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红釉瓷器 > 导航 >

清红釉瓷器种类及特点

清红釉瓷器种类及特点

古代红釉瓷器 波浪釉瓷器鉴别特点 郎红釉瓷器鉴别

2020-10-31

古代红釉瓷器。

釉里红瓷器的发现纯属巧合,一位铜匠围着粘有铜屑的围裙和绘器匠聊天的时候,不小心把身上的铜屑掉落在了坯面上,而工匠没有及时的发现,所以使得最终在绘制的时候在瓷器表面上出现了晕散的红色,这就是红釉瓷器问世的经过了,红釉瓷器经过了多个朝代的发展,到了清朝的时候更是发展到了巅峰,下面我们就来看下清红釉瓷器种类及特点。

清红釉瓷器的种类

1、鲜红釉瓷器

这个种类最为主要的特点就是在釉层不流不裂,色调方面会更加的庄重肃穆一些,因为在釉层垂流使瓷器口沿以及在凸出的位置上有露白的情况,因此也被大家称为“灯草口”。

在胎、釉的密度上都是比较小的,相对较薄,而在色泽上非常的光亮,足边积釉处,在红色中往往会出现青灰色,如果烧制的好的清红釉瓷器的话质感是非常好的,会发出犹如红宝石一样漂亮、迷人。清朝时期的清红釉瓷器在价格上是很高的,已接近宋代名窑瓷器。

2、釉里红瓷器

这种的类型属于的是釉下彩,在颜色上一般都不是特别的相信,大多都是比较暗红的。最早的时候是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最为盛行的时代是元代,主要以铜为呈色剂,然后在瓷器的表面上绘制纹饰,罩以透明釉,最后在很高的温度下进行烧制而成。

从元代到清代康熙年间,因此在烧制的温度上比较难以把握,所以导致烧制出来的釉里红基本上都不是非常的稳定,经常会出现瓷器有苔绿斑点和烧飞烧黑的情况,到了清代雍乾两朝的时候对于温度才可以做到很好的控制,因此在这个时期烧制出来的釉里红基本上都是红色,在颜色上是非常纯正的。

清代红釉瓷器特点介绍

从种类变化的方面来看的话,官窑瓷在雍正、乾隆时期的种类是非常多样化的,但是到了嘉道的时候在种类上有了很大程度的减少,在造型上大多都使用的是瓶、尊、动物造像。而到了咸丰同治时期在造型上就更加的单调了,多为贯耳瓶。

从器物线条方面来看的话,在雍正时期的清红釉瓷器的器型线条流畅,往往是柔中带刚,显得非常的自然,虽然非常的庄重,但是看起来却一点儿都不笨拙,乾隆时的清红釉瓷器和雍正时的风格差不多。

taoci52.com扩展阅读

陶瓷文化:清三代瓷器的种类及工艺特点


“清三代”瓷器指的是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生产的瓷器。这三朝因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瓷器的生产也是空前繁荣,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清三代瓷器的种类及工艺特点。

清三代的斗彩相当部分是追仿明成化等时期的官窑器。康熙仿成化斗彩比其他二朝少,因而更显珍贵。雍正斗彩以两部分为主,一部分仿成化斗彩,有鸡缸杯、天字罐;另一部分则是当时流行的造型。雍正斗彩在彩绘上创造了一种新方法:在青花内填彩,起到特殊的渲染作用。乾隆斗彩与雍正斗彩基本相似,不同的是,有不少器物是为宫廷寿庆典礼特别烧制的,常常加饰金彩、粉彩、洋红等。

造型有盘、碟、杯、碗、鸡缸杯、天字罐等,品种十分丰富,雍正突出的图案有“八蛮进宝”、蝠鹿等。雍正斗彩代表了清代斗彩最高成就。清三代斗彩有相当部分很难区分各自的特点,有些只得从款式、造型上加以区分。

清三代粉彩绘画原料是在含铅粉的玻璃白(含砷元素)中加呈色金属而制成。在工艺上受了珐琅彩的影响,用粉彩绘画原料在素胎上作画,再低温烧成康熙粉彩属初创阶段,工艺不够精致。雍正时技艺精熟,胎薄,瓷质洁白。用纯净的透明釉在烧成的白瓷上彩绘,用没骨法绘出物体的浓淡相间,明暗阴阳,达到了淡雅柔丽的极致美感。乾隆粉彩品种多于雍正时期,风格承袭了雍正时期,又大胆吸收了油画技法和题材,显得更加富丽而又不失雅致。

造型以杯、碟、罐、花觚、笔筒、六角瓶、提梁壶,及文房用具笔洗、印盒等。纹饰以花蝶、蝠鹿、过枝花卉多见。康熙粉彩的产生给彩绘艺术带来了新领域。雍正粉彩代表了清代粉彩的最高水平。

康熙珐琅彩彩料为进口料,有一种玫瑰红或胭脂红料,发色剂是黄金,称为“金红”,很名贵。康熙珐琅彩改变了以往彩瓷用胶水或清水施彩的做法,而是用油施彩。雍正珐琅彩以白地彩绘为主,图案远比康熙丰富得多,以画配诗最为名贵。乾隆珐琅彩品种更为丰富,除了沿袭雍正朝的风格外,还风行色地开光图案,以及圣经等西洋人物故事题材。

造型以碗、盘、花瓶、茶壶等多见。纹饰有一些特别的品种,即诗配画,还有西洋人物,花卉等。康熙珐琅彩的创造把彩绘瓷的制作技术推向了顶端。

清三代的青釉以微量铁为呈色剂,是中国最古老、最传统曾占主导地位的色釉瓷,之后其地位逐渐被其他瓷器所替代。一直到康熙朝的仿青釉瓷器,重新提升了青釉的地位。雍正青釉已能达到相同器物色泽一致的高成品率,实属难能可贵。雍正青釉品种丰富:有粉青、冬青、豆青等。乾隆青釉在工艺上追随前朝,但造型更为丰富。

造型有盘、碗、瓶、炉、笔筒、盖罐、扁瓶、花盆、渣斗、洗、双耳壶,以及仿青铜器。康熙有豆青地青花、豆青地青花釉里红。雍正有印花装饰。乾隆防瓷器在圈足上涂抹一层黑色釉酱。其中雍正青釉的烧造技术达到了历史上最高水平。

矾红瓷器的特点及价格


矾红瓷器又称为矾红釉瓷器,是指在制作的过程中在陶瓷的低温釉上添加颜料,用三氧化二铁悬浊物着色制成红釉或者红彩。矾红釉瓷器的历史要从宋代开始说起,一直延续工艺经过变化和传承,到了清代康熙年间达到了一个顶峰,其技艺已经十分精湛了,但到了嘉庆年间技艺又有所下降。

矾红瓷器的价值

文章开始我们已经简单说明了矾红瓷器的一个历史发展变化,简单的言语其实不能完全说明在历史长河中矾红瓷器经历的制作工艺和风格的变迁,只能说在当时的年代工艺制作和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工具、设备都比不上现代化的今天,因此只有在对艺术执着追求的努力下才能获得一点点的进步和发展。

首先,矾红瓷器的价值最大的体现就是在于,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经过复杂的加工工艺和矾红描绘图案之后低温回炉烧制,这个过程是特别艰难而且耗资不菲的,因此它的价值才会如此惊人。

其次,发展到清代康熙时期矾红瓷器的优秀品质、瑰丽的色彩和丰富的品种更是助长了它的价值。由于清代初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处于鼎盛加之艺术匠人的独具匠心,艺术品的发展都达到了顶峰,因此那个时候的矾红瓷器的收藏价值是很高的。

矾红瓷器的特点

纹理图案呈现出的是一种橘红色,这是由于它的红釉是用氧化铁就是我们俗称的铁锈来做着色剂的,是低温烧制的红釉,因此会呈现出这样的色泽。到了清代康熙年间矾红瓷器的色泽开始变得鲜艳而华丽,虽然矾红瓷器的釉色不如红铜鲜艳但是它独有的韵味还是被许多人所喜爱。一般在制成瓷器时会使用五彩或者斗彩绘的方式,很少会单独使用全部的红釉瓷器,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就是青花矾红瓷器是将青花瓷和矾红釉结合的制法。

总体而言,矾红瓷器最有价值的时期是清代康熙年间,到了雍正和乾隆年间制作的矾红瓷器数量没这么多了,但是品质还是没有衰退的,只是嘉庆年间就逐渐减退了,因此在今天的市场上还是康雍乾时期的矾红瓷器价格最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多了解一些矾红瓷器的艺术价值多走访好的藏品鉴赏,能从中看到这些瑰丽华美的艺术品背后中国古代匠人的聪明与手巧。

清代青釉瓷器特点及价格


中国古代瓷器史上,使用最早,分布最广的一个品种就是青釉,它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发展,到了清朝时期,不仅进入高峰期,且对后世青釉瓷器的收藏产生很大的影响。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清代青釉瓷器的特点和价格,看看到底有什么收藏价值。

清代青釉瓷器的特点

青釉瓷器在清代有很明显的发展,但要说高峰期,非康雍乾三朝莫属。这三个朝代的瓷器制作水平和工艺都有极大的提升,在中国瓷器史上也留下很大的名气。

康熙时期的青釉,种类非常多,像豆青、粉青、翠青、冬青、天青等,都是这个时代的发展。豆青为宋代官窑特色之一,而到了康熙朝,豆青的颜色更加纯净,而且深浅不一样,其中浅色的豆青瓷器比较多见。豆青瓷器的釉面也比较坚硬,底部也有釉色。在康熙民窑中,豆青瓷器也是比较多见的,但民窑豆青瓷器的颜色是青中带黄,也有淡青色的,不及官窑均匀,釉面也不怎么滋润。

康熙时期的东青瓷器比较少见,其特点是釉面平整,而且不会开片。釉底是白釉为多。天青釉的色泽更加纯净,釉层略微肥厚一些,但釉面均匀干净,釉质非常细腻。

雍正时期的青釉种类与康熙朝一样,都是官窑瓷器。不过,雍正时期的青釉瓷器在康熙朝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比如天青釉色瓷器,带有汝窑的味道,也有梅子青的特色,细腻、纯正,非常受欢迎。粉青釉的光泽度很好,颜色极为纯正,釉底和釉身色泽一致。东青釉则分为深浅两种,前者略带黄色,后者犹如湖水一般,非常漂亮。雍正时期的民窑也曾个烧制过豆青,但大多不纯正,不如官窑漂亮。

乾隆时期的粉青质地细腻,釉色纯正不说,釉面也是十分光洁的,而且釉下有浅黄色开片,极为少见,市场价格极高。东青釉的颜色略深一些,开片比较大,但施釉均衡。

清代青釉瓷器的市场价格

据了解,目前清朝的青釉瓷器在市场中有很高的价格,收藏人数非常多。2009年,一件乾隆时期的粉青饕餮纹天球瓶,以2642万港元成交,2005年,雍正粉青青釉弦纹穿带荸荠扁瓶,最终以818.4万港元成交;2015年,清雍正粉青网络尊以1024万港元成交;2013年,清乾隆时期的冬青釉九龙浮雕天球大瓶最终以2306万元价格成交。

从这些拍卖成交的价格可以看出,清朝时期的青釉瓷器市场价格极高,收藏价值也是极大,不过,这些瓷器的种类和存世量也是极少的,想要收藏的难度也非常大。

清代青釉瓷器成交价格参考:

1:清乾隆蟹甲青釉梅瓶,尺寸:高33厘米,估价:HKD 3,500,000 ~ 4,500,000,成交价: HKD 7,906,000 ,成交时间:2017.10.02,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匡时香港2017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蟹甲青釉为清代官窑著名的色釉品种,在清档中被称为‘厂官釉’,因色似蟹甲青色般点点青绿而得名,雍正朝始烧。蟹甲青釉色呈深青绿色,类螃蟹壳色,故而得名。唐英于《陶成纪事碑》中记油绿釉一种,‘系内发窑变旧器色,如碧玉,光彩中斑驳古雅。’梅瓶造型雍容挺拔,端庄大气,短颈丰肩,长腹下敛,体态秀美端庄。全器内外满施茶叶末釉,釉质肥糯细润,釉色黄中带青,其‘黄杂绿色,娇娆而不俗,艳于花,美如玉,范为瓶,最养目’,口沿处色淡露胎,颇具韵味。整器无需人工雕饰,为以釉色天然自成,典雅隽秀的器形与润泽瑰丽的色釉完美地结合,其天然韵致使人领悟到古人非凡的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国陶瓷艺术美观与实用的完美结合的真谛。

2:清乾隆粉青釉灵芝夔龙纹贯耳瓶,尺寸:高30.5厘米,估价:RMB 6,800,000 ~ 8,800,000,成交价: RMB 7,820,000 ,成交时间:2014.05.18,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14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本品尊贵端庄,造型恢弘古雅,通体敷施粉青釉,淡雅娇嫩、莹润如玉,极见匀净雅靓之致,深为其轻逸媚人之风韵所折服。口沿饰如意云头纹一周,两贯耳之间剔刻变形夔龙纹,下承蝉纹,腹部暗刻缠枝花卉纹,枝叶翻卷,柔美多姿,凸起的桃形开光内浅浮雕主题纹饰翠竹灵芝图,但见朵朵灵芝自底而生,下有翠竹掩映,格调甚高。整体纹饰讲究左右对称,每一个细节处理以及线条使转,均能达到如镜影般完全相称、高度一致,可见工致非凡。所雕饰之翠竹灵芝,工绝殊常,较之彩绘装饰更具姿采,自有一番韵味,减地起阳式的图案与媚人的粉青釉融为一体,隐现的翠竹灵芝凹凸起伏,釉层厚薄产生变化,从而使釉面呈现深浅浓淡的色阶与层次,富于节奏韵律,其妙在若隐与若现之间,观之抚之,皆醉人心扉!此式釉下模印、浅浮雕工艺清宫旧称“拱花”,为粉青、冬青釉等摹仿龙泉瓷器唯一使用的装饰手法。拱花原是晚明以来一种不着墨的印刷方法,以凸出或凹下的线条来表现花纹,根据画面物像的轮廓在平面木板上阴刻成凹形线条,用宣纸覆盖于版上,再加上毛毡,以木棍用力压印或用木槌在毛毡上轻轻敲打,刻版上的花纹就能清晰地凸现在纸面上,因此工艺达到的效果与之类近,故名。在清宫陈设档与乾隆早期造办处活计档的记录中随处可见,例如乾隆三年五月初十日下旨烧造一批琢器当中就有“冬青拱花宝月瓶、冬青拱汉文宝月瓶,冬青拱花汉尊”的记载。本品以粉青淡恬之柔美配饰古雅雄浑之造型,实收刚柔相济之妙,可见设计者独具匠心。此式造型清宫旧称为“双管杏元瓶”,凝聚了十八世纪清宫的艺术审美品味,是清宫诸项艺术品步入巅峰时代的见证,榷陶者深谙釉色与造型的搭配之道,针对不同器型配以相应釉色。本品之造型与此等釉水相配有如天作之合,两者相得益彰,既衬托出造型古朴端庄,又彰显出釉色柔润典雅。其成型工艺之繁复,釉色配置之微妙,恐非庸匠可详。其底款之篆法表明其为乾隆早期之物,当为唐窑所出无疑。本品独选翠竹灵芝图装饰既见祥瑞之意,亦蕴含乾隆皇帝自身一份感受。“王者仁慈,则芝草生”、“王者德重则芝实茂”灵芝为古今之祥瑞,亦为仁政与明君的象征,乾隆皇帝对此有着与常人不同的独特体会,其尚为皇子之时就对灵芝祥瑞一事深刻关注。因为灵芝是雍正皇帝最为喜爱的瑞物,具有非凡的涵义。据《清世宗宪皇帝实录》记载,雍正六年十月二十二日,诸王大臣等奏报,景陵(康熙帝陵)宝城生瑞芝五本,光彩辉烂,五色鲜润。雍正皇帝甚喜,朱批“此我圣祖仁皇帝昭示嘉祥景象,朕心不胜感庆”之语。后雍正七年和十二年均在景陵二度发现灵芝,以致胤禛在雍正十年十月底就清军大胜准葛尔部下发的特谕中专门提及“我师奋击,大获全胜……而瑞芝恰产于景陵,天人协应,信而有征。”雍正十年,时为皇子的弘历因此专门前往景陵拜觐并绘画景陵瑞芝,名为《御笔瑞芝图》,可见皇家上下对景陵瑞芝极为珍视。画中弘历赋诗二首,其中“千载嘉祥绵国祚,由来虞舜继唐尧”之句赞咏瑞芝出现昭示当下仁政广布,恩泽万民,符合天道,有如上古三代之治。弘历此举显然是为了取悦雍正皇帝,同时也得到了他的嘉赏。灵芝与乾隆皇帝关系密切的另一事例可见北京故宫现存的郎世宁《采芝图》,该画同样是以景陵瑞芝为主题,描绘弘历采芝归来之情景。画中尚是亲王的弘历身着汉服,旁随童仆,手执花篮,“满贮仙岩芝”。因此,在乾隆皇帝登基前,景陵瑞芝对其影响尤其深刻,钟爱之情自然流露于继承大统之后。本品丽质非凡,品格高逸,此乃乾隆唐窑仿古名品,既成功地诠释宋人崇尚一色纯净之美学理念,又精妙地融入十八世纪清宫独特的摹古情怀,荡漾着乾隆前期御瓷独有的清雅,若置于室内,用之瓶花则秀色怡人,犹可珍也。

3:清雍正粉青釉灯笼瓶,尺寸:29厘米,估价:HKD 2,500,000 ~ 3,500,000,成交价: HKD 7,624,000 ,成交时间:2006.04.10,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6春季拍卖会。

4:清雍正粉青釉观音瓶,尺寸:高27厘米,估价:RMB 3,800,000 ~ 5,800,000,成交价: RMB 6,900,000 ,成交时间:2015.06.06,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5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此粉青釉观音瓶,束颈、丰肩、修腹、敛足,线条比例之和谐如观音玉立,令人有不能妄加增减一分一毫之感。此式观音瓶创烧、流行于康、雍间,器形隽雅高贵,釉面素洁温润,于穆穆之中透出一股尊贵典雅之气。设计甚得天然意趣,线条舒展柔美,富有韵律感,与粉青一色结合宛如天成。工艺精湛细致而无造作之痕,为雍正时期内府花器的上品。

5:清雍正粉青釉刻花大碗,尺寸:直径33.7厘米,估价:HKD 2,500,000 ~ 3,000,000,成交价: HKD 6,860,000 ,成交时间:2011.06.01,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春季拍卖会。

6:清雍正粉青釉划花花卉纹花浇,尺寸:高25.1厘米,估价:HKD 2,000,000 ~ 2,500,000,成交价: HKD 6,840,000 ,成交时间:2005.11.28,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5秋季拍卖会。

7:清雍正粉青釉六棱撇口尊,尺寸:直径20.5厘米,估价:RMB 5,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RMB 6,496,000 ,成交时间:2007.12.03,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7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书款。

此雍正粉青釉六棱尊,呈喇叭口,折肩,腹部鼓起,腹下渐敛;六方委角,造型似莲瓣,覆钵式圈足,外撇。足端露胎,胎质洁白细腻,修足规整。肩部饰一道凸弦纹。器内外及圈足内均施粉青釉。足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此尊线条优美流畅,隽秀娴雅,属雍正御窑上品细料器。匠师深谙釉色与造型的搭配之道,针对不同器型配以相应釉色,若此等高雅之器与魅人粉青釉相搭配,有如天作之合,浑然天成。青釉,是以铁为呈色元素在还原焰中烧制而成的高温颜色釉,此釉色在我国陶瓷史上出现最早,并作为一种最传统的品种贯穿整个中国陶瓷发展史。历史上著名的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官、哥、汝窑器均属青釉瓷, 明清两代君主对此极为推崇,对陶瓷的鉴赏、品评无不以其作为最高的审美标准,古代文献资料中就有明清两代宫廷曾发送宫中旧藏宋器样品至景德镇御厂仿制之记载,《清宫内务府档案》称之为“发宋器”。然而,明清两代颜色釉艺术之变幻却远胜宋代。呈色纯正均匀是烧制粉青釉瓷的传统要求,然而明清两代艺匠却并不满足于此,每每以巧妙的艺术手段,更追求纯正均匀中的微妙变化。此瓶的肩部凸弦以及委角积釉,一如“出惮”之艺术效果,使呈色纯正的粉青釉产生出一种节奏与韵律美感,更使其富于含蓄、高雅的艺术表现力!在此件粉青釉六棱撇口尊中,集中反映出御窑颜色釉瓷丰富的美学内涵。此件粉青釉六棱撇口尊与青花、粉彩等热烈奔放的彩瓷相比,其因不需人工修饰而更富于天然韵致,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内敛的美;与宋龙泉梅子青、粉青以及宋官窑、汝窑器一样,均以媚人之釉色取胜,给人以温润之感,此一审美观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对玉器的欣赏一脉相通,达到如玉般的质感是其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冠以“类脂类玉” 实不为过

8:清乾隆粉青釉六孔瓶,尺寸:高24厘米,估价:RMB 5,500,000 ~ 7,500,000,成交价: RMB 6,325,000 ,成交时间:2018.07.15,拍卖公司:保利(厦门)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厦门2018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拍品造型独特,由六瓶紧密相连而成,每支小瓶均敞口,长颈部各有凸起弦纹一道,圆肩,弧腹下垂,圈足。整器俯视宛如梅花盛开状,中间瓶高耸如花蕊,外周五瓶拱卫似花瓣,内腹相通,造型新颖,于典雅氛围中巧现其思。通体施粉青釉,釉面均匀凝润,色泽淡雅清丽。中间一瓶底落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更添古意。拍场所见此式六孔瓶尺寸大多较小,惟拍品与乾隆朝同类品相比不但体积大,且传世稀少,凸显秀丽端庄之气韵。此外,肩部以下瓶腹连通,且外周五瓶形制如一,此式器制作难度极高,是代表乾隆朝制瓷工艺水准和新颖设计的独特佳作,制作考究,更显其珍。联瓶器形首创于雍正年间,盛兴于乾隆时期,而六孔瓶更多见于乾隆官窑制器。查清宫档案可知此类器形多施茶叶末、各式青釉等,亦有青花缠枝莲品种,正如其中记载:「乾隆三年五月初六日,司库刘山久催总白世秀来说太监高玉交……厂官釉六孔瓶一件、月白釉六孔瓶一件……传旨着将……交与唐英照此釉水烧造另改花样……其余八样(六孔瓶在内)照样烧造……钦此。」又如「乾隆六年十月初八日,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高玉等交……冬青釉六孔瓶一件,传旨将……各式磁器等俱配座……于本年十一月十三日,司库刘山久、白世秀将配得紫檀木座冬青釉六孔瓶一件持进……」「乾隆五十四年五月初一日,收董诰官釉六孔花插一件」。

霁红釉瓷器的详细特征及价值走向


霁红釉又称鲜红釉、宝石红釉、霁红釉、积红釉、醉红釉,是一种极为名贵的颜色釉。霁红创烧于明早期,因作为皇帝御用,并用于礼敬天地日月的名贵红釉瓷,故名”祭红“。霁红釉色深沉,釉面光润,不流釉,不脱口,不开片,无黑点、无色斑、无色斑,非常珍贵。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霁红达到艺术高峰,但在明末失传。清代康熙、雍正时期,在皇帝的支持和参与下曾倾尽良工复烧霁红。遗憾的是在清乾隆后霁红釉的烧制再度失传。

“霁红”,在宣德时也称“宝石红”;其后,才有人称为“祭红”和“积红”。它们数量稀少,因烧成难度极大,从明代宣德以后一度衰退,工艺师望而生畏,直至康熙期间才恢复,但呈色多为黑红。雍正时亦釉色浓淡不匀,多有缺陷,也有烧成褐红、粉红,以至苹果青等色层。至乾隆初期,还偶有精品。

霁红被誉为千窑一宝,其主要特点是釉中无龟裂纹理,不甚透明,不流釉,不脱口,不开片,热稳定性较好,尤其是其釉色鲜红却不刺目,宛若凝固的鸡血一般,有一种深沉安定、莹润均匀的高雅之感,非常漂亮。《历代名瓷图谱》中云:“祭红,其色艳若朱霞,真万代名瓷之首冠也!”了解更多的历代陶器瓷器知识。

陶瓷的艺术就是火的艺术。不同成分的釉料在不同温度、不同烧成气氛中可以产生千变万化的颜

色,火改变了陶坯的化学成分,火把泥土变成了晶莹剔透的宝石。景德镇人创造了祭红、郎红等彩色陶瓷,也创造出陶瓷的神话。现在,景德镇人依然延续着500多年古老的技艺,也延续着土火相融的传奇。

特点一:霁红釉瓷器没有裂纹,有非常好的热稳定性。因为祭红釉瓷器的这个特点,所以它非常适合被用来制作成为餐具、茶具、酒具等一些日用瓷器。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的原料与配方中的氧化钾和氧化钠的膨胀系数比较小,如果系数大的会就会出现裂纹了,如果氧化钾和氧化钠再多一点,膨胀系数更高,产生更多的裂纹之后就会成为纹片釉,比如钧红以及郎窑红就是两个列子。这种制品非常易碎,所以要要加厚坯胎的方法来保护它们。因此,大多数铜红釉瓷器的坯体都是比较厚的,只有两种除外,一种是美人醉,还有一种就是祭红釉了。

特点二:霁红釉瓷器釉面不流。因为祭红釉瓷器的这个特点,所以它不会脱口,口项和底坝会形成非常魅力的灯草边,坝子也不会粘着垫饼,坯胎十分轻薄。

特点三:工艺处理得好,血红色调赏心悦目。祭红釉的釉层比较细胞,而且是在没有经过煅烧的生坯上,在烧制的过程之后,氧化对釉面具有损害作用,因此,祭红釉比钧红以及郎窑红的成品率都要低,烧制的难度要比前两者大得多,所以就更加显得难能可贵了。

祭红釉,釉色深沉,釉面光润,釉中无龟裂纹理,不甚透明,不流釉,不脱口,不开片。它以铜为呈色剂,用普通制釉原料,加入釉灰、氧化锡,生坯挂釉,高温还原烧成。有的祭红釉料配制时,还往往将黄金、珊瑚、玛瑙、玉石等珍贵之物碾成粉末掺入其中,不惜工本。祭红釉是利用铜在还原气氛下呈现红色烧制而成,但这种生产气氛不易控制,因而十分名贵,明中晚期曾一度失传,至清代才恢复烧造,色泽更加艳丽、多样。

霁红釉瓷器近几年拍卖成交记录:

LOT号拍品名称估价(万)成交价(万)拍卖日期拍卖公司状态

1313清乾隆 霁红釉描金题诗400.00-500.00万 1,916.00万2005-11-28佳士得

0043明代 霁红釉鱼藻纹碗800.00-800.00万 990.00万2017-11-29国大鼎盛

4041明代 霁红釉高足碗360.00-720.00万 616.00万2016-11-11奥斯汀

0055光绪 霁红釉深腹宫碗476.20-476.20万 605.00万2018-01-31国大鼎盛

0047霁红釉碗470.00-470.00万 475.00万2017-05-28香港皇室贵族

景德镇至今还流传着一个凄美的传说:明宣德年间某天,皇帝着红袍偶从一件白瓷器旁走过,发现白瓷被映成了红色,独具魅力。于是,令景德镇御窑厂马上烧造。可窑工们几经试验,都烧不出令朝廷满意的红色祭器。眼看时限将到,再烧不出来就要大祸临头。此时,一位老窑工女儿得到仙人托梦,要她投入窑火中以血染瓷。于是,她趁人不备投身窑中,只见一团炽热的白烟腾空而起,满窑瓷器皆成红色。为了纪念这位烈女,人们就把这种红色瓷器叫做“祭红”(霁红)。这种被蒙上神秘色彩的祭红瓷,红而不艳,静穆凝重,深受历代帝王喜爱。清乾隆帝曾在观赏一只宣德祭红梅瓶时大喜,特作《永宣窑霁红瓶》一诗赞许:晕如雨后霁霞飞,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比画翻嗤画足空。

也有人说,窑工们多次试验无果,督窑的太监就把一批窑工关进监狱。扬言再烧不出红釉瓷,时限一到,就要通通问斩。一位老窑工的女儿闻讯赶来,发现父亲已身陷囹圄。为救父亲,女儿纵身跳入窑火之中……窑工们开窑时惊奇地发现,里面的陶坯竟呈现血一般的红色,红色祭器终于烧成了。为了纪念她,人们将这种红瓷称为“祭红”,并在每次封窑时,都会用砖砌成少女的形象,该习俗一直延续到至今。以后,历代皇帝都曾不惜财力烧制祭红,无奈这种殷红的瓷器,如同神话中的宝物,十分难得。今天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的近万件藏品中,仅存一件破碎残缺的明代宣德祭红釉刻龙纹梅瓶。

雍正颜色釉瓷器的发展成因及特点


清雍正朝官窑瓷器,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虽然仅存13年,但粗湛绝妙,无与伦比,尤其是颜色釉方面成就卓越,仿古创新,新添十数种鲜艳的新釉色,代表了雍正官窑的最高水平,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至今没有人能够超越。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雍自朝颜色釉的高度发展呢?除了正处在“康乾隆盛世”,国库充盈的因素以外,还有三方面的原因是至关重要的。

(一)雍正皇帝的个人喜好

封建社会中,皇帝的个人喜好往往可以影响整个朝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倾向。一般的文人士大夫,仅仅沉湎于自我欣赏,而最高统治者的审美则可以贯穿到所有的宫廷艺术品的制作中。雍正皇帝学养深醇,眼光极高,追求器物的至善至美,对御用颜色釉情有独钟,“上有所好,下必从焉,”御窑场把皇帝的喜好作为色釉调配的唯一标准,严格按照造办处提供的样品配釉烧制,生产出一批胎土细腻,体现宫廷艺术雅、秀、精、巧的高贵气质的颜色釉瓷器。

《清宫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下简称清档)记述了养心殿造办处每年所做的活计,其中多处提到颜色釉瓷器。

“雍正四年六月十一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员外郎海望持来双喜耳瓷瓶一件。奉指:此瓶釉水虽好,称不得上好,尔传年希窑再烧时比此颜色做精细,著款式亦更改些,再造办处亦照此颜色釉水合配著看。”

“七月初九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郎中海望持出各色瓷碗二十七件、盅二十件、盘二十件、小碟六件、渣斗一件、小花瓶五件。奉旨:交年希尧做样用。钦此。”

内务府造办处的木作和漆作每年都要给收贮的东西配置附件,配木座、做囊匣。每年春、秋两季景德镇运到皇宫的瓷器也会先挑出好的请皇上过目,以决定来年御用瓷生产品种和数量。在进呈上来的瓷器中也有为数不少的颜色釉瓷器。查阅《清档》,雍正色釉品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可见雍正皇帝对颜色釉瓷器偏爱有加,雍正颜色釉的高度发展与皇帝的喜好密切相关。

(二)年窑

所谓“年窑”,是指雍正四年到十三年清政府派年希尧任淮安关税管理时景德镇御窑生产的瓷器,人们习惯地称之为“年窑”。年希尧——清康熙、雍正汉军镶黄族人,初任工部待郎,雍正三年受到其弟年羹尧事件的株连,罢官免职。雍正四年被重新启用为内务府造办处总管,兼理景德镇窑务。年希尧出身官宦名门,有相当的艺术素养和管理才能,任职长达十年之久。清人蓝浦《景德镇陶录》记述年窑时说:“选料奉造,极其清雅,……琢器多卵色;圆器莹素如银,皆兼青彩或描锥暗花玲珑诸巧样。仿古创新,实基于此。”年窑仿古创新成绩斐然,一些纯色釉的品种堪称一流,乾隆年间的《查礼铜鼓书堂遗稿》“年窑墨注歌”赞颂到:“国朝陶器美无比,迩来年窑称第一,不让汝、定、官、哥、均,何况永乐之坯宣德质。”

年希尧为雍正朝封缰大吏年羹尧之兄,雍正三年十一月,年羹尧被赐死,受到株连的年希尧,暂时被夺官降职,第二年正月旋即复出任内务府总管的要职。这种情形在“一人有罪,株连九族”的封建社会是非常少见的。雍正唯贤是举,看中翰林出身年希尧非凡的管理才能和艺术素养。诚然,年窑的具体事务是督窑官唐英做的,但年希尧十年如一日恪尽职守,上通下达地贯彻皇帝的意图,严格把握宫廷御器的使用标准,对雍正官窑的贡献功不可没。皇帝对他的工作相当满意,尽管档案中没有看到更多的赞誉之词,但雍正每一次心血来潮看中的新玩意儿,都差人交年希尧“照样儿”烧瓷器,过不了多久新样儿瓷器就会呈现在皇帝面前。只要是雍正喜好的瓷器品种,无论技术难度有多大,年希尧总是全力以卦地组织研制烧造,一遍又一遍地请皇上过目,直到皇帝满意为止。雍正对官窑瓷器的质量要求十分严格,苛求得近乎于吹毛求疵,在他的眼皮底下连任十年之久的督窑官,没有超出常人的才干是根本不可能的。年希尧可以承接皇上支派的各种活计,《清档》多有记载:

“雍正四年八月初八郎中海望持出宜兴挂釉瓶一件,奉旨:镟一木样将两头收细,交年希窑烧造,再著年希窑烧圆球瓶径八九寸,上开口径二寸,肚内安插花管高二三寸,径三四寸,做木样交年希窑烧造。钦此”年希尧也是雍正朝《清档》中被提到名字最多的人,最早的一条记述是“雍正四年五月十三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太监雅图交白瓷把杯一件,交年希窑照样烧造。钦此。”最晚的一条记述是“雍正十三年七月十九日郎中苏合纳,司库常保交霁红高足茶圆木样一件。传旨:著交年希尧照木样烧造一百三十件送来。钦此。本日将木样一件交年希尧家人郑天锡持去。讫。”

年希尧任总管督窑的时间是雍正四年到十三年。雍正元年到三年的这段时间,因雍正尊家法为父康熙和生母孝恭仁皇后母守孝三年,御窑厂生产十分有限,四年以后一切恢复正常,才开始大规模的烧造活动,年希尧在任期间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干和管理才能,使雍正“年窑”取得举世闻名的新成就。

(三)唐英

唐英,字俊公,号蜗寄,汉军正白旗人。康熙三十年16岁时在养心殿任职。雍正六年派往景德镇督理陶务,他虽然雍正六年到任,但赴景德镇之前就已经在养心殿造办处任职三十余年,通过刻苦自学和宫廷艺术的耳濡目染,精通经史诗文,能书善画,成为功底深厚的清代工艺美术大家。早在雍正元年即被皇帝常识,安排在养心殿造办处负责设计画样工作。

《清档》记述:“雍正元年正月十三日怡亲王交定窑小瓶一件随乌木座、……定瓷炉一件随紫檀木盖、座。王谕:俱交唐英照样画。遵此。”

“雍正元年二月十三日怡亲王交油泊葡萄式小盘一件,着唐英照样画样。”

不仅画器样,唐英还擅长画美女,他的宫廷美人画很得雍正常识,“雍正三年十一月初二日,圆明园九州清晏仙楼的楼梯北面贴的美人画一幅。奉旨:画得款式甚好,尔着唐英画美人,其衣纹照先画的衣纹一样画。钦此。”

唐英凭藉自己的绘画功底,经过刻苦学习和实践终于成为烧瓷内行。他在《陶人心语》中自述到“杜门谢郊游,聚精会神,苦心竭力,与工匠同息食者三年。抵九年辛亥,于物料、火候、生克变化之理,虽不敢谓全知,颇得于抽添变通之道。讲求陶法,于泥土、釉料、坯胎、火候,具有心得,躬自指挥。”唐英是实干家,他撰写成《陶成记事碑文》,概括了五十七个烧造品种,其中有近三十种颜色釉。“仿古采今,凡五十七种。自宋大观,明永乐、宣德、成化、嘉靖、万历诸官窑、及哥窑、定窑、均窑、龙泉窑、宜兴窑、西洋、东洋诸器,皆有仿制。其釉色有白粉青、大绿、米色、玫瑰紫、海棠红、茄花紫、梅子青、骡肝、马肺、天蓝、霁红、霁青、鳝鱼黄、蛇皮绿、油绿、欧红、欧蓝、月白、翡翠、乌金、紫金诸种。又有浇黄、浇紫、填白、描金、青花、水墨、五彩、锥花、拱花、抹金、抹银诸名。”

由于他本身就是工艺美术大师,精通瓷器烧制的所有的工艺流程,致使雍正朝颜色釉烧制水平有了跨越式提高,他为雍正颜色釉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四)故宫收藏的雍正颜色釉瓷器

颜色釉是指釉料的装饰颜色。在制作无色透明的釉料时,加入金属氧化物作为呈色剂。颜色釉有单色釉与杂色釉之分;单色釉也叫纯色釉,是指单一的颜色,如天蓝、祭红、霁青、霁蓝、黄釉、白釉、绿釉等釉色;杂色釉是指烧制过程中釉的相互交融变幻呈现的多种色彩,如窑变、青金蓝、洒蓝、铁锈花、虎皮斑、炉均釉等。

初步统计,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雍正官窑颜色釉瓷将近两万件,包括二十多个品种,质量、数量堪称一流。其中绝大多数是清宫旧藏,也有少数是解放以后由国家调拨及其他渠道收购而来。大凡唐英《陶成记事》提到的釉色几乎都囊括在内,仿古诸釉的凝重;淡黄釉的典雅;霁红釉的高贵;霁蓝釉的肃穆;胭脂水釉的妩媚;天蓝釉的静谧;粉青釉的晶纯;秋葵绿釉的鲜嫩;洒蓝釉的飘忽;窑变釉的奇妙,美不胜收。现将藏品概况简述如下:

1.仿古釉

雍正朝仿古釉主要有仿宋汝、官、哥、定、均五大名窑及宋龙泉窑青瓷。《清档》中多有记述:“雍正六年五月二十六日太监刘希文、王太平、王常贵交来仿大官窑四喜尊二件、仿龙泉出戟纸槌瓶二件、冬青窑双环耳瓶一件、仿冬青窑花囊、仿宋磁紫金釉梅瓶二件、仿汝窑铈袋瓶一件、仿龙泉双圆瓶二件……仿龙泉八方双管瓶八件、……仿汝窑胆瓶一件、……仿定窑胆瓶二件、……仿龙泉天球尊四件、仿龙泉窑双圆合壁瓶大小二件、仿定窑双环瓶一件、仿定窑三喜尊一件、仿定窑花囊一件、仿定窑盘线瓶一件。传旨:著配漆架座,先将各样款式每样做成木架一件,呈览再做。

仿官釉——唐英著的《陶成记事》中称之为铁骨大观釉,有月白、灰青两种。数量在清雍正仿古釉中最多,造型也最丰富。旧藏品有:蒜头瓶、撇口瓶、盘口瓶、鸠耳瓶、双耳穿带瓶、如意耳宝月瓶、三孔葫芦瓶、天圆地方葫芦瓶、绶带耳葫芦扁瓶、五孔弦纹方瓶、三系梅瓶、四系瓶、兽耳衔环瓶、包袱式瓶、花瓣口花觚、石榴尊、灯笼尊、双耳炉、侈口花浇、莲蓬式香插、盏托、灵芝水丞、鸭蛋水丞、桃式洗等二十多种样式,制作非常规整,相同的造型的器物有统一的规格和尺寸。高30厘米以上的中型陈设器皿居多,实用的盘、碗、碟类较少。胎体一般稍厚重,釉色均匀,青中略泛灰色,大多有疏朗而浅的开片,也有少量没有开片纹的器物。绝大多数的器物底部都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或“雍正年制”四字的暗刻篆书印章款,无款器极少。许多造型都是按照清宫旧藏的宋官窑为摹本烧制的,“雍正三年四月二十三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员外郎海望奉旨:着照官窑缸的尺寸画样呈览交江西烧造处烧造。钦此。”

“雍正四年正月二十八日怡亲王交大官窑圆碟一件。王谕:照样做出样来。”

仿汝釉——旧称铁骨无纹汝釉,大多呈深天青色,制品的数量仅次于仿官釉,许多造型多与仿官釉重复,只是种类减少。“雍正三年四月二十七日奏事太监刘玉交乳(汝)窑瓷炉一件……,官窑瓷炉一件,哥窑瓷炉一件。传旨:乳(汝)窑炉上照官窑炉座样配座子……,六月二十五日,……怡亲王呈进。”

雍正时期新添的造型有高足尊、直椎瓶、折角六方瓶、钵缸、莲子罐、深腹大碗、盘等。釉色青中闪蓝,类似深天青色,款识常见的篆书六字印章款,也有“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的。

仿哥釉——旧称“铁骨哥釉”,有粉青、米色两种,造型比仿官、汝釉少,盘口瓶、双贯耳方瓶等与仿官、汝釉相同,另有新增的三孔穿带耳扁瓶、双耳四系瓶、乳钉石榴尊、双鱼耳香炉、笔山子、笔洗、水丞等文房小件器皿。釉色青中泛浅灰者居多,釉青有类似“金丝铁线”深浅交错的开片纹,多数制品圈足内暗刻六字篆书印章款,少数不带款识。

仿钧釉——是雍正官窑最具特色的品种之一。雍正七年,唐英派吴尧圃到河南了解宋钧窑的配方,其后迅速地将失传三百多年的宋钧窑全面恢复,一方面烧制成功玫瑰紫、海棠红、红斑块、月白等与宋钧窑十分相像的釉色;釉很厚,釉面有棕眼和“蚯蚓走泥纹”,底部刻一至十的大写的数字,无款识,完全模仿宋钧窑制作。另一方面创烧了窑变花釉,掉成以红色窑变为主的“火焰红”,或是以青蓝窑变为主的“火焰青”,釉表光洁明亮,玻璃质感极强,有如升腾燃烧的火苗向上窜动。造型有胆式瓶、盘口瓶、荸荠扁瓶、鼓钉洗等,底有“大清雍正年制”篆书六字印章款。窑变花釉中还有炉均釉、青金蓝、碧玉釉等珍稀品种。

仿定釉——雍正朝的仿定窑制品中有凸印花鼎炉、双系凸印花扁瓶、出戟花觚、印花花囊、葫芦瓶、印花盘、印花碗和撇口小瓶、小盒、小罐等小件的器皿。釉色浆白泛黄而不透明,釉表多有细碎的开片纹,胎体较轻,一般都有凸雕或印花的辅助装饰,花纹规整细腻,器底有釉下暗刻的“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印章款;和少数暗刻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雍正年制”。

2.黄釉

黄釉,为明清两代宫廷中的至尊之色。日常餐饮所用的盘、碗绝大多数为黄釉器。黄釉的呈色剂是氧化锑,雍正时在氧化锑中加入不同数量的铁,使色调发生丰富的变化。此时的黄釉有娇黄(浇黄)、淡黄、蜜蜡黄、鳝鱼黄等,有名的淡黄(蛋黄)为雍正新创,色薄而淡,滋润无比。

雍正黄釉,不像康熙朝那样在素坯的涩胎上施釉,而是在烧好的白瓷上施低温黄釉,所以十分洁净,蛋黄釉多见小件薄胎盘、碗器物,有少量凸雕莲瓣的黄釉盘口径可达40厘米。黄釉有里外全黄、里白釉外黄釉之分,盘、碗的底白釉内多有青花六字楷书款:“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六字篆书印章款的器物较少。黄釉制品的用途主要是祭祀用品和日常餐饮。据《清档》记载:“雍正元年正月十六日,怡亲王黄瓷盘六十件,黄瓷碗八十个。王谕:此盘碗上配做铜果托果罩。遵此。”一般来说日用餐用盘、碗是不必配置铜果托果罩的,只有盛装供果的盘、碗,便于祭品的摆放才需要配托罩。

清代祭器所用之色,沿袭传统的天玄地黄之说,按照五行中的水,火,木,金,土配以对应的五色;青、赤、黄、白、黑来祭拜不同方位的神灵。国家大祭中“圜丘、祈谷、常雩用青。方泽用黄,日坛用赤。月坛用白;社稷,先农用黄。”

日常餐具方面,皇帝、皇后可以无定额地使用最尊贵的黄釉器皿,皇太后份额下,每年供应“黄瓷盘二百五十个,各色瓷盘百,各色瓷碗五十。”皇后略少,用“黄瓷盘二百二十,各色瓷盘八十,黄瓷碟四十,各色瓷碟五十,黄瓷碗百,各色瓷碟五十。”以此类推,皇贵妃使用里白外黄瓷,贵妃、嫔、贵人、答应、常在位序的中下等嫔妃们则与纯黄器无缘。“雍正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茶房笔贴式常宁送来散秩大臣茶饭房总管马哈达等咨称,本房奏茶饭房黄瓷碗、黄磁盅现不足用,饭房欲添二等黄瓷碗三十件、三等黄瓷碗二十件,黄磁盅三十件,茶房欲添黄磁盅二十件,共添一百件。……请海望行与该处烧造等语……奉旨:交总管取用。钦此。”

3.青釉

青釉的历史最悠久,自东汉创烧以来一千八百多年盛烧不衰,宋青瓷的成就已经举世闻名。然而真正呈色稳定,毫厘不差的青釉,最终完成于清雍正时期。雍正官窑青釉颜色的深浅可分为粉青、冬青、豆青三大类。(仿古青釉此前已述)从这三种最正宗青釉中繁衍出天青、虾青、淡青、霁青、橄榄青、蟹甲青等数种新色釉,最深的蟹甲青近乎于墨绿;最浅的淡青近乎于月白。青釉的造型非常丰富,仿古造型有高达六十多厘米的双牺耳尊、穿带瓶、贯耳方瓶等大件器物和中等大小的象耳尊、五孔方尊、羊头尊、石榴尊、撇口瓶、水丞、笔山、笔洗、镇纸、笔筒等陈设及文房用品。大小适中的陈设瓷釉下多有雕刻精细的印花,划花装饰,极其文雅美观。呈色最深的蟹甲青釉,色青绿,光泽极强,闪耀赤、橙、黄、绿青、蓝、紫永不消退的七彩晕光,底有六字篆书印章款“大清雍正年制”。粉青、冬青釉器物的底款多见“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龙泉青釉在雍正朝青釉中占有一定的比例,造型除仿宋以外,还仿明宣德青花灯笼尊、带盖豆等,釉下都有清晰典雅的印花装饰。

4.白釉

白釉一般认为是最容易控制的,其实不然。雍正时期的白釉并不是现代工艺上所指的白色乳浊釉,而是一种有玻璃质感的透明釉,完全依靠胎土本身的白度呈现出白色。对胎土的精纯度要求非常高,稍微有一点杂质就会影响釉面的纯净。雍正白釉有高足杯、带盖豆、撇口瓶、三足炉、茶壶、酒盅、大盘、小碗等,胎薄体轻,有不少仿永乐甜白的高足把杯,釉下暗刻双龙纹或缠枝花卉,杯里心有暗刻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雍正年制”,十分典雅。

这种白瓷把杯,(高足杯)是祭祀用品。《清档》记载:“雍正四年五月十三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太监雅图交白瓷把杯一件,交年希尧照样烧造。钦此。”白瓷作为祭器的使用主要是在“夕月坛(月坛)主白,祭器有白瓷碗三个、白瓷盘大小各二十个、白瓷酒尊各二个、白瓷壶一执、白瓷盘一面。”查阅《大清会典》不论是主青的天坛,还是主红的日坛,祭桌上祭酒的酒壶一律为白釉,式样相同的白釉酒壶,应当是各坛通用祭酒用器。雍正白釉酒壶数量最多,壶身椭圆形,细弯流,高提梁,典雅秀美,是理想的祭酒用具。

5.红釉

以铜为着色剂的高温铜红釉,元代已经十分成熟,“明永乐以鲜红为宝”,宣德年间的宝石红更胜一筹。雍正官窑为恢复宣德宝石红的优良传统,不惜工本,在釉中添加玛瑙、珍珠等贵重的原料,烧成呈色稳定均匀的祭红釉。祭红釉色深红浓厚不流淌,面若桔皮无碎纹,温润光亮,祭红对烧成气氛敏感,成品率极低,乾隆以后失传。雍正藏品中有祭红梅瓶、玉壶春瓶、撇口瓶、橄榄瓶、长颈瓶、蒜头瓶、扁瓶、高足把杯、高足盘、双陆尊、鼓钉洗、小水丞、小酒盅、小杯等十多种造型。祭红器里白外红者居多,也有里外全红的,款识有青花双圈楷书六字款和青花双方框六字楷书两种。

雍正十三年七月十九日郎中苏合纳、司库常保交霁红高足茶圆木样一件。传旨:著交年希尧照木样烧造一百三十件送来。钦此。本日将木样一件交年希尧家人郑天锡持去。讫。”

雍正红釉还有一种以金为着色剂的胭脂红釉,较浅的近乎于粉红,俗称胭脂水;较深的接近玫瑰红,俗称胭脂红。造型有小瓶、碗和小高足酒盅等,数量极少,极其名贵。

6.蓝釉

雍正祭蓝,旧称霁青。仿宣德宝石蓝釉烧制而成,这种失透、匀净、釉表布满橘皮棕眼的深兰釉,与祭红有相同特征,宁静肃穆,与天坛祈年殿上的琉璃瓦颜色一致,极适于天人相接的祭祀场所。雍正祭蓝釉造型有玉壶春瓶、胆式瓶、穿带瓶、折肩撇口瓶、圆洗、盆奁、茶壶、盖钵、高足豆、高足碗、大碗、盘、碟等,釉深浓沉静,厚而均匀,有里外蓝釉与里白外蓝两种,底均有青花六字双圈六字楷书“大清雍正年制”。清代皇室每年要祭拜京师的天、地、日、月、先农、先蚕、社稷诸坛,以及风、云、雷、雨诸神庙,还要祭拜皇宫内设置的家庙奉先殿;坤宁宫每年元旦,冬至,万寿之大节也要举行隆重的祭祀礼仪。祭祀时需要盛装牛头、羊头和牲畜皮毛和内脏,需要许多巨大的盘、碗。雍正祭蓝釉有一些胎厚体重的巨大的盘、碗是典型的祭祀用瓷。

除此之外,雍正朝的厂官釉、米色釉、鳝鱼黄、秋葵绿、西湖水、鹦哥绿、孔雀蓝、仿古玉、仿漆釉等十数种颜色釉也十分出色。

总而言之:雍正颜色釉由于皇帝本人的喜爱,启用年希尧、唐英等翰林艺术家管理窑业,仿古创新,集中国古代色釉瓷器之大成,创造出数十种具有宫廷风格的颜色釉瓷器,它们纯正高雅;超凡脱俗,代表雍正官窑的最高水平,成为后人追寻的光辉典范和楷模。

豇豆红 珍贵的红釉瓷器


豇豆红瓷器首创于清朝康熙时期,它是尤为珍贵的铜红釉品种,在高温条件下烧造而成。表面呈分布不均的粉红色,常伴有绿色斑点,和红豇豆颜色相似,故而得名。

铜红釉的雏形出现在唐朝的长沙窑;在宋朝时期钧窑工匠基本掌握了钢红釉的烧造技术,但是未能烧出好的铜红釉瓷器;在元朝末期,景德镇窑成功烧出豇豆红;在明朝永乐、宜德年间,景德镇御窑工匠完全掌握了铜红釉烧造工艺,先后创制多个红釉品种。在清代康熙时期,工匠创制出郎窑红等新品种。红釉瓷器烧造在明代前期表现不错,但在成化之后一度陷入低迷,但是清代却创烧了很多红釉瓷器,实在是泽被万世。清代的红釉瓷器烧造相当繁盛,光是品种就有十余种,成功创烧郎窖红,意味着清代的红釉瓷器烧造工艺又上了一个阶段。而豇豆红瓷器是比郎窖红瓷器还要珍贵的一种高温铜红釉,再加上中国人推崇红色,其在清代瓷器中的地位之高可想而知。

豇豆红不如郎窑红那般热烈浓艳,它是一种深浅相宜的粉红,温润雅致,赏心悦目。瓷器的釉色是烧造过程中不断变化而形成的,一些瓷器的红釉中有苔斑,显得颇有意趣。一些红釉中掺杂深红色苔斑,一些红釉中掺杂绿色苔斑。含有绿色斑点的红釉瓷器,被人们称作““美人祭”和“美人醉”;颜色更淡一些的红釉瓷器,被人们叫作“娃娃脸”和“桃花泛”,虽然不如前者惊艳,但是却非常耐人寻味;颜色比前者更加浅淡或暗淡浑浊,被人们叫作鼠皮”和“偷树皮”。

若要在红釉瓷器的形容词前加上一个“最”字的话,豇豆红可以说是“最”珍贵的红釉瓷器。之所以豇豆红瓷器如此珍贵,一是因为豇豆红如美人面、婴儿脸一般精美细致;二是因为豇豆红的烧造难度非常大;三是因为只有清代康熙时期才生产豇豆红,并且只有皇室才有资格使用,故而流向民间的豇豆红非常罕见,大多是一些文房用具之类的小器。

豇豆红仿品或釉色黯淡昏沉,或器型线条呆板,即使和真品有相同之处,但是也远远不及真品,这主要是因为后人难以掌握豇豆红复杂的烧造工艺。大家在购买豇豆红瓷器的时候,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辨识真伪。

清珐琅彩瓷器及特征


珐琅彩是彩瓷品种之一,系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将铜胎画珐琅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烧的彩瓷新品种。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量最大,乾隆以后少有制作。按照清代宫廷档案记载和珐琅彩瓷器原盛匣之标识,珐琅彩瓷器之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

黄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

珐琅彩瓷器是专供帝后玩赏的艺术品,宫廷控制极为严格。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器多以胭脂红、蛋黄及蓝色作地,还有一类特有的在宜兴紫砂胎上画珐琅彩的器物。典型雍正、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器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珍品,是中国古代彩瓷工艺臻达顶峰时期的产物。那些形状看似普通的珐琅彩盘、碗、瓶等,已摆脱被用作餐具的功能,纯属能给人们视觉带来美的享受的艺术珍品。

珐琅彩工艺极其讲究,选胎要求胎壁极薄,画工要求均匀规整,图案色彩搭配要求结合紧密,胎质施釉要求极细,釉色极白,而且釉表面光泽没有桔皮釉、浪荡釉,更没有棕眼的现象,因此要使珐琅彩“白璧无瑕”其工艺可见复杂。珐琅彩瓷属于专供皇帝和皇后玩赏的艺术珍品,所用瓷胎均由景德镇御窑厂提供,致使珐琅彩瓷器成为清代瓷器中最为名贵的品种。

黄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底款

清朝珐琅彩的特征

一、康熙时期的珐琅彩

康熙珐琅彩瓷器多以蓝、黄、紫红、松石绿等色为地,内容多为缠枝牡丹、缠枝西蕃莲、缠枝秋葵,也有写生花卉。其色彩、绘画、款式皆同于当时的铜胎画珐琅器。构图上是对称而规矩的图案,花大叶大,内容简单。康熙珐琅彩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色彩和绘画都在器物外面,内壁洁白。施色匀净。如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是当时的宫廷御用瓷器,碗口敞开,深弧壁,底圈足。内施白釉,外壁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装饰。足内也是施白釉,有胭脂彩双方栏“康熙御制”图章式款。此碗在宝石蓝底色的衬托下,以紫红、金黄、草绿色绘就的缠枝牡丹显得格外娇美,具有康熙朝珐琅彩瓷器的典型特征。

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

二、雍正时期的珐琅彩

雍正初期时珐琅彩绘变化不大,画工们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以“院画”为底稿,以“勾、画、皴、染”为绘制工艺,绘画题材多为寓意深刻的芙蓉鸳鸯、灵芝水仙、锦鸡牡丹、梅兰竹菊、翠竹麻雀、秋树八哥等,更有各种山水楼阁画面。画面再配与景相融合的诗句,致使画面文笔生辉。尤其是雍正水墨珐琅彩和蓝彩山水珐琅相当精美。

三、乾隆时期的珐琅彩

乾隆珐琅彩绘画又有了新的发展。画式画法中的阴阳向背与凹凸感不仅出现在纸绢画上,也出现在珐琅彩瓷器的绘画上。珐琅彩绘上有用矾红勾画面部的,用不同浓淡、深浅、颜色表现人物衣衫,配景极为传神。“锦灰堆”画法的大量运用就是在一种彩色质地中用各种颜色绘制各式各样的织锦纹、丝绸纹和其它花纹,花纹中又添绘各式各样的缠枝花和其它图案,所以也叫“锦上添花”。“锦灰堆”这种繁密的华丽是乾隆在位时的流行时尚,而且愈演愈烈。乾隆后期,“锦灰堆”内还要根据画意的主题描绘大开光,再有多个小开光的也不新奇。开光内绘画山水、人物、诗句种种,极尽奢华之事。圈足外墙绘一周变形如意纹。色彩繁富艳丽,形态栩栩如生,如非技高艺精者是不能胜任的。纹饰空白处墨书题诗,是乾隆时期人物、花卉合璧的开光珐琅彩瓷艺术珍品。

珐琅彩是与瓷共舞的陶瓷文化、绘画艺术,是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形成的,是匠师和艺术工作者们长期在陶瓷绘画发展中不断的创作和积累,带有继承性和深厚的民族文化。

红釉瓷器(组图)


矾红彩藏草瓶 (--对) 清乾隆 高22厘米

估价:RMB80000一100000

此类器是清宫廷赏给藏传佛教喇嘛插草供佛之用品,故名"藏草瓶",又名"甘露瓶"。唇口,细长颈分段,中下部凸起一周,鼓腹,束颈,弧形足,以矾红绘折枝莲纹,此瓶主要流行于乾隆朝.

珊瑚红御题诗菊瓣形茶盖碗 (一对) 清乾隆 口径11.2厘米

估价:RMB1O0000一120000

通体满施红釉,碗腹较深,碗盖弧形,均模印成菊花瓣状,碗底盖顶上的圈足和把环束腰外翻,内描金"乾隆年制"四字篆体印章款,碗心和盖心亦描金乾降御制诗,落款为乾隆丙申年,即乾隆四十一年(1776),乾隆时期仿制各类工艺品的瓷器制作成就极高,此对菊瓣形茶盖碗的釉色为模仿福建红皮漆制品,惟妙惟肖。

祭红釉梅瓶 清雍正 高30.5厘米

估价:RMB25000一35000

曲线流畅,造型优美。口内施凝润的白釉,瓶身施浓艳的祭红釉,釉色鲜美有如宣德时的牛血红,此等工艺当为官窑制品无疑,惜底釉及款被磨。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清红釉瓷器种类及特点》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清红釉瓷器种类及特点》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红釉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