜好,体现藏家的审美观念是相当普遍的事情,早期的出光陶瓷也不例外。但是后期的出光陶瓷出现了许多与出光佐三审美观念相悖的藏品,在同一类别中体现出完全相反的收藏倾向,这就不能以个人喜好而自圆其说。究其原因,应与出光佐三和多位专家学者的交往密切相关。可以说,今日的出光陶瓷是汲取百家之长,集众人之力的结果。

在二战结束后不久的昭和二十六年(1951年),出光佐三开始系统地整理藏品,同时聘请小山富士夫和三上次男进行有关中国陶瓷的学术调查,并指导自己的陶瓷收藏。这一举动不仅改变了后期出光陶瓷的构成,且对出光陶瓷的整体价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元青花开始为世界普遍认同,吸引了世界各地陶瓷研究者和收藏家的目光,成为一大热门,从七十年代开始大量进入日本。随之而来的是明代青花瓷的备受关注,大量出现在市场中。同一时期,随着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自汉至清的中国陶瓷发展历史逐渐清晰,许多有价值的新资料不断出现。出光佐三在顾问们的指导下,把握住了每一次扩充藏品的机会,在合适的时机一件一件地买入心仪之物,扩大了出光陶瓷的规模。

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特别是闻名于世的宣德青花,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出光美术馆藏有数件宣德青花,最有代表性的是一件青花龙纹壶。壶高五十二厘米,是青花瓷中的大型器,壶身上腾驾于祥云之上的三爪龙双目圆睁,跃动感油然而生。据资料考证,这件藏品在一九七〇年前都藏于泰国曼谷,推测是当年明朝政府给泰国(古称暹罗)的回赐品,这或许是这件刻有铭文的官窑瓷器回避五爪龙的原因。与它形制相同的龙纹壶还有一件,目前收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另外一件经典作品是乾隆时期的一对青花红彩龙纹瓶。象形耳上挂有游环,青花纹样虽然繁复但却丝毫不显杂乱,特别是正面用胭脂红的玻璃釉制作的五爪龙和蝙蝠,更显烧制技艺的高超。该瓶胎质细腻、白釉细润、显示了乾隆时期高超的制作工艺。

官窑瓷器之外,出光藏品中也有很多民窑的精美之作,最具代表性的是昭君出塞图罐。这是一件元青花人物器,表现了西汉元帝时期胡汉和亲,王昭君下嫁匈奴的故事。该罐白釉泛青,纹饰繁密,裾部位置绘有元青花典型的变形莲瓣纹。昭君骑在一匹白马之上,怀抱琵琶,身着汉装,前后各有一胡服女子随行。画面中山石掩映,苍松翠柳杂衬其间,构图疏密有致,布局匀当,笔法娴熟,表现出元代画师深厚的艺术功底。

此外,出光佐三还积极支持与中国陶瓷有关的文物考察。在回忆录《我的六十年》中他这样写道:「有人问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藏品,其实我只是按照顾问们的建议一点一点收集而已。我没有什么鉴赏能力,都是委托专家们去做的。」出光佐三曾说自己的一生都在被「美」引领,每一件藏品都记录了他人生不同阶段的故事和对美的感悟,其中既有事业发展的困境,也有国家命运的改变。出光美术馆的中国陶瓷,自上世纪初与出光佐三在中国东北相遇开始,就注定要作为时代变迁的见证者,向后人讲述两个国家将近一个世纪的恩怨情仇。

中国陶瓷馆


陶瓷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中国陶瓷以其独特的魅力远播海内外,成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淄博是齐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国“五大瓷都”之一。陶瓷生产历史悠久,在国内具有重要的地位。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证明,早在8000年前的“后李文化”时期,淄博地区就开始了陶瓷生产。西周初,齐国始专设“陶正”官,管理陶器生产,并在齐都城内设立制陶作坊,从事陶器的专业化生产。魏晋南北朝前后,淄博地区的陶瓷生产完成了由陶器向瓷器的过渡。唐宋时期,陶瓷生产技艺日趋精进,规模不断扩大,窑址星罗棋布,逐步形成了淄博特色,出产了一批颇有影响的陶瓷名品,寨里窑的青瓷、磁村窑的黑釉瓷、博山窑的绞胎瓷和彩瓷等都曾名噪一时。明清时期,淄博陶瓷产品器型厚重,装饰独特,产销两旺,形成了以博山为代表的陶瓷生产和销售中心。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淄博陶瓷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立足当地资源,开拓创新,开发研制出滑石质瓷、高长石质瓷、炻器和合成骨质瓷等新瓷种。刻瓷艺术在国内外独树一帜。以中华龙国宴瓷为代表的日用陶瓷,已达到中国陶瓷的最高水平。淄博作为中国五大陶瓷产区之一将与全国陶瓷同仁携手合作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淄博陶瓷博物馆设在淄博市展览馆三楼,展示面积4000多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展示面积最大、品种最齐全,展示水平最高的现代化陶瓷博物馆之一。展示了从新石器时代的后李文化至今8000多年以来,淄博出土、生产和收藏的各类陶瓷精品2500余件(套),其中古代展品249件。展厅分前言区、综合展区、古代和近代展区、现代展区、陶艺创作区、陶瓷精品销售区和广告区七大部分。古代展品中有享誉海内外的北朝青釉莲花尊、宋代雨点釉、茶叶末釉、绞胎瓷、粉杠瓷等淄博陶瓷名品,也有龙山文化蛋壳陶和宋代的影青执壶、定窑碗、哥窑碗等稀世珍品。现代展品按不同用途和艺术风格分建筑陶瓷、园林艺术陶瓷、卫生陶瓷、日用陶瓷、艺术陶瓷、现代陶艺、刻瓷和高科技陶瓷几大部分进行了分类陈列,展示了淄博陶瓷的最高艺术水平和发展成就。在陶艺创作区--"陶苑",观众通过现场亲手制作,能够尽情领略陶艺创作的乐趣,增强对陶瓷文化的感性认识。

德化名瓷走进世博联合国馆 将成贵宾礼品


德化的“富贵红”陶瓷走进世博联合国馆

联合国馆是上海世博会100多个场馆中规格最高的场馆之一,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位于上海世博会浦东园区B片区。记者昨日获悉,4个产自福建德化的“富贵红”陶瓷昨日交给了联合国馆,将于下周一进馆展示,这是联合国馆陶瓷工艺类唯一特许经营商品。

拿到陶瓷类“入场券”的是中国瓷都———德化的一家陶瓷企业。“进入联合国馆可谓‘百里挑一’。”该企业负责人徐少东告诉记者,目前仅红瓷企业就有上千家,陶瓷企业更是数不胜数,他们去年10月参与申报,16天前刚拿到入场资质。

上海世博会期间,德化“富贵红”陶瓷艺术品将在世博会联合国馆进行展示,同时还将作为世博会联合国馆全球论坛或参观访问的贵宾嘉宾的礼品。在展示的同时,“富贵红”陶瓷艺术品还可使用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UN标志进行销售。

在挑选企业的过程中,联合国馆还专门派人考察。

德化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说,瓷器走进世博会联合国馆,不仅提高了德化瓷器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而且有利于促进中国陶瓷产业整体形象的提升。据悉,福建德化有着悠久的制瓷历史,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古瓷都”,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

联合国馆里的福建元素还不只是陶瓷。记者从福建省参与上海世博会筹委会办公室还获悉,在联合国馆“中国世博十大名茶”评选中,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大红袍)、福鼎白茶成功入围,占据了三个席位,福建成为入选数量最多的省份,此外入选的张一元花茶的主要生产基地在闽东。

这些茶叶也将在联合国馆中亮相。

中国陶瓷馆刻瓷艺术馆昨于淄博开馆


作为本届陶博会重要内容之一的中国陶瓷馆刻瓷艺术馆开馆揭牌暨故宫陶瓷精品展仪式今天举行,这标志着被陶瓷界一度称为“散兵游勇”的刻瓷艺术,真正作为淄博陶瓷产业的一大特色艺术门类而登上了“大雅之堂”,刻瓷艺术有了一个长期展示和推广的阵地。

新建成开放的刻瓷艺术馆面积1500平方米,位于中国陶瓷馆二楼,其总体布局分为展示区、表演区和休息区三大区域。记者在展示区内看到,名为《古齐画鉴》的刻瓷展示,用28块1.2米×1.8米的瓷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古齐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军事方面的历史。

在国礼复制区,展示了淄博市刻瓷艺术家近十几年来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和国际友人的刻瓷艺术品;另外,在展示区内还有在民间搜集的部分清末和民国时期有代表性的刻瓷艺术品。在表演区,记者看到,李世典、翟善法等6位刻瓷艺术家为现场游客进行刻瓷表演。游客要是累了,可以到设立的休息区内,欣赏茶艺师精湛的茶艺表演及品茶。

据介绍,中国陶瓷馆刻瓷艺术馆内展示了淄博刻瓷艺术大师的500余件刻瓷作品。

中国陶瓷馆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刻瓷艺术馆把淄博的陶瓷文化和齐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用刻瓷艺术的巧妙神韵表现出来,并以刻瓷艺术馆为窗口和平台,把分布松散的刻瓷艺术品聚集起来集中展示,全面系统地宣传淄博刻瓷艺术的发展状况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在刻瓷艺术馆开馆揭牌的同时,北京故宫陶瓷精品展一并开展,中国陶瓷馆从故宫博物院借展的唐、宋、元、明、清时期的21件陶瓷精品同时向市民开放,此展从10月18日开始到12月31日结束。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汉光瓷走进中国工美珍宝馆》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汉光瓷走进中国工美珍宝馆》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美家美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