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便宜瓷砖 > 导航 >

仿古瓷捡漏几率小 切记勿贪小便宜

仿古瓷捡漏几率小 切记勿贪小便宜

便宜瓷砖 仿古瓷砖 瓷器小便古代

2020-11-04

便宜瓷砖。

古代瓷器在国内古玩收藏市场上一直都非常受欢迎,古香古色的东方韵味,令无数收藏爱好者为之倾倒。从古代瓷器不断走高的拍卖价格,就可以看得出它有多么珍稀。古代瓷器年份久远,在漫长的岁月中,历经战乱、天灾等考验,还能完好保存下来的实属难得。对于很多人来说,精品古代瓷器是可望不可即的,于是人们只有把收藏的目光转向古代仿古瓷器上。现如今,仿古瓷器在国内收藏市场上的表现不俗。

据悉,在古时候很多人都用不起瓷器。一般只有皇室贵族和官宦士绅才能使用瓷碗吃饭,而平头老百姓只能使用泥碗吃饭。很多时候皇帝也把御窑厂定制瓷器当成礼物,赏赐给朝中官员,由此可见瓷器在当时的价值之高。但是,在各种因素的制约下,流传下来的名窑瓷器并不多,所以每个朝代都有制瓷工匠仿造过去的名瓷。虽然不管是从艺术价值,还是历史价值的角度来看,这些仿品都无法和真品相提并论,但是依然受到了历朝历代收藏家的青睐。

我们都知道,每个时代的仿品,都各具独特的风格,如此一来中国传统瓷器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在宋朝时期,就有很多窑口开始仿制名瓷。在元朝时期,比较流行仿造宋代钧窑和定窑瓷器,在明清时期,比较流行仿造前朝瓷器。到了明朝时期,景德镇制瓷业非常发达,除了官窑在烧仿古瓷器之外,民窑也涌现了不少仿古名家。譬如说,明人昊十九就以擅长仿制白釉脱胎瓷而称著于世,他仿烧的卵幕杯、流霞盏都很受追捧。明朝中后期除了大量仿宣德、成化瓷器之外,还盛行仿宋瓷器之风。到了清朝时期,制瓷工艺发展得非常好,此时仿古技艺非常高超,仿品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一些仿古瓷的工艺水平甚至超过了真品。

不少仿品上面写的都是当朝的年款,而没有仿真品原本的年款。因此一些专家学者推断古代人们烧造仿古瓷器,通常都是怀着一颗“慕古”之心,而不是为了追逐利益。这一类仿品往往具有很大的艺术价值,收藏前景值得人们看好。

有资深藏家认为,以前人们做仿古瓷,多出于慕古的情思,并没有牟利的目的。所以,许多仿品并不仿写前朝年款,而是直书本朝年号,注明是“仿古”专款。这样的仿品一般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未来的升值不难预期。除此之外,民国初期名家仿烧的瓷器也为人看好,因为其做工精细,并且优质的瓷土日益减少,升值是早晚的事。

笔者在这里提醒各位,“捡漏”的几率很小,切记不要贪图小便宜,不是任何仿古瓷器都值得收藏,要多多学习以提高鉴别能力。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捡漏小窍门


捡漏小窍门

伴随收藏的火热,电视上也出现了很多和收藏有关的节目,平民百姓也对收藏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网络媒体和电视节目等渠道的观看,很多人都对“捡漏”这个词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也总想自己有一天能够成为捡漏的幸运者。那么,怎样才能捡漏呢?有什么窍门吗?

一、看价格。

捡漏就是说买的时候价格很低,卖的时候价格翻倍。那么,什么样的价格才算是低呢?根据不同的物品,价格可能有所波动,但是总的原则是一万以下。如果是真正的好东西,别人不识货的话,价钱肯定是特别低的,几百或者最多几千。如果上万了,就不认定卖者不识货了,肯定存在着故意装作不识货的可能性。根据经验,真正的好东西要么价钱特别低,要么价钱特别高。如果价钱只是比正常价钱稍微低一点,真品的可能性就太小了。

二、看地点。

对于一些陶瓷制品,在民间的收藏量还是比较大的。因此捡漏的可能性也比较高。尤其是一些陶瓷的盘子。那么,到农村就一定能捡漏吗?并不是。农村也是分地点的,现在的农村人们生活条件也不错,对收藏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一般意义上的农村捡漏的可能性并不大。如果是偏僻的山村,没有经过旅游方面的开发,还是存在捡漏的可能性的。

总体来说,现在人们的收藏意识大幅度提高,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收藏有价值连城的作品。因此捡漏的可能性变小,伪装捡漏的可能性增加。因此,在遇到中意且价格合适的东西时,也要谨慎对待。

唉!仿古瓷


如果你是一名古陶瓷收藏爱好者,必然要面对仿古瓷。能否鉴别真伪,是你收藏成败之关键,因此不少人伤透了脑筋,更伤透了心。

有朋友问,鉴别仿古瓷有没有秘诀?我认为没有。为什么?因为鉴别真品与仿品,要靠自己反复对比捉摸,积累经验,实践出真知。有些人对着印刷精美的文物图书搞收藏,以为获得了真传“秘诀”,结果购得了一堆仿品。其实,仿古瓷在某些方面肯定会与真品有相似之处,不然怎么叫“仿古瓷”呢?

如果能够了解清楚仿古瓷的历史情况,增加一些仿古瓷的知识,对收藏爱好者是很有帮助的。

自元末明初以来,出现一种有意摹仿前代瓷器的特殊品种,即仿古瓷。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对古瓷造型、纹饰、年款等均--模仿,一丝不苟;二是只模仿造型、纹饰等,但不仿写年款;三是造型、纹饰等皆不模仿,但仿写年款,目的无非满足人们崇古的意趣或赚钱牟利。

历史上仿古瓷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四个时期:明代、清代康雍乾三朝、清末至民国时期、本世纪80年代以来。

明代仿古瓷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景德镇官窑仿宋代官、哥、汝、定、钩、龙泉等名窑的釉色为主,不重视仿其造型,其中以宣德、成化时期的仿品为多见,仿品有写本朝年款的,也有不写年款的。一类是后代仿前代官窑瓷器,仿写前代款的和写本代款的都有。据考证,后代官窑瓷器上署前代年号款从成化时开始,以后多见。实证有景德镇珠山成化官窑遗址出土的仿写“大明宣德年制”或“宣德年制”款的青花碗。晚明时期,由于永乐、宣德、成化之瓷器价格不断上涨,有的已与宋瓷价格持平,在繁荣的古董市场推动下,嘉靖、万历时期仿制的永乐、宣德、成化官窑瓷器,数量不少,水平也高。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特设“仿古作”,比之明代,瓷器仿古之风更甚,范围包括宋代五大名窑及明代各朝的瓷器。部分仿品因按宫廷旧藏原样仿制,以至真伪难辨。宋代五大名窑仿品,数量较多,且釉色的仿制相当成功。康熙朝仿明代各朝年款几乎无所不至,如“洪武年造”、“永乐年制”、“大明成化年制”等达十多种,尤以仿写成化款、宣德款多见。品种以青花、五彩、斗彩瓷器为多。

清末和民国时期仿古瓷大量涌现,品种多样。上至六朝青瓷,下至清末光绪、宣统官窑瓷器,大多有仿。部分仿品水平较高,行家高手也难辨真伪。此时生产的“后挂彩”瓷器尤其值得注意,因其胎是旧的,彩是后来添加上去的,更难鉴识真伪。

80年代以来仿古之风愈演愈烈。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到民国瓷器,几乎都有仿制,而且新仿的品种不断增多,真是防不胜防。仿品水平参差,水平低的较易识别;部分按真品实物由仿古高手仿制的“高仿品”,无论造型、纹饰、手感轻重等都与真品极为相似,再加上人为刻意的做旧,几可乱真。

总观整个仿古瓷的历史,错综复杂,时间跨度大,品种繁多,颇令收藏爱好者,甚至专业工作者头痛。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要准确地对各个时期的仿古瓷加以鉴别非常不易,我们不禁要摇头叹息:唉,仿古瓷!

“谈虎色变”仿古瓷


众多的陶瓷藏家对仿古瓷往往谈虎色变,惟恐避之而不及。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仿古瓷本来作为艺术陶瓷的一个门类,却被些人利用,刻意作伪,以假充真,迷惑、欺骗了不少初入门道的玩家。高仿品有时连专家也难辨真假,给古瓷鉴定带来了许多麻烦。

其实,仿古瓷生产古已有之,历史上后代仿前代,民窑仿官窑,此窑仿彼窑,仿古先例比比皆是。以景德镇为例,元代釉上红绿彩就仿自宋金时北方定窑、磁州窑,为景德镇日后釉上彩瓷的盛行开先河;孔雀绿釉则仿自西亚同类产品,开创了景德镇低温釉新纪元。自明代宣德始,历代官民窑仿龙泉、仿定窑、仿哥、仿钧、仿汝等,丰富了景德镇高温颜色釉品种,到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自明成化开始,官窑中出现了仿前朝宣德款的青花瓷,正德、嘉庆、隆庆、万历仿古之风渐兴,官、民窑相继参与,传世品中常可见到既仿前代造型、纹饰、款识,又留下了本朝工艺痕迹的仿古瓷。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历史上仿古高峰。官窑仿古往往仿自“内发旧器”,民窑则从官窑落选瓷投放市场变卖中得到原件作为仿制对象。仿制品种涉及历代名窑名品,不少仿品几可乱真。清中后期,仿古瓷一直没有间断,以光绪时期成就最大。

景德镇历史上的仿古,一方面吸收和借鉴外来工艺成果为其所用,另一方面则起到继承传统功效。仿古瓷往往是一种传统工艺技术的延续与发展,极少刻意作伪。造型、胎釉、纹饰款识虽然力求与所仿对象接近,但仍然不可避免的会打上仿制时代的烙印。所以,只要鉴别清楚流传至今的历史上的仿古瓷,仍然有其收藏价值。

利用仿古瓷作伪,以假充真,始作俑者肇端于民国时期。由于当时国内外对我国历代古瓷特别是官空白名品需求量的成倍增加贩卖古瓷的丰厚利润诱发了仿古瓷的生产。处于衰落中的景德镇瓷业,宛如打了一针强心剂,人们蜂拥而上,民间仿古一时呈燎原之势,从仿古制作到做旧作伪,无不以假乱真,真假难辨,于是文物市场鱼目混珠,赝品充斥。但是从正面看,民国仿古为挽救景德镇瓷业不致沉沦,为景德镇传统制瓷技艺得以延续,还是立下了汉马功劳。其仿品不管如何到位,总会留下民国工艺的蛛丝马迹。而民国瓷,只要制作精良,仍然有保值和升值的空间。现代仿古瓷生产的最初目的也只是为满足那些因古瓷不易得到的嗜古者的审美需求,这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具体体现,因此,其生产本身并没有错,不必“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我们反对的是利用仿古瓷作伪,以假充真骗取钱财,扰乱文物市场。只要提高辨伪能力,赝品市场只要越来小。我们不能因为泼脏水,连澡盆里的孩子一起泼掉。

其实就仿古瓷本身而言,作为陶瓷艺术的一种,同样具有陈列和收藏价值,只要标明仿自“某某朝代某某作品”,制作越精良,仿制越到位,收藏价值就越高。这是因为:

1、中国古代陶瓷博大精深,历代官窑瓷则代表了中国制瓷的最高水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现代仿古瓷继承了发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是现代陶瓷艺术园地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所谓“越有民族性就有世界性”,正是这种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才使陶瓷艺术在世界艺术之林立于不败之地。现代仿古瓷所继承的是传统文化的精髓,要求瓷制精美肥润、造型雄浑质朴,纹饰古雅精致,而不是在器形大小、厚薄乃至火石红、桔皮釉、蛤蜊光等特征上刻意追求,更不能在“旧”字上做文章。人民大会堂、中南海以及其他国家机关、外事活动所订做的仿古瓷,还有北京故宫博物院及各地博物馆出样在景德镇定烧的瓷器,精美绝伦,既忠于原件,又高于原件,完全可以称之为“高仿瓷”。这类瓷,理应会有收藏价值。

2、制作仿古瓷,特别是高仿官窑名品,烧造难度大,技术含量高,成品率低,费工费时,资金投入多,其单件产品的制作费用,如果包括残品的投入,远远高于现代艺术瓷,而目前的销售价(当然排除赝品),并不比现代艺术陶瓷名家的高。所以,有眼光的艺术品投资者能涉足高仿瓷,一定会有回报。过去收藏爱好者因看走眼而收藏的赝品瓷,不要统当成“垃圾”随意处理。剔除那些低劣的,真正的高仿品还是值得作为现代高档艺术瓷珍藏。

3、通过仿古瓷这个媒介,传统手工制瓷工艺作为一种对历史的回归,其意义显得特别重要。在传统手工制瓷工艺经过在规模的革新改造而逐渐萎缩以后,仿古瓷唤起了人们对历史、对传统的记忆,也成了抢救传统制瓷工艺的一种手段。以景德镇为例,要仿制不同朝代的不同产品并使之到位,其胎釉原料和装饰材料就要采用不同的传统配制方法而是现代标准化配方;欺成型工艺就必须是手工拉坯、修坯或印坯、镶坯而不是机械制瓷;其烧成最理想的窑炉还是镇式柴窑,而现代煤窑、气窑就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其装饰必须是某些题材、画面十分熟练的画工,而不是生疏的“万金油”式的画匠。这一切的关键还是人才。有丰富经验的年长熟练工多集中从事高仿瓷制作,年青人则多数极功近利,对于钻研传统制瓷技艺不够刻苦或兴趣不大,可以预见,过不了多少年,景德镇的传统制瓷技艺将会逐渐失传,有一定水准的仿古瓷只会越来越少。从这个意义上说,将来一定具有值和升值空间。

便宜的瓷砖能用吗 为什么便宜瓷砖不能买


房屋装修选好瓷砖很关键,因为瓷砖是整个家装环节中使用量最大的装饰材料。不少业主为了装修省钱想要购买便宜瓷砖。那么,便宜的瓷砖能用吗?为什么便宜瓷砖不能买?下面和小编来参考下便宜瓷砖的缺点吧!

一、便宜的瓷砖能用吗为什么便宜瓷砖不能买

便宜的瓷砖能用吗?为什么便宜瓷砖不能买?大家可以参考以下4个便宜瓷砖的缺点:

1、便宜瓷砖,平整度差。

过于便宜瓷砖,可能是存在平整度不过关,使用这些平整度不过关的瓷砖对房屋进行装修,房屋整体很难出效果,用这样的瓷砖铺贴于地面或墙面时,往往都会出现不平整的现象。

2、便宜瓷砖,易渗污。

过于便宜瓷砖,存在瓷砖表面容易渗污的情况发生,因为过于便宜瓷砖往往瓷砖的坯体密度及烧结温度等方面是不够的,坯体密度及烧结问题不过关直接导致瓷砖总体玻化程度低,最后,致使这样的瓷砖在以后被铺贴及应用之后出现表面渗污。

3、便宜瓷砖,存在严重色差。

过于便宜瓷砖,产品在出厂之前,大都没有通过太严格产品色号分类,或者就是对产品大小色号各类要求不严格,所以,很容易出现存在严重色差的情况,使用这样瓷砖对房屋进行铺贴,对整体效果更是一种灾难。

4、便宜瓷砖,耐磨性差。

过于便宜瓷砖,产品本身的设计方面就存在缺陷,产品的预算成本就已经是大打折扣的了,所以过于便宜瓷砖的表面自然而然也是耐磨性不怎么好的了,更谈不上达标。

“五易”捡漏法


每个爱好收藏的人,不管你是初出茅庐,还是久经沙场,没有不想捡漏的,捡漏是收藏者孜孜以求的价值和乐趣所在。有的行家提醒,在资讯渠道高度发达的今天,捡漏的机会很小,就好像中彩票一样。有的专家又认为,只要还存在收藏交易市场,对广大收藏者来说,就一定存在着捡漏的机会。

捡漏首先需要精确的眼力和对市场行情的准确了解把握,真正的捡漏是一场交易双方的眼力、对市场的洞察力,甚至心理素质之间的较量。随着大众收藏意识的觉醒,“漏”是比以前少了,但是“漏”什么时候都会有,什么地点都会出现。笔者从收藏经历中体会到,通过易时、易地、易念、易途、易类的“五易”方法,可以增加捡漏的机会。

■易时捡漏

艺术品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同时候人们对艺术品价值的评价标准往往不同,对不同艺术品价值的认同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同的收藏者由于在学识、经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对艺术品价值的评判也存在一些差异。因此,某种艺术品,也许早买合算,晚买上当;反之,也许早买吃亏,晚买反倒沾了便宜。收藏投资者要善于打时间差,以最低的价格买到合适的物品。大凡买家,都懂得“养一养”、“捂一捂”的道理。好东西不怕“放一下”,不怕没买家和卖家。笔者在与南昌滕王阁古玩市场的商贩们交谈时,他们无不后悔,当初为了一点小利,将改革开放初期收到的官窑古瓷过早出手,感叹要是能够留几件到现在就好了。

一位藏友曾花1000余元买了一幅于非先生的画。于非是一位艺术造诣很深的画家,擅长工笔花鸟,曾经拜齐白石老人为师。后来于非的名声渐起,其作品也为藏家所关注,这位藏友将此画拿到拍卖会上参加拍卖,最终以近2万元成交,8年增值15倍。

香港颇有名望的华人实业家、慈善家,国际知名的古董表收藏家和鉴定师梅强先生,在几十年的收藏生涯中,始终坚持:“搞收藏不能贪图小利,即便短期内利润可观也不要轻易出手”。他通常收到一份藏品后,就把它锁进银行的保险箱,除非特殊需要,否则决不轻易动用。半个多世纪过去,他的保险箱变成了宝库,其中不乏稀世珍品。梅先生因其丰富的收藏和卓越的鉴赏能力被欧洲的古董表权威机构授予“古董表鉴定特权”,成为惟一一位被国际钟表权威机构授予古董表鉴定权的华人收藏家。他还在上海创办了一个“古董艺术钟表珍藏馆”,免费向公众开放。

■易地捡漏

目前境内与境外、城市与乡村、沿海与内地、北方与南方由于藏品存量的不同,生活指数、购买力和审美观的不同,藏品价格存在地区差,有的藏品在不同地区的“身价”甚至会有很大悬殊。

按一般常规,瓷器窑口产地瓷价格相对低些,比如景德镇的宋代影青普通碗盘(不是湖田窑),每件就百十元左右,而北方则数百元,品相稍好的可达千余元。又比如,现在江苏、浙江、江西一带藏家看好浅绛彩瓷,有人便到西北、东北等地淘货,拿到南方销售,扣除旅差费用,赢利仍十分可观。

最近,南昌滕王阁古玩市场的一些古玩商贩,纷纷出国寻宝,从东南亚等地购回一批品相精美的清代古瓷,生意十分跑火,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海归瓷热”,商贩们既游览了海外风光,还赚取了不少利润。

■易念捡漏

捡漏除了要具备扎实的鉴定基本功,还需要超前的、不同于常人的观念,能够对未来市场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买入极具升值潜力的藏品。由于人们因时代、民俗、社会传统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对一些藏品可能一时难以认识其真正价值,所以导致不少有价值的藏品未被发掘或被轻视,此时购藏,正是捡漏的大好时机,也是使一些被忽视和遗漏的藏品重放异彩的大好机会,绝对是潜力巨大的“绩优股”。

以书画为例,这种捡漏体现在购入一些冷名头的作品,或是一些有潜力的中青年画家的作品。冷名头是指历史上一些知名的画家,这些画家因为没有被市场包装炒作或者其他缘故,目前还不具备高价位,但远期的升值空间巨大。比如晏济元,这位当年与张大千齐名的著名画家,其画价一直偏低,且多出现在小拍上,直到近来某文化机构为筹划其画展等宣传活动时,社会才普遍认识到他作品的真正价值,其画价也随之骤升。

■易途捡漏

同样的一件藏品,在地摊、藏家、古玩店、文物商店和拍卖会出现的价格是不一样的,因此通过不同的途径买进或卖出,如地摊买进、小拍卖出,小拍买进、大拍卖出等,均有漏可捡。

作为一名成熟的收藏投资者,目光不能局限于古玩地摊,还要有在文物商店、拍卖会“捡漏”的智慧和勇气。尤其是小拍,由于不少卖家和买家对艺术市场行情的不够了解,对市场趋势的把握不够敏锐,为眼力高的买家提供了一个捡漏的平台。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个人买了幅郭沫若的书法作品,拿不定主意后便请教某专家,这位专家用郭沫若20世纪60年代的书法风格去分析这幅20世纪40年代的作品,鉴定结论是假的,这幅作品不久后便以无底价起拍出现在小拍拍场中,让真正懂行的人捡了个大漏。

■易类捡漏

各类藏品在市场上有冷有热,有高有低。如何正确把握其中之“度”,是投资收藏者必须了解的。

笔者的一位藏友,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对古玩市场进行了认真的观察比较,发现古瓷收藏已经到了一个相对的高位,而铜墨盒有收藏价值空间,于是将收藏的着眼点从古瓷转向铜墨盒。所费不多,先后收藏了100余件铜墨盒,其中不少是名品、精品。没过多久,以往不被人注意的铜墨盒不但价格飙升,而且日趋见少,精品更是几乎绝迹。

古瓷市场,前几年,明代、清代青花瓷行情看好,而浅绛彩瓷价位低,一位玩友将手中的明清青花瓷抛出,及时吸入了许多浅绛彩瓷,现在浅绛彩瓷价位上升,又追热点抛货,大赚一笔。这里需要的是有眼力和魄力,收的是一些不被常人看好而实际上是经得起市场考验的冷门——优秀的艺术品。

另外,要重视异型器物。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大凡收藏者和卖家都希望自己手头上拥有“人无我有”的东西。异型的艺术品,不仅工艺难度大、成本高,而且具有特别的审美价值,不仅升值潜力大,想出手也容易些。独特精美的器物,历来都是收藏家追捧的,不仅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更是如此。

捡漏是低投入高回报的乐事,让人能够得到一种意外的惊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其中蕴藏着巨大的乐趣。不少收藏大家仍然热衷逛地摊捡漏,许多收藏者也是通过意外捡漏而坚定了继续从事收藏的信心,甚至有些初涉藏海的爱好者对收藏乐此不疲就是从捡漏开始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捡漏是收藏价值的再创造,已成为收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玩瓷小侃


陶瓷是中华民族最优秀、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湖南道县发现八千年前的陶器残片,进一步证实了陶瓷起源于中华大地的考古学说,湘楚之地的陶瓷生产亦因此跻身于全国著名产地,同时也为湖南醴陵的陶瓷产品涂上一层熠熠生辉的艺术魅力和韵味无穷的文明釉色。

作为一位生于斯长于斯的醴陵人,自幼便喜欢收藏精美的陶瓷产品也就不足为怪了。记得刚刚参加工作时,为了收藏一套醴陵产五头釉下彩喜鹊闹红梅的“鸟鸣酒具”,虽然走了许多后门,还是花去我个把月的工资。因为手头吃紧,便生出无奈之举:每次回醴陵探亲,必定去在瓷厂工作的朋友、同学和亲戚那里拜访拜访,趁机“巧夺豪取”,不装满一旅行袋的精美瓷器决不罢休,害得他们给我取了个“瓷贩子”的绰号。

初入古玩市场上当受骗不少,易把作伪的膺品当真,价格上吃了不少亏。后来,我索兴来个假作真来真亦假,无论是新是旧,瞄上的瓷器一律当作新货来砍价,结果还真占了不少便宜,开始被玩瓷的朋友喊作“高手”。

瓷器玩多了,家里便放不下,于是就整理成一个个瓷器系列。比方说,玩瓷壶就专门收藏整理手头的各类瓷壶,各种款式各种瓷质,各种画工各种釉色,学问不浅,受益也不浅。又比方说,专门收藏清同治人物的五彩瓷器,专门收藏民国时期的釉上五彩花鸟瓷器,专门收藏各类清末民初的青花瓷器,专门收藏瓷质的毛主席像章,专门收藏“文革”中生产的并且带有时代特征的各类生活用瓷,等等。这类瓷器的生产年代不太久远,传世量很大,加上是从老百姓手头廉价收

购来的,经济上也还承受得了,玩起来没有什么家庭压力和心理负担,但只是玩瓷中的“下里巴人”。如果真要从投资的升值性考虑,当然是收藏真正的“官窑”货为佳,它们不但十分精美,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惜我等只能望而兴叹,索兴不去想,乐得做个吃不到葡萄便说葡萄酸的小狐狸罢了。

德化仿古瓷初探


陶瓷,这一泥与火的艺术产物,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各个历史时期的陶瓷具有不同时代的特征和社会生活、科技进步、艺术成就、民俗风尚以及地方特色等等广泛的文化内涵。既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实用品和艺术品,也是历史文明的重要标志。因此,存世稀少的古陶瓷,就成为考古家、鉴赏家、收藏家和各国博物馆、文物店、古玩铺寻求的稀珍,尤其是名窑、名瓷产品,名家作品,更加备受青睐,视若价值连城的瑰宝。可惜,属于易碎品的古陶瓷,历经历史沧桑的颠扑,延至后世,完美者已所存无多。名瓷名作,更加风毛麟角,重金难寻。后代专家出于对古名瓷的喜爱和探索其烧制技术奥秘,不惜代价地进行研究恢复。同时也有一些古董商人为牟取暴利,千方百计委托能工巧匠加以仿制,藉以以假乱真,于是也就诞生了仿古瓷。

以善制白瓷和瓷雕名驰中外的德化窑,是中国陶瓷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瓷坛也占有特殊的地位,与历代各大名窑一样,既有名瓷名作问世,后代也就有些仿古产品制作流传,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步浅探,以求教于专家。

一、德化仿古瓷产生原因和时代

具有优质丰富资源和优秀技艺传统的德化窑,经过宋元二代的发展,至明代登上了一个开拓的新高峰,在窑炉改革、优质瓷研制、瓷雕艺术三个方面取得突出的成就,诞生了被国际上誉为“国际瓷坛的明珠”的象牙白,被日本人称为“串窑的始祖”的“蛋式窑”和享有“东方艺术珍品”的艺术瓷雕,使德化瓷器在国内外产生了划时代的深远影响。明代德化窑的能工巧匠,利用当时较先进的蛋式窑的适当装烧窑位和当地的优质瓷土原料,研制成功的象牙白瓷种。或白中泛黄,宛如象牙;或纯白如脂,形若奶油;或白中蕴红,尤如婴儿粉嫩透红的肌肤,故有象牙白、猪油白、奶油白、乳油白、天鹅绒白和孩儿红等等的美称,这些不同名称的瓷器,虽是由于受到烧成中不同温度和气氛影响而产生略有不同的瓷色,但仍以白为主,属于白瓷,并具有晶莹温润,如脂似玉,优美绝伦,举世无匹的同一瓷质。故被国际上推为中国白瓷的代表而称为“中国白”。嘉、万期间,德化瓷雕独特风格的奠基人,雕塑大师何朝宗采用这一优异瓷质所创制的瓷观音、如来、达摩、罗汉等艺术品,设计工巧,造型别致,形神兼备,衣巾飘举,线条柔和,衣纹流畅,动静相衬。栩栩如生。加上精雕细刻,风格别致,件件宛如脂凝玉琢,格外精美动人,被视为天下独特的艺术瓷珍,达到使当时的“日本富人,不惜以万金争购之”的珍贵程度,足见其艺术魅力的高度影响,与其同时期的陈伟、张寿山、林朝景等瓷塑艺人的作品也受到中外一致的珍爱。除瓷雕佛像外,当时还有部分造型精巧、装饰别致的花瓶、香炉、杯碟、文具等实用艺术品问世,由于此类产品的轰动和影响而成为收藏家、艺术爱好者、高屡人士猎取的异珍奇宝,至今国内外博物馆、文物单位以及民间仍有不少珍藏,随着岁月的流逝,明代德化瓷的存世品益见稀少而珍贵,清代的釉下青花,古彩香炉、花瓶等亦有不少优秀产品深受后代所喜爱。因应国外古玩商户的需求,清代直至民国,德化均有仿制前代名瓷名作流向国内外。

二、德化仿古瓷的主要品种

德化的仿古瓷主要是应香港、台湾、宁波、广州、厦门、福州、泉州、仙游等各地古董商和东南亚一带的侨商特订而制作的。多数产品为商户提供样品或图片和要求给作者进行仿制,例如民国期间德化著名的瓷雕艺人许云麟(即许友义、许裕源)就曾为香港的“玉成轩”、“源源”等古董商户承制过多种多样的仿明仿清德化瓷雕产品。

仿古瓷所仿制的都是前代具有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优秀品种。德化仿制明代的艺术白瓷居多,有各种不同造型的观音、如来、弥勒、达摩、罗汉、三大士和八仙、寿星、关公等佛像和八卦炉、鼎式炉、竹节炉、三足炉、筒形炉、狮纽、狮耳、兽足及仿青铜器造型和装饰的鼎炉、爵形杯、花瓶以及运用堆贴、浮雕技法制作的梅花杯、八仙杯、牡丹杯、八仙壶、平心盌和瓷箫、瓷笛等精巧产品,清代中后期至民国,除仿制明代白瓷产品外,亦有一些前代釉下青花仿制品,诸如圈彩山水人物香炉、八宝博古香炉、山水笔筒、山水花瓶、博古花瓶、满彩缠枝牡丹茶盌等等。防制产品的造型、瓷质基本与原作一致,制作、装饰工艺精细,基本达到形似质似而且神似的程度,后人要加以鉴别,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极易产生谬误。例如,我们收集到的一件狮耳花瓶,瓷质白中蕴红,莹润如玉。胎体厚重,具有很好的半透明度,造型、瓷质、制作工艺完全与明代产品一致,釉上刻有“康熙十七年赛谢”字样,此件到底是明代所制,收藏者至康熙十七年才作为谢神供品献给寺庙?或是康熙十七年所制?值得推敲。

三、德化仿古瓷的一些特征

能工巧匠所仿制的仿古产品,大多达到形似、质似和神似的程度,准确鉴别,并非易举,加上德化历代均为烧制外销瓷的民窑。优秀产品世代流传相袭,变化不大,极难截然断代,也给仿古瓷的鉴别增加了复杂性,要寻找其特征,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瓷质釉色。瓷质釉色是鉴别的一项重要依据。有些人认为德化的普白瓷是宋元的,建白瓷(象牙白等)是明代的,青白瓷是清代的,高白瓷是现代的,这种看法极为片面,须知德化历代以来直至六十年代,都是采用当地瓷土进行单一配方。釉料也是基本采用釉石配合石灰、谷壳灰所制。所用的窑都为龙窑,历代产品都有青自瓷和普白瓷,瓷质釉色的变化除了选择原料和釉的配制比量的不同而外,还涉及烧成温度和气氛的影响。因此历代也就都有白瓷、青白瓷生产,以明代为例,生产建白瓷的也仅浔中和三班等少数窑场,全县其它各窑场均烧制白瓷和青白瓷,产量居于主要地位。因此,明代的瓷雕产品也有青白瓷和普白瓷。可以认定何朝宗、陈伟等著名雕塑艺术家的早期作品也有青白瓷和普白瓷。直至嘉靖、万历期间,其雕塑技艺成熟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加上选用当时优异的建白瓷原料才达到珠联璧合、完美无匹的程度,但此类作品较少。清初虽有少量建白瓷产品,其后建白瓷质的烧制技术中断,转而以青白瓷和白瓷替代,也就只能仿制前人的青自瓷和白瓷产品。因此,鉴别明代的产品或后代的仿制品。不能单以建白瓷质为依据。而应包括青白瓷和白瓷,同时还应参照其艺术特点、款式标记、制作工艺等加以全面鉴别研究。

2、款识标记。德化瓷的款识标记主要有如下几种。一为出现于明代的瓷雕印章式款识,这一款识为何朝宗等具有高度文化艺术修养的艺人所创制,后代承袭沿用。如表明产地的葫芦形或花瓶形的“德化”篆书二字章,表明作者的四方形“何朝宗印”篆书四字章,或葫芦形“张寿山”篆书三字章,表明年代的长方形“大明万历年制”正楷六字章等等印章款,一般均盖于作品背部的胎体上然后上釉烧成,胎体湿度适当所盖者字迹清晰,胎体太干所盖或釉层太厚者字迹模糊。一般地名章或年代章在上,作者章在下,亦有单一盖作者章或年代章的。后世艺人均仿效这一形式。但后世艺人则较少直接用姓名印章,多数采用艺号或堂号章,如苏学金的“苏蕴玉”,许友义的“许云麟”或“许裕源”,有的仿制前代作品则在背部上方盖一葫芦形“何朝”或“何潮”篆书二字印,表示继承或仿效何朝宗的作品风格,下方盖-诸如“博及渔人”等作者的艺号章。何朝宗等明代艺人的产品被仿制较多。仿制产品的印章、字体形状虽同,但由于烧戒胎体的收缩不同,一般均与原作有偏大偏小之差,但凡具有印章款识者虽非原作,也是属于能工巧匠仿作的精制品,同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此外,还有一些艺人除了盖上印章款识之外,还在作品底座等不明显处刻上自己的姓名。我们曾见过一件上面盖有“博及渔人”,的印章,座下还有手刻的“苏学金手制”标记。二为以香炉和花瓶为多的印章款式,此类款识,大多仅表明年代,少数表现作者,诸如明代白瓷的洪武、宣德、正德、成化、嘉靖、万历加“年制”四字款或加“大明”六字款,及林子信的“林氏子信”四字章、“子信”二字章、苏和顺的“和顺苏记”和“文荣雅制”等等。清代青花瓷和古彩瓷以颜料印制或书写的康熙、乾隆、雍正、嘉庆等加“年制”四字款或加“大清”的六字款,字体工整端丽,大都出现在产品底部,基本是仿官窑作风,此外还有大量表明窑场作坊的标记,如月记、胜玉、和玉和笔画灵芝、火焰、秋叶、鱼、藻、如意等等,仅作为各自产品的标志,不属仿古瓷之列。

3、制作工艺。仿古瓷的制作必然要受到一定数量和交货期的制约,仿制工艺虽是采用前人手法,但却难以达到那种精心自如的程度,难免要露出一些急就的痕迹,例如瓷雕艺术品,原作者一般是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进行创作设计,印制坯体时都采用拇指指腹由中心向四周顺序推压,衣纹、线条较多较深处,印压力度较大并有多遍重压的痕迹。印成后内部不加修削,存在一定推压的指纹,胎体厚重、衣纹深刻、边沿锐利,明代雕塑整体简练,装饰物较少。仿制品则因赶时间,保数量,印坯时指掌兼施,掌跟痕迹较多,印成后较厚处有所修削,胎体也较薄。衣纹刻划比较浅,合缝处理不够精细。再如香炉和花瓶等的制作,浮雕者以模印成型,素胎者以手拉坯制作,较大型和形体变化较大的花瓶,则采用分段拉坯加以粘接成型。清代中期以上的产品胎体均厚重,香炉口沿较厚,内里拉旋纹清晰,花瓶内里的拉旋和粘接痕迹同样清晰可见。仿制品胎体则较薄,粘接处有所修整,这些改变主要是为有利于产品烧成,减少开裂、变形,增强整体瓷化的强度,保障如期交货所采取的改进措施,也给后世留下了一个鉴别依据。

总之,可归纳为:1、德化仿古瓷主要诞生在清至民国二代,以仿制明代的白瓷为多,并有少量清代的瓷雕及釉下青花和古彩瓷。2、仿制的产品有观音等佛像、香炉、花瓶、笔筒和堆贴、浮雕的梅花、八仙、牡丹、龙鹤等杯、盘实用艺术产品和青花、古彩香炉、花瓶等优秀产品。3、明代的白瓷应包括青白瓷和普白瓷。4、仿制品可分为特定仿制前人的带款识的名作和继承前代产品的优秀造型、装饰传统两类,带款识的属于作者的得意原作或为精工的仿制品。有些名家(包括何朝宗等)的作品并非都有款识。5、德化沿袭仿制前代优秀产品甚多,此类仿制品仅为继承优秀传统,并不存在以假乱真的牟利企图。

以上所述,谨是我们在从事德化古陶瓷的探索中,对德化仿古瓷的一些初步了解。不计粗浅,藉以抛砖引玉。

仿古砖铺贴与日常保养小技巧


随着市场上仿古砖的种类越来越多,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如何去铺贴和保养家居建材中最普遍、最受人们青睐的装修材料仿古砖,也就成为了不少人困扰的问题。如果不清楚铺贴仿古砖与保养仿古砖的方法,遇到像仿古砖铺贴的不到位,导致砖出现松动、脱落等这些问题时就会让我们一头雾水,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所以平时多了解一些仿古砖的基本知识,就不怕日后遇上问题时手足无措了。下面就来给大家介绍几个实用的方法以备不时之需。

比较常见的几种情况就是遇到仿古砖松动、脱落这些问题。发生这些现象可能是由于铺贴砖的时候比较普遍用水泥砂浆来当做粘贴剂,导致了砖与基层的牢固性减少。像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铺贴前,在水泥砂浆中加入适量的107胶水来增加粘贴的牢固性;也可以用树脂型粘贴剂来粘贴砖面。另外就是像卫浴间与厨房间中的仿古砖是比较容易出现渗水现象的,这样就导致了仿古砖会出现松动或者脱落的情况。我们可以利用树脂型石材粘贴剂再加上外墙防水剂就可以轻松解决问题了。

如果我们在保养仿古砖时遇到砖上沾有油渍、水渍、皂垢等现象又该怎么处理呢?像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用干净的湿抹布沾上少许多功能去污膏进行清洁工作。另外特别是砖与砖之间的接缝地方,是非常容易藏污纳垢的。这时,我们可以用牙刷沾上适量的去污膏进行清理,最后用毛笔刷,刷上一层防水剂就可以了,这样有做到清洁工作又起到防止霉菌生长的作用。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仿古瓷捡漏几率小 切记勿贪小便宜》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仿古瓷捡漏几率小 切记勿贪小便宜》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便宜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