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元青花瓷器气泡鉴别 > 导航 >

浣翠淌蓝元青花

浣翠淌蓝元青花

元青花瓷器气泡鉴别 元青花瓷器高仿鉴别 元青花瓷器的真伪鉴别

2020-10-14

元青花瓷器气泡鉴别。

折枝菊花纹小罐

折枝花卉纹八棱玉壶春瓶

折枝菊花纹盖罐

海南经典收藏“海捞”系列——— 海捞瓷

元青花是一种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再施以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它开创了中国陶瓷史上青花瓷器的先河。蓝色的花纹与洁白的胎体交相映衬,浑然一体,宛若一幅雄奇瑰丽的水墨画。它上承宋瓷,下启明清,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一抹湛蓝逸海韵

蓝色,总会令人联想到碧空如洗的天空,清静,悠远,深邃无垠及天籁。湛蓝澄透的大海,幽玄,神秘,滟滟随波连琼瑶。

折枝花卉纹八棱玉壶春瓶,亭亭玉立,清新脱俗。八棱喇叭口自细颈断失,颈上部隐约可见蕉叶纹,下饰回纹。颈部饰火焰纹,鼓腹满饰八组折枝菊花、折枝牡丹、折枝灵芝。近底处饰覆莲瓣纹,圈足微侈,圈足内饰卷草纹。

另一折枝菊花纹盖罐,则小巧灵秀,物微形盈,秀外慧中。鼓形,圈足,盖与罐身呈子母口套合。盖面饰缠枝菊花,折沿饰回纹。腹部饰折枝菊花纹两组。

而另一折枝菊花纹小罐,釉色晶莹如玉,青料涌蓝凝翠,盈握手中犹觉浑金璞玉,冰清玉洁。直口,鼓腹,平底,腹部饰折枝菊花纹两组,盖面饰缠枝花卉。

这三件器物出自印尼爪哇岛东部海域,印尼渔民打捞,几经辗转,终回故里。这一发现,同元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航海走向相一致,进一步佐证了我们的祖先发现南海诸岛,走向蓝色文明的伟大壮举。

源自波斯(伊朗)的青料“苏麻离青”,高铁低锰,发色艳丽,稠秾若翠。釉色沉淀之处,有如蓝宝石镶嵌在白玉之上,非自诩灿若星汉,傥好比连城之璧。玄如澄水,蓝比靛沫,令人艳羡不已。

南海水下考古重大发现

在中国陶瓷史上,有两个重要时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就是宋代和元代。宋代以前,中国陶瓷主要以单色釉为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青白瓷。宋瓷简约纯朴,瓷器釉色从视觉上属于冷色调,主色调天青色冷色偏灰,也可视为中性色调,附合大多数人的审美诉求。

至元代,可能是审美疲劳使然,也可能是王权更替,欲除其政必铲其文,威权统治的必然结果。蒙古族的白蓝信仰,统治者的审美方向,最终将宋瓷束之高阁,白底蓝花的元青花延续至今,历经600余年而不衰。

2010年6月1日,新华社发出的一篇新闻《南海水下考古获重大发现(20多年来首次水下采集到元代青花瓷)》,在考古界引起强烈反响。由海南省文物局牵头,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队具体实施的本次考古调查活动,调集海南、福建、上海、山东等地的水下考古队员,历时一个多月,从西沙永乐环礁,发掘出水3000余件各类文物,采集到180件元代青花瓷器标本。填补了南海水下元代考古的空白,意义极其重大。

元青花中的人文情怀

元代蒙古人“国俗尚白,以白为吉”、“蓝色蒙古人”的民族信仰,孕育了白底蓝花的元青花瓷器。

元青花瓷器中经常使用的折枝菊花、莲花花卉纹饰,与元朝统治者的宗教信仰和文人雅士的审美取向有关。元代熊梦祥在《析津志辑佚》中记载:“蒙古皇帝每年夏天都要离开大都(北京·元大都)去上都(和林)避暑,至八月底或九月初返回大都。其时宫中举办菊花节,从皇帝到宫中诸太宰皆有簪紫菊金莲于帽的习俗”。元代欧阳玄的《渔家傲·南词》中,有词记述:“一本黄花金十镪,富家菊谱签银榜”。

晋朝诗人陶渊明,有咏菊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深幽、隐逸的含意和超然物外的人生思考。

秋色潇潇之中,万花凋零,唯有菊花霜冷长河。杜甫亦曾赞美“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元稹也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而苏轼的直抒胸臆,愈显沉着痛快“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文人的菊花情节,人生操守,隐然其中。

佛经中有“诸花之中,莲花最盛”,并奉为佛花。这不仅源于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还源于佛祖释迦牟尼降生时,即有莲花相伴。因此,众佛“转发轮”时,坐于莲花座,宣说神咒。唐代诗人孟浩然赋诗说:“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佛国亦称“莲界”,意在于此。

除此之外,在西沙和南沙海域出水的元青花器物中还可以看到,在变形莲瓣中,出现诸如火珠、吉祥结、法螺、金刚杵等佛教法器纹饰。据元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记载,延祐七年(1320年),元英宗硕德八剌下诏:“各郡建帝师八思巴殿,其制视孔子庙有加”,并先受佛戒(密宗)九次方正大宝。元代帝王要求比孔庙设计规格还高的八思巴庙,已在刀光剑影之中化为历史记忆。但渗透着元代艺术家浪漫才思的宗教符号,在青花瓷的釉光下天宇流芳。

至尊地位的身世诉说

史载,元世祖忽必烈自至元八年(1271年)立国,到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灭亡,历时97年。明灭元后,出于对异族威权统治的憎恨,元大都被焚,和元相关的民族印记,几近摧坏殆尽。

这也可能是元青花传世极罕的原因之一。

新中国成立前后,陶瓷界一概认为元朝没有时代印记的瓷器。事情的转机出现在1929年。英国一位研究中国陶瓷的专家霍布逊发表一篇文章《明代以前的青花瓷器》。公布了带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铭文的青花云龙象耳瓶,颈部有6行62字的楷书题字:“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圹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捨香炉、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1950年,美国学者波普博士,以此瓶为依据,对照伊朗阿特别尔寺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所藏元代青花瓷,把凡是与此瓶类似的14世纪在景德镇烧造的青花瓷,断定为“至正型”青花瓷。

至此,国内专家开始关注元代器物的研究,元青花一说正式写进教科书。

古诗有云:“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诗中“明朝”本指明天,蕴含古人超越凡尘,以一叶扁舟摆渡精神家园的淡然一笑。然而,也有人违迕其意,“明朝”若以朝代解释,可能契合元青花尘封600余年的廖寂岁月。

精选阅读

孤芳自赏的元青花


素雅高洁、沉着纯净,人们常把青花瓷比作瓷器舞台的青衣。沉淀了数百年文化历史的元青花,既有中国写意画浓墨重彩的风韵,又蕴含富丽雄浑的独特之美,其制作精美而传世极少,故尤为珍贵。元青花是一种用钴料在瓷胎上作画、盖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其蓝色的花纹与洁白的胎体交相映衬,蓝色沉静,白色润泽,纹饰华美,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璀璨文明与深厚底蕴。近日笔者走访了百工坊内的元青花博物馆,一览元代的青花古韵。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件元青花凤麒麟四系方壶,此壶形体较大,厚重。壶身以凤麒麟为主题,寓意祥瑞。铺满缠枝莲纹,密而不乱,壶两侧绘如意,缠枝莲纹。它由进口料绘画而成,具有青花发色深翠浓艳、深浅不一、晕散自然的特点。此器造型规整,釉层肥厚凝重,绘画生动,潇洒随意,是元代此类型器的精品。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历代陶瓷艺人都用其作为一种装饰题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体现其艺术魅力。眼前这一件元青花云龙纹罐,将龙霸气飘逸的神态刻画得传神至极。此罐属矮肥型,器口下绘海涛纹,腹部云龙环绕一周,辅助火、蘑菇云纹。较长的龙身缠绕器身,在腾空中显示其威武雄浑的气势,加上云纹的衬托,更有穿云布雨的撼天威力,是元代青花瓷器不多见的艺术佳作。龙纹在元青花瓷器中较为多见,是元青花瓷器的主要装饰之一。在古人心目中,龙是传说中的神物,人们想象它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呼风唤雨,它以不同的动态表现在瓷器上,有海水龙、云龙等。罐身云龙二目圆睁,张嘴吐舌欲吞火鸟,龙鬓飘逸,龙爪似刀。此器造型匀称、圆润,釉层饱满光亮,工艺精湛,青花发色青翠艳丽,层次感强,闪耀着古器的神韵。

另一件元蓝釉白龙纹梅瓶,宝珠盖钮,溜肩收腹至足。此器蓝釉白龙,工艺复杂。其宝石蓝釉,温润肥厚,一条白龙绕腹一周。云龙张口吐舌,欲吞大珠,整体刻画生动随意,巨龙周边的空间以四朵飘动的火焰云纹,衬托出巨龙腾飞于万里长空之中的大气磅礴之势,好似威武、雄壮、悍猛的巨龙叱咤于万里蓝天之中。蓝白相应,在色调明亮的蓝釉衬托下,白色纹饰层次鲜明,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令人称奇的是,瓶内竟原封盛有元代美酒,更为珍贵。

在中国漫长的朝代更迭中,元青花以其极高的艺术价值呈现在人们面前。精美的元青花,它作为艺术载体传承给我们,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历史积淀,所以保护、收藏元青花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时代使命。

元青花的窖藏现象


到目前为止,国内馆藏元青花共计156件,其中窖藏发掘90件,约占总数57.7%。而在90件窖藏元青花当中,1965年河北保定窖藏发现6件;1972年北京元大都建筑遗址窖藏发现10件;1982年江苏丹徒县窖藏发现6件;1982年江西高安县窖藏发现19件;1984年内蒙古赤峰县窖藏发现5件;1986年江西萍乡市窖藏发现9件;2000年安徽繁昌县窖藏发现14件;2001年内蒙古林县窖藏发现7件;2004年内蒙古集宁路古城遗址窖藏发现6件。此外,在河北定兴县、新疆霍城县、江苏金坛县、浙江杭州市和四川雅安市等都有窖藏元青花发现。我们把元青花较为普遍而且数量集中从窖藏中被发现的现象称为“元青花的窖藏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元青花窖藏现象?元青花窖藏现象与元末明初的社会历史环境有什么内在联系?为什么清宫旧藏中竟没有一件元青花?在美国学者波普提出元青花“至正型理论”之前的几百年,国人为什么就没有发现和认识元青花?在国内,地下还埋藏有多少窖藏元青花?笔者将在今后对这些问题作更深入的研究。

元青花月影梅纹高足杯,现藏于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

元青花人物故事集锦


元瓷上的人物纹按其表现形式,通常有下列几类:人物故事纹、戏曲人物纹、厮杀纹、市井人物纹、人物形象纹、社会教化纹、婴戏纹。

人物故事纹

人物故事是元瓷最脍炙人口的装饰主题,内容极其丰富,数量最多,最受百姓喜爱。故事有英雄传奇故事、历史传奇故事,名人传奇故事,孝子传奇故事、佛仙传奇故事等。

英雄传奇故事主要有梁山好汉故事、三国人物故事与隋唐演义故事。

在元瓷上发现的梁山好汉故事纹有《杨志卖刀》、《林冲误入白虎节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鲁智深收徒》、《智赚玉麒麟卢俊义》、《李逵闹江州》、《李逵下山》、《武松打虎》、《武松报仇血溅鸳鸯楼》等。

三国人物故事纹发现的有《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甘露寺刘备招亲》、《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等。

由上可见,虽然《水浒传》、《三国演义》这两部书为元末明初由罗贯中、施耐庵所作,但三国英雄、梁山好汉们的故事已经在元代流传很广,脍炙人口了。

隋唐演义故事纹有《尉迟恭救唐王》、《唐太宗》等。

历史传奇故事纹有《渭边寻贤》、《渭边访贤》、《鬼谷下山》、《鬼谷授徒》、《萧何月下追韩信》、《昭君出塞》、《文姬归汉》、《周亚夫细柳营》、《伯乐相马》、《扶苏遇难》、《薛平贵回寒窑寻妻》、《岳母刺字》、《岳飞训子》、《宋使觐大汗》、《清波杨府》等。

名人传奇故事纹有《竹林七贤》、《携琴访友》、《四爱图》、《卓文君卖酒》等。

佛仙传奇故事纹有《八仙传奇》、《十八罗汉渡海》等。

戏曲人物故事纹有《西厢记·拷红》,《百花亭》等。

还有《醉仙楼》、《锦香亭》等。

人物故事需要解读。解读人物故事,不仅有无穷的乐趣,而且也是读懂元瓷特别是元青花的一个关键节点。元瓷上的人物故事,有的作了画龙点睛的提示。如《武松打虎》,画面上是一个人正抡拳在打一只老虎,旁边有“三碗不过岗”的酒幌,写着“景阳岗”的山岩。你一看就知道这是水浒英雄武松在打虎,而不是别的什么人在打虎。有的在一个楼阁的牌匾上写着字,如“鸳鸯楼”,场景里有一个男人在打杀另外两个男人,还有一个啼哭的年轻女子。只要你读过《水浒传》,就会想起这是武松在找张都监和蒋门神报仇雪恨。有的画一面旗,上面写着“周文王”三字。画面上有一个帝王模样的人和他的随从,以及一只小船,上面有一个老头在钓鱼。你就会明白这是《周文王渭边访贤》的故事。《三顾茅庐》就要有一点想象力。它们的画面上通常画着三个人,两个恭敬地站立在一柴门外,另一个牵着马,有些不耐烦的样子。柴门内有的画着一个官员模样的人,正襟危坐在那里;有的有一个人躺在竹榻上睡午觉,一个仆人模样的人在给他打扇;有的只有柴门一角,别的什么也没有。其实,它们是同一则故事。有的画面更需要猜想和分析。如一个元青花罐上,一个妇女百无聊赖地坐在窗口。窗外有一个“茶”字旗幌,一个老妇在门外张望,一个大腹便便的官员模样的人在度步。原来,这是一则《史记》上的卓文君卖酒的故事。卓文君不顾父亲卓王孙的反对,与司马相如私奔,生活没有着落,只好当炉卖酒。本来,这里应该画的是酒幌,但是不知怎么鬼使神差,一不小心把“酒”字写成了“茶”字。

人物故事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有《鬼谷下山》、《周亚夫细柳营》、《萧何月下追韩信》、《鬼谷授书》、《文姬归汉》、《扶苏遇难》等。

元青花是创新产品


元青花是一个创新型瓷种,是元朝打造的世界性畅销品牌产品,理应受到世人的重视。元青花的创新主要体现在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类型创新三个方面。

观念创新

元青花瓷器的观念创新集中表现在瓷绘艺术的大胆变革。元青花釉面绘画题材大致有植物纹饰、动物纹饰和人物纹饰三大类。构图风格小件器物装饰纹饰简约疏朗,大件器物繁缛茂密。分为主题纹饰和辅助纹饰,以多层图案结构而成。色彩表现以釉下青花绘画的方式,展现白地青花和青地白花两种。

以蓝色作为元青花瓷器的主色调,中国早在唐代巩县窑、黄堡窑和长沙窑的遗址出土物中就有青花陶瓷产品。元青花瓷绘艺术以湛蓝的色彩和有力的线条,突出表现了生趣盎然的自然生态之美。并采用整器绘画的形式,多层次地凸显了瓷器釉面的绘画美感,与宋瓷崇尚简朴、单纯的审美标准明显不同,开创了大俗大雅的瓷艺新境。尤其是率先将许多经典历史掌故以人物故事的形式,绘制在青花瓷器上面,丰富了中国瓷器的艺术表现力和表现形式。

技术创新

元青花通过“胎、纹、型、釉、色”等五个方面的综合技术创新,创造了全新的高科技优质产品。冯先铭主编的《中国陶瓷》给“青花”作了如下定义:“青花瓷是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以1300℃左右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

据中国硅酸盐学会编辑的《中国陶瓷史》考证,宋末元初起,中国已经发明了将瓷石掺和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它提高了胎土原料中铝的含量,使瓷胎可以耐受1300℃的高温,增加了瓷化程度,使得瓷胎致密度更高、可塑性更强、吸水率更低、成品率更高,这是保障元青花能够烧成大件瓷器不变形、瓷胎白薄坚挺的必要条件。

从目前国内外存世的元青花瓷器来看,其器型和釉水涵盖了诸如青花釉里红、蓝地白花、卵白釉等新技术的应用。引进国外富含钴料的低锰高铁“苏麻里青”,也使得元青花的蓝色呈色更为艳丽夺目。元青花的烧造技术在当时是世界顶尖的高科技,代表了中华文明的一个新高度。

类型创新

元青花在以青瓷和白瓷单色釉为主流的中国宋瓷基础上,推陈出新地研制出以蓝色釉彩基调为主、繁纹叠彩构图形式呈现的瓷艺新品。元青花与釉里红等色釉技术结合烧制的青花釉里红瓷器新类型,为日后明清两代多姿多彩的彩色瓷创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事实上,元青花自元代至正年间成熟之日起,已经创造了全新的瓷器审美标准和瓷种类型。青花瓷以湛蓝艳丽的图案、如玉似珍的釉水、细腻洁白的胎土和精美奇巧的造型,并以新瓷种类型的姿态成为后代模仿的典范。

此外,元青花产品中原创了许多新的器型,诸如贲巴壶、卧壶等。由于技术的保障,元青花系列产品中开始大量出现大型的瓷瓶、瓷盘、瓷碗类和瓷雕产品,成为后续明初永宣时期青花官窑的烧造样板。

元青花将湛蓝色的植物、动物和人物故事纹饰,艳丽地涂抹在洁白的瓷器釉面上,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瓷艺境界,这种更加直观的艺术感染力是之前中国历代瓷器所无法比拟的。

元青花以其开创性、综合性和稀缺性成为举世公认的中国古瓷代表之一,并至今保持着单件瓷器成交额的世界拍卖纪录。相信伴随我们对元青花瓷器的进一步研究和发现,其背后隐藏的更多历史奥秘将逐步展现出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