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汝窑瓷器的鉴别 > 导航 >

汝窑瓷器的收藏价格为何如此之高

汝窑瓷器的收藏价格为何如此之高

汝窑瓷器的鉴别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现代汝窑瓷器的鉴别

2020-10-30

汝窑瓷器的鉴别。

汝窑是我国五大名窑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位居五大名窑之首的它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其造型古朴大方,一般以名贵的玛瑙为釉,其色泽是其他瓷器颜色所无法比拟的,随着光的变幻看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土质极其细润,其胚体犹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磐,明亮但不刺目,宋元明清以来,一直都是宫廷汝瓷用器,比我国商周时期鼎还名贵,人们常把它称为“家产万贯不如汝窑一片”由此可见汝窑瓷器的地位,高雅素净是它的代名词,千姿百态的造型,各类的样式都有涉及,再加上因为后期的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所以上等工艺的汝窑瓷器少之又少,大多都被毁坏或流亡海外,流传至今的汝窑上等瓷器很少,其收藏价值和价格很高。

汝窑瓷器的胎釉一般都为灰白色,深浅不一是因为其烧制的温度以及在原料使用上不同所造成的,和燃烧后的香灰差不多,俗称为“香灰胎”,淡淡的天青色,釉层的厚薄适中,纹饰上花鸟、山水、人物多种多样,呈现出主次、深浅的变化,层次感也非常强。其釉面还有开裂的纹片,多为错落有致的极细纹片,俗称为“蝉翼纹”,再加上汝窑瓷器的胎质细腻,胎土中还含有微量的铜元素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微微的红色,而胎色灰中却略带黄色,这样的汝窑瓷器在当时的产量是非常多的,但是因为烧制工艺的复杂、烧制师水平的参差不齐所以制作出的瓷器也是参差不齐,上等的汝窑瓷器其数量非常的少,所以说现在市面上流通的大多都是现代所仿制的,真正的汝窑瓷器在博物院和一些早期名家收藏,很多收藏爱好者都难以一见上等的汝窑瓷器真容。

北宋灭亡之后汝窑也随之消亡,二十年的时间使得现今的存世量较少,所以其价格千万的也有,传统手工制作陶瓷的方法高达十三道工序,每位烧制师都负责其专门的工项,做工精细、设计唯美是它的代名词。汝窑瓷器在器型上古朴典雅、光润有度,由于汝窑瓷器釉层非常的厚所以其外部的花纹也是非常独特的,开片状更是汝窑瓷器的象征。汝窑瓷器得烧制可以代表宋朝瓷器的发展,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是位居高位、皇室专享的象征,更是现在的仿制技术所无法比拟的。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瓷器行业开始快速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汝窑的瓷器繁荣不仅仅是因为其烧制年代短,更是因为其烧制工艺的成熟以及做工的精艺,造型的多样,层次感的强烈所以造就了今天汝窑瓷器的地位。虽然汝窑瓷器价格的高昂使许多收藏爱好者望而却步,但是这才展现了汝窑瓷器的收藏价值。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斗彩瓷器的详细特征 斗彩瓷器价格为何如此之高


斗彩初创于明宣德年间,是一种以釉下青花勾线,再以釉上彩绘填彩的方法。斗彩工艺至成化年间趋于成熟,烧制的斗彩瓷也最为精美,因使用的是国产平等青料,具有呈色稳定、色泽淡雅的特点,再加艳丽的釉上色彩,使其形成主次分明、交相辉映的艺术格调。《博物要览》云:“若宣窑五彩,深厚堆垛,成窑用色浅深,颇有画意。”成化官窑制品常见高足杯、酒杯、盘、碗、罐等小型器物,造型玲珑奇秀,胎体细润,彩料精纯,绘画淡雅幽婉。此件斗彩婴戏图杯即其中的代表作之一。此杯造型轻盈秀雅,胎体洁白细腻,所绘婴戏纹饰为成化器中少见的题材,愈益珍贵。明嘉靖年间有此件器物的仿品。

“斗彩”之名在清代雍正以前尚无所见,后来为与五彩区分才有此称。斗彩是指瓷器彩绘的一种工艺。而它是在坯体上先用青花描绘图案轮廓线,施透明釉,用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以各种彩料填绘,经低温彩炉烘烤,然后成型。由于彩绘方式分釉上、釉下彩两部分,景德镇称“斗”是“斗斗拢”凑集之意,如做多种解释是可以相信的。明代在色彩缤纷的彩瓷中,以成化斗彩所取得的成就最为辉煌,明人程哲在《蓉楼说》一书中品评明代瓷器时曾说:“在胜朝则有永、宣、成、弘正、嘉、万官窑。其品之高下,首成,次宣,次永,次嘉,其正、弘、隆、万间亦有佳器。……者成杯茶贵于酒,彩贵于青。

程哲在这里首推成窑之器为明代瓷器之冠,主要是指成化斗彩而言。清人唐衡铨的《唐氏肆考》则则说“神亲尚器,御前有成杯一双,价万”。可见其在当时即已非常名贵,而今更是声价十倍、首屈一指了。成化斗彩可用“质精色良”四字概括,它以线条流畅的造型、薄似蝉翼的胎体、润润如堆脂的质地及清新淡雅的色调,在明清彩瓷中独树一帜。以成化时期著名的斗彩鸡缸为例,或许可以一斑而窥全豹。鸡缸杯应称“鸡纹杯”,它小器大样,造型似缸所以俗称“鸡缸杯”。

杯身画面绘绘有雄鸡两只,一只引吭而啼,一只回首顾盼,两只母鸡正低头觅食,几只小鸡在母鸡身旁悠然嬉戏。神态逼真,生动之状呼之欲出。加以旁边所村蓝色的山石,红艳的牡丹,幽靓的兰草,色彩皆淡雅宜人,一幅和谐宁静的田园景色自然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因此清人朱琰在《陶说》中评述此杯“成以五彩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实不为过。成化斗彩除鸡缸杯外,还有婴戏杯、葡萄杯、三秋杯、高士杯等,也均为旷世之作。成化斗彩之所以久负盛名,不仅因为它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还因为其器形小巧精致,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所以明清以来许多文人笔记如《长物志》、《清秘藏》、《博物要览》、《南窑笔记》等多有推重。

从传世的成化斗彩器看,以小酒杯、小茶碗小碟、小罐这些玩赏品居多,且无大器。除成化斗彩中最大的“天”字罐与“海马”罐外,如成化斗彩高足杯,最大的口径仅为7.7厘米。此外,口径为6厘米的小酒、小茶盥,口径为11厘米的小碟也几乎成了成化斗彩器的固定尺寸。成化斗彩的釉色十分丰富,其红色中就有鲜红、油红(鲜红如血)之分紫色中有姹紫【1、葡葡萄紫、赭紫;绿色中又有葱心绿、水绿、秋葵绿;黄色则为蛾黄,所谓“蛾黄姹紫”即指此而言。

故文物界有所谓“鲜红淡抹绿闪黄,差紫浓厚却无光”的说法。在晚明、清初时期均有不少仿制的“成化斗彩”瓷瓷器,但在蛾黄、姹紫、鲜红等色调上无一能似,而且白釉表里不光泽强烈而欠滋润,胎骨也不细腻,更不闪肉红色。成化斗彩瓷的胎质极薄,有如竹纸、蝉蝉翼,可谓真脱胎。其画法特点是“花朵无反面,花叶无阴面”。画人物不论男女老少四季都着单衣,没有渲染的衣纹,但色彩鲜艳、画画意生动,造型十分轻盈秀丽,所见一种绘蔓草花纹的成化斗彩小瓶装饰淡雅宜人,尤为稀世之珍。目目前除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外,在大英博物物馆也有一件同样藏品。自成化以后斗彩瓷器虽不如五彩品种丰富,但各时期仍有佳作问世。如上海博物馆藏两件万历斗彩器:一为花卉纹饰大碗,外腹部开光内绘花卉纹饰;二为斗彩小盅,都是不可多得的佳品。

斗彩瓷器近几年拍卖会市场价格:

LOT号拍品名称估价(万)成交价(万)拍卖日期拍卖公司状态

0001明成化 斗彩鸡缸杯咨询价28,124.00万2014-04-08香港蘇富比

0189明成化 斗彩葡萄杯18,000.00-18,000.00万 21,850.00万2016-06-08劳伦斯国际

0188明成化 斗彩人物纹天字罐13,000.00-13,000.00万 17,250.00万2015-06-08澳门中信

0181大明成化 斗彩鸡缸杯8,000.00-8,000.00万 9,200.00万2017-06-08劳伦斯国际

0372明 成化斗彩番莲纹高足杯咨询价6,095.00万2015-06-19翰风国际

0573明成化 斗彩波涛天马纹天 5,000.00-5,000.00万 5,750.00万2016-06-12劳伦斯国际

清中期《南窑笔记》(作者不详,成书时间大约清雍正至乾隆时期)中写到:“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关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填彩者,青料双勾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曰填彩;其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填出者是也。”此段记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南窑笔记》是出现“斗彩”之说最早的一本著作,但分析得不够全面。与实物对照,记载中的“填彩”与“五彩”较准确。这里所说的五彩为纯釉上五彩。填彩为斗彩中的一种施彩方法。关于“凑其全体名曰斗彩”的说法与成化斗彩传世品的施彩方法不符,可能作者将青花五彩称为斗彩,因为这种“凑其全体”的画法实属青花五彩类。《南窑笔记》作者在当时也是将“斗彩”与“五彩”相为混淆,但能将明代彩瓷划分出斗彩、五彩、填彩三大类,实难能可贵,对后世彩瓷研究也具有积极影响。

总之,斗彩应是淡描青花与釉上彩绘相结合组成的画面,釉下青花与釉上彩争奇斗艳,使斗彩堪称瓷器中的绝妙精品。清代斗彩瓷器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在瓷画的绘制技艺上又有了新的提高,但每件清代斗彩瓷器仍有青花描绘纹饰的轮廓线。因此这种青花纹饰轮廓线就成了判断斗彩的关键。

青花釉里红瓷器为何价值如此之高


在中国传统瓷器烧造中,有很多技法是非常富有创造性的,比如青花釉里红瓷器,其传世量少,是非常珍贵的瓷器品种,其色泽丰美、器型端丽,具有极高的艺术性,也一向是收藏界的大热门。那么青花釉里红瓷器到底为什么那么受收藏界的青睐呢?

首先顾名思义,青花釉里红,是由两种瓷器装饰手法融合运用而成的一种瓷器,即是将秀逸典雅的青花与明艳华美的釉里红相结合,因为两种纹饰的烧制温度不同,所以整体烧造工序是较为复杂的。首先是青花方面,仍是青料彩绘再施以透明釉,最后烧制完成;而釉里红则复杂得多,其发色用铜元素,但同时对整个烧制的气氛、温度要求都很高,稍有不慎就会导致青花釉里红瓷器的颜色不正,所以从工艺难度上来说,青花釉里红瓷器是非常担得起它的高价值的。

另一方面,青花釉里红瓷器因为烧制的难度高、成本高,导致其一开始就只有景德镇窑这样历史悠久、工艺精湛的窑口能够烧制。本身烧制的数量就少,在烧制的过程中又会损失一批,再加上各项的严苛要求,可以作为上贡品存留下来的更少,更兼经过千年的流转,今日所能见的青花釉里红瓷器中,品相上好的精品更是凤毛麟角,所以收藏界中流传的青花釉里红瓷器都是极为珍贵的。

但最重要的,还在于青花釉里红瓷器的观赏性与艺术性。在元明时期就问世的青花釉里红技艺,直到清朝才发展成熟,较之前朝因为工艺受限而造成的釉里红显色参差不齐,清康熙年间的青花釉里红瓷器显色已经比较稳定了,红而不妖,与青花的典雅相得益彰;至于乾隆,青花釉里红瓷器得到了更大的发展,青花生动流畅、稳重深沉,而釉里红鲜明夺目、富贵庄严,此时的釉里红色泽富于变化,有深浅之别,但都显色稳定、自然,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总而言之,青花釉里红瓷器的价值如此之高,是与其烧造的高难度、高成本密不可分的;而贡品出身、传世极少也使得其在收藏界颇负盛名,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其本身融合了青花与釉里红两种技法,典雅与富贵兼备,艺术性与观赏性兼备,综上三点,难怪青花釉里红瓷器有那么高的收藏价值!

景德镇瓷器价格为何相差如此之大


景德镇是我国著名的千古名窑,出产了无数珍贵的瓷器,在我国拥有着不可动摇的瓷窑地位。现代,各式各样的瓷器在大街小巷里随处都可见到,因此,景德镇所出产的瓷器不再是一种难得一见的产品。慢慢地就出现了两种声音,有些人依然觉得景德镇瓷器的价格非常高,胜过那些真金白银和珍珠玛瑙。另一些人则觉得景德镇的瓷器随处可以买到,价格没有听说的那么夸张。之所以有这样的认知,是因为现在市面上仿制技术越来越高,一般流传在大街小巷或古玩市场的瓷器都是仿品,它们均以低廉的价格出售,因此不了解瓷器的人,就会觉得“景德镇瓷器”的价格很低。

同时,即便是以上好品质和名贵著称,景德镇的瓷器并不全是上百万或上千万的价格。有些景德镇瓷器的价格确实很低,一部分价格则高得吓人,具体是什么原因让景德镇瓷器出现这么大的差距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市场上的所有商品,不管以名贵著称,还是以低廉为卖点,在价格上它们都有着各自的区别。景德镇瓷器虽然有着千万甚至上亿的成交记录,但是如果它出产的每一件瓷器均已这样的价格出售,试问有几人买得起?它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价格有高有低,才能突出高的珍贵!

要了解景德镇瓷器的价值悬殊,我们可以先看一下它的瓷质,瓷质影响着瓷器的价格。骨质瓷和白瓷的瓷质是景德镇瓷器中最具特色的瓷质,这种采用稀少的高岭土为原材料烧制的瓷器,价格偏高也自有其原因。釉色也是决定景德镇瓷器价格的一个因素。瓷器上各具特色的釉色,其原材料都不尽相同,制作过程的易难程度也不同,因此所呈现的釉色自然也不相同;材料稀少的肯定要比容易取到的价格要高。

另外,工艺也是影响瓷器价格的原因,瓷器的烧制工艺种类是非常多的,最简单的就分釉上和釉中、釉下几类,釉下的价格和釉上相比,高山几倍都不止。再加上瓷器上的花纹不同的因素,价格的差距就拉得更大了。

影响瓷器价格的还有瓷器本身的器型,瓷器器形的不同,制作的方法也就不一样。有的器形制作简单,价格自然就低。而有的器形结构复杂,它的价格自然就高。同时,有些瓷器因为原材料使用的多,在瓷器表面的绘制方面也需要花上很多功夫,因此价格也会有所提升。再加上绘制所采用的手法和材料、技术的不同,也会影响瓷器自身的定价。最后一点就是瓷器的生产地域以及年代。瓷器还是一个问“出处”和“年代”的行业,拥有良好的出处和来自久远年代,价格比其他瓷器昂贵也是不足为奇的。

兔毫釉瓷器为何如此珍贵


黑釉瓷器中有很多精品,而其中论及珍贵与奇特兼备的,当推兔毫釉瓷器。这种釉色的瓷器相当罕见,以生动鲜明、古朴高贵著称,一向是收藏界千金难求的名贵品种。那兔毫釉瓷器为何如此珍贵呢?

首先,既然作为黑釉瓷器中的名贵品种,兔毫釉瓷器有着明显的个体特征。因为其本质上属于结晶釉,所以底色并不浓艳,兔毫釉瓷器的底色都是深沉内敛的绀黑色,但并不局限于此,其光泽是发散性的褐色,有的略微带赤,是极富有质感的底色。而在底色之上,兔毫釉瓷器所独具的兔毫纹路多为铁锈色,偶有赤色带黄者,色泽古朴,与兔毫本色相近,而纹路逼真,如丝如毛,富于变化,长短相杂,粗细相间,生动鲜明。所以兔毫釉瓷器不仅观赏性上佳,还独具艺术性,足见其珍贵。

另一方面,这样生动而鲜明的兔毫釉,其烧造过程也是极为复杂的。首先兔毫釉瓷器的坯体要求就很高,其中的铁含量必须达到一定的等级,因为在后期烧造的过程中,铁元素与釉料的反应才可能产生兔毫纹路。在窑烧温度达到千三百度时,流动的铁元素就让釉料层中产生气泡,而随着铁流动痕迹的冷却,会析出赤色的晶体,而这些晶体,就是兔毫的来源。这个过程不仅考验着工匠的技艺与经验,也需要极大的运气才能烧造完成一个完美的兔毫釉瓷器,因此而珍贵。

同时,数量极其稀少也是兔毫釉瓷器珍贵的重要原因。世存的兔毫釉瓷器器型均为盏,个体小而精美,流传保存不易。而论及历史,兔毫釉瓷器以宋瓷为佳,特别是在饮茶之风盛行的时期,闽、赣一带的窑厂频出兔毫釉瓷器,器型多为茶盏,为对应文人饮茶之风茶盏会根据兔毫颜色,如金、银之别而有“金兔盏”、“银兔盏”之名。其文化底蕴、数量稀少更凸显其珍贵性。

总之,兔毫釉瓷器的珍贵体现在多个方面,其兔毫形成的过程复杂、对工艺要求高,烧造所出数量便极少,更兼流传至今,品相好者难得一见;同时其因饮茶之风在宋朝风靡一时,颇具文化底蕴;兔毫纹路如丝如毛,富于变化,极其生动鲜明,整体呈现出古朴、高雅的美感,也难怪被收藏界奉为珍品了!

元青花瓷器为何如此珍贵


青花瓷又叫做“白地青花瓷”,最早起始于我国的唐朝,但是,真正让青花瓷大放异彩,兴盛起来的却是在元朝时期。元朝时期的青花瓷做工独特,品相精美,是我国非常著名的青花瓷种。随着我国收藏市场对收藏品需求的增多,元朝的青花瓷价格日益上涨,在2005年的英国伦敦,元朝青花瓷曾经以2.3亿的成交价格成交,使得元青花逐渐成为了古陶瓷界中的贵族,受到无数藏家的相争收藏。

那么,元青花为什么这么贵呢?首先从存世量来看。收藏界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任何收藏品。无论成色有多好,或者品相有多出色,只要存世量大,它在收藏市场中就不会有很好的价格。也就是那句老话所说的——物以希为贵。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元青花的存世量现今全世界不超过300件,其中,绘有人物形象的更为缺稀,据传全世界范围内只有不到10件此类元青花。作为青花瓷的故乡,中国北京博物馆和全国的博物馆,包括台湾的故宫博物馆都没有一件元青花藏品是人物绘纹饰的,可见其的珍贵程度。

第二是颜料的不同也会影响价格,元青花采用的是一种叫做“苏麻离青”的颜料,它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金属呈色剂,采用这种颜料烧制的青花瓷非常稀少。这种饮料含有高铁低锰,用它所描绘出的青花瓷纹,深受当时权贵以及生产者的喜爱,因此官窑中所有种类的青花瓷,均采用此种颜料绘制。现存于世的大罐、大梅瓶色泽依然亮丽,可惜,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明朝之后这种材料就已绝迹。后世再难以调配。

另外,工艺也已深深影响着元青花的价格,熟知历史的朋友都清楚,蒙古人统治中原之后建立了元朝,当时的蒙古文明受到古波斯文化影响,对白色与蓝色异常喜爱。在元朝统治中原期间,还有大量的西域文化涌入中国,这些文化也深深影响着丝绸之路上的制瓷工匠,这种色彩的审美方式被用来制作瓷器。工匠们采用传统的中国图案,用青花原料在瓷胎上进行描绘,通过精心的烧制,便造就了流芳百世的元代青花瓷。

元代青花瓷在继承了唐宋的制瓷工艺之上,还进行了进一步的创新,对以往粗糙的工艺进行了弥补,使得元代青花更为精美。而元青花的绘画风格也自有它的不同之处,多以点、勾、皴等技法,勾勒出的线条苍劲有力,让元青花的纹饰看上去更加生动,可谓登峰造极之作。一件易碎的青花瓷,能够流传至今已是难能可贵,工艺精良,制作繁琐的元青花流传至今,价格上亿也自有其道理。

中国红瓷为何如此火爆?


红瓷,是中国特有的瓷器品种,从专业术语上讲,红瓷又称釉里红。顾名思义,红瓷以中国传统的大吉大利大红色为主色,大红的瓶上裹着比黄金还贵重的稀有金属钽烧制而成的精美图案,整件器物洋溢着富贵、吉祥。红瓷历史悠久,凝聚了深厚的历史底蕴,蕴含高超的艺术功底,是传统文明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是当代瓷器珍品。

一般人认为,中国瓷器以青蓝白诸色闻名,红色为主色调的瓷器并不多见。事实上,中国红瓷历史源远流长。红瓷的发展历史可分为晚唐的始创期、元明的成熟期、明清的极盛期、当代的复兴期等几个特性明显的阶段。

红瓷始于晚唐,但从工艺角度分析,红瓷的技术成熟期是元朝。元朝景德镇发展并创新了前朝以来的釉里红技术,开始了批量生产釉里红的历史。

明清是红瓷发展的极盛期。明洪武是釉里红发展史上的第一个极盛期,本朝釉里红大多色呈较淡,红色晕散,纹饰以花卉为主,有较多扁菊花纹是一大时代特征。明宣德是釉里红瓷发展的又一高峰,该时期红瓷创新性分为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两大类。

清代在红瓷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清康熙朝,自明成化以来的红瓷技术日渐走下坡的颓势一举得以遏止,并得以继续向前发展。清康熙红瓷制造工艺相当突出,该朝红瓷成品色调浓艳鲜亮,有不同的浓淡层次,品种也较为多样,有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加彩、釉里三彩等。

清雍正是新中国建国以前红瓷发展史上最高峰期。雍正朝所所制红瓷在工艺上达到历史最高峰,其红瓷成品红艳,尤其是青花釉里红在色彩、设计上皆有前期未有的新意,青花色调浓淡不但很鲜亮,且时有晕散。

1998年,中国科学家攻克了陶瓷大红色釉不耐高温的世界性难题,烧出了色泽鲜艳、表面纯净的大红色瓷器,失传近百年的中国红瓷得以在20世纪末得以重生。这一技术实现了中外陶瓷艺人百年的大红梦,填补了世界陶瓷史上的空白。

工艺难, 在工艺方面,中国红瓷更是体现了艺术珍品对高超工艺的 “ 苛刻 ” 追求。

一、中国红烧制难度很高,工艺复杂,通常要四次进炉:一是素烧;二是釉烧;三是红烧;四是金烧。并有十窑九不成之说。

二、红瓷的形成难。铜红在 800 度要分解,中国红在 1450 度的高温下成瓷,难中之难。

通常情况下,中国红瓷器在烧制3件中才能产出1件成品,大型成品中10多件瓷坯中才能有1件成品,所谓 “ 十窑九不成 ” 。近乎苛刻的制造工艺与极低的成品率,彰显中国红瓷稀缺性与珍贵性。

陶瓷通常以烧制温度来划分其优劣:低温陶重,高温细白瓷、玉瓷轻,而中国红在 1450 度的高温下烧制而成。

中国红瓷通身玉如凝脂,细致晶莹,通身图案栩栩如生,是中华传统绘画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技术、工艺、材质及艺术综合造就了中国红瓷的非凡价值。

红釉现在是用稀有金属钽烧制而成的,金属钽是比黄金还要珍贵的稀有金属,可以说中国红瓷是用黄金烧成的。

“中国红瓷” 色彩绚烂、光亮莹润、造型秀丽、雍容典雅,而且基于高温釉料的独特技术优势,可以在表面进行二次加工,配以名家字画或烤金图案,富于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喜庆色彩,是高雅艺术与现代高科技的颠峰之作,具有无与伦比的高科技含量、丰富的文化内涵、极高的审美价值及收藏价值,为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崭新境界,是当今世界陶瓷科技与艺术的顶峰。

2005 年开始,“红色题材”艺术品拍卖开始升温。“中国嘉德 2005 春季拍卖会”中两幅红色题材的作品分别拍出了 286 万元和 77 万元的高价;同年经典作品《毛主席去安源》拍出 550 万元的最高纪录。

网专家分析:“红色题材作品作为某个时期的产物,见证了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状况,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另外量少、独特是这些颇受收藏者青睐的作品的共同特征,也预示了其市场巨大的潜力。”

青铜器为何如此吸引众人眼球


在未来阶段,青铜精品的稀缺性将决定它的涨幅,而精品资源越来越少,需求量却越来越大。随着买方市场的不断扩大,必然会迎来一波上涨行情。

2014年3月20日,一件重要的中国古代青铜礼器“皿方罍”将在纽约佳士得拍卖。纽约佳士得宣传资料显示,待拍的“皿方罍”高63.6厘米,缺盖,为商代或西周早期之物。

罍(读léi),意为酒樽,也可用来盛水。罍在中国古代常被用作重要的礼器,在王室和贵族的盛大宴会上,罍是必备的酒器。罍的基本形制有圆体和方体两种,由于青铜罍流行的时间短,数量少,尤其是方体罍,更是十分稀少。加上距离我们有4000多年,这件“皿方罍”能保留到今天已属十分罕见。

据传,该“皿方罍”为1922年于湖南省桃源县漆家河出土,原器盖现藏湖南省博物馆,器盖与待拍卖的无盖器身原来是一套,后来阴差阳错分了家。这件“皿方罍”曾于2001年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924.6万美元拍卖成交。

青铜器工艺是中国所独有的,因而在漫长的历史流传中,不少器物成为世界级的藏品。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高古青铜器的价格在持续走高,但仍然没有其他中国古代文物增值明显,甚至没有明清御制铜器的价格涨幅惊人。其原因也许主要在于国内对于上古文物禁止拍卖的规定。受制于这一规定,青铜器除了少量在拍场成交,大量中低档青铜器都是私下交易,古青铜器价格明显偏低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存世量大而成交少。

古青铜器价格明显偏低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参与者众而内行少。因为历史久远,文字记载流传较少,古铭文和纹饰难识,懂得欣赏和鉴定青铜器的人也比较少。而一些收藏家不太喜欢墓里出土的常作为冥器使用的青铜器也是影响收藏的原因。

古青铜器价格明显偏低的另外一个原因与青铜造假无处不在有关。由于懂的人少,又难以鉴定,仿造青铜之风盛行,出现了市场上假货比真品多的现象。青铜器造假早已发展成了一个产业,在河南有专门造假的“青铜村”,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的许多仿古青铜器都来源于这里。据了解,仿制一个大件青铜器大约只需3000元,买家拿货也就5000元左右,但是他再转手,可能就是几万甚至几十万元。

然而,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火爆,青铜器也出现价格逐渐走高的情况。以往在内地成交的青铜器多为中低档器型,最近大量海外回流的高端器型开始抢占市场。尽管青铜器开始表现向好,但行情远远没有开启,目前仍处于低估值阶段。当现当代艺术品、工艺品的价格都逐渐高企之后,许多有识之士把收藏目光转向了更有历史、考古、文化、艺术意义的古代青铜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藏家介入这个门类,开始收藏一些兵器、杂器等小器型。鼎、彝、尊、卣这类青铜器中,品级较高的藏品存世量不多,且价格昂贵。而小铜件有非常大的存世量,容易买到真器;小铜件的价格大众化,上手容易,既可以把玩鉴赏,又能练眼力。青铜收藏圈里有人喜欢收各种器,器型非常全、非常美;有人喜欢按铭文收藏,青铜器贵重不在大,而在于铭文;也有人专收铜镜与铜像。

藏家们慢慢发现,高价成交的青铜精品一旦进入内地买家手里,就藏而不露了。在未来阶段,青铜精品的稀缺性将决定它的涨幅,而精品资源越来越少,需求量却越来越大。随着买方市场的不断扩大,必然会迎来一波上涨行情。

汝窑瓷器收藏价格及行情如何?


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汝窑瓷器鉴定拍卖。汝官窑天青釉色为主。但在不同的光照下和不同的角度观察,颜色会有不同的变化。平常体会,在明媚的光照下,颜色会青中泛黄,恰似雨过天晴后,云开雾散时,澄清的蓝空上泛起的金色阳光。而在光线暗淡的地方,颜色又是青中偏蓝,犹如清彻的湖水。究其原因,是汝瓷玛瑙入釉而致使釉面产生的不同角度的斜开片和寥若晨星,大小不一的气泡对光照的不同反射而产生的不同效果。

面如玉

关键是半乳浊状的结晶釉,这种结晶釉对色与光极敏感,青绿釉却能从内反射出红晕。釉子稍厚处,如凝脂般将青翠固化,又如腊滴微趟,将玛瑙融化之后而又将其垂固。釉子稍薄处,如少女羞涩面现昏红,又如晨曦微露,将薄云微微染红。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汝瓷釉面的光泽,不如官、哥瓷晶莹,更逊于龙泉青瓷,与同为贡御性质并亦为出土的定瓷、龙泉瓷标本作比较,汝釉的光泽度,大抵只及后者三分之一略强。这说明,玛瑙入釉,致汝釉的玻化程度及釉质的抗腐蚀性均有所下降。反过来则说明,缺乏明显玻璃质感,是玛瑙为釉的一个重要特征; 釉质肥厚莹润若堆脂,釉面因施釉不匀、显高低不平、久平整,并有少量气泡和缩釉现象, 蝉翼纹: 用“蝉翼纹”来形容汝官釉面的开片最为形象。前人用“蟹爪纹”来形容,这里有二种说法。其一“汁中棕眼隐若蟹爪”,是说釉面上因气泡破裂而产生的棕眼犹如螃蟹走过沙滩而留下的蟹爪印。其二是形容瓷器表面开片的长短无序,呈不规则交错犹如蟹爪。笔者看法:所谓“蟹爪纹”是在瓷器开片的一条主纹上,另生出一条次纹,形成一个“Y”型(蟹爪),然后在次纹的一边又生出一条次次纹,形成又一个小一点的“y”型(蟹爪),。。。。。。就像一棵树主干生出大枝,大枝生出中枝,中枝生出小枝,小枝生出小小枝一样。其实中国画技法中创始于宋初的枯树画法的一种方法,就叫做蟹爪技法。用蟹爪技法来解释瓷器开片的主次、走向,最简单不过了。不过用蟹爪纹来形容汝官釉面开片却有不足,因为它只形容了开片的主次及走向,却无法形容汝官釉面中的斜开片。因而有人在考虑这方面时就用“鱼鳞纹”或者“冰裂纹”来形容。因此用“蟹爪纹”、“鱼鳞纹”、“冰裂纹”来解释汝官釉面的开片都是只抓住了一点而没有顾及其余。而蝉翼纹既包含了蟹爪纹又包含了鱼鳞纹或冰裂纹,是形容汝官釉面的最形象比喻。蟹爪纹,形容瓷器开片的主次、走向。

晨星稀

汝窑器釉厚,釉中有少量气泡,古人称为“寥若晨星”,在光照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汝窑瓷片的断面,肉眼可见一些稀疏的气泡嵌在釉层的中、下方。用放大镜于釉面上观察,中层的这些气泡,于釉层内呈稀疏的星辰状,大的如星斗。但是,蕴藏在釉层最底下的另一部分气泡,从釉面上则很难透见。汝瓷在其胎体的釉层间,有一排肉眼可见的大小气泡,这类同宋龙泉、南宋官窑等青瓷体系釉内气泡排列有异的景象,属玛瑙釉为釉的又一特征。同时表明,玛瑙的粘度很强,以致釉内与胎体中的空气,在烧制过程中无法正常溢出,较多的被封闭在釉的下层;芝麻支钉釉满足:。高濂的《遵生八笺》说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汝窑是钉痕大部分如芝麻粒那么大,这是其它瓷窑所少有的。 棕眼:釉面的气泡在窑中焙烧时爆破后未经弥合而自然形成的小孔。

鱼子纹

鱼子纹是指在汝瓷釉面上有片状泛黄有异于汝瓷天青釉面的色块。 对鱼子纹的解析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釉面细小的开片细若鱼子。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写道:”汝窑在河南汝州,北宋时所创设也。土脉细润,如铜体,有厚薄,汁水莹润。有铜骨无纹者,有铜骨鱼子者……”。对汝瓷的开片有各种形容,如蟹爪纹,冰裂纹,蝉翼纹,鱼子纹等,但我觉得用蝉翼纹来形容是恰如其分。而汝瓷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曰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空,都是一些美丽的形象比喻,有点夸张。说到底就是釉面中泛起的红斑块显露在青色的釉面上,好像鱼子飘浮在水面上,仅此而已,我甚至觉得,这是汝瓷的缺陷。不过对汝瓷来说,又多了一个非典型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有铜骨无纹者。所以,鱼子纹是汝瓷的非典型特征。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汝窑瓷器的收藏价格为何如此之高》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汝窑瓷器的收藏价格为何如此之高》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汝窑瓷器的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