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陶意瓷砖 > 导航 >

夹砂陶相当于今天的砂锅

夹砂陶相当于今天的砂锅

陶意瓷砖 古代的瓷器的名字 厨房的瓷砖

2020-10-21

陶意瓷砖。

红陶兽形壶

山东省博镇馆之宝7

从一万年前的远古时代,到现代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陶器始终没有离开过人们的生活。从原始陶器到现代的陶制工艺品,其古朴、简约、自然的艺术风格为历代人们所喜爱和崇尚。你也许很难想象,先民是怎样利用自然界中的泥与火制造出这样美妙的物件。这些原始的艺术珍品,简朴中蕴含着精巧,至今仍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艺术魅力。山东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的红陶兽形壶是大汶口文化时期陶器的典型代表,陶器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依靠对大自然的探求发现和运用的结果。正如郭沫若所说,“土是有生之母,陶为人所化装,陶人与土配成双,天地阴阳酝酿。水、火、木、金协调,宫、商、角、徵交响。汇成陶海叹江洋,真是森罗万象”。本期宝贝 红陶兽形壶类别 陶器文物原属 新石器时代文物现状 现藏山东省博物馆栏目主持 齐书勤主讲人 钟宁山东省博物馆研究员藏品简介胖猪造型让人忍俊不禁

红陶兽形壶,1959年出土于山东泰安市大汶口遗址,壶高21.6厘米,夹砂红陶质,通体施红色陶衣,陶衣鲜亮油润。壶的造型像是胖胖的小猪,拱着鼻子,张着嘴巴,耳穿小孔,短尾上翘,憨态可掬。后人在喜爱它生动可爱的造型的同时,更感叹它极具实用的制作构思。当时的先民从陶壶尾部圆筒形的注水口注水,用水时通过“小猪”张着的嘴巴倒出,同时背部制作了便于提携的拱形提梁。壶的所有用途巧妙地融入造型中,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先民们生活体验和艺术智慧的结晶,代表了当时陶塑造诣的最高水平,是5000年前难得的一件艺术珍品。无论从哪个角度观赏红陶兽形壶,人们都会为它朴拙可爱的外形而忍俊不禁,更是忍不住要上手把玩一番。

红陶兽形器在新石器时代中发现不多,山东博物馆所藏的这件兽形壶雕塑自然生动,几近天人合一。从造型上可以看出,大汶口文化的先民们已经掌握了动物各部位的比例结构和体形外表的不同凹凸高低,是家畜养殖业在原始造型艺术上的生动反应,同时也体现了大汶口文化的居民已经能够抓住动物的一瞬间的有趣的动作,并用自己的双手把它艺术地表现出来,表明先民们的陶器制作技艺已能熟练地进行写实并加工。陶器雏形箩筐涂上泥土进行火烧

进入新石器时代之后,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定居生活的需要,人们对于烹调、盛放和储存食物及汲水器皿的需要越来越迫切。聪明的先民们逐渐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陶器,这是史前时期人类的重大发明之一。据推测,最早的陶器可能是在树枝等编织的篮子或箩筐外涂上黏土,经火烧后,粘土烧结,成为陶质容器。后来,人们逐渐从泥条盘筑的手制过渡到轮制,陶器制作愈益精巧,成为人类普遍使用的器皿。常见的器皿有饮食器、储藏器和汲水器,如钵、碗、盆、盘、杯、罐、瓶等。由于烧造工艺的不同,出现了红陶、灰陶、彩陶、黑陶等不同品种的陶器。我国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总结的制陶过程为“水火既济而土合”,即以黏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高温下焙烧而成的,可以说是“泥与火的结晶”。陶器虽然容易残破,但埋藏时不会腐烂,这也使它成了史前人类活动的重要见证。wWW.taOcI52.COm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人们把黏土加水混合后,制成各种器物,干燥后经火焙烧,产生质的变化,形成陶器。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具有重大的划时代意义。陶器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端,同时也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在人类发展史上开辟了新纪元。烧制分类夹砂陶类似今天的砂锅

陶器烧制基本都在窑炉中进行,这种窑炉称为陶窑。据推测,陶窑出现前,古代陶器烧制可能经历过一个平地堆烧的阶段。中国古代陶窑分为横穴窑和竖穴窑两大类型,横穴窑出现较早,结构也比较简单。它由窑室和火膛两部分组成。烧窑时,火焰由火膛进入窑室。较长的火膛具有“吸风”作用,有利于提高烧制温度。竖穴窑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中后期,早期的竖穴窑的窑室位于火膛之上,火膛为口小底大的袋形坑,有数股垂直火道与窑室相通。后来火膛逐渐移至窑室下前方,火焰沿倾斜的火道进入窑室。与横穴窑相比,竖穴窑燃烧更充分,火力也更均匀。

红陶的烧制原理是在陶器烧制到一定程度时,将窑内火焰的性质控制为氧化焰,在氧化气氛焙烧下,陶土中的金属铁大部分转化为三价铁,烧成的陶器即呈现红色。红陶分细泥红陶和夹红陶两种,陶土比较纯净细腻、含细砂极少者称为泥质红陶,主要作为饮食器具和盛储用具。陶土中掺有细砂者,能耐火,主要作炊具用,称为夹砂红陶。夹砂陶是新石器时代制作普遍的一种陶器,以红陶和灰陶为主。其之所以称为夹砂陶,是因为这种陶器胎土内掺杂着许多颗粒状的砂土。由于加入了砂土,陶胎显得粗松。夹砂陶主要用于制作炊器,也有饮器、食器等。用于烹饪的器具由于掺入了砂土,在支架的柴火中煮食时胎土不易爆裂,颇似今日的砂锅。夹砂陶可能在陶器出现时就已开始制作,在全国各地许多遗址中均已发现其踪迹。这种陶器延续时期长,是一种广为使用的早期陶器。红陶是中国最早的陶器品种之一,人类发明陶器以红陶为主,灰陶、黑陶次之。以后各个历史时代,红陶的使用虽然逐渐减少,但一直没有中断。最早陶窖裴李岗遗址横穴式陶窑

我国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发明了陶器,最早被发现的是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从陶质区分,有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和彩陶;从工艺上区分,有手制、模制、慢轮、快轮;从纹饰上区分,有压印、拍印、刻画、彩绘、附加堆纹、镂孔;从陶窑结构区分,有横穴窑与竖穴窑。正是这些风格迥异,不同的类别,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绚丽多姿的陶器文化。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由于空间与时间的不同,需要与追求的不同,标准与审美意识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风格特征与文化内涵,使陶器成为这个时代纵向断代和横向区分地区类型的标尺。从考古中证实,我国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其分布主要有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北方地区等五个大区域。

黄河流域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陶器发展鼎盛的地区之一,它优良的经济地理环境,为当时的定居生活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促进了陶器的繁荣,因此具有系统的陶器发展序列和密集的文化遗址。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以裴李岗为代表,距今8000年,有大地湾文化、磁山文化、后李文化、北辛文化、白石村文化等类型。裴李岗文化陶器大多为红陶,有泥质陶和夹沙陶两类,素面磨光,有些辅以篦纹、划纹和乳钉纹;全部手制,多采用泥条盘筑法;器型有弯月双耳环底球形壶、筒形罐、碗、三足钵、高足碗形鼎等。裴李岗遗址发现的横穴式陶窑,是我国最早的陶窑。相关阅读为什么新石器时期没有方形陶器?

在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中,并没有方形陶器,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当时主要是受制陶工艺限制。考古证明新石器早中期主要是用盘条工艺,将胎泥搓成条状,一圈一圈盘成器形,再用手刮摸圆滑。新石器晚期出现轮制法和陶模法,即在旋转的木轮上拉出圆形器,用陶模法压制出比较复杂的陶器部件“组装”,以豆为例,上部分“碗”和“高足”黏合处断缺率在95%以上,盘条法和轮制法都不适应制作方形陶器。新石器晚期陶模法制陶可以制作方形淘器,但黏土的黏合性差,方形器在入窑烧制时各黏合边产生窑裂,不能使用,因此在当时就没有方形陶器出土。

不过,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并没有放弃方形陶器的烧制,考古学家就曾从仰韶文化所在地的陶窑遗址发现过残破的方形陶器,但是根据专家分析,这是因为受火不均匀而导致的失败品,不过随着烧陶技术的发展在商朝遗址就曾出土过完整的方形陶器,不过此陶器已经具有了本该瓷器拥有的釉色,可见早在三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便已拥有了相当先进的陶瓷烧制技术。大汶口陶器出现大量镂孔

大汶口文化因1959年发掘的山东省泰安县大汶口遗址和宁阳县堡头村墓地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山东和江苏北部。距今为6000至4000多年,大约经过了2000年的发展。大汶口文化的陶器以手制为主,晚期有慢轮修整和轮制陶质以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器为主,有灰陶、黑陶、少量白陶等。大汶口文化的陶器是很重视器表的处理,绝大部分泥质陶都经过磨光,部分细砂陶有划纹、弦纹、镂孔圆圈纹、弧线三角纹以及附加的堆纹等,大量镂孔的出现是大汶口陶器的一个显著特点。镂孔形状有三角、圆形、长条形、菱形等几种,主要见于高柄杯上。

大汶口文化的彩陶数量不多,但很多都有自己的特色:彩色有红、黑、白三种色,有的将三种色用于同一器物上。彩绘一般都在器物的外部,有一部分彩绘是陶器烧成后再绘上的,所以彩色较易剥落。有的先在陶器表面施一层白色或红色陶衣,再进行彩绘。彩绘花纹丰富且别具风格,有圆点纹、圆圈纹、窄条纹、三角纹、水波纹、菱形纹、漩涡纹、弧线纹、连弧纹、花瓣纹、带状网纹等。器形也有特色,主要有鼎、豆、尊、单耳杯、高柄杯、觚形杯(三足高柄杯)等。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灰黑陶的比例上升,红陶烧成温度达1000摄氏度,白陶约900摄氏度。大汶口文化的陶器以三足器、平底器、圈足器为多,这也是一个重要特征。小知识陶和瓷的主要区别:吸水率

很多人认为,陶与瓷的区别仅仅在于瓷器有釉而陶器无釉。实际上中国古代也有施釉的陶器,如唐三彩。因此,釉并不是区别陶瓷的标志。按照今天的标准,陶与瓷的区别主要在于吸水率。

陶器因为孔隙较大,吸水率通常在10%以上,而瓷器因胎体致密,且表面有釉层,吸水率通常在0.5%以下。吸水率需要用仪器测量,因此,人们常用烧制温度来区别陶与瓷。陶器因为陶土自身原因,烧制温度通常不能超过1100摄氏度,否则器物就会变形,而瓷器烧制温度通常都在1200摄氏度以上。另外,很多人以为陶瓷就是陶器与瓷器的总称。实际上,还有一类器物,吸水率介于0.5%至10%之间,称为半瓷或炻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缸、紫砂等都属于这类器物。

关于陶器的起源有诸多神话传说,当时的人们或许是想把敬仰和感激之情依附于神灵身上,便产生了“神农耕而作陶”、“舜陶于河滨”、“宁封子为黄帝陶正”、“女娲抟土造人”等故事,表达了对远古历史的追忆。

精选阅读

其中古代瓷器占据相当比重


2010年的艺术品市场可谓遍地开花,无论是书画还是古董、油画,包括一些过去大家不太注意的小项目,如杂项类中的犀角、铜炉、紫砂等相对来说比较低端的艺术品,整体都呈上扬趋势,而且各类别里面的精品价格都超出了预期。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两三年之内,中国的艺术品成交价过亿元会成为常态。其中相当一部分比重会集中在古代瓷器上,这主要是因为在2009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清嘉庆的黄地粉彩福寿万年云口瓶,拍出了9026万港元的天价,把瓷器的价格空间又进一步打开了。与此相比,古代书画出现天价的概率则太小了,古代书画拿出能过亿元的东西太少了,资源太稀缺。近现代书画在目前市场上的拍品,几乎是能见到最好的了,要想再震撼投资者是非常困难的了。

2011年,红色题材绘画无疑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而从2010年的拍卖市场上来看,红色经典已经成为拍卖市场上的“宠儿”。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画家已经纷纷开始为这个题材做准备了,据近日沪上的有关媒体介绍,在2010年10月,古稀之年的杨正新办完画展,就爬上井冈山,创作了《井冈十里红》、《天下第一山》等巨幅国画。他的山水画删繁就简,砍去了传统山水技法的枝枝蔓蔓,从自然形态中抽离出线条、墨块,用线条交代山体的结构走向,以钩为主,融入书法意味,寥寥数笔勾勒出巍巍山峦的劲挺耸立,随笔势带出皴点,一气呵成,充满功感。

所谓“红色题材”,主要是指1949年至1976年间,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一批反映中国革命历史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作品,它们带有特殊年代的印记。对于许多收藏者来说,收藏红色题材绘画的时候,总喜欢画面中有领袖人物的,但事实上,有时那些以祖国大好河山为题材的红色经典绘画作品,往往更能受到追捧。

另外,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与之相关的物品无疑将成为拍卖市场的“宠儿”,其中名人书法尤其值得重点关注。

紫砂壶精品,调砂装饰


历史上有许多好的调砂泥,不同时期不同历史年代,有不同的代表性泥色和调砂特色,这就给收藏者和紫砂鉴赏家们提供了历史作品鉴赏的佐证。一件上好的紫砂陶艺品,特别是紫砂壶类、在实际使用中壶体表面肌理给人以手感舒畅、细而不腻,形如:豆沙、红木质的感觉,取悦于于心,雅致迷人。为了追求独特的视觉效果,前人运用调砂、铺砂、嵌砂等技法,在泥料中、打好的泥片上或壶胚上铺撒、点缀事先已经筛选好的,颗粒均匀的熟砂粒作为装饰。产生细梨皮、龙砂、雪花等种种不同的质感。此类壶外观质感好,"砂"感十足,古朴大方,诱人无比。比如说,黄玉麟的“斗方铺砂壶”、“提梁壶”等,时大彬的大部分作品如“大彬如意”、“调砂提梁”、“书扁”、“僧帽”、“葵花”等等,都是其中的精品。

 图:平盖调砂壶欣赏

调砂不只是装饰手法,是工艺的需要!铺砂、嵌砂等才是装饰手法的一种表现!调砂也是市场需要,一开始那些人喜欢纯紫砂,就连紫砂杯也一样,不能有石英,不能有云母,更不能有铁质,甚至用磁铁来吸,后来又复古,兴什么调砂,全是消费者的喜好,决定了制作者的方向。市场上的假壶,往往是仿造这种调砂的效果,由此可见一斑,而真正的老壶,调砂确实少见,有的看似调砂实际上是泥料中含砂比例较高加之纯手工炼泥方式造成的。古法制泥表面会有梨皮状的颗粒隐现的状态,是和泥料目数和含砂量相关的。古人不曾调砂,用选料更为恰当,经烧制表现为粗而不糙,看着粗旷,而手感润滑,和看到的似乎不一样。而现在的调熟砂是对以前质感的模仿,因为现在泥料含砂量低,目数细,通过调熟砂达到表面梨皮的效果,只是满足视觉上的需要,上手一摸所见即所得,粗糙。

所谓调砂的说法应主要源于今人(包括一些古人,如清代李斗)的误读,今天工艺品的利用方法是表面的模仿,以及砂质质量下降的无奈。古人是选泥、配泥、养泥,矿脉和土层不同,因此目数上才有区别。很多明清老紫泥现在没有了,就是很好的证明。手边如果有几把明清名家老壶的真品一下子就会清楚了。而这些砂作伪者根本没见过,想仿的乱真也仿不出来。古来的所谓“调砂”,皆为工艺所致!现如今的调砂,是为工艺所控!手工炼制与机械炼制,有本质的区别!机械的介入成就了紫砂批量发展,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产率,但从另一个方式,也破坏了紫砂的自然质感状态,“刻意的调砂”逐渐作为一种工艺孕育而普及了!现在的一些小壶,做的光亮可鉴.手感润滑.的确得温润之意.但调砂是视觉效果.手感还是一样温润,这是一个基本准则。铺砂的,就不一样了.那是一种包容万物,饱经风霜的胸怀与履历。在壶型的设计上,会与泥性切合.正所谓:粗而不糙,细而不腻,沙砾隐现,并无刺感,符合内涵,不外扬的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