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 导航 >

白地青花无限美 从胎、釉来鉴定历代青花瓷

白地青花无限美 从胎、釉来鉴定历代青花瓷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青花瓷器的鉴别 嘉靖青花瓷器鉴定鉴别

2020-11-02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云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这是周杰伦那脍炙人口的《青花瓷》,短短几句就道出了青花瓷那无尽的韵味。而如今收藏青花瓷也成为了收藏界的一大热门。鉴定青花瓷器应从胎、釉、造型、纹饰、绘画风格、青料的呈色、工艺以及书写款识等几方面入手,分析、了解它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如果您能懂得怎样鉴定青花瓷器便能从收藏中获得极大的乐趣,也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由于古代青花瓷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所以从明成化(1465—1488)起就开始仿制前朝的青花瓷器,直到今日江西景德镇仍在烧制大量的仿古青花瓷器。作为一个收藏者,当然不会愿意出高价去买“假古董”。但是,一些仿古作伪者的手段非常高明,其作品往往能够以假乱真,这就需要收藏者有一定的辨伪能力,如今快报《藏品》特别邀请程晓中教授分期讲述青花瓷的专业知识,为读者提高鉴赏和辨伪能力。

鬼谷子下山

从胎、釉鉴定历代青花瓷

胎,或称胎骨。瓷坯经高温烧结后即成了“胎”。瓷胎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氧化铝和少量的钾、钠、钙、镁、铁等元素。洁白的瓷胎是烧制青花瓷器的基础,一般以瓷石和高岭土为原料,在1300℃以上的高温下烧成。釉,是附着于瓷胎表面的玻璃质覆盖层。釉有着与玻璃相类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瓷胎起着保护和装饰作用。釉的主要成分与瓷胎基本相同,只是钾、钠、钙、镁等助熔剂的含量较高,使釉汁易于在高温下熔融,填补了瓷胎表面的孔隙,显得光亮而平整,好似给瓷器穿上了一件整洁、美丽的外衣。由于各个时期用于烧制青花瓷器的胎和釉的成分有所差异,修胎、挖足、施釉的工艺也不相同,所以通过对胎、釉和制作工艺的观察分析,有助于辨别青花瓷器的时代和真伪。程晓中南京博物院瓷器专家

唐代青花

瓷器胎质比较粗松、厚重,胎色有黄白和灰白两种。由于胎料的漂洗、筛选十分粗糙,所以在胎土中往往可见夹杂着一些灰色、黄色或黑色的小砂粒,瓷胎中还有比较明显的小气泡或孔隙。为了掩盖胎色之不足,在器物的胎、釉之间都施有一层白色的化妆土(又称“护胎釉”),釉色也有灰白和乳白两种,釉面往往还有细密的冰裂纹。

元代青花

瓷器的窑场集中于江西景德镇,因为那里有丰富的优质瓷土资源。早在唐代晚期,景德镇瓷工就利用附近盛产的高岭土烧造胎质细腻的青白瓷。元代工匠又改用先进的“二元配方”,即在高岭土加入瓷石,增加了瓷胎中氧化铝的含量,提高了瓷胎的致密度和洁白度,为成熟青花瓷器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在如此洁白的胎体上绘制青花瓷器,更能够衬托出青花的娇艳、纯美。景德镇元青花瓷的釉面也非常透明,釉层厚薄均匀,玻璃质感强。釉色微微泛青,显得沉静雅致。

宋代青花

瓷器比唐代有所进步,胎质比较细密、坚硬,少有孔隙;胎体比唐代也要轻薄一些;胎色白中泛灰,露胎处见火石红;釉层稀薄、透亮,釉色青灰有开片。

明代青花

瓷器的胎体,从总体上看比元代轻薄,较清代厚重。胎质比较洁白细腻(除一些民窑粗瓷或浆胎青花瓷)。釉面肥厚、滋润,釉色泛青。

清代青花

瓷器的胎体,总体比明代要轻薄一些。前期胎体稍厚重,胎质坚致细密;中期胎体轻薄,胎色洁白;晚期胎体厚重,胎质粗松。釉面也不及明代厚润,釉层趋向稀薄,釉色前期较白,釉面平整;中期以后釉色泛青,或呈青灰色,釉面起伏似波浪。

延伸阅读

掀起你的盖头来——青花瓷


青花瓷,始创于唐代。元代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标志着其制作工艺发展日臻成熟,业界人士简称之为“元青花”。但真正代表青花瓷最高成就的应当是清代康熙年间官窑出产的“五彩青花”。青花瓷以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然后覆盖上一层较薄的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制而成。烧成后釉面清爽透亮,纹饰灵动而不失规矩,其表面的青花发色含蓄沉静,历久弥坚,简直可以用“难以磨灭”来形容。如今,业界把元青花和清代康雍乾时期官窑出产的青花瓷作为收藏的首选。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有来太极生。”清代龚轼先生此言着实不虚。青花瓷无论从用料、纹饰、烧制时间还是制作工艺上都极为考究,所以青花瓷在古时的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平常人家多将青花瓷作为容器,坚硬、耐磨且不易损坏。而书香门第、官宦人家大多将青花瓷作为装饰品,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可谓各取所需。

看来,青花瓷之所以具有越来越高的市场价值,之所以其价格成倍上涨,主要是由青花瓷本身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科技工艺价值和美学艺术价值所决定的。古陶瓷收藏专家周道祥先生认为,青色在古代时是人们喜欢的颜色之一,不容易使人产生视觉上的疲劳。除此之外,青花瓷还有一系列“隐喻”之意,古时的读书人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走上仕途后便有“青云直上”的愿望,渴望做一个人民爱戴的“青天”,甚至在卸甲归田之后,还希望能够“名垂青史”、“留取丹心照汗青”。“青”在当时士人心中的分量可见一斑。

如今,随着收藏的升温和造假技术的不断提高,防止“打眼”是青花瓷收藏人士们的必修课,“辨真伪”、“断年代”、“定窑口”、“评价值”,是青花瓷收藏者都很熟悉的四句行话。中国名瓷网在此提醒您鉴定青花瓷,首先可以用眼观,看胎釉、观造型、看材料、观纹饰。正宗的青花瓷,花色淡雅,花纹合理有序,表面细腻光滑,制作工艺精细。而近代仿冒的青花瓷由于难以掌握青花瓷制作之精髓,大多做工粗糙,可一眼识别,也有少数做工较为精细的赝品需仔细查看。赝品的花色大多发暗,不流畅明快,花纹也较为凌乱随意。如果肉眼难以确定真伪,我们还可以动用科学仪器等现代技术手段对其进行鉴别。

当下,“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青花瓷不仅成为了歌曲传唱中国风的对象,而且现在的一些服装上也印制出了青花的纹饰,尤其以青花旗袍著称。如今,我们日常用的碗筷、茶具等物品上也都不难发现青花的影子,足见“青花”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和情结了。

青花瓷,从远古走来的文化力量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一曲《青花瓷》,让很多人记住了著名作词人方文山笔下的洗尽铅华、古朴典雅、清新流畅的青花瓷。7日,烟台市博物馆二楼瓷器专题展《瓷苑掇英》展厅,将迎来新一期的《青花》特展。60件馆藏元、明、清三代青花瓷精品,一一亮相。

青花,始于唐、成于元、盛于清

5日,烟台市博物馆二楼的瓷器专题展《瓷苑掇英》展厅内,工作人员们正在谨慎地布展,因为捧在他们手上的每一件宝贝,都是踏着历史的长河而来,失不再来。

提到青花瓷,烟台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说,很多人一提到青花瓷就会想到元代的青花,其实,青花瓷是始创于唐代,而到了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青花瓷技艺已经相当成熟,青花到了明代就已经是中国瓷器的主流,真正代表青花瓷最高成就的就是清康熙年间的“五彩青花”,它仅用一种青花色料,便可充分表现出景物的阴阳向背、远近疏密,使画面如同中国水墨画一般层次分明,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同一色也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至七色、九色之多者,娇翠欲滴。

烟台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青花瓷器的绘画都是用传统的毛笔,以各种线条和点染、演染来完图,元青花的纹饰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它的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非常的流畅、有力。

元、明、清三代青花瓷惊艳亮相

“6月14日就是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馆里将二楼瓷器的展品进行了更换,此次的《青花》特展展出的都是馆藏的元、明、清三代青花瓷精品。”烟台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

在此次展出的60件馆藏精品中,不乏元景德镇窑玉壶春瓶和明永乐景德镇窑青花锦地蒜头口扁壶等国家一级藏品。

收藏瓷器近30年的市民吕令说,“在博物馆里看得那叫真货,到那里,研究明白了,再去自己买,上手玩。”

事实上,研究一件瓷器绝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烟台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表示,瓷器收藏一直受到烟台收藏爱好者的追捧,在《青花》特展之前的瓷器展自烟台市博物馆2011年开馆以来,已经展出了近3年,此次的《青花》特展也将展出至少两年。

从采购站拣回来的宝贝

烟台市博物馆策展部的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展出可谓是将青花瓷最杰出的一个历史沿革拿了出来。

“像元代景德镇窑玉壶春瓶,这件高29.5厘米,口径7.9厘米,底径9.1厘米的玉壶春瓶就是一件难得一见的国家一级藏品。玉壶春瓶最早出现于宋代,就是装酒的实用器,后来才逐渐演变为观赏性陈设瓷。”工作人员说,这是件墓葬出土品,博物馆的这件玉壶春瓶是元代玉壶春瓶的典型器形,造型清秀瘦长。

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972年,在现在莱州东宋公社,一个村民在平整土地的时候,不慎破坏了一处元代的墓葬,里面就出土了两件青花玉壶春瓶。这两瓶,大小相若,差别就在纹饰上略有不同,可遗憾的是,另一件口沿残了。村民们将这两件青花玉壶春瓶卖给了当地的采购站。后来,还是烟台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去采购站拣选文物时发现了这两件宝贝。在耿宝昌和孙会元两位我国著名鉴定专家的鉴定下,此次参展的这件完好的元时期景德镇窑玉壶春瓶被定为国家一级藏品。

青花瓷评说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一首《青花瓷》,唱进了多少痴男怨女的心里。青花瓷,其清雅、透美,是任何世间之物无法替代的。“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此话据传语出宋徽宗,因当时的汝窑专供宋皇室使用,而窑官将汝窑瓷烧制完成后,请示宋徽宗为其色定名时,徽宗御批:“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此后,天青色即为汝窑瓷钦定的颜色名。莹透的素颜朦胧了琴弦,珍珠白沁就烟雨,孔雀蓝映着月光上一缕檀香。青花瓷,就这三个简单的汉字,却勾起多少或淡或浓的爱与愁来。素坯塑成,屏息凝目,展眉拈笔,心事就在浓淡转换中慢慢逸出,虽有一种朴素的内涵与经久耐看的质感,但总觉得不足以形容诡谲多变,爱恨兼具的情感。青花青花,含羞的青花,蕴情漫歌的青花,勾勒我寥寥落寞的青花。

景德镇陶瓷哑光青花瓷花瓶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是釉下彩的一种。就像是歌词中所唱到的,纯正上品的汝窑,只有一种颜色,就是天青色,完全没有任何花俏的纹饰,而且造型简单素雅,犹如现今极简主义大师的作品。青花瓷是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在明清时期,青花瓷器还有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均为青花瓷。青花瓷的历史也是极为悠久,它的价值亦是年年攀升。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虽说唐代是青花瓷出现的摇篮,但是,存世的唐代青花可谓是屈指可数。人们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让人们大吃一惊的更是有之,青花瓷虽作为景德镇名瓷,但其最早烧制青花瓷的窑却在河南。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点彩梅朵纹器盖。通过对杨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近些年来在巩县窑窑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标本,由此进一步确认了唐青花的产地就在河南巩县窑。不单是如此,让我惊讶的是,唐代的青花瓷不单单是在中国出售,并且远销海外。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条纹瓶,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鱼藻纹罐,各地的收藏不足以证明其远销海外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在纹饰上面。纹饰除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以外,其余的均为花草纹,然而,其中花草纹又分两大类,一类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为多见;另一类是在菱形等几何图形中夹以散叶纹,为典型的阿拉伯图案纹饰。并且,唐代的青花瓷出土量最大的就是在杨州,为什么会在杨州呢?这也恰好应证了青花瓷远销海外,在唐代,有着“天下之盛,杨为首”说法,说明了杨州商业繁荣,它在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杨州在唐朝是个重要的出海港口,而且是京杭大运河和长江交汇处,是历来的兵家必争之地,汇集着全国各地的商人和从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来的胡商,所以在杨州出土最多的青花瓷就不足为奇了。

经历了唐朝,青花瓷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却是渐渐衰败了,宋朝出土的青花瓷屈指可数。元朝可谓是青花瓷成名的朝代,在瓷都景德镇,真正成熟的青花瓷诞生了,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0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强。其使用的青料包括国产料和进口料两种:国产料为高锰低铁型青料,呈色青蓝偏灰黑;进口料为低锰高铁型青料,呈色青翠浓艳,有铁锈斑痕。在部分器物上,也有国产料和进口料并用的情况。当时使用的进口料主要是苏麻离青,即苏泥麻青、苏勃泥青、苏泥勃青等。其名称的来源,一说是来自波斯语“苏来曼”的译音。这种钴料的产地在波斯卡山夸姆萨村,村民们认为是一名叫苏来曼的人发现了这种钴料,故以其名字来命名此料。另一种说法是,苏泥麻青应为苏麻离青,是英文smalt的译音,意为深蓝色或绘画用的深蓝色粉末颜料。此料属低锰高铁类钴料,故青花呈色浓重青翠,有“铁锈斑痕”,俗称“锡光”。元青花的一部分和明永乐、宣德官窑所用青料均是这种,产地均在古波斯或今叙利亚一带。

元青花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风格,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明的快感。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那些厚重而扁的元青花罐,是蒙古皇室贵族的生活实用器,然而,为何元青花的风格如此独特呢?其实并不难理解,元代社会杂剧繁荣昌盛,北方蒙古人对南方汉人历史故事非常着迷,戏剧中人物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深深打动蒙古人爱憎分明的朴实情怀。将故事凝固在厚重结实的瓷罐上,放进蒙古包里,在存放食品杂物的同时,还可时时欣赏那回味无穷的戏剧故事。即使不小心用脚踢到也不会被轻易碰碎。在元代,青花瓷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人物有高士图(四爱图)、历史人物等;动物有龙风、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诗文极少见。所画牡丹的花瓣多留白边;龙纹为小头、细颈、长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鳞纹多为网格状,矫健而凶猛。辅助纹饰多为卷草、莲瓣、古钱、海水、回纹、朵云、蕉叶等。元代是南北文化大融合的激烈时期。看不到未来的迷茫,不知困惑了多少识古通今的知识分子。从宋瓷的深沉自然到元瓷思想的直接表达,宋,元瓷艺虽然风格迥异,但都精深非凡,是继五代柴窑之后中国制瓷史上的两座高峰。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而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期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要想真正了解青花瓷,必须了解它的款识,其款识,也就是指此其底部的文字与图案。各个时期的款识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青花瓷款识的形式、种类来看,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言款、堂名款、赞颂款和纹饰款五大类。现代青花不及古代青花做的清雅,却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不禁想起那篇散文,青花瓷的美亦是跃然纸上。“一曲江南烟雨一阙千年古音,还有那一首远古的歌。一起随指间的落寞低声吟唱,炙起万年不灭的炉火,祭起银蟾孤独的守望,滴一滴骨子里的清高,洒下那亿万年前的红泥,掬一勺我们守侯了千年的灵魂之水,随那春夏秋冬生老病死万物轮回,用我颤抖的纤指,用我纠结的掌纹,用我为你不眠的眼神,还有那呼吸的灵魂把你唤醒。那尊印着江南烟雨沾着月宫桂香藏着天下女红的,青花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