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斗彩瓷器鉴别 > 导航 >

争奇斗艳的清康雍斗彩瓷器

争奇斗艳的清康雍斗彩瓷器

斗彩瓷器鉴别 斗彩瓷器开片鉴别 清哥窑五彩瓷器的鉴别

2020-10-10

斗彩瓷器鉴别。

斗彩工艺始创于明成化时期,但“斗彩”一词却成名于清代《南窑笔记》。关于此名来历有两种传说,一是因为“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先在坯胎上用青料画花鸟等图案,罩上透明釉,入窑焙烧,烧成后再在留出的空白处用低温彩料添绘、拼斗,复又入窑烘烤而成,因为这项工艺创烧于江西景德镇,按当地的方言“斗”就是“凑”的意思,比如说:“今天几个朋友‘斗’钱出去吃饭”,也就是说朋友把钱“凑”在一起出去吃饭的意思,故而“斗彩”由此得名;另一种说法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争奇斗艳,互比美丽,各自不甘服输而得名“斗彩”。当然这仅仅是传说而已,不管哪种说法有道理,用意还都是对“斗彩”精美工艺的赞扬和肯定。这里介绍广东省汕头市博物馆珍藏的几件清代康雍时期的斗彩器物,和大家一起分享精美康雍斗彩的独特魅力。

先谈釉色。康熙器物的瓷釉和瓷胎结合紧密,釉面极其光润,绘制精致,色彩艳丽。康熙时开始使用以金为着色剂的“洋红”,并迅速盛行,取代了矾红,它釉汁细腻,光润匀净,色如胭脂,故名“胭脂红”,从而使斗彩显得更加娇艳。这个时期的斗彩无论是器物的数量,还是色彩的种类都比较多,既有釉色淡雅清新的作品,如康熙斗彩喜上眉梢纹盘,也有色彩深浅不同,再添加其他釉色,从而艳丽夺目的器物,如康熙斗彩蓝地红绿彩双龙戏珠碗。

雍正时期施釉工艺比康熙时期有很大的进步,彩料的提炼更为精细,并开始在斗彩中使用渲染法(属于比较简单的渲染)。用彩方面,一般颜色都比以前略为浅淡,所以雍正时期的斗彩色调柔和淡雅,同时此时斗彩中还偶尔出现了点缀粉彩的情况(即斗彩和粉彩合绘,但粉彩所占比例非常小),突破了过去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创造了釉下青花和釉上粉彩相结合的工艺。同时还十分讲究釉上彩的多样化,往往在图饰的一朵花内添以黄、紫、绿、红等多种颜色,使斗彩显得更加丰富艳丽。如雍正缠枝花碟就是使用了这种工艺。

再谈纹饰。在图案设计上,康熙斗彩仍带有以疏朗秀丽为特色的明代后期遗风,纹饰图案往往布满全器。如蓝地红绿彩碗就是这种风格的真实写照。瓷匠首先在坯胎上用青料勾勒好龙纹、云纹、莲瓣纹等,罩上透明釉入窑焙烧,烧成后再在留出的空白处用大量的蓝料涂地,用红绿彩添龙纹,复又入窑烘烤而成,以繁缛致密、色彩富丽的纹饰取胜。绘画题材基本上脱离了以往的形式,不仅大量采用历史人物故事一类的题材,此外还有草虫、花鸟、禽兽、云龙、山水等吉祥图案,例如康熙斗彩喜上眉梢盘的背面绘的是“岁寒三友”,康熙斗彩团花寿桃纹盘正背面绘的都是吉祥图案。

雍正时期的绘画继承了康熙晚期的风格,但比康熙绘画更为精细,也比较注重章法。斗彩纹饰的布局和添彩有独到之处。这个时期釉下以青花勾线后,能把各色细润的彩料准确地填在框线内,施彩薄而浅淡,添彩很少溢出青花轮廓,例如雍正斗彩竹石盘(图5)就是在青花线条内准确添彩的体现。图案设计基本以花鸟为主,其中花卉品种最为丰富,常见有牡丹、桃花、海棠、菊、三秋、九秋、落花流水等等。花纹图案规整,笔法精细纤柔且清秀典雅,装饰以绘画为主,各种画面都有一定的特点,图案工整精细,风格趋于清新淡雅。

在造型方面,康熙器物的瓷胎坚密,器物造型比明代晚期要考究,特别是碗盘类器物都非常精细、规整,多数的底足都制成光滑而滚圆的泥鳅背状。

雍正时期的器型以线条秀美著称于世,为后世仿制者所无法追摹。一般器物的转折棱角处制作得自然柔和,不似康熙时期那样挺拔生硬,所制器物的器壁一般要比康熙时期的薄一些,胎体迎光透视则莹润无瑕,有的略显青色,所以器物的造型特别精致秀巧。

在款识方面,康熙官窑比较重视年款,年款的种类很多,也有刻印款,但以书写款为主。这种年款一般都置于器物底部。在书写款中可分为青花款、釉里红款、紫彩款、蓝料款以及胭脂红料等几种款识,彩料年款又以青花款最为普遍。年款的写法一般都为“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两行的形式,也有的是六字三行的。

雍正时期的瓷器款识比较普遍,也以青花书写款最为常见,整个雍正时期瓷器年款笔画规矩,横平竖直,字体都比较工整秀丽。官窑年款一般常见的形式为“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两行楷书加双蓝圈款,也有六字三行楷书加双蓝圈款的;还有个别不带边框的年款,也是六字三行。另外在雍正初期个别器物上还有书“雍正年制”或“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的,这种篆书款在雍正以后逐渐开始流行。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的匾横年款。雍正年款的位置绝大多数也是在器物的底部。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康雍乾瓷器市场行情


独领风骚的康雍乾瓷器

【澳门威尼斯收藏协会】瓷器收藏中的硬通货大清乾隆制乾隆一朝无论官窑还是民窑,瓷器的生产量都是很大的。官窑器大部分有款。

瓷器收藏中的硬通货大清乾隆制

乾隆一朝无论官窑还是民窑,瓷器的生产量都是很大的。官窑器大部分有款,总的看来是以“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用得最多,三行六字楷书款在祭红等器物上较为常见,两行六字楷书款在白地红彩等品种上虽有,但很少能见到,“乾隆年制”四字篆款及楷款也用得极少。款字一般以青花写款为主,但有些抹红器、珐琅彩器或少数粉彩器上用蓝料写款。在白瓷、茶叶末、仿竹器、珊瑚红等器物上往往用“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刻款。

清乾隆瓷器

青花釉里红缠枝夔龙纹抱月瓶

年代:清雍正高:47cm

瓶唇口,直颈扁圆腹,圈足,肩塑如意形耳。通体施釉肥润匀厚,如脂似玉,扁瓶通身绘青花及釉下红彩,色泽鲜丽,错落参差。瓶体稳健,端庄硕大,保存全美。极为珍贵,极富欣赏与收藏价值。

成交价:RMB1,008,000

谈收藏,离不开瓷器;谈瓷器,离不开乾隆。

在清代瓷器中主要有青花瓷、青花釉里红、斗彩、五彩、粉彩等,其中以清代斗彩、清代五彩、清代粉彩价格最贵,同时在清代瓷器中,又以乾隆年间的瓷器最为抢眼。

本文所谈,都是乾隆和雍正时的官窑精品,并在刚刚结束的秋拍上创下佳绩。从一直以古董珍玩为强项的瀚海的数据来看,瓷器市场大约每五年就会经历一个调整期;而从秋拍整个市场行情看,瓷器的调整并不是价格下降,而是对一些瓷器的价格进行修正。这样市场上就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方面,部分古玩市场老板叫苦,认为行情不好;另一方面,有人逆市而上,趁低吸纳。

眼下瓷器价格开始不断地上涨,只是其涨幅落后于中国书画、油画,但一些精品、珍品瓷器的价格涨幅还是达到30%~40%。从中长期来看,瓷器在经历了这一调整期后,会呈现出供需两旺的现象而迎来一波较大的上涨行情。此次秋季拍卖,瓷器依然有成交亮点出现。从前10位来看,价格最低的一件的成交价格也超过了1900万元,可见一些出现在市场中的瓷器重器绝对逃不过买家的眼睛。

作为国内秋拍大型拍卖会的收官之作,翰海将古董珍玩拆分成瓷器、杂项两个部分,古董珍玩专场推出的康雍乾官窑单色釉瓷器专辑为国内首次,涵盖60余件清三代各色各式单色釉精瓷。

拍卖当天,粉青釉暗刻夔龙纹如意耳尊以成交价795万元位居此专辑首列,仿古玉釉缸和仿龙泉暗刻龙纹罐分别以成交价448万元和392万元紧随其后。而这并非本场唯一亮点,“清乾隆青花缠枝花卉如意耳瓶”创出成交价907万的佳绩,并以此列专场成交价最高位置。而此专场更是以9319.2万元的总成交额成为全部专场中的状元。

清三代康雍乾祭红釉瓷器特点以及鉴赏


祭红釉也叫霁红釉是清代三大红釉瓷器之一,以用料珍贵,烧造难而显得尤为珍贵。清龚鉽在《景德镇陶歌》中记述“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天晴昼精心合,一样搏烧百不同。”说明霁红器是比较难烧成的。祭红釉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行的红釉品种。烧成后的釉面为失透状,呈色均匀凝重。祭红釉瓷器在康雍乾三代都有烧造,而且有着自己的时代特点。

康熙霁红釉瓷器特征

祭红釉是康熙仿明代宣德红釉的品种,色调深红,似暴风雨后晴空中的红霞,所以名曰霁红。康熙时期的祭红釉瓷器釉面均匀凝厚,色泽红艳、深沉,但红釉色泽多泛黑红,个别的较为浅淡鲜亮,色调都很均匀。此时的霁红器胎体坚硬细密,有的釉面有细小橘皮皱纹,有的因釉层较厚而呈垂流状,足边往往因垂流积釉而呈黑褐色。

霁红釉僧帽壶

霁红釉僧帽壶高14.5厘米 足径5.3厘米,瓷器小巧玲珑,制作精工,红釉鲜丽,反映出康熙霁红釉瓷的烧制水平。

雍正祭红釉瓷器特点

雍正祭红釉色是最纯粹的红色,偏正红色,比较浓艳,以铜为着色剂,在1300℃左右的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胎质和釉色是康雍乾三代最好的。

乾隆时期祭红釉瓷器特点

乾隆时期祭红釉瓷器胎白致密,瓷器内施青白釉,外施祭红釉。釉色成深红釉,釉汁凝厚,釉面密布细小棕眼,如同桔皮。

乾隆款祭红盘

乾隆款祭红盘高2.5厘米,口13.2厘米,足7.6厘米,撇口、浅弧腹、平底圈足。内外施红釉,灯芯口。外底书青花篆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清乾隆祭红釉敞口碗

清乾隆祭红大碗,高8.2厘米,口径18厘米,足径7.2厘米。口微敞,深腹,圈足。碗内及足底饰白釉,外壁饰霁红釉。底足内有青花篆文“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此件祭红釉碗从胎釉,工艺上看都具有乾隆窑烧制的特点,是祭红中的精品瓷器。

清乾隆款祭红釉梅瓶

祭红釉梅瓶高23.0厘米、口径4.60厘米、底径7.70厘米,侈口,短颈,丰肩,鼓腹,胫直,平底,圈足。底落青花双圈楷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双竖行款。

清三代康雍乾青花瓷器发色特点


我国青花瓷始于唐,兴于元,盛于明清。之前介绍过清三代青花瓷器特点,今天通过康雍乾青花瓷器实物介绍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青花发色,了解清代瓷器烧造工艺巅峰时期的艺术品。

清康熙青花发色鲜翠,画风借助国画的皴法,层次分明.

清康熙青花龙凤纹碗

青花龙凤纹碗高6.9厘米,口径15.4厘米,足径7.4厘米瓷碗所绘龙纹身体较粗壮,神态较威严,为康熙朝龙纹典型特征。

清康熙青花龙凤纹碗敞口、弧腹、圈足;内心和外腹分别绘云龙纹和双凤纹;碗底双圈内“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为清康熙官窑瓷器。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很早就出现在陶瓷器上了,是判断时代的重要依据。六朝的龙成鳄鱼形状,神态凶猛;唐代的龙为一般动物样,没有神圣、威严意味;龙到了宋代开始成为帝王象征,为皇帝所专用,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元代的龙头小、身细长,矫健灵活,充满生机;明清的龙开始变粗壮,各朝各代都有着各自的特征。

清雍正青花缠枝莲纹碗

雍正青花以晕散的永乐、宣德风格为主,兼有晚明、康熙风格。在雍正朝众多的瓷器品种中,以青花、粉彩为两大烧造主流,珐琅彩最为名贵。粉彩以白地为主,也有少量色地粉彩。

清雍正青花缠枝莲纹碗高5.9厘米,口径15.2厘米,足径5.9厘米。青花碗敞口,弧腹,圈足,隽秀尔雅,小巧玲珑,胎质洁白,釉质莹润。碗通体白地青花装饰,碗心饰一朵折枝莲纹,外壁饰青花缠枝莲纹,外底双圈内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款识工整。该碗青料发色淡雅,工艺精湛,绘画细腻,是清代雍正官窑的典型瓷器。

雍正朝时间虽短,但景德镇御窑烧造的瓷器品种却十分丰富,瓷器质量名列清瓷之冠,雍正朝瓷器体积比前朝略小,瓷器造型一改康熙古拙浑厚之风,代之以轻巧俊秀之貌,在清瓷中最为细洁精致、赏心悦目。

清乾隆青花八仙人物盘

清乾隆青花发色稳定,青花瓷器呈色纯蓝。

清乾隆青花八仙人物盘高4.1厘米,口径19.7厘米,足径12.3厘米。敞口、弧腹、圈足;盘内口沿饰莲瓣纹一周,内心绘五蝠捧寿,盘外腹画八仙驾云献寿,寓意福寿双全;底心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双行篆书款;为清乾隆晚期官窑器。

斗彩瓷器


斗彩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彩瓷瓷器,斗彩始见于明代宣德年间,因图案纹饰系由釉下青花与釉上诸彩拼凑而成,各种色彩争奇斗艳,故名曰“斗彩”。在我国历来就有珐琅第一,斗彩第二的说法。明代斗彩瓷器以成化年间斗彩为代表;清代斗彩瓷器以雍正斗彩为代表。

斗彩瓷器又叫逗彩,是以青花料在瓷坯上双勾出花鸟、禽兽、人物的轮廓线,施透明釉,入窑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彩釉瓷器。

斗彩技法萌发于明代宣德时期,发展于正统时期,成熟于成化时期,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各朝均有烧造,其中以成化斗彩最负盛名。成化斗彩瓷器釉质温润,色彩娇丽,画工精细,造型均为小巧的瓶、罐、盒、盘、碗、杯、碟等,给人以娟秀典雅之美感。

斗彩红龙凤盖罐,清康熙,通高13.1cm,口径4.6cm,足径10.4cm。

罐小口,矮直颈,丰肩,扁圆腹,卧足,带盖。腹部两面以矾红彩分别描绘龙、凤戏珠纹。斗彩只用作装饰颈、肩、胫、盖等次要部位的辅助纹样。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 双行六字楷书款。

此器主题龙凤纹抢眼夺目,绘制精细,以斗彩作边饰,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具体体现了康熙斗彩瓷器中综合装饰技法的运用。

斗彩的鉴别方法

一、从瓷器胎土方面。由于成化年间的斗彩早于雍正年间的珐琅彩,因而到了雍正年间,优质的胎土早已被用尽,所以仅从胎土上面来看,斗彩略高于珐琅彩的质量。通过对比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成华斗彩胎土的显露部分色泽非常纯白而且油润。而雍正珐琅彩虽然绘制工艺到达了顶峰,也没法弥补“先天不足”的劣势。

二、从斗彩彩料方面。斗彩与珐琅彩所绘制的图案均突出胎体表面,但是仔细比较会发现斗彩略低于珐琅彩。

三、从纹饰方面。虽然都是宫廷御做,所绘图案都经过皇帝批准,画师都为宫廷御用画师。但是成化年间的斗彩,其绘画图案均为宫廷画师亲自创作,其线条生动流畅,笔法活泼。而雍正年间的珐琅彩图案,有很大一部分并非宫廷画家的“原创”,而是市面上其他精品画作经皇帝批准之后绘制于瓷器之上的,相比而言,虽然笔法依旧老练、准确,却缺乏了斗彩瓷器上团的自由之风,略显呆滞。

雍正斗彩瓷器特点


雍正斗彩瓷器代表了清代斗彩瓷器的最高水平,由于在画面中引入了粉彩、金彩,从而形成了斗彩加金彩、斗彩加粉彩的新工艺,这是对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相结合的明代斗彩瓷器的重大突破。

雍正斗彩系仿明成化斗彩工艺制作,在纹饰布局、色彩配合及填彩工艺方面都进了一步。其突出表现,一是成功地模仿了成化斗彩鸡缸杯、天字罐等器物,有的已达乱真的程度;二是雍正时期盛行粉彩,突破了以往单纯的釉下青花与釉上粉彩的传统工艺,将釉下青花与釉上粉彩相结合,使斗彩更加清新雅致。以花鸟人物为装饰题材的雍正斗彩,釉下青花勾线,釉上填绘各种色彩,均填彩准确,不出边线,且追求色彩的变化,在一朵花内填以紫红黄绿青等多种色彩,反映了雍正斗彩制作工艺已经相当成熟。

三是雍正斗彩瓷器所用釉上彩除红、黄、绿外尚有珍贵的胭脂红彩,使得所绘花卉更显富丽。

斗彩云龙纹盖罐

斗彩云龙纹盖罐,清雍正,通高10.4cm,口径5.7cm,足径7.8cm。

罐小口,矮直颈,丰肩,上腹圆鼓,下腹斜收,底内凹成圈足,带盖。盖面微现弧度,直壁,面饰青花飞龙一条,壁绘斗彩朵云纹。器腹部饰青花三爪飞龙两条,间以绿彩朵云,肩、胫处以黄、红、绿彩分别绘覆仰莲瓣纹,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此罐造型模仿成化斗彩“天”字罐,规整端庄。所绘飞龙形象生动,动感强烈,色彩以釉下青花和釉上绿彩为主,清逸秀雅,是雍正时期御窑厂在模仿成化斗彩基础上的创新之作。

斗彩海水龙纹“天”字盖罐

斗彩海水龙纹“天”字盖罐,高13.3cm,口径8.7cm,足径11.2cm。

罐短直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圈足,盖平顶无纽。罐外施斗彩纹饰:肩部及近足处饰仰覆蕉叶纹,腹部饰海水双龙纹,盖顶饰海水龙纹。

此器胎体细腻洁白,釉汁莹润平滑,红、绿、黄诸彩搭配,谐调亮丽。罐盖与罐体的色彩和纹样有别,是清雍正时期所配。罐底青花楷书“天”字,故有“天”字罐之称。

斗彩如意耳蒜头瓶

斗彩如意耳蒜头瓶,清雍正,高26cm,口径5.2cm,足径11.8cm。

瓶口呈蒜头形,束颈,溜肩,圆腹,圈足,口、肩之间对称置如意耳。瓶外通体斗彩装饰。口沿处绘回纹作边饰,蒜头口上绘折枝花卉纹。颈上起棱,共有三层纹饰,依次为卷草、朵花及蕉叶纹。肩、胫上分别绘如意云纹和变形莲瓣纹。腹部绘六组折枝花卉纹,间以勾莲纹。外底青花双圈内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此瓶以釉下青花双勾图案轮廓,釉上填绘胭脂红、锑黄、水绿、蓝、紫等各色粉彩料。以粉彩代替传统五彩而形成的斗彩瓷器是雍正时期的创举。

斗彩缠枝花纹梅瓶,清雍正,高26.3cm,口径5.5cm,足径11.9cm。

瓶圆唇,小口,短直颈,丰肩,肩以下渐敛,近足处外撇,圈足。通体斗彩装饰。颈部绘4组朵花纹,肩部饰勾莲纹,腹部以6组折枝花卉纹为主题纹饰,上下以变形勾莲纹相隔。胫(jìng音敬)部绘缠枝宝相花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明成化斗彩瓷器


明成化斗彩瓷器

斗彩又称逗彩、豆彩、青花间装五色,创烧于明成化时期,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

传世的成化斗彩瓷器型多为小件,如杯、碗、小盖罐、盘等。器型娇小秀美,胎薄釉红,光润肥厚,青花颜色浅淡,釉上彩透明鲜艳,色彩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本器为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杯敞口微撇,口下渐敛,平底,卧足。杯体小巧,轮廓线柔韧,直中隐曲,曲中显直,呈现出端庄婉丽、清雅隽秀的风韵。杯外壁饰子母鸡两群,间以湖石、月季和幽兰。胎质洁白细腻,薄轻透体,白釉柔和莹润。杯壁饰图与形体相配,疏朗而浑然有致。画面设色有釉下青花及釉上鲜红、叶绿、水绿、鹅黄、姜黄、黑等彩,运用了填彩、覆彩、染彩、点彩等技法,以青花勾线并平染湖石,以鲜红覆花朵,水绿覆叶片,鹅黄、姜黄填涂小鸡,又以红彩点鸡冠和羽翅,绿彩染坡地。施彩于浓淡之间,素雅、鲜丽兼而有之。该器物自成化年间出现时即身价数十万贯,目前更可称为稀世奇珍。

河南中原收藏文化研究院供稿

雍正斗彩瓷器工艺


雍正 斗彩缠枝花卉纹碗

雍正一朝在位虽然只有短短的13年,陶瓷手工业的发展却在康熙的从础上 有了明显的提高。图案规整秀丽,工艺精益求精,制瓷技术达到了历史上的较高水平。

雍正 斗彩蝠云纹碗

此时的景德镇御密厂“每年要供御一万六七千件”,生产则要达‘二万五千件”之多。现藏于故宫的雍正斗彩,在距今近三百年的今天看来,造型规整、线条优美、釉色匀净、色彩灿烂,在陶瓷史上有若较高的地位。

雍正 斗彩暗八仙纹碗

雍正斗彩瓷器无论从造型设计。还是纹饰布局、色彩搭配以及填彩工艺,均进人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此时的斗彩继续沿 用了填彩的装饰方法,与从前的装饰所不同的是,青花线内所峨彩料,填彩准确,工整细腻,不越边线,亦无端填,在有限的青花框内,将彩料进行渲染和烘托,改变了明代双线平涂的局限,使纹饰更加清逸秀丽。

雍正 斗彩八宝纹双立耳香炉

雍正斗彩的另一个贡献,是把粉彩运用到斗彩的装饰之中。此种填彩摒弃了传统五彩的填彩工艺,采用康熙晚期出的釉L新彩—粉彩。粉彩是一种含有“玻璃白”的彩料。它是在进口珐琅彩料的墓础上,由清宫造办处研制而成。“玻璃 白”是一种乳浊剂,与其他着色剂配合使用。可以使各色彩料呈现出一种深浅不一、层次分明的多种色阶,给人以温文尔雅的装饰效果。

雍正 斗彩花卉纹烛台

通过“玻璃白”的渲染,可以得到“一色多变”,因而大大地增加了色彩的品种。粉彩与青花拼色彩绘。其色料在烧成后,在瓷器的表而与传统的五彩相比有一定的厚度,扮润柔和、晶莹光亮并具立体感。这种一改青花与五彩搭配,转向青花与粉彩合绘的饰彩方法,将釉下青花与釉上粉彩融为一体,较之前代的斗彩瓷器更加清逸、淡雅。

雍正 斗彩加粉彩云龙纹双耳瓶

在雍正时期,斗彩瓷器址突出的成就是将青花与粉彩合绘千一身。使彩瓷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制瓷工艺和绘画技巧,造型与装饰也有了许多新的开拓和创新,使斗彩瓷器更加繁荣兴旺。

雍正 斗彩开光折枝莲纹盖罐

雍正王朝的斗彩瓷器另一个特点,就是不惜工本、竭尽全力地模仿、仿制成化的斗彩瓷器。这些仿古瓷器在目前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除个别品种外,都能与院藏的成化斗彩瓷器相对证。

雍正 斗彩灵芝纹盘(一对)

清代雍正《档案》中多次记载了雍正官窑为成化斗彩盖嫩补配峭盖的事情,这些补配的罐盖与原器无论是色彩还是形状都十分接近。雍正斗彩仿成化斗彩鸡缸杯、天字罐、洞石花蝶罐等有些几乎可以乱真。

雍正 斗彩云龙纹天球瓶

斗彩瓷器引领了明清彩瓷的时尚之风


斗彩也叫逗彩创烧于明代宣德年间,成熟于明成化年间,到成化朝发展到巅峰,千金难求成化官窑斗彩瓷器。斗彩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彩瓷品种,斗彩以青花料在瓷坯上双勾出花鸟、禽兽、人物的轮廓线,施透明釉,入窑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斗彩瓷器引领了明清彩瓷的时尚之风,成为后人收藏瓷器价格最高的瓷器品种之一。

明代成化斗彩特点

1.明代成化斗彩又可以分为点彩、覆彩、染彩、填彩等几种的斗彩瓷器,成化斗彩外型精巧圆润,画意高洁朴雅,彩饰清丽鲜美,明看成化,清看雍正”,说得即是成化斗彩瓷器在明朝的地位。

2.成化斗彩瓷胎薄体轻,釉脂莹润;

3.成化斗彩瓷器鲜红彩的应用最为广泛,锗红次之、橙红彩次之,这些红彩是形成成化斗彩瓷器重要的元素;

4.成化斗彩瓷器胎质洁白细腻,釉面光滑如玉,在强光照射时胎的颜色略微带点肉红或牙白色;

5.成化斗彩瓷器一般都是小器物为主,很少见到像天子罐那样的大器物。

雍正斗彩瓷器特点

明代斗彩瓷器看成化,清代斗彩瓷器看雍正,雍正斗彩瓷器制作工艺已经相当成熟。

1.雍正时期盛行粉彩,突破了以往单纯的釉下青花与釉上粉彩的传统工艺,将釉下青花与釉上粉彩相结合,使斗彩更加清新雅致;

2.雍正斗彩瓷器颜色种类丰富,釉下青花勾线,釉上填绘各种色彩,均填彩准确,不出边线,且追求色彩的变化,在一朵花内填以紫红黄绿青等多种色彩,比明代斗彩颜色丰富的多;

3.雍正斗彩以花鸟人物为主要装饰图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