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红釉瓷器 > 导航 >

成化红釉瓷 值得您入手

成化红釉瓷 值得您入手

古代红釉瓷器 郎红釉瓷器鉴别 霁红釉瓷器鉴别新老

2020-11-04

古代红釉瓷器。

说起明代成化瓷器,大家最先想到的应该是价值连城的斗彩鸡缸杯。但是在明代成化瓷中,除了斗彩瓷器之外,高温红釉瓷器也是非常珍稀的。

红釉瓷器的雏形出现在宋朝时期,在明代永宣时期趋于成熟,在明代成化时期,发展到了巅峰,但是自明代成化之后便衰落下来,本朝再也没有精美绝伦的红釉瓷器。明代成化时期的一道红釉留白工序,直至今日无人钻研出来。可以说明代成化时期之后,红釉瓷器不见昔日风光。到了清代康熙时期,景德镇御窑在督陶官朗廷极的坐镇下,红釉瓷器烧造才有了起色。但是清代红釉瓷器出现流淌现象,这是明代成化红釉瓷器克服了这种问题。比如有种风格别致的红底白花瓷便是诞生于明代成化年间,白色花纹的细致之处依旧白净。这对于高温铜红釉瓷器来说实属罕见。光这一点就说明了清代红釉瓷器的质量还是比不上明代成化红釉瓷器。

明代红釉瓷器基本上都是在一千两百多度的高温之下烧造而成的,以金属铜为发色剂,明代几乎出自官窑成化红釉以1250℃左右高温烧成,发色剂为金属铜,氧化之后的铜呈绿色,而在还原条件下,又呈现红色。因此红釉瓷器烧造难度很大,除了需要注意掌握窑内气氛、温度之外,还要考虑到铜的纯度等等。即使是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烧出一件精品红釉瓷器也是难事。因此在数百年前的明代,红釉瓷器的烧造难度之大不言而喻。明人烧窑,主要凭借自己的直觉、经验和运气,当时一件红釉盘的制作成本等同于一件黄金盘。

因为朱元璋领导红巾军攻城略地,方才有了后来的明朝,加上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吉祥,所以明朝历代皇室推崇红色。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红釉瓷器问世并且蓬勃发展。在当时。只有皇室才有资格使用红釉瓷器,严令禁止民窑烧造红釉瓷器,明代红釉瓷器皆烧造于官窑。

现如今明代成化红釉瓷很少出现在拍卖会上,主要原因在于明代成化红釉瓷的传世量极其稀少,而且大部分收藏爱好者对它知之甚少,以至于国内古玩收藏市场上即使出现一件真品,也被人们当成了仿品。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成化红釉瓷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值得您入手。

taoci52.com延伸阅读

红釉瓷,喜庆的中国红


中国人民的欣赏习惯,常以红色代表吉祥、富贵,被誉为“千窑一宝”的红釉瓷,也以其特有的民族风格,成为世界陶瓷史上一颗闪耀着夺目光辉的明珠。永乐时期开始,景德镇可以烧造出釉色纯正的红釉瓷器。碗心有「永乐年制」双行四字篆书款。

明永乐红釉是以铜为着色剂,用高温石灰釉在还原气氛中焙烧而成。一改元代暗红色调,鲜艳如初凝的鸡血,且呈色稳定,因色泽鲜红而名“鲜红”,是最难烧制成功的颜色釉品种之一。

除了难烧制的明永乐红釉之外,古代红釉瓷器,有多少种红?我们一起来认识下。

矾红

矾红是一种以氧化铁为着色剂。它的色泽往往带有一种如橙子般的红色。到清康熙时,矾红色泽鲜艳,华丽凝重。

胭脂水

胭脂水也称“金红”,清康熙年间从西方引进的一种红粉低温釉。光润匀净,色如胭脂,故名“胭脂水”。它始于康熙,精于永正、乾隆之间。

珊瑚红

珊瑚红也是一种低温铁红釉,始于康熙,盛于雍、乾两朝。烧成后釉色均匀、光润,能与天然珊瑚媲美,故名“珊瑚红”。乾隆时多在珊瑚红上描金,或用它来装饰器耳。但仍以珊瑚红器物为贵。

霁红

霁红创烧于康熙后期。它是一种纯粹的深红釉,霁红的特点是釉汁凝厚;釉面密布细小的棕眼,如同桔皮。色调深红,似暴风雨后晴空中的红霞,所以得到了“霁红”这一得意的名称。

钧红

宋代的均窑利用铜的氧化物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铜红釉,成为钧红。钧红是最早的红釉,当时的釉料配置不够精细、准确,除了铜以外,还混杂着其他金属氧化物。因此钧红釉具有红里泛紫的色调,近乎玫瑰花、海棠花的紫红色,所以又称为“玫瑰紫”和“海棠红”。钧红制品中,还常出现红、兰、紫三色互相交错、如火如霞的绚丽画面。

豇豆红

豇豆红是一种呈色多变的高温颜色釉,是清康熙时的铜红。釉中名贵品种之一。釉色浅红,釉面多绿苔点。这种绿色苔点本是烧成技术上的缺陷,但在浑然一体的淡红中,掺杂点点绿斑,反而显得幽雅清淡,柔和悦目,给人美感,引人遐思。因此有“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之美誉。

抹红

抹红亦属低温红釉,为珊瑚红的一种。它不是采用吹釉法上釉,而是刷抹釉,故称“抹红”。抹红釉层不均匀,并有刷痕,并色泽显得清丽温润。抹红出现于明代,而以清康熙时的成就最为突出。

祭红

据记载,宣德皇帝上任不久,就下令景德镇御窑场烧制红瓷,几个月里景德镇彻夜通明,但烧出来的红瓷都没有达到皇帝的要求,为此宣德皇帝龙颜大怒,严厉的惩治了当地的督窑官,不少窑工也为此赔上了性命。后来一位窑工的女儿,为救自己的父亲,竟跳入窑中,以身祭窑,终于烧出一种犹如鲜血般的红色瓷器。人们说是窑工女儿的鲜血染红了陶胚,因此就把这种鲜红的釉色叫做“祭红”。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却从侧面说明了祭红釉瓷器的珍贵。但也有说霁红就是祭红的,这个我也不清楚。

郞窑红

郞窑红釉是仿制宣德祭红烧制的成功品种,它比祭红更加鲜丽,光泽强烈,由于这种红釉的烧制难度很大,需要严密的工艺技术,成本十分巨大,所以景德镇流传着,“若要穷,烧郞红”的谚语。

豇豆红 珍贵的红釉瓷器


豇豆红瓷器首创于清朝康熙时期,它是尤为珍贵的铜红釉品种,在高温条件下烧造而成。表面呈分布不均的粉红色,常伴有绿色斑点,和红豇豆颜色相似,故而得名。

铜红釉的雏形出现在唐朝的长沙窑;在宋朝时期钧窑工匠基本掌握了钢红釉的烧造技术,但是未能烧出好的铜红釉瓷器;在元朝末期,景德镇窑成功烧出豇豆红;在明朝永乐、宜德年间,景德镇御窑工匠完全掌握了铜红釉烧造工艺,先后创制多个红釉品种。在清代康熙时期,工匠创制出郎窑红等新品种。红釉瓷器烧造在明代前期表现不错,但在成化之后一度陷入低迷,但是清代却创烧了很多红釉瓷器,实在是泽被万世。清代的红釉瓷器烧造相当繁盛,光是品种就有十余种,成功创烧郎窖红,意味着清代的红釉瓷器烧造工艺又上了一个阶段。而豇豆红瓷器是比郎窖红瓷器还要珍贵的一种高温铜红釉,再加上中国人推崇红色,其在清代瓷器中的地位之高可想而知。

豇豆红不如郎窑红那般热烈浓艳,它是一种深浅相宜的粉红,温润雅致,赏心悦目。瓷器的釉色是烧造过程中不断变化而形成的,一些瓷器的红釉中有苔斑,显得颇有意趣。一些红釉中掺杂深红色苔斑,一些红釉中掺杂绿色苔斑。含有绿色斑点的红釉瓷器,被人们称作““美人祭”和“美人醉”;颜色更淡一些的红釉瓷器,被人们叫作“娃娃脸”和“桃花泛”,虽然不如前者惊艳,但是却非常耐人寻味;颜色比前者更加浅淡或暗淡浑浊,被人们叫作鼠皮”和“偷树皮”。

若要在红釉瓷器的形容词前加上一个“最”字的话,豇豆红可以说是“最”珍贵的红釉瓷器。之所以豇豆红瓷器如此珍贵,一是因为豇豆红如美人面、婴儿脸一般精美细致;二是因为豇豆红的烧造难度非常大;三是因为只有清代康熙时期才生产豇豆红,并且只有皇室才有资格使用,故而流向民间的豇豆红非常罕见,大多是一些文房用具之类的小器。

豇豆红仿品或釉色黯淡昏沉,或器型线条呆板,即使和真品有相同之处,但是也远远不及真品,这主要是因为后人难以掌握豇豆红复杂的烧造工艺。大家在购买豇豆红瓷器的时候,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辨识真伪。

窑醉瓷红 红釉瓷器介绍


窑醉瓷红 红釉瓷器介绍

红色象征喜庆、欢乐和吉祥,它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一种颜色,如果将瓷器与红色融合到一起,那便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最好诠释。青瓷、白瓷、粉彩、青花,中国的瓷器种类繁多。不同朝代的帝王对瓷器的喜好也有所不同,而有一种瓷器却一直被历代皇家贵族所推崇和关注,那就是红瓷。中国国家博物馆陈列有一件豇豆红釉太白尊,就是其中的代表,它小口微撇,红釉中散发着嫩绿斑点,腹部暗刻有三团螭纹。这件太白尊造型轻灵秀美,色调淡雅宜人,因釉面上点缀着深红色斑点,就象刚采摘的红豇豆的颜色,所以得名“豇豆红”。

中国人对红色的偏爱的民族心理十分久远,其渊源可追朔到古代对太阳神的崇拜。中国的太阳神为鸟形,它的形象是红色的太阳中有一只三足的鸟,古人相信火是“日之气”,太阳和火对人类的生存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他们不仅带来光明和温暖,太阳促使万物生长,火能烧熟食物和驱避猛兽,而太阳与火的色彩都是红色,因此崇日,拜火必然与红色相关联,,春秋战国时的楚人,他们认为自己是炎帝的远裔,火神祝融的嫡系子孙,他们崇日、拜火,因此尚赤。《墨子.公孟》记载:昔者楚庄王鲜冠组缨,绛衣博袍,治其国,其国治。绛衣博袍就是红色的宽袖大袍。不仅在史书上,从出土的楚地漆器、丝绸和服饰都可以看出楚人尚红的特点。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知宴说:“在中国的历史上,中国的物质文化和古代的艺术品上用红色是比较早的,我们这个民族,我发现很早以来对红就深深的热爱着,西汉时期战士穿的战袍,还有穿的荷衣,另外作为礼器和高贵的生活用器——漆器,漆器上面很多很富有想象力,很有活力的彩色图案,也用红色,所以在中国历代的瓷器里边,红釉瓷器的声誉都是比较好的,人们都是以很赞扬的心情来欣赏红釉瓷器。

虽然瓷器的发现时间很早,但红釉瓷器的出现却比较晚。人们一直想把这美丽的颜色呈现在瓷器上,可就是这一抹火红的色彩,曾经是陶瓷史上的一个难题,它的演变呈现出中国制瓷人一千多年的探寻之路。北宋晚期河南禹县的钧窑窑工在1300摄氏度的高温下终于烧出了举世著名的钧红,钧红的呈色虽属红釉范畴,但它只是在青色釉面上表现出块状或放射状的红色与紫红色,并非通体纯一的红色。纯正的高温红釉瓷器是在元代景德镇烧制成功的,红釉瓷器以颜色鲜红为上品,然而这种瓷器对烧制温度要求非常严格,当时没有温度计,窑工只能凭眼睛来判断窑火的温度,严格的温度限制,这使得红釉瓷器的烧制非常困难,所以在元代烧制成功的红釉瓷器数量十分稀少。古陶瓷专家叶喆民“红釉难烧,有时烧不好它就没有颜色了,就烧飞了,没有颜色了,有的颜色变成酱色了,咖啡色的那种。主要是烧窑的时候,一定要很好地还原焰才成了,,还原焰有很强的,也有一般的,还有弱的。它的难度就在这里。

红釉瓷在明代初期有了较快的发展,烧制出的红釉瓷器的比元代有所增加,专家认为这一时期,红釉瓷器之所以发展迅速,主要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首先红色在五行学中指南方,朱元璋是在南方发迹的,其次朱元璋姓朱,而朱就是红色,洪武的年号又跟红谐音,再加上朱元璋曾经参加反元的红巾军,所以导致他对红色乃至红色瓷器都非常喜爱,而他的这种喜好也一直延续到了明朝后来的几位皇帝身上。

据记载,公元1430年左右,宣德皇帝上任不久,就下令景德镇御窑场烧制红瓷,几个月里景德镇彻夜通明,但烧出来的红瓷都没有达到皇帝的要求,为此宣德皇帝龙颜大怒,严厉的惩治了当地的督窑官,不少窑工也为此赔上了性命。后来一位窑工的女儿,为救自己的父亲,竟跳入窑中,以身祭窑,终于烧出一种犹如鲜血般的红色瓷器。人们说是窑工女儿的鲜血染红了陶胚,因此就把这种鲜红的釉色叫做“祭红”。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却从侧面说明了祭红釉瓷器的珍贵。

这件鲜红釉描金云龙纹碗便是宣德时期祭红瓷的代表,它通体施红釉,口沿一周呈白色,内外壁均以金彩,描绘二龙戏珠纹。可以想象当初金彩与鲜红釉交相辉映的不凡气度。

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这件红釉盘,高4.2cm,口径20cm。它通体施红釉,盘撇口,弧壁,圈足,圈足内施青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此盘造型规整,胎薄体轻,釉色纯正,也是宣德红釉瓷中的精品。

明宣德皇帝去世后,祭红瓷器就停止生产了,由于这种瓷器烧制成本高,又不容易控制,一旦技术失传,就很难复烧,直到200多年后的清康熙年间,景德镇御窑场才开始大规模仿制宣德祭红釉瓷器,而就在仿制的过程中,以外的诞生出了另一种红釉瓷器。

公元1705年,十分喜欢精美瓷器的清康熙皇帝,对宫廷收藏缺少祭红很不满意,下令御窑仿制宣德祭红。这个任务落到了江西巡抚郎廷极头上,他亲自到景德镇督窑,每天看着窑工配制釉料,点火烧窑。在郎廷极主场下,釉料进行了无数次调配实验,加进各种金属元素,甚至加入了黄金、宝石,虽然试验了上百窑,仍没有得到祭红,但是却意外地得到了另一种红色釉瓷器。由于当时郎廷极监管整个景德镇瓷器业,所以烧制出的新的红色釉瓷器,就被称为郞窑红。这种郞窑红釉是仿制宣德祭红烧制的成功品种,它比祭红更加鲜丽,光泽强烈,由于这种红釉的烧制难度很大,需要严密的工艺技术,成本十分巨大,所以景德镇流传着,若要穷烧郞红的谚语。

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这件郎窑红釉观音尊是康熙郞窑红瓷器的典型作品,它撇口短颈,外施红釉,里口和底部施苹果绿釉,由于这种瓷器的釉汁很厚,在高温下会产生流釉现象,因此制成品往往在口沿处露出白胎,呈现出旋状白线,俗称灯草边,而在瓷器底部边缘,由汁垂凝聚,呈现出黑红色,为了让流下的釉汁不堆积到瓷器底部,工匠常常会用刮刀在圈足外侧刮出一个二层台,已阻挡釉汁流淌下来,这是郞窑红瓷器烧制过程中一个独特的技法,叫着“脱口垂足郞不流”。

这件郞窑红釉观音尊,器形秀美,风格朴实,造型端庄规整,釉色红艳光亮,彰显出康熙御用瓷器的精美与大气,不过由于成本过高,郞红瓷器烧制仅数十年,后来也停止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知宴“红釉瓷器烧出来,它品味比较高,跟我们民族文化结合得非常紧密,所以现在看来红釉瓷器也是我们陶瓷文化当中一个非常有亮点有光彩的品种。康熙的红釉瓷器甚至超过了明朝,它更均匀更柔润,更不显露那种红釉张扬的色彩,它显示着一种内涵,很有儒雅,很有大气,感觉精神上的一种很大的收获。”

从元代到清代,虽然大红色的瓷器一直没有被烧造出来,但人们探寻红瓷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直到20世纪末,中国科学家攻克了陶瓷大红釉不耐高温的难题烧制出了色泽鲜艳,表面纯净的大红色陶瓷——中国红,中国红釉色鲜红均匀,色泽鲜艳沉稳,光泽内敛而不失华丽,气度雍容华贵,堪称瓷器中珍品。

浅谈红釉瓷器之高温红釉


红釉可分高温红釉和低温红釉,高温红釉以铜为着色剂,低温红釉以铁或金为着色剂。

高温红铜釉是中国的独特发明,烧制难度极大,明代永乐,宣德官窑烧成了鲜红釉,霁红釉后,铜红釉技术一度衰落,到清康熙时期,随着郎窑红和豇豆红烧制成功才重新振兴。

康熙时恢复了自明代一度停烧的高温铜红釉霁红的生产,此时的霁红釉不及宣德鲜艳,釉色红中泛黑,有的釉面有垂釉现象,有的有细小的橘皮纹。造型上康熙霁红釉也模仿明宣德时期器物,其中以盘,碗居多,造型远没有宣德时精巧。乾隆霁红釉瓷也是名品,仍是盘,碗,高足碗,高足盘之类的宫廷祭器,偶有玉壶春,胆式瓶,天球瓶等陈列器。盘,碗制作规整,器物口沿及底足处都呈一条整齐的白边。

郎窑红是高温铜红釉的一种,为清康熙五十一年郎廷极督管景德镇窑务时,仿宣德宝石红釉烧制的新品种,以其姓氏命名,又称郎红。釉色莹彻浓艳,玻璃质感强,开纹片并有牛毛纹。口部由于釉层较薄,高温下釉面流动,多露胎骨呈粉白色,淡青色或浅红色,称“灯草边”。底部釉层较厚,大多器身垂釉,愈往下部红色愈浓艳,但由于底足旋削工艺高超,流釉不过足,不会出现粘釉的缺陷,故有“郎不流”的说法。足内呈透明的米黄色或浅绿色,俗称米汤底或苹果底。作为红釉中的名贵品种,传世品较少,多为碗,瓶,尊,盘等常见的实用造型。

豇豆红是与郎窑红齐名的高温铜红釉,原来一直认为它是清康熙朝新创的品种,现在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康熙豇豆红是仿宣德的品种。其因釉色淡粉红犹如豇豆皮,并带有绿斑点而得名。其浅红娇艳之色,又有“娃娃脸”,“桃花片”和“美人醉”之别称。雍正时期曾经烧制过豇豆红器,但釉色灰暗,效果不理想。

希望此文对广大藏友釉帮助,欢迎阅读后订阅此头条号

红釉瓷里藏乾坤


电影故事片《冰山上的来客》有一首动听的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曾到处传唱,风靡一时,动听的旋律,炙至人口。红色是热情的色彩,它强烈,奔放,激动......”而一字之差的“花瓶为什么这样红?”则使我们对瓷都景德镇富有特色的红釉花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引起了某种联想,确实对于全国其它许多陶瓷产区来说,景德镇具有特色的红釉瓷器可以说是独居一家,别无分店了。景德镇的青年人结婚如果不设法买上一对红釉花瓶摆设在新房里,那是非常遗憾的事情。我国政府一些领导人出访也常常把景德镇的红釉瓷器作为珍贵的国礼馈赠国外宾客,红色的花瓶几乎遍及世界各国,人们一看见“红得好像燃烧的火”的花瓶,都情不自禁地佩服中国景德镇陶艺家们的高超制瓷手艺。是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一首优美的歌曲,是陶瓷爱好者们对瓷都景德镇丰富多彩的红釉瓷器(如祭红、郎窑红,钧红、釉里红、火焰红等)的赞叹和歌颂。

“花瓶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其历史根源,据文献记载,中国的瓷器,在明清以前是盛行青色,到了明清,中国瓷器就以红色盛行了,所以《竹园陶说》载:“唐宋人尚青,明清人尚红”,青与红,是我国传统的主色,从某种意义来说红瓷一出来,在中国瓷业史上划了一个时代,在这以前是全国各名窑的竞争时代,在这以后是景德镇窑的胜利时代。景德镇仿河南禹县的钧窑,在北宋末年似已开始,钧窑创制的钧红被景德镇陶工仿制后成为一种滋润均匀而又鲜艳的深红色瓷。历代皇帝都把钧瓷视为奇珍异宝,因为钧瓷“十窑九不成”,至今民间还流传着“钧和玉比,钧比玉美”、“黄金有价钧无价”和“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说法。釉里红品种相传在宋代制作较多,这是一种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釉下彩产品到了明初景德镇艺人又创造了全国闻名的祭红釉。这是一种深沉安定近似猪肝色的高温红釉,看过电影故事片《祭红》的观众,也许还记得由电影明星龚雪初次扮演童女跳窑祭瓷的动人场面,实际上用鲜血是烧不成红瓷的,这也生动而又形象地说明花瓶为什么难以烧红。而清初烧制的郎窑红比明代的红釉更使人悦目,它具有像红宝石一样的瑰丽,它的红色淌漾欲滴,其垂流的痕迹犹如滴血,因此又有鸡血红之称,此后景德镇制作红釉的技术已达到十分高超的境地,先后创造出火焰红、海棠红、美人醉、三阳开泰等许多新的品种。

“花瓶为什么这样红”更需要用科学知识去解释。我们习惯把琳琅满目的高温红釉总称为铜红釉,因为它们都是利用铜着色,使高温石灰釉在还原气氛中变成美丽的红釉。经过实践证明釉料中的铜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呈现不同的色泽。例如在还原介质下培烧可呈现红色,在氧化介质下培烧可呈现绿色,焙烧的条件不同可呈现黑色、黄色、浅黄色、灰白色等……温度过高则有挥发现象温度过低则出现暗黑。

简言之,从现在我们掌握的化学科学知识来说,如果用还原气氛,也就是用碳多的火焰燃烧含有微量氧化铜的釉,这时原来和铜相结合的一部分氧或全部氧,就与火焰中的碳相结合,使釉中的铜成了含氧比例少的氧化亚铜或不含氧的纯铜,呈现出十分美丽的红色。为了使花瓶呈现出美丽的红色,所含的氧化铜是要十分讲究分寸的,少了固然达不到目的,稍稍多一点也会得不到好的效果,从化学特性上说,氧化铜在高温下比较容易挥发,因此在配料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个因素,稍稍增加铜的份量,让它挥发后仍有足够的发色能力,才能烧成鲜红的色彩来。

红釉瓷器(组图)


矾红彩藏草瓶 (--对) 清乾隆 高22厘米

估价:RMB80000一100000

此类器是清宫廷赏给藏传佛教喇嘛插草供佛之用品,故名"藏草瓶",又名"甘露瓶"。唇口,细长颈分段,中下部凸起一周,鼓腹,束颈,弧形足,以矾红绘折枝莲纹,此瓶主要流行于乾隆朝.

珊瑚红御题诗菊瓣形茶盖碗 (一对) 清乾隆 口径11.2厘米

估价:RMB1O0000一120000

通体满施红釉,碗腹较深,碗盖弧形,均模印成菊花瓣状,碗底盖顶上的圈足和把环束腰外翻,内描金"乾隆年制"四字篆体印章款,碗心和盖心亦描金乾降御制诗,落款为乾隆丙申年,即乾隆四十一年(1776),乾隆时期仿制各类工艺品的瓷器制作成就极高,此对菊瓣形茶盖碗的釉色为模仿福建红皮漆制品,惟妙惟肖。

祭红釉梅瓶 清雍正 高30.5厘米

估价:RMB25000一35000

曲线流畅,造型优美。口内施凝润的白釉,瓶身施浓艳的祭红釉,釉色鲜美有如宣德时的牛血红,此等工艺当为官窑制品无疑,惜底釉及款被磨。

窑变釉瓷器价格如何 值得收藏吗


窑变釉瓷器,是一个定义相对很宽泛的瓷器品类,一般在瓷器烧造开窑以后,未能形成预期的形状或釉色,而是表现为某种特异的状态,都可以称之为“窑变釉”。按照这个定义去看,实际上最早的窑变釉在唐以前的青釉瓷上就有出现了。但是彼时的瓷器烧造贵在成品达到预期效果,窑变釉瓷器被视为残次品和不祥之兆,一律采用砸毁的处理办法。一直到宋代,作为被后世称作“五大官窑之一”的钧窑,在烧造青瓷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窑变釉瓷器,海棠红、玫瑰紫等即属其中。但是这部分窑变釉瓷器虽得到人们一定的重视,但是由于机理难以探明,仍旧将其算作次于纯净釉色的杂色釉瓷器。

同时,由于钧瓷的纯美,当代和后世的各个窑口都有仿烧,不论是按照原配方还是自行在加入某种元素,因此导致窑变釉出现的情况都不少见。可惜,哪怕是到明代,人们都没有充分意识到这种窑变釉瓷器的美丽,也没有将其单独分类。清雍正时期,御窑场仿烧钧瓷,烧出了一批窑变釉瓷器,这勾起了窑工们的探索精神。在不断的试验之下,虽然窑工们并不能掌控烧出来的具体釉色和纹路情况,但是已经把握住了可产生窑变釉的釉料配方,并能较好地控制烧造时的火候。在此情况下,清朝烧出了大量绮丽华韵的窑变釉瓷器,并将其视作瑰宝,因此很多精美器件得以保存。

窑变釉的釉面效果,既包含了单色釉所具有的莹润、华泽的釉面质感,又具有丰富的色彩和纹路变化,窑变效果多样。从纹路上来说,大概可以归为以下几类。第一个是开片纹,主要有细长的牛毛纹、微缝隙密疏不一的冰裂纹、如昆虫翅膀上脉络的虫翅纹、叶脉纹、铁线纹、鱼鳞纹、蛛网纹等,均以其象形命名,生动易懂。第二类为釉面纹,最具代表的即为蚯蚓走泥纹,也有蟹爪纹、龟裂纹、龟背纹等。第三类称晶体纹,意思是釉料中的结晶体或金属元素的着色剂在釉面上聚积、形成的纹路,通常为金、银或铜斑纹,另也有玉石纹。最后一种是窑变纹,其形成机理在于由于釉层流动,其中的气泡翻搅后突出釉面、破裂、最后融合,即在表面形成纹路,主要有鱼籽纹、珍珠点、雨帘纹、凤尾纹、羽毛纹等多种。

不论是哪种纹路的窑变釉瓷器,如今在收藏市场上,热度都不低,很受藏家喜爱,价格走势良好。早在2009年,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秋拍会上,一件高21.3cm,底径14cm,口径26.5cm的北宋钧窑窑变釉大花盆,最后以5800万元成交,可谓冠盖全场。去年6月,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又拍出一件清雍正时期的窑变釉大鸠耳衔环尊,其高度仅为35cm,最终成交价高达1035万元。

由此可见,在拍卖市场上,品相、保存俱佳的窑变釉瓷器,价格是很高的。一般来讲,宋代钧窑窑变釉的价值还要略胜一筹,其次就是雍正、乾隆两朝的官窑窑变釉瓷器价格也很高,其他窑口或者年代的窑变釉瓷器则无法一概而论,要看具体的瓷器品相、时间或者是否有特殊意义等。如这里有一件清晚期窑变釉长颈洗口瓶,它就是属于清晚期民窑寄托乾隆款的窑变釉瓷器代表,造型是模仿清宫,但是线条转折变化非常完美,且保存完好、成双成对。因此在市场上它的成交价也应该在15~20万元之间。

什么样的绿釉瓷器值得收藏


传统釉色中,绿釉是非常重要的古典釉色。早在汉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绿釉瓷的出现,及至明清二朝,绿釉瓷器的发展逐渐成熟,出现了釉色深浅、浓淡的变化,纹路也常常创新,甚至达到了瓷器发展的小高峰。那什么样的绿釉瓷器值得收藏呢?

首先,作为传统釉色的代表之一,绿釉经过了一个缓慢而平稳的发展期。自汉代始,绿釉瓷器出现,但此时的绿釉色沉、朴素,直到宋代,绿釉瓷器才开始变得鲜亮且有了变化,但相对于明清来说,依然略显寡素。在明清二朝,绿釉瓷器的发展更富于变化,比如在明朝就出现了“孔雀绿釉”,又被称之为“翡翠釉”、“珐绿釉”,这种釉色相较于前朝要鲜艳得多,明净、沉稳、端丽,宛如孔雀羽毛,所以才得名“孔雀绿釉”,是较具有收藏价值的。

其次,“孔雀绿釉”也分深浅二种,以深孔雀绿釉为尊,其颜色浓翠、深沉、颇具古典端丽之气度;而浅孔雀绿釉色泽清丽,独具娇艳、秀逸之美。除此二种之外,明瓷中亦有多种绿釉出现。进入清朝后,绿釉瓷器的发展在保留传统根基的基础上,更偏向于浓淡与调色之变,诸如松黄绿、松石绿、湖水绿等等,不仅在绿色的深浅上做了调整,使之与釉面更贴合,且整体发色度更上一层楼。

同时,绿釉瓷器在明清二朝时还增加了许多纹饰的变化,除了釉料本身的开片纹之外,最典型的就是彩绘了。如龟绿瓷器就是其中翘楚,先于釉面之上彩绘黑彩图案,然后通体吹上绿釉,使之呈现出双彩同器的美感,且黑绿深沉如龟背,油绿端凝如翡翠,因而得名“龟绿”,是绿釉瓷器中收藏价值较高的一类。除此之外康熙年间的湖水绿也是极具代表性的,色浅而不寡淡,颇具清新、端丽之气韵。

总而言之,绿釉瓷器的发展是经历了几个过程的,历朝都有代表作品。自汉代始即出现了绿釉瓷,色深沉;进入宋代开始变得鲜亮;真正使绿釉瓷器在收藏界声名鹊起的,还是明所出的绿釉瓷,特别是孔雀绿釉瓷器,有深浅之别,深者古典端丽、浅者娇艳秀逸,同时在清康熙年间,也有多种优质绿釉瓷器的出现,如带开片纹的鱼子绿瓷器、古朴典雅的龟绿瓷器等等,都是非常具有收藏价值的种类。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成化红釉瓷 值得您入手》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成化红釉瓷 值得您入手》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红釉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