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青花瓷器的鉴别 > 导航 >

如何辨别老青花瓷器 三大方法分享

如何辨别老青花瓷器 三大方法分享

青花瓷器的鉴别 仿古青花瓷器鉴别 青花瓷器鉴别

2020-11-04

青花瓷器的鉴别。

对老青花瓷器的鉴别有很多种方法,可以通过气泡、釉光、胎质三个方面来进行判断,只有掌握了这些方法才会让我们在进行老青花瓷收藏的时候更加游刃有余,下面就来具体的看下详细的鉴别方法。

一、通过气泡来鉴别

青花瓷上面都是会有气泡的,如果说没有气泡的话就有很大的可能不是老青花瓷,除了老青花瓷之外,青瓷、斗彩等瓷器都是有气泡的,实际上只要是釉下彩瓷器的话都是会有气泡的,通过这个简单的记忆就能够区分一个瓷器是否有气泡。

二、通过釉光来鉴别

瓷器釉光所出现的原理是因为在进行烧制的时候在表面会出现一些二层光波,这层的亮光也被人们称为是“浮光、火光”,而在釉层里面也会有内光出现的,和外部的光亮相比会更加密集。

由于时间的延长,在老青花瓷釉中所含有的各种类型的矿物质在接受自然界中的一些化学作用之后,在瓷器的强度以及活力方面都是会降低很多的,同时在釉层方面也是会出现老化变旧的情况,使得老青花瓷的釉面逐渐更加的熟旧温润。

三、通过胎质来鉴别

1、判断依据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对于任何存在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会有其内在的规律的,而在收藏瓷器本身也是同样的道理,就瓷器本身来说,虽然不能说世界上就已经没有任何的传世品了,但数量是非常少的,因为老青花瓷器太过于脆弱,只要是和其他任何的器物相互碰撞都是会破碎掉的。

2、观察角度

元明清这三个朝代所烧制的老青花瓷除了在外部的精细程度上有所差异之外,在其他方面也是有所区别的,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内在因素方面的差异,比如,如果是元代的老青花瓷的话在制作的时候就会更加的粗狂一些,在老青花瓷的器底和器内很多都是裸胎。

3、胎土老化程度

这个也是十分重要的,就老青花瓷来说,观察它的胎质的老化程度,如果说老化程度比较明显的话,那么就是一个比较老的青花瓷器了,俗话说,底对就对一半。所以只要是对老青花瓷的胎底看准确了,那么就可以很好的判断出是否是老青花瓷了。

所以,想要辨别老青花瓷器的话,那么不妨可以参考以上的这些方法,如今自己无法进行的话,建议找专业人员进行。

老青花瓷器精品鉴赏及价格参考: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1:明宣德青花缠枝花卉暗花斗笠盌,尺寸:20.4厘米,估价:HKD 3,500,000 ~ 4,500,000,成交价: HKD 5,720,000 ,成交时间:2005.05.02,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5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宣德年制》款。

2:明永乐青花暗刻云龙碗,尺寸:直径20.7厘米,估价:RMB 5,000,000 ~ 7,000,000,成交价: RMB 5,500,000 ,成交时间:2006.06.26,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6春季拍卖会。

3:清乾隆青花八宝双耳扁瓶,尺寸:高49厘米,估价:RMB 3,500,000 ~ 4,500,000,成交价: RMB 5,656,000 ,成交时间:2008.05.30,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8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瓶扁腹,截面呈腰鼓形,足内墙直,足端宽平,露胎处质地坚白,胎质致密,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方章款。整体构图纹饰华缛复杂,密不透风。腹部正面为轮花图案,有大小两层莲瓣纹,以外层的大莲瓣环绕内层的小莲瓣,构图新颖。大莲瓣内分别填绘轮、螺、伞、幢、花、罐、鱼、肠,合称“八吉祥”纹,是象征佛教威力的八种物象,由八种识智即眼、耳、鼻、音、心、身、意、藏所感悟显现。轮为法轮,即佛法的代称,指佛法具有传之久远的法力,辗转相传弘扬光大;螺为佛事活动使用的乐器之一,又称梵贝,象征佛法所传之法音,妙音吉祥响彻世间;伞即宝伞,喻佛法运转传播张弛自如,贯通无碍;盖即白盖,形容佛法如神圣的华盖,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广施慈悲,普惠众生;花为莲华,晓喻佛法圣洁,如莲之清新芳蕙,以沁心馨香,引导众生脱离污垢;罐原为宝瓶,喻佛法深厚坚强,聚福智圆满充足,如宝瓶般无散无漏;鱼,形以金鱼,喻佛法具有无限生机,如鱼游水中,自由自在,解脱劫难,游刃自如;肠指盘肠,又称无穷盘,喻佛法的强大生命力,如无穷盘结样延绵往还,长承久传,无尽无休。凸脐部位饰如意云肩团花纹;侧面绘串枝西莲纹,皆具吉祥寓意。青花整体发色浓艳,呈色稳定,画工精湛,施釉肥腴,釉色白中闪青。乾隆时期是清代官窑的顶峰,将瓷器的工艺性发展到极致,达到了后世不可企及的高度,所烧瓷件无论釉色品种、造型、纹饰,都集中国瓷器烧造之大成。本件扁瓶是在明代永乐、宣德官窑青花大扁瓶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新器形。在清宫档案中,这种双耳扁瓶被称为“宝月瓶”、“马褂瓶”或“放大马褂瓶”,是乾隆皇帝颇为青睐的器形,乾隆帝屡次下旨命唐英烧造。如乾隆二年六月二十五日下达的烧造清单中,就有“宣窑青花放大马褂瓶一件”,应与此瓶形制相近。此瓶造型体量硕大,气势恢宏,庄重典雅,皇家气派尽显。应为唐英主持窑务的乾隆早期御窑厂代表器物。

4:清乾隆官窑青花折枝花果纹贯耳六方尊,尺寸:高44.5厘米,估价:RMB 4,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RMB 5,635,000 ,成交时间:2015.05.19,拍卖公司:北京东正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5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此种六方尊为乾隆朝创烧且独有的御窑青花品种。多成对陈设于宫殿之中,其庄重威严的气势,严谨而创新的工艺,展现出乾隆王朝的宫廷风貌。现在一件清宫旧藏之品仍陈设于故宫漱芳斋多宝阁之内。据《清档》记载,“乾隆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唐英将照样烧造得青花白地双耳六方花尊改款式耳子四件,并样一件送京呈进”,品种即为此类品种。六方器形采用拼接法烧造,制作难度较大。本品呈六方形,撇口,长颈,颈部饰对称的双贯耳,折肩,圈足,造型庄重。通体青花装饰,满绘什锦花卉纹,口沿饰一周回纹及花卉纹,颈部饰海水纹,双贯耳亦绘花卉纹,肩部及腹部均绘缠枝花卉纹,以青花弦纹相隔,近足处绘花卉纹。整体纹饰层次清晰,青花发色标准,画工精细。乾隆时期官窑青花立器中有一些器物造型、规格相似,但纹饰的组合不同,此件贯耳瓶以其别致的造型及流畅的纹饰,体现了乾隆时期高超的制瓷技艺。

5:明永乐青花葡萄纹盘,尺寸:直径37.5厘米,估价:RMB 4,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RMB 5,600,000 ,成交时间:2009.11.23,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9秋季拍卖会。

永宣之际,为弘化天朝圣德,谕遣中官郑和七下西洋,中外往来遂变密切,此前中断数十年的海外经贸重开,与中东地区交流得以恢复,其中瓷器一项,深为当地贵族喜爱,故西下宝船之中不乏用于赏赉的青花瓷器。明承元制,重视窑业,后更于珠山置御器厂,设有司专备窑事以供御用和赏赉,较之元朝浮梁磁局,规制更宏,技术精进,所出之品,为世所珍。其中永乐青花折枝葡萄纹大盘为当时重要赏赉瓷之一,为中外交流盛事之见证者。本品即为此中之佳例,其形宏硕端庄,胎质细腻洁白,釉汁莹润亮青,口沿绘一周海水浪涛纹,内外壁均饰十二朵缠枝花卉,勾画婉转流畅,盘心主题纹饰为折枝葡萄图,所绘葡萄,藤蔓绵绵,硕果累累,布局疏朗而饱满,花果纹饰写实传神,充分借鉴国画的笔墨意韵,得其法度,勾、勒、点、染诸法,运用皆宜。线条粗细并用,青料浓淡兼施,从而令画面富具苍翠欲滴的意趣,透出凝重雄浑之美,一如朱明盛世,威加四海之气势。

6: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六方尊,尺寸:高68厘米,估价:HKD 4,500,000 ~ 6,500,000,成交价: HKD 5,525,000 ,成交时间:2019.11.27,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六字篆书款。

此尊硕大浑厚,发色清亮艳丽,釉汁光润均匀,器形造工规整,为同类器中之佼佼者。

7:明永乐青花瓜果纹折沿大盘,尺寸:直径40.3厘米,估价:RMB 4,500,000 ~ 6,500,000,成交价: RMB 5,520,000 ,成交时间:2017.06.06,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十二周年春季拍卖会。

此盘折沿,浅弧腹,圈足,底部细沙底,露胎,微泛火石红色。通体以进口苏麻泥青料绘制纹饰,纹饰层次丰富,繁而不乱,尽显明代初期青花瓷的粗旷气质。明代永乐年间,青花瓷纹饰较为传统。古玩行业内论及纹饰常言:“五朵花者未若一束莲,一束莲未若葡萄,葡萄者未若二或三朵花,二三花者未若缠枝瓜纹,瓜纹及更殊者皆为隽品”。此盘心绘瓜果纹,枝叶翻卷,藤蔓缠绕,精犷中带有万般精细,象征硕果累累、物阜民丰。此纹饰充分体现出一代君主为黎民百姓祈求五谷丰登、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口沿饰海水波浪纹一周。此器釉光莹润如玉,青花发色艳丽,自然晕散,釉面橘皮纹微微泛起。永乐青花纹饰明显地较元代疏朗,描绘手法趋于自然、写实。永宣之际,为弘化天朝圣德,谕遣中官郑和七下西洋,中外往来遂变密切,此前中断数十年的海外经贸重开,与中东地区交流得以恢复,其中瓷器一项,深为当地贵族喜爱,故西下宝船之中不乏用于赏赉的青花瓷器。明承元制,重视窑业,后更于珠山置御器厂,设有司专备窑事以供御用和赏赉,较之元朝浮梁磁局,规制更宏,技术精进,所出之品,为世所珍。此盘传承有序,原为旧上海医学世家丁福保、丁惠禄父子旧藏。丁福保先生是上海滩传统文化圈中的著名人士,曾出版大量医学书籍并刊刻古籍,他一生收藏丰富,并曾经担任中国第一个文物收藏社团——古泉学社的会长。丁惠康先生继承了父亲对于收藏的兴趣。他的收藏以陶瓷见长,收藏的古代陶瓷曾经印有一部目录,名为《华瓷》。此次上拍的明永乐青花瓜瓞纹大盘,是他们父子两代收藏的最好见证。与此盘纹饰相同者仅见三件,分别为海内外博物馆珍藏,唯尺寸略小,均为37cm左右。北京故宫博物院与日本出光美术馆各藏一件。另一件来自于海外私人收藏,购自香港苏富比1984年11月19日秋拍叶义医生专场拍品号177,当时成交价为902,000港币。

8:清雍正青花缠枝花卉纹大天球瓶,尺寸:高55厘米;直径40厘米,估价:RMB 3,800,000 ~ 4,800,000,成交价: RMB 5,520,000 ,成交时间:2018.01.08,拍卖公司:保利(厦门)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厦门2017秋季拍卖会。

拍品长颈,丰肩,球形腹,下承浅圈足。纹饰自上而下分三个层次,密而不乱。口沿绘海水纹一周,颈部及腹部以缠枝莲纹为主体纹饰,肩部饰清雍乾特有的巴洛克风格卷草纹,近底足处绘变形莲瓣纹,疏密相间,层次分明。青花发色鲜艳明快,点涂一法运用极为娴熟有致。清代雍正乾隆都热衷摹古创新,各类仿古瓷器迭出,其中天球瓶作为经典的永宣器类得到广泛的摹制和创新,成为宫廷陈设用瓷。乾隆时期对天球瓶的摹制,延续烧制雍正时期的品种,存世实物较多,文献上亦见多处档案记载,如《造办处各活记清文件》记录雍正三年六月二十五日奉旨烧制一大批摹古瓷器,其中就有「宣窑放大天球瓶一件」、「宣窑放大青龙天球瓶一件」之名目。本品即为一例,其尺寸较大,高近55厘米,远大于一般宣德天球瓶,更是符合文中所提及「放大天球瓶」之记载,其通体满布缠枝花卉之法意仿永乐年间天球瓶代表性纹饰。雍乾二朝清宫档案记载,当时为求与古意暗合,所摹瓷器不落年款,亦与本器相符。结合文献记载及拍品自身高超的格调,当为御窑厂所出,殊为难得。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怎么辨别青花瓷?


怎么辨别青花瓷?大体讲,瓷器鉴定主要是从器型、纹饰、胎釉、款式等各方面来看。

器型方面:应侧重于器物造型的古拙、敦厚、粗笨、秀美、玲珑、华丽等不同风格进行研究,详加分析对比,摸清其演变规律。自宋代始创至晚清民国,历朝均有制作,而风格却每代都有变迁。试举一个明青花

纹饰方面:也同造型一样,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无论题材内容、不同时期的纹饰均有不同的表现。例如明初永宣瓷器中的青料晕散和下凹斑痕等特有现象,后代仿品都不能准确再现,清雍正仿永宣器,常用复笔加重点染青花来刻意仿效宣青的效果。试举一例明青花

胎釉方面:胎为骨,釉为衣。鉴别胎质时,可从器足的无釉处入手,注意胎土淘炼的纯净与烧结的缜密程度。因时代淘炼方法有别,明代以前较之清代、民国,胎土中含金属杂质为多,露胎处可见金属自然氧化形成的黑褐色星点。另外明代胎体迎光透视,多显肉红色;明成化胎体透光显牙白和粉白色,而清代及民国仿品则显青白色。清康熙瓷胎质纯净、细腻、坚硬,为清末民初仿品所不能及。至于鉴别釉面,主要应注意观察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釉层的厚薄,以及气泡的大小和疏密程度。试举一个清代青花

款识方面:历代更是千差万别。体会各代款识的不同风格,可以从研究笔法入手,然后将真假瓷器款识相互比较,排列的形式,落款的部位,以及款识色泽的深浅浓淡等。另外,还应注意总结同一时期早、中、晚期款识不尽相同的变化规律。

青花瓷器鉴别方法


青花瓷器鉴别方法,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那么青花瓷器鉴别有哪些呢?

看胎釉要先从认识真品入手,首先对真品特征心中要有数

与真品相比,假的或新的仿品,其胎质不是过轻就是过重,这是因为真品和伪品所用胎料、制作工艺和烧制方法过程等都有较大的区别。由于仿品大多采用比较先进的技术和现代化生产条件,如新的仿制品多采用灌浆法、压模法,胎体过于规整,且在胎釉加工时,胎质有的显得过于疏松,有的则过于细腻,但仍不如真品坚硬掂手。仿品的胎质釉面往往过白,也有呈现过青或带青灰色的(与明清时期的亮青釉不同),如釉面未经做旧,大多显得浮燥、火光十足。且釉水或稀薄或厚薄不匀或呈疙瘩状,并带有现代瓷特征。经过人工做旧的仿制品,有一种干涩、或暗淡感,釉面毫无生气,没有古瓷那种因烧松柴而出现釉面莹亮、特有的自然泛青色(含有铁分)和因时代久远而形成的宝光(包浆)内含温润感。还有古瓷(多见民窑)大多施釉肥润,多出现缩釉点,胎体亦多含有杂质或出现细砂或带孔隙现象。不过现在的造假高手也都能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和所获得的有关数据、信息来分析研究,并利用所掌握的真品胎釉成分配方或仿造古代窑炉、模拟出真品烧成气氛、并恢复当时各种生产工艺过程,如利用有经验的老画工绘图、手工拉坯和修胎、成品再经过松柴烧制、最后进行人为做旧,故所仿伪品几可乱真,应特别引起注意。

看纹饰纹饰内容和装饰风格往往决定文物的年代特征

高明的作伪者多是鉴定方面的行家里手,对真品的面貌、特征、用笔、用料方法都十分了解,而且其手上大都有古瓷样品,故所作仿品在纹饰题材、图案布局、绘画手法及造型变化方面都很逼真。不高明的作伪者的仿品大多是依照图录或照片模仿,依葫芦画瓢,主要是模仿真品的外型和纹饰概貌,有的为了追求逼真效果而面面俱到,但由于过于仔细而适得其反。有的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即只能模仿看得到部分或一些表面现象,其中隐蔽部分或难以发现的细微特征常被忽略,往往由此而露出马脚。还有的过分强调或有意突出真品的某些特点反而弄巧成拙。更有甚者,所仿的纹饰图案没有任何根据,只是凭空想象,胡拼滥造,结果搞得不伦不类,漏洞百出。

看“包浆”

仿古和作伪的器物表面多带有“火气(或为浮光)”,年代愈近火气愈强,给人一种锋芒毕露感觉,这与历代老的仿品也有所区别。虽经过人工做旧处理,如手磨、酸蚀、茶煮、烟熏、土埋等各种去光处理,但总会在某处或某点暴露出人为的做旧痕迹,如器物表面的光亮不自然,或在釉表出现酸咬现象,更没有真品那层柔和、光亮的“包浆”。大凡传世品或老旧的器物(包括瓷器、木器、铜器、玉石、纸绢等物品),由于使用年代久远,又经过长期用手抚摸、把玩、擦拭或在空气、灰尘、油渍作用下,在器物表面,特别是用手经常接触的地方都会自然形成一层由内而外很温润的光泽,行话就叫做“包浆”。产生的包浆有厚有薄,要看时间长短而定,包浆光泽多内敛含蓄,有无色或带色之分,根据器物的质地不同,如玉器、瓷器、竹木器、纸绢等物品产生的包浆各有不同。有的把“包浆”理解成是一种人为着色或是附在器物表面的皮层是不准确的。另外,传世品经过世代使用后,会产生自然陈旧、刮伤、碰撞、留下岁月使用痕迹,如同老人脸上的皱纹,即所谓自然形成的时代感和沧桑感。如出土器物,由于长期埋在地下,还会带有深入胎釉肌里的土锈和水浸痕迹。不过,如是出水的瓷器或没有使用过的古代器物(包括窖藏或库出器物)这种迹象就不明显。故要细致观察并记住出水器物所具有的特征,如看看胎釉有否受海水长期浸蚀后留下的痕迹,有的表面会呈失透或微光状态,或带有深入肌里的水锈泥污等,或附着有某种海水生物自然生长痕迹。但要注意有的是人为粘上一些贝壳之类,以冒充出水器物,不过其手法显得极为造作、粗劣、不自然。只有经过长期实践,才能体验到什么是自然现象,什么是人工痕迹,如人工做出的“包浆”,多采用酸碱浸泡、再细砂纸打磨后擦油,或经人工染色以及在新仿品的底部和器表涂擦上一层黑灰、油垢等物质做旧,还有的是长期不断地用手抚摸后形成的光泽。但这种人为“包浆”显得浅薄、轻浮,其亮光外露,不够深厚和含蓄,且釉面颜色光泽都不自然。或表面(釉面)多带擦痕或有一种怪味。这些都要经过细致入微察看才会领会到的。

看画风

由于新仿品刻意模仿真品蓝本,只能依样画葫芦,故用笔就显得拘谨、迟缓、缺乏连贯性,其轮廓线条生硬呆板,软弱无力。构图亦多显松散或感觉累赘。不能像真品绘画那样用笔随心所欲、浑洒自如,其线条十分生动有力,自然流畅,且画面布局也比较紧凑、合理。有的绘画高手仿制纹饰也画得很像,但往往只是形似,不能神似,显得工细有余,生气不足,缺乏真品那种自由奔放、一气呵成的艺术韵味。好比面对一个不太熟悉的人,只能看到表面现象、习惯动作等(如同模仿明星脸一样),但其内在气质和神态,很难模仿到位,只能仿到局部或其中某一点。

看做假(即人为做旧)

作伪手段近年常见的几种手段,一是老器复窑,即由于老瓷的青花呈色不好、或是生烧瓷(胎釉未烧结)、或是真品破损后再经局部修复,还有的是素面真品(即白釉器)新画花纹和素胎(无釉器)重新上釉等情况,但均经入窑复烧,这类瓷严格地讲,应为老瓷胎、新手段,或称半旧、半新瓷更为确切。因复窑后其釉面多带有火气,或釉面会出现小黑斑点现象。并且在新、老胎釉、青花和纹饰之间往往显得不太协调。故这些复烧瓷常被认作是新仿瓷,但从整体面貌、造型及制作工艺等方面观察,还是古瓷的成分更多些。二是新器做旧后,又改装老底。其底面新、旧胎交接处的接痕,多隐于足边釉内,并用胶水覆盖,不易察觉。可试用指甲或刀片刮除胶层,即可暴露出痕迹,另可于暗处对着强光,从器口往内底看,就能发现环状接底痕。三是将新仿品砸破后,重新粘合、拼接成残缺器,再沾上泥巴做成出土的样子,四是利用残缺古瓷(标本)的不同部位相粘接,拼凑成为另一个不同的完整器形。还有的也是最为常见的方法,即用化学胶水渗和石灰、黄泥、墓土等,做上假土锈,或用砂轮(或细砂纸)磨擦釉面,或破坏仿制品局部结构,如有意使得新仿品在口足耳腹等部位缺损、刮伤、裂痕、剥釉,造成使用痕迹假象等等。但无论使用什么样人为手段,其釉面、彩色、纹饰、造型以及在损伤部位都显得造作、生硬、不自然。出土器物由于长期埋于地下,釉面常受到酸碱等化学物质浸蚀后产生局部(或全部)自然脱釉现象。与人工使用砂轮打磨或敲击形成的假脱釉有很大区别。

如何通过烙印辨别青花瓷的制作年代?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这首《青花瓷》大家想必都很熟悉吧,看看这歌词的描述,把它的特点都描述出来了。今天就来和大家说说我国瓷器中非常有名的青花瓷,还如何通过烙印辨别青花瓷的制作年代?

元延祐青花

元延祐青花(1314—1320)

延祐青花有施青白釉、用国产青料这两个显著特点。此件的画法采用勾勒点染,减笔没骨,其用笔富于变化,点线面结合,画面和谐有动感。

元至正青花

元至正青花(1341—1368)

至正青花,也称“典型元青花”,用源于西亚的钴(苏麻离青料),在胎坯上绘彩作画,施上透明釉,经高温烧制,其绘彩变成了鲜丽的靛青色,这就是流芳至今的青花瓷器。至正时期的青花开创明清色彩缤纷的彩瓷世界之先声。

明初(洪武、建文)青花

明初(洪武、建文)青花(1368—1402)

发色有的淡蓝,有的泛灰。细节上,蕉叶的中梗留白;花瓣留白边较之元代更明显清晰;牡丹叶子“缺刻”部位较深,不如元代的肥硕;菊花绘成“扁菊”,花蕊以方格纹表现;龙纹仍是细长身,但除了三四爪外,已出现五爪,爪形似风轮,气势不如元龙凶猛矫健。辅助纹饰的如意云头由元代的三阶云改为二阶云;莲瓣纹内多绘佛家八宝(元代多绘道家杂宝)。碗、小盘多绘云气纹,仅绘于器物外壁的上半部。器物底足多平切、砂底无釉见窑红。未出现年款,带款的器物也极少。

明永乐、宣德青花

明永乐、宣德青花(1403—1435)

此期所用青料,以苏勃泥青为主,多见“铁锈斑痕”。纹饰多见各种缠枝或折枝花果、龙凤、海水、海怪、游鱼等。胎质较以前细腻致密。釉质肥润,多见橘皮纹。宣德青花数量大、品种多、影响广,故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说。

明正统、景泰、天顺青花

明正统、景泰、天顺青花 (1436—1464)

正统初即多次下令“禁造官样瓷器”,故这一时期瓷器数量较少,被称为陶瓷史上的“空白期”。

明中期青花

明中期青花(1465—1521)

成化和弘治中期以前使用平等青,发色淡雅。弘治晚期与正德则发色灰蓝。但此期也有个别器物发色浓艳,有铁锈斑。纹饰布局前期疏朗,后期繁密,多画三果、三友、九秋、高士、婴戏、龙穿花等。花叶似手掌撑开状;叶子多齿边,花叶均无阴阳正反;十字宝杵、阿拉伯文等伊斯兰教内容的纹饰多见。

明嘉靖、隆庆、万历青花

明嘉靖、隆庆、万历青花

明嘉靖、隆庆、万历青花(1522—1620)

此期独具特色的是使用回青料。纹饰除传统的仍流行外,道教色彩的纹饰大量增加,如云鹤、八仙、八卦、道家八宝等。花组字为独具特色的纹饰。此外还有婴戏、高士、鱼藻图等。婴戏图的娃娃头前额突出明显。胎、釉均是小器细、大器粗。大器较多。八角形、四方形、六角形、上圆下方式葫芦瓶等异型器多见。

明天启、崇祯青花

明天启、崇祯青花(1621—1644)

天启年款器甚少,此期的纹饰较疏朗,生活气息较重。胎体厚重、胎质粗松、器形不规整、器底粘砂、塌底、跳刀痕等已成时代特征。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藏友们看出来了吗?

以上是由基收藏网搜集整理的“如何通过烙印辨别青花瓷的制作年代?”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嘉庆粉彩瓷器如何进行鉴定?这五大方法很实用!


嘉庆粉彩瓷器是现在很多的人都十分喜欢的一种收藏品,但是对于其鉴别方式却是很多人都会存在的问题,我们在进行鉴别的时候最为主要的就是利用颜色、瓷胎、瓷釉等多个方面进行鉴别,下面就来具体的做下了解。

1、颜色

粉彩瓷器中最为主要的颜色自然就是粉彩了,除了最为经常会见到的白地青花之外,粉彩的数量会更加的多,在使用方面也是更加的广泛,但是如果是和乾隆时期相比的话,在粉彩的料质上还是显得比较粗糙,没有那么的精细。施彩也比较厚,主要就是因为在粉料中含粉的数量会比乾隆时期更少一些,所以在色彩上会显得比较的浓厚、艳丽。另外,这个时期的粉彩施彩的面积也会更大一些,还有部分的瓷器会直接使用一粉来进行绘制。

2、瓷胎

在这个方面嘉庆粉彩瓷器的胎骨和乾隆时期是比较相似的,并没有太多的变化,要是一定要说的话,那就是在胎质方面没有那么的精细,同时在胎骨的洁白方面也会稍微的差一些

3、瓷釉

瓷器的釉面中大多是都呈现的是白中泛青的情况,而且十分的细腻润滑,在釉面上基本上都是会呈现出波浪釉,在釉面中也十分容易出现气泡的问题,所以导致了脱釉现象的发送,在瓷器的根呈尖状,因此在规正度方面不是很好。

4、造型

嘉庆瓷器的造型大多数情况下沿用的都是乾隆时期的风格,比较少出现创新的造型,瓷器的制作工艺方面也会显得比较粗,所造的器物通常来说在做工方面都不够的细致,在造型上就会显得更加的粗笨些。只有在少数的官窑器物上才会看到做工比较精细的瓷器,在这个时期中的嘉庆粉彩瓷器大多是物造型都是以日常生活使用的各种瓷器为主,比较少会看到大型的陈设瓷。

5、款识

这个时期更为常见的是款识装饰,在种类上十分的多,不仅仅是有最为常见的青花款,同时还有很多的红彩款、紫彩款等等,比较少见的就是刻印款了,而在文书上大多使用的是“大清嘉庆年制”,这个在我们了解正品的时候都是会看到的。

嘉庆粉彩瓷器的鉴别方式大概就有这些了,在进行鉴定的时候不妨可以参考这些方法,从而真正的实现收藏。

嘉庆粉彩瓷器精品价格参考:

1:清嘉庆黄地粉彩群仙祝寿图双螭耳瓶,尺寸:高30.2厘米,估价:HKD 6,000,000 ~ 8,000,000,成交价: HKD 8,260,000 ,成交时间:2019.10.07,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香港2019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嘉庆年制」。

此器撇口,长颈,溜肩,长圆腹,圈足外撇,颈部置对称螭耳。颈部绿黄地粉彩绘蝙蝠、双鱼、戟罄、番莲纹样,肩部绘如意云纹一周,腹部通景粉彩群仙祝寿图,圈足外壁绘蓝料回纹一周,器内施松石绿釉,外底施松石绿釉,矾红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群仙祝寿,描绘群仙共庆西王母寿诞之场景。八仙分别是汉钟离、李铁拐、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蓝采和、曹国舅、何仙姑。祝寿图绘有山峦起伏,山润茂林,古木参天,傲然挺拔,山花绽放,平溪小桥,城楼掩映。庭院正中桥上,张果老拿渔鼓在正中央,众仙围绕,有背携纯阳剑的吕洞宾、手拎云阳板的曹国舅、提着长萧的韩湘子、提着盛满仙桃篮子的蓝采和、后方汉钟离手举芭蕉扇、何仙姑手捧荷花,与铁拐李跟随其后,抱着腰间所系之葫芦,葫芦瓶释出寓意蝙蝠翻飞于云间,只只不同,形态各异,祥云迤逦,祥蝠咸集,寓意千祥云集,洪福纷至。八仙神态各异,灵动写实,颇见功底。八仙桥上环绕站立,场景异常热闹,仙人昂首仰天,招引各方前来到贺的仙众。参天苍柏下,还见白发银须的寿星,形象睿智,慈眉善目,身穿长袍,手执羽扇,骑着瑞兽「兕」,徐徐到来,身后伴随着仙童与仙人,仙童提着葫芦和书卷,众人皆表情和蔼,栩栩如生。小桥之外,二麻姑送来满载祥云的葫芦瓶,一前一后款款而来。远方和合二仙,寒山、拾得驾云而来,一持荷花,一捧圆盒,意为「和(荷)谐合(盒)好」,寓意和睦好合,平和喜乐。尚有西王母驾龙降至,来受朝贺,可谓盛况空前,场景异常热闹。祝寿图中福禄寿三星常常一同出现,在道教流传为天上三位吉神。福星头戴官帽手持玉如意为天官一品大帝,天官赐福由此而来;禄星手捧高冠,寓意高官厚禄;寿星白眉长髯,手持龙头杖为长命百岁。民间喜欢把福、禄、寿三星作为生活中象征幸福、吉利、长寿的祝愿,同样被皇家寄寓吉祥期望。此瓶通景所绘人物多达二十余人,各位仙众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层峰迭嶂;寰宇楼阁,隐置其间;古松苍柏,参天攀至;祥云福海,瑞气悬停;山间绘群仙咸集,八仙献寿,和合奉宝,福禄寿喜,麻姑捧寿,宴跃芳春,乘酒施技。可见此器气势宏伟,绘制精工,构图疏密有致,远近相映,施彩富丽浓艳,纹饰繁缛细腻,寓意吉祥,尽展乾隆晚期嘉庆早期瓷器奢华的艺术遗风。乾隆时期瓶尊等琢器流行颈肩部附加各种装饰性的双耳,乾隆以后的器物也多见。此瓶颈置有螭耳,《三才图会》释文称:「螭亦龙类,但无角」。螭形盘屈,又称为「蟠螭」。螭龙刻划概括凝练,体态矫健,作奔跑状,自然逼真,肃穆的神态,增加了威严雄伟之感,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嘉庆时期瓷器承袭乾隆的艺术风格,其造型创新式样少,纹饰也多采用传统寓意吉庆的图案,绘制技法工笔多于写意。但也有不少延续乾隆风格技术的经典之作。乾隆皇帝虽已逊位,但仍以太上皇的地位威慑朝政,因而嘉庆初年御窑厂的烧制仍未乾隆御窑的延续,其造型式样、图案等,均因袭前朝旧制,不敢僭越,因而有「干、嘉窑」之说。此件作品即为充分延续乾隆时期瓷器高超技艺水准的精品之作。

本瓶端庄硕大,气势宏伟,绘制精工,构图疏密有致,远近相映,施彩富丽浓艳,纹饰繁缛细腻,寓意吉祥,尽展乾隆瓷器奢华的艺术遗风,为嘉庆御用粉彩瓷的珍品,保存完美,实属罕见,弥足珍贵。

2:清嘉庆绿地粉彩花卉瓶(一对),尺寸:高26厘米,估价:RMB 2,800,000 ~ 3,800,000,成交价: RMB 7,935,000 ,成交时间:2011.05.23,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11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嘉庆本朝。

嘉庆时期瓷器承袭乾隆的艺术风格,其造型创新式样少,纹饰也多采用传统寓意吉庆的图案,绘制技法工笔多于写意。但也有不少延续乾隆风格技术的经典之作。乾隆皇帝虽已逊位,但仍以太上皇的地位威慑朝政,因而嘉庆初年御窑厂的烧制仍为乾隆御窑的延续,其造型式样、图案等,均因袭前朝旧制,不敢僭越,因而有“干、嘉窑”之说。此件作品即为充分延续乾隆时期瓷器高超技艺水平的精品作品。瓶撇口,细长颈,溜肩,鼓腹,腹下收,圈足,底心红彩篆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款。造型考究典雅,修胎细致,严谨有度。内外均以松石绿为地,淡雅柔美,娇嫩怡人。口沿描金,足墙饰红地描金折枝花卉,金彩灿烂,富丽堂皇。口沿下及肩部环饰如意云头一周,颈部绘缠枝莲团寿纹,吉磬坠桃,间以金彩“吉”字缠绕其间。腹部满绘四组缠枝莲花,五色莲花居中,莲蓬长出一支灵芝,周围环饰缠枝花卉绶带如意磬,下坠寿桃。设色妍丽夺目,缤纷多彩,尽现尊贵雍容。近足处绘变体莲花瓣纹。构图圆硕,主题鲜明,寄寓吉庆连连,福寿双全,圆满幸福之意。勾画细腻,缠枝婉转舒展,着色深浅有致,颇见柔美之姿。绘画细致工整,工艺精湛绝伦,松石绿釉匀净厚润,至为可爱,金彩璀璨辉煌,诸彩绚丽浓妍。釉彩、造型、纹饰均为继承自乾隆时期风格,色彩华丽,造型优美,毫不逊于乾隆时期官窑的上乘作品,其制作之精良细腻,在嘉庆时期颇为难得,实为嘉庆粉彩瓷之精品。福寿吉庆纹饰流行于清乾隆时期,以各种色釉为地,多粉彩描绘。纵观中国装饰的发展,不同的审美要求,使工艺美术装饰精细,形式丰富,形成不同的风格,但相同的是祥瑞神仙的思想演变为吉祥如意的愿望。长期以来,在我国传统装饰中,追求吉祥美满寓意的表现形式就是一大重要主题。吉祥观念主要包括:纳福迎祥、驱邪避恶、多子长寿、升官发财及喜庆如意等。特别在清朝时期,这种装饰现象十分流行,以至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这种观念恰好符合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求全美满”的美学意识。此瓶即是一例,蝠谐音“福”,桃喻示寿,罄谐音“庆”,又以金彩书“吉”字,故图案寓有福寿吉庆之意,体现出清代瓷器装饰的时代特征。此器尊贵秀挺,装饰雍容华丽,纹饰布局繁密,图案化的装饰,尽展乾隆时期瓷器奢华的艺术遗风,为嘉庆粉彩器难得的上乘之作。

3:清嘉庆粉彩万花献瑞长颈瓶,尺寸:高31.1厘米,估价:RMB 3,000,000 ~ 4,000,000,成交价: RMB 7,245,000 ,成交时间:2019.04.28,拍卖公司:上海明轩国际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嘉庆年制」六字篆书款。

百花不露地为粉彩瓷器之名品,因器物上布满千姿百态的花朵,不露地色而得名,其创于雍正,盛行于干嘉二朝,雍容华贵,有「万花献瑞」之美意。此瓶撇口,长颈,溜肩,圆腹,下承圈足,瓶身以粉彩绘万花献瑞图,缀月季、牡丹、菊花、紫薇花、兰花、牵牛花、大波斯菊、秋海棠、百合、矢车菊、梅花、荷花、荷叶、虞美人等,各式花朵满布器身,相配相伴恰是巧妙。花朵千姿百态,竞相斗艳,尽显娇媚本色,圃簇繁丽,上下相映,各尽其妍,使人彷佛置身万花丛中,目不暇接。映衬的辅纹也精致非凡,让画面覆盖全器,器不露地,寓意万花呈瑞,盛世升平。其设计独具匠心,纹样繁密,色彩绚烂,花叶婉转舒展,颇见柔美之姿。瓶口沿及底罩施松石绿釉,底心以红彩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篆书款。百花不露地瓷器为供御烧造,数量甚少,所见传世之作以乾隆朝为主,然嘉庆朝极为罕见,弥足珍贵,本器型制规整,工艺精湛,不惜工本,笔意精绝,彩料妍亮瑰丽,尽显华丽尊贵,实乃清嘉庆供御之佳器。

4:清嘉庆胭脂紫地粉彩开光百子龙灯双戟耳瓶,尺寸:高30.5厘米,估价:RMB 3,500,000 ~ 5,500,000,成交价: RMB 6,900,000 ,成交时间:2016.12.06,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6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嘉庆年制”款。

此瓶撇口、细颈、圆腹、圈足,以金彩饰双戟形耳。“戟”谐音为“吉”,夙为祥瑞之器,故双戟耳即为双“吉”耳。本品在双戟形耳与瓶颈、瓶腹的组合中亦构成了一个“吉”字,可谓吉中生吉。口沿始由上至下绘蝠纹、寿字、宝相花、盘长、穗锦、如意云纹,组成“福寿绵长”、“岁岁如意”之意。腹部主题纹饰绘“百子闹龙灯”,二十余姿态各异的小童如走马灯般展开一幅连环画卷:有舞龙、戏狮、弄象、击鼓、燃鞭、掌灯、持嘉禾、抱三戟等等千姿百态。寓意“飞龙在天”、“太师少师”、“太平有象”、“竹报平安”、“岁岁丰登”、“平生三级”等等层出不穷的吉祥寓意。底部施松石绿釉,并于正中书矾红“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1795年,乾隆六十年乙卯,85岁的乾隆皇帝在登基六十年后践行诺言,决定禅位。是年宣示立皇十五子嘉亲王永琰为皇太子,明年为嗣皇帝嘉庆元年;定于丙辰年举行传位典礼。1796年正月初一日,于太和殿举行授受大典,永琰即皇帝位,改名颙琰,乃为嘉庆皇帝。嘉庆帝尊乾隆为太上皇帝。乾隆帝刻“归政仍训政”玺印,一切军国大事仍由太上皇裁决。宫中时宪书、起居注册仍用乾隆年号。故嘉庆元年至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驾崩的三年间,一切制度皆依乾隆旧制。宫廷艺术品的制作亦是如此,据《嘉庆三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载,嘉庆三年发往江西烧造的官窑瓷器,犹要求要“一半乾隆款,一半嘉庆款”。故嘉庆初年乾隆在世时烧造的嘉庆御窑瓷器制作水准与乾隆盛世无二,确有“干嘉不分”的感觉,而其中粉彩琢器之精者,甚至超过了乾隆晚期的一般作品。体现出振作精神的新朝气象。嘉庆至孝,故所制粉彩立件都绘制节日喜庆、祈福延寿的吉祥如意题材,以慰耄耋晚景中的父皇乾隆。如“八蛮献宝”、“百子龙灯”、“三星福寿”、“灵仙祝寿”等等。此粉彩百子龙灯双戟耳瓶就是这种热闹喜庆、色彩缤纷的“太上皇时期”官窑风格代表之作。此瓶从造型到纹饰再到施彩,无一处不是在体现“吉庆”的美好含意。如施以胭脂紫彩为地,象征紫气东来;舞龙为金黄色,寓指皇帝本人。紫色地黄龙的龙灯瓶在公私收藏的同题材作品中,此瓶为仅见,寓意至为吉祥尊贵。本品主题纹饰整体描绘的是圆明园中上元佳节闹元宵的景象,乾隆宫廷自七年起,每年正月十三日至正月十九日,每晚在圆明园“山高水长”殿之处设烟火,皇太后和后妃在楼上观赏,皇帝率王公及外国使臣在楼前观阅。此后,此例沿袭,成为“七宵灯宴”。“七宵灯宴”为宫中的一次重要节庆。细观此瓶,宫院环境确实非在紫禁城中,而是山峦起伏,小桥流水的园林环境,因紫禁城中并无自然山水,故与圆明园“山高水长”景致相符。前人只概述粉彩瓷器上的吉庆题材,不知有很多御窑作品是宫廷画家实景写实而成画稿,鉴者不可不察。据《清实录》、《造办处活计档》、《穿戴档》的记载,乾隆晚期正月十五上元节前后,宫廷的重大活动整理如下:乾隆五十四年,正月十四日,奉三无私宗亲宴,皇子、皇孙、曾皇孙、皇玄孙及诸王入宴。实现五代同堂之庆。乾隆五十八年,正月十三日至十五日,十九日,皇帝在山高水长赏王公大臣、蒙古王公及朝鲜、安南、暹罗、廓尔喀等国使臣看烟火。乾隆六十年,正月十一日,皇帝在山高水长武帐宴赏荷兰使臣,并赐观西洋水法。故嘉庆初年,上元节前后的烟花、闹龙灯、宴饮等活动仍沿袭乾隆旧制。又老年乾隆又命“五福五代堂”主人,自玄孙降生后,他最欢喜儿孙绕膝、五世同堂的景象,以延续自己的万寿无疆。此瓶之婴戏满园的繁盛景象恰恰搔中了乾隆的痒处,可见嘉庆帝在御窑烧制上的用心之深,用情之切。此,“五福五代”、“儿孙满堂”,这一平常老人的暮年心愿造就了嘉庆初期官窑婴戏题材的繁荣和精彩。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崩于养心殿,寿八十九。是年为公历1799。乾隆大帝九九归一。嘉庆亲政的时代正式开始,但官窑瓷器艺术则开始走下巅峰,每况愈下。十八世纪行将结束,痛苦的十九世纪即将来临,繁盛的宫廷艺术开始谢幕。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大帝的太阳日落紫禁城。

5:清嘉庆御窑粉彩青绿地“吉祥如意”瓶,尺寸:高29厘米,估价:RMB 3,800,000 ~ 4,000,000,成交价: RMB 6,785,000 ,成交时间:2014.05.18,拍卖公司:北京东正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嘉庆年制。

此瓶侈口,长颈,扁圆鼓腹,圈足。造型典雅别致,线条起伏优美,颈部细长,左右贴饰矾红描金如意耳。通体彩绘缠枝莲花,前后腹心着重绘宝相花一朵,妍亮夺目,突出其围拱之效果,其余花卉枝蔓舒卷自如,设色淡雅清新,尤其在娇嫩的青绿釉地映衬下更见丽质非凡。底部施松石绿釉,匀净明亮,书写“大清嘉庆年制”矾红方章篆款。嘉庆初年乾隆在世时烧造的嘉庆御窑瓷器制作水准与乾隆盛世无二,确有“干嘉不分”的感觉。而其中粉彩琢器之精者,甚至超过了乾隆晚期的一般作品,体现出振作精神的新朝气象。本品镂金错彩,鲜妍夺目,绘画细腻传神,将缠枝卷叶之动态一展无遗,气韵灵活,莲花绽放娇美,有如工笔画之写实效果。其釉极莹极润,其色极妍极鲜,绝非后来所能及,观之几与乾隆粉彩华缛雍容之貌毫无二致,足证其为嘉庆御窑早期作品。本品来源清晰,近三十年来,每隔十五年才出现于海外拍卖场上,足见藏家珍爱无比,不忍易主。

6:清嘉庆粉彩花果纹双耳大瓶,尺寸:高67厘米,估价:HKD 5,000,000 ~ 7,000,000,成交价: HKD 6,780,000 ,成交时间:2010.04.07,拍卖公司:富得拍卖行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十周年度典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嘉庆年制》篆书款。

此形制的器物始见于乾隆时期,端庄硕大,气势宏伟。此瓶颈部所绘蝠谐音《福》,鱼谐音《余》,戟罄谐音《吉》、《庆》,故有《吉庆有余》的寓意。纯净莹润的绿釉色地与色彩雅致的粉彩花纹相配,极富艺术感染力。瓶颈置有螭耳,《三才图会》释文称:《螭亦龙类,但无角》。螭龙体态矫健,作奔跑状,自然逼真,肃穆的神态,增加了威严雄伟之感,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腹部以云头纹和莲瓣纹为界,中部通景绘两组牡丹、菊花、海棠、鸡冠花、桂花、洞石图,寓意富贵长寿。施彩富丽浓艳,纹饰繁缛细腻,寓意吉祥,为嘉庆御用粉彩瓷的珍品。

7:清嘉庆粉彩番莲万寿有余象耳尊,尺寸:15.8厘米,估价:HKD 4,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HKD 5,840,000 ,成交时间:2016.10.05,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嘉庆年制》款。

象耳尊满缀吉庆纹饰,应为大婚场合所造。磬音同庆、鱼同余,寓意吉庆有余,加上盘长, 寿庆之意满溢。白地上绘缠枝洋花, 间缀祥瑞纹饰, 画工细巧,可见乾隆窑遗风, 属典型嘉庆早期风格,象耳尊造形延续前朝之器,吉祥亨瑞。象与道学紧密相关,亦象征太平,乾隆万寿庆典时,祝寿队伍可见珍象来朝,新年时节寓意万象更新。

8:清嘉庆胭脂红缠枝花卉纹粉彩通景「海屋添筹」图灯笼瓶,尺寸:30厘米,估价:HKD 4,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HKD 5,780,000 ,成交时间:2010.10.07,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0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嘉庆年制》款。

青花瓷起源及辨别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青花瓷器是继青瓷、黑瓷、青白瓷和彩瓷之后,被公认为瓷器艺术的一朵奇葩。从古至今为皇室贵族、达官贵人所青睐。而唐宋青花瓷更被陶瓷界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其胎体、釉质、彩色均为上乘,但较完整的上品瓷器却难得一见。近日,笔者有幸拜见了唐宋青花瓷民间收藏家王俊选先生,听他讲述了20多年来研究唐宋青花瓷发展史,饱览了他收藏的唐宋以来的青花瓷珍品,令人耳目一新。

青花瓷起源之辩

青花瓷是以钴土矿为着色剂,用钴料直接在瓷坯体上描绘纹饰,然后施以透明釉,在1280℃的高温还原气氛中一次烧制而成的釉下彩瓷器。由于钴料在高温作用下呈现蓝色,习惯上称为“青瓷”。至今研究青花瓷发展史不过百年,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约翰·列克塞·波普博士根据一只高63.6CM、带有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题记的“青花云龙象耳瓶”,对照伊朗德黑兰阿迪拜尔寺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收藏的众多青花瓷器进行比较,划出74件与之风格相似的景德镇青花瓷,定名为“至正型”青花瓷,并写了两本书,由此就有了青花瓷起源于元代的说法。1975年南京博物馆在发掘扬州唐城遗址时,在江苏农学院基建工地晚唐地层中发现了一块用蓝料绘有几何形图案纹样的枕片,推测是“唐青花”。三年之后的1978年,香港毛文奇先生撰文说,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白釉蓝彩三足罐是唐青花。这是首次将一件完整唐青花披露于世,引起极大震动。五年之后国家文物局在扬州举办的陶瓷培训班中,四届学员在唐城遗址拣到20多块青花瓷残片,其数量、品种、烧造工艺都超过青花枕片,这就使我国青花瓷起源于唐代的看法渐趋成熟,成为我国古陶瓷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收获。

1999年1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中国青花瓷”一书,该书作者马希桂先生写道,唐宋青花瓷一说,目前已被陶瓷界大多数学者所接受,但亦有个别的尚持有不同意见。鉴于目前对实物资料掌握太少,研究工作有一定困难。我相信,随着新资料的不断被发现和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与探讨,青花瓷的起源问题,终将得到解决。

“胎是瓷之骨,釉是瓷之衣”

北京民间唐宋青花瓷收藏家王俊选先生从事青花瓷收藏近30年,对唐宋元青花瓷颇有一番研究。20多年前王俊选先生经常到北京后海的古玩市场去“闲逛”。一天他在一个小店铺见到一个又黑又旧的小罐罐,有盖,很完整,透着那么深沉厚重,经过几番交涉,终于低价购得。回到家中,他用两瓶消毒液长期浸泡,终于把小罐上的土沁生生地给拔了出来,青花的颜色也呈现出来了。当时,店主卖时说是永乐或洪武年间的,现在看来,这只青花小罐是唐代的,要比元青花早好几百年,收藏价值自然很高了。

王先生认为,对于古瓷釉面的研究,是经过长期的观察、探讨而得来的,“胎是瓷之骨,釉是瓷之衣”。研究高古瓷,不但要研究古瓷的胎,更要花大精力去反复揣磨,潜心研究古瓷的釉。往往“看走眼”就在于对釉研究得不透,张冠李戴,谬论百出,甚至出现连自己也搞不懂的似是而非的谬误来。

辨别真伪的钥匙

王俊选先生告诉笔者,通过老化与裂变看年代,甄别唐代的釉下彩,本身就像是欣赏一幅唐代的历史诗画。唐代青花瓷的发色有些已经是很纯正的了,虽然画工过于简单些,但用笔设色不低于现代的水平。据记载和专家论述,唐代中早期就有青白釉了,但解释青釉、青白釉总是含糊其辞。其科学解释应该是:白釉的含铁量在0.63%-1%之间。在唐代只讲白瓷或青瓷,没有青白瓷一说,这就给后人带来模糊的认识,影响了对陶瓷的研究。对高古瓷的研究要从胎和釉两方面进行,不能只考虑造型或纹饰,主要研究胎釉的老化与裂变的特征、特性、规律,如果发现釉下有钴做原料的蓝彩,就能确定是唐代的青花瓷。确定了年代再进行纹饰、彩绘的研究,也不能凭纹饰、彩绘和造型去判定年代,因为纹饰、彩绘和造型可以仿画仿造,而胎釉之间的老化与裂变到目前为止,还很难造假,能工巧匠也做不出来,这一点就让造假者过不了关。俊选先生说到这里,显得很有把握,“掌握了这关键的一点,你对高古瓷与现代仿品的根本区别,心里就有底了,高低也就见分晓了。现在用的是波普测试仪,电子眼帮了我大忙,是这把‘钥匙’打开了古陶瓷年代久远的‘锁’,揭开了唐青花瓷的神秘面纱。”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松下时一看,支公亦如此”,古人用诗句表达窑工用了九年时间研磨、淘洗瓷石或瓷土,才烧出越窑的“秘色越器”,所以才有“秘瓷览来不看胎,瓷父要数秘色器”的诗篇。可喜的是,湖南省文物考古所在河南巩义黄冶进行考古发掘唐三彩窑址时,首次发现了唐代青花瓷的产地,引起了考古界和陶瓷史专家、学者的重视。这次发掘为唐、宋青花瓷的悠久历史提供了有力证据,也为唐、宋青花瓷史的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北京收藏家王俊选先生从事收藏数十载,为了收藏他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倾其所有,潜心学习钻研,成果颇丰。在众多收藏品中,有一件青花瓷器盖罐是他的最爱。十几年前王先生为了验证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他将此罐送到中陶古艺术品鉴定技术开发中心,仪器检测的结果为唐晚期青花瓷罐。这个结果让王先生欣喜不已。更加激起他对古代瓷器的研究和收藏。

雍正青花瓷器如何鉴定?


一、由雍正开始法琅彩瓷器称“古月轩”比康熙时的制作工艺更为精细。这时珐琅彩与康熙时有显著区别:康熙时,一般都是带彩地的较规矩的图案画。而雍正时,都是不带彩地的绘画,特别是讲求画意,而且绘画题材也多了起来,如花鸟、山水、松、竹、梅等,表现极为生动形象。

二、雍正瓷的造型特点是:隽秀尔雅,小巧玲珑,以盘、碗、杯、碟和小件器物为主。器型比例协调,有所谓的“曲线美”。

三、胎薄体轻,大器规整而不厚重。

四、釉色品种繁多,釉面有桔皮纹,这是雍正器突出的特点。

五、窑变红釉,由这时开始出现,是由红和兰两种颜色交织一起,兰色多于红色。

六、炉钧釉,也是从这时开始的,是由高梁红和松石绿两种颜色交错在一起。

七、青花色调为青白和粉白。青花颜色层次不如康熙时多,一般的只有2一3个深浅颜色。

八、雍正时纹饰仍以绘画为主,图案特别工整别致。写生画中的花卉、禽兽非常生动,表现的阴阳面也很明显与当时的纸绢画风相同。

九、绘画纹饰有缠枝花卉、折枝花卉、过枝花卉、松竹梅、皮球花、八桃、花鸟、花蝶、云龙、云凤、团龙、团蝶、八宝、壮丹、喜鹊登梅、山水、人物、西厢记、婴戏图、十六子、仕女图、八仙人及楼台殿阁等。

十、器足规整,足边滚圆,露胎窄细。

十一、官窑年款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也有六字三行楷书款,都有青花双圆圈、青花双方框,个别也有不带边框的,还有“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图章款。

十二、彩瓷的色彩柔和而不艳。粉彩、五彩、法琅彩所绘人物、景物,都明显缩小,画面聚收。粉彩纹饰细腻,色调淡雅,立体感强。在施彩的纹饰周围,侧视往往可见白釉地衬托处有一圈五光十色的“彩晕”。

十三、纹饰有工笔画风格,人物面目清秀,花卉尤其细腻妩媚。

十四、斗彩器比康熙时又有提高,无论是彩色还是花纹 图案都较前更为精细,用彩较薄,色调显得非常柔和淡雅。古风阁陶瓷与收藏栏目由中华陶瓷瓷器网提供。

清康熙青花瓷器鉴定方法


清康熙青花瓷器鉴定方法,在近年的收藏品交易市场上瓷器创造了无数的奇迹,百万的售价让近年的康熙官窑青花瓷器活跃在收藏市场上的顶峰。那么清康熙青花瓷器鉴定方法有哪些呢?

真器特点

清康熙青花瓷器的器型古拙大方,凝重质朴,浑厚与秀丽并存。青花瓷胎体早期厚重,中后期逐渐变薄;胎质细腻致密,胎土有“糯米汁”,“似玉”之称。康熙青花早期和晚期呈青白色,釉汁凝厚,中期为粉白色;釉面光滑细腻,胎釉结合紧密。康熙青花瓷纹饰题材丰富,绘工精细。山水画宗宋以来的传统技法,并吸收了西洋画的表现手法,突出了山水的立体感和阴阳反差;人物画受陈老莲影响很大,面部轮廓线细致,仕女彩象高大端庄,布局以人物为主;花鸟画民窑中以青花为地,满饰白朵梅花的冰梅纹最为常见。康熙青花瓷底足两层台圈足,切削整齐,或呈圆棱角状。是清康熙青花瓷器鉴定要点之一。

赝品特征

后仿赝品清康熙青花瓷器的器型笨重,线条不自然,缺乏灵秀。或轻或重,胎质疏松。釉面粗松质软。人物灵气不足,呆滞有余;山水缺乏层次感;花鸟草率随意,自然味淡。多圈足,不规整,棱角粗糙,能看到旋痕,生硬感强。

辨别康熙青花真伪的方法


清三代瓷器一直是藏家追捧的重头戏。近年来,康熙青花瓷的价格在市场上也是一路高歌。不过,市场上也出 现了大量“鱼目混珠”的器物。一位读者来信咨询自己所藏的笔筒是否为康熙青花,经有关专家鉴定,为新仿康熙青花山水纹笔筒。为了让普通收藏者学会辨认康熙青花,我们将该仿品与其他5件青花器皿进行对比说明。  

货比货:比青花与“康熙青花山水纹笔筒”对比,新仿品的青花发色浮于表面,没有深渗进胎中。康熙时期的青花发色独一无二,特别是中期的青花是最正宗的发色,鲜明亮丽,而且青花釉浓淡、颜色层次分明。

比纹饰仔细观察可见仿制品的纹饰散乱,而且画工甚为粗糙。真品就完全不同,如“康熙青花山水纹笔筒”,绘画明显有着“清初四王”(指四大王姓的书画名家王原祁、王时敏、王鉴、王)的笔意;而仿品看不出章法。从局部对比,新仿青花山水纹笔筒的江水不见任何纹路,只是混沌一片;民国仿康熙山水纹笔筒的江水稍有纹路,但仍是一片模糊;而康熙青花山水纹笔筒便明显可看到清晰的水纹,生动有力,画工之精粗一比较便有结论。

比底部康熙青花山水纹笔筒底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底部形成俗称的“壁底”;2.半露胎、中间有釉,在底部形成三圈,中间一圈没釉;3.底部在烧制时因为高温受冷收缩而形成“桔皮棕眼”。仿品却没有这些特点,底部非常光滑,明显经过打磨,而整个底部都有釉,无任何小点。

比器形康熙青花笔筒有3种形状:竹节形、桶形、撇口形。都能表现出康熙青花器的“修身”、大气。然而,仿品胎厚、器型呆板、器物笨重,毫无康熙青花的特点。

比釉正宗的康熙青花笔筒外壁白釉釉色泛青,内壁白釉釉色偏白,底部白釉颜色较淡,三种不同。而仿品却三个地方都施以同样的釉。

市场普通康熙青花也有精品市场上大量追逐清三代青花,而康熙时期国力强盛、景德镇陶瓷业兴盛、工艺优良,创造出最大气的清代青花,不但胎细、画工好,而且器型多品种,传世量大,在收藏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清三代青花越炒越高,市场上的“货”越来越少,反而是传世量最大的康熙青花被藏家列入“获得的可能性最大”的青花。特别是当清三代青花价格颇高时,有专家提出,康熙时期的民窑也有值得收藏的好东西,而且价格尚未被推高,如普通的康熙青花香炉,3000~5000元能买到,而精品的价格也只有10000元~20000元。康熙青花发色独一无二,其民窑器物的价格上升也是必然的。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如何辨别老青花瓷器 三大方法分享》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如何辨别老青花瓷器 三大方法分享》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青花瓷器的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