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导航 >

陶瓷文化:宋代北方民窑之磁州窑(一)

陶瓷文化:宋代北方民窑之磁州窑(一)

陶瓷文化 古代民窑瓷器 宋代磁州窑瓷器怎鉴别

2021-07-10

陶瓷文化。

宋代是中国陶瓷的第一个高峰期,主要表现是官、民两大系统都蓬勃发展。首先对宋代民窑有个大致了解:宋代民窑有八大系统,正好以长江为界,北方四个,南方四个。北方是磁州窑、耀州窑、钧窑、定窑,四个窑系;南方是龙泉窑、建窑、吉州窑、饶州窑,就是景德镇窑四个窑系。这一讲先讲北方民窑。

磁州窑

1918年,直隶巨鹿,就是今天的河北巨鹿大旱。旱了以后怎么办呢?抗旱打井,很多人合伙打井,挖来挖去挖出瓷器来了。当时没有概念,寻找很多别的证据,有铜钱什么的,就证明是宋代瓷器。文物贩子闻风而动,河北毕竟离着京城近嘛。那时中国是民国时期,西方列强都在中国搜罗这些东西。当时《古董琐记》等书上都记载了这一段历史。

磁州窑名称出现得很晚,20世纪初才被命名。而给它命名的恰恰不是中国人,而是西方人霍布逊,有一说他是英国人。霍布逊是研究中国陶瓷的专家,他给这种瓷器命名为磁州窑。磁州窑是北方民窑最大的主力军,可惜历史上没有记载。什么原因呢?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关于陶瓷的宋代文献,大部分都是南宋人写的,比如陆游、周密、叶寘、周煇这些人,都是南宋人。南宋人首先对北方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南宋时期,北方是金人统治,所以南宋人就没有什么记载。

第一个关于磁州窑的记载在明朝。曹昭在《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记载:“磁州窑出于河南彰得府,瓷器好者与定器相似,但无泪痕,亦有划花、绣花,素者价高于定器。”他说得不是很准确。“河南彰得府”就是今天的河南安阳。曹昭认为磁州窑出自河南。“无泪痕”是指定窑釉面上有流痕,很像流泪的痕迹,磁州窑没有。“素者”就是没有花的,比定窑卖的还贵。其实不是。我们今天看,还是定窑贵,历史上也应该是定窑贵。

磁州窑的窑址在哪儿呢?主要在晋冀鲁豫这个辖区内,就是今天山西、河北、山东、河南这四个省之内。磁州,位于河北和河南的边界,历史上它曾属河南,后来被划分为河北,就是今天的河北磁县。这个“磁”是磁石的“磁”。《景德镇陶录》上还有一点误解,说“磁土”就是烧瓷器的原料,其实不是,那是吸铁石的磁石,烧不了瓷器。而由于磁州窑的这段记载,到今天为止,日本、韩国、朝鲜写汉字的瓷器,都写磁石的磁,“磁器”,写这俩字。

磁州窑是北方最重要的窑口,历史上大量出口,一直延续到明清,从未间断。磁州窑最重要的两个窑口,一个在观台,一个在彭城。磁州窑几乎囊括了北方所有的窑口。实际上北方窑口非常多,只不过在学术上没有划分。我们说了,第一个划分者是个外国人,在他之前就没有很明确地分过。分出来的我们都知道,那没分出来的呢?人们就把北方广袤土地上所有烧造民间用瓷的窑口,统称为磁州窑。有多少个窑口呢?统计不清楚。主要的窑口有河北的彭城、邯郸,河南的鹤壁、当阳峪、扒村、登封、密县、鲁山,山西的介休、霍县、浑源,山东的淄博等等。这些地方所烧造出来的瓷器,都可以称为磁州窑系,是北方最大的窑系。

有句俗话说,“磁州窑是个筐,看不明白的都往里装。”在北方,碰上看不明白的瓷器,你就说是磁州窑,基本上不会错。因为其他窑系比较容易看,钧窑、定窑、耀州窑,都容易看。剩下的北方看不懂的瓷器,不管是黑的、白的、花的、刻花的,甚至三彩的都属磁州窑系。WWw.TAOCI52.Com

相关阅读

陶瓷文化:宋代南方民窑之建阳窑


南方还有重要的黑瓷,福建的建阳窑,也叫建窑。建阳窑主要生产的东西就是喝茶的茶盏。我们现在说起来就是一个茶碗,它在史书上记载叫“乌泥窑”。乌泥窑就是胎是黑的,特别黑。黑瓷的生产主要跟宋代的饮茶习惯有直接的关系。

宋代的关于饮茶的记录非常多。其他文献比如诗歌里,词曲里也非常多。陶谷在《清异录》中有这样的记载:“闽中造成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就是说这个闽中—那就是福建,我们说的建阳就在福建—它造茶盏。鹧鸪斑是一种鸟的羽毛。鹧鸪是一种鸟,它的羽毛上有很多斑点,非常漂亮,茶盏就模仿了这种仿生的。仿生的茶盏是在建盏中非常常见,比如兔毫盏,像兔毛一样,兔毫。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也有这样的记载:“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他就是说这个盏就是青黑色最好,有那种条状的所谓“兔毫”的为上。

“建盏”是我们的称谓,过去还有一种称谓我们后来不用了,日本人在用。在日本它就叫“曜变”。明人笔记中曾经有一段迷信的说法,他说建盏开窑的时候,必须取童男童妇的活血祭祀。然后往里一泼,这精气就凝在上面了,所以叫“曜变”。

“曜变”这个词后来中国人就不怎么用,用在日本。你查日本的陶瓷书一定有“曜变”这两个字。后来很多人认为,这个词是日本的。其实不是,是我们自己的,后来传到日本了,我们就不用了。

还有一个说法更有意思,他叫“天目”。苍天的“天”,眼目的“目”—“天目”。“天目”有无数种来历的说法。但是最接近于一个史实或者最能让人信服的一个说法,就是当年的日本僧人到中国来,带回的茶具是从浙江天目山带回来的,这个说法比较有说服力,容易让人信服。这个日本的僧人把中国喝茶的方法以及茶具带到日本的时候,这个东西顺理成章叫为“天目”。现在引申出去的,凡是黑色的瓷器,宋代的黑色的瓷器都叫“天目瓷”。

陶瓷文化:宋代南方民窑之景德镇影青瓷


饶州窑,现在称景德镇窑。景德镇早在汉代就开始烧瓷器,但很粗糙。宋真宗景德年间,正式在景德镇建镇,史书上有记载。景德年间是从1004年到1007年,一共是四年。从2007年往前推整整一千年,正是在景德年间。

景德镇有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拥有高岭土。所谓高岭土是指高岭那个地方发现的瓷土。高岭土后来被世界公认为是烧瓷器最好的原材料。18世纪以前,欧洲人不知道我们用什么来烧瓷器,所以对中国制造的非常洁白,而且强度非常高的瓷器感到很困惑。

景德镇在北宋以后,开始走上创新之路。唐代中国陶瓷的格局是南青北白,要么是青瓷,要么是白瓷。景德镇创新的瓷器叫青白瓷,介于青瓷和白瓷之间,颜色偏蓝。

景德镇的瓷土好,烧造出的瓷器质量堪称有史以来最好的。瓷器的洁白度非常高,釉色也配得非常好,没有任何瑕疵,把它卖到任何地方,都有饶玉之称。如今,有大量的景德镇瓷器还保存到今天。

由于景德镇瓷土的特性,它可以仿制金属器,不太费力,所以它早期很多东西都是跟金属一样窝出来的,它的韧性非常好。

由于景德镇这种"薄如纸,声如磬"的这种瓷器的出现,导致中国的一个产品到此有为止了,是玻璃。我们今天能生产如此优美的瓷器呢,玻璃器就不生产了,主要基于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瓷器的质地比玻璃器相对来说坚硬。这里说的不是科学的硬度,而是它使用中的坚固度。一般碰一碰碗都不会破,但是玻璃杯非常容易碰破。而且玻璃杯有一个问题,就是俗称"炸"。玻璃杯凉,你一倒热水"啪"就炸了。瓷碗多薄多厚,它都不会炸。所以,它在生活中使用的它的坚实度远远低陶瓷。其次,一旦它发生小范围的破损,比如崩了一个口,玻璃器几乎就不能用了,但是瓷器可以凑合用。

第二个原因是玻璃的导热系数高,就是它快,导热快。瓷器导热慢。玻璃杯一倒热水,就拿不起来了。瓷器就不怕,可以端着,很舒服。而且,导热快就有一个缺点,就是它凉得快。所以玻璃器它就不适合用于吃饭这种器皿。

第三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它的成本。社会的一个发展很大程度都跟经济有关,经济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成本。这个东西的成本,瓷器的成本比玻璃器的成本低,它又好,那肯定发展就快。

所以这个景德镇的影青瓷的出现,就是这个饶玉的出现就彻底地断送了中国的玻璃器的生产。从宋朝以后,我们的玻璃没有了,几乎没有了。

景德镇影青之所以有这样高的一个成就,主要源于得天独厚的条件。

第一个条件就是它的自然条件。只有它那个地方有高岭土,集大量的松柴。就是景德镇历史上是一个植被非常好的地域,就是它砍大量的柴可以烧瓷器。北方的瓷器很多是用煤烧的,它是用柴烧的。后来对这个破坏很厉害,就是对自然破坏很厉害。

第二就是它的地理位置。在中国历史上,所有经济发达的地区一定要伴随一条河,要不然就没有办法运输。今天也是这样,你运不出去你就是死。你的经济就不可能发达。所以它挨着一条江,叫昌江,所以景德镇也叫昌南镇,它在昌江以南,所以它叫昌南镇,它古称昌南镇,后来改为景德镇。

再有就是江西的人文条件。江西历史上的名人,尤其宋代的名人非常多。每一个人都如雷贯耳,比如欧阳修、王安石、曾巩、黄庭坚、杨万里,这些人都是江西人。

再加上它当地云集了很多工匠。工匠肯定是随着商品走的,一个地方需要生产,需要劳动力,需要工匠,工匠就云集过来了。再加上宋代的当时的格局。就是北方一直与辽国—北宋时期与辽国,南宋时期与金国的这种武力对峙,使南方很多工匠心里也不安,慢慢就移到景德镇去了。这就使这个地方人才辈出。所以在全国瓷器的出土当中,尤其景德镇的影青的出土当中,远至辽宁、内蒙、广东--就是景德镇辐射出去的面积非常大--四川,都有大量的影青出土。

由于景德镇瓷土的优良,韧性非常好,可以不太费力地仿制金属器造型,所以早期很多影青跟金属器一样。比如执壶,一看就不是瓷器的造型,就是金属器的造型。如果我们的颜色变成铜那样子立刻就变成一把铜壶。它就是仿金属器,它优良的瓷土使它有条件做成这个样子。有的瓷土是不行的,比如磁州窑的瓷土都非常厚,都非常粗糙,做成那个样子,它就做不成。

这种执壶在宋代的时候,一般情况是两个用途。

第一个是酒壶。我们都知道当时宋代的酒都是酿造酒。酿造酒就是我们现在家里有时候自己都还可以做的米酒、黄酒,这都属于酿造酒。第一个它在宋代也叫"注子",注子就是用来做茶道的,就是饮茶用的。那么它是点茶,因为宋代的饮茶习惯跟唐代不一样它是点茶,它就要求壶嘴做得比较细,要求出水有速度。

影青瓷里当时大量的东西,我们今天看,可能都是工艺品,可在历史上它就是一个实用品。

因为景德镇的影青瓷出土的数量地非常大的—就是南宋的东西出土的量是非常大的。临安当时史书上有记载,杭州城里,就是作为南宋的都城里,有专门卖青白瓷的店铺。

陶瓷文化:宋代南方窑口之吉州窑


宋代南方窑口,最后一个就是吉州窑。吉州窑过去的书上记载都非常少,也不太关心。后来发现它也有它的长处,比如说它有相当一部分瓷器都是仿磁州窑系的。它跟磁州窑系非常接近,包括生活情趣都跟磁州窑非常接近。有人认为那就是南方的磁州窑,是因为宋室南迁带走了大量的北方的工匠,到那儿就找块地儿拉开膀子就开始干,所以风格,包括它做的东西都差不多。

但是吉州窑毕竟是南方的一个陶瓷文化,它跟北方的文化有一些微妙的差距。它的差距主要在它所表现的内容,它都比较精巧,画得比较纤秀。如像花瓶,画得非常细致,北方人很少这么细致地画东西,画的都是粗枝大叶,意思够了就行了。在它的工艺特点中,它为了提高效率,它也产大量的茶碗。

吉州窑在南方的窑系中的地位比较低,但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窑系。由于它过去没有人重视,所以它的价格一直不高。其实它代表了南方文化融合北方文化很重要的一支。

与宋同时还有辽、西夏、金,甚至后来的元等少数民族的政权。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汉文化存在着差异性。由于这种差异性,它反映在瓷器上也有所不同。

相关推荐