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民窑瓷器 > 导航 >

民窑磁州窑是如何逆袭跻身宋代名窑之列的

民窑磁州窑是如何逆袭跻身宋代名窑之列的

古代民窑瓷器 宋代磁州窑瓷器怎鉴别 如何鉴别磁州窑瓷器

2020-11-05

古代民窑瓷器。

民窑烧制的瓷器一般都为民间制品,大部分都是普通瓷品,因此名气不会太大,也极少成为流传千古的存在。但在民窑中,有一个独特的存在,它就是磁州窑,磁州窑不仅是民窑,且为宋代名窑中的一员,这让很多人都感到好奇,民窑磁州窑是如何逆袭,跻身宋代名窑之列的呢?下面小编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磁州窑是汉族传统的制瓷窑口,为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在宋代的时候,这个地方被称为是磁州,因而这里的窑口也被称为是磁州窑。磁州窑创烧时间是北宋中期,并在随后的发展中,迅速达到鼎盛,之后到了南宋以及元明清时期,这个瓷窑依然在使用,制作的瓷器也受到大家的喜爱。

磁州窑制作的瓷器多为民间喜闻乐见的,影响范围非常大,而且发展也非常快,它的出现给北方地区带来极大的影响,随后大量瓷窑也纷纷仿制,但却难以超越。也因为如此,在这个地区形成了以磁州窑为核心的磁州窑体系,闻名世界。

早在7500年前,这个地区的人们就开始烧制陶器,只不过当时的工艺一般,且多为民间用品,所以,这个地方的瓷窑发展并不快,也没有太大的知名度。而后期随着不断的发展,磁州窑的匠师们继承过去的技艺,总结新的技法,并吸收了水墨画和书法的技艺,创造出了水墨画风格的装饰艺术,开启了中国古代瓷器彩绘装饰的先河,也让磁州窑闻名于世。

再加上磁州窑一气呵成的娴熟画技,让很多艺术大师们叹为观止,这也是磁州窑迅速发展,并跻身于宋代名窑之列的原因之一。磁州窑的瓷器多以白釉黑彩为主,黑白对比强烈,图案醒目,不仅开创了新的绘画技巧,同时也增加了图案的生动性,添加了瓷器的艺术魅力,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篇章,为后世景德镇瓷器大放异彩奠定基础。

相对于其他名窑,磁州窑的名气并不算高,且它的服务主体多为百姓,这就意味着它烧制的瓷器等级不会太高。但是恰恰因为是民需,所以磁州窑的产量非常大,甚至在当时,很多百姓都以为瓷器就是磁州窑产的,没有其他窑口的认知。这也让磁州窑的知名度越来越大,最终跻身宋代名窑,成为非常知名的存在。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古代的瓷器,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都有其独特发展的魅力,也许民窑不像官窑那么精致,但却有着独特的魅力,这也是民窑存在的原因之一,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瓷窑体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宋代磁州窑精品赏析:

1:宋至金磁州窑白地黑花缠枝花绘纹梅瓶,尺寸:43.5厘米,估价:HKD 300,000 ~ 400,000,成交价: HKD 2,000,000 ,成交时间:2016.06.02,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6月拍卖会 。

本品硕美,列传世磁州窑之大器,白地黑彩互为映衬,对比鲜明,令人印象深刻。相若器形绘黑彩纹饰者甚罕,仅于少数世界知名收藏个例可见,然其尺寸、造型;纹饰各异。故此例梅瓶可谓独一无二。

2:北宋/金磁州窑黑釉堆线纹嘟噜瓶,尺寸:高14.3厘米,估价:HKD 300,000 ~ 500,000,成交价: HKD 1,980,000 ,成交时间:2016.11.30,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秋季拍卖会。

3:北宋/金磁州窑白地黑花鱼藻纹小口瓶,尺寸:高25.1厘米,估价:USD 500,000 ~ 700,000,成交价: USD 1,752,500 ,成交时间:2018.03.22,拍卖公司:佳士得纽约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3月拍卖会。

4:北宋磁州窑剔花牡丹梅瓶,尺寸:高27厘米,估价:HKD 1,200,000 ~ 2,200,000,成交价: HKD 1,380,000 ,成交时间:2013.04.07,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香港2013年春季拍卖会。

梅瓶原系储酒之实用器物,兴于契丹之辽,至北宋中晚期,已遍及辽宋广大区域。以其造型曲线之优雅典美,实用之外更富有艺术观赏之价值,至明清渐成为奢华的陈设器。或有漫插梅枝花条,添增雅趣,更以桌几配之,益发相宜。此款梅瓶,长腹大口式样,磁州窑系。口沿较厚,颈部窄短,肩腹曲线过度圆润自然,瓶身修长挺拔。如果说花团锦簇的明清梅瓶犹如意气风发的锦衣阔少,则朴实大方的宋辽梅瓶恰如含蓄自若的清雅文士,更显高古的气息。其腹部以白釉剔花工艺刻画出白色牡丹纹,线条粗放遒劲,枝叶舒展,花朵硕大,一气呵成,生动自然,豪无刻意造作气象。

5:北宋(960-1127)磁州窑黑地划花牡丹纹瓶,尺寸:口径6.5厘米;底径17厘米;高23.5厘米,估价:HKD 400,000 ~ 600,000,成交价: HKD 1,357,000 ,成交时间:2016.11.29,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6年秋季拍卖会。

造型端庄秀美,俗称吐露瓶、嘟噜瓶,也见有考古报告称为「矮梅瓶」、「半截梅瓶」,为宋金时期北方瓷窑流行。圆唇外翻,小口,短束颈,圆肩,腹圆,腹壁较直,稍内收,隐圈足。细米黄陶胎,施釉不及底。颈部素白无纹,其下黑地划花装饰纹样。肩、胫部分别装饰覆仰莲瓣纹,上下呼应。腹部装饰四朵缠枝牡丹为主题纹饰,花叶舒卷,花朵婀娜,笔意潇洒,一气呵成。此种纹饰组合方式为磁州窑经典造型,于白釉黑彩剔刻花器中常见。纹饰空白处皆划出篦纹。整器的装饰效果较常见的磁州窑白地黑剔花略显不同,但工艺流程大致相同。先于素胎上施白色化妆土,其上又施铁颜料,然后在铁颜料上浅浅地划出纹样线条,划过的地方便露出下层的白色化妆土,从而形成白色双勾纹饰轮廓线、黑色图案的艺术效果,最后罩一层透明釉入窑烧成。此瓶形制典雅,气质内敛。纹饰繁而不乱,黑白对比醒目,具强烈的装饰意味。釉面滋润,半木光。唇口白釉处有细开片。底部可见两处直径4毫米的检测取样孔。

6:宋磁州绿釉墨彩牡丹纹卷口瓶,尺寸:25.2厘米,估价:HKD 300,000 ~ 400,000,成交价: HKD 1,250,000 ,成交时间:2018.11.29,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11月拍卖会。

7:北宋(960-1127)磁州窑白釉黑彩划花牡丹纹瓶,尺寸:口径5厘米;足径15.2厘米;高24.2厘米,估价:HKD 900,000 ~ 1,200,000,成交价: HKD 1,239,000 ,成交时间:2017.05.30,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7春季拍卖会。

此器端庄秀美,俗称吐露瓶、嘟噜瓶,考古报告时称“矮梅瓶”、“半截梅瓶”等,为宋金时期北方地区所流行,同类器可见于海内外博物馆级收藏。圆唇外翻,小口,短束颈,丰肩,圆腹,腹壁向下弧收隐出圈足。圈足涩胎,见化妆土、透明釉流散。胎色浅灰,胎质坚实,瓷化程度非常高。此器先于素胎上施乳白色化妆土,其上黑彩描绘花纹,然后在纹饰局部浅浅地划出轮廓、线条或篦纹,划过的地方便露出白色化妆土,最后罩一层透明釉入窑烧成。肩部为莲瓣纹一周,腹部为三组折枝牡丹花,点缀蝴蝶。整器典雅沉静,黑白对比醒目,彩绘、刻划花工艺并用。釉面滋润,画工精湛,刻工流利,器身虽有修,但仍为一件不可多得的磁州窑北宋时期作品。

8:宋磁州窑系白地剔花纹盘口瓶,尺寸:高25.5厘米,估价:HKD 200,000 ~ 300,000,成交价: HKD 1,035,000 ,成交时间:2013.04.05,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3春季拍卖会。

此件磁州窑系瓶,盘口,直颈,折肩,肩部短流微撇,腹部圆鼓,至足下收,矮直圈足。颈部饰以数道凸棱弦纹,瓶体平衡,韵律感极强。修胎规整,制器严谨,造型端庄敦厚,又不失灵动优美。全器敷施白化妆土,腹部采剔划花装饰手法,所谓剔划花,既是将纹饰以外的地子剔去,使纹饰具有浮雕感,花叶上再划以花蕊叶筋。由于剔出地子而露出黄褐的胎色,达到了烘托白色主题纹饰的目的。此件作品即采用此种装饰手法,敷施白色化妆土后,于肩部划莲瓣纹,腹部剔划缠枝牡丹纹为主题纹饰,茎蔓缠绕,花叶连绵,以写实为基础,又发挥了写意浪漫之笔法,俊俏潇洒,婀娜曼妙。磁州窑系是宋金时期北方最大的民窑系,以河北磁县磁州窑为中心,观台镇、彭城镇为中心,窑场在河北、河南、山西三省广有分布。磁州窑本身烧瓷历史据现有材料考察不能早于北宋,但磁州窑延续最久,也最知名。磁州窑继承了唐代南北民窑的特点,烧瓷品系繁多,磁州窑系诸窑多是综合性瓷窑,兼烧白瓷、黑瓷、彩绘瓷、三彩陶器等品种,以彩绘、化妆土剔划装饰为特点。此件作品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布局有致,剔花技法纯熟,挥洒自如,实为宋代磁州窑系剔划花装饰的典范之作。

taoci52.com小编推荐

什么是民窑瓷器 收藏价值如何


民窑主要是以商品性生产为主的瓷窑,所生产出的瓷器大部分都是为了满足于市场以及国外市场的日用瓷以及陈设瓷两大类,销售范围较为的广泛,风格与官窑生产出的瓷器存在着较大的差别,除去一些限制生产的瓷器类型以及花纹样式,民窑最大的特点就是生产出的造型以及纹饰花样装饰题材更加的丰富自由。

在我国的五代时期就出现了官办的瓷器,历代的瓷窑绝大多数都属于民窑。从民窑烧制的瓷器特点上看,具备着造型纹饰不受官府的约束以及与官窑瓷器的风格完全不同、具有着题材丰富、画笔自由奔放的特点,例如:五彩瓷器上出现的大量历史故事画,有伍子胥举鼎、空城计、西厢记等典故,还有着黑彩、蓝彩以及金彩的使用,使其彩瓷发展的更加的繁荣。从其发展历史上看,较为的长远。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出口印度、埃及、波斯等国,是具备着商品生产的性质;发展至宋元时期时,民窑的发展速度达到了其鼎峰时期,其数量较多达三百多处,在瓷器的工艺上以及质量上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发展到清代时期,民窑具有着压倒性的优势,官窑的瓷器也是为民窑所有。

最能代表民窑的就是北方地区的磁州窑,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从其烧制的时期上看,北宋中期时,磁州窑的烧制就达到了其鼎峰时期,南宋、辽金元以及明清都得到了大量的烧制,其器型以及纹饰深受民间人士的喜爱,影响的范围较广。

从其制作的瓷器釉质上看,主要是以生产白釉黑彩的瓷器著称于世,黑色、白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比感,较为的鲜明,风格突出;从其制作的图案上,图案十分的醒目,有刻、划、填彩进行的兼用,并且将中国的绘画技法以图案的形式与瓷器花纹进行了巧妙的结合,使其艺术价值更高、收藏价值更大。

从其纹饰上看,大多都是以枝叶并茂的折纸花和生动多姿的鱼进行了结合,具有着独特的创造性;从其画花系上看,主要是以当时所生产的花斑石为绘料,在白色的釉地上画出的黑色花纹较为的独特。

从其装饰的陶瓷技法上看,多达三十多种,例如:“白地刻划”、“铁锈花”、“珍珠地”等多种类型,可以说是集陶瓷技法装饰融于一体;从其表现的题材傻干,有花鸟鱼虫、动物山水、生活场景等丰富的形式,可以说是一部历史的民俗图象,足以可见民窑烧制瓷器的工艺。

宋代名窑景德镇青白瓷注子注碗


龙泉窑在浙江这片有着深厚青瓷工艺基础的土地上,宋代又诞生了龙泉窑青瓷。龙泉青瓷继承了汉唐五代以来越窑青瓷的优秀传统,再经过对原料的筛选和烧制技巧的提高,烧制出如玉石般温润美丽的粉青和梅子青釉,代表着中国古代青瓷工艺的巅峰。

景德镇享有“瓷都”之称的江西景德镇,在宋代以烧造青白瓷为主。这种青白瓷的釉色介于青白两色之间,青中寓白、白中显青,所以叫作青白瓷,又称“影青”。景德镇青白瓷与北方定窑白瓷有密切关系,这是由于宋王朝国都从河南开封南迁至浙江杭州后,北方的各类工匠部分到了江西景德镇和吉州。他们把烧制白瓷的高超技艺与南方传统的青瓷工艺相结合,利用当地优质的瓷土、燃料和水源,创制出晶莹剔透的青白瓷。这种瓷胎体洁白、致密、精细,透光性极强,使釉色因厚薄不同而发生变化,釉厚处呈青绿色,釉薄处作青白色。景德镇青白瓷晶莹透彻的釉质与定窑象牙白的乳浊釉形成明显的对比,而全靠优质胎质本身形成的白色,使青白瓷成为真正本色的瓷器,为后来各种彩瓷的产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哥窑宋代名窑中,除六个主要窑系外,需要特别说明的还有哥窑。哥窑瓷的“开片”技法,被誉为一种人为的“瑕疵之美”,在宋瓷艺术中颇受推崇。所谓“开片”,就是釉面的裂纹,它是因釉料中加入特殊添加剂形成的一种釉面龟裂效果。最精美的叫“金丝铁线”,即先在窑炉中冷却形成大开片裂缝,然后在裂缝间填嵌褐色紫金土后造成暗色的“铁线”;出窑后,器物釉面继续出现细小的龟裂,遂又呈现出细密的金黄色小开片,这便是“金丝”。金丝铁线,满布器身,形成哥窑瓷的奇异风格。

宋代瓷器以瓷胎、釉质和釉色最负盛名,同时宋瓷的造型艺术水平也极为高超。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定窑白瓷孩儿枕,塑造了一个仿佛刚刚玩耍累了而伏地休息的童子形象,圆圆的大脑袋偏枕在前屈的双臂上,压在下面的右手中还握着系有长穗的彩球,两腿略微蜷曲,双脚上扬,姿态自然顽皮,造型生动而有神韵。同时,考虑到器物的实用功能,中间凹曲的腰部正好形成适于人头枕的枕面,造型美和实用性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宋代民窑瓷器有哪些


宋代民窑瓷器有哪些?宋朝民窑瓷器空前发展的时期,是一个划时代时期,在整个民窑瓷器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当时瓷窑遍及南北各地,名窑迭出,品类繁多。那么,宋代民窑瓷器有哪些呢?

宋代有八大民窑,区分以长江为界。

北方四个:磁州窑、耀州窑、钧窑、定窑。

磁州窑:古磁州为现在的河北省磁县。而历史上把广袤北方土地所有烧造民间用瓷的窑口统称其为磁州窑,其主要窑口有河北的彭城、邯郸,河南的鹤壁、当阳峪、扒村、登封、密县、鲁山;山西的介休、霍县、浑源;山东的淄博等等。白底黑花,文字装饰,瓷枕为多。上海市博物馆侍女枕诗“叶落猿啼霜满天,江边渔夫对愁眠”。

耀州窑:现代发现为陕西铜川。为北方重要的青瓷窑,颜色呈橄榄绿色。

钧窑:以河南禹县为中心至浙江,北到山东、山西、内蒙古和东北地区,胎质区别很大,质量不是很好。民间钧窑都是烧造碗和盘子等大量民间用具,而宫廷的钧窑大部分是用来陈设的,如花盆、花。特点挂红,民国期间“钧窑挂红价值连城”“家有万贯不值均瓷一片”的说法。但到元代以后就消失了。

定窑:同官窑的定窑,以民间用具为主。特点定窑白瓷,也有其他品种如:黑定、紫定、绿定、带刻花的等等。

南方四个:饶州窑(景德镇)、龙泉窑、建窑、吉州窑。

饶州窑:即现在的景德镇窑。主要特色为影青青瓷,“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龙泉窑: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小梅镇大窑村,盛极于南宋晚期,主要烧制盘、碗、壶等日用品和仿玉、仿铜瓷器及塑像等。产品制作工整,普遍使用了刻花技术,釉层较薄,釉色青中泛黄。胎薄、釉厚,不开片。颜色粉青、梅子青,青绿色。较官窑、哥窑有很大的进步。

建窑:窑址1原在福建建安(今建瓯),后迁建阳。所烧黑釉瓷器,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称兔毫盏,当时被誉为上品。器底刻有供御﹑进琖等字样。明曹昭《格古要论.古建窑》:建窑器出福建,其碗盏多是……色黑而滋润。有黄兔斑滴珠大者真,但体极厚,俗甚少见薄者。清朱琰《陶说.古窑考》:宋时……以建安兔毫盞为上品,价亦甚高。窑址2在福建德化。又称德化窑。所烧瓷器色白润,称建瓷,又称白瓷,以佛像最佳。清朱琰《陶说.古窑考》:建窑,在福建泉州府德化县。

吉州窑:位于今江西吉安永和镇,又称“永和窑”。南宋呈鼎盛时期,烧瓷品种多样,且颇有地方特色,釉色有白釉、黑釉、青白瓷、酱釉、绿釉、白釉褐彩等,其中以黑釉瓷器最有特色,采用了剪纸贴花、彩绘剔花、酱釉印花等制法,独具风格的剪纸贴花和树叶纹装饰堪称一绝,独树一帜。

唐代名窑洪州青瓷


在海内外藏家手中,有不少器物因窑口产地不明而无法确定其制作年代和收藏价值,洪州青瓷是其中之一。

洪州窑是唐代六大名窑之一,唐陆羽《茶经》中提到的一种褐色茶盏是洪州窑产品。洪州窑的烧造历史悠远,始于东汉,历经两晋、南朝,盛于隋唐,终于五代,前后长达800余年,《唐书》中有洪州窑产品运抵长安的记载,说明洪州瓷在唐代已达“贡品瓷”的工艺水平。

洪州窑烧制的青瓷分青绿釉和黄绿釉两种。陆羽提及的茶具就是指青绿釉中的褐釉瓷。从历朝产品看,釉色有所区别:三国两晋时期作品的釉面多青褐、青绿或青灰色,釉汁晶莹开细纹片,有大而疏的褐色彩斑装饰;南朝时期作品釉面多青绿或青中泛黄,以含黄的青釉为主;隋唐时期作品釉面多青黄色或黄褐色,以黄褐色为主,釉层厚润开冰裂纹片。洪州青瓷的胎有灰白、灰黄、灰褐和灰红几种,以灰白胎为多,含杂质较多。为了提高釉面的光洁度,都在胎上涂一层灰白色化妆土后再施釉。

洪州窑产品以壶、罐、盘、碗、盏、杯、砚等日用器为主。采用刻划、堆塑、模印、镂雕等装饰工艺,纹饰有莲瓣、牡丹、柏枝、重圈、月华、水波等,各式莲瓣最常见。洪州窑烧制的东汉青瓷鸡首壶,西晋的点彩钵,南朝的青瓷博山炉,隋唐的青瓷兽足砚都是历代青瓷中的珍品。

1977年在江西丰城曲江镇一带发现了窑址,解决了洪州窑窑址的历史悬案。去岁春,笔者赴南昌寻访了洪州窑,在清澈见底的赣江畔,窑址连绵数十里,沟壑间残瓷窑具俯拾皆是,当年盛况可想而知。

如何收藏清代民窑瓷器?


清代民窑瓷器,价格相对来说肯定没有官窑之高。但是毕竟历史这么悠久,能保存下来还是非常之不错的。那么,如何收藏清代民窑瓷器?

收藏首选“清三代”

清代民窑青花瓷盘生产年份的跨度很大,收藏爱好者宜选择年份早的品种收藏投资。清朝政府从1644年建立,到1911年灭亡,历经260多年,民窑青花瓷盘的生产一直没有间断过。清代早期,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简称“清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段盛世,经济繁荣,社会富足,制瓷业发展达到新的高峰,青花瓷盘的生产非常讲究,用料上乘,做工精细,釉面润泽,绘画生动流畅,其价值自然就高。另外,越是年代久远的藏品,流传到现在就越不容易,其传世量也就越少,升值潜力就越大。

看准纹饰来收藏

清代民窑青花瓷盘绘画纹饰多种多样,宜选择纹饰较少的品种投资收藏。清代民窑青花瓷盘主要绘画纹饰有人物纹、动物纹、果蔬纹、风景纹、花卉纹及文字装饰等,非常丰富。这些纹饰既是那个时代社会文化和民俗民风的反映,也是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审美和鉴赏能力的体现。如那时官宦人家和高雅之士爱选用青花“一束莲”大盘,这是因为青花加莲花与“清廉”谐音,且有出淤泥而不染之寓意;一些富裕家庭喜欢青花过墙龙纹盘和柳下双骏图盘,是期盼儿孙将来能有出息,家出俊才;平民百姓多使用青花釉里红鱼纹盘,是希望家庭富裕,年年有余。不同的纹饰品种传世量也不同,如“一束莲”、柳下双骏图等纹饰品种传世量较少,菊花纹、青花釉里红鱼纹等纹饰品种传世量较多。不同纹饰品种其市场价格差别也较大,传世量少的纹饰品种不仅升值快、价格高,而且更具有升值潜力,这也就是本文开头所述双狮纹大盘和菊花纹大盘价格差别大的原因所在。

清代瓷器

尺寸大价值高

清代民窑青花瓷盘尺寸有大有小,宜选择尺寸大的品种收藏投资。从存世量来看,尺寸大的盘子在当时生产量本来就少,加上盘子越大,流传下来就越不容易,所以,尺寸大的盘子存世量较少,更为珍贵。

成都清代民窖瓷器鉴定教你如何收藏清代瓷器?从目前的古玩市场来看,我们经常能看到的是直径22厘米以下尺寸的盘子,直径28厘米以上的全品相(古玩行术语,指无磕碰、无冲纹、无爆釉)大盘较难见到。从市场价格来看,尺寸大与尺寸小的盘子价格相差很大,如同样是清代雍正青花“一束莲”全品相盘子,目前,直径39厘米的市场价格为20多万元,直径28厘米的为4.5万元左右,直径22厘米的只有8000元上下。从收藏投资前景来看,直径大的盘子升值潜力会更大,这是收藏爱好者应该注意的。

民窑与民窑瓷的特点


民窑与官窑相对,是民间私人开设的瓷窑,烧造技术比官窑粗陋,但民窑瓷具有的朴素情趣和接近自然的艺术韵味,却一直保持着活泼的生命力,民窑瓷在中国陶瓷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清朝民间还有“气死官窑”之说,讲的就是民窑瓷的精美要胜过官窑,民窑瓷中传世的收藏品也有大量的珍品。

民间陶瓷来源于生活、根植于民间。中国各地都有陶瓷生产基地,而官窑则是在此基础之上衍生出来的产物,陶瓷生产和发展的主要方面还在于民间。所以,我们现在一般所谓的民间陶瓷,都是指在官窑出现以后的“民间陶瓷"。

民间陶瓷的制作技艺多种多样,就地取材、粗料巧做、因陋就简、审美与实用相结合是它的重要特点,烧造的当中蕴含着既坚固耐用又美观大方等诸多好处。造型上的简洁、装饰上的流畅豪放、格调上的闲适淳朴,是广大陶瓷工匠累年创作实践积淀的成果。现就元末明初至明末清初民间青花瓷的发展特征举例来说明:

1.胎体厚重变得轻薄。

2.挖底由粗简到精细,足底由厚到薄,由有乳钉到无乳钉,足内壁由离心倾斜到垂直或内心倾斜。

3.圆器圈足内由无釉到多数有釉。

4.青花料研磨不断细致。由有黑褐色斑点到无黑褐色斑点。

5.装饰由洪武时期的繁荣具体到将景泰、天顺的疏简、抽象;由成化的繁密写实到正德的疏简概括;由嘉靖的再次繁缛具体到天启、崇祯的高度单纯、简练和抽象;自顺治和康熙早期重新又出现写实、工整和布局较满,到嘉庆后重新的简练、草化和抽象。

6.线条由粗犷豪放、粗细变化明显到细腻、粗细变化不明显的铁线描。

7.成化以前是勾、拓、涂染的画法,从成化起出现勾线分水的画法(分水有浓淡两色)、渲染不够均匀清晰到色阶多而清晰,直至康熙达到料分五色、清透莹彻的历史高峰。

8.题材不断广泛,构图形式不断增多。

清代民窑瓷器如何鉴定


中国制瓷工艺的发展在清康雍乾时期达到了第二个巅峰,这个时期的瓷器文化凝聚了几千年来无数制瓷工匠的智慧和经验。在大清朝廷对瓷器烧制的管制下,景德镇窑业发展得欣欣向荣,为中国制瓷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之所以这个阶段的瓷器产业会如此发达,主要还是因为清朝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个时期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君主制王朝,在一九一二年的时候正式灭亡,距今仅有一百零七年之久。众所周知,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大不相同,但不论是收购哪一种瓷器,我们都需要认真地鉴别它的真伪。不少朋友们都只是怀着发财梦想或者一腔热情投入古董瓷器收藏的行列之中,缺乏鉴别瓷器真伪的知识和眼力,面对清代民窑瓷器的时候,苦恼于难以辨别真伪,那么大家今天就跟着一起来了解一下如何鉴定清代民窑瓷器的真伪吧!

我们可以从纹饰、釉面、质感等多个方面来鉴定瓷器的真伪。

1.从瓷器的纹饰来看,比较细心的朋友们应该会注意到每个阶段的瓷器纹饰都带有各自的特点。比如说,烧制于道光时期乃至光绪时期的瓷器远不如之前烧制的清代瓷器精致,纹饰相对来说比较粗糙,线条不够流畅。

2.从瓷器的质感来看,清朝中期烧制的瓷器很少有薄釉瓷器,这个时期的瓷器的釉层通常都比较厚,而且厚釉瓷器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到的。

3.从瓷器的釉面来看,在这个时期,青花釉瓷器的主纹饰基本上都是纯蓝色,这个颜色看上去非常清新,而在清朝后期,随着瓷器工艺不断进步,青蓝、淡蓝、灰蓝等颜色接连出现。到了清朝嘉庆时期,青花瓷的色调基本稳定下来了,青花瓷的品种数量大不如前,青花瓷的质量也慢慢变差了。在这个时期,青花瓷的釉面慢慢开始出现晕散的情况,釉里红瓷器的釉层变得细薄,釉色也变得黯淡。而清朝道光时期烧制的瓷器和清朝嘉庆时期烧制的瓷器并无太大区别,只不过道光时期瓷器釉色中的蓝色比较暗淡,晕散现象比较普遍。

定窑瓷器是民窑还是官窑


收藏陶瓷的朋友特别爱问,这个东西是民窑还是官窑。民窑和官窑的概念出现得比较早,中国从隋唐以来就有窑器呈贡的概念,像是邢窑瓷器和巩义窑白瓷在唐代都会作为贡品进献给皇室,实际上这些都属于官窑的概念。并且追溯到北朝也有一些给贵族定制的器物,同样也具备这个概念。而元明以后的官窑概念和元代以前的官窑概念是截然不同的,而我们今天收藏界所了解到的官窑瓷器,就是所谓是不是给皇帝生产的瓷器。

定窑有相当一部分器物的确是呈贡的,因为定窑的生产数量非常大,有着比较大的商业商业规模,就很有可能把中间的精细品种作为呈贡器物献给内廷和官府,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定窑呈贡概念。并且在宋人所著书籍中也提到过定窑瓷器是呈贡御用的,所以说官窑的呈贡属性并不是定窑瓷器的唯一属性,它更多的层面是在当时使用的原则。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珍贵的定窑瓷器,下面请大家一起来欣赏吧!

p1定窑白瓷

这件定窑瓷器就非常有意思,它里面是完全摹印的花卉图案,中间有回纹将花卉图案断开,进行两种装饰图案的分割,大家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上面有细小的裂纹。这件器物最特别的地方是在它的背后,可以看到零星的锔钉锔痕。大家都听过一个词语,叫作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就是这种工艺。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部分带有琢款的瓷器,主要是当年从南宋皇城片区出土的。从它的刻款状态,基本可以确认当年的这批器物是呈献给南宋内廷使用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瓷器是在金国生产完以后,经过江淮地区的榷场贸易,进入了南宋的管辖地区,最后再被呈贡给南宋的宫廷,进而由南宋宫廷要求它下面的作坊机构进行琢玉加工。把底部的款识磨刻了,再像雕玉一样雕琢的。

同类型的白瓷大盘,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有一件,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并且属于清宫旧藏,在乾隆的时候,它就已经在内廷里面了,至于是早期流传下来的,还是后期被乾隆皇帝收藏到的,我们不可得知,但是可以确定这种瓷器在金宋之交的时候,就已经很珍贵了。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民窑磁州窑是如何逆袭跻身宋代名窑之列的》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民窑磁州窑是如何逆袭跻身宋代名窑之列的》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民窑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